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合集下载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二理科生即将在下学期迎来会考,不知道怎么复习考试的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标志、意义: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原始农耕出现的标志是谷物栽培和牲畜驯养的出现;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生产性经济活动产生),原始农耕为定居生活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神话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理解: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南稻北粟);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知道:大权,庶族子弟都遭排斥。

隋唐采用科举制,普通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理解: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实质:内容: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上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开k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实质: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山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

但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

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A、唐蕃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汉蕃两族友谊。

B、武周政治延续了唐朝的发展:武则天称帝建周,当政期间基本沿袭贞观年间政策,使唐朝发展得以继续。

C、唐王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晚年逐渐从先前英明果断转向昏庸荒怠,庞信佞臣,朝廷政治日益败坏。

拥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理解:A、贞观之治主要内容: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1-7分册_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1-7分册_整理

第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单元核心概念:(1)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2)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3)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A)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B)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3、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一、法老专制统治: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东汉的衰败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表现...

东汉的衰败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表现...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单元核心概念: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耕时代。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

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

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 原始农耕(A)⒈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⒉概念: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

(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父系)⒊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粟、黍、水稻、稷、大豆等)⒋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旱地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同时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道县玉蟾岩、浙江余姚河姆渡的水稻)⒋意义:⑴是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⑵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

⑶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长)⒌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黄河流域;同性多人合葬,公共墓地)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A)⒈炎黄传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通过口耳相传得以保留传承。

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⒉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⒈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

高中历史整理(上海高考)[第二分册]

高中历史整理(上海高考)[第二分册]

第二分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始农耕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

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

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

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姜寨遗址所呈现的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中华文明的起源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和、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

“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传说,禹在晚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

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禅让制由此遭到破坏。

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式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国家产生后出现的现象。

大约到夏中期之后,王位的更迭已看不见选举和罢免的痕迹,“天下为公”的禅让制遂为“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所替代。

从文献记载看来,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高一历史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教案华东师大第二分册

高一历史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教案华东师大第二分册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教学目的]知道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理解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社会转变的含义。

知道判断夏朝已经进入国家状态的根据。

知道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大概情况,理解二里头对于夏朝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以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思想贯穿整课。

通过阅读文献,分析文献的目的和性质,互相比较,对文献记载的价值和可靠性作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

通过展示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分析这些考古学发现代表的含义。

经过两方面的考察之后,运用两重证据法,对目前的夏史研究作出一个概况性的判断。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史态度。

通过可靠的理论方法来着手解决实际问题。

面对材料有质疑精神。

当材料缺乏时,可以有客观认识,不盲目下判断。

同时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关于夏代王位传承方式的文献记载和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难点:夏代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尚不能完全互相印证,目前的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质。

说明:夏代王位传承方式从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是从“公天下〞变为“私天下〞的典型标志。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是理解考古中的夏文化的根底。

二重证据法就是通过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的互相印证,可靠的恢复古代历史原貌。

但关于夏代的两方面材料都有缺陷,故尚不能很好的互相印证。

要根据材料得出这一结论并且准确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讲述胡适先生1917年到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运用实证主义原那么,直接从东周讲起,一改以往传统治学的风格的故事〔见资料附录1〕。

说明历史所研究的是过去所发生过的事件人物等,但是研究者是如何知道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的呢?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史学研究方法。

只有所用的材料是可靠的,那么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面对今天的课题——夏朝,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尽可能把材料做实,最大限度地去恢复夏朝的历史真面目呢?由此引出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1〔234[去,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他答复说:“无所谓讲完讲不完。

假设说讲完,一句话可以讲完。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z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z

可以了解到哪些夏朝的历史现象呢
出现比较庞大的建筑群; 房屋建筑的差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十 分显著;

农业生产上
生产工具主要为石质; 开始饲养猪狗鸡羊等 牲畜;

可以了解到哪些夏朝的历史现象呢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酒) 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比较原始和落后, 食物比较丰富,粮食仍以粟和黍为主, 家畜家 禽饲养普遍。 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畜牧业和青铜手工业等) 城乡分化;
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传说中始于禹——启权利的过渡; 从启开始,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式的王位 继承方式开始,天下为公的禅制被世袭制取 代。

夏朝建立是上古历史的转折点,为什么? 夏朝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夏朝已经基本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影响:

设官分职,夏王左右设有各种专职文武官员; 有一定数量的军队;
练习与测评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主要是石器,其中石铲、石 镰的数量最多,另外还有蚌铲、骨铲和蚌镰等。木质的耜也是日 常使用的农业工具。主要农作物仍然是在新石器时代基础上大量 生产的粟、黍一类。这时,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马、牛、 羊等,可谓“六畜具全”了。 --------《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王朝----夏代的中国经济》 材料2、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西南9公里的二里头村南, 伊河与洛河之间,遗址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1.5公里,发现有 宫殿建筑基址、作坊遗址、一般居住地、陶窑、窑穴、墓葬等一 大批遗址和铜、玉、石、陶、骨等遗物。 --------《二里头遗址》
陶罐上的刻划文字
可以了解到哪些夏朝的历史现象呢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笔记整理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笔记整理

第一课中华文明摇篮原始农耕时代〔新石器时代〕1.起始:距今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学会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

2.中华先民的农业特点:南稻北粟3.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开场的重要标志。

阶段特征:从前期的原始平等到后期社会分化。

5.中华上古文明遗址分布及特点:满天星斗, 八方雄起;黄河中下游为文明核心区。

中华文明的起源对神话传说地解读:1.有大量虚构与夸张的成分,并不完全可靠。

2.作为先民的集体记忆,蕴含着大量人类早期社会的重要信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二课文献及考古中的夏文化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种可以合法使用暴力治理社会的权力运作机构。

国家产生的背景:1.生产力地开展,出现剩余产品,贫富分化地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

2.对外战争地频繁发生。

文献中的夏时间: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空间:洛汭及伊汭间王朝〔国家〕特征:1.“天下为家〞的社会取代“天下为公〞的社会。

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有国家机构与国家机器〔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考古中的夏时间:2000BC 左右空间:河南偃师二里头1.宫殿式建筑2.青铜器与玉器主要为礼器生产状况:进入青铜时代,工具以石器为主第三课甲骨文有什么重要的价值?1.是一种比拟成熟的古文字2.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状况,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商朝因为文献、考古、甲骨文多重印证成为信史,商朝是有直接文字记载第一个王朝。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1.数量大,品种多,制作精巧。

2.以礼器为主,象征等级身份与政治地位。

3.被赋予沟通天地、支持政治的功能。

商朝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商朝的地位:有直接文字记载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都城:河南安阳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第四课公元前1046年,商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hao4〕,史称“西周〞。

1.以分封同姓诸侯为主,有鲜明的宗法的色彩。

2.依据宗法制的原那么,呈现层层分封的特点。

上海高考——高考中国古代史(一)

上海高考——高考中国古代史(一)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生产方式: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中国特点:南稻北粟,还有黍稷大豆意义:1.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2.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典型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3.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神话传说中的起源:内容:炎黄传说。

炎帝(神农氏)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意义:是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反映先民创世的大致历程;反映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起源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①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限,往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

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②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

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

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③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从中都可以折射出早期历史的影子,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也可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佐证。

三、历史材料: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

历史的载体及价值1、口碑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2、实物:化石、遗址、遗迹和遗物3、文献:图像(抽象为地图)、雕塑、照片、影音(录音和录像)和文字记载(包括新闻、文学艺术、史家的论述等)等。

1、口碑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a) 口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重要性是指口述者亲历过历史,危险性是指口述者的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到史料的真实性。

2017上海历史等级考考点梳理[精品文档]

2017上海历史等级考考点梳理[精品文档]

2017历史等级考考点归纳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农业革命到来的标志1、产生的时间: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2、产生的标志:栽培谷物、驯养牲畜3、中国在农业革命中的地位:1)地位: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2)贡献:世界最早培植粟、稻(南稻北粟)4、原始农耕产生的意义1)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即农业革命开始,人类跨入了农耕时代。

2)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3)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并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5、姜寨遗址——农耕聚落的典型遗址:1)陕西临潼(黄河流域)2)特征: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3)历史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氏族公社(二)文化遗址满天星斗1、文明起源的集体记忆——神话传说1)传说:盘古开天;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遂人氏;炎帝、黄帝(炎黄子孙、华夏始祖)2)传说流传的原因:没有文字,口耳相传3)如何看待文字产生之前上古历史中的“传说”?①上古历史中的传说是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经一代代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传承,反映了早期先民生活的经历。

②对于我们研究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不可完全否定。

③但对于上古历史的研究还需要有考古发现等实物于传说的相互印证,才更有助于构建可信的上古历史。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1)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2)核心区域: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二、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文献中的夏)看课文《文献选读》1、“公天下”1)历史阶段:原始社会(国家出现之前)2)历史特征:原始公有制;原始民主制(“大同之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2、“家天下”1)历史阶段:奴隶社会2)历史特征: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出现“小康之世”“大道即隐,天下为家”3、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建立时间:约前21世纪2)建立者:启3)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历史变革,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背“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是历史的进步,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五篇模版)

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五篇模版)

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五篇模版)第一篇: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段有成毕业论文选题1、论汉初统治思想变化2、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述评3、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4、论九品中正制的积极意义5、论古代以孝选官的利弊得失6、论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7、宋代科举制的创新与发展8、唐代科举制的特点及评价9、科举制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影响10、科举制的公平性及现代思考11、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绅士的命运12、蒲松林的科举观成因分析13、论宋代文官制度14、宋太祖人本思想初探15、唐代皇位继承制度述论16、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嬗变17、魏晋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18、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9、宦官之祸的根源及社会影响20、唐代兵制的变化及社会影响21、北宋“荒年募兵”政策的利弊得失第二篇:中国古代史(精选)中国古代史1基本概况:1、起止时间,2、都城3、疆域4、重要君主 2政治概况:1、制度:官制、兵制、选官制度土地赋税2、改革3、民族、对外、阶级(关系)3、经济概况:1、农业:农作物、水利、工具、人口垦荒、技术2、手工业:纺织、瓷器、矿冶、造船3、商业:货币、交通、城市4、文化概况:1、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数学、农学、医学、四大发明2、人文科学:思想、史学、宗教。

夏朝1、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启接王位世袭制度确定家天下形成。

定都阳城(今登封)疆域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夏桀被商汤灭。

商朝1、概况: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国定都亳,商朝中期盘庚迁都殷(今安阳)周武王灭商纣。

西周1、概况:公元前1046年武王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定都镐京(今西安)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公元前841年厉王国人暴动,周召共和,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西周灭亡。

2、政治概况:井田制土地国有,分给诸侯使用,分封制:王族,先代贵族,功臣,先贤的后代。

3、经济概况:水利,五谷、农具、青铜、陶瓷、货币、邮驿传递制度春秋战国1、概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诸侯争霸,民族融合。

高考历史复习笔记整理 第二册 第一单元

高考历史复习笔记整理 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史前时期】时间: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猿人、母系氏族、父系氏族以及英雄时代(三皇五帝传说史)。

夏王朝的建立,中国开始进入古代文明时代史前时期先民的活动可由以下途径得知:1、神话传说2、考古发掘:遗迹、遗址、遗物、化石等神话传说原因: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借助想象解释问题。

意义:是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反映先民创世的大致历程;反映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考古发掘初步理清了中华文明起源时的许多具体情境。

表明中华大地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中原地区是核心。

二.【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始农耕原始社会开始瓦解,出现社会等级中华文明起源分布的特点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特征:1)生产工具:新石器2)生产内容:农耕和驯养牲畜(南稻北粟)3)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农耕聚落(临潼姜寨遗址)4)社会组织:农耕聚落意义:①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②提供了可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加快了人口的增长③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影响:⑴(大河文明)农业文明的诞生,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⑵以农业立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如重视天文历法,祭祀天地,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看社会变化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等级制产生→部族间冲突激化→部落联盟形成→国家起源考古(原始材料):分布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一.【文献中的夏文化】夏的地域:豫西、晋西南夏存在的时间:约四百多年(前2070—前1600年)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 国家机器的出现设官分职,夏王左右设有各种专职文武官员;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转型特点:大同之世——小康之世“天下为公”——“天下为家”禅让制——世袭制国家机器的出现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进入阶级社会二.【考古中的夏文化】遗址的地理位置河南遗存的时间BC1900 ——BC1500 年遗址发现:宫殿式建筑:社会分化、等级差别显著石质、骨质农具:经济以农业为主青铜器、玉器、陶器:(1)礼器和祭器:尊卑贵贱的等级分化(2)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3)生产力进步,进入青铜时代认识夏文化的两种途径文献:《礼记》考古:二里头文化相互印证——夏是我国第一个王朝三.【考古发现和后世文献记载的对比印证】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夏商周之关系部族同时并存王朝先后更替体现文明的多元一体一、【商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建立: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殷墟史学方法——多重印证通过考古挖掘,商朝已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二、【商朝文明】(一)商朝的国家体制——内外服制内容:内服——商王直接管辖的王幾之地;主要在今天的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第二课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

第二课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

探索与争鸣
第2课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
有学者认为,既然二里头文化遗存在 时间和空间上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基本吻 合,那么二里头文化非夏文化莫属;也有 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中, 还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证 据,以二里头文化的考古资料来复原夏朝 历史,带有推论性质。 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从“公天下”到“家天
第2课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社会制度
夏后氏五十而贡。
——《孟子〃滕文公上》
太史公曰:“孔子正夏时,学者多 传《夏小正》 云。自虞、夏玎、贡 赋备矣。”
——《史记〃夏本纪》
第2课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社会制度
夏后氏百官。 ——《礼记〃明堂位》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盗墓者发现,后为官方收藏并修订。
第2课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
思考:
夏朝的建立是上古历史的转折点,
夏朝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第2课 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社会制度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 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 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已。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 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 相传:“禹铸九鼎” “贡金九枚,铸鼎象物”。 启命昆吾铸鼎。 • 出土有:爵、刀、戈、铜 镞(后羿善射)、铜范、冶铜 遗址(两处)。 • 二里头遗址中没有发现大 型青铜器。

完美假期历史高一答案2021

完美假期历史高一答案2021

完美假期历史高一答案2021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找出地图中重要文化遗址,归纳其分布的主要特点。

重要文化遗址:如湖南玉蟾岩遗址、湖南彭头山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陕西姜寨遗址等。

主要特点:遍布中华大地,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最为集中。

练习与测评1. 农业的起源有什么意义?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意义: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谷物种植、家畜饲养等劳动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具有生产性经济活动的性质,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影响: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农业是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的重农政策,重农思想,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中医药等),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田园诗篇等,都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而展开。

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使中国的血缘亲情比较密切,从而形成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

(本题点到即可,随着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逐步补充你、展开。

2. 为什么上古时期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传承下来的?除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能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原因:(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借助想象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

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传说)上古时期是一个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

在文字产生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

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

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材料: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

高中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

高中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

第l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基础练习1.1万畜牧业2.炎黄(或黄帝) 中原3.C 4.C 5.C ·6.显性信息:随葬品多少差异显著。

隐性信息:贫富差距显著,或私有制发展、原始平等被打破等。

二、拓展练习7.(1)建房、熟食、渔猎、农耕。

(2)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记述。

其中有夸张的成分。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蕴涵着一些有效信息。

8.擅长栽培水稻,农业工具先进.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建筑。

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崇尚鸟和太阳等自然界的事物。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基础练习1.禅让世袭2.国家二里头文化3.B 4. C 5. B 6.D 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的社会代替“天下为公”的社会:夏朝已设官分职;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夏朝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镇压反抗者;二、拓展练习8.(1)宫殿建筑群的出现,说明可能社会分化明显;青铜器、玉器大多用做礼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社会等级森严及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

(2)材料一中的考古开掘印证了材料二中的有关“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的记载:(3)考古开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的功能。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一、基础练习1.汤内服外服2.甲骨文商3.B 4.A 5. C 6.D 7.政治:实行内外服制。

经济:重视农业;青铜铸造业发达。

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

思想:崇尚鬼神和祖先,实行礼治。

二、拓展练习8.(1)有助于了解商朝的经济状况、生产生活状况和统治状况等。

(2)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占卜的风俗印证了材料二中的表述。

(3)甲骨文是反映商代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印证了一些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一、农业的起源1.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最为集中的区域。

2.共同点是旱地农业和稻作农业几乎同时出现,呈现南北并立的格局。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用猪牛羊的肩胛骨制 成的卜骨,骨上还保留着烧灼过的痕迹。
——《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王朝:夏代的中国经济》
(1)从材料一的墓葬随葬品看,二里头居民的生 活有什么特色?
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食为粟、 黍之类; 家畜饲养“六畜俱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二里头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
大量礼器的出土表明 礼制已成为当时重要的制度。 “礼义以为纪”
二里头出土大量的酒器(有铜制、 陶制)反映夏代怎样的社会生活?
饮酒之风 粮食剩余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二里头 青铜爵,(夏代),1980年 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相传:杜康造酒;太康失 国是因为“沉湎于酒”。
房屋建筑的差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十分显著; 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酒),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畜 牧业和青铜手工业等);一些青铜和玉制礼器和祭器的出 现,即可以看到生产力的进步,也可以窥视夏朝的等级意 识和等级制度已经出现。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在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为研究夏史开启了一扇大 门。
史学方法介绍(2)
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价值与辨别
第一手资料就是原来的或该事件(或活动)的首次记 录,是事件的实际目击者或参与者所经历的。
第二手资料是至少一次以上被援引的关于该事件的 叙述。
历史研究最好要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历史研究的 基本原则。第二资料应作为背景知识、观点或熟悉该 领域的方法来看待。
文献与考古材料相印证方法
1、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印证了夏文化的文献记载 如“礼仪以为纪”(《礼记·礼运》)——礼器、祭器(遗存)
如“家天下”(《礼记·礼运》)——宫殿(遗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处的时期(14C放射性碳素测定法); 所处的时期( 放射性碳素测定法); 工具的使用可推知当时人们的生产力发展 水平,生产和生活情况。 水平,生产和生活情况。 食物 衣着、 衣着、件饰 居住情况 社会组成关系 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 商品交换 ……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 总结课文
公天下到家天下 文 献 田制、赋税 田制、 史记 宫殿 百官、军队、刑法、 百官、军队、刑法、监狱
考古发掘:两座类似大型宫殿遗址和地穴与半地穴式的民居 考古发掘: 房屋;很多石制和骨制的铲、 斧等生产工具; 房屋;很多石制和骨制的铲、镰、斧等生产工具;饲养的家 青铜器玉器等礼器和祭器以及酒器等。 畜;青铜器玉器等礼器和祭器以及酒器等。 历史状况:房屋建筑的差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十分显著 社会等级差别十分显著; 历史状况:房屋建筑的差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十分显著; 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 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 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酒),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畜牧业和 青铜手工业等);一些青铜和玉制礼器和祭器的出现, );一些青铜和玉制礼器和祭器的出现 青铜手工业等);一些青铜和玉制礼器和祭器的出现,即可以看 生产力的进步,进入青铜时代,也可以窥视夏朝的等级意识和 到生产力的进步,进入青铜时代,也可以窥视夏朝的等级意识和 等级制度已经出现;饮酒之风已经较盛行。 等级制度已经出现;饮酒之风已经较盛行。 已经较盛行
二、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 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为夏史的探究开启了一扇大门。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为夏史的探究开启了一扇大门。
1、二里头遗址发掘的状况如何? 二里头遗址发掘的状况如何? 2、二里头遗址有哪些重大发现?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夏朝的哪些历史状 二里头遗址有哪些重大发现? 况呢? 况呢?
——世袭制 ——世袭制 ——国家机器 ——国家机器 ——国家特征 ——国家特征 ——最早王国 ——最早王国 ——王权 ——王权
玉器、 ——礼制 ——礼制 考 玉器、青铜时代 古 二里头的时间、地点、出土文物 二里头的时间、地点、 ——夏文化具有邦国走向王国的特征 ——家天下” 文献中的夏文化——从 公天下” 家天下”
阅读课文“文献选读” 礼记·礼运》第一选段, 阅读课文“文献选读”《礼记·礼运》第一选段,从孔子这段话分析 “大同社会”与原始社会的关系。 大同社会”与原始社会的关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不必藏于己。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礼记·礼运》 是谓大同。” 你是怎样看待这种大同世界的? 你是怎样看待这种大同世界的? 寄托着作者的一种期望,有溢美之词,另外这种现象也是建立 寄托着作者的一种期望,有溢美之词,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基础上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基础上的。
——《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王朝:夏代的中国经济》 ——《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王朝:夏代的中国经济》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 研究方法
如何研究夏文化的历史? 如何研究夏文化的历史?
释读文献 复原 合理推理 理论 考古 文献与考古的对照印证 ……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 研究方法
如何从考古遗存来研究古代历史? 如何从考古遗存来研究古代历史?
二里头宫殿基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西南9公里的二里头村南,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西南9公里的二里头村南, 伊河与洛河之间,遗址东西约2.5公里 南北约1.5公里 公里, 公里, 伊河与洛河之间,遗址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1.5公里,发现 有宫殿建筑基址、作坊遗址、一般居住地、陶窑、窑穴、 有宫殿建筑基址、作坊遗址、一般居住地、陶窑、窑穴、墓葬 等一大批遗迹和铜、 骨等遗物。 等一大批遗迹和铜、玉、石、陶、骨等遗物。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
3、 二里头遗址发掘有何意义? 二里头遗址发掘有何意义?
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在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为研究夏史开启了一扇大门。 在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为研究夏史开启了一扇大门。
二、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 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社会制度
阅读课文“文献选读” 礼记·礼运》第二选段, 阅读课文“文献选读”《礼记·礼运》第二选段,从孔子这段话分析 “小 康社会”与阶级社会的关系。 康社会”与阶级社会的关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 今大道既隐 以为固, 以为纪。 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 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 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 以立田 夫妇, 制度, 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 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 以贤勇智,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者, 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者,未有不谨于礼 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 示民有常。 讲让, 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礼记·礼运》
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盗墓者发现,后为官方收藏并修订。 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盗墓者发现,后为官方收藏并修订。
夏朝是怎样建立的?夏朝建立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夏朝是怎样建立的?夏朝建立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建立
夏朝是怎样建立的?夏朝建立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夏朝是怎样建立的?夏朝建立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夏朝建立背景:夏建立前是大同之世,天下为公; 夏朝建立背景:夏建立前是大同之世,天下为公; 传说,禹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 传说,禹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 建立:启杀伯益,夺取政权,建立夏。(约公元前 建立:启杀伯益,夺取政权,建立夏。(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2070年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夏后氏百官。 ——《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百官。 ——《礼记·明堂位》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为什么说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为什么说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夏朝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夏朝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重 要标志之一。据目前的了解, 要标志之一。据目前的了解,夏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们可以用哪 些史学研究方法对此加以证明呢?由 于甲骨文发现于商朝,而夏朝的历史 缺乏直接的文字资料佐证,史学家们 一直在试图寻找能够强有力地印证夏 朝历史的考古发现。
图为1987 图为1987年在二里头遗址出土 1987年在二里头遗址出土 的三足铜鼎(10月19日摄)。这是 日摄)。 的三足铜鼎(10月19日摄)。这是 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器, 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器, 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夏的考古发现 > 偃师二里头文化> 农业
夏的考古发现
> 偃师二里头文化> 手工业(青铜制作) 偃师二里头文化> 手工业(青铜制作)
• 相传:“禹铸九鼎” 相传: 禹铸九鼎” 贡金九枚,铸鼎象物” “贡金九枚,铸鼎象物”。 启命昆吾铸鼎。 启命昆吾铸鼎。 • 出土有:爵、 刀、戈、铜 出土有: 后羿善射) 铜范、 镞(后羿善射)、铜范、冶铜 两处)。 遗址(两处)。 • 二里头遗址中没有发现大 型青铜器。 型青铜器。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建立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 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 为夏后帝启。 为夏后帝启。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 ……遂灭有扈氏。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 ……遂灭有扈氏。 天下咸朝。 ——司马迁 史记•夏本纪》 司马迁《 天下咸朝。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益干启位,启杀之。”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
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主要是石器, 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主要是石器, 其中石铲 石镰数量最多 另外还有蚌铲 石铲、 数量最多, 蚌铲、 其中石铲、石镰数量最多,另外还有蚌铲、骨 铲和蚌镰等 木质的耜 铲和蚌镰等。木质的耜也是日常使用的农业工 具。主要农作物仍然是在新石器时代基础上大 量生产的粟 一类。这时,饲养的家畜有猪 量生产的粟、黍一类。这时,饲养的家畜有猪、 可谓“六畜俱全” 狗、鸡、马、牛、羊等,可谓“六畜俱全”了。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社会制度
夏朝建立是上古历史的转折点,夏朝建立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夏朝建立是上古历史的转折点,夏朝建立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从文献记载看,夏朝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文献记载看,夏朝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废“天下为 而行“天下为家” 货力不藏于己”而为“ 公”而行“天下为家”;变“货力不藏于己”而为“货力为 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私有观念深化了。 己”,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私有观念深化了。象 的大型宫殿, 的各类墓葬, 征权力和威严的大型宫殿 反映尊卑和贵贱的各类墓葬 征权力和威严的大型宫殿,反映尊卑和贵贱的各类墓葬,表 示礼制存在与战争状态的青铜制品 的青铜制品等 无不说明国家已经出 示礼制存在与战争状态的青铜制品等,无不说明国家已经出 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 现,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社会已 经步入“小康之世”的文明时代。 经步入“小康之世”的文明时代。 启为什么能破坏传统,建立“家天下” 启为什么能破坏传统,建立“家天下”? 世袭王朝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部落联盟时代,频 世袭王朝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部落联盟时代, 繁的掠夺战争,加强了联盟首领的权力, 繁的掠夺战争,加强了联盟首领的权力,其社会地位也日益巩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 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部落联盟内部已 经发生了财富和地位的分化, 经发生了财富和地位的分化,当部落联盟首领具有超越众人的 地位和权势时,首领权利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 地位和权势时,首领权利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世袭王朝的建 立是私有制发展,社会财富和权力集中的结果,标志着贫富、 立是私有制发展,社会财富和权力集中的结果,标志着贫富、 尊卑、高下分层的形成等级社会形成。 尊卑、高下分层的形成等级社会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