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第二三课时学案新人教必修

合集下载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第一课时练习新人教必修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第一课时练习新人教必修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应用时间:25分钟实用时间:分钟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A、H2 OB、CaBr2C、KOHD、NaNO3( )2.X与Y两元素的单质能反应生成X2Y型离子化合物,若Y为ⅥA族,则X的族序数为A、ⅠAB、ⅡAC、ⅢAD、ⅣA( )3.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A、Na2SB、CCl4C、KClD、MgF2( )4.下列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距离最大的是A、LiClB、NaClC、KClD、KBr( )5.AB型的离子化合物中,A、B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可知A、B两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分别为A、同在第二周期B、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C、同在第三周期D、第三周期和第二周期( )6.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和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aH中氢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氦原子的相同B、NaH在水中显酸性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小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二、填空简答题7.由第二周期元素形成的AB型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为和。

8.某化合物XY2中,两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化合物电子总数为54。

则XY2的化学式为,电子式为。

9.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1)Na2S:(2)CaF2:(3)LiBr:10.A、B、C、D是同一周期的四种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相差为1,A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A元素的原子在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B元素的氧化物2.0g恰好跟100ml0.50mol/L硫酸完全反应,B元素单质跟D元素单质反应生成化合物BD2。

根据以上事实填写下列空白: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D2的电子式。

11.A、B、C三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和水直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氧气,A离子的电子式为,1molB单质溶于足量盐酸中,得到氢气3克,此时B单质被氧化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B元素是。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卤素学案新人教必修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卤素学案新人教必修

卤族元素课前1、阅读第八页资料卡片,总结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2、卤族元素符号及名称3、根据教材P7页卤素原子的结构,推测其结构及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课上1、卤素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2、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卤素单质都可以和等反应,都能够体现性3、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递变性(从氟到碘)氧化性:(1)卤素单质与金属(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4)卤素单质和水4、小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关,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有关。

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体现一定的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所以。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B.碳酸钠热溶液呈碱性,可用于除去餐具上的油污C.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高纯硅用于制太阳能电池或芯片等,而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B.利用碳酸钠热溶液水解呈碱性,可除餐具上的油污,故B正确;C.海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一定条件下,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故D正确;故答案为A。

2.苯甲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其K a=6.25×10-5,苯甲酸钠(,缩写为NaA)可用作饮料的防腐剂。

研究表明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

已知25℃时,H2CO3的K a1=4.17×l0-7,K a2=4.90×l0-11。

在生产碳酸饮料的过程中,除了添加NaA外,还需加压充入CO2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为25℃,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A.H 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H2CO32H++CO32-B.提高CO2充气压力,饮料中c(A-)不变C.当pH为5.0时,饮料中() ()c HAc A-=0.16D.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低【答案】C【解析】【详解】A.H 2CO3是弱酸,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CO3H++HCO3-,故A错误;B.提高CO2充气压力,溶液的酸性增强,溶液中c(A-)减小,故B错误;C .当pH 为5.0时,饮料中()()c HA c A -=()a c H K +=55106.2510--⨯=0.16,故C 正确; D .由题中信息可知,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 -,充CO 2的饮料中HA 的浓度较大,所以相比于未充CO 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高,故D 错误;故选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键(第二、三课时)【知识准备】常见电子式的书写【自学目标】1.知道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了解非极性键与极性键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单质分子的的形成3.知道化学键的概念,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思考交流】Cl2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吗?为什么?【知识建构】二、共价键1、共价键概念:共价化合物: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课堂练习】Cl2HClH2ONH3CO2结构式: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思考交流】不同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是否相同?当它们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将发生怎样的改变?3、非极性键与极性键①非极性键:②极性键:3、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化学键的和新化学键的的过程。

旧键的断裂需要能量,而新键的形成则要 (吸收或放出)能量,所以,一个反应是否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取决于吸收的总能量和放出的总能量的对比。

【疑点反馈】【科学视野】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时要注意的问题:化学键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理解这一概念要注意下列问题:①“相邻”,指直接相邻,不指非直接相邻。

如H2O分子中的两个H原子同O原子都是直接相邻,两个H原子间是非直接相邻,则水分子中的化学键只能是指H原子与O原子之间的作用而不是指两个H原子之间的作用。

②“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化学键不仅存在于两个原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多个原子之间,如CH3Cl分子中即有C-H键,也有C-Cl键。

③“相互作用”不能只理解为相互吸引,这种相互作用既包含相互吸引、也包含相互排斥,是相互吸引与相互排斥的平衡。

例如,两个氢原子之间通过彼此的核与电子之间的吸引力而接近,但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又产生原子核之间,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的力,当吸引力与排斥力相等时而达到平衡,两个氢原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一个氢分子。

如果只有吸引力而没有排斥力,两个氢原子就会无限接近而重合。

④“强烈的”相互作用:相邻的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强有弱,化学键是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

例如,欲使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需要在直流电作用下或将水加热到1000℃以上。

因为水分子内氢氧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要破坏1 mol H-O键需要消耗464千焦/摩尔的能量。

又如,氢分子相当稳定,加热到2000℃时,其分解率不到1%。

因为氢分子里的两个氢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要破坏它需要消耗436.0千焦/摩尔的能量。

2.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①实质:一种电性的吸引力.②影响因素: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都有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分子间作用力越,物质的熔沸点也越。

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吸收能量 吸收能量HCl 固体液态HCl HCl 气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了物质熔沸点的高低3.氢键-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①概念:氢键是指与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主要指N、O、F)相结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非金属性极强的原子间所产生的引力而形成的②实质:氢键不是化学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但比普通分子间作用力要强得多③存在:水.冰.氨.无机酸.醇等物质能形成氢键④分类: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⑤影响: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都有影响. 思考1: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几种主要因素是什么?思考2:为何H2O、HF、NH3的沸点反常的高?思考3:比较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化学键的异同?化学键 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存在单质及化合物内 化合物(含NOF) 单质及化合物间 作用强烈 比分子间作用力大 弱 能量大小化学键>>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随堂练习】1.干冰气化时,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间化学键 B、分子间距离C、分子构型 D、分子间作用力2.实现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的作用力的是 ( )A、二氧化硅和干冰的熔化 B、液溴和液汞的气化C、食盐和冰的熔化 D、纯碱和烧碱的熔化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于分子量的大小3.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4.分子间作用力为a kJ·mol-1,化学键为b kJ·mol-1,则a、b的大小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5.下列氢化物在液态时,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的是: ( )A、HFB、H2OC、NH3D、CH4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应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X为金属元素,则其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可能是1∶2B.若Z、Y能形成气态氢化物,则稳定性一定是ZHn>YHnC.若Y是金属元素,则其氢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D.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r(X)>r(Y)>r(Z)【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X、Y、Z三种元素分别位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当X为金属时,X可能为Na、Mg、Al,若Y为金属时可能为Mg或者Al,根据常见氧化物以及镁、铝化合物的性质分析。

【详解】由题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X、Y、Z三种元素分别位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A、当X为金属时,X可能为Na、Mg、Al,与氧气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Na2O、Na2O2、MgO、Al2O3,阴阳离子个数比有为1:2、1:1、2:3,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Z、Y同族,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Z的非金属性大于Y,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Hn>YHn,故B不符合题意;C、若Y为金属时可能为Mg或者Al,因为Mg(OH)2不与强碱反应,故C符合题意;D、因电子层数X=Y>Z,故半径Y>Z,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r(X)>r(X)>r(Z),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人的血液中存在H2CO3~HCO3﹣这样“一对”物质,前者的电离和后者的水解两个平衡使正常人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之间.血液中注射碱性物质时,上述电离和水解受到的影响分别是A.促进、促进B.促进、抑制C.抑制、促进D.抑制、抑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碱性物质可以结合碳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对碳酸的电离是促进作用,对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其抑制作用。

答案选B。

3.某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3,则该原子A.核外有5个电子B.核外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最外层电子占据3个轨道D.最外层上有3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答案】B【解析】A. 最外层为第二层有5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7,A错误;B. 每个能级的电子能量相同,核外有3个能级,即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B正确;C. 2s能级有一个轨道,2p能级有3个轨道,由于电子会优先独自占用一个轨道,故最外层电子占据4个轨道,C错误;D. 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相同,故核外有7中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D错误。

故选择B。

4.科学家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制取氯气的新工艺方案,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Fe2+B.阳极反应式是2HCl- 2e- =Cl2+2H+C.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消耗标况下氧气5.6 LD.电解总反应可看作是4HCl(g)+O2(g)=2Cl2(g)+ 2H2O(g)【答案】A【解析】【分析】HCl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l2和H+,Fe3+在阴极得电子,还原成Fe2+,Fe2+、H+、O2反应生成Fe3+和H2O,Fe2+、Fe3+在阴极循环。

【详解】A.由分析可知,Fe2+在阴极循环,无需补充,A错误;B.HCl在阳极失电子得到Cl2和H+,电极反应式为:2HCl- 2e- =Cl2+2H+,B正确;C.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O2~4e-,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消耗0.25mol氧气,标况下体积为5.6 L,C正确;D.由图可知,反应物为HCl(g)和O2(g),生成物为H2O(g)和Cl2(g),故电解总反应可看作是4HCl(g)+O2(g)=2Cl2(g)+ 2H2O(g),D正确。

答案选A。

5.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 Na 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 A个H2分子B.1 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 A个SO3分子C.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 A个原子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 A个电子【答案】D【解析】【详解】A、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钠与水反应时1mol钠生成0.5mol氢气,即生成0.5N A个分子,故A错误;B、铜和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被还原为SO2,不是三氧化硫,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N2和H2均为双原子分子,故1mol混合气体中无论两者的比例如何,均含2mol原子,即2N A个,故C错误;D、Fe3O4中铁为+83价,故1mol铁反应失去83mol电子,3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mol电子,即8N A个,故D正确;故选D。

6.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能量称为键能。

已知H—H、H—O和O=O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463 kJ·mol-1和495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断开1 mol H2O(l)中的H—O键需要吸收926 kJ的能量B.2H2O(g)=2H2(g)+O2(g)ΔH=-485 kJ·mol-1C .2H 2(g)+O 2(g)=2H 2O(l) ΔH =+485 kJ·mol -1D .2H 2(g)+O 2(g)=2H 2O(g) ΔH =-485 kJ·mol -1【答案】D【解析】【详解】A. 断开1 mol H 2O(g)中的H —O 键需要吸收926 kJ 的能量,故A 错误;B. 2H 2O(g) = 2H 2(g)+O 2(g) ΔH =463 kJ·mol -1×4 -436 kJ·mol -1×2 -495 kJ·mol -1= + 485 kJ·mol -1,故B 错误;C. 2H 2(g)+O 2(g)=2H 2O(l)应该是放热反应,故C 错误;D. 2H 2(g)+O 2(g)=2H 2O(g) ΔH =-485 kJ·mol -1,故D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