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新人教版)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二)

合集下载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听课记录: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生物学必修 2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生命观念:深化对遗传规律的理解,掌握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独立分配原则。

1.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1.3 科学探究:模拟孟德尔的实验设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结果。

1.4 社会责任:认识遗传学在农业生产、遗传病预防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激发对生物科技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二、导入教师行为:•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及分离定律的内容。

•提问:“如果孟德尔继续用两种不同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比如高茎与圆粒,我们该如何预测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及自由组合定律。

学生活动:•回忆上节课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猜测可能的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点评:•通过复习旧知和设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自由组合定律做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一)介绍自由组合定律的背景教师行为:•简述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后,进一步进行两种不同性状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

•强调实验设计的巧妙性和结果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实验背景和意义。

过程点评:•背景介绍为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和逻辑支撑。

(二)分析实验结果,推导自由组合定律教师行为:•展示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F2代中不同表现型的比例。

•提问:“你们能从这些比例中发现什么规律?这说明了什么?”•逐步引导学生推导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给后代时,是自由组合的。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结果,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推导出自由组合定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课件

思路:亲本杂交,子代 连续自交和选育
1. 小麦哪一代最早表现 出优良性状?F2中优良 性状的基因型及其所占 比例为多少?
2. F2中具有优良性状的的品种
都能稳定遗传吗?
3. 如何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纯合 子)的优良品种?
例:培育长毛折耳猫
P
长毛立耳
BBEE
短毛折耳 bbee
F1
长毛立耳 BbEe
相互交配
遗传定律
研究的 相对性

涉及的等 F1配子的种 位基因 类及比例
F2基因型 种类及比

F2表现型 种类及比

基因的分离定律 1对
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
2对
1对
2种
1∶1
3种 1∶2∶1
2种 3∶1
2对
4种
9种
4种
1∶1∶1∶1 (1∶2∶1)2 9∶3∶3∶1
拓展
n对
n对
2n种
1∶1∶1∶1...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页。
F2 9 B_E_ 3 B_ee
3 bbE_ 1 bbee
长立
长折
短立
短折
BBee Bbee
Bbee/BBee
×bbee
短毛折耳
Bbee (长毛折耳)
Bbee bbee
长毛折耳 短毛折耳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思路:亲本杂交,F1相互 交配,F2选优再测交
1.F1可否自交?
2. F2中目标品种都能稳定遗 传吗?
3. 怎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目标 品种?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2.医学:预测和诊断遗传病的理论依据
人们可以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来分析家族中双亲基因型情况,推断出后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 第一单元第二讲(答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 第一单元第二讲(答案)

第二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根本技能·问题化]1.解析:选D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YyRr)在进展减数分裂时可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而不是4个,且卵细胞的数量要远远少于精子的数量;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在F1产生配子时起作用,其本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1)提示: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其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提示:④⑤过程。

基因重组发生于产生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且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故①~⑥过程中仅④、⑤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图中①、②过程仅发生了等位基因别离,未发生基因重组,⑥过程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

3.解析:选D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别离,①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别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和③正确;受精作用时同源染色体集合,④正确;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别离不会导致等位基因别离,⑤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别离会导致等位基因别离,⑥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⑦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⑧错误。

4.解析:选B 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穿插互换,那么它只产生2种配子;由于A、a和B、b 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不一定为9∶3∶3∶1。

考点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与自由组合定律[对点落实]1.(1) (×) (2) (×) (3) (√) (4) (×) (5) (×) (6) (×)2.提示: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材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是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材通过再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完整过程,用假说演绎的方法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及对这个实验的验证。

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它是下一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基础,也是后面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因此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这本书的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

由于学生在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已经了解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现象以及解释和验证,所以在这一节内容中可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参与这个探究过程。

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基本上是以讲授为主线进行,很少有学生的参与,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互脱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所以我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参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本设计采用“假说—演绎法”开展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

同时,利用简易模具让学生自己参与到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中,深入理解棋盘法。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同时体验到了孟德尔科学的研究方法。

本节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用两个课时完成。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由组合现象、实质及其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电子课本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电子课本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电子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 必修遗传与进化》科学家访谈我赞叹生命的美丽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二受精作用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科学家的故事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3节DNA的复制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科学·技术·社会DNA指纹技术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科学前沿生物信息学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染色体变异
第3节人类遗传病
科学·技术·社会基因治疗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化石标本的制作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公开课课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公开课课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表型 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种子的黄色
基因型 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YY、Yy等
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黄色基因Y与y 非等位基因 多对相对性状中不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Wilhelm Johannsen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1.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表现型,而 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
9D_T_
3D_tt
3ddT_
1ddtt
(淘汰)
(淘汰)
(保留)
(淘汰)
多次自交选种
优良性状 的纯合体
矮杆抗病 ddTT
(2)长毛折耳猫的培育过程
任务三、利用长毛立耳猫(BBEE)和短毛折耳猫(bbee)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 长毛折耳猫(BBee)?
短毛折耳猫 长毛立耳猫 bbee × BBEE
长毛立耳猫 BbEe ♀、♂互交
2.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 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 试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因为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甜玉 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既含有显性基因,也含有隐性基因), 表现为显性性状,故在甜玉米植株上结出非甜玉米的籽粒;当非甜玉米接受甜 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非甜玉米的性状,故在非甜 玉米植株上结出的仍是非甜玉米的籽粒。
新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课时
假说—演绎法过程
两对对相对性状的 杂交实验
F2表现型比例 9:3:3: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能



、方法和科学史角度进行教材分析,比较到位。

还需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与前后的知识联系。

2.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叙述到位,过程与方法不等同于教学策略或教学模式,要简
述通过什么活动或方法达到某个具体的意图;另外,注意叙述方式,“对学生进
行、培养学生”之类的叙述,不符合学生为主体的表达模式;也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叙述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主线明晰,环节明确。

(1)从学生自身性状的组合引入,符合学生实际,有激趣作用,也可迁移到豌豆性状组合上。

有效。

(2)环节设问有效,具有导向性。

(3)测交是假设演绎的方法教学之处,可通过设疑,让学生先思考一下,优于直接讲述。

(4)建议本节用2课时上。

4.教学评价栏目,指的是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实施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意图和效果。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修2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修2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1.自花传粉:。

异化传粉:。

2.父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母本:同种生物的个体在进行交配时,花粉或精子的个体。

3.去雄:是指除去的;去雄应对其进行处理。

4.交配类杂交:杂交符号:自交:自交符号:测交:,其主要作用是用来。

正交、反交:。

5.性状类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的总称。

相对性状:举例:显性性状:举例:隐性性状:举例:性状分离:。

6.个体类基因型:。

表现型:。

纯合子:举例:杂合子:举例:7、基因类等位基因:比如:相同基因;比如:非等位基因:比如: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8、符号类:P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代表 F1代表 F2代表9.孟德尔研究材料主要是:,研究的成果为:10、孟德尔杂交实验⑴.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

⑵. 对孟德尔遗传现象的解释。

(用基因图解表示)⑶.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11.试着用遗传图解解释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12.思考教材P6—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则甲、乙小桶中的彩球分别代表。

②.据材料可知,甲中的D:d= ,乙中的D:d= 。

甲中的彩球与乙中的彩球数量。

③.分别抓取小球后,两小球的组合表示:。

13.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阅读教材P7—技能训练。

试设计一实验程序,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练习:1.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卷头发和直头发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C.鼠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D.兔的细毛和长毛2.下列个体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3.在育种工作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A.防止降温 B.防止花粉被风带走 C.防止自花授粉 D.防止外来花粉干扰4.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②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出显性性状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下列叙述中,对性状分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2中,有时出现父本性状,有时出现母本性状的现象B.F2中,有的个体显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有的个体显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的现象C.杂交后代中,只显现父本性状或只显现母本性状的现象D.杂交后代中,两亲本的性状在各个个体中同时显现出来的现象6、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性状分离比为3:1 B.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C.F2出现性状分离 D.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各自进入不同的配子中7、豌豆的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本原文重要概念识记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本原文重要概念识记

20-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 (必修2 P2) 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3. (必修2 P3)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4. (必修2 P4) 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5. (必修2 P4) 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6. (必修2 P5) 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7. (必修2 P5)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 (必修2 P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21-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 (必修2 P1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必修2 P13)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作“基因”,并且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3. (必修2 P13)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4. (必修2 P13) 人类的白化病是一种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2-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 (必修2 P18) 减数分裂Ⅰ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即联会;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2. (必修2 P19) 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

3. (必修2 P21)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作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作极体。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

从本节内容上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在学生学习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本册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必修二中的难点,在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例如:遗传学的符号、遗传图解的书写、显性性状以及隐性性状的概念和特征、分离定律的内容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也打好了基础。

但是,在线上教学期间,学生无法与教师面对面进行沟通,教师更难以时刻注意到学生的状态变化以及听课效率,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注意到某些现象,例如:孩子不仅表现了母亲的特征、也表现出父亲的特征,在网课期间可以利用这些自由组合现象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增加亲子间的互动,以此促进教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简单阐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使学生了解假说演绎法的实质以及优点。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以及方法,体会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感受科学家的严谨思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契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
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四、教学课时
2。

【新教材】1.2.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共20张PPT)

【新教材】1.2.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共20张PPT)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基因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gene)。
2、表型(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3、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 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4、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注意:D和D,d和d则不是等位基因,而是相同基因。
通过杂交,可以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A和B集中到F1(AaBb),但F1 并不是纯合子,自交的目的就是选择AABB的显性纯合子。
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利用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分析家族中两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思考 有两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病,发病情况如下图,则标号①②③部 分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①只患甲病;②只患乙病;③两病兼患。
思考
有甲、乙两株高茎豌豆,分别对它们做了以下实验,据 此分析生物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2.将甲后代的高茎豌豆种子种植在土壤贫瘠、缺水少肥 的田里,结果都表现为植株矮小,它们的基因型是否发 生改变?
否,是环境的影响。
思考
有甲、乙两株高茎豌豆,分别对它们做了以下实验,据 此分析生物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3.综上,基因型和表现型二者具有怎样的关系?
③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 ④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 1.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 2.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他们出现的概率。 因而在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孟德尔采用严密的实验分析方法,他详细记载了各世代不同性状的大量数据, 在数据分析中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各种类型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遗传的规 律性,这也是他胜人一筹之处。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精编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知识结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二、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⑵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解决方法]⑴借助于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1⑵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素材,让学生开展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解决方法]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借助于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四、教学方法讲解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六、学生活动1、结合图解,分析总结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问题与探讨]1、为什么一对夫妇生育的后代存在着性状差异?2、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3、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看课件叙述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 黄色圆粒↓F2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 108 101 329 : 3 : 3 : 1设问:1、豌豆在自然条件下是自花传粉,那么在做这个实验时对两个亲本做何处理?2、在这两个亲本中,有哪两对相对相对性状?3、子一代出现了哪一种类型?4、请你分别指出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5、1.子二代中出现了几种类型?其中有几种与亲本相同?6、子二代出现的这四种类型的个体数量之比约为几比几?7、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的3:1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回答边看课件叙述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高中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高中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例:用PPT展示第一张图片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图文并茂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

2、抛出第二个问题:“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

以此引入教材,为什么孟德尔花园里的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杂交后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4、根据前面学习的基因分离定律,同学们有了一定的遗传学基础。

若用Y(黄)y(绿)控制豌豆子叶颜色,R(圆)r(皱)控制豌豆种子的形状,那么就有以下杂交实验:9 ∶ 3 ∶ 3 ∶1数量315 108 101 32F 2F1×P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子二代中出现了新性状类型——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并且子二代表现性比例为9:3:3:1。

5、设置问题:(1)F2中新性状组合与亲本是什么关系?(2)在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都遵循什么规律?(3)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的3:1有什么关系?通过以上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然后我做讲评。

讲评:可以发现新性状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是原有的亲本性状重新组合的结果,即:: 圆: :同理:根据孟德尔得出子二代的性状数量比,将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拆开可以发现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说明粒形和粒色是独立遗传互不影响的。

⑴豌豆的粒色和粒形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Y、y 和R、r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提出假说) (提出假说)
单击画面继续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提出假说)
以上数据表明,豌豆的粒形 粒色的遗传都遵循 粒形和 以上数据表明,豌豆的粒形和粒色的遗传都遵循 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形和粒色分别由一对基因控 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形和粒色分别由一对基因控 粒形 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 控制 控制; 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 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 R和r控制。 控制。 和 控制 P的纯种黄圆和纯种绿皱的基因型就是 的纯种黄圆和纯种绿皱的基因型就是YYRR和yyrr, 和 , 的纯种黄圆和纯种绿皱的基因型就是 配子分别是YR和 。 的基因型就是YyRr,所以表现为 配子分别是 和yr。F1的基因型就是 , 全部为黄圆。 全部为黄圆。 F1在形成配子时: 在形成配子时
控制不同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等位基因) 控制不同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等位基因)的 成对遗传因子 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 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 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成对的遗传因子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这一遗传规律又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 这一遗传规律又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
实验 三、教学过程: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发现问题.两对) (发现问题.两对)
粒形 粒色
圆粒种子 皱粒种子 黄色种子 绿色种子
315 + 108 = 423 101 + 3 2 = 133 315 + 101 = 416 108 + 3 2 = 140
圆粒︰皱粒接近3 ︰ 1 圆粒︰皱粒接近3 黄色︰绿色接近3 黄色︰绿色接近3 ︰ 1
单击画面继续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 对卷毛(b) 为显性, (B)对卷毛 (b)为显性 6 、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 (B) 对卷毛 (b) 为显性 , 黑色 (C)对白色 (c)为显性 对白色(c) 为显性( (C) 对白色 (c) 为显性 ( 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 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 的个体与个体“ 交 BbCc的个体与个体 同源染色体上 ) 。 基因型为 BbCc 的个体与个体 “ X”交 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 配,子代表现型有 :直毛黑色、卷毛黑色、 直毛白色 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 个体X 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 的基因型为。 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Rr AaBBRr, 7、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Rr,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 色体上, 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 色体上 , 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 , 该生物产生的 配子类型中有。 配子类型中有。 ABR和 ABr和 A、ABR和aBr B、ABr和abR aBR和 ABR和 C、aBR和AbR D、ABR和abR
单击画面继续
2、实践上: 、实践上: 在杂交育种工作中,人们有目的地用具有不同优良 性状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 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例如: 例如: 有这样两个品种的小麦:一个品种抗倒伏, 有这样两个品种的小麦:一个品种抗倒伏,但易染 锈病;另一个品种易倒伏,但抗锈病。 锈病;另一个品种易倒伏,但抗锈病。让这两个品 种的小麦进行杂交, 种的小麦进行杂交,在 F2中就可能出现既抗倒伏又 中就可能出现既抗倒伏又 抗锈病的新类型,用它作种子繁育下去, 抗锈病的新类型,用它作种子繁育下去,经过选择 和培育,就可以得到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和培育,就可以得到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R Y r y R r
单击画面继续
根据分离定律,每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 根据分离定律,每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 同时孟德尔还假设,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同时孟德尔还假设,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F1产生4种配子:YR、yR、Yr、yr 比例是 1 : 1 : 1 种配子: 、 、 、
结合方式有16种 结合方式有 种
9:3:3:1
单击画面继续
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在F2出现的性状中: (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 9/16 ; (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1/4 ; (3)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7/16 ; 。 (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3/8或5/8 或 2.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EEFf,此个体 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 ) D A.5种 B.8种 C.16种 D.32种 3.若遗传因子组成AaBbCCDDee与AABbCcDDEe交配,在子 C 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A.1/4 B.1/8 C.1/16 D.1/32 4.白色盘状南瓜和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为白色盘状南瓜, 若F2中纯合白色球状南瓜有1000个,从理论上计算,F2中杂合 黄色盘状南瓜的数目是( ) B A.1000个 B.2000个 C.3000个 D.4000个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规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 (1)通过自主、互动、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 (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 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2)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1、理论上: 、理论上: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 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 的基因可以 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从而导致后 代发生变异。 的原因之一。 代发生变异。这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比如说,一对具有 对等位基因 对等位基因( 比如说,一对具有20对等位基因(这20对等位基 对等位基 对同源染色体上) 因分别位于 20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生物进行杂交时, 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生物进行杂交时, F2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 20=1048576种。 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2 种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 结 果 测交实验
表现型 项目 实际 F1作母本 子粒数 F1作父本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31 24
27 22
26 25
26 26
1 :1:1 : 1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 上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 因此可以证明,上 因此可以证明 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实 质: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分离, 发生过程: 发生过程: 在杂合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单击画面继续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第一.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第一.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第二.在对生物的性状进行分析时, 第二.在对生物的性状进行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 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在弄清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 情况后,再研究两对、三对,甚至是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 情况后,再研究两对、三对,甚至是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 这种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这种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三. 第三.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获得成功 的第三个原因。 的第三个原因。 第四.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第四个原因。 第四.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第四个原因。 此外,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此外,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勤于思考、 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以及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也是孟德尔获得 成功的原因。 成功的原因。
单击画面继续
小结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相 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两对(或两对以上) 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 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 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
实 质: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分离,
发生过程: 发生过程: 在杂合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理论意义: 基因重组, 理论意义: 基因重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实践意义: 指导杂交育种, 实践意义: 指导杂交育种,选择培育新品组合规律主要揭示( )基因之间的关系。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主要揭示( 基因之间的关系。 A、等位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 、 C、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D、染色体上的 、 、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 数占总数的( 体 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 、 、 、 、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 和 ), F1自交产生的 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自交产生的F 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A、10/16 B、6/16 C、9/16 D、3/16 、 、 、 、 4、基因型为 的个体自交,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 的个体自交 占总数的( 占总数的( )。 A、1/16 B、3/16 C、4/16 D、9/16 、 、 、 、 5、关于“自由组合规律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 、关于“自由组合规律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可指导杂交育种 、 、 C、可指导细菌的遗传研究 D、基因重组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