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系统六大特性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机制
中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分析
中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分析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股市暴跌、债券违约、非法集资等事件的发生,都提示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防范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体系可能在某些因素引发下出现大面积破产、倒闭和恐慌等极为严重的连锁反应的风险。
它可能是由于外部冲击或内部因素引起的,具有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广泛性、不可预测性、非线性过程、外部性等特点。
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会损害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对整个经济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在中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创新和金融杠杆。
金融创新一般会产生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这些新机构和新产品常常在资本市场上迅速膨胀,引起杠杆过剩和资产泡沫,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另外,在盲目追求收益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涉及高杠杆运营,风险承担能力不足,一旦遭遇重大损失,对金融稳定会造成极大冲击。
二是金融监管和监管制度。
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公平、透明、有序和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缺乏监管或监管不力就可能带来重大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
三是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
由于中国金融业逐渐与国际金融市场相连,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中国境内的金融市场,如外部金融危机、汇率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都可能引起金融系统性风险。
防范和化解金融业系统性风险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风险分布和监测机制,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核心指标进行监测和报告。
其次,加强金融监管,加快完善监管体制和规则,落实各项监管政策,强化监管措施,提高违法违规成本,防范各种经济罪。
此外,应加强跨部门协调和沟通,强化金融稳定的综合治理力度,完善应急机制和危机处置能力,全面提高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是当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而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
最新 银行业系统风险特征、分类与原因分析-精品
银行业系统风险特征、分类与原因分析一、银行业系统风险的特征银行业的风险存在很强的系统性,这是受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例如银行业自身的内部因素,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制度等,还有银行业以外的各种因素,如社会的经济环境因素、因素、因素等各种不同的方面。
银行业系统性的风险涉及的范围很广,在整个银行业的内部起作用,与银行业的非系统性的风险相比,其作用的效果更加的明显,如果设置不当所引发的风险也是很大的,甚至可以使银行倒闭,引发经济危机,所以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并且制定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
由于银行风险的可传染性,一个银行发生危机,很可能波及整个银行业,带动整个金融业,形成全面的大范围的经济危机。
所以,在经济生活中,应增加对其的关注度,制定可行的危机处理方案,以防范风险带来的损失。
1.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范围表现出一定的广泛性在经济的发展中,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金融的领域中,银行又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这就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与其他风险的不同之处,风险涉及的范围存在一定的广泛性。
银行体系下的所有的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和与这些机构存在一定经济关系业务的主体都是银行风险的存在的载体,其在正常业务的开展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种广泛性,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为风险的防范提供基础的保证。
2.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存在一定的隐蔽性由于在银行也的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名为流动性假象的作用现象,这种假象的存在会对主体之间的业务活动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从而对系统性风险的实质的明确的定义存在一定打掩盖作用,使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的隐蔽性。
隐蔽性的存在可以弥补银行短期的亏损,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现象,但是当这种隐蔽性失去作用的时候,银行可能会形成更加严重的亏损。
3.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存在一定的自我增强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特征是存在传染性,在风险的传染的过程中,会将银行业系统的风险扩大,形成风险的逐渐的增强性。
这主要是由于风险在传染的过程中,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人们在进行市场经济行为的过程中是理性的,这种理性的行为在风险的传染的过程中将会被逐渐的放大,最后导致风险的增大,所以说,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传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自我增强性。
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
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承担着资金供应和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责。
然而,金融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银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一、金融风险的概述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无法预测或无法避免的潜在损失。
常见的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多样化的金融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
二、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原则1. 着重防范与控制风险:银行业要以预防和控制风险为核心目标,通过完善的内控措施和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减少金融风险对银行的不利影响。
2. 分散化与多元化:分散化风险是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银行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和投资来实现风险的分散化,降低金融风险的集中度。
3. 客观与全面评估风险:银行业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和评估金融风险,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评估各种潜在的金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和控制。
4. 合规与合法经营:银行业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合规建设,规范经营行为,避免违规操作和风险行为的发生。
三、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和工具1. 设置风险管理部门:银行业应该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拥有一流的专业人员和技术手段。
2. 建立风险管理模型:银行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风险特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型,以帮助识别、度量和控制各类风险。
3. 强化内部控制:银行业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审计、风险监控、合规检查、内部审核等环节。
4. 加强信息化建设:银行业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高效、全面的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管理的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四、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典范案例1. 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金融业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要求进行规范和约束,提高其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简介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银行为了监测和控制金融风险,保护自身健康和稳定的一套应对措施和体系。
该机制通过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经营状况及市场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早期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
目的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主要目的是:1. 帮助银行识别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提供及时的风险信息,帮助银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决策。
3. 对外提供透明度,增强市场信心,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框架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银行通过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这可以包括内部的贷款违约、流动性问题等,也可以包括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市场波动等。
2. 风险评估:银行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量化潜在损失。
这可以通过风险模型、风险评分系统等工具来完成。
3. 风险监测:银行建立合适的监测系统,对风险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
这可以包括监测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指标等。
4. 预警机制:一旦风险超过事先设定的阈值,银行需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通知相关部门和决策者,以便及早采取行动。
5. 风险管理和控制:银行根据风险情况和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策略。
这可以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增加资本储备、调整业务结构等。
建设思路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 风险主导:将风险评估和监测作为机制的核心,确保风险管理与决策的一致性。
2. 风险集成:将不同类型的风险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估和监测,避免片面化和孤立化。
3. 预防为主:通过及时识别和监测,提前发现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4. 透明公开:加强信息披露,向内外部相关方提供及时、准确的风险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和信心。
5.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和提升预警机制,根据新的风险形势和监管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银行风险管理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银行风险管理的系统性风险分析银行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保障稳定运营的重要环节,其中系统性风险分析是保障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要素之一。
系统性风险是指在整个金融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风险,它具有传染性和扩散性,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
因此,对于银行而言,进行系统性风险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了解系统性风险的种类和来源。
系统性风险可以分为宏观经济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和金融机构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来自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率等。
金融市场风险则来自于市场的波动和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如股票市场的崩盘和利率的剧烈波动等。
金融机构风险则是指与银行自身业务和运营相关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在系统性风险分析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对银行的业务和资产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波动对银行的借贷、投资和交易等业务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金融市场进行及时监控和分析。
最后是对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银行需要对自身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自身能够承受外部风险的冲击。
在系统性风险分析中,需要运用各种工具和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和风险评估。
常用的工具包括VAR模型(Value-at-Risk)、C-VaR模型(Conditional Value-at-Risk)、GARCH模型(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银行量化风险水平,对风险进行度量和评估。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敞口管理制度,规定风险承受能力和限额等措施来管理系统性风险。
对于银行而言,系统性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前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银行业发展与风险的关系
银行业发展与风险的关系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银行业的发展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银行业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
一、银行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银行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中介功能: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促进了资金的流动和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信贷支持:银行业提供贷款和信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融资渠道,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
3. 支付结算功能:银行作为支付结算的主要机构,提供了快速、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推动了经济的流通。
4. 风险管理:银行业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保护了存款人和投资者的权益。
二、银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银行业的发展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用风险:银行业的核心业务是贷款,而贷款存在违约风险。
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银行将面临信用风险,可能导致资产损失。
2. 流动性风险:银行业的运营离不开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如果银行无法及时偿还存款或债务,将面临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影响正常经营。
3. 利率风险: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利差,即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
如果利率波动较大,将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增加了利率风险。
4. 市场风险:银行业参与金融市场交易,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如果投资的金融产品价格下跌,银行可能面临资产负债失衡的风险。
三、银行业发展与风险的因果关系银行业的发展与风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1. 发展推动风险:银行业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贷款和投资,增加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同时,银行业规模的扩大也增加了系统性风险,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将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2. 风险促进发展: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因素与防范路径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因素与防范路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面临的全局性、持续性和系统性的风险。
一旦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将对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深入了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防范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1. 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我国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一旦某一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很容易引发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
这种风险传染可能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
2. 杠杆率过高我国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杠杆率过高现象,即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债务资金,一旦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容易导致杠杆率飙升,从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
3. 金融监管不足虽然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监管缺失、监管分散等问题,导致金融市场乱象频现,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4.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大宗商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造成重大影响,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
5. 经济周期波动市场经济中周期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一旦我国经济周期发生大幅波动,很容易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路径1.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跨部门、跨机构的监管合作机制,提高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确保金融市场稳定。
2. 降低杠杆率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内部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杠杆率,提高自有资本比例,减少对债务资金的依赖,降低系统性风险。
3. 加强金融创新监管鼓励金融创新,但也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金融创新行为,防范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4.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和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和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5. 健全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一旦金融风险事件发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蔓延。
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系统因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金融系统中普遍存在着各种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而这些风险可能对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为了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这些策略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动态性的特征,能够及时识别、预测、缓解和控制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1.制定完善的金融监管政策制定完善的金融监管政策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及时获取金融市场、机构和产品的风险信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计和监管力度,监测和发现出现的风险,提前预警,确保金融市场平稳,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此外,对于金融机构,政府应加强其监管,包括制定适当的规则和法律法规,加强对市场准接入的管理,明确规则并强制执行规则。
2.强化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互动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互动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市场机制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市场中的各个主体通过市场价格,自主选择资产投资组合,经营状况,利润状况等来调整风险。
监管机制则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调整金融体系中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互动,可以有效避免市场机制的失灵,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3.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对金融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政策及时调整经济周期的波动,采取一系列预算、税收、政府开支等政策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则可以通过利率、收益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调整财务机构的流动性,适当提高利率可以缓解金融市场高波动性,进而降低系统性风险。
4.规范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但也可能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金融创新的规范使其发挥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规范金融创新,加强对新金融产品的监管审查,确保新的金融产品符合市场规则、法律法规、以及一些通盘考虑后,才能批准上市和发行活动。
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防范
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防范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金融风险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生,不仅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重大的损失。
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长期关注的问题。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和特点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一种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因素所引发的金融危机。
根据风险来源和影响范围不同,系统性金融风险可分为内部系统性风险和外部系统性风险两种。
内部系统性风险指金融机构自身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因素导致的危机,影响范围一般有限。
外部系统性风险指系统性金融体系中某些重要的金融机构或市场的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往往涉及整个金融体系。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立体网络。
金融市场是一个立体网络,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环节,从而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
2. 聚集现象。
金融市场存在聚集现象,即市场上的金融资产数量和交易量集中在少数金融机构和市场上。
这些机构和市场的风险直接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
2. 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3. 流动性危机和市场风险。
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机构信用风险问题。
2. 金融市场价格动荡,市场异常波动。
3. 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问题。
4. 金融机构违约或破产。
5. 金融市场失去信心,投资者面临恐慌。
三、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和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施策。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注重建立金融自我约束机制,形成合理的监管框架。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商业银行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其中系统性风险是影响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
一、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概念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是指因银行内部或银行间交易中出现极端事件导致多家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一起遭受重创的风险。
这种风险不仅会对商业银行造成损失,而且还会像连锁反应一样波及到整个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
二、商业银行系统风险的原因1.操作风险: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因为技术疏忽或犯错等原因,导致操作失误,从而造成损失。
2.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可能会出现还款困难或违约的情况,导致商业银行信用损失。
3.市场风险: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种金融产品投资可能会因为市场波动而导致资产质量下降,从而带来风险。
4.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资金流动性不足,无法及时满足客户的取款或者贷款需求,从而导致损失或信誉下降。
三、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1.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责任和流程。
加强对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2.强化资本充足性:商业银行应该适时增加资本储备,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强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和监管。
3.加强信息共享:商业银行之间应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各种金融产品和交易的信息披露,以便及早发现并应对风险。
4.加强监管和执法: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同时,对于违规营业的商业银行应该及时惩处,树立风险意识。
四、结语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系统性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强化资本充足性、加强信息共享、加强监管和执法等方面的防范,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风险。
其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就是系统性风险。
本文将从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系统性风险的定义系统性风险是指一些特定事件或事态,会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
这种风险发生时,会扰乱整个金融市场的运作,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企业或者个人的财务稳定性与健康状态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系统性风险的原因首先是宏观经济问题。
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经济状况和市场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其次是市场流动性问题。
市场的不稳定性会使得流动性干预策略艰难,这也增加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此外,金融机构破产也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一个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往往也容易引发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的破产。
这就会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影响系统性风险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十分严重。
首先,它会将危机扩大化,威胁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经济增长。
其次,发生系统性风险将导致大量的失业,甚至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
应对措施为了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采取措施。
首先是制定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
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合理的金融市场的过去和完方法治,这是遏制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加强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风险并控制风险。
他们应该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政策,着重应对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
最后是加大金融稳定基金的建设。
金融稳定基金是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建设的一项金融支持体系。
建设这样的基金,应对金融市场的风险非常重要。
这种基金的建设将为破产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救援,并保障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转。
结论总之,系统性风险是整个金融行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采取必要的措施。
金融行业的六大风险与防范策略
金融行业的六大风险与防范策略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金融行业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金融行业的六大风险,并探讨相应的防范策略。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金融行业普遍面临的风险之一,主要包括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利率风险和外汇市场的风险等。
市场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对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应对市场风险,金融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策略。
首先,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风险测量、监控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其次,多元化投资组合,通过在不同资产类别和市场中配置资金,降低整体风险。
最后,加强与相关监管机构和业界的沟通合作,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做出有效的决策。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主要涉及借款人或债务人无法按时履约,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
信用风险可能来自个人和企业的违约、经济环境的恶化等原因。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对借款人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测算。
这包括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信用历史和担保情况等。
此外,建立严格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合规性和合理性。
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失误、不当操作或内部控制缺陷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操作风险可能包括错误交易、欺诈行为、技术故障等。
为了减少操作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并制定操作风险管理程序。
这包括明确员工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内部审核和审计等。
此外,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技能也是必要的。
四、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债务到期时的偿付能力。
这可能是由于资金流出、资产变现困难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需要进行流动性管理和规划。
这包括建立流动性储备和应急资金,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偿还债务。
同时,灵活运用各种融资工具,以满足突发需求。
五、法律风险金融机构在业务运营中面临着法律风险,主要涉及合同纠纷、侵权行为、违规操作等。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防控——基于杠杆作用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与防控——基于杠杆作用作者:刘著袁艺芮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6期从我国金融体系来看,居民、企业、政府的负债率不断提高,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资产比重不断加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敞口变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越来越重要。
在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下,央行需以其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的职能角色发挥宏观审慎监管的功能。
本文简要论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演化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目前我国各类金融风险的分布,最后分析央行如何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及演进机制(一)概念辨析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微观个体内部的不可消除的系统性风险不同,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宏观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涉及到所有微观个体,其主要特征是顺周期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快、危害大。
虽然历史上每一次的金融风险的爆发通常以一家或几家金融机构倒闭为明显特征,但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不是由单一事件或某一家金融机构引起的,而是关联整个金融系统内部,单一个体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并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资金和资本等金融资产,影响面广泛,同时市场对于资金的流动性极为敏感,一旦众多金融机构的资金出现短缺,在没有其他保证情况下,会不断出现大量挤兑和债务违约等事件,面临金融系统的崩溃。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由单一的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到多样化的金融业务,新型金融机构不断出现,整个金融行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那么金融危机的发生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快传染到其他产业,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二)演进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顺周期性,积累过程与经济发展周期基本一致,但又长于经济周期。
在经济发展初期,宽松的宏观环境使微观个体对经济发展持有乐观良好的预期,顺应经济发展向好趋势,投资者们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投资的边际产出与边际回报不断增大,也使资产价格迅速上涨,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从而激励再投资,市场呈现一片“繁荣”。
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与系统性风险
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与系统性风险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是当代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之下,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关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金融系统。
这种相互关联性存在着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正面效应包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风险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等;负面效应则包括传染性效应、扩大化风险以及引发系统性风险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需了解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是如何形成的。
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
例如,商业银行通过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来支持企业的发展,而投资银行则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为企业筹集资金。
此外,还有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和市场之间的交互,他们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交易服务来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这些金融机构和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网络。
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对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通过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资金可以更加流动起来,投资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相互关联性可以降低风险。
当一个金融市场面临困境时,其他相关市场可以提供支持和稳定。
这种互相支持和稳定的机制有助于防止局部风险扩大化,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最后,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的紧密联系,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有助于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然而,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市场波动的扩散,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崩溃的风险。
当一个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时,由于其和其他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问题可能迅速蔓延到整个金融系统,引发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倒闭、市场的崩溃以及经济的衰退。
关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些思考
关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些思考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标签: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一、防范金融风险实施的背景我国的金融业在高速发展之下陆续出现了金融结构不合理、不良贷款增多等诸多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等部门的不良贷款逐渐增多,系统性金融风险也逐渐暴露。
因此,做好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化解是一项非常紧要的工作,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防和防范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起因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由于其预期会走弱,进而会带来一定的主权货币风险; 二是房地产,其占用过多的金融资源,造成一些实体产业,出现空心化的风险;三是中小型企业缺乏流动性导致的债务违约风险;四是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五是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及某些监管缺位等。
(一)主权货币风险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如果出现不稳定,呈现波动起伏的的态势,并且预期会走弱,一定会造成资金外流,进而带来国内的有效投资减少,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
(二)实体产业空心化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房价被抬高,整个房地产业的投机行为大幅度增加,占有了大量的金融资源,但由于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向存在不明确性,房地产企业很有可能出现还款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在金融机构的全力引导下,股市被看作是高利润的投资场地,进而挤占了大量用于实体经济建设的资源,造成实体经济呈现虚弱的状态。
(三)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在改革开放的红利下,我国部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在这种供给过剩、需求减少的困境之中,很多的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同时还要面对融资难和贵及各项成本和费用逐渐增加的问题,造成这些企业杠杆率提高,许多业面临经营困境,违约风险逐步加大。
(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固定资产角度来看,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增加,土地转让金缓慢增长;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减税政策的全力推进,造成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增长幅度不多,甚至出现不增反减的情况,加之筹资成本增加,加大了地方政府部门的还款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金融观察Һ㊀宏观审慎监管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控对策研究储㊀钰(广州应用科技学院ꎬ广东广州511370)摘㊀要:近年来国外金融危机频发ꎬ对我国新兴金融市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ꎮ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主体ꎬ但在金融危机面前ꎬ其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存在一些不足ꎮ关于银行业监管的深化ꎬ结合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ꎬ不难发现ꎬ中国银行业存在诸多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ꎮ这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ꎮ为此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和科学归纳的方法ꎬ对我国银行业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分析ꎬ揭示了审慎监管的内涵和特点ꎬ并结合当前的政策背景ꎬ提出了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对策ꎮ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ꎻ系统性风险ꎻ银行业中图分类号:F8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25-0151-03Researchonthecountermeasuresofsystemicriskpreventionandcontrolinbankingindustrybasedontheperspectiveofmacro-prudentialsupervisionChuYu(GuangzhouCollegeofAppliedScienceandTechnologyꎬGuangzhouꎬGuangdongꎬ511370)Abstract:Inrecentyearsꎬtheforeignfinancialcrisisfrequentlyꎬalsohascertaininfluencetoourcountryemergingfinancialmarket.BankingfinancialinstitutionsarethemainbodyofChina sfinancialmarketꎬbutinthefaceofthefinancialcrisisꎬitsabilitytoresistsys ̄temicriskexistssomedeficiencies.Onthedeepeningofbankingsupervisionꎬcombinedwiththeframeworkofmacro-prudentialsupervisionꎬitisnotdifficulttofindthatChina sbankingindustryispronetomanysystemicrisks.ThishascreatedsomeobstaclesforthedevelopmentofChina sbankingindustry.ThereforeꎬthroughthemethodofliteratureanalysisandscientificinductionꎬthispaperanalyzesthesystemicrisksexistinginChina sbankingindustryꎬrevealstheconnot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prudentialregulationꎬandcombinesthecurrentpolicybackgroundꎬthispaper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preventingthesystematicriskofbanking.Keywords:macroprudentialregulationꎻsystemicriskꎻbanking一㊁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理论概述(一)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界定与来源1.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概述在金融领域ꎬ系统性风险是指国家因多种外部或内部的不利因素经过长时间积累没有被发现或重视ꎬ在某段时间共振导致无法控制使金融系统参与者恐慌性出逃(抛售)ꎬ造成全市场投资风险加大的现象ꎮ纵观我国整体金融体系布局ꎬ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ꎬ牵一发而动全身ꎬ起着不可替代的效果ꎮ同时ꎬ金融业监管当局与国民经济体系中其他诸如货币当局等金融机构联系较为密切ꎬ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ꎮ于是ꎬ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创造力与企业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ꎮ这就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集中体现在金融体系中ꎬ并将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ꎬ结局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终发展为银行业危机ꎮ换句话说ꎬ银行业危机最终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增长ꎮ2.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导途径研究表明ꎬ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一般通过资本流动性渠道和信息传导渠道两个方面进行风险传导ꎮ首先ꎬ当商业银行缺少资金时一般会通过同业拆借的方式去获得资金ꎮ这是因为如果银行无法偿还债务资金ꎬ出现资不抵债ꎬ将对自身的经营保障和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ꎮ资金的流动性将导致风险从一家银行转移到其他银行ꎮ其次ꎬ随着银行间支付结算机制的不断发展ꎬ跨行金融交易和商品的深入推进ꎬ资金传导网络日益多元化ꎬ为银行转嫁流动性风险提供了可能ꎮ商业银行的这种主要的传导途径具有流动性效应ꎬ很容易将风险在银行系统间进行转移ꎬ以至于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ꎮ最后ꎬ在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初期ꎬ个别行业的小型风险开始显露ꎬ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ꎬ主要关注自身的风险状况ꎮ当一家商业银行因受负面因素影响而资不抵债的消息传出时ꎬ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ꎬ参与者会尽快从中取出资金ꎬ以减少损失ꎮ由于信息收集具有较高的成151作者简介:储钰ꎬ男ꎬ汉族ꎬ安徽阜阳人ꎬ本科在读ꎬ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学生ꎬ研究方向:历史教学㊁金融学ꎮ本ꎬ且市场成员存在从众心理和羊群行为ꎬ随着这种负面消息在金融体系中的进一步传播ꎬ他们会对贷款资金采取同样的行动ꎬ导致风险通过信息传递系统传递给其他银行ꎬ从而影响整个金融渠道的运行ꎮ(二)宏观审慎监管的界定与特点1.宏观审慎监管概述在国际上ꎬ宏观审慎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ꎮ1986年ꎬ国际清算银行在其公开文件中正式引用了 宏观审慎 一词ꎬ以支持 整个金融体系和支付机制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ꎮ2000年ꎬ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克罗克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将金融稳定划分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两个层面ꎬ同时分别对应实施确保单个金融机构稳健为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和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ꎮ此后ꎬ宏观审慎监管被纳入理论研究的视野ꎬ并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相关研究和政策报告中ꎮ近年来ꎬ全球金融危机频发ꎬ引发了学术界对金融监管的反思ꎮ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把重点放在了维护金融体系完整性方面ꎬ而宏观审慎监管在公众看来已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工具ꎮ不仅是金融市场ꎬ信贷市场㊁房地产市场和银行体系都体现在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上ꎮ截至目前ꎬ现有研究主要从传统宏观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ꎬ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在信贷层面对供给影响的差异ꎬ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业的影响ꎮ但从现有文献来看ꎬ当前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㊁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㊁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仍需深入ꎮ2.宏观审慎监管特点(1)系统性监管宏观审慎监管旨在缓解系统性风险ꎮ与单一混合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相比ꎬ宏观审慎监管强调对整个金融业和金融机构的监管ꎮ同时ꎬ要防止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和大规模的金融不稳定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ꎬ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ꎮ(2)宏观范围性宏观审慎监管的范畴是整个金融业ꎬ主要的监管对象是银行业和金融机构ꎮ与微观审慎监管不同ꎬ微观审慎监管体系是针对每一种监管类型而建立的ꎬ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则是通过对市场结构和其他宏观层面要素的监管而建立的ꎮ(3)监管传导性宏观审慎监管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导性的监管模式ꎬ对不同经济周期的各类金融机构制定监管要求ꎬ在整体调控意义上对不同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ꎮ宏观审慎监管是建立在微观审慎监管的历史数据和数据解释绩效基础之上的ꎮ整个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是通过对单个实体的微观审慎监管建立起来的ꎮ(三)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内容通过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分析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内容ꎮ一是宏观审慎研究ꎬ即结构性风险识别和评估ꎻ二是宏观审慎监管ꎬ即政策框架和监管维度ꎻ三是宏观审慎监管运行结构ꎬ即治理政策和治理结构ꎮ1.宏观审慎分析在国内ꎬ业内人士普遍认为ꎬ宏观审慎监管的初衷是防范系统性风险ꎬ评估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整体ꎮ在宏观审慎监管层面ꎬ通过数据收集㊁定性和定量分析㊁预警㊁宏观压力测试以及最终的跟踪和评估ꎬ建立和修正了金融体系中跨行业㊁跨市场的金融风险ꎮ2.宏观审慎监管对于调控政策ꎬ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政策工具ꎮ宏观审慎监管已被巴塞尔委员会纳入«巴塞尔协议Ⅲ»ꎮ协议明确指出ꎬ应对系统性风险需要各国监管部门加强监管ꎬ政策工具应充分利用系统价值㊁逆周期资本㊁追加资本等宏观审慎监管机制ꎬ因此ꎬ宏观审慎监管成为中国银行业监管的重中之重ꎮ3.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框架宏观审慎政策是与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对独立和互补的ꎬ以促进金融稳定和增长ꎮ宏观审慎策略并不总是维护金融稳定和遏制系统性风险的政策ꎮ我们不仅需要审慎监管ꎬ还需要健全的货币和财政政策㊁强劲的宏观经济环境㊁健全的金融机构㊁健全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危机管理进程ꎬ以维持金融环境稳定ꎬ规避系统性风险ꎮ因此ꎬ宏观审慎政策只是维护金融稳定的行政安排和政策ꎮ二㊁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一)银行业的金融监管政策缺乏远见和缓解措施当今的银行业金融监管实行顺周期的金融监管ꎬ包括资本监管㊁信用违约㊁存款准备金等监管措施ꎮ目前ꎬ银行业资本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ꎬ由于银行业的资本和风险资本相互适应㊁相互协调ꎬ银行业通常采取限制信贷供应的办法ꎬ通过降低成本来满足宏观资本监管的预期和条件ꎮ因此ꎬ它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可获得的社会信贷减少ꎬ而且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ꎮ在银行内部ꎬ系统性风险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是顺周期的ꎬ那么ꎬ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ꎬ就会导致经济收缩ꎮ(二)银行业宏观管理主体运作效率低下目前国内的金融业监管主体是 一行一委两会 ꎬ但是监管主体协调机制不完善ꎬ会由于缺乏沟通而引起监管缺位ꎮ具体来说ꎬ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ꎬ权责不对应造成政策难以上行下效ꎮ在我国目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与下达政策ꎬ而各地央行的分行承担推行的责任ꎮ当分支行处理风险时ꎬ还需要层层上报得到总行的批准ꎬ这就会导致错过最佳的处置时机ꎬ影响政策实施效果ꎬ政策制定的初衷无法实现ꎮ其次ꎬ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ꎬ单独监管会造成监管盲点ꎮ目前ꎬ我国的分业监管模式将有利于监管专业化和趋同ꎬ并将实现分块监管ꎮ随着中国人民银行㊁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出现交叉ꎬ比如多重监管或行政真空ꎮ最后ꎬ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缺失ꎮ目前ꎬ一些金融机构并不重视内部监管ꎬ取代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的央行负责监管ꎮ这将导致央行大量使用监管资本ꎬ并逐渐缺乏自我监管ꎮ(三)银行业金融风险的事后监管需要加强为了保证监管的公信力和准确性ꎬ对宏观金融风险的事后监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ꎮ当前ꎬ我国的事后风险监管机制亟待加强ꎬ特别是存在以下问题:首先ꎬ从行政角度看ꎬ事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存在制度性缺失ꎮ目前ꎬ我国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ꎬ缺乏可接受的科学有效的风险等级和类型划分管理方法ꎮ其次ꎬ从监管技术的角度看ꎬ我国对事后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和专业性有待提高ꎮ目前没有定期㊁完整的系统性事后风险评估审计ꎬ风险监督只停留在账户查询和凭证审计上ꎬ监督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ꎬ监督效果较差ꎮ251金融观察Һ㊀三㊁加强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政策措施在 十三五 规划中ꎬ中国提出了宏观审慎管理结构的发展标准ꎬ要求建立符合当前金融环境的监管框架ꎮ通过财政政策㊁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与配合ꎬ形成一个连贯有序的格局ꎬ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ꎬ关注由于监管不慎所产生的风险积累ꎮ因此ꎬ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加强前瞻性预期管理中国金融监管最关键的目标是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ꎬ优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血液的流动性支持和财富增值效应ꎮ如何加强我国的预警能力ꎬ是新兴发展中大国高效预警体系的重要任务ꎮ开展短期㊁中期和长期风险预警ꎬ监管要与金融业务的监管指标相配套ꎮ因此ꎬ需要加强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及时监管ꎮ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严重程度ꎬ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确定相应的应对机制ꎬ并依法采取措施ꎬ增加信息报送频率ꎬ督促自查ꎬ要求充实风险管理力量ꎬ做好风险提示和通报ꎬ开展监管谈话㊁责令其暂停部分业务㊁限制其自有资金运用的规模和方式㊁责令其停止新设分支机构等监管措施ꎮ(二)夯实监管力度ꎬ促进银行业主动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首先ꎬ在风险转移过程中ꎬ国家应及时对系统性风险过大的银行进行分类ꎬ然后对风险溢出银行进行差别化管理ꎬ并在风险发生前㊁发生时和发生后采取系统的三级监管措施ꎬ进一步减少和遏制银行业产生系统性风险ꎮ二是从银行业自身来说ꎬ要加强自身建设ꎬ保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的基础上严格遵守现行体制下的宏观审慎监管原则ꎬ增强风险承受能力ꎬ以减轻自身市场管理过程中极端负面外部冲击的影响ꎮ与此同时ꎬ商业银行应加强在受到外界影响之前对威胁的评估能力ꎬ提前制定风险管理步骤ꎬ建立银行业分业经营程序ꎬ以规避和化解各种系统性风险ꎬ遏制其进一步蔓延ꎮ(三)银行业金融监管要从注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要不断加强与对外开放程度相适应的监管流程和方式ꎬ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有序ꎮ金融市场开放的过程还包括金融监管从非审慎的数量约束向审慎的一致性方案的转变ꎮ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ꎬ必须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ꎮ与此同时ꎬ相关审慎监管可能会进一步加强ꎮ因此要结合我国实际ꎬ借鉴国外成熟的监管经验ꎬ弥补监管框架的不足ꎬ加强资本监管㊁行为监管和实际监管ꎬ确保监管能力与对外准入程度相一致ꎮ四㊁结语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 心脏 ꎬ要不断防范和化解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ꎬ做到经济的安全增长ꎬ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ꎮ而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ꎬ各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往来更加密切ꎬ银行间动态交易的系统性风险也会越来越大ꎮ因此ꎬ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银行业自身都要利用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ꎬ提升对系统性风险管控的意识ꎬ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ꎬ最终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ꎮ参考文献:[1]高倩倩ꎬ范宏.中国银行系统的宏观审慎监管研究[J].运筹与管理ꎬ2020ꎬ29(3):158-168.[2]黄邦根ꎬ夏鸣ꎬ张梦婷.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效果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ꎬ2020ꎬ41(2):203-208. [3]侯璐.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下的银行业系统风险防控对策研究[J].经济师ꎬ2020(5):109-110.[4]何东.如何有效地实施宏观审慎政策[J].新金融评论ꎬ2020(1):96-107.[5]李婧.金融稳定视角下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制度研究[J].国际经济法学刊ꎬ2020(3):114-127. [6]赵梓盈.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简述[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ꎬ2020(4):166ꎬ158.[7]钟震.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研究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ꎬ2012(7):49-55.[8]薛怀秀.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防范研究[J].市场周刊ꎬ2019(8):95-96.(上接第150页)的新领域新场景ꎬ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刺激更多金融领域的创新变革ꎮ(二)创新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产品㊁模式以及金融理论ꎬ极大地刺激了金融领域的蓬勃发展ꎬ使得金融研究在挑战中发展ꎮ基于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ꎬ大量行为数据由此产生ꎬ改善了以往无法获得数据的局面ꎬ通过建立模型等方式让以往难以预测的金融现象变得可以检测ꎮ相比于传统金融而言ꎬ行为金融科学性更强ꎬ其科学性在于意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ꎬ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是极易做出 非理性 行为的实际人ꎬ人的各项金融活动始终影响着市场ꎮ在新金融科技的风口下ꎬ行为金融学也应不断创新以此适应金融市场变化ꎮ参考文献:[1]魏谙书.行为金融学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前景及相关建议[J].管理现代化ꎬ2019ꎬ39(5):1-3.[2]王靖一ꎬ黄益平.金融科技媒体情绪的刻画与对网贷市场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ꎬ2018ꎬ17(4):1623-1650. [3]PETERSEꎬSLOVICP.Thespringsofaction:affectiveandanalyticalinformationprocessinginchoice[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ꎬ2000ꎬ26:1465-1475. [4]林树ꎬ俞乔.有限理性㊁动物精神及市场崩溃:对情绪波动与交易行为的实验研究[J].经济研究ꎬ2010ꎬ45(8):115-127. [5]张文勇.行为金融学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应用前景[J].焦作大学学报ꎬ2015ꎬ29(2):97-100.[6]王媛媛.保险科技如何重塑保险业发展[J/OL].金融经济学研究ꎬ2019(6):29-41[2020-02-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696.f.20200110.1107.006.html. [7]徐渊.金融科技重塑下的保险业与运营商的机遇[J].中国电信业ꎬ2018(12):78-80.[8]冯瑞琳.大数据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ꎬ2019ꎬ40(30):120-121.[9]周治富.互联网金融的内生成长㊁基本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南方金融ꎬ2017(6):17-26.351。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其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影响、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分析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一、定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稳定性产生了不可逆转影响的金融机构。
其主要特征是:1.规模大2.与其他金融机构有较为复杂的关联3.提供金融市场必须的服务二、特点1.重要性: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承担着保障金融市场运行稳定、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使命。
2.复杂性:其业务范围和模式复杂,与其他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有着密切关联。
3.风险性: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业务的失败将会导致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系统的连锁反应,对整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三、影响1.金融风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业务的风险传递将会对其他金融机构和整个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2.金融危机:如果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会引发金融市场的恐慌,甚至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3.金融稳定: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整个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
四、应对措施1.强化监管: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从源头上防范风险,确保金融市场和经济系统的稳定。
2.增强防范能力: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
3.提供流动性支持:在金融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保障市场运行平稳。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
五、结论通过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特点、影响和应对措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于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防范,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预防金融风险,保障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
浅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浅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摘要: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本文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涵与特征、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措施,三个方面对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展开论述。
关键字: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涵与特征1、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涵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一个或者几个重要金融机构的失败将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引起其他金融机构的失败,并进而对更广意义上的经济产生实质性的负面效果。
系统性金融风险从产生、累积到爆发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一个从积累到触发并不断蔓延的复杂的演化和逐渐聚集的过程。
总体来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风险积累阶段,在这一阶段风险并没有形成巨大破坏能力,而是在一点一滴的汇聚膨胀;第二阶段是风险触发阶段,此阶段系统性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有一个外来的负向冲击,就会触发成为触发点,导致危机爆发;第三阶段是风险蔓延阶段,系统性风险从影响个别金融机构或者市场到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与破坏,以至于殃及实体经济,对整个经济造成打击。
2、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与个别性风险相比,系统性风险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全局性,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范围大,威胁的不仅仅是单个金融机构,而是整个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甚至是实体经济;二是内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最直接的根源是金融结构与制度扭曲;三是传染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会从一个部门、一家机构蔓延到金融体系中的其他领域甚至是相关实体经济部门;四是可预见性,系统性风险发生之前一般会有苗头和征兆,是一个逐渐累积并最终爆发的过程。
在经济繁荣时期往往更容易积累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此时因为处于经济繁荣时期,有些问题容易被掩盖住,因此市场主体往往容易忽视风险的累积;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此前被忽视被隐藏的金融风险就会逐渐显现,并对已经开始的经济紧缩状况进一步加大冲击力,从而使风险出现广泛传播。
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逐渐增大,金融危机不断发生。
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是导致金融危机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什么是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的特征、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原因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一金融机构或市场的破产或崩溃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系统性危机的风险。
系统性风险具有独特的特征。
系统性风险的波及范围非常广,容易产生连锁反应,直接威胁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系统性风险通常不会出现在某个独立的行业或国家,而是会同时影响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
二、系统性风险的特征1.波及范围广系统性风险波及范围广,会影响到多个金融机构和行业,使金融市场遭受重大损失。
这也是系统性风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可以产生连锁反应,波及到其他行业和市场。
如果一家银行破产,将导致其他银行的流动性和信用风险大幅上升,从而引起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
2.不可控性强系统性风险的不可控性非常强,很难对其进行预测和控制。
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涉及到多个因素,例如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和运营等方面,因此,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说,提高对系统性风险的认知和理解意义重大。
3.复杂性高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与单个金融机构破产的风险相比,系统性风险涉及到多个金融机构,各个机构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因此,识别系统性风险需要考虑金融市场中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这增加了系统性风险的复杂性。
三、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原因1.外部环境不稳定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国际贸易的阻碍、政治经济危机、环境灾害、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金融危机。
这些因素的复杂交织,极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
2.金融市场的复杂性金融市场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它包含着多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之间还有着复杂的联系。
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特征
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特征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风险也愈加复杂和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不断完善和创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当今金融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特征。
二、整体特征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有以下整体特征:1.综合性: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包括了各种类型的风险管理,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2.前瞻性: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强调预防性和前瞻性,通过对市场趋势和变化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风险。
3.全面性: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覆盖所有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环境,并且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客户和产品带来的不同影响。
4.科技化: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借助先进科技手段进行风险管理,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三、信用风险管理特征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为借贷、担保等业务活动而面临的客户违约和资产损失的风险。
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有以下特征:1.客户分类: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对客户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和信用状况制定不同的授信政策和贷款利率。
2.评估模型: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授信额度确定。
3.监控机制: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
四、市场风险管理特征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化导致投资组合价值下跌或者损失的风险。
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在市场风险方面有以下特征:1.定价模型: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模型,对各种投资产品进行定价和风险评估。
2.风险控制: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减少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3.多元化:新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实现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分散市场风险,减少单一投资品种对整个投资组合的影响。
五、操作风险管理特征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和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损失或者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爆发并蔓延至今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危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二十国集团中发达经济体对金融业所提供政府援助的数量,平均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8%。
而伴随规模空前的政府救助,主要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激增,据imf估计,2008~2015年期间实施救助的各国政府债务规模将上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40%。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层面的深刻反思,很多专家学者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剖析了诸多深层的原因。
从金融系统与生俱来的本质特性看,发生危机有其必然性。
要有效防范危机,并尽可能降低损失,须从机制安排上入手多下功夫。
本文在归纳总结金融系统六大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适当的风险防范机制来有效控制和抵御银行风险之必要和可能。
金融系统六大特性金融系统的特性是由内在规律决定的,综合起来看,有以下六方面:一是风险的传染性。
金融系统是靠高负债、高杠杆赢利的,风险与之同行,同时,金融系统的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由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产品之间,金融对实体经济、金融对国内其他行业甚至国与国之间,以金融为纽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金融风险具有迅速传递扩散的效应,有如sars等疾病的传播,若不及时有效控制,星星之火很快就会形成燎原之势。
随着网络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壮大,这种传染性体现得更加明显。
二是扩张的非理性。
这次震撼全球的金融海啸就是资本非理性扩张的结果。
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次贷危机。
最初,华尔街金融机构向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没有信用证明的购房者提供大量贷款。
这些金融机构之所以敢于如此放贷,是因为它们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把贷款层层打包转手出售,于是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金融链条:专业机构提供次级信用贷款,投资银行发行金融衍生产品,评级机构提供信用评级“保障”,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安全担保,投资银行、专业银行、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则为了追逐利润不顾风险蜂拥而入,以平均1∶30的杠杆比例放大了次贷产品的盈利水平与投资风险。
在这个长长的金融链条中,除了衍生品的设计者本人,其他参与者实际上都已经无法准确把握产品与市场的风险。
显然,这座耸入云端的金融大厦实际上是建立在松软的沙滩之上。
于是从产品危机转化为产业危机、行业危机,进而形成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并由金融危机转化为全面经济危机。
这就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资本运动极度疯狂所酿造的苦果。
三是竞争的残酷性。
整个金融系统犹如一个竞争激烈的战场,弱肉强食不可避免,这也是由市场经济的特性决定的。
市场竞争其内在动因在于各个经济行为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驱动,其中表现最为强烈的是同质化竞争。
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有些银行几乎完全按照一个模型“克隆”,产品、客户完全一样,但没有一家银行不希望把自己做强做大,竞争到了白热化状态,最终损失的必定是整个行业。
四是市场的欺诈性。
和资本贪婪的本性一样,市场总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充满了欺诈。
美国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就是以cdo、cdo平方、cdo三次方的手段进行包装,而这里的包装,其实就是欺骗的代名词,它们以种种卑劣的手段欺骗消费者,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金融市场充满各种坑蒙拐骗的欺诈行为,金融机构除了以夸大投资回报等手段欺骗消费者外,还有某些不法分子利用金融工具诈骗消费者,如集资诈骗、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以及保险诈骗等。
当市场约束力不敌欺骗之“妖魔力”时,信任泡沫和经济泡沫就会一起泛滥,那时危机就一定会如约而至。
五是内生的脆弱性。
金融系统和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很多现象十分相似,那就是顺周期性。
在经济金融领域,经济上行时发展迅猛甚至会狂热发展,而在下行时又往往加速收缩。
银行业的表现最为明显,当经济处于上行期时,由于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借款人还款能力强,银行有多贷款的冲动,这一方面助推经济向更热的方向发展,同时为银行预埋了大量不良资产,相当于“定时炸弹”,爆炸的时间是经济萧条期。
金融大鳄索罗斯把这种顺周期的经济运行称为“金融加速器”。
许多金融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深陷挤兑风波,恐慌像潮水一般迅速蔓延,典型的如贝尔斯登和雷曼公司。
六是系统的关联性。
金融系统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多米诺骨牌效应”。
一家金融机构倒闭,可能拖累多家机构,甚至实体经济,形成恶性循环圈,一损俱损。
如雷曼兄弟倒闭,给美国甚至整个世界带来灾难性损失。
第二是“集合谬误”。
即使单个金融机构是稳健的,集合的后果也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例如,单个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或提高流动性而出售资产有可能是审慎的,但多数金融机构这样做,则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在经济繁荣时期,大多数企业都显得很有资信。
从单个金融机构的角度看问题,此时扩大信贷规模显然是理性的和审慎的,但所有金融机构都如法炮制,则会导致信贷快速扩张,资产泡沫集聚,乃至通货膨胀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单个金融机构收紧信贷政策同样是审慎的,但如果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这样做,其结果必然是更快地将经济引入衰退。
第三是“大而不倒”。
对那些规模大、关联度大、可替代性差、国家或民众对其依存度高的机构,客观上不能让它倒,如果倒闭对整个国家、社会引起的动荡将不可承受,所以政府要拆巨资去挽救它。
这些被保护的机构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他们会毫无顾忌地拿纳税人的钱为其失误和“高薪”买单。
金融危机后的华尔街金融巨鳄便是如此,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为救助那些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六项机制从理论上说,既然金融系统风险是由金融系统内在的本质特性决定,具有不可逆转性,那么,只要金融行业存在一天,这些风险就不可避免。
然而,这并不是说人们对此就束手无策,只要用心研究,应对的办法还是有的,虽然不能根本消除,但是让危机间隔时间长一些,让震荡幅度小一些,让风险造成的损失少一些,是可以做到的。
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是对人们不断地敲响的警钟,从而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应对措施。
针对金融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笔者认为有六项机制值得长期坚持。
防传染的“隔离墙”机制。
要防范风险的传染,必须采取有力的隔离手段,建立有效的防火墙机制。
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引入对自营交易严格限制的“沃尔克规则”就是最好的实证。
我国对银行跨行业经营有着严格的要求,主要是为了防止风险跨行业传播。
2010年初,银监会适时推出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的管理办法及项目融资业务的指引,简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这些办法和指引的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审慎放贷,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银行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严防信贷资金被挤占挪用或违规流入股市、房市,避免信贷资金进一步助推资产价格泡沫。
2009~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大幅增长的同时,实现了不良贷款“低位双降”,贷款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0年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4354.2亿元,比年初减少347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1.20%,比年初下降0.20个百分点。
防非理性扩张的“强约束”机制。
由资本的本性带来的非理性扩张,靠其自身是无法控制和防范的,必须依靠外力严格监管,才能阻止非理性行为发生。
历史一再证明,建立强有力的硬约束机制是银行监管的重要准则。
美国在2010年颁布的金融监管改革法,全面加强对金融服务业的监管。
这次监管改革法案接纳了奥巴马政府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提出的建议,内容以禁止银行业自营交易为主,将自营交易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分离,即禁止银行利用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进行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或者私募基金,其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银行一级资本的3%。
奥巴马批准了沃尔克提出的这个建议,并把这项政策称为“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
该法案共有五项加强监管的要求,包括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等。
法案特别强调了对场外交易(otc)衍生产品和资产支持证券等的监管,主要内容包括:将大部分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移入交易所和清算中心;要求银行将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高风险衍生产品剥离到特定的子公司;对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公司实施特别的资本比例、保证金、交易记录和职业操守等监管要求。
中国银监会在加强监管方面更是始终坚守监管底线,各项监管指标优于发达国家,尤其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准入实行高门槛,如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参与除代客理财、对冲风险目的之外的其他场外衍生品交易,严格限制商业银行从事自营交易的范围,坚决查处商业银行通过诱导销售欺诈金融消费者的行为,给开展跨业经营试点的银行设定退出机制等,有效抑制了银行的扩张冲动。
防同质化竞争的“多样性选择”机制。
同质化竞争是最危险的游戏。
我国银行目前还是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更多的竞争还停留在同质化阶段。
所以必须建立制度化的“引敌”机制,有效防止同质化竞争。
监管部门一直倡导和鼓励的创新也是为从多样性选择的角度鼓励金融机构差异化经营,通过形成自己的特色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金融危机加快了我国成为世界金融大国的进程,但客观地讲,我国还远不是金融强国。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后期,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现代化、高级化的道路还很长,特别是在自主创新国家体系建设方面还明显落后。
从金融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看,虽然我国金融发展规模提升较快,但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还偏弱,金融创新水平还不高,国际金融话语权还非常有限。
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银行监管者应当在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提升业务竞争力、产品创新力、服务开拓力的同时,强化和深化创新战略监管,要鼓励各种类型、各个地区的银行,培植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拿出自己的主打产品,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防欺诈的“风险捆绑”机制。
为了确保金融市场公开、公平,竞争有序,防止欺诈,监管当局一直强调市场的透明化。
中国银监会自成立之初就提出“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和“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的监管理念,提倡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要求所有银行做理财业务时,都必须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真实情况,并进行风险提示。
同时不允许银行做次级债的证券化产品,有效遏制市场欺诈行为。
然而,买的不如卖的精,再透明的市场,由于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专业知识不对称,消费者即使被告知也难免会受骗上当。
因此,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机制,叫“风险捆绑”机制,即将经营者的风险和消费者的风险紧紧捆绑在一起。
为防范“新官不理旧账”现象,有效防范贷款发放环节的道德风险,银监会出台了贷款发放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终身制。
为了防止证券化产品可能存在的欺诈,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10%证券化产品自留比例。
本轮金融监管改革中各国对金融业薪酬机制加强监管,一个重要特点是将薪酬发放与金融产品长期风险调整后的回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