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芯片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基因芯片技术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1 4・ 8
Ch nJGato ne o,2 0 , 11 ,No3 i sre trl 0 8 Vo.3 .
基 因芯 片 技 术 在 食 管 癌 研 究 中的 应 用 进 展
汪 兴伟 ’ 综 述 房 殿 春 t 郜 恒骏 2 审校
第 三 军 医 大 学西 南 医 院全 军 消 化 病 研 究 所 ’ 0 0 8 生物 芯 片 上 海 国 家 工 程 研 究 中 心 z ( 03 ) 4
简要概述。
关 键 词 寡 核苷 酸序 列 分 析 ; 微 阵列 分 析 ; 基 因 表达 ; 食 管肿 瘤
Ad a c s i p i a i n o n i c n q e f r Re e r h o o h g a n e WANG Xig e, F v n e n Ap l t f Ge e Ch p Te h i u o s a c f Es p a e lCa c r c o nwi A NG
摘要
基 因 芯 片 技 术 是 近 几 年 发 展 起 来 的前 沿 生 物 技 术 , 高 通 量 、 速 、 行 化 采集 生 物 信 息 的特 点 更 是 优 其 快 平
于 其他 传 统 的技 术 方 法 , 研 究 肿 瘤 细 胞 生 长 各期 与肿 瘤 生 长 相 关 基 因 的 表 达模 式 提供 了 强 有 力 的 工 具 。 基 因 芯 片 为 技 术 不 断应 用 于 食 管 癌 及 其 癌 前 疾 病 的 研 究 中 , 揭 示食 管 癌 发 生 发 展 的 分 子 机 制 起 到 了 巨大 的促 进 作 用 . 特 异 为 其 的 靶 分 子 可 以成 为 食 管 癌 血 清 学 诊 断 标 记 和基 因治 疗 的靶 标 。 现 对 基 因 芯 片 技 术 在食 管 癌 研 究 中的 应 用 进 展 作 一
生物芯片系统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高通 量 和并 行 处 理 的优 点 ,为 研 究 肿 瘤 发 生 发 展 中 的
协 和 医 科 大 学 肿 瘤 医 院 采 用 晶 芯 ⑧ 哺 乳 动 物
基 因 开关 及 表 达 程 度 提 供 了强 有力 的工 具 ,并可 随 时 mi NA微阵列芯片对 3 对原发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样 R 1 获 取 肿 瘤 细 胞 生 长 各期 与肿 瘤 生 长 相 关 基 因 的表 达模 本进行研究 ,建立的模式识别分类器 fC S M) P A—V 可以
是 困 扰 医学 界 的难 题 之 一 。 目前 研 究 表 明 ,肿 瘤 是 细 胞 多 种基 因 突变 累 积 的结 果 ,这 些 基 因突 变 主 要 发 生
突 变 扩 增 . 重拂 .缺 失
耩 受数 变 化 ( cNV )
单棱苷酸 多态性检测芯 片/ 务 服
比较基 现氟杂交 ( G C B) 芯 片 /服 务
恶 性肿瘤是一类 分子水 平上高度 异质性 的疾病 。
量基 因进行高通量、快速检测 的技术来支持肿瘤分子 基 于 分 子 差 异 的个 体 化治 疗是 肿 瘤 治 疗 的方 向。分 子 生物学的研究。生物芯片技术就是在这种 背景下在 2 分型是实现个体化 治疗 的基础。分子分型是在原有分 0
基 霹表连誊平蔓纯
表迄谴拨
转承 聪予活牲谱芯 片/ 服务
启 动 子 芯 片 / 务 服
肿 瘤 的个 体化 诊疗
瘤很 难 把 握 肿 瘤 发 生 的 根 本原 因 。人 类 基 因 组计 划 的 2 博 奥生 物微 阵列 芯片 平 台在肿 瘤研 究 中 的应 用 I ) 实施 及 分 子 生 物 学 相关 学科 的迅 速 发 展 ,基 因序 列 数 ( 肿瘤 的分 子 分型 据 正 以前 所 未 有 的 速 度 增 长 ,这 样 就 要求 能 同 时对 大
生物芯片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已经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肿瘤分子诊断方面,生物芯片技术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它可以为肿瘤分子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关键信息,成为了肿瘤精准医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生物芯片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点、局限和发展趋势。
生物芯片技术简介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电子加工技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新型分析技术。
它通过微型芯片上装载的生物分子(如核酸、蛋白质和细胞等)对生物分子进行快速高通量的检测和分析。
生物芯片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通量和多重信息检测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代谢组学研究、分子诊断和生物药物研发等领域。
肿瘤分子诊断的意义肿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它的治疗需要定制化的手段,而分子诊断是实现肿瘤个性化治疗的关键。
肿瘤分子诊断是一种基于肿瘤特有分子的诊断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表达水平,或者检测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为肿瘤早期诊断、分期、预后以及治疗指导提供重要信息,实现肿瘤个性化精准治疗。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实现肿瘤检测中的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多重信息检测等技术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基因诊断、蛋白质诊断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面。
1. 基因诊断基因是细胞物质的基本遗传因素,与肿瘤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基因检测是肿瘤分子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对大量的基因进行高通量、高灵敏度和多重信息的检测,探索基因诊断在肿瘤检测和分析中的更准确和更精细的应用。
2. 蛋白质诊断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分子和细胞信号传递的关键物质。
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蛋白质诊断是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高通量地探测肿瘤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相关蛋白质网络的变化,为肿瘤分子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世界范围内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为了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痛苦,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它对癌症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电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兴技术。
它利用高精度的微电子芯片作为平台,集成了多种生物分析技术,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同时检测多个生物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
由于它可以实现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准确性等特点,因此在生命科学、医学、环境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癌症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癌症诊断一般依靠组织活标本和影像学检查,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缺陷。
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和诊断准确性。
在癌症诊断中,可以使用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等不同类型的生物芯片。
基因芯片可以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序列变化,从而判断肿瘤的种类和分期等信息。
蛋白质芯片则可以检测肿瘤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变化,从而鉴别不同类型的肿瘤和判断肿瘤进展的预测。
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等技术的组合,可以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全面、更个性化的信息。
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除了癌症的诊断,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癌症治疗的方案一般需要依据患者的个体化特征而定,但是在传统的癌症治疗中,缺乏有效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制定癌症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的副作用。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蛋白质表达变化等信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出HER2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指导使用具有针对HER2基因的靶向药物。
此外,生物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肿瘤的预测、治疗监测等方面,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和监测。
生物芯片技术在肝癌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肝癌基因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其中,生物芯片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精准,非侵入性的肝癌基因诊断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科学家的重视。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生物芯片技术,以及它是如何在肝癌基因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
一、生物芯片技术简介生物芯片技术是一项通过将大量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捕捉到微小的芯片表面,并利用高通量扫描、计算及多样性分析技术来完成所有生物实验反应和分析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研究效率与准确性,而且这样的技术对实验物质的损毁程度几乎为零。
通过生物芯片分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数量繁多的生物学数据,如基因表达物、蛋白质交互信息,用生物芯片技术进行的高通量分析优势显著,大幅度提高了分析速度和准确性,具有相对于其他方法远远优异的分析效能。
二、基因检测中的生物芯片技术应用肝癌基因检测是对临床肝癌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深入了解肝癌发生的基本机制,可以更好地指导肝癌治疗,另一方面及早发现和预防肝癌,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在肝癌基因检测中开始应用了生物芯片技术。
1.转录组分析转录组实验是在DNA水平检验转录物组成和其定量水平的一种手段,是研究基因序列信息转化为基因功能的关键阶段。
转录组数据分析是把表达数据处理为基因间,基因和样品间的差异表达模式,从而发现不同基因或者不同样品之间的不同表达情况。
在基因检测中,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帮助实验人员对肝癌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得到不同基因的表达情况,从而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
2.DNA甲基化分析DNA甲基化在调控基因转录、细胞分化和胚胎发育中起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证明,DNA甲基化状态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多个脱甲基化和甲基转移酶的不正常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甲基化,从而增加了癌症的风险。
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DNA甲基化分析,可以通过对基因组范围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来了解肝癌细胞中的甲基化程度,进而为肝癌的分型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引言:癌症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的传统癌症诊断方法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复杂的流程、耗时、昂贵的费用等。
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已经成为癌症早期诊断的一种新兴方法。
本文将探讨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生物芯片技术的概述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集成了微电子学、生物学、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技术。
它通过微小的芯片载体,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内并行检测多个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RNA等。
生物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快速、准确、多参数同时检测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领域。
二、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1. 代谢标志物检测生物芯片技术可以检测癌症病人的体液中特定的代谢标志物,如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等。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和比例,可以识别出早期的癌症信号。
与传统的血液检测相比,生物芯片技术不仅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标志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微RNA检测微RNA是一种短链RNA,它参与了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
许多研究表明,癌症病人的血液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微RNA,它们可以被用作癌症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微RNA的水平和表达谱,从而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3. 微环境分析癌症细胞通过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肿瘤微环境。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对肿瘤微环境中的生物分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如细胞因子、信号分子、基因表达等。
这些信息可以提供有关肿瘤发展、转移和药物反应等方面的重要线索,有助于癌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4. 碱基组分析癌症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组重排等细胞遗传学变化导致的。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帮助检测和分析这些碱基组的变化,如SNP、CNV、DNA甲基化等。
基因芯片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因芯片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基因芯片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将从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入手,介绍其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一、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检测技术,它可以同时检测成千上万甚至百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DNA微阵列芯片或RNA微阵列芯片,在芯片上固定大量的DNA或RNA分子,然后将待测样本中的DNA或RNA分子反应到芯片上,利用激光扫描仪读取反应信号,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由于这种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精准度等特点,因此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基因芯片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一)癌症的分子机制解析基因芯片技术可以用于分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深入了解癌症的分子机制,并为研究癌症提供更为详尽和全面的数据。
由于不同的癌症类型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和分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表达情况的不同,探究癌症的病因机制,并为癌症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二)癌症的诊断和预测基因芯片技术可以用于鉴定患者中的肿瘤标志物、确定肿瘤的分子特征和类型,以及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通过与健康样本的比较,可以筛查出患者中的关键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有利于诊断和治疗的选择。
同时,基因芯片技术可以通过识别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三)新药研发基因芯片技术可以用于筛选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利用阵列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快速的确定细胞药效和药物剂量的改变,并对药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分析。
同时,基因芯片技术可以透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基因芯片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前景以往,癌症的研究主要依靠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这种方式容易受到生理和环境的影响,导致研究结果的不稳定性。
生物芯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生物芯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将微型芯片与生物分子相结合的高科技产物。
它可以更加快速、精确地进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和分析,广泛应用于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等领域。
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最新的研究成果之一是通过生物芯片技术实现的多种生物分子检测。
例如,基因芯片可以快速检测癌症、糖尿病等复杂疾病的基因变化,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而蛋白芯片则可以检测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通过细胞芯片可以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进行实时监测,可用于支持新药的开发研究。
除了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以外,生物芯片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领域。
例如,将特定的重金属和污染物质与生物检测系统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而在食品安全领域,生物芯片技术能够检测出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提供更加全面的食品质量控制保障。
此外,生物芯片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新药研发和医学诊疗领域。
例如,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了解疾病的基因表达变化和遗传基础,加速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在医学诊疗领域,药物代谢芯片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优化治疗方案。
同时,生物芯片技术还与医疗器械的发展紧密相关。
例如,通过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的自主诊断和监测,使得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更好的控制和管理。
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方面,与其他前沿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交叉学科的新兴领域。
然而,生物芯片技术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需要多个不同学科的专家协同工作,这要求研究人员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具备,并能够承担较大的团队合作压力。
此外,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耐心和勇气,始终追求技术创新和突破。
总的来说,生物芯片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芯片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肿瘤是当前世界上广泛存在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据统计,截至2018年,中国肿瘤发病率已经超过了每1000人中22人,而死亡率高达每1000人中11人。
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而生物芯片技术就是一种较为高效、精准的诊断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芯片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一、生物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用微纳米技术制造的芯片,其表面涂覆一层生物物质,可以实现生物分子的固定和定量检测。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细胞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组分析等手段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分子诊断。
生物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芯片上细胞生长和分化,利用芯片微阵列比对样本中基因的表达水平、核酸序列和蛋白质组成,从而得出诊断结果。
二、生物芯片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是目前高精度、高速度的肿瘤诊断方法之一。
由于肿瘤的形态和成分复杂,需要大量的基因和蛋白质信息作为支撑,而生物芯片技术正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
1、提高早期诊断率肿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早期发现肿瘤,不但可以尽早采取治疗,还可以避免肿瘤扩散的可能性。
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一般会在患者症状明显之后才能进行,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肿瘤的诊断效果。
而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通过对微型样本数据的检测,即使在肿瘤初期就可以发现病变信号,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
2、提高治疗精度肿瘤治疗需要针对肿瘤的细胞类型、分化程度、转移情况等多个因素进行较为精确的评估,以便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
而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可以精确分析肿瘤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而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具体性质和类型,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提高了肿瘤治疗的精度。
3、治疗监测肿瘤治疗过程中,必须经常监测病情,以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药物抗性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而生物芯片技术可以随时检测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微小信号,对肿瘤的生长、扩散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这样一来,医生就可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肿瘤的发展,提高治疗精度。
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医学研究。
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芯片技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是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上万个基因表达水平的高通量技术。
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基因芯片被广泛用于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1. 找到潜在的诊断标志物通过与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可以找到与消化道肿瘤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中提取出潜在的疾病诊断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可以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等。
2. 揭示肿瘤发展过程基因芯片还可以用于揭示肿瘤发展的分子机制。
通过对比不同肿瘤阶段的患者样本,可以分析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从而找到关键调控因子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3. 预测疗效和预后基因芯片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表达谱,预测患者对某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
通过筛选出与治疗反应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蛋白芯片是一种用于高通量筛选和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蛋白芯片被广泛用于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研究肿瘤的蛋白质调控网络。
1.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2.研究蛋白质互作网络蛋白质通过相互作用参与生物体内众多的生物过程。
通过蛋白芯片技术,可以鉴定和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肿瘤发展过程中的蛋白质调控网络,并为进一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1.筛选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细胞芯片可以通过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筛选出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进行细胞芯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药物对不同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2.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细胞芯片可以评估药物对正常细胞的影响,从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
通过在细胞芯片上检测药物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是一种用于组织和细胞类型鉴定和定量的高通量技术。
近年来,它已成为肿瘤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
组织芯片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同时检测大量组织样本的不同区域,并允许细胞和组织的定量分析,以及寻找特定分子的表达和分布。
在消化道肿瘤的研究中,组织芯片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
组织芯片技术已经在消化道肿瘤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例如,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组织芯片鉴定了一系列候选基因,这些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组织芯片技术还可以用来鉴定具有生物标志物的细胞群体,这些标志物对于早期癌症检测和评估治疗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胃癌研究中,组织芯片已经被用来开发癌症筛查和治疗策略。
一些研究人员将组织芯片技术应用于研究应用靶向治疗胃癌的药物,由于其定量、高通量的特点,组织芯片技术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去评估这些药物的效果。
在胰腺癌研究中,组织芯片技术也可以被应用。
胰腺癌可能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癌种之一,因为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而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相对来说也较为缓慢。
组织芯片技术在研究解析胰腺癌的分子机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使用组织芯片技术,鉴定了与胰腺癌进展有关的多个蛋白质、基因和代谢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芯片技术帮助研究者们揭示了许多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并且这些标志物可以被用来开发胰腺癌的新型治疗方案。
总之,组织芯片技术是肿瘤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因为它能为研究者们提供高通量、高效的实验结果。
未来,随着组织芯片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我们可以期待它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在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详细介绍了组织芯片技术的概述、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基因表达研究、药物研究和诊断应用;结论部分结合实例分析了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实际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前景,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组织芯片技术、消化道肿瘤、研究、基因表达、药物、诊断、实例分析、前景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这些肿瘤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虽然在消化道肿瘤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耐药性的产生、复发率的增加等。
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
由于消化道肿瘤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
迫切需要新的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技术来加快消化道肿瘤研究的进程。
1.2 研究目的消化道肿瘤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虽然在治疗和诊断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深入探讨其基因表达、药物研究和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和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情况,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探讨潜在的治疗靶点。
通过分析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挖掘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还将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以期发现新的药物靶点,提高治疗效果。
基因芯片筛选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
基因芯片筛选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简介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复杂性的恶性肿瘤。
尽管近年来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ESCC治疗的效果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因此,准确地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基因芯片衍生于基因组计划,是一种准确、高通量地检测、分析和注释DNA序列信息的技术。
该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癌症的早期诊断、分子病理学、治疗反应和肿瘤生物学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使用基因芯片筛选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的方法。
方法1.样本收集在该研究中,选择了2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其中,癌组织被切除后立即保存在液氮中,并放置在-80℃的超低温冰箱中保存。
2.RNA 提取和检测总RNA从每个组织中提取,同时检测RNA的质量和纯度。
RNA样品的质量较好时,使用一定比例的RNA进行反转录,并利用PCR扩增和等差化反应形成cDNA。
cDNA被标记,随后将其杂交到芯片上进行检测和分析。
3.芯片实验本研究使用Oligo GEArray Human Cancer Pathway Finder Microarray,探测112种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将加标后的cDNA杂交到芯片上,然后使用激光扫描仪采集信号,并对芯片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质量控制。
4.数据分析对于芯片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和功能注释分析。
在此研究中,我们选择标准差异值大于2的。
然后,将过滤后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注释分析,包括通路富集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
结果经过芯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存在很多不同的基因表达水平。
其中,上调的癌症相关基因包括CD44、FYN等基因,下调的癌症相关基因包括IFNG、TSC22D1等基因。
基因芯片筛选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差异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筛选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背景介绍食管鳞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内层的一种恶性肿瘤,在中国属于高发病种,其治愈率较低,且易复发和转移。
因此,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对于生存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基因芯片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基因芯片筛选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差异基因表达的相关研究。
基本原理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基因检测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数以万计的特定DNA序列(即探针)固定在一块玻璃、硅片或纸片上,并将这些探针分别与受检样本DNA杂交。
通过检测两者杂交情况,就能够获得受检样本中各基因的转录水平和基因表达谱信息。
因此,基因芯片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分子病理学研究、药物筛选及无创产前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筛选方法对于食管鳞癌的研究中,可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以揭示食管鳞癌病理生理机制及筛选生物标志物。
样本收集与处理如需进行基因芯片分析,样本的质量和处理方式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应选择同一病理分级下的食管鳞癌病例及其相邻组织(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对于组织样本的获取和处理,应尽量避免RNA降解和交叉感染,同时应注意样本编号和质量控制。
RNA提取后,可采用紫外光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手段检测RNA的纯度和完整性。
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芯片分析包括探针设计、洗涤、灵敏度评估、杂交、扫描及数据分析等步骤。
在基因芯片的探针设计中,需选择合适的平台及芯片型号。
一般来说,芯片上固定探针的规模越大,检测结果越全面、可靠。
在洗涤和灵敏度评估中,需对材料和芯片反应体系进行涂层或酶标技术检测,保证样本与芯片的最佳匹配度。
在杂交过程中,需采用高标准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控制,保证样本的完全杂交并最大化检测灵敏度。
在扫描和数据分析中,需使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解读和比较,以便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的识别和分类。
基于生物芯片的癌症诊断技术
基于生物芯片的癌症诊断技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医学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其中,基于生物芯片的癌症诊断技术在医疗领域十分受欢迎。
生物芯片技术通过检测体内的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能够帮助医生快速、无创、准确地诊断癌症。
本文将简单介绍生物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癌症诊断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物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生物芯片技术(Biochip technology)是指利用基因工程、微机电系统、电子、光学等先进技术,设计并制造出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微型芯片。
生物芯片技术具有样本消耗少、实验时间短、高通量、高灵敏度等特点。
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检测数百上千种分子,能够识别不同的蛋白质、基因、抗体等生物分子。
因此,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生命科学研究、药物研发、食品检测、环境监测和医学检测等方面。
其中,医学检测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对许多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二、基于生物芯片的癌症诊断技术癌症是细胞生长与分裂过程出现异常,导致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大量增殖、蔓延的一种疾病。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特点,是世界上的头号杀手之一。
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生物芯片的癌症诊断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癌症的早期进行快速、无创、准确的诊断。
在癌症诊断中,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用生物芯片对癌症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二是利用生物芯片对癌症相关蛋白质进行检测。
1、基于生物芯片的癌症相关基因检测在细胞生长与分裂过程中,许多重要基因的表达发生异常,从而引起癌症的发生。
因此,利用生物芯片检测癌症相关基因是目前癌症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生物芯片可以同时检测数千个基因,根据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特异性基因的存在,可以对癌症进行快速检测。
例如,利用肝癌相关基因芯片对肝癌病人进行检测,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病人的基因表达谱,从而迅速判断病人的肝癌病情。
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和分析大量的基因表达情况,从而揭示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机制。
可以通过芯片技术筛查不同消化道肿瘤病例中的基因差异表达情况,发现关键的肿瘤相关基因,并进一步阐释其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潜在的分子标志物,为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的药物研发和筛选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消化道肿瘤常常呈现药物抵抗性,芯片技术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筛选,帮助寻找有效的药物靶点,为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的剂量优化和联合用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已经在多种癌症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对于消化道肿瘤的响应和耐药机制仍不清楚。
通过芯片技术,可以全面分析肿瘤微环境中各种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变化,帮助揭示肿瘤对于免疫治疗的应答机制,为免疫治疗的优化和个体化设计提供依据。
在技术层面上,芯片技术的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使其成为消化道肿瘤研究的理想工具。
芯片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获得大量的数据,从而快速筛选出关键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消化道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通过芯片技术的支持,可以深入研究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机制,发现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并为药物的开发和免疫治疗的优化提供依据,为消化道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癌症疾病诊断研究
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癌症疾病诊断研究一、引言癌症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癌症的致死率高,症状复杂,治疗费用高昂。
因此,寻找一种可靠、快速、经济的癌症疾病诊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诊断和治疗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诊断方法可以提供关键信息,简化诊断过程,减少误诊率和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二、生物芯片技术的基础生物芯片是一种小而复杂的设备,由许多微小的探针和检测器组成。
生物芯片的工作原理基于分子的典型相互作用,如互补配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核酸序列的选择性强度。
生物芯片可以用于多种分子分析任务,如筛查药物、疾病诊断和鉴定新的生成物等。
生物芯片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基于DNA或RNA序列的、和基于蛋白质的芯片。
DNA芯片检测的是DNA序列的含量,而蛋白质芯片也称为蛋白质阵列(proteome array)检测的是特定蛋白质的含量。
生物芯片的使用有很多优点,包括(1)高通量——一次可以分析许多样本;(2)精确——芯片只会检测被放上去的目标物;(3)高速——芯片可以迅速检测出分子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信息;(4)节省样品和试剂的量。
三、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癌症诊断通常依靠病患的症状、医学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而生物芯片技术可以极大地降低癌症的诊断费用和误诊率。
在癌症诊断中,生物芯片技术通常分为:1. 基于DNA芯片技术的癌症诊断基于DNA技术的芯片可以检测癌症患者体液或组织中突变、插入和缺失事件,这些自然变异也表示出癌症的可能性。
比如,基于DNA芯片技术的癌症血检同样可以检测出肿瘤特异性DNA,即ctDNA。
2. 基于蛋白质芯片技术的癌症诊断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癌症患者的血浆或其他体液中的蛋白质水平,通过测定特定蛋白的量和质量,可以帮助医生区分正常和非正常情况。
例如,协同性细胞表面抗原(ceTCs)和c-Met蛋白质的检测可以被用来外周血中筛查肺癌患者。
四、实际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在癌症疾病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的应用进展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的应用进展
闫实;韩金祥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杂志》
【年(卷),期】2002(9)4
【摘要】生物芯片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生物技术 ,它将大量的核酸或蛋白质等的探针同时有序的固化于固相支持物表面 ,然后与样品进行杂交 ,可以实现对核酸、蛋白、细胞等生物组分进行快速、准确、平行、大量的检测。
这些芯片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无污染、分析速度快、所用样品少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新基因发现、基因组文库作图、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基因测序等领域。
本文就其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页数】5页(P473-477)
【关键词】生物芯片;cDNA表达阵列;检测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分析;肿瘤;原理【作者】闫实;韩金祥
【作者单位】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
【相关文献】
1.生物芯片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SNP微阵列检测服务对肿瘤研究的帮助[J], 王怡瑞
2.生物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J], 张战;朱波
3.生物芯片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 李先茜
4.生物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 姚天明;韩冰
5.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 闫实;韩金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芯片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朱宏1综述施瑞华1郜恒骏1,2审校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1(210029)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从基因和蛋白水平诠释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过程和治疗机制是当前肿瘤研究的主要内容。
描绘出不同肿瘤或同一肿瘤不同亚型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谱是肿瘤分子学研究的基础。
但如何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数以万计的基因和蛋白检测,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难题。
生物芯片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是利用芯片技术中信息集成化和平行处理的原理,将核酸片段、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甚至组织、细胞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固相支持物表面,根据生物大分子间具有特异性相互识别的能力,使之与已标记待测生物样品中的靶分子杂交,通过对获得的信号应用扫描仪和相关软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可对细胞、糖、脂、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进行准确、快速、大信息量检测。
食管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食管癌的分子病理学、分子治疗学研究中,生物芯片以高通量、连续化、集成化、微型化和自动化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就相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一、基因芯片在食管癌基因表达谱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应用基因芯片研究发现了大量食管癌的相关基因。
Hu等[1]应用含588个人类基因片段的基因检测芯片,检测食管鳞癌细胞株的基因表达,并以该细胞株宿主的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发现52个上调基因和8个下调基因,其mRNA水平均出现2倍以上的变化。
其中部分差异性表达基因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一致。
免疫组化法对其中的癌基因Fra-1和Neogenin、细胞周期相关基因Id-1和CDC25B的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这四种基因在食管鳞癌细胞株、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并与肿瘤分化密切相关。
基因表达谱芯片为发现肿瘤相关功能基因和新基因提供了便捷有力的工具。
Luo等[2]应用含34176个基因的cDNA芯片检测了食管鳞癌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对照正常食管鳞状上皮、食管鳞癌组织,结果有77个下调基因和7个上调基因,其中31个下调基因和1个上调基因系首次发现,与食管鳞癌有关。
涉及鳞状上皮细胞分化的基因普遍出现下调,包括膜联蛋白Ⅰ、SPRRs、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转谷氨酰胺酶TGM3、细胞角蛋白KRT4、KRT13、GKLF和cystatinA等,这些基因大多编码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钙结合蛋白和钙调节蛋白;而与细胞侵袭和增殖基因,如纤维连接蛋白、SPARC、组织蛋白酶B和KRT17等均表达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食管鳞癌的GKLF表达变化可能对SPRR1A、SPRR2A和KRT4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通过免疫组化和吸印技术(northernblot)法进一步验证了芯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Lu等[3]应用cDNA芯片检测食管鳞癌基因表达谱时发现,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相比,已表达序列标志(ESTs)aa70035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显著增加。
根据aa700351碱基序列,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了该基因c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EC97,全长3353bp,蛋白产物含813个氨基酸、25个外显子,染色体定位于16p12~16p13.1。
对20例食管鳞癌样本分析表明,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0%(12/20)。
通过基因芯片分析肿瘤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按基因差异性表达功能分类,可发现新的肿瘤病理机制。
Zhi等[4]采用14803个基因cDNA芯片对6对食管鳞癌和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基因的表达谱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有9个基因表达上调和36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差异性表达基因中有9个与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包括膜联蛋白-Ⅰ、Ⅱ,S100A8、S100A10、S100P、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3、磷酸卵磷酯转移蛋白、aldo-ketoreductasefamily1和环氧合酶(COX)-2等。
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证实,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膜联蛋白-Ⅰ、Ⅱ表达明显下调,而cPLA(2)、FLAP、COX-2、5-LOX和12-LOX等表达上调。
该研究提示・综述・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及其变化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癌变过程。
在食管腺癌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基因表达谱芯片同样发挥了更大作用。
Dahlberg等[5]应用cDNA芯片对食管腺癌12000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其中食管腺癌10例、正常胃黏膜6例、食管黏膜7例、异型增生Barrett’s上皮3例,食管腺癌转移淋巴结2例、食管鳞癌1例和2个食管癌细胞株。
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相比,配对资料分析显示腺癌中有64个上调基因和112个下调基因,表达变化达4倍以上。
这些基因涉及细胞骨架、细胞黏附、肿瘤抑制和信号传导等功能。
日本学者Kan[6]等采用cDNA芯片同时对多种食管癌细胞株和食管癌组织进行检测,发现了一批在食管癌细胞株中普遍出现差异性表达的基因,还发现部分食管腺癌细胞株(KYAE和OE-33)和鳞癌细胞株(KYSE)的基因表达谱有所不同,但SK-GT-4、TE7等腺癌细胞株和鳞癌细胞株的基因表达谱相近。
比较肿瘤细胞株和癌组织基因表达谱,也存在显著不同,特别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纤溶酶原活化因子、胶原、桩蛋白和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2等在食管癌细胞株中表达明显增加,但在食管癌组织中无变化。
对食管癌基因表达谱中的23个基因聚差异性表达类分析表明,其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二、基因芯片在食管癌发生过程基因表达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一般认为食管癌的发生由正常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变的多步骤过程,并涉及多个基因变化。
运用基因芯片检测手段,比较分析其基因表达谱变化,可快速有效地发现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的信息。
Xu等[7]应用4096个基因的cDNA芯片分别对食管癌、癌前病变和正常上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有135个基因出现差异性表达,其中上调85个基因,下调50个基因;癌前病变组织有31个基因出现差异性表达,其中上调27个,下调4个。
癌前病变与肿瘤组织比较,13个基因有相似变化,而另18个基因仅在癌前病变组织中出现差异性表达。
据此推测在肿瘤组织中出现差异性表达的135个基因可能与肿瘤的发生、进展有关,在癌前病变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31个基因可能涉及肿瘤的起源和发展。
根据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不同的病理阶段,Zhou等[8]应用cDNA芯片分别对基底细胞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和晚期癌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分析,发现588个待测肿瘤相关基因中,有100多个基因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了差异性表达,特别是P160ROCK、JNK2等基因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Lu等[9]亦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发现在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中许多基因表达已发生变化,部分肿瘤相关基因在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肿瘤组织中出现高表达或过度表达。
因而认为基因芯片有助于发现食管癌相关基因,可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三、基因芯片在食管癌发病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应用分子水平阐述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对食管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Yoshinaga等[10]发现activinA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将activinA的亚单位(activinβA)基因转染到人食管癌细胞株内,通过cDNA芯片分析该细胞株和对照细胞株的基因表达谱,发现N-钙黏蛋白(cad-herin)在转染细胞株中表达明显增加;临床上检测N-cadherinmRNA和activinβAmRNA水平密切相关;临床病理学分析表明,N-cadherin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病例分组研究亦证实,N-cadherinmRNA高表达者的预后较低表达者明显为差。
笔者认为activinA可能通过调节N-cadherin表达来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酸反流是促进Barrett’s食管形成和发展为Barrett’s腺癌的重要因素,短暂的酸暴露可促进细胞增殖,这种高增殖反应可能与Na(+)-H+交换器活性和MAPK信号传导通路变化有关。
Morgan等[11]在探讨酸反流对食管黏膜作用的分子病理机制时,通过基因芯片筛查Barrett’s腺癌细胞株SEG-1在酸暴露前后不同时段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发现138个基因在酸暴露前后的不同时段出现表达变化,早期表达下调基因涉及细胞凋亡,早期表达上调基因则与细胞增殖有关,并通过RT-PCR证实了芯片检测结果。
基因表达谱分析还提示MAPK途径可能通过依赖p53调控途径而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四、生物芯片在寻找食管癌特异性标记物中的应用通过基因表达谱的不同可鉴别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以期发现早期诊断标记物是基因芯片的重要功能之一。
Brabender等[12]首先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Barrett’s食管和Barrett’s食管相关性腺癌的基因表达谱的不同,并筛选出23个基因。
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Taqman和bioinformatictools三种方法对98个标本(19例Barrett’s食管和20例Barrett’s食管相关性腺癌)进行了分析,发现已筛选的23个基因在腺癌和Barrett’s食管之间表达差异显著,推测由这些基因构建的小型检测芯片对与Barrett’s食管相关性腺癌可能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
美国学者Selaru等[13]采用cDNA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手术标本和内镜活检标本中Barrett’s食管、食管鳞癌、食管腺癌和食管印戒细胞癌的8000个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认为cDNA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可完成不同病理类型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鉴别,并可用于小的活检标本,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基因芯片技术在食管癌基因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寻找、发现食管癌特异性标记物对食管癌的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研究领域中,运用基因芯片和组织芯片可对大量待选基因和相关蛋白进行快速高通量筛选。
Yoshitake等[14]用cDNA芯片对26例食管癌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发现增殖潜能相关抗原(PP-RP)mRNA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显著增加,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相比,PP-RP表达率相对比达396.2。
免疫组化检测亦发现PP-RP蛋白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加,而在正常细胞中几乎不表达。
针对这种高特异性抗原制定的免疫治疗方案无疑将对食管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Furin蛋白是一种前蛋白转化酶,能激活多种肿瘤生长相关因子,如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黏附分子和基质降解酶等。
Lopez等[15]采用包括食管、口腔和支气管鳞癌组织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Furin蛋白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常规石蜡包埋的鳞癌标本、正常鳞状上皮和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进行比较,发现Furin蛋白在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与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