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合集下载

发现二里头遗址 揭开夏文化考古新时代

发现二里头遗址 揭开夏文化考古新时代

杜金鹏说,二里头遗址的城市布局、大型宫殿建筑群等,是学术界探索夏代都城和宫室制度的唯一实物资料。在这里发现的青铜冶铸作坊和青铜器,为研究夏代冶金技术提供了绝无仅有的珍贵资料。其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讨论夏代礼仪制度的实物史料。
其实,二里头遗址的价值远不限于夏文化。许宏说,二里头遗址的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也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为耀眼的明珠,被学者誉为“华夏第一都”。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了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可以说,二里头遗址的历史价值远远超出了“夏代”的范畴,而给予后世的中华文明以深远的影响。
发现二里头遗址
“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这句话千古传诵。但在传世文献中,中国最早的确切纪年,只有司马迁在《史记》中追溯到的公元前841年,即西周共和元年,再往前便是模糊一片,以致近代一些疑古派学者干脆说: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及夏、商、西周三代根本不是可信的历史,而只是一种传说或神话。
1928年,随着安阳殷墟的大规模发掘和大量甲骨文及其他商代器物的出土,殷墟在考古学上作为商文化已成定论。商文化找到了,那么文献记载中的夏文化是否也可以通过考古学找到呢?
1959年,我国夏文化考古取得突破,突破口就是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该遗址的发现者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徐旭生。
二里头遗址: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王朝都城遗址
如今,在二里头遗址旁边有一个院落,这里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身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的办公地点。50年来,新中国老中青三代考古工作者甘居荒郊野外,在二里头遗址孜孜不倦地进行了数十次考古发掘,其发掘持续之久、参与人数之多、成果之丰、影响之大,在国内除了安阳殷墟几无比肩者。

文献中的夏文化考古中的夏文化

文献中的夏文化考古中的夏文化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百官、军队、刑法、监狱 ——国家机器
田制、赋税 ——国家特征
史记 ——最早王国
考古
宫殿 ——王权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社会制度
01
02
夏后氏百官。
——《礼记·明堂位》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有鬲氏
有仍氏
有扈氏

九 夷
夏的考古发现 > 偃师二里头文化
夏文化所处的时间范围:约BC2070 ——BC1600 年。 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1.5公里,面积3.75平方公里。年代约当公元前1900—前1600年发现有宫殿建筑基址、作坊遗址、一般居住地、窑穴、墓葬等遗迹和铜、玉、石、陶、骨等遗物。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建立
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建立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 ……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玉器、青铜时代 ——礼制
二里头的时间、地点古中的夏文化 > 总结课文
The end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The end
汇报人姓名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盗墓者发现,后为官方收藏并修订。
文献中的夏文化 >夏的建立

历史(二)提纲

历史(二)提纲

中国古代史(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1、产生--时间:距今约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标志:学会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2、表现:南稻北粟(1)黄河流域:粟类旱地农作物(2)长江流域:稻作农业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姜寨遗址所呈现的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原始社会阶段3、意义:(1)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2)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使人类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增加,形成了聚族而居的村落。

二、炎黄传说三、文化遗址--分布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礼记·礼运》中的夏朝(文献中的夏文化):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记载: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即从“大同之世”发展为“小康之世”。

“天下为公”的禅让制被“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所取代。

文献记载:夏朝具备国家特征。

设官分职,夏王左右设有各种专职文武官员;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二、二里头遗址(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

考古中的宫殿遗址说明了社会分化明显,青铜器和玉器大多为礼器和祭器,印证了《礼记·礼运》中的“礼仪以为纪”。

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印证和补充了文献史料,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结论: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互相印证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一、商朝历史1、时间、建立者:公元前1600年,汤2、意义: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接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信史的开始,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2、二重证据法--含义: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

(即: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

夏朝

夏朝




5、历史课堂上某同学就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夏朝 肯定是存在的,因为我读的资料中说司马迁的《史记》已经对夏 代作了相当有系统的记载,而《史记》早已证明是信史。”他的 看法…… A、是正确的,因为《史记》的确有夏代的记载 B、是错误的,因为文献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C、是正确的,因为司马迁距离夏代不算太遥远 D、是错误的,因为尚需更多的有说服力的证据 6、二里头文化与夏朝的关系应属…… A、完全一致 B、基本不符 C、基本一致 D、继承发展 7、若要研究夏朝社会经济状况,下列史料中最可信的是…… A、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 B、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 C、《史记•夏本纪》中的记载 D、民间流传的关于夏朝的故事传说
二、考古发现中的夏文化
1、主要文化遗存:
二里头遗址
2、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 (补史) 政治:宫殿式建筑说明社会分化明显
经济:石制、骨制农具和饲养家畜说明经营 农业为主;青铜器出土说明进入青铜时代。 (补史) 文化思想:青铜、玉器等礼器居多说明进入 礼制社会 (证史) 3、二里头文化遗存发掘的意义
阶级社会,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家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 (私有制、 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 世袭制) 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
文献中的夏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考古中的夏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存 目前发现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
“公天下”到“家天下”
禹启相继:文献记载的相互矛盾 夏朝探索之中

高一历史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教案华东师大第二分册

高一历史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教案华东师大第二分册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教学目的]知道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理解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社会转变的含义。

知道判断夏朝已经进入国家状态的根据。

知道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大概情况,理解二里头对于夏朝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以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思想贯穿整课。

通过阅读文献,分析文献的目的和性质,互相比较,对文献记载的价值和可靠性作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

通过展示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分析这些考古学发现代表的含义。

经过两方面的考察之后,运用两重证据法,对目前的夏史研究作出一个概况性的判断。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史态度。

通过可靠的理论方法来着手解决实际问题。

面对材料有质疑精神。

当材料缺乏时,可以有客观认识,不盲目下判断。

同时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关于夏代王位传承方式的文献记载和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难点:夏代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尚不能完全互相印证,目前的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质。

说明:夏代王位传承方式从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是从“公天下〞变为“私天下〞的典型标志。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是理解考古中的夏文化的根底。

二重证据法就是通过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的互相印证,可靠的恢复古代历史原貌。

但关于夏代的两方面材料都有缺陷,故尚不能很好的互相印证。

要根据材料得出这一结论并且准确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讲述胡适先生1917年到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运用实证主义原那么,直接从东周讲起,一改以往传统治学的风格的故事〔见资料附录1〕。

说明历史所研究的是过去所发生过的事件人物等,但是研究者是如何知道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的呢?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史学研究方法。

只有所用的材料是可靠的,那么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面对今天的课题——夏朝,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尽可能把材料做实,最大限度地去恢复夏朝的历史真面目呢?由此引出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1〔234[去,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他答复说:“无所谓讲完讲不完。

假设说讲完,一句话可以讲完。

高中历史知识点填空

高中历史知识点填空

高中历史知识点填空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是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古代称“美索不达米亚”。

2、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今天伊拉克发现的古代文字;刻在泥版上的文字;也称钉头文字;《汉穆拉比法典》使用楔形文字书写。

3、《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法典以神的名义颁布;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私有财产;法典保留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习惯法内容。

历史价值: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4、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流经古埃及。

5、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6、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体现,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最负盛名。

7、象形文字与纸草: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以纸草为书写材料。

第3课古代印度8、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种姓制度。

分四大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王族)、吠舍(平民)、首陀罗(贱民、奴隶)9、佛教的创始、经典、传播: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的经典:三藏经(大藏经、三藏)佛教的传播:主要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10、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11、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生活。

第6课古代希腊12、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位于今天的希腊,在爱琴海附近。

(地中海的左侧是古代罗马,靠近非洲;右侧是希腊,靠近亚洲。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13、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小国寡民”。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z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z

可以了解到哪些夏朝的历史现象呢
出现比较庞大的建筑群; 房屋建筑的差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十 分显著;

农业生产上
生产工具主要为石质; 开始饲养猪狗鸡羊等 牲畜;

可以了解到哪些夏朝的历史现象呢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酒) 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比较原始和落后, 食物比较丰富,粮食仍以粟和黍为主, 家畜家 禽饲养普遍。 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畜牧业和青铜手工业等) 城乡分化;
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传说中始于禹——启权利的过渡; 从启开始,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式的王位 继承方式开始,天下为公的禅制被世袭制取 代。

夏朝建立是上古历史的转折点,为什么? 夏朝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夏朝已经基本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影响:

设官分职,夏王左右设有各种专职文武官员; 有一定数量的军队;
练习与测评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主要是石器,其中石铲、石 镰的数量最多,另外还有蚌铲、骨铲和蚌镰等。木质的耜也是日 常使用的农业工具。主要农作物仍然是在新石器时代基础上大量 生产的粟、黍一类。这时,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马、牛、 羊等,可谓“六畜具全”了。 --------《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王朝----夏代的中国经济》 材料2、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西南9公里的二里头村南, 伊河与洛河之间,遗址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1.5公里,发现有 宫殿建筑基址、作坊遗址、一般居住地、陶窑、窑穴、墓葬等一 大批遗址和铜、玉、石、陶、骨等遗物。 --------《二里头遗址》
陶罐上的刻划文字
可以了解到哪些夏朝的历史现象呢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笔记整理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笔记整理

第一课中华文明摇篮原始农耕时代〔新石器时代〕1.起始:距今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学会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

2.中华先民的农业特点:南稻北粟3.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开场的重要标志。

阶段特征:从前期的原始平等到后期社会分化。

5.中华上古文明遗址分布及特点:满天星斗, 八方雄起;黄河中下游为文明核心区。

中华文明的起源对神话传说地解读:1.有大量虚构与夸张的成分,并不完全可靠。

2.作为先民的集体记忆,蕴含着大量人类早期社会的重要信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二课文献及考古中的夏文化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种可以合法使用暴力治理社会的权力运作机构。

国家产生的背景:1.生产力地开展,出现剩余产品,贫富分化地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化。

2.对外战争地频繁发生。

文献中的夏时间: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空间:洛汭及伊汭间王朝〔国家〕特征:1.“天下为家〞的社会取代“天下为公〞的社会。

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有国家机构与国家机器〔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考古中的夏时间:2000BC 左右空间:河南偃师二里头1.宫殿式建筑2.青铜器与玉器主要为礼器生产状况:进入青铜时代,工具以石器为主第三课甲骨文有什么重要的价值?1.是一种比拟成熟的古文字2.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状况,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商朝因为文献、考古、甲骨文多重印证成为信史,商朝是有直接文字记载第一个王朝。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1.数量大,品种多,制作精巧。

2.以礼器为主,象征等级身份与政治地位。

3.被赋予沟通天地、支持政治的功能。

商朝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商朝的地位:有直接文字记载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都城:河南安阳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第四课公元前1046年,商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hao4〕,史称“西周〞。

1.以分封同姓诸侯为主,有鲜明的宗法的色彩。

2.依据宗法制的原那么,呈现层层分封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及其 对世界的影响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制度和组织机构。
秦代:皇帝制度;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廷尉、治粟内史)和郡县制度。
汉代:汉初皇帝制度、中央官职和地方郡县制;郡 国并行;汉武帝时代内外朝制、刺史制度、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熟定型)。
《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禅让制已破 坏)。
《孟子·万章上》:“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 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 吾君之子也”(世袭制已产生)。
《史记·夏本纪》: “天下未洽……於是启遂即天子之 位,是为夏后帝启”(世袭制已产生)。
《礼记》、《左传》、《孟子》:夏有设官分职、军 队、监狱、刑法等(国家机器已存在)。
出土:安阳殷墟。
概念:商朝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 的古文字。
特点: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具备了汉字 结构和使用的“六书”规律。
史料价值:1.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 汉字,它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 况,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2.与文献和 考古资料结合,多重印证商朝历史为信史。3.对 于文字本身的传承也起到关键作用。
明代: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包括六部在内的 政府各个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设立殿阁大学士 和内阁制度;法外行事的特务机构。
清代:设立军机处,巩固多民族国家(东南西 北),编撰文化典籍,大兴文字狱。
1.夏商周: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商朝(青铜器、甲 骨文)、西周:礼乐文化;
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多元); 3.秦代: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法家思想主导); 4.汉代:黄老思想、儒学经学化、史记、 5.南北朝:孝文帝改革(文化的双向交流); 6.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文化的兼容并蓄)、史通; 7.两宋:印刷术、火药武器、《梦溪笔谈》(科技)、

上海高考——高考中国古代史(一)

上海高考——高考中国古代史(一)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生产方式: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中国特点:南稻北粟,还有黍稷大豆意义:1.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2.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典型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3.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神话传说中的起源:内容:炎黄传说。

炎帝(神农氏)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意义:是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反映先民创世的大致历程;反映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起源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①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限,往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

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②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

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

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③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从中都可以折射出早期历史的影子,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也可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佐证。

三、历史材料: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

历史的载体及价值1、口碑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2、实物:化石、遗址、遗迹和遗物3、文献:图像(抽象为地图)、雕塑、照片、影音(录音和录像)和文字记载(包括新闻、文学艺术、史家的论述等)等。

1、口碑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a) 口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重要性是指口述者亲历过历史,危险性是指口述者的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到史料的真实性。

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五篇模版)

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五篇模版)

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五篇模版)第一篇: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段有成毕业论文选题1、论汉初统治思想变化2、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述评3、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4、论九品中正制的积极意义5、论古代以孝选官的利弊得失6、论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7、宋代科举制的创新与发展8、唐代科举制的特点及评价9、科举制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影响10、科举制的公平性及现代思考11、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绅士的命运12、蒲松林的科举观成因分析13、论宋代文官制度14、宋太祖人本思想初探15、唐代皇位继承制度述论16、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嬗变17、魏晋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18、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9、宦官之祸的根源及社会影响20、唐代兵制的变化及社会影响21、北宋“荒年募兵”政策的利弊得失第二篇:中国古代史(精选)中国古代史1基本概况:1、起止时间,2、都城3、疆域4、重要君主 2政治概况:1、制度:官制、兵制、选官制度土地赋税2、改革3、民族、对外、阶级(关系)3、经济概况:1、农业:农作物、水利、工具、人口垦荒、技术2、手工业:纺织、瓷器、矿冶、造船3、商业:货币、交通、城市4、文化概况:1、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数学、农学、医学、四大发明2、人文科学:思想、史学、宗教。

夏朝1、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启接王位世袭制度确定家天下形成。

定都阳城(今登封)疆域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夏桀被商汤灭。

商朝1、概况: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国定都亳,商朝中期盘庚迁都殷(今安阳)周武王灭商纣。

西周1、概况:公元前1046年武王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定都镐京(今西安)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公元前841年厉王国人暴动,周召共和,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西周灭亡。

2、政治概况:井田制土地国有,分给诸侯使用,分封制:王族,先代贵族,功臣,先贤的后代。

3、经济概况:水利,五谷、农具、青铜、陶瓷、货币、邮驿传递制度春秋战国1、概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诸侯争霸,民族融合。

上海历史第一册

上海历史第一册

一、中华民族的起源1、原始农耕①原始农耕诞生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②标志: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③意义: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营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④特征:南稻北粟2.姜寨遗址的特征(早期农耕聚落的典型):共同耕作、平均分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3.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

4.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5.中华民族的起源:①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的形式:神话传说.②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③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落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二、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①夏王朝: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建夏,“公天下”的禅让制被“家天下”的世袭制所取代。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②国家的基本特征:夏朝已设官分职,夏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

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

2、二里头遗址与夏史探究①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和居民的经济生活: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经很明显。

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制的铲、镰、斧等。

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羊等。

②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在二里头遗址中,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

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经很明显。

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与《礼记•礼运》中记载的“礼仪以为纪”相吻合。

三、商朝与青铜文化1、内外服制①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完美假期历史高一答案2021

完美假期历史高一答案2021

完美假期历史高一答案2021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找出地图中重要文化遗址,归纳其分布的主要特点。

重要文化遗址:如湖南玉蟾岩遗址、湖南彭头山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陕西姜寨遗址等。

主要特点:遍布中华大地,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最为集中。

练习与测评1. 农业的起源有什么意义?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意义: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谷物种植、家畜饲养等劳动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具有生产性经济活动的性质,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影响: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农业是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的重农政策,重农思想,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中医药等),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田园诗篇等,都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而展开。

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使中国的血缘亲情比较密切,从而形成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

(本题点到即可,随着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逐步补充你、展开。

2. 为什么上古时期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传承下来的?除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能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原因:(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借助想象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

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传说)上古时期是一个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

在文字产生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

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

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材料: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

夏朝的科学文化

夏朝的科学文化

夏朝的科学⽂化 1)⼆⾥头⽂化 有关夏代社会发展的情况,古代⽂献记载既少,⼜多模糊不清。

关于夏代的地下考古⼯作,⽬前还在继续探索中。

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发掘,在河南西部和⼭西南部等地,发现了⼀种介于河南龙⼭⽂化和郑州⼆⾥岗早商⽂化之间的⽂化遗存,以河南偃师⼆⾥头遗址的内涵较典型,称为“⼆⾥头⽂化”。

这⼀⽂化遗存的时间,据测定,约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属于夏代纪年范围内。

⽬前,虽然还没有⾜以确定它是夏代⽂化的直接证据,但所提供的丰富考古资料,有⼒地推动了探索夏代⽂化的⼯作。

2)⼲⽀纪年纪⽇法 中国传统的⼲⽀纪年纪⽇法,起源是很早的。

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天⼲为名,说明当时⽤天⼲作为序数已较普遍。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当时已能依据北⽃星旋转⽃柄所指的⽅位来确定⽉份,夏历就是以⽃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为岁⾸。

保存在《⼤戴礼记》中的《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献。

它按夏历⼗⼆个⽉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中的星象、⽓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

它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产发展⽔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3)原始⽂字 从仰韶⽂化到⼤汶⼝⽂化,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

在殷墟等处发现的甲⾻⽂字和⾦⽂,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早的⽂字,是基本成熟的⽂字。

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九百年,夏代已有⽂字和⽂献记录,是⽆可怀疑的。

马贺⼭认为:商朝的⽂字是成熟的,夏朝的⽂字也是成熟的,因为历史上已有夏篆的记载,[夏禹书][禹王碑]则是夏朝的传世⽂字,是夏篆. ⼀提篆字,⼈们⾃然会想到⼤篆和⼩篆,所谓⼤篆,即指周篆;所谓⼩篆,即指秦篆。

篆字,就是官⽅⽂字。

历史上还有夏篆⼀说,由于⼈们未发现夏朝⽂字,所以⼈们⼀直对夏篆有不同看法,如:‘夏篆, 传说中夏代的⽂字。

⼀般以为周宣王太史籀著《⼤篆》⼗五篇,始为篆字,此‘夏篆'所⾔之‘篆',泛称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传世文献
材料一:(夏朝之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公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夏朝起)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家:私人的)。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货力:货物财力)为己。

大人世及(大人世及:国君父子兄弟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二: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以天下授益(益:伯益)。

……诸侯皆去(去:离开)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关于启继位的另一种说法:“益干启位,启杀之。

”——《晋书》
材料三:有扈氏起兵,启亲领大军讨伐,声称有扈氏犯了“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的罪行,他要“恭行天之罚”。

(参见《尚书·甘誓》)
夏启称他的“六卿”为“六事之人”,这些人是当时地位较高的官尹,他们既管“民事”,又统军旅。

夏王朝建立之后,……就正式制定了《禹刑》,帝芬时造“圜土”,即圆形高大的围墙,这是监狱(参见《左传》)
《夏书》说:“关石、和钧,王府则有。

”使用一般通用的石、钧等衡量器械征收贡赋,保持王室的经常收入。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七:《韩非子·五蠹》篇说“禹之王天下,身执耒锸(耒锸:翻土农具),以为民先”,……文献中多有制酒的记载,……《夏小正》中有孵化小鸡、养羊、养蚕、调教马匹、渔猎祭祀等记载。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教学参考资料》
二、考古发掘(二里头文化遗址)
材料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西南的洛河岸边,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建成和使用的年代约在3900-3500年前,正处于文献记载的夏史纪年当中。

其地理位置,东距偃师商城约6公里,西距洛阳东南的西周城约24公里,与《逸周书·度邑解》所记恰好吻合。

——《高中历史 第二分册 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中心,……宫殿
区居中,手工业作坊和一般民居区分布于四周,
它们彼此有道路连贯,整体布局呈现出对宫殿的
拱卫之制。

……一号宫殿遗址是一座大型的夯土
台基,东西长约108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
1万平方米。

……二号宫殿同样有廊庑、大门、
庭院、中心殿堂等建筑,……庭院中还发现有陶
制的水管、石砌的方腔水道。

……主殿后是一座大型墓葬。

材料三:……一般民居遗址,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①平地起建的。

此类房屋一般比较宽敞。

都为土木结构,……②半地穴式的。

此类居所的面积约三四平方米至10平方米不等,平面呈不规则形,较为简陋。

③窑洞式的。

……大都是选择在断崖、沟崖并经过修整的地方,面积一般约4平方米,比较简陋。

材料四:二里头文化的两个类型……都有青铜器的发现,……铸造工艺比较复杂,……生产工具多数是石器、木器和骨器。

……有石镰、石刀、石斧、石铲、蚌镰、蚌刀、蚌铲等工具。

……发现的兽骨,以牛最多,其次是猪、羊、狗、鹿等。

完整的狗、猪、羊的骨架屡见不鲜。

材料五:遗址中发现的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青铜乳钉爵 青铜鼎 镶松石兽面纹铜牌 兽面纹玉钺 玉璋 三孔玉刀
灰陶盉(酒器) 鸭形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