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抗体三项

合集下载

糖尿病降糖方案

糖尿病降糖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 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瑞彤);袁此外,还有2种非主流的口服降糖药:蒈糖尿病降糖方案(集锦)莄(4)中成药:玉泉颗粒、参芪降糖颗粒;膅一、口服降糖药:根据药物作用靶点主要分为2大类:蒂(5)肠促胰素和DPP4抑制剂:艾塞那肽(百密达)、蒃西格列汀(捷诺维)作用靶点在胰腺的胰岛细胞,机理是促进人体分泌;1、肈胰岛素:二、人胰岛素:根据其化学结构主要分为2大类:(动袁物胰岛素目前已被淘汰,市面上基本看不到,这里不做)磺脲类:目前主流服用缓释片,能长期、平稳降(1袆介绍。

糖,主要控制空腹血糖:)1、重组人胰岛素:结构与正常人分泌的胰岛素一样:格列齐特(达美康)衿膃根据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分为2类:格列吡嗪(秦苏)羇薁(1)短效:必须餐前半小时注射,大约维持时间6-8 格列喹酮(瑞易宁):轻度肾功能不全的可以服用;芁葿小时(超过了中国人两餐之间的进餐间隔时间,所以会引起重叠效应,进而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最新一代的磺脲类;格列美脲(亚莫利)莄比如:甘舒霖R、诺和灵R;(2)列奈类(非磺脲类):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须羁羂每餐前立即口服,主要控制餐后血糖:(2)中效:多在睡前注射,持续时间16-18小时,一艿般都是在夜间睡前注射,且注射后瑞格列奈(诺和龙):个人认为这种药是目前控制餐后1-3小时最好能测一蚁次血糖,避免高峰低血糖现象。

)血糖的最强的口服药物;比如:甘舒霖N、诺和灵N那格列奈(唐力):药效比诺和龙差,对餐后血糖轻度;莅袀以下升高的可以应用,特别对于餐后血糖在9mmol/L2、人胰岛素类似物:结构与正常人分泌的胰岛素不一可以选用;还要求餐后血糖更加理想、的,标准的患者,芄样,是经过结构改造的:、作用靶点在胰腺外,机理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2肆(1)短效:必须餐前立即注射或餐后15分钟内注射,轻胰岛素抵抗:肁大约维持时间3-5小时(比较符合一般人两餐之间的进餐间隔时间,相对少引起重叠效应,进而低血糖的发生主要控制空腹血糖,肌肉,靶点在肝脏、)(1双胍类:羅也减少。

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

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

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血糖正常人血糖较稳定,空腹血糖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一般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超过7.8mmol/L。

空腹血糖超过(包括)7.0mmol/L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包括)11.1mmol/L,或者任何时间的血糖超过(包括)11.1mmol/L,即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超过了正常的血糖值,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们把它称为“糖调节异常”(IGR.也有人称为“糖尿病前期”的),包括三种情况:①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5.6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2小时<7.8mmol/L;②单纯糖耐量减低(IGT):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③:①+②。

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可以发现9.9%的糖代谢异常者;进行口服葡糖糖耐量实验(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检测2小时血糖),则可以发现64.2%的糖代谢异常者。

这就是说,即是空腹血糖不高,如果不进行糖耐量实验的话,将有84.5%的糖耐量异常者被漏诊。

所以,对于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者,我们一般都要建议再检测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检测方便,但是波动大,重复性不好;餐后2小时血糖重复性好,但是检测不太方便。

另外,这里说的血糖指标都是静脉血糖检测指标,我们自己在家里用血糖仪查的末梢(即扎手指头)血糖跟这个指标有差异,可以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监测,但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血糖升高的原因包括①各型糖尿病;②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嗜铬细胞瘤等;③急性应激,比如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血管意外以及急性严重的精神刺激等等;④服用某些药物,如比较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强的松、地塞米松,避孕药,利尿剂,异烟肼(抗结核药)等;⑤严重的肝病和胰腺疾病;⑥饮酒可以导致低血糖也可以导致高血糖;⑦Somogyi现象:发生低血糖以后的一两个小时。

疾病检验项目常见组合

疾病检验项目常见组合

疾病检验项目常见组合疾病检验项目常见组合医学检验师是临床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负责检验人体体液、血液、排泄物、感染微生物等标本,通过客观准确的化验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疾病检验的常见组合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肿瘤标志物系列1.男性肿瘤标志物全套:AFP、CEA、Fer、CA199、CA724、T-PSA、F-PSA、F/T2.女性肿瘤标志物全套:AFP、CEA、Fer、CA199、CA125、CA153、β-HCG3.肺部肿瘤标志物:CEA、Fer、NSE、LTA、SCC、CYFRA21-14.肝脏肿瘤标志物:AFP、CEA、Fer、CA199、GPDA5.前列腺肿瘤标志物:T-PSA、F-PSA、F/T6.子宫肿瘤标志物:CEA、CA-125、SCC、β-HCG7.卵巢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β-HCG8.肺癌抗原相关二项:NSE、CY21-19.肿瘤三项:AFP、CEA、CA19910.前列腺特异抗原二项:PSA、F-PSA11.胃部肿瘤标志物:CA724、CA199、CEA、CA24212.乳腺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Fer、β-HCG、TSGF13.卵巢癌两项:HE4、CA12514.胰腺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125、CA50、TSGF15.甲状腺肿瘤标志物:CA199、CEA、CT、TSGF、TGAb16.Eb病毒抗体两项:IgM+IgG17.Eb病毒抗体四项:EB-IgM、EB-IgG、VCA-IgA、EA-IgA二、甲状腺、甲状旁腺系列1.甲状腺功能3项(甲功3项):FT3、FT4、TSH2.甲状腺功能5项(甲功5项):T3、T4、FT3、FT4、TSH3.甲状腺功能7项(甲功7项):甲功5项+TG-Ab、TPO-Ab4.甲状腺功能8项(甲功8项):甲状腺功能7项+TG三、性激素系列(注意中英文对照)1.性激素5项:FSH、LH 、E2、P、T2.性激素6项:FSH、LH 、PRL 、E2、P、T四、不孕不育系列1.抗精子抗体3项:抗精子抗体-IgA、IgM、IgG2.不孕不育4项:AS-IgM、ACA-Ab、AO-Ab、EM-Ab3.不孕不育6项:抗精子抗体3项+抗心磷脂抗体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抗卵巢抗体测定4.抗心磷脂抗体三项:ACA-IgA、IgG、IgM五、优生优育系列(具体项目要掌握)1.单纯疱疹4项:HSV-1-IGG、HSV-1-IGM、HSV-11-IGG、HSV-11-IGM2.TORCH(IgM5项):TOX-IgM、RV-IgM、CMV-IgM、HSV-1-IgM、HSV-11-IgM3.TORCH(IgG5项):TOX-IgG、RV-IgG、CMV-IgG、HSV-1-IgG、HSV-11-IgG4.TORCH(8项):TOX-IgG、TOX-IgM、RV-IgG、RV-IgM、CMV-IgG、CMV-IgM、HSV-I-IgM、HSV-II-IgM5.TORCH全套(10项)(优生优育全套):TORCH(IgM5项)+TORCH(IgG5项)六、免疫系列1.免疫球蛋白3项: IgA、IgG、IgM2.免疫球蛋白5项: IgA、IgG、IgM、C3、C43.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四项:AMA-M2、SLA/LP、LC-1、LKM-14.磷脂综合征APS两项:b2-GP1-Ab、ACA5.红斑狼疮筛查四项:ANA、抗核小体抗体、DNP-Ab、dsDNA6.红斑狼疮鉴别三项:ENA、抗dsDNA、抗组蛋白抗体AHA7.红斑狼疮检测六项:ANA、抗核小体抗体AnuA、DNP-Ab、dsDNA、抗组蛋白抗体AHA、ENA8.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三项:AMA、ANA、线粒体亚型9.自身免疫性肝炎三项:ASMA、ANA、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四项10.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二项:P-ANCA、C-ANCA11.血管炎二项:ANCA-MPO、ANCA-PR312.血管炎四项:ANCA、ANCA-MPO、ANCA-PR3、ACA13.过敏原IgE全套:总IgE、吸入性变应原筛查、食入性变应原筛查、特殊变应原筛查、专项变应原筛查七、抗核抗体系列(具体项目可以参照项目册)1.ANA(抗核抗体测定):可单项检测2.抗核抗体2项:ANA、抗ds-DNA(不可单项检测)3.抗核抗体8项:ANA、SCL-70、Jo-1、U1RNP、SM、SS-A、SS-B、ds-DNA(不可单项检测)4.抗核抗体10项:抗核抗体8项+抗着丝点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不可单项检测)5.抗核抗体全套:ASMA、ANA、SCL-70、Jo-1、U1RNP、SM、SS-A、SS-B、组蛋白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板层素抗体、抗肌动蛋白抗体、着丝点抗体、纺锤体抗体、核糖体抗体、Vimentin抗体、PM-Scl抗体、pANCA、cANCA、抗心磷脂抗体、ds-DNA(不可单项检测)6.干燥综合症8项:ANA、SCL-70、Jo-1、U1RNP、SM、SS-A、SS-B、ds-DNA(不可单项检测)八、风湿系列1.风湿三项:ASO 、 RF 、 CRP2.风湿四项:ANA、RF、CCP、AKA3.风湿九项:ENA、RF、CCP4.风湿十一项:ENA、RF、CCP、ANA、AKA九、肝炎系列1.肝炎抗体全套:(甲--IgM、丙、丁--IgM、戊--IgM、IgG 、庚--IgG )乙肝三系五项定量2. 乙肝系列:乙肝三系五项定性乙肝三系六项定量乙肝三系六项定性十、肝纤系列1.肝纤4项:IV-C、PIIINP、LN、HA2.肝纤5项:肝纤4项+CG十一、心肌酶谱系列1.心肌酶谱4项:AST、LDH、CK、CK-MB2.心肌酶谱5项:心肌酶谱4项+α-HBDH十二、血脂系列1.血脂4项:CHOL、TG、HDL-CH、LDL-CH2.血脂6项:血脂4项、APOA1、APOB、APOA1/APOB3.血脂7项:血脂6项、LPa4.血脂全套(8项):血脂6项+H-CRP、LPa十三、肾脏疾病系列1.尿肾功能全套定量检测;十四、微量元素系列1.微量元素5项:锌Zn、铁Fe、钙Ca、镁Mg、铜Cu2.微量元素6项:微量元素5项、铅Pb3.微量元素7项:微量元素6项、锰Mn十五、血液系列(注意中英文对照)1.贫血全套(3项);维生素B12、铁蛋白、叶酸2.贫血四项:贫血全套+转铁蛋白3.纤溶二项:D-dimer、PLG4.血友病筛查四项:F VIII:C,F IX:C,APTT,PT5.凝血四项:PT、APTT、TT、Fg十六、肝肾功能系列1.肝功能全套:肝功能常规12项+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a-L-岩藻糖苷酶(AFU)2.肝功能常规12项: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清白球比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3.肾功能3项:尿素、肌酐、尿酸4.肾功能4项:血糖、尿素、肌酐、尿酸十七、电解质系列(注意中英文对照)1.电解质4项:K+、Na+、C1-、Ca2+2.电解质5项:K+、Na+、C1-、Ca2+、Mg3.电解质全套:电解质五项+P十八、生化组套系列1.生化全套31项2.大生化:生化全套+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3.胆红素三项: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4.营养检测四项: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5.炎症三项:hsCRP、TPF、CER十九、心血管系列1.高血压四项:AI(37℃)、AI(4℃)、PRA、ALD2.高血压五项:高血压四项+AngII二十、感染性疾病系列1.肺炎四项:MP-IgM、MP-IgG、CP-IgM、CP-IgG2.肺炎衣原体抗体二项:CP-IgM、IgG3.麻疹病毒抗体二项:MV-IgM、IgG4.柯萨奇病毒抗体二项:CSV-IgM、IgG5.呼吸道病原5项:CP IgM、CSV IgM、ADV IgM、LEG IgM、RSV IgG6.呼吸道病原7项:FLU(A,B)-Ag、PIV1,2,3-Ag、ADV-Ag、RSV-Ag7.脑寄生虫全套:脑囊虫IgG、肺吸虫抗体、裂头蚴IgG、血吸虫IgG、弓形虫IgG8.肝寄生虫全套:肝吸虫IgG、肝吸虫抗体、包虫IgG、弓形虫IgG9.肺寄生虫全套:肺吸虫抗体、血吸虫IgG、弓形虫IgG10.性病三项:NG/CT/UU-DNA (定性)二十一、糖尿病系列1.糖尿病三项:INS、C-P、INS-Ab2.糖尿病自身抗体三项:IAA、ICA、GAD-Ab下载全文。

糖尿病抗体三项

糖尿病抗体三项

临床应用
• 若患者IAA和ICA同时阳性,其发展为1 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单独存在任何一种抗体 的个体显著增高。
临床应用
• GAD可作为1型糖尿病预测的指标,在初 发1型糖尿病患者中,GAD的检出率很高, 一般为60%~80%,最多的可达95%,而2型 糖尿病和正常人中的检出率很低(1%~2%)
临床应用
意义: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诊断依据,I-DM
的协助诊断、预报和高危人群的预防。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 1.检测原理(ELISA) 微孔板上包被纯化GAD抗原,与患者 血清标本中的GAD特异IgG抗体发生反应, 形成GAD-抗体复合物,从微孔中洗掉过量 的或未结合的血清蛋白,然后加入酶标抗 体,与之前形成的GAD-抗体复合物结合, 洗掉过量的未反应的酶偶联物,加上底物 显色,用酶标仪比色,颜色的强弱代表了 患者标本中GAD抗体的浓度。
糖尿病自身抗体 的检测
• 概述
• 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损
伤胰岛β 细胞,使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减
少或完全缺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 泌不足 • 特发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1、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2、抗胰岛细胞抗体(ICA) 3、抗胰岛素IgG抗体(IAA)
• 2.检验结果的判定
以3个标准品(浓度分别为0.4U/ml,1.1U/ml, 1.9U/ml)的浓度和测定的OD值作标准曲线, 通过此曲线把患者标本的OD值转化为浓度。
• 3.结果解释
样本GAD值判定如下: GAD值 结果 <1.00 阴性 >1.05 阳性 1.00-1.05 临界值
• 阳性结果说明患者体内有GAD抗体。 • 阴性结果说明患者血样中不含或低至测不 到GAD抗体的水平。 • 临界值时,样本应当重测,如重测阴性, 则结果为阴性;如重测阳性,则结果为阳 性;如仍为临界值,则应当重新抽血测定。 • 注意:尽管高浓度GAD可以产生高的OD值, 但本方法只是半定量测试。

糖尿病抗体三项

糖尿病抗体三项
详细描述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
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
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通常表示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胰岛素的自身抗体,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
总结词
胰岛素自身抗体是一种针对胰岛素的自身抗体,阳性结果提示患者体内产生了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等,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同时,患者还应接受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明确病因和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抗胰岛细胞抗体(ICA)
VS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糖尿病抗体三项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诊断1型糖尿病。
详细描述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针对谷氨酸脱羧酶的抗原成分。在1型糖尿病的早期,该抗体常呈阳性,提示胰岛细胞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1型糖尿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05
糖尿病抗体三项的预防与控制

糖尿病抗体三项的预防与控制
" 扩展 extends from the , which extends the 扩展 the content which extends the extends the 扩展 the content which extends the the expanded
其他方法
检测方法
02
糖尿病抗体三项的组成
抗胰岛细胞抗体是糖尿病抗体三项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诊断1型糖尿病。
总结词
抗胰岛细胞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针对胰岛细胞内的抗原成分。在1型糖尿病的早期,该抗体常呈阳性,提示胰岛细胞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抗胰岛细胞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1型糖尿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糖尿病抗体

糖尿病抗体

糖尿病抗体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1、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是抑制性神经递质GAD65和GAD67两种异抗体为1型糖尿病中抗GAD抗体主要的靶抗原。

抗GAD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重要免疫标志。

抗GAD抗体在糖尿病前驱阶段和170-90%12型糖尿病。

联合检测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LADA。

此外抗GAD抗体还与僵人综合征相关,该抗体在此病症中的阳性率为60-100%。

参考值:<10.0IU/ml2、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IA2-Ab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是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抗体,在糖尿病前驱阶段和1型糖尿病中的阳性率为50-75%,是胰岛自身免疫活动的早期标志物,其出现通常预示着病情进展迅速。

在年轻初发病者中的阳性率更高,与初发病进展速度有关。

参考值:<10.0IU/ml3、抗胰岛素抗体 IAA1机体产生抗胰岛素抗体。

检测抗胰岛素抗体可指导胰岛素的用量,为耐药性糖尿病治疗提判断预后,胰岛素释放曲线低下而检测胰岛素抗体滴度偏高,说明患者不是胰岛功能衰竭,提示病情稳定。

相反则表明胰岛素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参考值:阴性4、抗胰岛细胞抗体 ICA抗胰岛细胞抗体属器官特异型抗体,抗原为胰岛细胞浆成分或微粒体组分,主要为lgG类,是胰岛细胞中β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是诊断胰岛依赖性糖尿病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指标。

早期1型糖尿病患者ICA阳性率可达60%~80%,治疗数周后阳性率迅速下降至50%以下,2~3年后,约20%的患者仍为阳性,提示ICA的出现可能是暂时现象,似与1型糖尿病的起病时间紧密相关,可作为其早期诊断指标;少数患者ICA滴度可持续维持很高,数年不变;有个别患者起病时为阴性,以后转为阳性;糖尿病近亲阳性率可达19%,预示其家族成员患病的危险性较大。

高效价ICA与胰岛β细胞功能破坏有关,可作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

参考值:阴性联合检测上述四项,有助于鉴别诊断1型糖尿病,判断疾病预后,并评估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胰岛素抗体三项检查有什么意义

胰岛素抗体三项检查有什么意义

胰岛素抗体三项检查有什么意义
一、胰岛素抗体三项检查有什么意义二、胰岛素注射液的副作用三、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抗体三项检查有什么意义1、胰岛素抗体三项检查有什么意义
血清中的胰岛素抗体95~99.9%是与胰岛素相结合,少部分游离状态。

胰岛素与抗体结合率视血中胰岛素浓度而异。

血中包括高亲和力-低结合容量和低亲和力-高结合容量两种抗体。

前者亲和常数为:10 9~10 1 0mol/L,结合容量为:10 8mol/L;后者亲和常数为10 6~10 8mol/L,结合容量为10ˉ7mol/L。

低亲和力抗体占总结合容量90%以上,故生理意义较大。

胰岛素抗体的生理作用为:中和血中胰岛素;延缓胰岛素降解、延长胰岛素兰衰期;释放出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起到胰岛素转运蛋白的作用;抗原-抗体复合可激活补体,长期作用可引起或加重微血管病变。

2、胰岛素抗体三项检查包含哪些
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具有诊断价值。

IAA应为未曾用过外源性胰岛素的病人体内检出可与胰岛素相结合的自身抗体。

IAA的产生与I型糖尿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胰岛细胞抗体(ICA),ICA可更早期发现I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抗胰岛细胞抗体阳性,可能以后会发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

3、胰岛素的作用有哪些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

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其分子量为5808道尔。

如何看懂糖尿病的各项指标验单?

如何看懂糖尿病的各项指标验单?

如何看懂糖尿病的各项指标验单?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方法简便且样品容易获得,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或者由患者自行检测。

所以,尿的检测常常是糖尿病诊断的第一步检查。

尿糖检测尿糖,英文代号U-GLU。

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号表示。

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

临床意义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有无:一般情况下,血糖在8。

9~11。

1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1。

1~13。

9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3。

9~16。

7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6。

7~19。

4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高于19。

4毫摩尔/升时,尿糖为(++++)。

温馨提示:尿糖与血糖在肾功能正常条件下一般呈正相关。

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故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

当尿中含糖量>150毫克时称为糖尿。

出现糖尿提示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

尿糖检测并不可以协助诊断糖尿病,肾性糖尿血糖正常,尿糖亦可阳性。

但有时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尿酮体检测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主要为肝脏脂肪氧化和葡萄糖无氧代谢的中间产物。

正常人尿中每日排出丙酮40~50毫克,用一般方法难以测出。

当血中酮体增加时,尿中排出的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明显增加,就会出现尿酮体阳性。

尿酮体检查是筛查试验,其结果阳性也可能是由于不能进食、呕吐造成的;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故准确性较差。

可靠的试验是测定血中β-羟丁酸的含量,超过0。

5毫摩尔/升,就提示有糖尿病酮症。

酮体对人体的危害糖尿病病友,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友,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

此时人体就会动用脂肪产生能量,同时产生大量酮体。

酮体为酸性物质,可引起人体不适、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酸中毒、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控制的各项指标表

糖尿病控制的各项指标表

糖尿病控制的各项指标表一、血液检查糖尿病的血液系统检查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判定都是有力的依据,因此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检查。

根据临床需要及时选择检查项目,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病情的监测。

1、血糖检测空腹血糖(FPG)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没有加上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能较好地反映患者基础胰岛素水平。

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判断病情变化,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检测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不再有热量摄入进行血糖测定的数值。

也是糖尿病诊断必查的项目。

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对胰岛β细胞产生刺激后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测餐后2小时血糖可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

很多2型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很高,如果只检查空腹血糖,往往会使部分患者漏诊。

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到2个小时测血糖。

2、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新增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3、血脂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友除血糖高以外,往往还同时伴有血脂代谢异常。

这些异常共同构成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人应将血脂控制在如下的范围内: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1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毫摩尔/升。

二、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方法简便且样品容易获得,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或者由糖友自行检测。

所以,尿的检测常常是糖尿病诊断的第一步检查。

糖尿病自身抗体

糖尿病自身抗体

糖尿病自身抗体联检试剂盒(玻片法)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糖尿病自身抗体联检试剂盒(玻片法)【包装规格】20T/盒【预期用途】本试剂盒用于定性同时检测人血清/血浆中存在的IAA、ICA和GAD抗体。

对I型糖尿病的诊断和胰岛素治疗效果监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抗胰岛素抗体(IAA)存在于用胰岛素治疗的糠尿病患者的血清中。

主要为IgG,少数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可查到IgM,IgA,IgD及IgE,其中IgE主要出现在对胰岛素过敏反应的患者。

Ins-Ab的产生与胰岛素制剂的免疫原性有关,亦与受药者各体“体质性”不同有关。

接受胰岛素治疗后,Ins-Ab一般在3~6个月出现,9~12个月达高峰,以后变化不大。

如停止用药,则3~9个月内抗体可消退,停药后再使用胰岛素,抗体迅速出现并可上升到比以前更高的水平。

因用药6个月以后始检出抗体者少见,Ins-Ab的大量产生可导致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

因此,Ins-Ab的测定为改进糖尿病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也是评价药用胰岛素的质量(免疫原性和纯度)的一种可靠指标。

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或称抗胰岛细胞胞浆抗体存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为一免疫球蛋白,属IgG,对所有胰岛内分泌细胞的胞浆成分都起作用,与胰岛β细胞起反应而产生细胞毒效应。

新近发现的1型糖尿病患者,ICA阳性率可达70%~90%而非糖尿病群体中仅0.1%~0.5%存在ICA。

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5%ICA阳性,这些个体构成了患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许多研究表明,血清中有ICA和Ins-Ab 的存在是评价患1型糖尿病可能性的一个指标。

因此ICA的血清学检测是早期诊断1型糖尿病强有力的工具。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为1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存在又一自身抗体。

人类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70%左右可检测到GAD-Ab。

谷氨酸脱羧酶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生物合成酶,有GAD65和GAD67两种形式由同一基因产生,具有高度同源性。

糖尿病相关的各种指标

糖尿病相关的各种指标

北方生科检测糖尿病相关的各种指标。

例如: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INSAb)、C-肽、胰高血糖素(GLU)、瘦素(lept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氨酸脱酸酶自身抗体(GAD65-ab)、人真胰岛素(INS-SP)、人胰岛素原(ProINS)、合成胰岛素原(Lis/Pro INS)、人瘦素(leptin)、超敏瘦素(sLEP)、瘦素(大鼠、小鼠、多种系瘦素)、脂联素(小鼠/人)、超敏人胰岛素、鼠胰岛素、超敏鼠胰岛素、猪胰岛素、人C-肽、鼠C-肽、猪C-肽、犬C-肽、类胰高血糖素肽(活性)(GLP-1)、类胰高血糖素肽(总)(GLP-1)、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b)、酪氨酸磷酸酶(IA2)、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

一、血液样品检测技术服务(放射免疫和化学发光方法)1.甲肥胖症状腺功能类2.性腺激素类3.肿瘤标志物 4.糖尿病与类 5.心血管、肾病 6.生长因子、骨钙代谢类、肾上腺功能、药物分析7.血常规例如:生化、血常规、性激素、甲功指标、胰岛素(INS)、瘦素(leptin)、肾素活性(PRA)、肽类激素(Ghrelin)、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等。

二、临床药代动力学技术服务1. 骨密度检测2.动物PET-CT3.动物SPET-CT4.化合药物及药物分子的制备与合成5.药物分子体外评价(包含细胞实验及免疫组化) 5.药物分子在生物体内分布及代谢评价6.无菌无热原试剂盒的研发与加工7.放射性分子探针的设计,制备与评价8.专利撰写与代理三、食蟹猴的销售和实验业务现有食蟹猴存栏量10000多只,每年可为国内外顶尖的研究机构提供约1000~1500只食蟹猴用于科学研究。

公司围绕人类重大疾病,创建了如帕金森氏病、抑郁症、神经免疫疾病、肝纤维化、乙型肝炎等灵长类动物模型,同时建立了专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及药效评价等标准化的服务,为国内外科研机构进行创新药物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提供了技术和服务的支持。

糖尿病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指标

糖尿病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指标

糖尿病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指标近年来,糖尿病这一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给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重大负担。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借助实验室检验指标来评估患者的代谢状况和疾病控制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和其临床意义。

1. 血糖指标糖尿病的诊断和疾病控制主要依赖于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早上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一般判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血糖是指进食后2小时内的血糖水平,正常情况下应保持在7.8mmol/L以下。

随机血糖是指无论是否进食,随机抽取的血液样本进行测定的血糖指标,如果随机血糖≥11.1mmol/L,可能存在糖尿病风险。

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指红细胞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它反映了过去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HbA1c是糖尿病的重要评估指标,其水平越高,说明糖尿病的控制越差。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建议,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将HbA1c降至≤7%,但对于某些个体,更严格的控制目标(如≤6.5%)可能更合适。

3. 尿常规检查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尿路感染和肾脏疾病,因此尿常规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和疾病控制情况至关重要。

常规尿常规检查项目包括尿糖、尿蛋白、尿酮体和尿微量白蛋白,其中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将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趋势。

4. 血脂检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包括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等。

血脂检测项目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LDL-C等指标。

控制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

5. 肾功能检测指标肾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此监测肾功能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常用的肾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肌酐、尿素氮和尿酸。

6. 炎症指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而炎症在糖尿病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抗体五项介绍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抗体五项介绍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抗体五项介绍[史密斯导读] 1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人群当中大约占5%,还有很多同时兼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某些特征的患病人群,这些人群的病症划分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李先生去年在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中发现血糖高,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通过控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起初血糖控制得还不错。

然而好景不长,李先生发现降糖药的效果越来越差,查血糖一次比一次高,前不久还因“酮症酸中毒”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检查发现,李先生的胰岛分泌功能严重衰竭,胰岛自身抗体呈阳性,主管医生告诉他,他这种是“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的一种亚型,使用促分泌的磺脲类降糖药会加速胰岛β细胞的损伤,应该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在经过合理剂量的胰岛素治疗后,李先生的血糖水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由于同时兼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某些特征,根据临床症状很难准确分型,容易误诊,造成不合理用药。

所以专家共识推荐,对于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需要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来区分患者是否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今天我们来谈谈糖尿病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糖尿病的关系依据病因不同,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与自身抗体关系密切。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常存在针对正常胰岛β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最终引发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与自身抗体无关,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良生活方式等原因,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不足,机体需要代偿性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够使得血糖稳定,是胰岛素分泌能力相对不足所致。

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意义(1)糖尿病临床分型,指导合理用药依据病因不同,糖尿病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可细分为许多亚型,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在治疗选药以及病情预后等方面均有不同。

因此,对已确诊的糖尿病人进行正确临床分型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敏感性指标

糖尿病敏感性指标

糖尿病敏感性指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上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能量过剩的普及,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临床上,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指标,可以评估一个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这些指标被称为糖尿病敏感性指标。

1. 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是最主要的糖尿病敏感性指标之一。

血糖(葡萄糖)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能量来源,但过高的血糖水平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超过该范围就被认为是糖尿病的一个标志。

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指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结合产物。

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了解过去2-3个月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

HbA1c是一项重要的全血糖尿病敏感性指标,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3.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空腹血浆葡萄糖是指在空腹状态下,通过化验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它是用来评估胰岛素分泌功能和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

高水平的空腹血浆葡萄糖通常是糖尿病的一个早期症状。

4.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项常用的糖尿病辅助诊断手段。

在此试验中,患者需饮用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然后连续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OGTT可以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清除能力和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从而提供有关糖尿病风险的关键信息。

5. 糖尿病相关基因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与基因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特定基因的检测,可以发现患者是否携带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种检测方法有助于评估个体遗传易感性和糖尿病风险。

综上所述,糖尿病敏感性指标可以通过测量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以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评估。

此外,对糖尿病相关基因的检测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个体的糖尿病风险。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最重要的是,个体也应积极参与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判断标准

糖尿病判断标准

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1型和2型糖尿病病因因素如下:(1)1型糖尿病病因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1型糖尿病环境因素: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体内的胰岛素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

(2)2型糖尿病病因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型糖尿病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症状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指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一般不明显或仅有部分病患表现,而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

检查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的检查采样一般是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检查项目包括如下: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

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

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

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常为阳性。

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

但是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尿糖也可呈阴性。

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可稳定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8个亚型)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个亚型)
• 胰岛 β 细胞功能性基因缺陷 • 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 • 胰腺外分泌疾病 • 内分泌疾病 • 药物和化学品所致 • 感染 • 罕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 其他遗传疾病伴糖尿病
1997年ADA 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998年WHO咨询委员会报告此标准
• 抗胰岛素抗体( IAA -Ab) 同属IgG, 绝大部分与胰 岛素相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失去胰岛素 的生物活性, 因此胰岛素抗体的测定能为改进糖尿 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也是评价药用胰岛素 的一种可靠指标。 大量研究表明,一旦检出GAD , 大多伴有ICA 、IAA 阳性。单独ICA 、IAA 检测阳性率低于GAD , 若三 者联测,可大大提高IDDM 的检出阳性率,对于筛选 高危人群,可获得很高的满意度。 国内外多篇统计资料显示: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 敏感性、阳性预报率和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单项或双 项测定,避免漏诊。
主要指由于胰岛β细胞 主要指由于胰岛β 破坏而导致内源胰岛素或C 破坏而导致内源胰岛素或C 肽水平绝对缺乏。 肽水平绝对缺乏。
发 病 机 制
特发性(原因未明) 1、特发性(原因未明) 没有自身免疫反应 2、免疫介导 ICA,IAA,GAD65, 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
遗传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诱发
临床用简介
• (1)GAD、ICA和IAA三种抗体是1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 β细胞功能损伤的一个预测指标 ,也是1型糖尿病与2 型糖尿病相鉴别的重要免疫学标志,对糖尿病分型和指 分型和指 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导治疗 • (2)2型糖尿病患者的GDA和(或)ICA、IAA阳性结果 2 应考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可能,定期检查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 GAD、ICA、IAA以及C肽水平有助于及早诊断LAAD,发现 胰岛功能损害。 • (3) GAD是IDDM最早出现的自身抗体,它在患者出现 临床症状前数年甚至10余年前即可出现;对IDDM的早期 ; IDDM的早期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尽早采用胰岛素治疗,以减缓病情 诊断 的发展,保护胰岛功能,改善预后。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胰岛细胞抗体(ICA) 胰岛素抗体(IAA)
意义: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诊断依 据,I-DM的协助诊断、预报和高危 人群的预防。
背景介绍
• 1990年Beak-keskov首次提出在1-DM血清中存 在GAD自身抗体(GAD-Ab),且认为GAD是1-DM 自身免疫性胰岛炎的关键靶抗原。在针对β细 胞的自身抗体中,GAD-Ab最具特异性,是胰岛 细胞自身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标志。而且,与其 他自身抗体相比,它明显具有出现早、持续时 间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 • 抗胰岛细胞抗体( ICA -Ab) 为免疫球蛋白,属 IgG, 存在患者血清中,对胰岛细胞的胞浆成份 产生细胞毒效应,为特异性抗体。
升高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 腺素、 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甲状腺素
1997年ADA提出糖尿病的分类标准 提出糖尿病的分类标准 1998年WHO报告 (一)1型糖尿病 (二)2型糖尿病 (三)妊娠糖尿病 (四)特殊类型糖尿病
(一)1 型糖尿病
( Diabetes mellitus 1 )
1、空腹血糖 ≥7 mmol / L 2、OGTT 2小时 ≥11.1 mmol / L 3、症状+随机血糖 ≥ 11.1 mmol / L
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尤其1、2) 尤其1
标 本
• 全血葡萄糖浓度
比血浆或血清低10 ~15%(-11%) • 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 血标本室温放置 血糖每小时下降5~7% • 氟化钠抑制糖酵解(烯醇化酶)
小结
• 将GAD、ICA、IAA抗体检测应用于 涉及糖尿病以及糖尿病高发、高危 人群的必要检查项目,满足临床科 室的发展与需求。 • 体检中心的应用;应用于糖尿病高 危以及高发人群。资料统计显示1 型糖尿病的95%都是自发的。
糖尿病抗体检测通知
• 收费标准:200元 (GAD、ICA、IAA三项抗体联合检测) • 开单名目:糖尿病抗体三项 • 标本要求:血清 • 无需空腹
糖尿病分类 抗体三项 临床应用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肌肉糖原、 肌肉糖原、脂肪组织 食物 肝糖原分解 肝糖异生


有氧、 有氧、无氧 合成糖原、脂肪、 分解代谢 合成糖原、脂肪、氨基酸
供能
葡萄糖的分布;脑脊液、血浆、 葡萄糖的分布;脑脊液、血浆、组织间液
血糖浓度的调节
降低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 含5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 6000,由A(21Aa)、B(30Aa)两条链 A( 通过两条二硫键连接。
(二)2型糖尿病
包括多基因遗传背景 在多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 造成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 和胰岛素抵抗并存。 和胰岛素抵抗并存。 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 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
(三)妊娠糖尿病 (GDM) )

• •
妊娠中初次发现的糖尿病 75gOGTT中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产后6周需复查重新诊断 产后6 - 正常 - IGT - 糖尿病 重新分型
• (4)ICA、GAD和IAA抗体可用于筛查1型糖尿病的亲 筛查1 筛查 属患1型糖尿病的危险性;60-80%的ICA和IAA阳性的 属患1型糖尿病的危险性 直系亲属将在10年内发展为1型糖尿病。(在糖尿病 前期,患者即可表达上述3种抗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几 种,因此多种抗体联合筛查对IDDM有较高的预测价 值。三种抗体阳性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生IDDM的危险 性几乎达100%。) • 由于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关系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密切,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病人的糖尿病抗体 是预测1型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预测1 预测 型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