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跨越百年的美丽-要点梳理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8跨越百年的美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丽怎样才能永恒?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散文家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找到。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 , 文章以“美丽”为主线 , 选取居里夫人长达67年生命的人生中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片断,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 , 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在于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在文中,我们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是那么坚强,那么执着。
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我们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触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
1、自主认读“镭、钋”等 12 个生字 , 正确理解“放射性、融入、刚毅、执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精神之美 , 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居里夫人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教案一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板块一:揭题感知,走向“美丽”一、谈话揭题1、课前谈话:聊聊我喜欢的名人名言。
出示老师愿和大家分享我喜欢的名人名言:“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2、(上课)哪位同学知道,这是谁的名言?板书:居里夫人。
出示图片。
很多名人,他的名字总是和一些事、物、荣誉紧紧连在一起,一说起居里夫人,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样几个字词。
出示字词:镭钋放射性诺贝尔奖。
指名读,再指名读。
能用上这其中的某个字词向大家介绍居里夫人吗?3、我国著名散文家梁衡把居里夫人和这样一个词组连在了一起,板书:跨越百年的美丽4、指名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再齐读。
你读出了什么疑问?问题预设: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把居里夫人和跨越百年的美丽连在一起?……二、整体感知1、就让我们怀揣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近居里夫人。
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要点
18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显得文采斐然..教师在教学时要处理好科学性和文艺性的关系..教学本课的重点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二是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着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③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④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2对词语的理解..放射性:某些元素如;镭、铀的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而衰变成另外的元素的性质..镭:金属元素;符号Ra;银白色;有放射性;医学上可用来治疗癌症和皮肤病..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庄重:严肃稳重..不随便;不轻浮..淡泊:对名利等超脱;不追逐..提炼: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纯净;或从中提取所要的东西..冶炼:用焙烧﹑熔炼等方法;从矿石中提炼出所需要的金属..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如;食盐或糖溶解于水而成水溶液..侵蚀:逐渐地破坏或腐蚀..刚毅:刚强、坚毅..执著:佛教指对某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泛指坚持某一信念而不肯改变..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盛名:很大的名声..二、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分析、顽强、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捐赠、诞生、里程碑、卓有成效”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三、教学建议1.这是本单元“科学精神”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在过去的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已经了解了不少科学技术成就以及一些科学家的故事;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形象地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教学中可以结合单元导语简单介绍科学精神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2.初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初步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中有一些长句子;比如;“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要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会适时地停顿..课文中涉及的一些专业名词;比如;“放射性”“镭”“元素”“酸碱”;一般不会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必深究;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可以做通俗的讲解;让学生大概了解就可以了..3.课文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隐含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居里夫人有端庄美丽的容貌;但是她投身于科学研究不在乎“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在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人生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从而让学生理解能够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是她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4.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抓住句子的核心部分引起学生思考;并在形象地体验中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理解”“这样理解合理吗”;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同时要尊重学生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的个性化理解..比如;理解“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句话的核心部分是“人生意义的发现”;理解的重点也就是这个“人生意义”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过程以及居里夫人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表现;感受其中的艰难和辛苦;思考居里夫人为什么这样做;从而理解这里的“人生意义”是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执著..5.这篇课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认识居里夫人;也不仅仅在于通过居里夫人的事迹体会和理解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因此;课文的教学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感想和感悟;引导学生说出来;写下来..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以及学生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四、教学案例片段: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师:同学们;1898年;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她惊人的发现;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等会儿我们来交流..生读课文..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师: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生:我也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最能体现她的坚定、刚毅和顽强的精神..师:好;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读书..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吧..生:我读到这一句;“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我就想;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别人为什么没有研究下去呢我觉得居里夫人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特别让我佩服..师:还有谁来谈谈生:我觉得写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生:工作条件的艰苦还可以从这句话看出来;“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这说明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生:我来补充一点;从这段话里还知道;当时不仅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实验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这里有句话;“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可能”的意思就是也许能从这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也许还提炼不出..师: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很好从“可能”这个词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生: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从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生:我感受到的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她知道研究有可能失败;但她决不放弃..我想他们即使失败;也会继续努力;一直到实验成功的..师:说得真好;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遍;把我们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生齐读..师:请同学们接着谈..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从这句话中的几个数字我体会到虽然工作环境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我认为这种精神是美丽的..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要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这是多么艰难呀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呢生:我觉得在读三个数字时应该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生:我觉得“终于”这个词要读出一种成功的喜悦..师:那你们俩能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吗生读..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不太明白:作者在叙述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艰辛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她和皮埃尔的对话呢师:问题提得很好..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分角色读..师:从他俩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居里夫妇千辛万苦地寻找新元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科学为人类造福;这就说明他们的追求目标是远大的..生:我觉得这里还体现出居里夫妇的一种乐观精神..师:是呀;如此艰苦的条件;如此艰难的实验;可是他们想要得到的是希望有美丽颜色的镭..他们得到了吗读──生齐读:“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师: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正如书上所说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生读..师:谁来说说生:我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生: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到;“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师: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生:我觉得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生:我也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打动..我觉得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师:说得好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呢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生读..师:还有体现她献身精神的地方吗生:从第5自然段的这一句也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献身精神..“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读到这里;我就在想;做实验的时候;射线该是多么强烈呀她知道射线对健康有害;可她还是坚持工作;我觉得居里夫人真正做到了为科学献身..师: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师: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她的这种美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生默读5、6自然段..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生: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生:我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的淡泊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师: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生齐读第5、6自然段..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生:我认为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所以;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我想;我们如果能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我们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科学家;读读有关他们的书或者文章;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五、相关链接1.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皮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俩人结了婚..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贝可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发现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损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2.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贝可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可勒尔射线..贝可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入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理化学校校长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做理化实验..虽然室温只有6 °C;但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人受过严格的高等化学教育;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铀是唯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结果很快发现另外一种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起一个新名称..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做“放射性元素”..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经过仔细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认;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绝不能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这种反常的而且过强的放射性是从哪里来的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少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试验中;已经检查过当时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她断定;这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居里夫妇一起向未知元素进军..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到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钋和镭的原子量;手头也没有镭的样品..居里夫妇决定拿出实物来证明..当时;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很昂贵的矿物;主要产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矿..人们炼制这种矿物;从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对于生活十分清贫的居里夫妇来说;哪有钱来支付这件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呢他们的智慧补足了财力;他们预料;提出铀之后;矿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还存在;那么一定能从提炼铀盐后的矿物残渣中找到它们..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决定馈赠一吨废矿渣给居里夫妇;并答应若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镭宣告诞生了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继镭的发现之后;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锕也被发现..探讨放射性现象的规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质成为科学界的首要研究课题..──摘自科学上下五千年;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3.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六年级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
六年级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和教育意义的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展现出的坚定执着和伟大成就,以及她的美丽跨越了百年的时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篇课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字词理解1、生字词“埃”:注意读音“āi”,不要读成“ái”。
“伦”:读音“lún”,左右结构,右边是“仑”。
“藤”:是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是“艹”。
2、多音字“壳”:在“贝壳”中读“ké”,在“地壳”中读“qiào”。
3、词语解释“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烟熏火燎”: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二、作者与背景作者梁衡,这篇文章发表于 1998 年。
文章以“美丽”为主线,通过具体事例赞美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了解背景对于理解课文非常重要。
当时正值居里夫人发现镭 100 周年,作者以此为契机,通过这篇文章表达对居里夫人的敬仰之情。
三、主要内容课文通过描写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做报告的场景,引出了她发现镭的艰辛历程。
她不顾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危害,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从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出了 01 克镭。
她的成就不仅在于发现了镭这种放射性元素,更在于她在科学研究中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
四、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坚毅执着、勇于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的描写,赞扬了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心灵和人格,这种美丽跨越了百年的时光,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五、写作手法1、倒叙手法文章开头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做报告的情景,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再回顾她发现镭的过程,这种倒叙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2、对比手法文中将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与她在科学研究中的艰辛付出进行对比,突出了她内在精神品质的美丽。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思想-背景-手法.doc
2019长沙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思想/背景/手法创作背景此文写于1998年,发表于当年10月22日的《光明日报》的副刊上。
当时正值纪念居里夫人发现镭100周年的活动,《光明日报》并没有简单地编发一条纪念活动消息,而是刊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从一个柔软的角度,去揭示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与精神之美,使遥远的历史人物具有现实的意义,挖掘出了纪念活动的真正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题思想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在作者妙笔生花下却成另一番景致:她蜕去了身上的光环,一改严肃的面孔。
玛丽·居里这个沉静的波兰女子,优雅生动地站在了人们的面前。
那么朴素,那么坚强,那么执著,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人们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触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
文中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写作手法作者梁衡在《文章五诀》中把散文写作手法归结为形、事、情、理、典五要素的组合运用,此文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个写作原则和技巧。
此文以“形”字开头,“理”字结尾,中间以“事”为主体,全文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就是在“形”的摹写中跃入人们眼帘的:先简要介绍“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继而细致描绘“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一个段落中两次写到人物的外貌已为少见,它还与后文的“淡泊名利”紧密相连,作者在这里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还有一层意思是让人们感受居里夫人面对名利的那份淡定与从容。
更重要的是,一个讲人生价值的深刻主题,竟能选择这样一个柔软、富有人情的开头,通过人、情、境之间的反差和融合加以巧妙自然的表达,实属难得。
《跨越百年的美丽》重点问题探究
《跨越百年的美丽》重点问题探究1、这是本单元“科学精神”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在过去的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已经了解了不少科学技术成就以及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本篇课文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
2、初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初步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课文中有一些长句子,比如,“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不容易读通顺,要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会适时地停顿。
课文中涉及的一些专业名词,比如,“放射性”“镭”“元素”“酸碱”,一般不会影响理解课文内容,不必深究,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3、课文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中隐含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居里夫人有端庄美丽的容貌,但是她投身于科学研究不在乎“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
在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人生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从而理解能够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是她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4、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理解“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句话的核心部分是“人生意义的发现”,理解的重点也就是这个“人生意义”是什么?“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过程以及居里夫人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表现,感受其中的艰难和辛苦,思考居里夫人为什么这样做,从而理解这里的“人生意义”是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执著。
5、这篇课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认识居里夫人,也不仅仅在于通过居里夫人的事迹体会和理解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讲解
《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讲解
1.本课是一篇颂扬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漂亮”为主线,说明了居里夫人的漂亮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2.文章采纳倒叙的手法。
3.明白得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也完成了对人一辈子意义的发觉。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坚决、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决、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项伟大的自然发觉:是指居里夫人发觉放射性元素镭。
人一辈子意义的发觉: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一辈子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奉献,为人类作出奉献。
(2)他从一个漂亮的小小姐……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久的里程碑。
那个句子采纳“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样的变成,而是一种人一辈子价值的提升,生命境域的飞跃。
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了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4.课文什么缘故以“跨过百年的漂亮”为题?漂亮的含义是什么?
(1)答:“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觉对社会的奉献永恒。
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漂亮的含义:漂亮不仅指居里夫人漂亮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1.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读一读关于科学家故事的书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人声鼎沸、分析、酸碱、顽强、卓有成效、眼花耳鸣、侵蚀、荣誉、捐赠、头衔、一如既往
2.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你想到了什么?
二、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和“美丽”、“跨越”有关的语句
1.“跨越百年”理解。
2.“美丽”。
(1)找句子
第一自然段中年轻漂亮、神色庄重、一袭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2句的描写体现出居里夫人的美貌。
(2)看图
这就是居里夫人。男生读第一句话,女同学看图。(生读)这就是倾国倾城的居里夫人。女同学读第二句话,男生看图。(生读)这就是有着闭月羞花容貌的居里夫人。书上有画像,不很清晰。在原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对居里夫人的外貌的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课 题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三、细读课文,抓住美丽体会内在美
1.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的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2.它真的有极美丽的容颜,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3.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材解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材解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由梁衡的同名散文节选改编而成。
课文以“美丽”为主线,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社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本采用了倒叙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
接下去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它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最后还写到了她在取得成就后那淡泊名利的处事作风。
学生对于居里夫人容貌的美丽,从文本的“年轻漂亮、神态庄重、一身黑色长裙”等词句中可以一目了然。
但是,对于她心灵与人格上的“美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虽也能说上那么三五句,但只是停留在口头,局限于表面,却无法通过文本言语,真正从内心上感受到居里夫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美”。
如此一来,对于要真正理解与感悟文本标题“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有隔靴搔痒之感觉。
那么究竟如何抓住文本的言语,让学生感受到居里夫人身上的那种“美”?在初读文本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第三自然段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第一人,但她却是关键的一人。
”乍一看,这一话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琢磨与咀嚼,但再转而一想,我们似乎可以从中找到文本深入的切入点:居里夫人不是发现放射性的第一人,但为何最后却是她取得了成功,并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身上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让她流芳百世?我想,这个问题如果突破了的话,那对于文本中心的理解,以及居里夫人身上所蕴含着的“美丽”,也就会水到渠成。
笔者就带着这一问题,再次对文本进行了研读。
一遍、二遍……五遍、十遍,居里夫人身上的“美丽”,渐渐地在笔者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首先,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那刨根问底、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是奠定这一“美丽”的底色调。
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归纳
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镭一百周年。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入选高一语文课文上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文学常识...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镭一百周年。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入选高一语文课文上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文学常识选自《光明日报》梁衡: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
《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四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和师范教材。
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
获1903诺贝尔物理奖,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写作手法1、比喻:第3段"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别人摘叶她问根"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追问和探究精神。
2、引用:(1)第4段:引用莫泊桑《项链》中的句子,反衬居里夫人不为容貌所累。
对刻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第6段:引用西方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名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了永恒"的哲理。
(3)第7段: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了对居里夫人的深情赞美。
3、类比:(1) 第6段:斯佗夫人。
突出居里夫人的发现是科学革命,突出了她对人类的贡献杰出。
(2) 第4段:宋玉、范仲淹苦读。
突出居里夫人"心无旁骛"的执著进取精神。
(3) 第7段:诸葛亮、毛泽东。
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
整理
、题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恒。
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还指她伟大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她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2、重点背诵2、4、5、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
)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
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4、写作方法: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5、作业本P33造句
(1)这次考试,小明并不是考得最好的人,但他是进步最快的一人。
(2)我的祖国现在并不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但她是发展最迅速的一个国家。
(3)虽然鲁迅先生身体状况一直不佳,但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写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最近她身体一直不太舒服,但她却一如既往地坚持锻炼,硬是坚持了下来,终于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高度评价赞美居里夫人的课文。
课文围绕“美丽”展开。
“美丽”在这里不仅仅是指居里夫人的容貌,更是指她为科学献身和淡泊名利的人格。
文章用倒叙的方法选取了居里夫人几件典型的事来叙述。
第一件事是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形象,让我们初识了她的美丽和伟大的发现,使她美丽的形象定格。
接着叙述了她和丈夫提炼放射性元素“镭”。
从这里我们再次感受到的不是她美丽的容颜,而是她对科学的执著追求而带给我们的美丽的感动和钦佩。
课文后半部分主要是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赞美她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赞美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课文前半部分用感性的事例介绍居里夫人,后半部分用概括又富有深刻含义的语言赞美居里夫人伟大成就和可贵品格。
最后引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话来结束全文,总结全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烟熏火燎、定格、歧视、里程碑、盛名”等词。
2.理解课题中“美丽’一词的含义,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以及高贵的品质。
3.学习用结合课文及资料提供的信息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居里夫人“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里的“人生意义”是指什么?居里夫人发现的“人生意义”是怎样的?4.积累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认识居里夫人,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对居里夫人产生钦佩和崇敬的感情。
教学难点:能结合已有的材料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学生:阅读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对居里夫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识居里夫人的“美丽”。
一、揭示课题、质疑课题。
1.板书“美丽”理解“美丽”在词典里的意思:好看漂亮,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2.板书“跨越百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基础须知】
词语小超市
1.我会解词语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淡泊(dàn bó):(对名利等)超脱,不追逐。
冶炼(yě liàn):用焙烧、熔炼等方法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取得所需要的金属。
执著(zhízhuó):佛教指对某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本课指坚持某一意念而不肯改变。
卓有成效(zhuó yǒu chéng xiào):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卓,卓越,高超。
侵蚀(qīn shí):逐渐地破坏或腐蚀。
里程碑(lǐ chéng bēi):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迄今(qìjīn):至今;到现在。
头衔(tóu xián):指官衔、职衔、学衔等称号。
盛名(shèng míng):很大的名声。
2.近义词
疲倦—疲惫(疲乏)端庄—端正震惊—震慑庄重—庄严纯净—纯洁
3.反义词
坚定—动摇溶解—凝固天然—人工
【重点梳理】
一、课文简说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 期)的节选。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显得文采斐然。
二、问题导读
1.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呢?
因为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是永恒的,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是永恒的,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赞颂。
2.题目中的“美丽”体现在哪几方面?找出相关语句。
①体现在居里夫人的外表。
“……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
②体现在镭的颜色,因为这点美丽的荧光融入了居里夫人的青春和信念,来之不易。
“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
③体现在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可贵品格。
巨大贡献:“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
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为了提出纯净的镭,……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
淡泊名利的可贵品格:“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难点再现】
写作特点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
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
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