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芪颗粒中有效药用成分及异嗪皮啶的提取工艺研究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2022年真题-(1)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2022年真题-(1)一、最佳选择题1. 《本草经集注》在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江南博哥)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
该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是A.唐慎微,宋代B.李时珍,明代C.张仲景,汉代D.陶弘景,魏晋南北朝E.赵学敏,清代正确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历代本草代表作。
《本草经集注》为魏晋南北朝,陶弘景所著,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2. 依据中药五味学说,通常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的是A.甘味药B.苦味药C.咸味药D.辛味药E.酸味药正确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五味的所示效用。
咸味药能软能下,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
3. 钩藤一般宜生用,不加热炮制的主要原因是A.所含黄酮易被水解B.所含生物碱易被破坏C.所含挥发油易被氧化D.所含鞣质易被氧化E.所含有机酸易被破坏正确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钩藤所含有效成分为钩藤碱、异钩藤碱等,加热易被破坏,故一般宜生用,入汤剂亦不可久煎,宜后下。
4. 关于药物剂型与疗效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剂型改变可能会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但不会改变药物作用性质B.中药剂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中药药性,还要考虑活性成分的溶解性C.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制剂,其药物体内过程及特征也不尽相同D.吸入给药的起效速度通常快于肌内注射给药E.静脉注射给药的安全性风险通常高于肌内注射给药正确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剂型与疗效关系。
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制剂为泻下制剂,而静脉注射则为镇静、解痉制剂。
故A选项错误。
5. 药材横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细密的放射状纹理,传统术语习称A.车轮纹B.菊花心C.筋脉点D.罗盘纹E.云锦状花纹正确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的真实性鉴定-药材断面的性状鉴别。
“菊花心”是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形如开放的菊花。
黄芪配方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提取 温 度 (2 . 2 浸 提 次 数 的 确 定 :按 上述 最 佳 提 取 工 艺 条 件 进
目前 ,黄 芪 有 效 成 分 提 取方 法 主 要 有 :浸 渍 法 、 煎煮法 、 回流 提取 法 、超声 波 提 取法 、超 临界 流 体 萃
我们 以黄芪 中总黄 酮 为 质 量控 制指 标 ,采 用 正 交 设 计 ,考 察 乙醇 浓度 、乙醇 用 量 、超 声 温 度 和 超 声 时
问对 提取 工 艺 的影 响 ,以优 选最 佳超 声 提取 方案 。
1 实 验 方 法
制标 准 曲线 ,得 回归 方程 :Y 一4 . 5 7 1 4 x +0 . 0 2 l 7 ,R。
浙 江 中 医杂 志 2 0 1 4年 2 月第 4 9卷 第 2期
1
2
3
4
5
6
黄 芪 配方 颗 粒 剂 的提 取 工 艺 研究
田 万 里
1 2 3 2 3
1
浙江 省杭 州市 西溪 医院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4 关 键词 黄 芪 黄 酮 正 交设 计 紫外分 光光 度 法
测液 。
1 . 1 对 照 品 溶 液 制 备 :精 密 称 取 干 燥 恒 重 的 芦 丁 对 照品 5 mg于 5 0 ml 容 量瓶 中 ,用 6 O 乙醇 溶 解并 稀 释
至刻 度 ,摇 匀 即得 。供试 品溶 液 的 制 备 :称 取 黄 芪 饮
片 1 0 g ,加 6 O 乙醇 1 0 O ml在 6 O ℃ 下 超 声 提 取
1 . 2 测 定 波 长 选择 :分 别 取 对 照 品 溶 液 及 供 试 品 溶
值 ,代 人 上述 回归 方程 ,计 算总 黄酮 得率 。
复方芪苓颗粒剂提取方法的比较和工艺条件优化_刘晓昱_王佩_徐红
复方芪苓颗粒剂为我院临床验方,根据健脾益肾,利湿 通络的中医学理论组方而成,处方由黄芪、丹参、山慈菇等 七味中药组成,具有降低血尿酸、改善冠心病症状、降血脂 等作用。为了充分利用药材资源,确保临床疗效,本文以黄 芪甲苷、丹参素 钠、总 黄 酮、总 多 糖 为 考 察 对 象[1],对 颗 粒 剂的水提和醇提工艺进行比较,并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 提取工艺。 1 仪器和试药
收稿日期: 2013 - 04 - 29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2008C30009) 作者简介: 刘晓昱( 1980 - ) ,女,浙江人,主管药师,硕士,研究 方
向: 中药新剂型。
和化工有限公司) ; 氢氧化钠( 杭州萧山化学试剂厂) ; 甲 醇、乙腈为色谱纯,其 余 试 剂 为 分 析 纯; 复 方 芪 苓 颗 粒 剂 ( 自制) 。本实验所用药材,购自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 厂。 2 方法和结果 2. 1 总黄酮的测定方法[2] 2. 1. 1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称取经 105 ℃ 干燥至恒重 的芦丁对照品 40 mg,置于 100 mL 量瓶中,用 60% 乙醇溶 解并稀释至刻度,得对照品母液。精密吸取该母液 0. 1,0. 2,0. 4,0. 6,0. 8 mL 置 10 mL 容量瓶中,加 60% 乙醇至刻 度,摇匀,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各对照品溶液 0. 1 mL 置 10 mL 容量瓶中,加入 0. 1 mol·L - 1 三氯化铝溶液 2. 0 mL,1 mol·L - 1 醋酸钾溶液 3 mL,用 60% 乙醇定容至 刻度,摇匀,放置 30 min 后在 420 nm 处测定吸光度。设样 品浓 度 为 C,吸 光 度 为 A,得 一 元 线 性 回 归 方 程: A = 0. 0314C - 0. 079,r = 0. 9998,线性范围: 4 ~ 32 μg·mL -1 。 2. 1. 2 供试品溶液的测定 量取样品溶液 1 mL,经 9000 rpm 20 min 离心后,精密吸取上清液 0. 1 mL,照“2. 1. 1”项 下方法测定吸光度。 2. 1. 3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2. 1. 1”项下 测定,重复 6 次,平均吸光度为 0. 167,RSD 为 0. 62% 2. 1. 4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次样品 5 份,按“2. 1. 2”项 下操作,得供试品溶液 5 份,分别测定芦丁总黄酮含量平均 值为 1. 32 mg·mL - 1 ,RSD 为 1. 53% 。
2020年执业中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
2020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按照中医治疗学分类,中药功效可分为对因功效、对症功效、对病证功效和对现代病症功效等。
下列不属于对病证功效的是( )A. 截疟B. 止咳平喘C. 利胆退黄D. 通鼻窍E. 消痈排脓2、下列饮片炮制方法中,可起到减毒作用的是( )A. 黄柏盐炙B. 当归土炒C. 苍耳子炒黄D. 栀子炒焦E. 延胡索醋炙3、根据方剂的组方原则,关于佐药在方中所起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B. 调和诸药C.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D. 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E.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4、既有吸附又有分子筛作用的分离载体是( )A. 硅胶B. 聚酰胺C. 氧化铝D. 活性炭E. 大孔树脂5、关于中药剂型选择及其与疗效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中药药性是中药剂型选择的重要依据B. 不同剂型的药物其作用速率可能不同C. 药物不会因剂型不同而发生作用性质的变化D. 急症用药宜选用注射剂,气雾剂或舌下片等剂型E. 不同剂型的药物其安全性可能不同6、《中国药典》规定,应检查二氧化硫残留量,且含量不得过400mg/kg的药材是( )A. 石菖蒲B. 天麻C. 薏苡仁D. 槟榔E. 酸枣仁7、因加入量不同,可引起混悬剂中混悬微粒发生絮凝作用或反絮凝作用的物质是( )A. 甘油B. 糖浆C. 阿拉伯胶D. 酒石酸钠E. 聚维酮8、穿心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是( )A. 大环内酯B. 甲型强心苷内酯C. 乙型强心苷内酯D. 二萜内酯E. 香豆素内酯9、《中国药典》规定,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 )A. 黄连B. 麻黄C. 山豆根D. 天仙子E. 千里光10、为增强补脾、润肺、益肾功能,并除去麻味,宜选用蒸法炮制的中药是( )A. 黄精B. 人参C. 天麻D. 黄芩E. 何首乌11、关于注射剂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有相分离现象B. 吸潮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用注射用水配制使用C. 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D. 多剂量包装的注射液可加适量的抑菌剂E. 除另有规定外,输液应尽量与血液等渗12、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似连珠的药材是( )A. 远志B. 胡黄连C. 百部D. 巴戟天E. 茜草13、关于散剂质量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B. 外用散剂制备时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辅料,内服散剂应不含辅料C. 分剂量散剂多为内服散剂D. 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分剂量的用具E. 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采用配研法混匀并过筛14、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金属性异物的眼用制剂是( )A. 眼膜剂B. 洗眼剂C. 滴眼剂D. 眼膏剂E. 眼内注射溶液15、燀白扁豆的炮制作用是( )A. 除去非药用部位B. 改变药物性能C.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D. 改变药物作用趋向E. 缓和药物性能16、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的药材是( )A. 松贝B. 大贝C. 青贝D. 炉贝E. 珠贝17、为双悬果,长2~4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
“黄芪颗粒”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芪颗粒”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黄芪是中药材的一种,具有补气养血、利水除湿等功效,在临床上
应用广泛。
黄芪颗粒是将黄芪提取后制成的一种方便服用的中药制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中药制剂在市场上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因此,研究黄芪颗粒的提取工艺优化和质量标准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黄芪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从而提高黄芪颗
粒的品质,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
包括:
1.黄芪颗粒的提取工艺优化: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影响黄芪颗粒提取
效果的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找到最佳的提取参数。
2.黄芪颗粒的质量标准提升:建立完整的黄芪颗粒质量检测标准,
包括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污染等。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预期成果:
1.找到最佳的黄芪颗粒提取工艺方案,并建立完整的质量监控标准。
2.建立一套完备的品质监控体系,确保黄芪颗粒生产质量,达到制
剂标准。
意义:
1.优化黄芪颗粒的制备工艺,提高黄芪颗粒的品质和制备效率。
2.建立完整的质量检测标准,加强对黄芪颗粒的质量监控,保障患
者用药安全。
3.可推广到其他中药颗粒的生产,提高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拓展中药市场。
一种从刺五加中提取异嗪皮啶的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20030.0(22)申请日 2018.06.15(71)申请人 东北林业大学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72)发明人 马春慧 刘守新 李伟 李俊含 夏宇 王梦茹 罗沙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代理人 刘奇(51)Int.Cl.C07D 311/16(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从刺五加中提取异嗪皮啶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刺五加中提取异嗪皮啶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所述水解原位萃取,能够使异嗪皮啶与葡萄糖结合而成的苷类化合物,即结合态异嗪皮啶,全部转化为游离态异嗪皮啶,从而增加萃取液中异嗪皮啶的含量;其中,所述H +型离子交换树脂是作为催化剂促进结合态异嗪皮啶的水解,所述含氯溶剂是作为萃取剂萃取游离态异嗪皮啶。
因此,在水解原位萃取过程中,结合态异嗪皮啶的水解和游离态异嗪皮啶的萃取是同时完成的。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水解原位萃取方法又有效地避免了水解与萃取两步操作的繁冗,节省操作工序和溶剂的使用量,生产成本低,异嗪皮啶得率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1页CN 108484557 A 2018.09.04C N 108484557A1.一种从刺五加中提取异嗪皮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第一乙醇水溶液对刺五加进行提取,得到提取液;将所述提取液与H +型离子交换树脂和含氯溶剂混合后进行水解原位萃取,得到萃取液;分离出所述萃取液中的有机相,将所述有机相浓缩至干,采用第二乙醇水溶液对所得物料进行溶解,得到溶解液;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所述溶解液进行富集,采用第三乙醇水溶液对富集后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洗脱,去除所得洗脱液中的溶剂,得到异嗪皮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乙醇水溶液的体积百分含量为60~90%;所述第二乙醇水溶液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0~30%;所述第三乙醇水溶液的体积百分含量为75~90%。
黄芪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黄芪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目的探讨和分析黄芪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测方法。
方法取黄芪60g,糊精适量,蔗糖粉适量,通过指定方式制备重要黄芪颗粒,并进行粒度检查、溶化性检查、水分检查和薄层色谱定性检查等。
结果剔除通过四号筛和未通过一号筛的颗粒,剔除颗粒物占过筛检查总颗粒的2.28%,该黄芪颗粒粒度合格。
本组工艺制备而得黄芪颗粒置于200ml热水5min内全部融化,有轻微浑浊现象,但无大量不溶性沉淀,该黄芪颗粒溶化性合格。
经烘干法检测表明,该黄芪颗粒为4.53%,该黄芪颗粒水分含量合格。
通过薄层色谱定性检查,提示供试品溶液色谱出现日光下较明显的棕褐色斑点,且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色谱位置一致。
结论该中成药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所制备生产的黄芪颗粒均符合各项质量检查标准,无显著质量问题,故该制备工艺符合大规模生产标准。
标签:黄芪;颗粒;制备工艺;质量黄芪颗粒是常用于临床治疗的一种中成药制剂,具有托毒生肌、化瘀排脓和益气固表等功效[1],多用于慢性肾炎、疮口不愈、子宫脱垂、气短心悸和自汗等病症的临床治疗。
中药颗粒剂是由药材细粉或药物提取物混合淀粉、乳糖、糖粉及糊精等辅助材料制成的一种中成药制剂,呈块状或颗粒状[2]。
软材质量是中成药颗粒的药物制备关键,本文为更好的探讨中药黄芪颗粒剂的质量研究和制备工艺,对现行的中药黄芪颗粒剂制备工艺进行观察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仪器与材料1.1.1仪器索氏提取液,紫外分析仪,硅胶G板,电热恒温水浴器。
1.1.2材料中药材黄芪,黄芪甲苷对照品,糊精,蔗糖粉和相关分析纯化学试剂。
1.2方法1.2.1处方设计黄芪60g,糊精适量,蔗糖粉适量。
1.2.2 制备工艺取60g黄芪加水并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水量为10倍量,煎煮时间为1h;第二次煎煮水量为8倍量,煎煮时间为30min。
混合2次煎煮后溶液并过滤,对过滤后溶液按3:1(药材:浓缩液)的比例进行浓缩。
取适量糊精和蔗糖粉放入浓缩液中后,取适量乙醇溶液融合为黄芪颗粒软材,对软材进行挤压和过筛,将其制成颗粒状。
黄芪颗粒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黄芪颗粒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
2. 熟悉黄芪颗粒的质量检查方法。
3. 了解黄芪颗粒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二、实验材料1. 黄芪药材:50g2. 糖粉:100g3. 淀粉:50g4. 蒸馏水:适量5. 干燥箱:一台6. 筛子:一套7. 电子天平:一台8. 粉碎机:一台三、实验方法1. 黄芪药材的预处理- 将黄芪药材用清水洗净,去除杂质。
- 将洗净的黄芪药材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细粉。
2. 制备黄芪提取物- 将粉碎后的黄芪药材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浸泡30分钟。
- 将浸泡后的药材与蒸馏水一起煮沸,保持沸腾状态30分钟。
- 将煮沸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3. 制备黄芪颗粒- 将糖粉、淀粉和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糖浆。
- 将黄芪提取物与糖浆混合,搅拌均匀。
- 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压制成颗粒状。
- 将压制好的颗粒放入干燥箱中,干燥15分钟。
4. 筛选和整粒- 将干燥后的黄芪颗粒用筛子筛选,去除未干燥的颗粒和杂质。
- 将筛选后的颗粒再次放入干燥箱中,干燥5分钟。
5. 质量检查- 检查黄芪颗粒的外观、色泽、形状、大小、重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 检查黄芪颗粒的溶解度、溶出度、水分含量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四、实验结果1. 黄芪颗粒的外观呈黄色,形状规则,大小均匀,无杂质。
2. 黄芪颗粒的溶解度、溶出度、水分含量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五、实验讨论1. 黄芪药材的预处理对黄芪提取物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应选用新鲜、无霉变、无杂质的药材。
2. 黄芪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提取时间、温度和溶剂的选择对提取效率有显著影响。
3. 黄芪颗粒的制备过程中,糖浆的制备、黄芪提取物的添加量和混合均匀度对颗粒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4. 黄芪颗粒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其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六、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黄芪颗粒,其外观、色泽、形状、大小、重量等指标均符合要求,且溶解度、溶出度、水分含量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黄芪颗粒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种芪苓颗粒一测多药的快速薄层鉴别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芪苓颗粒一测多药的快速薄层鉴别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应旭辉,颜继忠,陈忆,刘雳,姜慧洁,张慧
申请号:CN202110330787.8
申请日:20210326
公开号:CN113049732B
公开日:
202204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芪苓颗粒一测多药的快速薄层鉴别方法;所述检测方法为薄层色谱法,包括如下步骤:(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芪苓颗粒,加入甲醇提取即得;(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芪苓颗粒对照品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3)薄层色谱鉴别:吸取各溶液点样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一定配比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无水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对比即可。
该方法与传统薄层色谱方法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在同一块薄层板上鉴别三味药材,不需要显色剂,溶剂毒性小,专属性强,耐用性好。
申请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55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宋秀兰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刺芪颗粒中有效药用成分及异嗪皮啶的提取工艺研究
刺芪颗粒中有效药用成分及异嗪皮啶的提取工艺研究
阮洪生;曹玲
【期刊名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20)003
【摘要】为优选刺芪颗粒中有效药用成分及异嗪皮啶的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中干膏得率、异嗪皮啶含量为评价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物中干膏得率和异嗪皮啶含量的影响,得到了干膏得率和异嗪皮啶含量的最佳工艺及最佳成分提取工艺,其中异嗪皮啶含量最佳提取条件为加生药材15倍量的70%乙醇,7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阮洪生;曹玲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技学院,大庆,163319;哈医大附属第五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8.2;S567.5
【相关文献】
1.短梗五加果实中异嗪皮啶的提取工艺研究 [J], 郝婧玮;赵玥琪;孙晓薇;肖春雷;柴军红;宛春雷
2.金芪利水排石颗粒的水提取工艺研究 [J], 卢利军
3.金芪利水排石颗粒的水提取工艺研究 [J], 卢利军;
4.芪蓝颗粒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J], 严鑫;石湉;陈哲杰;傅超美
5.复方参芪抑瘤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J], 吴红彦;段永强;白敏;马趣环;李海龙;马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PLC法测定中药材刺五加中异嗪皮啶的含量
HPLC法测定中药材刺五加中异嗪皮啶的含量
郑伟然
【期刊名称】《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03(017)001
【摘要】@@ 刺五加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异嗪皮啶为刺五加中主要有效成分,为确保原药材质量和疗效,本文选择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好,灵敏度高,准确、快速,方法简便,可作为该药材质量的检测方法.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郑伟然
【作者单位】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世一堂制药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HPLC法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和异嗪皮啶的含量 [J], 隆颖;栗建明;莫结丽;廖弦
2.HPLC法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异嗪皮啶的含量 [J], 张海丰;滕坤;朱俊义
3.HPLC法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中总异嗪皮啶的含量 [J], 刘丽;赵玉江;柳森国
4.HPLC法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中总异嗪皮啶的含量 [J], 刘丽;赵玉江;柳森国
5.HPLC法测定刺五加中游离异嗪皮啶和总异嗪皮啶的含量 [J], 袁昕蓉;李康;李强;毕开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黄芪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_梁德欣
98.32%,RSD=2.12%。使用该工艺制得的黄芪颗粒,使用薄层扫描法可以很好的对黄芪甲苷含量进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准确、稳定。结
论:使用该制备工艺生产的中药黄芪颗粒符合各项质量控制要求,适合大规模临床生产,使用薄层扫描法可以很好的对黄芪甲苷含量进
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准确、稳定。
关键词:中药黄芪颗粒剂;制备工艺;质量控制
溶液,反复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后,使用 25 毫升 1%浓度的磷酸二 床生产,使用薄层扫描法可以很好的对黄芪甲苷含量进行质量控
氢钾溶液进行洗涤,反复洗涤三次,再用水进行清洗两次,将有机层 制,测量结果准确、稳定。
进行水浴蒸干,在残渣中加入 1 毫升甲醇溶液进行溶解,即制成对
参考文献
照品溶液。③定性检查。在同一硅胶 G 板上分别点样供试品溶液和 [1]叶梦屏,陈丹.黄芪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J].福建分析测
3:1,在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粉和糊精[2],再用适量的乙醇溶液 上,供试品色谱也存在成颗粒,在 50 摄氏度下进行干
2.5 薄层色谱扫描含量测定
燥,整粒后烘干即得,最后进行分装装袋。1.2.3 质量控制检查。(1) 经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在 1.02μg-5.18μg 的范围,具有良
至斑点显色清晰,观察色谱显示斑点情况。(5)薄层扫描含量测定。 230-231.
将使用本工艺制备的黄芪颗粒用甲醇水溶进行回流提取 2 小时,水 [3]朱坤福.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颗粒剂中黄芪甲甙的含量[J].中国民
溶性成分用水饱和正丁醇进行纯化萃取,将纯化水溶液用大孔吸附 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86:178.
(2:1)进行三次提取,每次提取时间位 5 毫升,合并三次提取液,使 过四号筛颗粒、粉末的总量为总过筛量的 2.34%;溶化性检查发现,
刺五加药材中异秦皮啶提取方法的研究
刺五加药材中异秦皮啶提取方法的研究
马新飞;陆兔林;殷放宙;苏丹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22)4
【摘要】目的建立刺五加药材中异秦皮啶的提取方法.方法以异秦皮啶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考察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水解方式对异秦皮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刺五加药材粉末加甲醇回流提取,硫酸水解,以氯仿萃取可获得较高提取率.结论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水解方式对异秦皮啶的提取率有较大影响.
【总页数】2页(P246-247)
【作者】马新飞;陆兔林;殷放宙;苏丹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不同提取方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比较研究 [J], 杜敏;黄湘
2.研究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含量测定的不同提取方法 [J], 蔡薇
3.刺五加片中总异秦皮啶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 [J], 周国平;张莉静
4.刺五加浸膏中异秦皮啶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J], 刘莹;王栋
5.响应面法优化马兜铃药材中AAs及AL超声提取方法研究 [J], 岳丽君;杨凯钧;姜峰;杨康;朱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蚕蛹药用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研究概况
蚕蛹药用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研究概况
宋燕青;邓树海;隋志义;张四喜;汪涛
【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年(卷),期】2006(27)5
【摘要】此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蚕蛹的营养、药用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和研究现状,总结了其主要成分蛹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甲壳素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开发前景做了进一步展望.
【总页数】4页(P306-309)
【作者】宋燕青;邓树海;隋志义;张四喜;汪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垦利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东
营,257500;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282.74;TQ464.7
【相关文献】
1.刺芪颗粒中有效药用成分及异嗪皮啶的提取工艺研究 [J], 阮洪生;曹玲
2.丹参药用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 [J], 赵明霞
3.超声波技术提取蚕蛹中蚕蛹油的工艺研究 [J], 史高峰;吕秋楠;陈学福
4.花生壳药用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J], 郑柏勤;朱惠洪;盛贻林
5.超临界CO2提取分离银杏叶药用成分的工艺研究 [J], 陈从贵;潘见;张宏康;谢慧明;张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PLC法测定跌打生骨颗粒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HPLC法测定跌打生骨颗粒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莫可元;梁永平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23)005
【摘要】跌打生骨颗粒是由战骨、肿节风、延胡索、自然铜、丹参、牛膝、杜仲等味药组成。
具有活血祛淤、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等症。
我们选择处方中肿节风的抗菌消炎、抗肿瘤有效成分异秦皮啶(Isofranidim)为含量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秦皮啶的含量。
本实验旨在确定测定跌打生骨颗粒中异秦皮啶含量的方法,建立其质量标准。
【总页数】2页(P806-807)
【作者】莫可元;梁永平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530021;广西药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HPLC法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J], 熊蔚;李平;李艳明
2.HPLC法测定三蛇胆川贝糖浆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J], 郭炎荣;路玫;苏小琼;韦丽华
3.HPLC法测定去伤片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J], 魏素;谢雄瑞
4.HPLC法测定肿节风药材中异秦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J], 李婷婷;肖小武;宁火华;罗跃华;汪玢
5.HPLC法测定抗癌平颗粒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J], 张立婷;谷玉红;马德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药材中异嗪皮啶含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药材中异嗪皮啶含量
王宪明;周珏;曲凡
【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30)3
【摘要】目的:测定刺五加药材中异嗪皮啶的含量。
方法:应用RT-HPLC法,检测波长为343n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35:65)系统。
结果:异嗪皮啶含量在0.40~2.00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RSD为2.3%(n=5)。
结论:该法可以反映刺五加药材中异嗪皮啶的质量,重现性好,具有实用性。
【总页数】2页(P59-60)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异嗪皮啶;刺五加药材
【作者】王宪明;周珏;曲凡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R931.6
【相关文献】
1.HPLC法测定中药材刺五加中异嗪皮啶的含量 [J], 郑伟然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刺五加脑灵液中绿原酸和异秦皮啶含量 [J], 高云峰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中异嗪皮啶含量 [J], 姚惠平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恩施不同产地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和异嗪皮啶含量 [J], 袁丽君;李姣;张雪;李三宇;于啊香;涂星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超临界提取物中异嗪皮啶的含量 [J], 李庆勇;祖元刚;付玉杰;郑春英;赵春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PLC法测定不同提取方法的刺五加中异秦皮定含量
HPLC法测定不同提取方法的刺五加中异秦皮定含量
侯晓虹;于治国;李建文;朱忠岩
【期刊名称】《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20)5
【摘要】目的HPLC法测定刺五加中异秦皮定的含量 ,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以刺五加为分析对象 ,选择 3种提取工艺和 4种提取溶剂 ,异秦皮定为测定指标 ,采用DiamonsilC18(2 0 0mm× 4 6mm ,5 μm)色谱柱 ,以乙腈 0 1 % (φ)磷酸(V∶V =2 0∶8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3 43nm ,柱温为40℃。
结果异秦皮定在 0 0 2~0 8μg之间呈线性关系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 7% (n =6) ,RSD为0 97% ;不同提取方法的刺五加药材中异秦皮定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
【总页数】4页(P356-359)
【关键词】刺五加;异秦皮定;不同提取方法;HPLC
【作者】侯晓虹;于治国;李建文;朱忠岩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北京市外国企业服务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
【相关文献】
1.HPLC法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J], 熊蔚;李平;李艳明
2.不同加工方法对刺五加器官组织中异秦皮啶含量的影响 [J], 陈立超;王振月;门敬菊
3.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刺五加片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J], 陈波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中异秦皮啶含量 [J], 金佩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珊瑚颗粒提取工艺优选及异秦皮啶含量测定(一)
草珊瑚颗粒提取工艺优选及异秦皮啶含量测定(一)【摘要】目的:优选草珊瑚颗粒最佳提取工艺。
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及HPLC法,以出膏率及异秦皮啶含量为综合考察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最终确定的提取工艺方法为:加12倍水提取3次,第1次2h,第2次及第3次1h。
结论:为制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合理的量化指标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草珊瑚颗粒提取工艺异秦皮啶含量测定草珊瑚颗粒由单味中药草珊瑚经水提得到的浸膏及适量的辅料组成,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急性咽炎等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草珊瑚药材中异秦皮啶含量较高,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癌作用,是草珊瑚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为此,我们以出膏率及异秦皮啶含量为综合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草珊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对经中试放大工艺制备的草珊瑚颗粒进行了异秦皮啶的HPLC含量测定。
1仪器、材料与试剂1.1仪器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四元泵,紫外检测器,G2170色谱工作站。
1.2材料与试剂草珊瑚,由江西安远金树苗圃基地提供,经本所张金亭研究员鉴定为Sarcandraglabra(Thunb.)Nakai.。
异秦皮啶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837-200304)。
乙腈,磷酸,甲醇为色谱纯,其余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2.1提取工艺研究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这个影响因素为考察对象。
取草珊瑚药材300g,每组试验3个平行样,加热回流提取。
以干浸膏重及异秦皮啶含量为考察指标,每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试验表设计因素水平,由各因素极差确定因素影响主次及最佳水平,并用方差分析评价各因素对制备工艺影响的显著性,见表1、表2、表3、表4。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因素大小为C>A>B。
提取次数的变化对结果差异显著,因此选择提取3次。
加水量的变化亦对结果同样显示差异显著,我们将加水量确定为12倍水。
提取时间对结果无显著影响,我们将提取时间确定为第1次2h,第2次及第3次1h,最终确定的提取工艺方法为:12倍水提取3次,第1次表1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设计表3以干膏量为考察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4以异秦皮啶含量(mg)为考察指标方差分析结果2h,第2次及第3次1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刺芪颗粒 ; 嗪皮 啶 ; 异 提取工艺
中 图分 类 号 : 6 82¥6 . 0 5 .; 75 5 文献 标识 码 : A
S ud n TheEx r c i n Te h l g fTh fe t t yo t a to c no o y o eEf c
正品;异 嗪皮啶对照品购于 中国药 品生物制品检定 所, 批号 :18 7 200 ; 10 3— 0 34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
力, 改善负离子失衡现象 , 促进人体 内放射性核素排 出, 以缓解 电脑使用者的眼疲劳 , I 使 T族远离“ 电脑
维普资讯
第2 O卷 第 3期
20 0 8年 6月
黑 龙 江 八 一 农 垦 大 学 学 报
Ju a o e ogi g A g s Fr ad R c m tn U ie i o rl f H i nj n u ut i t n el a o nvrt n l a sL a i sy
l ud a det cn me. h ot t f r det cs n orx i w r rgre s v ut nojc T erslid ae a i i,n xr t g i sT ecn n i x at adI f i n e ad da a ai b th utn i t t t q ai t e ode r s a d ee el o e. e c dh
刺芪颗粒是 由刺五加 、 黄芪 、 枸杞 、 菊花等 中药 制成的复方制剂 , 中医清肝明 目、 从 益肾、 健腰膝 、 助 精神 的理论组方 , 以抗疲劳 、 辐射 为研发 目的。 抗 刺 五加等中药能够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
1 材料与方法
11试 验材 料 .
实验用 中药材 购于大庆福瑞邦 医药有 限公 司 , 经鉴定为《 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 o5年版) (o 2 收载的
2 h ihH si lf ri dcl nvri ) . e f opt b Me i i s t T Ft a oHa n aU e y
Ab t a t I r e p i z ep e a a in p o e so xr c ig e e t n r d e t n s fa i i o C q a u e , h r o o a s r c :n od r o o t t mie t r p r t r c s f t t f c g e i n sa d I or xd n f m i i n ls te o t g n h o e a n i r r g h l
t s2h u , x a t gt ot s e p c v l . i wa o r e t ci me s e t ey me s r n w i r i
Ke r s Cii a u e ; s fa i i ; x a t n tc n l g ywo d : q n ls I r xd n e t c i h o o y r g o r o e
I g e in sa d Io r xd nf o q a u e n r d e t n s fa ii m Ci i r Gr n ls
Ru n Ho g h n Ca n a n s e g , o Li
f.ol eoLf c neadT cnlg, e ogi gA g sf t a d elm t nU ie i , a i 3 1 ; 1 l g i S i c n e h o y H i nj n u t r n R c ai nvrt D qn 1 3 9 C e f e e o l a u i L s a o sy g6
2 ( )6 ~ 3 0 3 :l 6
J n 2 o ue 08
文章编 号:0 2 29 (0 80 — 0 1 0 10 — 0 0 2 0 )3 0 6 — 3
刺芪颗粒 中有效药用成分及异嗪皮啶的提取工艺研究
阮洪 生 。 曹玲 。
(.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 技学 院 , 大庆 13 1 ;. 6 3 9 2哈医大附属第 五医院 )
பைடு நூலகம்
tst l ( ) a ue wt t fco w i ee e o m rci fh x at nsl n,x at ge eauert l o eta e 3 w s sd i h atr hc r t l ef t no te t ci v tet ci t b 4 h e s hw h v u a o er o oe r n mprtr, i os i a o f odt
摘
要: 为优选刺芪颗粒中有效药 用成分及异 嗪皮 啶的提取工艺 , 以提取物 中干膏得率 、 嗪皮 啶含量 为评价 指标 , 异 选用 3 4 )
正交表 考察 乙醇浓度 、 提取温度 、 比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物中干膏得率 和异 嗪皮 啶含量 的影 响 , 了干膏得率 和异 嗪皮 啶 料液 得到
含量的最佳 工艺及最佳成分提取工艺 , 其中异嗪皮 啶含量最佳提取条件为加生药材 l 倍 量的 7 5 0%乙醇 ,0℃加热 回流 , 7 提取
h pi t e o t m o d t n s7 % e a o n t e s l e t r t fs l ol i a :5 e t c n mp r tr a 0 o e t c o mu c n i o swa 0 i h t n li o v n , ai o oi t i d w s 1 1 , xr t g t h o d u q ai e ea u e w s7 C, xr t n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