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7、8课联系观发展观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7课联系观第8课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复习案
【学习目标】
1.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3.系统的特征和掌握优化的方法;
4.发展的普遍性、实质;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事物发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课前预习案
【自主梳理】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易混点归纳】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分歧的三个方面基本观点
根本
观点
具体事例根本分歧
①联系的
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②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
证法
主张用联系的、
发展的、全面的
观点看问题
承认
矛盾
(1)“人能群,彼不能群”
(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
备变”
(3)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
事物的矛盾性
是否承认
矛盾,是否
承认事物
的内部矛
盾是事物
发展的源
泉和动力形而
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
静止的、片面的
观点看问题
否认
矛盾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道之大原出于天,天
不变道亦不变
(3)事物中没有矛盾
一、联系观
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发展观
1. 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2. 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构建知识体系
【误区警示】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也就是说人可以创造联系,但创造联系是有条件的,不能胡乱创造联系。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
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第二种情形是,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是,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两者都强调整体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还强调层次性、有序性。
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二者不完全等同;要素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二者也不能完全等同。
更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完全等同。
(6)发展是一种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7)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8).把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
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新旧事物。
其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9).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10)并非任何量变都会引起质变。
引起质变的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质变才能发生,这就是说,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量变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不会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
(11)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
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
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
(12)不能认为质变一定比量变重要。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
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探究二: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
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
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课后延伸案
联系观:
1.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
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了特大海啸,特大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危机。
日本的核危机又使得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核安全问题,反思本国的核电发展战略。
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联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
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④联系具有条件性,要分析和把
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 .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最后一公里”的原意是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
最早是通信行业用来指从通信服务提供商
的机房交换机到用户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这一段接入长度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公里”,但却
决定了之前上千甚至上万公里的网络整体性能,成为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
后来,这一概念逐渐被
各个行业广泛使用。
“最后一公里”包含的哲学寓意是
A .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甚至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C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会有质变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读漫画《如此“亡羊补牢”》: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
从
哲学上看,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
受人的意识控制 ④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
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金秋时节某地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农民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
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①人们可以利用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自己服务 ②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③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④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2011年6月27日,第七届长三角贸促系统联席会议在安徽召开。
会议指出,加强区域合作是增强地区
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体现出
A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 .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C .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7.要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
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必须
①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消除原有联系,创造新的联系 ④摆脱客观条件对人们实践活动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8.汉字成千上万,在书法创作中需要注意重心平稳、疏密匀称、参差有致、比例得当、点划呼应等,
才能使人看了产生美感。
这说明
A .必须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 .做工作要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C .应当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D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9.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下平。
此论述体现的哲理是 A .联系是普遍的,事物都处在联系中B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C.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都相互联系着D.联系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相同
10.如右图所示,“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它能增加群体竞争优势。
“集聚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③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东加快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强化全省的海洋意识,按照陆海统筹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促进海洋三次产业、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相协调,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
山东加快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思路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
发展观
1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
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它启示我们( )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2011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下列选项中,与“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所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一荣俱荣,一损俱损B.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D.骨肉之情,析而不殊
3、穿棉布衣服还是化纤衣服?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人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低碳”的生活方式。
目前,有许多人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②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③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④不同生活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生态价值观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4、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
偷针的觉得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贼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
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这样唱道:“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他/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你呀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这首歌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主观想象比客观事实更重要
C.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D.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6.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7.“有的时候,为了前进必须后退。
为了达到前进的目标,必须经过迂回曲折。
”在战争中有这种现象,在经济建设中有这种现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
这告诉()
A.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B.整个世界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8. “书破万卷方成攀柱妙手,冰冻三尺始有扑鼻花香。
”这副对联告诉我们
①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④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 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1、材料一: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在静谧太空中上演了一场属于中国的“天神拥吻”盛景。
中国在载人航天项目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完整的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
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八号,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
材料二:“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再往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解析】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阐述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企业相对国家来说是部分,可以用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作用的相关原理及其方法论,结合材料展开论述。
【答案】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
整体的功能。
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企业知名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知名品牌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ACBAA CAAAB
11.①坚持陆海统筹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促进海洋三次产业等“四个”相协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③实现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体现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BBBCA CCBDC
11、(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神州七号是神州八号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神州七号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神州八号到九号、十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实验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