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进展_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丹参制剂的研究现

丹参制剂的研究现

丹参的化学、药理及制剂的研究现状摘 要:总结丹参脂溶性和水溶性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相应的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归纳分析丹参制剂品种和制剂工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丹参及复方制剂的新思路。

关键词:丹参 脂溶性成分 水溶性成分 心脑血管药理 临床疗效 新药开发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来源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iza Bge.根及根茎[1]。

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

现代药理、药化的研究,使人们对丹参药效物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为开发研制丹参药物新剂型、新制剂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2,3,4]丹参主要含有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还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它成分。

1.1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丹参的脂溶性大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征的橙黄色和橙红色。

主要有以下物质:丹参酮Ⅰ(Tanshinone Ⅰ)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ⅡB 、丹参酮Ⅴ、丹参酮Ⅵ、隐丹参酮(Cryptotanshione )、羟基丹参酮(Hydroxytanshinone )、丹参酸甲酯(Methyltanshinonate )、次甲基丹参醌(Methylinitanshingwinone )、紫丹参甲素(Przewalanshinguinone A )、紫丹参乙素、戊素、丹参新酮、1,2二氢丹参醌(1,2-dihydroanhsinguinone )、丹参醇Ⅰ(Tanshinol Ⅰ)、丹参醇Ⅱ、丹参醇Ⅲ、3α羟基丹参酮ⅡA 、降丹参酮(Moranshinone )、1,2,15,16四氢丹参醌(1,2,15,16-Tetrahydrotanshiguinone )、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丹参醌A(TanshipuinoneA)、丹参醌B 、丹参醌C 、丹参醌D 、二氢次丹参醌(Dihydromiltirone)、二萜萘嵌苯酮(Saloilenone)、丹参螺旋缩酮内酯(Isocryptotanshinone)。

丹参的实验报告文章

丹参的实验报告文章

丹参的实验报告文章一、引言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属唇形科植物,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抗血小板活性、抗氧化和抗凝血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药理实验来研究丹参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成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0g。

- 丹参提取物:本实验使用市售的丹参提取物粉末。

- 药品和试剂:包括水溶液、透明质酸、乙酸、酚红等。

2.2 实验方法2.2.1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丹参提取物组(每组10只)。

正常组只接受手术切口,模型组和丹参提取物组的大鼠均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操作。

2.2.2 血液流变学检测取正常组、模型组和丹参提取物组大鼠的尾静脉血液,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进行粘度、血小板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2.2.3 抗氧化指标测定取正常组、模型组和丹参提取物组大鼠的血清,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指标。

2.2.4 血小板聚集性实验采集大鼠外周静脉血液,制备血小板悬液,再加入花生四烯酸、ADP等刺激剂观察血小板聚集性,最后加入丹参提取物测定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三、结果与讨论3.1 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组织坏死面积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丹参提取物组的心脏组织坏死面积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表明丹参提取物能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3.2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液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而丹参提取物组的这些指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血小板聚集性指标显示,丹参提取物组的血小板聚集能力较模型组显著减弱(P<0.05)。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一、总论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操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广泛用于心血管、血液类的疾病。

丹参为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x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以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另含丹参新酮及鼠尾草酚等。

二、丹参的化学成分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脂溶性方面,现已得到40余中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分为两类,即丹参酮类和罗列酮类。

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属于二萜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二萜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左旋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等。

另外有新的二萜醌结构的新丹参酮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新隐丹参酮Ⅱ,环酚乳酰胺、油酰新隐形丹参酮和油酰丹参新醌A等。

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均具有酚酸性结构,其中最早发现的丹山素,化学名称为3,4-二羟基苯乳酸。

此后发现了一系列酚酸类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并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主要水溶性成分有丹参酚酸A、B、C、D、E、F、H、I、J,四甲基丹参酚酸C,还有迷迭香酸、紫草酸等。

丹参综述 (2)

丹参综述 (2)

丹参综述摘要:近年来,对丹参的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药现代化的发展。

丹参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对其化学成分已基本清楚,但各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尤其对各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没有完全了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工作者可以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最新的精制与检测技术更加清楚地解释丹参中各种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开发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以便为深入研究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展望1.来源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

[1] 目前存在的掺伪品有:甘肃丹参、云南丹参、土丹参、褐毛丹参等。

2.化学成分在2010版《药典》中,明确指出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

但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和脂溶性的有效成分,还含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他成分。

2.1脂溶性成分丹参的脂溶性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

其中邻醌型的丹参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丹参主要有效部位之一。

该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丹参甲酯、丹参新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二醇等。

之中最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为丹参酮ⅡA,其量约为药材的0.1%~0.9%。

另外,对醌型的罗列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很低。

其他类型的二萜该类化合物种类少且量低,主要有丹参螺旋内酯、新隐丹参酮、鼠尾草卡偌醇、阿罗卡二醇等。

2.2水溶性成分如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B、C、D、E、F、G、H、I、J,迷迭香酸,紫草酸,咖啡酸,四甲基丹酚酸F,异丹酚酸C等。

丹酚酸A是1分子丹参素与2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B是3分子丹参素与1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C是2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3.药理作用3.1丹参脂溶性成份丹参具有活性的脂溶性成份主要为丹参酮类。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病是指以心脏和脑血管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由于其发病率高、致残
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前,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
管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及分类
中药注射剂是指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取、纯化、浓缩中草药有效成分,加工制成的注
射剂。

按照其来源,中药注射剂可分为天然药物注射剂和化学合成药物注射剂两大类。

二、心脑血管病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1. 复方丹参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通过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功效,可改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微循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心肌缺血程度,提高心肌供
氧能力。

2. 丹参多酚酯注射液
丹参多酚酯注射液以丹参为原料,通过提取丹参中的多酚酯类物质而制成。

多酚酯具
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能够改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减
轻心脑血管病的发展程度。

研究显示,丹参多酚酯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粘稠度,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制成中药注射剂,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草药的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仍处
于起步阶段,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

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由于多囊卵巢综合 症的风险及其 结果超 出了生殖健 康范畴 ,对该
类患者应进 行早 诊断早治疗 ,指导患者改变不 良 活方式 ,养成 良好 生 的生活习惯并且加强锻炼和注意饮食 。
参考文献
【] 吴效 科 , 丽辉 多 囊卵 巢局 部 胰 岛素抵 抗 [ . 用妇 产 科杂 志 , 1 侯 J实 】
效 ,总有 效率9. %;5例 月经异常患者经过治疗 后 ,恢复规律 自主 44 6 4
俞 瑾 . 医结 合 要 为 妇女 生 殖健 康 创 新 页 [ . 医结 合 学 中西 J 中西 ]
报 , 1,2: —5 2 0 () 38 . 0 2 8 曹 泽 毅 . 华妇 产 科 学 【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8 中 M] 2 北 人 20:
2 . 2治疗前后月经 期血 清睾酮含量 比较 见表1 。 表1 2 例 患者 治疗前 后 月经期血 清 睾酮含 量 比较 ( ± ) 6 s
致血瘀、痰湿阻滞。因此 ,采用补肾、化瘀 、祛痰的治疗原则进行
P O 的治疗 ,患者 经过补 肾化 瘀祛痰 方治疗后 ,肥胖 、多毛及痤疮 CS 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血清睾酮水平在 治疗后显著 降低。
多囊卵巢综 合征是妇 科常见的神经 内分 泌代谢紊 乱疾 病。本研究 分 析认 为 ,P O 的 临床特 征主要 表现 为 :①患者 多与月 经初 潮 1 C S 年 半左 右发病 ,症状 主要表现为月经 不调 ,如月经稀 发、继发性 闭经 、
俞瑾 . 能性 月 经失 调 的 中西 医结合 诊疗 标准 ( 功 试行 草 案) ] [. J 中 国 中西 医结合 杂 志, 0 , ()272 0 2 9 33:3—4 . 0 2
2 75 2 81 3 —4 .

中药丹参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丹参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样 品前处 理速度显 著加快 ,而且 4种丹参 酮在 5分 钟 内可 达到完全分离 ,大大缩短了分离时间 。
氧 自由基 ,解除 支气管 痉挛 ,恢 复肺 通气 功能 ,纠正肺 部 缺氧状态 的作 用 ;丹参 酮还 有抗病 毒 、抑制 细 菌功 能 ,可 促使肺部炎症的吸收 ,从而综合发挥对本病 的治疗作用 。
2 化 学 成 分
2 . 1 丹 参的脂溶性有 效成分
参酮类 ,主要 有丹 参酮 ⅡA、丹参 酮 I 、隐丹参 酮 、丹参 酮 ⅡB、三氢丹 参 酮 I 等 菲 醌类 化 合 物 。母 继林 ,和 顺 琴 等 采用匀浆法提取 ,超高效 液相 色谱 法测定 中药 材丹参 中的隐丹参 酮 、二 氢丹参酮 、丹参酮 I 和丹参 酮 Ⅱ 的方法 ,
野生丹参条短粗 ,多扭 曲 ,表 面红棕色 ,外皮 较粗糙 , 多鳞 片状 ,易 剥落 ,体 轻而脆 。断 面疏松 ,有裂 隙或 略平
整而致密 ,皮部 棕红 色 ,木部 灰黄 色或 紫褐色 ,导管 束黄
白色 ,呈放射状 排列 。丹参栽 培 品较粗 壮 ,全体 较野 生 品
肥实 ,偶有分 枝 ,表 面紫红 色或 黄红 色 ,有纵 皱 纹 ,皮 细 不易剥落 ,质 地坚 实 ,断面较平 整 ,略呈 角质样 。
中药 丹 参化 学成 分 和 临床 应 用 的研 究进 展
杨 小 孟
天 津 市 宝坻 区 药 品 检 验所 ,天津 3 0 1 8 0 0
【 摘
要】 丹参作为 中国的传统 中药 ,在医疗和保健方面应用非常 广泛 ,早在 《 神农本草经 》 中就 有对丹参 的记 载。丹参 为唇形科
植物丹参 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微寒 ,味苦 ,具有 活血化瘀 、养血安神 、凉血消痛的功效 ,研 究表明丹参 的化学成分分 为水 溶性和脂溶性 两 大部分 。在临床治疗方面 ,多应用于冠心病 、心肌梗塞 、缺血性 中风 、消化性溃疡 等疾病方面 ,有 比较 明显的疗效 。本文 将对近期丹参 的

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国微循环2004年4月第8卷第2期・101・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王钢,刘世清,王志林【摘要】目的研究经静脉注射丹参液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 )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20例ASCI 患者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MP )治疗组,丹参治疗组。

治疗前和治疗后2、12、24h 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变值、纤维蛋白原(F ib )、红细胞聚集指数(RAI )、红细胞变形指数(RDI )结果经丹参治疗后,ASCI 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并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静注丹参液可改善ASCI 患者微循环,对ASCI 起保护作用。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丹参;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R282.71;R651.2;R3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68(2004)02-0101-02・临床研究・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w99001)作者单位:430060湖北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第一作者简介:王钢(1971-),男,汉族,武汉人,主治医师,博士。

专业:骨科。

主要研究方向:脊柱外科的基础与临床。

脊髓损伤后,脊髓继发性损伤机制对脊髓的进一步损害及其在脊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脊髓损伤(ASCI )后,脊髓继发性损伤应用丹参针剂治疗改善微循环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91年8月至2003年2月住院治疗的符合下列条件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1)伤后3h 急诊入院;(2)同时在感觉,运动等临床脊髓功能有障碍表现,脊髓损伤Frankel 分级为A ~C 级;(3)MRI 均证实有脊髓挫裂伤;(4)无其它部位合并伤,无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及血液病史;(5)闭合性脊髓损伤且不需要手术治疗。

其中颈髓损伤12例,胸髓损伤8例,男11例,女9例。

年龄18~58岁,平均36岁。

2治疗方法10例健康献血员组成A 组,为正常对照组;20例ASCI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 组10例,入院即行甲基强的松龙(MP )30m g /k g 静脉滴注,1次/d ,两周为一疗程;C 组10例,入院即行丹参注射液0.5m l/k g 静脉滴注,1次/d ,两周为一疗程。

中药丹参的应用

中药丹参的应用
医l I I J 药 与 保 健


中药 丹 参 的应用
梁艳萍 张 可
( 尔滨人 民同泰 医药连锁店, 哈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0 ) 50 0
摘 要: 实际, 了中药丹参在 临床上的应用。 结合 论述
关键词: ; 丹参 作用 ; 治疗 皮质局部血流变学的研究, 认为丹参和银杏叶制 性, 改 1 丹参药理研究 剂对甘油所致急 2 . 8治疗栓塞 1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1 1 .强 .1 1 。加强 C 『 改善 瞳 I 力、 耳l 豳 动能 , 化和肾局部微循环胀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栓塞可使廊管腔阻塞 , 导致相应的供血区发 用复方丹参加包醛氧化淀粉治疗流行性出血 生功能障碍。 不增加 l匪 『 氧量 I j 1. . 对血管作用。扩 张冠脉, 肌血流 热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加 例 , 1 2 增船 方法是复方丹参 探讨丹参 在 液 2 3 m .1 % 葡萄糖液 2 0 L - 0 0I 0  ̄ 5m 中静点 , 日 脂肪栓羞 每 量; 扩张外周血管 , 血流增加; 脑血流量下降 洽 征 中的作用, 通过检测动胁 氧分 洫 1 3抗血l 髟 。 . 1 植 减 提高纤褡确 ; 刮生 延长出、 1 , 用 1 . 1 ,同时用包醛氧化淀粉 口服 压 、 次 连 42 d - 游离脂肪酸、 血栓 / 前列腺环素、 血凝块冰冻 凝血时间 ; 抑制血小板聚集( 提高血小板内 c M l 鼻 , 2次 口服 , A P 0 /d 分 逐渐加到最大量 6 g d 结 切片等表明丹参对脂肪栓塞综合征具有 防治作 0/ , 水平抑制 A 合成 )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 Ⅸ 2 ; 血 果显示治愈率为 10 0%。认为丹参能扩张肾血管 , 用。认为丹参具有疏通微循环、 抑制血小板聚集 , 纠正高凝状态 , 改善微循环, 增加肾血流量 , 提高 改善血液流变学, 丹参能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 1- . 改善微循环。 1 4 肾小球滤过率, 而改善肾功能。 的合成 , 抗脂蛋白氧化, 从而发挥降低血胆固醇 , 1 2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7 . 4保肝作用 防治脂肪栓塞的作用。 1 促进 组织的修复 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 21 近年有学者利用硫唑瞟呤对大鼠肝毒性探讨 2 治疗类风湿关节 . 9 炎 A ) 疗: 坏死心肌清除快 ; 纤维母细胞分化、 胶原纤维 丹参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对血清谷丙转氨 R A是一种常见的 自 身免疫性疾病 , 反复发 形成较明显 ; 肉芽形成 皎成熟。局部淤血减轻、 察等结果显示, 丹参对 作, 迁延难愈。用甲氨喋呤 1 a每周 1 口 , 0n , g 次 服 血液循环改善, 愈合时间缩短。 保护作用。 认为丹参能 连续用药 1 后 , 2 w 停用此药, 以复方丹参注射液 1 22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 改善微循环, 增强胶原酶活性, 提高肝内网状内皮 2 L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m 静脉点滴, 0m 加 % 0 L 1 系统的吞噬功能, 胞有抑制作用。 次 / , 为 1 天 2 d 0 个疗程 。 完成 1 个疗程 后, 间隔 1 3保肝, 改善肝傲循环。 生。 l , 周 开始第 2 个疗程, 3 共 个槐 , 不加用其僦 l 4抗菌, 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 二氢丹 对肝硬化患者用支持疗法作—般处理。治疗 风 湿药。对照组 口服火把 根( 片 / 3 / ) 匕 4 次、 次 a 参酮, 对体外的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变性杆菌有 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 , 同时 检测血清 及消炎痛 m / 3 / 5 g 次,次 天避续 用药 l周。结 2 前 白蛋 白 , 白蛋白( J) A B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7.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 】 、 1 %, 9 0 抑制作用。 2丹参的应用 AT L 水平 ,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P 、L 、 r AA B 水平 氅 曰 L 显 两 于对 照组 < o1 I ) Q 。 2 治疗冠心病 1 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0) 5 。 Z O治疗眩晕用利多卡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 I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l L加入 1 % 6m 0 葡萄糖 因此, 丹参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合用治疗眩晕, 注射液 2 0 l 5 m 中静脉点滴 , 日 1 每 次,疗程 1 — 5 2 5治疗.、L , J肺炎 J 进行比较 。治疗组给予利多卡 因注射液 5 - 0 0 10 3d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 10 g 服 ,次 / 0。 0 m 口 1 天, 肺炎由于细菌、 缺氧及 I 酚胺、—羟色胺、 Ⅱ 加复方丹参注射液 1—6 L 嗡 5 l g 2 1m 共同加入 5 %葡 疗程 6 个月, 两组治疗差异有显著性 m 5 ) 。 组织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 使肺循环严重受阻。 吴 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 10m 0 L中静脉滴 用复方丹参 注射液合并黄芪注射液治疗不 巧英 用复方丹参治疗 sJ bL肺炎 2 O例, 在常规给 注 , 对照组给予培他啶注射液 2 0 L 5 静脉点滴 , m 稳定型心绞痛,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能明显降低 予输液、 抗炎、 止咳平喘治疗一周后, l 临床症状明 分别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 % 。 5 所 硝酸甘油用量 , 减 氧量 伽四, 对缓解 显好转, 而肺部体征改善不明显 , 治疗组加复方丹 有患者均未出现头晕、过敏反应或全身不适等不 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参 液 2 m + O L l %葡萄糖液 5 L静点 , 日 1 良 0m 每 反应,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 0 其中 I 例患者出 同时, 关于丹参的各种口服制剂早 已 应用于临床 , 次 , 5d 1 3 为 个疗程, ~ 期间不更换抗生素 , 不加用 现眩晕加重, 被迫停用培他啶。 治疗急慢性冠 心病。其机制是丹参有较强扩张冠 其他血管活性药,结果表明治疗组 3d 治愈率为 两组问疗效在统计学 E 差异无显著性。治疗 5 5 d 5 5 脉作用 , 同时可溶栓 , 降低血黏度, 改善微循环 , 利 7 % , 治愈率为 9 %,对照组则分别为 4 % 眩晕的效果大致相同。该研究提示利多卡因与复 于改善C肌缺 血缺氧状态。 7 %。两组差 异 明显 。 5 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可作为治疗眩晕的基本选择之 2 . 6治疗过敏I 病 生 疾 2 治疗颅脑疾病 - 2 吕冰等对 3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应 6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疗程长, 不良 反应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一般无严重不 用脱水、止血 、 抗感染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同 易反复, 前尚无特殊疗效。 目 有人用复方丹参液治 良反应 , 偶有心动过速 , 立即停 l 点, E 静 约半小时 时, 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L l% 葡萄糖液 疗过鼋性鼻炎患者 6 例, 0m + O } 0 方法是先用 1%寐黄素 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0 2 0m 静点, 日1 , 5 L 每 次 对照组 3 例未用复方丹 收缩鼻腔粘膜后, 8 用丁卡因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 综匕 所述, 表明丹参在治疗冠J 、 病 颅脑疾 参, 两组相比, 治疗组颅内高压持续时间为 6 7 , 5 i后 , ~d rn a 用复方丹参液 5m 行双下鼻甲粘膜下 病 、 L 肾功能衰竭、 保肝、 过敏性疾病 、 围神经疾 周 平均 97 , . 对照组 7 2 , d ~ 1d平均 1. d两组相 比, 注射 , 3 , 6 不刺透粘膜 , 每侧用量 lm , L 每周 1 2 , 病 、 L — 次 d 肺炎、 J 体内栓塞等方面 有 积极 而确切 的 差异显著 ∞5。 < ) 5 7 ~ 次为一疗程 , 结果显示有效率为 9 %, 中 疗效, 0 其 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同时丹参还具有副 有资料表明, 用复方丹参液治疗新生儿缺血 对花粉过敏性鼻炎疗效极佳。 作用少、 药源广、 价格低等优 , 势 易于患者接受。 缺氧性脑病 2 例 , 3 在给予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的 2 钫 饲 围神经 I 7 渡 参考文献 基础上,给复方丹参 4 6m + O 葡萄糖液中 ~ L l% 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之一是缺血缺氧。 民 [丹参及其活性成分与药 张 1 】 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静点 ,天为—个疗程 , 7 其有效率为 8 % , 7 认为丹 庆等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中国医学论坛报,9 8 1 6: . 19 , 】5 1 参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 增加微循环血流量 , 明显减 3 5 , 2 例 在降血糖和严格控制饮食 的同时, 应用复 翻 丹参联合 治疗冠心病 6 例 临床荟 萃 , 5 轻脑水肿, 从而{护脑细胞。 呆 9 51 :2. 方丹参注射液 1 L 入 2m 加 生理盐水 5 0“ 静 1 9 , l 5 4 0 中 2 治疗肾功自 衰竭 3 滴, 日1 , 为 I 每 次 2 d 疗程 , 0 治疗期间停用有关 【黄芪合并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 3 1 治疗肾衰就是要扩张肾小管 , 增加肾脏的血 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 ,结果表明患者 1 临床症状、 疗 效明. ,0 11 :7 8 药业 20 ,0 44 . 液灌流量, 使每—个‘ 存”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 体征均得到改善, 健 认为丹参改善微循环、 加速血流 率增高。 刘久波等在实验室里, 通过对急性肾衰兔 速度 , 使毛细血管网开放增多,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

中药药理学_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药药理学_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药药理学_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丹参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药理作用于以下哪个环节有关:参考答案: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2.一般血液流变学的红细胞类指标不包括参考答案:红细胞比容3.血液流变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参考答案:血流量4.器官血流动力学研究的不包括:参考答案:全血粘度5.血栓形成的因素不包括参考答案:器官血流量减少6.与血瘀证关系最密切的病理生理状态是参考答案:血液循环障碍7.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的机制不包括:参考答案: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8.活血化瘀按其功效特点可以分为几类参考答案:活血调经药_活血止痛药_破血消癥药_活血疗伤药9.活血化瘀药主要药理作用有参考答案:改善微循环_抗血栓_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_改善血液流变学10.活血化瘀药抗血栓作用主要有:参考答案:增加纤溶酶活性_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_抗凝,改善血瘀证高凝状态_改善血流变特性11.丹参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是参考答案:抗血栓_抗凝_改善微循环12.丹参药理作用有:参考答案:促进血管生成,建立侧枝循环_抗氧化_抗凝和促进纤溶_扩张冠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13.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机制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错误14.丹参有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

参考答案:正确15.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流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以及增加脑内和疼痛有关的神经递质含量是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现代药理学基础。

参考答案:正确16.血瘀证主要见于心脑血管病,炎症、组织异常增生、免疫功能异常等不能算血瘀证范畴。

参考答案:错误17.血液流变学研究范畴仅限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沉率。

参考答案:错误18.血瘀证与血栓形成有关。

参考答案:正确19.丹参主要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经整合发挥作用的。

参考答案:正确20.血瘀证一般有血液“粘浓凝聚”等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倾向。

丹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

丹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摘要】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

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止痛、养血安神等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有对抗心脏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中枢镇静及抗菌消炎等作用。

近年来丹参片剂及注射液已在临床大量使用,本文综述了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87-02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始载于>,列为上品。

又名紫丹参、红丹参、红根、大红袍、活血参、血参根、血山根。

味苦,性微寒。

入心、肝经。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主产于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四川等地。

具有活血通经、凉血消肿、祛痈肿丹毒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在活血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可用于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抗菌抗炎等,本文综述了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1 药理作用1.1 对心脏血管系统的作用1.1.1 对心脏的作用丹参能显著抑制心脏的收缩,减少耗能但不损伤心肌细胞,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丹参煎剂及其注射剂,均能减慢心率。

丹参黄芪注射液有非常显著的耐缺氧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及其后遗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1.1.2 对心肌的作用丹参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并提高耐缺氧能力,抗脂质过氧化,有效清除自由基,调节血液在心肌的重新分布,从而对缺血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丹参还可减轻移植物的毛细血管损伤,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免疫细胞浸润,还可直接对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排斥反应。

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较好的治疗心肌梗塞,还有促进梗塞心肌细胞再生的作用。

1.1.3 对冠状动脉的作用丹参注射液能使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心脏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1],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从而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有直接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

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分析

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分析

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分析摘要】丹参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有效的功效,已被广泛由于临床治疗之中,且疗效令人满意。

本文主要对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丹参活性成分中药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322-02丹参又称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主要生长于生于山坡草地林边道旁,或疏林干燥地上。

其味苦,微寒。

研究表明丹参的活性成分有脂溶性性质的和水溶性性质的两部分组成[1],脂溶性性质的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而水溶性质的成分主要包括迷迭香酸、丹酚酸、丹参素等。

丹参主要应用于瘀血、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等疾病的治疗。

随着对丹参活性成分药用价值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其它方面的应用价值也被逐渐发掘,本文主要对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具体信息如下。

1 在肿瘤方面的药用效果丹参酮是丹参的活性成分之一,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其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繁殖、促进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来其作用。

1.1 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有关研究人员通过把含有丹参酮色素的16种活性成分(从丹参根部分离获取)对3种肿瘤细胞胞株进行处理2天后,结果发现这3中肿瘤细胞的繁殖增加速度降低程度明显。

主要起作用机制是丹参酮中菲环结构与DNA分子相结合,呋喃环、醌类结构能够形成自由基从而使DNA受到破坏,防止肿瘤细胞DNA形成[4]。

1.2 促使肿瘤细胞分化:研究发现做好肿瘤细胞分化工作对于肿瘤疾病的治疗十分关键。

通过实验发现丹参酮ⅡA把肿瘤恶性细胞分化成对人体无伤害的良性细胞,而对良性细胞不具有杀伤能力。

1.3 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复方丹参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复方丹参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复方丹参药理药效研究进展摘要:丹参是一种临床常见药物,对于心肌缺血缺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患者均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起到增强免疫力、抗肝纤维化以及清除氧自由基和延缓衰老等效果。

文章分析了目前复方丹参药物的药理研究相关进展。

关键字:复方;丹参;药理药效研究;进展丹参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历代药典中均有记载。

丹参微苦,性微寒,归心、肝、心包经。

其效果主要为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除烦。

在上个世纪2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对于丹参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研究发现在丹参中有着水溶性以及脂溶性的两大类组成。

并先后从丹参中提取出了60多种水溶性以及脂溶性的化合物。

通过研究显示,其中较多的化学组成为丹参发挥临床治疗效果的物质基础。

在近些年来,丹参的使用也逐渐普及,并在对心肌缺血缺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疾病患者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文章对于复方丹参的药理药效作用作如下综述:一,复方丹参药理药效学研究结果(一)抗心肌缺血缺氧效果复方丹参中的三七皂苷类药物作用在患者的心肌中,能够起到内源性保护物质释放的效果,并加强心肌缺血的预适应能力。

同时丹参酮能够抑郁形成血栓的情况,和三七皂苷类物质共同发挥保护患者心肌的作用。

冰片能够对患者的心率起到降低效果,减少患者临床上出现了动静脉血氧差的情况,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有研究显示,复方丹参滴丸能够起到抑制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效果,有效保护患者的缺血心肌出现的再灌注损伤症状。

(二)扩张冠脉并增加其血流量效果复方丹参中含有的水溶性相关成分吸收入血的速度较快,主要能够作用在患者的血管上,并将患者的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起到活血止痛的治疗效果。

同时三七皂苷类成分能够显著增加水溶性物质的水溶性,因此能够提升丹参水溶性物质的吸收效果。

有研究显示,使用复方丹参滴丸以及硝化甘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对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

但使用硝化甘油治疗会增加患者的氧消耗,而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提升氧气供应,有着双重治疗效果。

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研究

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研究

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研究摘要】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具有保护心肌缺血缺氧,清除自由基,保护肝损害,镇静,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现代化药业的发展。

【关键词】丹参;中药功效;药理作用;副作用2010年药典载明,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心绞痛等症。

丹参的活性成分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I等,水溶性成分有丹参素、丹酚酸、迷迭香酸、原儿茶醛等。

丹参酮ⅡA,药典规定其含量不得少于0.20%。

1.中药功效复方丹参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由丹参和降香组成。

丹参性苦,微寒,入心、肝经。

功能: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丹参作为活血祛(化)瘀药,可用于多种瘀血证,它的实际应用很广泛,丹参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故也可把它作为活血止痛药,其实很多瘀血疼痛证,包括痛经、行经腹痛、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头痛(瘀血性头痛、血管性头痛)、跌打损伤等,实际上用就是止痛作用。

另外丹参有消作用,《本经》“破消瘕”,治疗腹内的瘕积聚,比如说肝脾肿大、肝硬化、子宫肌瘤、子宫外孕或者一些腹腔的肿瘤,所以认为是活血消药也可以。

在骨伤科,发现丹参能够促进骨折以后骨痂的形成,而且能够增强骨痂的抗折能力,也是比较理想的活血疗伤药。

所以应用很广泛,可以活血止痛、调经、消、疗伤多方面的效果。

再加上这个药是偏寒的,不温燥,比较有优势,丹参在活血化瘀药中不伤营血,而且有利于营血的新生,尤其适用于瘀热(炎症)互结的病证。

近代以来,丹参在妇科中的应用居于次要地位,当代的丹参,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很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以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主大量使用丹参,能够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效果,它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有效血流量,对心脏还有其它广泛的药理作用。

丹参的现代研究进展

丹参的现代研究进展

丹参的现代研究进展刘慧;开金龙【摘要】丹参是一种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的常用中药材.从丹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取工艺、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对丹参的研究成果,以期对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0(023)002【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提取工艺【作者】刘慧;开金龙【作者单位】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745000;庆阳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6.2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

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患,是国内外现代化中药研究的热点品种之一。

《日华子本草》谓:“其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下逐,排脓止痛。

”临床研究也证实,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传统药理以扩血管,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为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尚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抗雄性激素,抑制皮脂腺增生,抗肝硬化,抗纤维化,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等多种药理活性。

本文综述了丹参的现代研究成果,以期利于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2大部分。

20世纪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丹参酮为代表的脂溶性成分方面。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丹参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丹参酮Ⅱ,包括ⅡA和ⅡB,为日本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末首先发现[1],丹参酮分子式C19H18O3,分子量294,是天然的抗氧剂[2]。

另外,还有丹参酮Ⅰ、隐丹参酮Ⅰ、羟基丹参酮、丹参羟基酯、二氢丹参酮Ⅰ及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Ⅰ[3]。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首先研究了丹参素的结构(β-3,4二羟基苯乳酸)。

并证明丹参水溶性成分主要是以丹参素为基本结构的酚酸类化合物,多数命名为丹酚酸。

丹参的研究现状(综述)

丹参的研究现状(综述)

丹参的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本文从丹参的药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剂型、制剂工艺等有关丹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力图阐述丹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以期利于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关键字:丹参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制剂研究现状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

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患,是国内外现代化中药研究的热点品种之一。

1.资源分布丹参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湖北、甘肃、四川等省区,野生的丹参常见于山坡、草丛、林下、溪谷旁[1 ]。

目前野生丹参资源由于过度采收已遭破坏,各地虽有栽培品种,但品质退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

2.丹参的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有30多种,丹参主要含两类成分:一为脂溶性的二萜类化合物,二为水溶性的多聚酚酸类成分。

2.1 丹参脂溶性成分(1) 邻醌型丹参酮类二萜化合物在丹参中含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丹参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ⅡB、隐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紫丹参素等[2 ]。

其中丹参酮ⅡA 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在丹参中的含量可达0. 5 %以上,将其磺化制成丹参酮ⅡA 磺酸钠后,可增加水溶性及提高药理活性。

隐丹参酮抗菌活性很强,比小檗碱强许多倍,含量亦高,常作为抗菌消炎类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2) 对醌型的丹参酮类二萜化合物在丹参中含量很低,主要有: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等[2 ]。

(3) 其它二萜类化合物较少,含量低。

主要有丹参螺旋内酯、新隐丹参酮等[2 ] 。

2.2丹参水溶性成分主要有: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等,均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在丹参体内含量较高,活性较强,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常作为丹参原药材和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注射用丹参(冻干)对慢性肺心病动脉血气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注射用丹参(冻干)对慢性肺心病动脉血气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对 动 脉 血 气 、血 液 流 变 学指 标 有 明显 改 维 多 血 液 流 变 仪 , 相 关 指 标 。 测
善 , 报道如下 : 现
l 资 料 和 方 法
1 . 统计 学方法 4
采 用 检 验 , 高 凝 状 态 , 善微 循 环 。 保 证 组 织 的血 R 改 以
00 .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1 注 射 用 丹 参 ( 干 ) 治 疗 后 的 . 冻 组
的 慢 性 肺 心 病 患 者 。符 合 全 国 肺 心 病 会 P O 提 高 ,a 0 无 明显 降 低 , 液 流 变 聚 集 , 低 血 液 粘 稠 度 , 加 血 液 流 量 作 a PC 2 血 降 增 议 制 定 的诊 断 标 准 【 血 气 分 析 符 合 Ⅱ型 学 指 标 明显 改 善 , 对 照 组 无 明显 变 化 。 用 , 通 过 观 察 3 I 1 。 而 2例 患 者 用 注 射 用 丹 参 呼吸衰竭 , 性 5 男 4例 , 性 1 女 0例 , 龄 见 表 1 年 。
对 照 组 上 述 各指 标 无 明 显 变 化 。 结 论
注 射 用 丹 参 ( 干 ) 扩 张 肺 血 管 , 低 肺 动 脉 压 , 善 肺 血 流 , 护 血 管 冻 能 降 改 保
内皮 细胞 . 低 血小 板 活 化 程 度 , 低 血 小 板 聚 集 , 低 血 液 粘 稠度 改 善 组 织 微 循 环 , 善 肺 泡 通 气 , 机 体 的氧 降 降 降 改 使 分 压 上 升 。 提示 注 射 用 丹 参 ( 干 ) 慢 性 肺 心 病 有 一 定 的 治疗 作 用 。 冻 对 关键 词 注射 用 丹 参 ; 性 肺 心 病 ; 脉 血 气 ; 液 流 变 学 慢 动 血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竭患 者为 研究对 象 ,将其 根据 随机数 字表 法分为 对照 组 ( 常规治 疗 方案组 )3例和观察组 ( 2 加用丹参注射液组 )3例。对照组 的3例患 2 2 者 中,男性 1例 ,女性 l例 ,年龄4 ~7 岁,平均年龄 (3 ± .) 8 4 4 5 5. 62 6 岁 ,病程08 41 ,平均病程 (.±1 )年 ,N H 分级 :Ⅱ级 .~1. 年 71 . 3 Y A 患者 1N ,Ⅲ级患者 1例 ,Ⅳ级患者4 。观 察组 的3 例患者 中 ,男 2 6 例 2
极 低 ,故安全 性较 高 ,用于改 善 患者 的血液 流变学 指标 中的 价值 即
较 高 。
者 要同时降低心 脏前 、后负荷及 改善心肌肌力 。观察 组的基本治疗 与 对 照组无显著性 差异 ,在此基 础上再加用丹参注 射液进行治疗 ,用量 为 3mL 0 ,用 法为将 其加入 5 S %G 中静脉 滴注 ,1 d 次/。两组 患者均 连 续治疗2 周为 一个 治疗疗程 。将 两组患者分别于 治疗 前及治疗后 1 、 周 2 采用S .6 0 自动 血流变 测试仪 进行血 液流变学 指标 ( N A 6 0全 全血 黏
1 . 法 2方
注 :治疗 后 1 周及2 与对照 组比较 , P<00 周 .5
3讨

慢 性心 力衰 竭患 者多伴 有 血液黏 稠 度较 高等 情况 ,而这 种情 况
的存 在对 于疾病 的好 转非 常不 利 ,主要为 当血 液黏稠 度 较高 时 ,患
者 的血液 循环 状态必 然受 到影 响 ,而这 也是 血栓形 成的 危险 因素 ,
度、红细胞多项指数 、血浆黏度 )的检测 ,然后将结果进 行比较。 1 . 3统计学处理
本文 中我们 就丹参注射 液对慢性心力 衰竭患者血 液流变学 的影响 进 行研究 ,主要为通 过与未采用丹 参注射液的患 者进 行全血黏 度、红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2003年第12卷第10期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杨勤1,赵朝伟2!1.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75"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1!2003"10-0078-02摘要综述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抗血栓、改善微循环、调节组织修复和再生、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以及中枢抑制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关键词丹参;丹参素;丹参酮;药理作用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血、活血调经、清心除烦的功效,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包括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素、丹酚酸等#1$。

中医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其功效可见一斑。

就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对述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可防止大鼠心肌线粒体H+-ATP酶水解活性下降,对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

丹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清除心肌再灌注所产生的具有细胞毒性的氧自由基,从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起保护作用#3$。

赵国胜#4$研究发现,丹参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抗脂质过氧化,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则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供氧,以及保护心肌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而实现的。

丹参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心肌磷脂肌醇信息系统功能亢进有关#5$。

1.2扩张血管丹参素能明显扩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的犬、猫以及离体猫、猪的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能对抗吗啡、心得安的收缩冠状动脉作用#6$,因此丹参素被认为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有效成分之一。

冠心病丹参的功能主治

冠心病丹参的功能主治

冠心病丹参的功能主治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

丹参作为一种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冠心病有一定的疗效和保健作用。

本文将介绍丹参的功能主治,并详细阐述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

丹参的功能主治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其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包括:1.改善血液循环:丹参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情况,从而缓解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症状。

2.抗氧化作用:丹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冠心病的发展和进展。

3.抗凝血作用:丹参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栓风险。

4.活血化瘀:丹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液流变性,消除血液中的淤血,减少心脏负担,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5.降脂作用:丹参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可以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丹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丹参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心绞痛:丹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2.抗氧化保护:丹参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氧化损伤,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损伤,并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3.抗血小板聚集:丹参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防止血液凝固,减少冠心病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4.改善微循环:丹参能够促进微循环的改善,增加心肌的氧供,降低心肌缺氧的程度。

5.调节血脂:丹参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沉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相关的血脂异常。

使用丹参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丹参治疗冠心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量要适量:丹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能过量使用。

2.孕妇禁用:孕妇禁止使用丹参,因为丹参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

3.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丹参与一些药物有相互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进展陈丽娜1,朱晓新2*(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摘要] 从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理研究出发,查阅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血管内皮细胞、血流力学和血液中有形成分等不同角度分析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为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并为临床运用丹参治疗各种相关疾病提供实验研究基础。

[关键词] 丹参;血液流变性;药理[中图分类号]R 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5)08-0630-06[收稿日期] 2004-12-13[通讯作者] *朱晓新,Tel:(010)64056154,E -mail:z huxiaoxin@mail cintc m ac cn丹参属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对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评估、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主要指标有: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

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主要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疾病等有密切关系,且这些改变往往是十分相似的,所以丹参对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也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途径和切入点[1]。

丹参中提取的药理活性成分有很多种,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

脂溶性成分(二萜醌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酮 、丹参酮 A 、丹参酮 B 、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酚性酸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素(丹参酸甲)、丹参酸乙、原儿茶醛、丹酚酸A,B,C 等。

近年来研发的中药制剂中含以丹参为主药者众多,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在临床上用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取得良好疗效。

有关学者也在动物实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将丹参改善实验动物血液流变性的基础研究作一综述。

1 丹参单体1 1 丹参酮 A贾钰华等以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再通制作心律失常模型,术前以丹参酮 A 静脉注射,30min 后腹主动脉取血,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黏附分子表达,结果显示丹参酮 A 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结扎引起的CD41和CD62P 表达的增高,其作用可被L -NAME 抑制[2]。

李承珠等观察了静注丹参酮 A对大鼠和小鼠血栓形成、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酮 A 可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和重量(湿重及干重)减轻,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抑制;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其中,抗血小板作用强于抗凝血作用[3]。

1 2 丹参素严常开等研究丹参素的活血化瘀作用,发现丹参素能明显抑制由ADP 诱导的大鼠血小板体外聚集活性,延长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后血栓形成时间,明显降低血瘀大鼠低、中、高切变率的全血黏度,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卡松屈服应力,红细胞电泳时间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4]。

姜开余等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 ,fMLP 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丹参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fMLP 诱导的粒细胞表达CD11b,对TNF 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VCAM -1,E -selectin 的表达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丹参素对细胞因子活化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白细胞黏附,提示这可能其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之一[5]。

金昔陆等观察8种丹参素衍生物对体外ADP 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8种衍生物可明显抑制ADP 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且明显增加30min 有效解聚率[6]。

1 3 丹酚酸吁文贵等研究了用半人工合成的乙酰丹酚酸A 的抗血小板作用机制。

实验者采用了Wistar 大鼠和新西兰白兔2种实验动物,通过体内和体外2种给药方式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乙酰丹酚酸A2种给药途径对花生四烯酸、ADP 、胶原诱导的大鼠及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外还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大鼠及兔的血小板聚集。

同时,乙酰丹酚酸A 对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与对血小板聚集的阻抑作用相平行[7]。

孙莉莎等观察丹酚酸B 静脉注射后对正常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静脉注射丹酚酸B对家兔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聚集指数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由此导致正常家兔在高、中、低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的降低,同时中剂量组还明显降低正常家兔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

因此丹酚酸B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8]。

杨佳等观察了丹参的提取部位丹酚酸B对正常大鼠血小板黏聚性及TXA2,PGI2的影响。

结果表明:灌胃给药,丹酚酸B48mg kg-1可以明显抑制正常大鼠血浆血小板黏附性,但对ADP诱导正常大鼠血浆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同时丹酚酸B48mg kg-1明显降低血浆TXB2的水平,对6-Keto-PGF1 均无明显影响。

推测丹酚酸B抑制正常大鼠血浆血小板黏聚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XA2的合成有关[9]。

Limin等研究了丹酚酸B和川芎嗪对剪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实验中用RS600HAAKE流变仪和C60半度传感器作为剪切力发生装置,37 ,15Pa剪切60min后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观察了不同剂量的丹酚酸B和川芎嗪以及两者合用的药效。

结果发现丹酚酸B和川芎嗪合用可以显著抑制高剪切引起的血小板聚集[10]。

2 丹参提取物蒋孟良等用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的方法复制血瘀大鼠模型,术前给药7d,术后24h测定模型动物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到生丹参水煎液、酒炙丹参水煎液、生丹参醇提液均有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RBC压积、血沉、血浆总蛋白、纤维蛋白原、RBC电泳、RBC聚集指数等作用,且酒炙有增强趋势[11]。

同时,他们还用这种模型比较了酒制丹参对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PTT)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酒制丹参与生丹参相比更能有效的改善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其活血化瘀的功效[12]。

李凤文等观察丹参的水煎醇沉提取物对血瘀证大鼠的CEC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可使血瘀大鼠CEC由明显增多转为明显减少,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不显著,提示丹参可能通过保护VEC而改善血瘀,比改善血液流变更为可靠。

保护VEC,就可减轻其损伤,增强血管的运动功能和EC稳定性,以及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达到活血化瘀作用[13]。

姜开余等研究了W H505 (丹参和山楂提取物)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利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和结扎大鼠下腔静脉2种方法造成体内血栓动物模型,灌胃给药,结果发现WH505对动、静脉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缺氧后E T-1基因转录增高,WH505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这种增高,提示其抗血栓机制可能与调节ET-1表达有关[14]。

刘婷等观察了丹参、三七配伍对正常家兔血小板流变学的影响,单味丹参就表现出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丹参 三七以10 3组效应最强;而单味三七对正常家兔血小板黏附抑制率最高,但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相比无显著差异[15]。

3 丹参制剂3 1 丹参注射液吴尧忠等给健康家兔注射丹参注射液,连续3d,测定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示丹参对低切变率状态下的全血黏度有显著降低作用,并可减少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延长PT, KPTT,降低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对血小板聚集性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另外还测定了家兔血浆TXB2, 6-keto-PGF 及E T含量,提示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调节与其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呈一定相关性[16]。

唐忠志等研究长期应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 HR)心肌病变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测量收缩压(SB P)、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左心室组织切片用HE和Van Gieson染色,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24周龄SHR大鼠的SBP,LVMI明显升高,出现明显左心室肥大、心肌纤维化症状和体征,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明显加重;12周龄S HR大鼠在12周开始连续给予丹参12周,能显著减轻LVMI及各项血液流变性指标,但对SBP无明显影响,说明丹参具有预防和逆转左心室肥大和心肌纤维化的药理作用,但并不是通过降低收缩压,改善心脏的压力负荷而产生的,可能与其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17]。

王世军等用大鼠结扎大脑中动脉(MCAO)造成实验性脑缺血,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14d后用放免法及硝酸酶还原法检测,结果发现丹参能明显增加MCAO后动物血中6-keto-PGF1 与TXB2浓度比例,降低血浆E T含量,有利于脑缺血时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缺氧[18]。

杨志勇等也测定了丹参注射液对MCAO大鼠血液流变的影响,发现丹参和甘肃丹参均能明显减少实验动物脑梗死范围,降低大鼠低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19]。

汪长生等以大剂量肾上腺素配合冰浴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到丹参各剂量组能明显预防急性血瘀模型高、中、低切变率的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的升高,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20]。

胡旺平等观察了丹参对应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模,经胃灌服丹参5d,检测其血流变指标,结果显示丹参能降低应激大鼠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改善束缚应激大鼠血液的高黏滞性[21]。

刘久波等通过研究丹参和银杏叶制剂对兔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肾功能改变的影响,发现丹参是强力抗氧化剂,能通过消除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液黏度、降低TXB2,释放EDRF与PGI2松弛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等途径达到保护肾脏组织及功能的作用[22]。

3 2 丹参复方制剂3 2 1 复方丹参滴丸 李延平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家兔血小板细胞膜流动性,研究复方丹参滴丸(DSP)治疗心血管疾病机理。

结果显示DSP能增加血小板膜流动性,降低血小板细胞的微黏度,呈量效关系[23]。

徐宗佩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生理盐水注射液快速尾静脉注射造成高黏滞血症模型,造模前90mi n灌胃给药,造模后60min检测红细胞变形性,结果DSP对红细胞变形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