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计划书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日程计划书为进一步加强本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促进本公司绿色清洁发展,依法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经公司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计划。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日期:
参照去年检测日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于2020年xx月份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二)、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负责人: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由xxxxxx 负责,计划在2020年xx月份联系具备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委托对方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对我司作业场所进行检测。
(三)、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备案:
按计划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后,由我司xx 将报告送至监管单位进行备案。
以上事项均需按计划书准时进行。
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一、引言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期间,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所引发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或明显的不利影响。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1. 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在作业场所,首先需要进行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工作,明确作业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
这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尘埃、噪声、高温、辐射等。
评估作业场所存在的危害程度及其可能对工作人员产生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根据危害识别与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危害控制措施。
这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工艺改变、设备更新、通风换气等措施来控制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管理措施则是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培训教育、监督检查等手段来规范作业场所的危害控制工作。
个体防护措施主要是保护工作人员个体安全的物质、设备或方法,如佩戴防护服、呼吸器等。
3. 职业健康监测职业健康监测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诊断出职业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职业健康监测包括体格检查、生物学监测、环境监测等。
4. 应急管理措施在作业场所,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事故等。
因此,建立应急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应急管理包括制定灾害预案、组织应急演练、设立应急通道、设置安全出口等。
三、职业危害检测制度1. 检测项目职业危害检测制度包括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含量、噪声强度、尘埃浓度、辐射剂量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检测,可以了解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为职业危害控制管理提供依据。
2. 检测方法与标准对于不同的危害因素,需要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测。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范文(二篇)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范文一、引言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维护职工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规范和完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制定了本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时发现并评估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矿山、建筑工地等。
所有的作业场所都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四、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和方法4.1 危害因素的内容危害因素的内容是指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损害职工身体健康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噪音、粉尘、有害气体、辐射等。
4.2 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应当根据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
可以使用现场检测、采样检测、实验室分析等手段,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检测计划和频次5.1 检测计划作业场所应当根据职工的工作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制定检测计划。
检测计划应当明确作业场所的检测范围、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检测频次等。
5.2 检测频次根据作业场所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危害因素的检测频次。
对于特定的危害因素或可能影响职工健康的因素,检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
六、检测结果评估和处理6.1 检测结果评估将检测结果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比对,评估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和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超过相应的标准限值,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6.2 检测结果处理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超过标准限值的危害因素,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管控。
对于符合标准限值但仍有健康风险的危害因素,应当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职工的健康风险。
七、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监督7.1 控制措施的执行根据检测结果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安排实施控制方案,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所有的作业场所都必须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方案和计划
XXX有限公司XX水电站职业危害场所检测方案和计划批准:审核:编制:XXX发电有限公司XX水电站二0一五年二月一日职业危害场所检测方案和计划1.目的为提高XX水电站职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关因素的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制要求,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
2.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1)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责、职业危害识别检测和整改处理,有因素定期监督检测。
(2)本制度适用于马鞍水电站全体员工。
3.引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法规标准。
4.职责(1)电站综合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2)协助部门为电站安监办、电站综合办、电站生技办及各生产班组。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4)查阅文献资料、类比同行业进行识别。
6.识别后的处理(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及时想职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向电站主管领导汇报,申请逐步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3)发现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里存在的危险因素,或者经常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
若有,及时上报公司领导,申请替代;若无,当及时上报电站领导,申请通过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控制(如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7.检查项目的确定(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减少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制定本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
二、监测管理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监测和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确保职工在安全的环境下从事工作,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企事业单位、工厂、办公场所等。
三、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的主体1.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应由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负责。
2. 监测工作可以由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职工进行,也可以委托专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机构进行。
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的程序1. 监测计划的制定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计划,并明确监测的频率、对象和方法。
监测计划应定期更新,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应科学、准确,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3. 监测设备的购置和使用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监测需要,购置合适的监测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应及时记录和保存,便于后续分析和管理。
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问题。
5. 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处理监测结果应当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同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的超标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及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五、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的措施1. 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要全面覆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化学因素:监测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暴露时间等。
(2) 物理因素:监测噪声、振动、辐射等的水平。
(3) 生物因素:监测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存在和繁殖情况。
2. 监测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确保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3. 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给受监测人员,并告知相关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024年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细则范文(三篇)
2024年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细则范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我公司严格执行以下措施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一、本公司严格遵循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卫生行政部门所制定的标准与规范,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估。
所有检测与评价结果均被妥善记录于公司职业卫生档案之中,并定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同时确保信息向全体员工公开透明。
二、我们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机制,对各部门及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审查。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迅速处理或上报至领导小组,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由责任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三、公司依法组织员工在入职前、在职期间及离职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一旦发现员工出现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我们将立即为其调整工作岗位,并给予妥善安置。
同时,我们将积极组织对职业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
四、我们注重员工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工作,依法组织相关活动,以提升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与防护能力。
五、我们定期开展对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并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确保所有资料的妥善保存与管理。
六、当发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与卫生要求时,我们将立即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
若经治理后仍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我们将停止相关作业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在治理完成后,并经确认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后,方可恢复作业。
七、我们致力于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技术改造,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我们确保所有防护设施与用品均符合职业病防治的要求,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2024年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细则范文(二)为了规范企业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确保作业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特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024年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篇)
2024年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为了搞好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本公司的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等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经研究,特制订本公司____年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职业病防治计划1、检查计划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对劳动者进行就业前、定期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在就业前的检查中如发现有不宜从事某一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职业禁忌征者,不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定期健康检查便于早期发现病人,及时处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展、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
2、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企业建立职业卫生和劳动者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是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的要求。
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转和效果,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监测结果与分析,职业性健康检查的组织和检查结果及评价。
劳动者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职业病的诊断、处理、治疗和疗养,职业危害事故的抢救情况等。
3、消除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1)改进作业方式,改善作业环境,减少有害物质散发。
(2)加强设备的维护检修和管理,减少有毒物质的跑、冒、滴、漏。
(3)搞好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防止有害物质的____次污染。
4、合理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在可能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或因进行设备检修而不得不接触高浓(强)度有害物质时,必须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5、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6、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护知识,制订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
7、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及报警装置;(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三篇)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1.总则1.1 目的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确保生产场所没有危害因素对职工的危害,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单位,包括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
2.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管理责任2.1 生产单位负责人生产单位负责人要树立职业卫生意识,制定并组织实施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确保所有工作环节安全无害。
2.2 质量监督部门质量监督部门要负责监督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并及时给予生产单位反馈意见。
2.3 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工作,并及时向质量监督部门上报结果。
3.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计划3.1 考虑到生产单位的规模、性质和使用危害因素的情况,制定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计划。
3.2 检测计划应包括检测的频次、方法、范围和责任人等内容。
3.3 检测计划应在每年年初制定,并及时调整。
4.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内容4.1 考虑到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内容。
4.2 检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噪声、灰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
4.3 对于可能对职工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方法5.1 根据危害因素的不同特点,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
5.2 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使用经过认可的检测设备和仪器。
5.3 对于无法通过现有方法检测的危害因素,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6.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记录6.1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归档保存。
6.2 检测记录应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方法、结果等相关信息。
6.3 检测记录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存,并在需要时提供给相关部门。
7.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措施评估7.1 根据检测结果,评估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职业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对劳动者身体和心理的威胁和危害。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职业危害的监测、检测和评价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有效防控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
三、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有职业危害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矿山、建筑工地、化工企业等。
四、制度内容1. 职业危害监测要求:(1)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监测计划,并进行动态调整;(2)组织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监测,并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3)监测工作应覆盖所有可能引发职业危害的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工艺流程、作业设备等;(4)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人员。
2. 职业危害检测要求:(1)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检测计划,并进行动态调整;(2)组织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检测,并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3)检测工作应覆盖所有可能引发职业危害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粉尘、噪音、辐射、有毒气体等;(4)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职业危害评价要求:(1)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评价制度,并进行动态调整;(2)评价工作应涵盖所有可能引发职业危害的因素和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环境、工艺流程、(3)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编制相关报告;(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进行追踪和监督。
4.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的应用:(1)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应用于工作场所改进和决策;(2)根据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控计划;(3)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4)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披露,保障其知情权和参与权。
五、制度执行1. 负责部门:公司职业卫生部门;2. 负责人:公司安全总监;3. 员工权益:员工有权了解并参与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工作,并享有知情权。
职业危害场所安全监测计划
职业危害场所安全监测计划1. 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职业危害场所安全监测计划,以确保工作场所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并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健康。
2. 监测内容监测计划将涵盖以下方面:2.1 职业危害物质监测针对工作场所内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物质,将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内容将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等方面。
2.2 职业病监测针对员工可能暴露于的职业危害源,将进行职业病监测。
监测内容将涵盖身体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职业病检测等方面。
2.3 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将包括对工作场所内的噪音、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进行监测。
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监测频率和方法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将制定相应的监测频率和方法。
具体要求如下:3.1 职业危害物质监测频率和方法根据职业危害物质的特性和工作场所的情况,制定定期监测的时间间隔和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可包括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
3.2 职业病监测频率和方法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潜在职业病的风险,制定针对员工的职业病监测计划。
监测方法可包括体检和专业人员的检测等。
3.3 工作环境监测频率和方法根据不同工作环境的特点,制定适当的监测频率和方法。
监测方法可包括定期检测和使用专业设备等。
4. 监测结果处理和措施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具体措施如下:4.1 职业危害物质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对超过安全标准的危害物质进行立即处理。
包括调整工艺、完善防护设施等。
4.2 职业病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在发现职业病风险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包括调整工作方式、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4.3 工作环境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对异常环境因素进行处理。
包括改善通风状况、调整噪音和光照等。
5. 责任与监督明确相关责任人,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职业危害场所安全监测计划的有效执行。
具体要求如下:5.1 责任人指定专门负责职业危害场所安全监测计划的责任人,负责监测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结果处理。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3篇)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检测制度。
下面是一个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的大致流程:1. 制定检测计划:根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计划。
确定检测的对象、方法、频次和责任部门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计划,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包括空气中的有害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的浓度、噪声水平、照明强度等因素的检测。
3. 样品采集和检测:采集现场照片和视频,并采集空气、水、土壤样品等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取准确的数据。
4.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风险的程度。
5. 风险评价与防护措施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6. 定期复测与监督: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复测,监督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对作业场所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个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的基本流程,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根据不同作业场所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二)一、前言职业病是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行为下,由于一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工人发生的一类疾病。
在作业场所中,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要求1. 目的: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旨在全面了解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为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2. 要求:(1)制度适用范围广泛,涵盖各类作业场所和职业病危害因素;(2)制度包含详细的检测要求和报告程序;(3)制度要求在检测过程中保护工人的健康和权益;(4)制度要求相关检测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5)制度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为做好企业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健康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企业应设置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五、企业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
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报送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九、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制度(2)一、制度目的和依据为了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危害对员工的影响,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并参照国际通行的职业危害防护管理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行制定。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为使职工免受作业过程危害因素的伤害,达到保护职工健康的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针对建筑施工中有危害的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指:水泥尘可能导致的水泥尘肺及电焊可能导致的电焊工尘肺)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害因素制度。
以消除职业病危害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与损害。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公司决定对今后承建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前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竣工验收时应取得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合格证。
评价程序和方法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
通过三个评价达到以下目的1、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对策和建议。
3、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4、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特殊要求。
5、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
二、职业病的监测对生产过程产生或存在有害因素(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对从业者有可能造成职业危害或职业病的作业都要实行监测。
监测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监测机构,按照国家粉尘监测规范规定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进行。
监测内容包括:粉尘浓度的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
并做好如下几个环节的监测:1、开展经常性监测对有可能产生有职业危害的场所,为掌握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变化和职业危害的程度,要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测,原则上每两年监测一次。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5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1.目的为适时监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各分厂单位粉尘区、高温区、噪声源区及有毒有害气体区,主要具体位置:备煤分厂皮带区、配煤区和粉碎区,炼焦分厂皮带区及焦炉周边区域,回收分厂各作业区。
3职责3.1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并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3.2各分厂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日常管理,配置职业健康安全设施,设置警示标志,督促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内容公司生产活动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场所和岗位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危害因素监测。
4.1验收监测公司新、改、扩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
工程竣工后要进行职业危害验收监测,验收不过关的项目不得投入生产。
____年度监测4.2.1粉尘监测,包括备煤分厂煤场管理、配煤工段及炼焦分厂焦炉工、运焦工段等岗位,检测频率为____次/年。
4.2.2噪声监测,包括各分厂泵房、风机房等区域,检测频率为____次/年。
4.2.3高温监测,焦炉及周边区域,检测频率为____次/年。
4.2.4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化产回收区域,监测频率为____次/年。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2)是指针对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和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和健康。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的物理、化学、生物、人因、心理等因素。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有毒物质、粉尘、噪音、振动、放射性物质、高温、高压、高海拔、激光辐射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目标和要求:明确监测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监测的范围、监测的频次和监测的指标等。
2.监测方案和方法:制定监测方案和方法,包括监测的对象、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的步骤等。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现场监测、定点监测、定期检测等方法。
3.监测设备和设施:配置相应的监测设备和设施,包括测量仪器、监测装置、采样器材等。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检测结果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检测结果
这里是一个"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检测结果"的示例内容: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检测结果
检测单位:省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局
检测日期:2020年12月5日
一、被检测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钢铁厂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1亿元
员工数量:1500人
二、检测项目及结果
1. 振动致病危害检测:经检测,某些车间操作设备产生的振动超标。
2. 粉尘致病危害检测:经检测,熔炉车间和卷筒车间粉尘浓度超标。
3. 噪音致病危害检测:经检测,锻压车间和锤锻车间噪音值均超标。
4. 作业时间与休息时间检测:经检测,某些车间的工作时间未能按规定执行旋转制。
三、专家评定
根据第一、二项检测结果评定,钢铁厂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相应改进措施防控职业危害。
四、整改意见
1. 需加装减振装置降低振动值。
2. 增设本地抽风装置控制粉尘浓度。
3. 安装声屏隔音装置降低噪音值。
4. 调整作业程序执行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比例。
五、此次检测结果由省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局确定。
本报告由省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局出具。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篇一: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编号:□□□□□□□湖北省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调查类型调查人陪同人调查日期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日常检测□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其他调查人陪同人日期年月日调查人陪同人日期年月日调查人陪同人日期年月日调查人陪同人日期年月日篇二:职业卫生检测采样中如何做好质量控制职业卫生检测采样中如何做好质量控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依法设置的专业技术之一,它是实施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的公益性业务,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本辖区内工业企业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检测和评价等手段,对工作场所现场情况做出准确、科学、公正的评价,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以维护国家、社会和劳动者的利益,确保检测工作质量,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依据,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服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在其提供的技术支撑中,保证提供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准确、可信、公正、满足政府执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控制、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社会的需求、经得住各方面的考验、具有竞争力、拥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市场、赢得社会各方面的依赖、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技术考核指标、落实岗位责任制是其根本保证。
在职业卫生服务过程中,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是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准确高效、公正科学、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关键一环。
通过有计划的对检测技术活动的各阶段实施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和可信度,以达到我们的服务宗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以准确的数据、可靠的结果为企业提供服务。
1现场采样中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为了使采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采样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采样时要严格按照采样规范中的采样条件、采样方法、采样位置及运输、保存方法等内容进行,并选用适宜的采样设备,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XX进行采样。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
AQ/T 4269-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工作规范刊登时间:2023-04-22 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2187 评论:0 顶:0 踩: 1范围本原则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工作旳基本规定、工作程序和汇报编写格式等。
本原则合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职业病危害旳工作场所开展职业病危害原因旳检测工作。
用人单位平常旳职业病危害原因监测可参照本原则执行。
本原则不合用于放射性物品旳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对于本文献旳应用是必不可少旳。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仅注日期旳版本合用于本文献。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旳修改单)合用于本文献。
GBZ 2(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旳采样规范。
GBZ/T 160(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89(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
GBZ/T 192(所有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3 术语和定义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occupational hazards monitoring对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旳职业病危害原因进行采样、测定、测量和分析计算。
4基本规定4.1检测工作应遵照国家质量管理旳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旳机构应获得计量认证,并依法获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4.2评价监测、平常定期检测、监督监测应在正常生产状况下进行。
4.3异常工况下旳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应注明检测时工作场所旳生产状况。
4.4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测量)时,应使用防爆型采样(测量)设备。
4.5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及现场采样应在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陪伴下进行。
4.6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及采样时,应穿戴好必要旳个体防护用品。
4.7也许影响监测成果旳异常天气不应进行样品采集。
4.8检测机构对检测汇报内容旳真实性负责。
5监测类别及其采样规定5.1 评价监测合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原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原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原因现实状况评价等。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3篇)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军城煤矿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一、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防治管理工作,搞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作业场所空气的粉尘浓度应符合下列标准(见表格)。
三、职业危害检测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总粉尘:⑴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⑵粉尘分散度,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
2、呼吸性粉尘:⑴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
⑵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一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____个月测定一次。
4、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四、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五、通防科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
积极帮助和协调生产单位建立健全各种防尘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2)一、背景介绍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权益,本公司依据《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该制度旨在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价,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与评价目标1. 检测和评价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程度;2. 确定职业危害监测指标及其检测方法;3. 评价职业危害程度,并确定采取相应的措施;4. 监测和评价措施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监测与评价内容1. 监测对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工作岗位及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区、车间、仓库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文(二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越来越多,给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减少职业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范文。
二、制度目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和监测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三、监测范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监测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灰尘和颗粒物的浓度;2. 有毒气体和蒸汽的浓度;3. 辐射源的辐射强度;4. 噪声的强度;5. 高温、低温和湿度等环境因素。
四、监测方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监测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而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采样检测法:对空气中的灰尘、有毒气体和蒸汽进行采样并送检,通过检测结果评估职业危害程度;2. 仪器监测法:使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对辐射强度、噪声强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3. 环境监测法:对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定期监测,检测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
五、监测频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的监测频率应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而定,可以参考以下频率:1. 灰尘和颗粒物的浓度: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2. 有毒气体和蒸汽的浓度:根据作业场所的特点和危害程度,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3. 辐射源的辐射强度: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并定期进行校准;4. 噪声的强度: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或根据作业场所的具体情况确定;5. 环境因素: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并定期进行校准。
六、监测报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要求监测机构及时编制监测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监测日期和地点;2. 监测的危害因素和浓度;3. 监测结果的评估和分析;4. 对偏高或超标的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建议;5. 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情况。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
批准:
审核:
编制:
为了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危害接触限值要求,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身心健康,特制订本计划,望各项目部做好施工现场职业危害的宣传教育和工作,按照检测计划对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按要求进行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的存档工作。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附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识别本项目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二、相关职业危害因素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列出常见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在空气中允许浓度及限值,如矽尘、总尘、硅酸总尘、石灰总尘、电焊烟尘、锰及无机化合物、溶剂汽油、丙酮、三硝基甲笨、铅及铅尘、四乙基铅等。
生产性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也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
三、检测机构及周期
项目部需选择合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按照计划制定的周期进行检测。
四、总结和改进
项目部需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确保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危害接触限值要求,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身心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1、目的
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关因素的是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计划。
2、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职业健康卫生管理部门职责、职业危害识别检测和整改处理、有害因素定期监督检测。
(2)本计划适用于项目部存在有害因素的施工部位。
3、引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法规标准
4、职责
(1)安全环保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2)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工程技术部、相关工区协助配合。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1)根据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成品等)等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2)根据生产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识别。
(4)查阅资料、类比同行业进行识别。
6、识别后的处理
(1)检查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超过规定限值时应及时组织施工人员撤离工作岗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处理或防护后满足限值要求时,方可组织人员施工。
(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申请新工艺等。
(3)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限值的项目,应及时向职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报,保留申报回执。
7、检测项目的确定
(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2)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8、检测机构的确定
(1)项目部自行检测
(2)业主、监理检测
(3)经检测超过一定限值时安排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9、检测周期的确定
(1)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检测一次。
(2)对检测结果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情况下,限期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10、检测结果记录
建立检测结果档案,并以适当方式公示。
二〇一四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