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计划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范文(二篇)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范文一、引言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维护职工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规范和完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制定了本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时发现并评估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矿山、建筑工地等。
所有的作业场所都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四、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和方法4.1 危害因素的内容危害因素的内容是指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损害职工身体健康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噪音、粉尘、有害气体、辐射等。
4.2 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应当根据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
可以使用现场检测、采样检测、实验室分析等手段,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检测计划和频次5.1 检测计划作业场所应当根据职工的工作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制定检测计划。
检测计划应当明确作业场所的检测范围、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检测频次等。
5.2 检测频次根据作业场所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危害因素的检测频次。
对于特定的危害因素或可能影响职工健康的因素,检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
六、检测结果评估和处理6.1 检测结果评估将检测结果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比对,评估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和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超过相应的标准限值,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6.2 检测结果处理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超过标准限值的危害因素,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管控。
对于符合标准限值但仍有健康风险的危害因素,应当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职工的健康风险。
七、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监督7.1 控制措施的执行根据检测结果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安排实施控制方案,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所有的作业场所都必须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采样检测计划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采样检测计划一、基础信息
现场气候:温度: 至℃,湿度: 至RH%,气压: kPa
二、准备信息
1.记录表单准备:定点、个体采样表单,噪声定点、个体表单和其他表单
4.采样要求:样品保存条件及时限要求:□常温□避光□冷藏□时限□其他样品运输要求:□当天□3天□7天□其他:采样人员安全保证措施:□耳塞□防尘/毒口罩□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其他:质量保证措施:按照国家、行业相关规范、技术标准以及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质量监督员对采样、样品保存、样品运输、样品交接以及现场检测全过程进行监督、记录,确保工作质量。
三、采样方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监测方案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监测方案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而导致的一种或几种疾病。
通常情况下,职业病的发生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密切相关。
控制职业病的首要任务就是识别和监测这些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以及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监测方案。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1.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例如,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的工人可能会患上噪声性聋;长期受到振动刺激的工人可能会出现手臂震颤;长期暴露在辐射源旁的工人可能会受到辐射损伤。
2.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有毒粉尘、有害液体等。
例如,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粉尘的工人可能会患上硅尘肺病;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工人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
3. 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例如,长期接触饲养动物的农民可能会感染传染性疾病;暴露于致病微生物环境的医护人员可能会受到感染。
4.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暴力等。
例如,长期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人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受到欺凌、威胁等心理暴力的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
5. 人身因素:包括职业病个体敏感性、遗传因素等。
不同个体对危害因素的反应程度有所差异,一些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职业病危害。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方案1. 监测对象的确定:根据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确定需要监测的对象。
例如,在化工企业中,需要监测接触有害气体的工人。
2. 监测项目的确定: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确定需要监测的项目。
例如,如果需要监测噪声危害,可以测量噪声水平;如果需要监测粉尘危害,可以测量粉尘浓度。
3. 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
例如,噪声水平可以使用噪声仪器进行测量;粉尘浓度可以使用颗粒物浓度仪进行测量。
4. 监测时间和频率的确定: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确定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例如,对于可燃气体的监测,应该在每天开始工作之前进行;对于有害粉尘的监测,可以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确定监测频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三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非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其他为室内工作环境和工作者提供有害物质或因工作条件、方式等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危害的单位。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确保职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公开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结果,接受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要求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纳入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档案,包括监测、检测、评价资料、报告和会议纪要等。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频次和检测方法,并制定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保证监测和检测的准确和可靠。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保证监测和检测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和程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害。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及时处理监测和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完善改进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或被迫接触的有害物质、有害因素等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管理。
以下是我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的详细阐述。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的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职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及时发现和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潜在危害,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的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内容(1)化学因素的监测:包括有害气体的浓度监测、有害粉尘的浓度监测、有害液体和有害气溶胶的浓度监测等。
(2)物理因素的监测: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的测量和监测,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3)生物因素的监测:包括职业性传染病的监测、职业性过敏病的监测等。
(4)其他因素的监测:包括职业性放射性物质、高温、低温等因素的监测。
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使用仪器对职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测量和监测,如气体检测仪、粉尘测量仪等。
(2)间接测量法:通过取样分析的方法对职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测量和监测,如采样硬件、实验室分析等。
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频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频率应根据不同危害因素的性质、程度和作业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来确定。
对于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按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监测,保持一定的监测频率,如每季度、半年度或年度。
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记录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分析结果可以帮助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危害源和防控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整改和改进。
对于超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标准的场所,则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工作场所进行改造或者停止使用。
5.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的应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应及时向职工进行通报,并提供相关的防护指导和培训。
2024年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
2024年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1. 背景介绍:职业健康检查是在工作场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健康监测活动,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以及其他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全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是必要的。
2. 目的:制定2024年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确保全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工作安全。
3. 方案:(1)检查内容:根据不同岗位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1) 职业病体检:包括肺部、嗅觉、听力、肝功能、肾功能等多项指标。
2) 职业相关病因检测:如职业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等因素的检测。
3) 心理健康评估: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
4) 职业健康宣教:向员工宣传职业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检查时间: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进行一次全员职业健康检查,具体时间为X月X日至X月X日,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到检查中并取得相应的结果。
(3)检查流程:1) 发放通知:提前一个月,通过多种渠道向全体员工发放职业健康检查通知,包括检查时间、地点、项目和注意事项等信息,确保员工明确了解检查的相关安排。
2) 签到登记:在检查前一天,在检查地点设立工作台进行员工的签到登记,确认每位员工是否已到场,并发放检查号码。
3) 检查过程:根据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的要求,每位员工在指定的检查区域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查。
检查期间,严禁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4) 结果反馈:检查结果将由专业医生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向员工反馈。
对于发现异常情况的员工,将及时提供相应的诊断和咨询服务。
5) 记录归档:对于每位员工的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归档,便于做好健康档案管理,并为今后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4)负责人和配合部门:本次职业健康检查计划由公司职业健康与安全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完成各项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1. 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以帮助企业合规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
2. 背景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环境中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为保护工人的权益和健康,企业需要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控制。
3. 检测目标本检测方案的目标是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存在,并确定其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
4. 检测内容本检测方案覆盖以下方面的检测内容:4.1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进行全面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4.2 监测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并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检测。
4.3 检测频率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测频率和计划,确保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检测流程本检测方案建议采取以下流程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1. 制定检测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计划和时间表。
2. 检测准备:确认相关检测设备和试剂的可行性和可用性,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验证。
3. 取样和检测:按照标准方法和程序,采集样品并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分析。
4. 结果评估:根据检测结果,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和对员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5. 结果报告:将检测结果整理成报告,详细说明检测内容、方法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6. 监测反馈和改进:根据检测结果和报告,及时反馈给企业相关部门,并制定改进措施,以确保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6. 注意事项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时,应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检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 选择合格的检测机构或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 确保检测设备和试剂的质量和可靠性,避免对结果产生影响。
- 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验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7.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目标、内容、流程和注意事项。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一、我公司按照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二、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三、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四、依法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五、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六、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七、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2)1. 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2.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包括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例如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等。
通过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排除职业病危害因素,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职业健康标准。
3. 职业病定期检测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以评估其与职业病相关的健康状况。
职业危害场所安全监测计划
职业危害场所安全监测计划1. 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职业危害场所安全监测计划,以确保工作场所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并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健康。
2. 监测内容监测计划将涵盖以下方面:2.1 职业危害物质监测针对工作场所内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物质,将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内容将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等方面。
2.2 职业病监测针对员工可能暴露于的职业危害源,将进行职业病监测。
监测内容将涵盖身体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职业病检测等方面。
2.3 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将包括对工作场所内的噪音、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进行监测。
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监测频率和方法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将制定相应的监测频率和方法。
具体要求如下:3.1 职业危害物质监测频率和方法根据职业危害物质的特性和工作场所的情况,制定定期监测的时间间隔和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可包括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
3.2 职业病监测频率和方法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潜在职业病的风险,制定针对员工的职业病监测计划。
监测方法可包括体检和专业人员的检测等。
3.3 工作环境监测频率和方法根据不同工作环境的特点,制定适当的监测频率和方法。
监测方法可包括定期检测和使用专业设备等。
4. 监测结果处理和措施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具体措施如下:4.1 职业危害物质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对超过安全标准的危害物质进行立即处理。
包括调整工艺、完善防护设施等。
4.2 职业病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在发现职业病风险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包括调整工作方式、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4.3 工作环境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对异常环境因素进行处理。
包括改善通风状况、调整噪音和光照等。
5. 责任与监督明确相关责任人,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职业危害场所安全监测计划的有效执行。
具体要求如下:5.1 责任人指定专门负责职业危害场所安全监测计划的责任人,负责监测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结果处理。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模版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模版1. 引言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岗位和工作环境。
2.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检测2.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2.1.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的是检测危害因素的存在和浓度,及时发现和排除职业病危害源。
2.1.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噪声监测、振动监测、光照度监测等。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2.2.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是检测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暴露情况,以确定是否达到职业病危害标准。
2.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包括工作场所空气中危害因素的浓度、员工个人接触危害因素的浓度等。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的频率和方法2.3.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2.3.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的频率和方法应当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和危害因素的特点确定。
3. 职业病评价管理3.1 职业病危害评价3.1.1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工作环境对员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3.1.2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包括工作环境的危害程度、员工暴露情况评价和职业病危害预测评价等。
3.2 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的应用3.2.1 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应当用于制定和调整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工作环境治理措施。
3.2.2 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向员工通报,并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和医学监护措施。
3.3 职业病评价管理的周期性3.3.1 职业病评价管理应当定期进行,周期不应超过一年。
3.3.2 职业病评价管理的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检测的结果确定。
4. 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工作环境治理4.1 职业病防护措施4.1.1 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因素对员工的伤害。
4.1.2 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内容包括工作场所通风、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4.2 工作环境治理4.2.1 工作环境治理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计划书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日程计划书为进一步加强本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促进本公司绿色清洁发展,依法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经公司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计划。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日期:
参照去年检测日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于2020年xx月份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二)、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负责人: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由xxxxxx 负责,计划在2020年xx月份联系具备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委托对方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对我司作业场所进行检测。
(三)、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备案:
按计划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后,由我司xx 将报告送至监管单位进行备案。
以上事项均需按计划书准时进行。
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为使职工免受作业过程危害因素的伤害,达到保护职工健康的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针对建筑施工中有危害的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指:水泥尘可能导致的水泥尘肺及电焊可能导致的电焊工尘肺)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害因素制度。
以消除职业病危害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与损害。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公司决定对今后承建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前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竣工验收时应取得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合格证。
评价程序和方法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
通过三个评价达到以下目的1、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对策和建议。
3、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4、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特殊要求。
5、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
二、职业病的监测对生产过程产生或存在有害因素(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对从业者有可能造成职业危害或职业病的作业都要实行监测。
监测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监测机构,按照国家粉尘监测规范规定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进行。
监测内容包括:粉尘浓度的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
并做好如下几个环节的监测:1、开展经常性监测对有可能产生有职业危害的场所,为掌握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变化和职业危害的程度,要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测,原则上每两年监测一次。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及定期检测管理方案计划规范标准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及定期检测管理方案计划规范标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要素平时监测和按期检测管理规范(征采建议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照)为了增强和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要素平时监测和按期检测工作,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察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看管总局令第 47号)有关规定,拟订本规范。
第二条(合用范围)本规范合用于存任职业病危害要素的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要素分类目录》中所列职业病危害要素的平时监测与按期检测。
煤矿的平时监测与按期检测依照煤矿有关规定履行。
第三条(定义)职业病危害要素平时监测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其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要素,经过购买监测技术服务、或装备检测仪器以及安设及时监测设备等方式组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要素进行的周期性监测。
职业病危害要素按期检测是指用人单位依照法律法例有关规定,拜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所有工作场所的所有职业病危害要素进行的检测、评论。
第四条(方案)用人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要素平时监测和按期检测归入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行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监测周期、监测地址、监测岗位、监测时段以及按期检测拜托单位、检测时间等内容。
第五条(投入)用人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要素平时监测所需设备的购买、使用、保护以及监测人员的培训花费和按期检测所需的检测评论花费归入年度经费估算予以保障。
第六条(档案)用人单位应成立职业病危害要素平时监测和按期检测档案,并归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系统。
第七条(结果宣布)用人单位应将平时监测和按期检测结果及时在工作场所通告栏中进行宣布。
第二章平时监测第八条(制度)用人单位应该成立职业病危害要素平时监测制度,指定特意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要素平时监测工作。
第九条(监测人员)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要素监测人员应接受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保证可以胜任平时监测工作。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过程中暴露于或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确保职业环境的安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和内容1. 目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掌握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劳动者的职业生活情况等方面。
三、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和步骤1. 方法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
2. 步骤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步骤包括确定检测目标、制定检测方案、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环节。
四、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和要求1. 指标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暴露水平、职业病危害程度、个体暴露剂量等。
2. 要求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包括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等。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二)1. 职责分工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包括职业卫生监测业务的负责单位、监测人员的职责等。
2. 工作流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规定了从工作的准备、实施、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流程。
3. 设备设施及资金保障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要求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资金支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管理和质量控制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规定了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包括工作记录、报告编写、不合格样品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六、总结职业病危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加强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工作。
本文介绍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并详细阐述了其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指标和要求以及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时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监测内容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指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人健康进行监测。
这些指标主要包括: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噪声、振动、照明、温湿度、放射性物质、粉尘、毒性气体等。
监测的方法包括空气采样、噪声测量、工艺参数测量等。
二、监测周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不同的监测周期。
一般来说,每月对一些常见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如粉尘、噪声等;每季度对一些较为复杂或难以控制的因素进行监测,如化学物质浓度等;每年对一些可能影响工人健康的因素进行监测。
三、监测方法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监测内容和工作场所的特点。
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监测时,可以采用吸附管、气溶胶采样器等方法;对噪声进行监测时,可以采用音频测量仪等方法;对温湿度进行监测时,可以采用温湿度计等方法。
同时,对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需要进行验证和校准。
四、监测结果评价和处理监测的结果应及时评价和处理。
对于超过国家标准的危害因素,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通风、改进工艺等;对于不合格的检测仪器应及时进行维护和校准;对于监测数据异常的情况,应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五、记录和报告对于监测的数据和结果应及时记录和保存,以备日后的查阅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以便监管部门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措施。
六、监测管理人员培训和评估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对监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培训包括监测方法和仪器的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内容;考核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总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对于职业健康的保护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3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当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范本如下: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制定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本制度规定了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监测评价频率,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评价目标1. 确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暴露水平;2. 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和职业病的患病风险;3. 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评价方法1.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评价:采用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土壤和工作现场等环境进行采样,分析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
2. 劳动者暴露水平的评价:通过个人空气采样、生物监测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劳动者暴露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进行评价。
3. 职业病发病率的评价:对工作场所职业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职业病的发病率和患病比率。
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
四、评价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的评价: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和暴露水平的评价: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工作场所的浓度和劳动者的暴露水平,并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进行比较。
3. 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评价:通过调查和统计,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的患病情况,包括患病人数、发病率和病种等。
4. 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评价:利用监测数据,评估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变化、职业病发病率的变化等。
五、评价标准1.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评价标准: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评价标准,以确保劳动者的安全。
2. 职业病暴露水平的评价标准: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制定职业病暴露水平的评价标准,对劳动者的健康进行保护。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职业危害场所检测计划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计划
批准:
审核:
编制:
为了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危害接触限值要求,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身心健康,特制订本计划,望各项目部做好施工现场职业危害的宣传教育和工作,按照检测计划对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按要求进行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的存档工作。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附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识别本项目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二、相关职业危害因素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列出常见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在空气中允许浓度及限值,如矽尘、总尘、硅酸总尘、石灰总尘、电焊烟尘、锰及无机化合物、溶剂汽油、丙酮、三硝基甲笨、铅及铅尘、四乙基铅等。
生产性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也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
三、检测机构及周期
项目部需选择合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按照计划制定的周期进行检测。
四、总结和改进
项目部需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确保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危害接触限值要求,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身心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计划
1目的
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相关因素的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责、职业危害识别检测和整改处理,有因素定期监督检测。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和生产车间。
3引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法规标准。
4职责
1)安环部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2)协助部门为设备部能源部、综合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及各个生产车间。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4)查阅文献资料、类比同行业进行识别。
6识别后的处理
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及时向职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汇,申请逐步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3)发现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里存在的危险因素,或者经常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
若有,及时上报公司领导,申请替代;若无,当及时上报公司领导,申请通过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
控制(如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7检测项目的确定
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2)若工作场所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出的项目,或工作场所中存在应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重点项目。
3)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8检测机构的确定
应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
9检测周期的确定
1)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出的项目每年检测一次。
2)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3)对检测结果有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下,必须按卫生监督部门规定的期限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10检测结果的记录、报告和公示
1)安全管理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档案。
2)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及所在地职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3)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公示,公示地点为检测点及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如食堂),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
11检测费用列入安全措施职经费开支。
12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
13附则
1)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和上级规定执行。
2)本制度制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3)本制度解释权归属企管部。
4)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生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