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文言文《史记》预习材料第五讲.pdf

合集下载

史记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

史记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

史记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史记》的成书《史记》的成书与司马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司马迁本名司马千里,字长卿,汉代大家。

他为人守正,历事纷繁,吸取前人之长,如秦汉史料之研究,就独具建树,使他成为规模世称的史学大家;作为人,他有着坚韧的性格,愿意孤身一人来面对逆境,这一点,就算是从他受到的针刺的种种磨难也能体现出来。

《史记》的成书年代万分不好确定,甚至有趣味地成为一种传说。

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因司马迁的地位较低,饭馆的平民待遇,歧视嘲讽不绝于耳。

所以在《史记》中,他一方面渴望弥补个人的无奈,争取富贵荣耀,通过著作去换取名誉功利;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历史学家,不愿忽略客观历史规律,去捏造历史用以掩饰自己的愿望。

在《史记》的许多记载上也凸现了这种矛盾心态。

所以《史记》可以说是司马迁心力交瘁下的良心之作,正因于此,《史记》才具备了移花接木的巧夺天工,形神兼备的鲜活面目。

而在《史记》整体结构上,也可渗透古今史家之憧憬和历史学之渲染。

二、《史记》的内容《史记》以它丰富而尖锐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史料基础而成为受人赞託的历史学经典名著。

其内容除行纪、修身说、政理说外还包括古代诸子、列传的传主人物的言传笔记、论辩等,使之成为了综合性较强、体裁较广的著作。

《史记》在东晋王弼之前一般都没有文字著作可以压得住他。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论述为章法,叙事为主体,由古迹以至当世事状,重在公堂、世间、政治和历史事件,详尽而丰盛。

因为当前的编年体史学常把名实分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判定分观暂时的事实。

所以在《史记》中,司马迁重新设置了先秦后汉的大气象,增加了与顺序有关的西晋与北魏派,全面讨论着西六朝分宗派的宽和,以及西南疆土策略与政治内涵对史学的扩展。

这些实体,不仅依他阶级学识的局限,而正确把握西国的疆界与戎夷地广、疆宜于旧,尽管历史学生前期引用宋齐的筠袭史信,西晋后方沦陷,北魏分裂胆固,各地分析不同,然全体都留有极深的痕迹,然处处仍显出深切感情。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课件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课件

总结词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背景是复杂的,既受到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也与当时的学术环境密切相关。
详细描述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同时,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对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在继承前代史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创作了《史记》。
历史叙事
史记在叙事时,注重情节的安排和构思,通过设置悬念、转折等手法,使故事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情节安排
史记在叙事时,注重场面的描绘和刻画,通过对战争、宴会等场面的细致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和气息。
描绘场面
史记采用文言文风格,语言简练、质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文言文风格
史记的语言生动形象,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刻画人物性格、描绘历史场景等,使《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题1: 分析《史记》中的人物刻画手法。
THANKS
感谢观看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课件
《史记》的作者与成书背景史记的体例与内容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的思想内涵史记的影响与价值复习题与思考题
《史记》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01
总结词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创作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详细描述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官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史学和文学教育。他通过刻苦学习和实地考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素材。在历经磨难后,他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自己对社会伦理的看法和主张,这些看法和主张构成了他的伦理观念。

《史记》PPT幻灯片课件2024新版

《史记》PPT幻灯片课件2024新版

宋代
形成“史记学”,出现大量研究专著, 如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 隐》等。
清代
考据学盛行,对《史记》进行详细的校 勘和注释,如梁玉绳《史记志疑》、王 念孙《史记杂志》等。
现代对《史记》的研究与传播
20世纪初
西方史学理论传入中国,对《史记》进行新的解读和研究。
20世纪50年代后
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史记》,探讨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史书编写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
《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灵感来源。
提升了历史叙事的艺术水平
《史记》在叙事艺术上的成就对后世的历史叙事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升了历史叙事的艺术水平。
03
《史记》的内容与思想
本纪、世家、列传的内容概述
03
本纪
世家
列传
记录历代帝王的事迹,按年代顺序编排, 反映历史发展的主线。
记载诸侯王国的事迹,展现不同国家间的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分门别类地叙述各类人物的事迹,包括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等,呈现 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史记》的思想内涵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客观公正, 既看到他们的历史贡献,也指 出他们的过失和不足。
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经历, 传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06
《史记》的研究与传承
历代对《史记》的研究与注释
汉代
司马迁外孙杨恽首次公开《史记》,东 汉班固著《汉书》大量引用《史记》内 容。
唐代
设立史馆,专修国史,刘知几《史通》 对《史记》有高度评价。

《史记》复习整理

《史记》复习整理

《史记》复习整理《太史公自序》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太史公生平经历,李陵之祸。

3.《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年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共130篇,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

4.《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作者是吴乘权(字楚才)、吴大职(字调侯)叔侄俩,浙江绍兴人。

5.钱钟书:代表作《围城》《管锥篇》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编辑了《楚辞》(浪漫主义)《战国策》(国别体)《说苑》二、通假字6.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有”同“又”。

7.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匮”同“柜”。

8.故长于风:“风”同“讽”,讽喻,委婉暗示劝告。

9.《书》以道事:“道”同“导”,引导、指导。

10.其指数千:“指”同“旨”,要旨。

11.失之豪厘:“豪”同“毫”,长度单位。

12.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

13.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

14.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同“网”,网罗。

“失”同“佚”,散失。

15.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

16.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俶”同“倜”,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三、古今异义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至于——一直到。

2.无泽为汉市长:市长——掌握市场的官长。

3.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从事——跟从做事;发愤——愤懑。

4.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终于——最终落在。

5.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先人——父亲。

6.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至于——到。

7.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仪表——准则、标准。

8.余所谓述故事:故事——历史旧事。

9.夫《诗》《书》隐约者:隐约——言简而意深。

10.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末流——遗业。

《史记》文言知识整理

《史记》文言知识整理

这是我制定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指导意见》里的一段话,望高三老师们参考。

“改变以往复习不重视《<史记>选读》的观念, 因为从高考题看,来自《<史记>选读》的考查点甚至多于必修教材,而我们在高二时又只是选修了部分篇目,因此,本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史记>选读》的复习。

教师要分工合作,对《<史记>选读》逐篇梳理,力争通过复习,大大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库,特别是实词库”。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工作很重要,也很费时费力,希望备课组老师分工合作,仿照《伍员之死》和《张骞》的整理模式进行整理,力求呈现重点,并前挂后连,将复习过的内容及时回顾进去,形成文言知识体系,我也会陆续补充完善。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伍员之死重点掌握:一、委,①致送,呈献,付于。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币,礼物;质,通“贽”,见面礼)《屈原列传》②丢弃,散落——花钿委.地无人收《长恨歌》二、俾(bǐ),使。

——俾.众周知;俾.有所悟。

三、望,怨恨。

——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抱怨我不听您的劝告《报任安书》)四、幸,希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随随便便就答应你)《孔雀东南飞》——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拖了很久没有回信,希望不要怪罪我。

过,责备。

报,回信)《报任安书》五、谢,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六、吊,①慰问。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②祭奠死者——死则往吊.哭之七、殊,①很,极。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不同——殊.途同归课文例句:1、委.国为臣妾:把整个国家交给吴国作吴国的臣妾。

委,致送,交付。

2、俾.无遗育:使他们没有后代。

俾,使。

3、乃反怨望.:却反而有怨恨情绪。

望,怨恨。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第五章项羽本纪语文课件PPT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第五章项羽本纪语文课件PPT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④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古义:_流__寓__在__当__地___的__客__民__。_ 今义:客人的总称 。 ⑤左.右.皆泣,莫能 仰视 古义:____身__边__的__下__属__。_____ 今义:方位名词,表概数或左和右两个方向;动词,支 配,操纵。 ⑥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古义:__才__能__和__勇__气__。_______ 今义:才能。
④被.发行吟泽畔 ___动__词__,__通__“__披__”__,__披__散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①与秦军遇.,九战 __动__词__,__相__遇__,__遇__到______ ②斯固百世之遇.也 ___名__词__,__际__遇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 梁 父 即 楚 将 项燕 , 为 秦 将王 翦 所 戮 者也 ______判__断__句______ ____被__动__句_______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____判__断__句_____ ③乘埶起陇亩之中 ____省__略__句________ ④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___定_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 ⑤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___定_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 ⑥乃谓其骑曰:“何如?” 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_ ⑦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__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 ⑧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高中二年级语文《史记》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之二

高中二年级语文《史记》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之二


(那些)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我,自己
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副词(加强揣测语气,恐怕、大概)其李将军之谓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加强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及,比得上
(二)代词
(你)虞兮虞兮奈若何\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你的)我令若父霸。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这,这样
(三)连词
(如果)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齐桓晋文之事》 至,至于

(一)动词 到……去 而之燕 \使使往之主人 \ 大军不知广所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加强祈使语气,可、还是
(三)连词
表选择关系,是……还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逍遥游》
(一)连词(表递进,况且,再说)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表并列,又,并且)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表选择,还是,或者)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表让步,尚且,还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者…也”“…者”“…者也”“…也”。 2.“为”字句。 3.“是”字句。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4.用“非”表否定判断。 5.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如:①梁父即楚将项燕。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无标志句 。如:①白起,小竖子耳②刘备,天下枭雄。

史记知识点小学五年级(二)

史记知识点小学五年级(二)

史记知识点小学五年级(二)引言概述:本文档将以标题为“史记知识点小学五年级(二)”为线索,总结五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史记知识点。

通过概述-正文内容的格式,将这些知识点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且每个大点下包含五至九个小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记的内容和意义。

最后,通过总结部分对所述内容进行概括。

正文:一、史记的重要性1.什么是史记?2.史记有什么作用?3.史记的分类与特点4.学习史记的好处5.如何学习史记?二、古代文明的起源1.黄河文明的形成2.长江文明的诞生3.夏、商、周三大朝代的兴衰4.古代王朝的建立与统治5.建国与亡国的原因三、各个朝代的重要事件1.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及意义2.西汉朝的辉煌与衰落3.东汉朝的兴起与三国时期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与文化发展5.隋唐时期的繁荣与盛世四、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科技1.古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2.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诗歌3.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与成就4.道教与儒家学说的影响5.传统医学与中草药的应用五、著名史学家与他们的贡献1.司马迁与《史记》2.贾思勰与《齐民要术》3.范仲淹与《岳阳楼记》4.郑和与中国海洋探险5.王羲之与楷书的流传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到史记在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史记,并理解其分类与特点。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各个朝代的重要事件、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科技发展,以及著名史学家的贡献。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

《史记》文言文知识点

《史记》文言文知识点

《史记》文言文知识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史记》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史记》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实词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在《史记》中,如“距关,毋内诸侯”中的“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中“要”通“邀”。

2、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差异也是需要注意的。

例如,“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则指山东省。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为程度副词,很。

3、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以“信”为例,“信可乐也”中意为“实在”;“愿陛下亲之信之”中意为“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意为“信用”。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名词用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意为“驻军”;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中的“续”,意为“后继者”;形容词用作名词,“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意为“交好的人”;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夜”,意为“在夜里”。

二、虚词1、而“而”在文中用法多样。

可表并列,如“劳苦而功高如此”;表转折,“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承接,“拔剑切而啖之”;表修饰,“吾尝跂而望矣”。

2、以“以”有“因为”“凭借”“把”“用”等意思。

如“以其无礼于晋”中是“因为”;“何以战”中是“凭借”;“秦亦不以城予赵”中是“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是“用”。

3、之“之”可作代词、助词、动词。

作代词,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作助词,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用法,“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是“的”,“夫晋,何厌之有”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动词,“辍耕之垄上”中是“到,去”。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完整版《史记》课件.得力文库

(完整版《史记》课件.得力文库

(完整版《史记》课件.得力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史记》这部史学巨著。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本纪”和“世家”两个部分,具体包括《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了解秦汉之际的历史变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史记》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把握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2.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史记》的篇章结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文言文阅读技巧。

难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文言文词汇和语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史记》原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史记》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史记》的篇章结构,分析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3. 课文分析:选取《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中的经典段落,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分析。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文言文阅读的例题,讲解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一段文言文,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秦始皇和项羽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史记》学习2. 板书内容:《史记》篇章结构司马迁史学思想文言文阅读技巧秦始皇与项羽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史记》中的一段文言文,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史记》其他篇章,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组织一次关于《史记》的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历史人物评价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一、文言文阅读技巧1. 解释重点词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言词汇,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鲁人版语文高中二年级《史记》第五单元知识梳理课件(共58张PPT)

鲁人版语文高中二年级《史记》第五单元知识梳理课件(共58张PPT)

患 1、动词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 2、名词 此人不死,必为吴患。
担忧,忧虑 忧患,祸患
1、动词(经过)荆轲尝游过榆次

(拜访)愿足下过太子于宫\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鸿门宴》
责备
一日,大母过余曰
《陈情表》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赤壁之战》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坚决) 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
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2、副词 (本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
顽固,固执
(固然,表让步)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3、动词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守、安定
(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微太子言,臣愿谒之。\微子之言,吾亦疑之。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某个字(叫“本 字”),而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借字”、 “通假字”)来替代,这种语言现象叫文字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 都可以通假。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 音。例如:
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能”是借字,“耐”是本字。
13.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详细情况。
今义:弯曲。
14.吾知公长者
15.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古义:有品德修养,德高望重的人。
16.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 今义:年长辈分高的人。
17.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 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 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的现象。高中阶段应该掌握下面几种词类活用类型: 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动词活用、数词活用。
9.还,赏不行 --------------古义:没有实施。 今义:不允许。

2024年(完整版《史记》课件.得力文库

2024年(完整版《史记》课件.得力文库

2024年(完整版《史记》课件.得力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史记》的部分章节,具体包括《太史公自序》、《项羽本纪》、《吕后本纪》等。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司马迁的史学观念、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以及历史事件的分析解读,通过这些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史记》的成书背景、作者司马迁的史学观念及其在历史学中的地位。

2. 学习并分析《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史记》中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及其历史价值的理解,以及历史事件的分析解读。

教学重点:司马迁的史学观念、《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及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解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史记》相关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对《史记》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司马迁的史学观念、《史记》的文学特点,结合教材分析《项羽本纪》、《吕后本纪》等章节。

3. 例题讲解:以《太史公自序》为例,分析其写作技巧和历史价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其他章节,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史学观念《史记》的文学特点2. 人物传记写作方法以《项羽本纪》为例3. 历史事件分析解读以《吕后本纪》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史记》中你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阐述其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

2. 答案示例:以诸葛亮为例,分析其忠诚、智慧、谦虚、谨慎的性格特点,以及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史记》中的篇章,深入了解我国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史记》第五单元

《史记》第五单元

《史记》第五单元复习讲学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骑马跟从的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

2、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今天必定一死,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

3、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派去的人回来答复,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先前我用眼睛震慑他了。


4、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荆轲虽然和喜欢饮酒的人交游,但是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

5、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冒犯秦王呢?
6、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我之所以告诫田先生不要泄密,是想使大事的谋划得以成功。

7、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这叫作‘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
8、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9、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一定要得到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来回报太子。

《史记》课件

《史记》课件

《史记》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史记》简介•《史记》人物形象•《史记》叙事艺术•《史记》考据与注释•《史记》的阅读与理解•《史记》相关文化产品01《史记》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西汉太史令,掌管皇家图书和秘籍,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

作者司马迁继承家学,从二十岁开始游历各地,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致力于探索历史。

在武帝时期,他担任太史令,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皇家图书和档案,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

背景作者及背景《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五个部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本纪以帝王为中心,叙述历代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表是历史年表;书是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世家主要叙述诸侯、贵族的历史;列传则以各阶层人物为主,叙述各种人物的事迹。

内容《史记》的结构完整、系统,各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又有机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司马迁运用多种叙事手法,如倒叙、插叙、对比等,使全书的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变化。

结构影响《史记》在中国史学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史记》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

价值《史记》所载史事真实可靠,文字优美,生动感人。

它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韩信等,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此外,《史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重要价值02《史记》人物形象详细描绘了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壮阔景象,记述了他的伟大功绩和影响。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着重描写了汉武帝推行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开拓疆土等方面的成就,赞扬了他的文治武功。

英明的汉武帝通过对尧舜禹等先王的描写,彰显了他们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优秀品质。

《史记》学习课件

《史记》学习课件

《列传》的篇章结构
要点一
记述重要人物
要点二
反映社会各阶层
列传是《史记》中记述重要人物的专 篇,共有七十列传,每传一篇,共七 十万字左右。
通过列传,可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人 物,包括官吏、将领、学者、文人、 商人、方士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 元性和复杂性。
要点三
反映历史变革
列传中记述的重要人物都是历史上具 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命运与历史 的变革密切相关,通过他们的故事可 以了解历史的变革和发展脉络。
《史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开创了这种史书编纂的先河 ,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在史学 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史记》不仅是一部具有较高历史价 值的著作,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 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
社会价值与意义
传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
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传承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包括哲 学、道德、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对社会思想的启示
通过《史记》,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对于 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的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 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
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这部著作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据和事实,对于研究 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反映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
通过《史记》,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变迁和进步,对于理解中国历史 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史记精读讲义

史记精读讲义

第一讲先秦历史著作简介一、殷商至春秋时的散文1、文字的产生及书写文学的萌芽我国文字最早产生于何时尚不能断定。

从出土文物看,还没有发现商代以前的文字,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有的刻画不同形状的符号,但还不能算是文字,字数总共达到五千上。

甲骨文是现在能看到期的目前最早的我国文字。

我们现在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几经演变而成的。

我国文字的特点在甲骨文里已形成。

商代文献最可靠的有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易卦爻辞”《尚书》里也保存了一部分,这些文献中有一部分已略具文字意味。

商周时期的知识和文化掌握在奴隶主贵族手里,有掌管知识和文化的巫和史。

周初的人说“殷先人有册有史”(《尚书·多上》)可见商代还是有不少文献的,但今已不传,。

商代的书写条件比商进步,史官的名称有内史、太史等,有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但周代的文献保存下来的也不多。

2、《尚书》我国古代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尚书》原有一百篇,秦焚书后,汉初搜得二十九篇,《尚书》大都是一些誓词,政府的文告,贵族的告诫之词,以及一些记述文字等。

《尚书》中的《周诰》是周初的散文代表,现代人读起来佶屈聱牙,不容易懂。

原因是《周诰》中的文辞,全是用当时的口语记录的文告和演讲,记录以后一直没有什么变动,于是那种言语渐渐随时代而僵化了。

西周、东周和春秋时代诗歌已有了很高的成就,产生了一部伟大的《诗经》,其中许多优秀作品,而流传下来的散文却不多,出色的也少。

这也许由于当时散文写作水平还比较低,同时也不容易保存。

西周和春秋时代应该有大量记事和记言而文字。

后来的《国语》《左传》记载了西周和春秋时代文人的一些谏词、书信和行人(各国使者)的辞令等,大约不免经过后人的加工润色。

3、《春秋》在历史散文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有系统的编年体的是《春秋》,编撰者是孔子。

记述从鲁隐公元年(BC722)至鲁哀公十四年(BC480)共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情作了一些评价,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文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所谓“微言大义”和后人自以为的春秋笔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中的经典文言文”系列课程之三
——《史记·淮阴侯列传》选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於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
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