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定性分析[1]
无机定性分析
![无机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3fe131ee06eff9aef807fa.png)
第一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1-12
5、干扰物质的影响 某一鉴定反应能否成功地鉴定某离子,除上述 诸因素外,还应考虑干扰物质是否存在。例如以 H2SO4鉴定Pb2+时,如果仅仅根据白色沉淀而断定有 Pb2+ ,那就很不可靠,因为Ba2+ 、Sr2+ 、Hg22+ 等也 生成类似的白色沉淀。以NH4SCN鉴定Fe3+时,F-不 应存在,因为它与Fe3+生成稳定的FeF63-离子,溶液 中Fe3+的浓度大为降低,从而使鉴定反应无效。
课程说明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1-3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定性分析 2-1 概述 思考题 2-2 阳离子分析 一、 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二、 第一组阳离子分析 三、第二组阳离子的分析 思考题 四、第三组阳离子的分析 思考题 五、第四组阳离子的分析
第一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1-7
第二章 定性分析
2-1 概述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 定性分析方法可采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法进 行。化学分析法所依据的是物质的化学反应。如果 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这种方法称为湿法;如果 反应是在固体之间进行的,这种方法称为干法,例 如焰色反应、熔珠试验、粉末研磨法等都属于干法。 干法分析只用少量试剂和仪器,便于在野外环境作 矿物鉴定之用。但由于这类方法本身不够完善,在 定性分析中只能作为辅助的试验方法。我们所要学 习的主要是湿法。
第一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1-8
一、 反应进行的条件
(一)定性反应 定性分析中应用的化学反应包括两大
类型,一类用来分离或掩蔽离子,另一类用来鉴定离子。 对前者的要求是反应进行得完全,有足够的速度,用起来 方便,对后者的要求,不仅反应要完全、迅速地进行,而 且要有外部特征,否则我们就无从鉴定某离子是否存在。
第二章 定性分析简介
![第二章 定性分析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be1d81555270722192ef7e2.png)
LOGO
上节课回顾
一 分析化学的概念 二 分析化学的任务: 1.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2.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3.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 三 分析化学的作用 四 分析方法的分类 1 按照分析对象不同,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 析; 2 按照分析的任务或目的不同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 分析 ; 3按照分析原理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 4根据试样用量不同,分析方法可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第一节 定性分析概述
定性分析方法分类 1 根据分析对象不同分为: 无机定性分析:是对无机物进行分析和鉴别,分析结果常以 元素或离子表示。 有机定性分析:研究对象为有机物,分析结果常以元素 官 能团或化合物表示。 2 根据测定原理不同分为: 化学分析法:利用物质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特殊状 态或颜色的产物,来鉴定元素 离子 官能团或化合物。包括 干法分析和湿法分析。 仪器分析法:根据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以 鉴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包括荧光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Company Logo
反应的选择性:一种试剂只与某种离子(或元素)起反应
提高选择性的方法:
1 控制溶液的酸度 2加入某种试剂 3分离
Company Logo
定性分析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
Company Logo
谢谢!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定性分析(1)
![第二章 定性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f18bbecd0c22590102029d9c.png)
Ag+ + Cl- = AgCl↓
Hg22+ + 2Cl- = Hg2Cl2↓
降
均为白色沉淀
Pb2+ + 2Cl- = PbCl2 ↓ 其中AgCl是无定形凝乳状沉淀,遇光易分解 出银而变黑。Hg2Cl2是粉未状沉淀。PbCl2是针状
晶形沉淀。
为了使沉淀完全且易于分离,应控制好与组
试剂作用的条件
1、降低沉淀的溶解度
(二)、反应条件: 1、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反应离子的浓度,有利于鉴定反应的 进行,通常要求溶液中待测离子浓度足够,以 产生显著的反应特征。 2、溶液的酸度 酸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反应条件,表现为: (1)影响待检离子的存在形式 As3+存在于强酸下,而在碱液中为AsO33(2)影响试剂的稳定性 Na3CO(NO2)6: 强酸强碱均能使其破坏
本组氯化物的沉淀条件是:在室温下的酸性
溶液中加入适当过量的HCl。使Cl-离子的浓度
为0.5mol· L-1,H+离子的浓度大于2.0mol· L-1。
(三)、本组离子的系统分析 1、本组离子的沉淀 控制沉淀条件,用组试剂将本组离子沉淀, 离心沉降,分离出沉淀。 2、铅的分离和鉴定 根据氯化铅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这一性质,将氯化铅从沉淀中分离出来。 具体方法是:在三种氯化物沉淀上加水并加 热,则PbCl2溶解,趁热将溶液分离出来。 将 热 溶 液 冷 却 后 , 以 HAc 酸 化 溶 液 加 入 K2CrO4 试剂,如析出黄色沉淀 (PbCrO4) 示有铅 离子。(m=0.5µ g ; ρB=5 µ g /mL)
定反应的两个指标。在选用鉴定反应时,应该同
时考虑。一般来说,在灵敏度能满足要求的条件 下,尽是采用选择性高的反应。
第二章 定性分析概论
![第二章 定性分析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6a2f3ca9ec3d5bbfd0a74b6.png)
第二章定性分析概论第一节定性分析的任务和分析方法一、定义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
组分:元素或离子(无机物)——无机定性分析元素、官能团或化合物(有机物)——有机定性分析我们现在学的是无机定性分析,它是无机化学的后继课程,同无机化学有紧密的联系。
二、本学期的学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定性分析的学习,我们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可以对常见离子及有关化合物的性质、反应条件以及它们彼此的分离和鉴定等有更深刻的理解;(2)定性分析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很紧密的课程,学生通过己知物与未知物的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定性分析的半微量操作技术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细致认真的态度,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为将来进行定量分析及其他精密实验作好准备;(4)定性分析的实验方法本身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化学实验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技能。
三、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的分类同分析化学总的分类方法一致……定性分析方法可采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法进行。
化学分析法的依据是物质间的化学反应。
按反应体系的特征来分,常用有干法和湿法。
1)干法干法是指固体样品和固体试剂在常温下进行反应的方法。
如:粉沫研磨法、焰色反应和熔珠反应等。
焰色反应是根据试样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所呈现的不同颜色的火焰,来鉴定试样中含有何种元素的方法,几种金属元素焰色如下:熔珠反应是利用硼砂(Na2B4O7·10H2O)或者磷酸氢铵钠(NaNH4HPO4·4H2O)与某些金属盐类于高温下共同熔融,反应生成熔珠,由熔珠的颜色确定金属盐类成分的方法。
如:钴的化合物与硼砂共熔反应生成蓝色熔珠偏硼酸钴:Co(BO2)2;铬的化合物与磷酸氢铵钠共熔生成深绿色的熔珠磷酸铬:CrPO4。
特点:干法分析只需少量的简单仪器和试剂,操作简便,在野外矿物鉴定上被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不够完善,鉴定元素种类少,一般只能起辅助作用。
我们所要学习的主要是湿法。
第二章 定性分析
![第二章 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5b4f6627d3240c8447ef37.png)
五、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
1.分别分析:利用特效反应,在其它离子共存 1.分别分析:利用特效反应, 分别分析 的条件下,鉴定任一想要鉴定的离子。 的条件下,鉴定任一想要鉴定的离子。这 种分析方法就叫做分别分析法。 种分析方法就叫做分别分析法。 2.系统分析:按一定的步骤和顺序将离子加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 以逐步分离的分析方法就叫做系统分析法
讨论: 讨论: 1. P.39 9题、11题 9题 11题 2. 在系统分析中,沉淀本组离子时可否 在系统分析中, 代替(NH 用Na2S代替(NH4)2S? 3. 在系统分析中,本组硫化物沉淀生成 在系统分析中, 后,与母液放置过夜才离心沉降,是 与母液放置过夜才离心沉降, 否可以? 否可以?
9.(1)在第三组离子的沉淀中,Al(OH)3和 9.( 在第三组离子的沉淀中, Cr(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酸度高时沉淀不 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完全,酸度太低又容易形成偏酸盐而溶解。 完全,酸度太低又容易形成偏酸盐而溶解。另 一方面当pH>10时 部分的Mg 生成Mg(OH) 一方面当pH>10时,部分的Mg2+生成Mg(OH)2 沉淀。实验证明控制在pH=9.0 ,为沉淀第三组 沉淀。实验证明控制在pH=9.0 ,为沉淀第三组 离子最适宜的条件,在沉淀本组离子的过程中, 离子最适宜的条件,在沉淀本组离子的过程中,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降低 降低。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降低。因此加入 NH3-NH4Cl 缓冲溶液来保持pH=9.0 。 缓冲溶液来保持pH=9.0 放置太久,部分S 可被氧化成SO (2)(NH4)2S放置太久,部分S2-可被氧化成SO42-。 氨水放置太久,会吸收空气中的CO 产生CO 氨水放置太久,会吸收空气中的CO2产生CO32-, 故而使第四组的Ba 故而使第四组的Ba2+﹑Sr2+﹑Ca2+ 部分沉淀于 第三组。所以,必须使用新配制的(NH 第三组。所以,必须使用新配制的(NH4)2S和氨 水。
6--第二章色谱的定性与定量
![6--第二章色谱的定性与定量](https://img.taocdn.com/s3/m/0d19e0d5aef8941ea76e054e.png)
二、定量校正因子
为何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色谱定量分析是基于被测物质的量与其峰面积 的正比关系。但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的物质具有 不同的响应值,所以两个相等量的物质出的峰面积 往往不相等,这样就不能用峰面积来直接计算物质
的量。这就需要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来进行校正。
绝对校正因子 一定操作条件下,进样量(mi)与响应信号(峰面积Ai)成 正比:
若各组分的f值相近或相同,例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 各组分,则上式可简化为:
ω i= Ai A1+A2+…+An
×100%
对于狭窄的色谱峰,也有用峰高代替峰面积来进行定量 测定。当各种条件保持不变时,在一定的进样量范围内,峰 的半宽度是不变的,因为峰高就直接代表某一组分的量。 ω i= hi fi´´ f1 ´´ h1+ f2 ´´ h2+…+ fn ´´ hn
第六节 色谱定性方法
一、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1.为什么色谱保留值可以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
因为在确定的色谱分析条件下,各物质都有确定不变的保留值。 保留值是最常用的色谱定性方法。
2.根据保留值定性的优劣
方法简便,但应用局限性大。
3.定性方法 (1)简单情况:对于较简单的多组分混合物,其所有待测
式中Mi,Ms分别为被测物和标准物质相对分子量。
3、体积校正因子fV 如果以体积计量(气体试样)则体积校正因子就是 摩尔校正因子,因为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态下其 体积都是22.4L。 mi /Mi *22.4 Ai fi ’(V) = fM fV = = fS ’ ms/Ms *22.4 (V) As
.
.fi ×100%
此法是通过测量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此,由于 操作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可以得到抵消,结果比较准确。
分析化学 第2章定性分析1-2节
![分析化学 第2章定性分析1-2节](https://img.taocdn.com/s3/m/6a9cc8154431b90d6c85c78e.png)
K+、Na+、NH4+
可溶组, 可溶组,钠组
2011-11-29
二、 第一组阳离子分析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1. 离子的存在形式 ⑴本组三种离子均无色。 本组三种离子均无色。 ⑵银和铅主要以Ag+、Pb2+形式存在, 形式存在, 银和铅主要以 ⑶ 亚汞离子是以共价键结合的双聚离子 +Hg:Hg+, 故记为Hg 故记为 22+ 在水溶液中有如下的平衡: 在水溶液中有如下的平衡:Hg22+= Hg2++ Hg↓ 溶液中有如下的平衡
• ⑵ 银与亚汞的分离及亚汞的鉴定
3. 防止生成胶性沉淀
氯化银沉淀易生成难以分离的胶性沉淀
2011-11-29
(三)本组离子的系统分析
1. 本组离子沉淀 本组离子 离子沉淀 分析试液 性 检查其酸 检查其酸碱性 以HCl和HNO3中和至微酸 和
加入适当过量的盐酸( 浓度应为0.5mol/L,H+浓度 加入适当过量的盐酸(C1-浓度应为 , 大于2.0mol/L)此时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本组存在。 )此时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本组存在。 大于 离心管以流水冷却 1mol/lHCl洗涤作鉴定分析。 洗涤作鉴定分析。 洗涤作鉴定分析 问题:本组离子沉淀条件? 浓度过大的后果 过大的后果? 问题:本组离子沉淀条件? C1-浓度过大的后果? H+浓度过小 的后果? 如何控制? 的后果 H+如何控制?
2011-11-29
2. 难溶化合物
本组离子具有18或18+2的电子外壳,所以都有很强的极化作 本组离子具有 或 的电子外壳, 的电子外壳 用和变形性,能同易变形的阴离子如 用和变形性,能同易变形的阴离子如C1-、Br-、I-、CN-、 CO32-、SO42-、PO43-等生成共价化合物,难溶于水。 等生成共价化合物,难溶于水。
第二章定性分析
![第二章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fdaa3a87c24028915fc37c.png)
作业: Р40
18、20
1
1
三、阳离子分析
(一)阳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 1、溶于水的试样 2、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试样 ● 盐酸和硝酸都可用时,一般选用硝酸。不用 硫酸和醋酸。酸的用量尽量稀、少过量。 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试样 一般为卤化银、难溶硫酸盐、某些氧化物和硅 酸盐。对它们分别进行处理。 (二)阳离子的分析 1
四、阴离子分析
一 、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2、方法—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湿法: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鉴定方法 干法:在固体之间进行的化学鉴定方法
二 、定性反应进行的条件
1、定性反应的分类:鉴定反应和分离反应(或 掩蔽反应) 如S2O32-、S2-混合溶液:
S2O32- +2AgNO3=Ag2S2O3↓(白色)+2NO3﹂Ag2S↓(黑色) CdCO3(固体)+S2-=CdS↓+CO32鉴定反应
分离反应
●无论鉴定反应还是分离反应,均要满足下面 的条件
2、定性反应进行的条件 (1)反应物的浓度
[Ag+][Cl-] ≥Ksp,AgCl 产生AgCl ↓
(2)溶液的酸度 例: Pb2++CrO42-=PbCrO4↓(黄)
酸度过高: 2PbCrO4+2H+=2Pb2++Cr2O72-+H2O
酸度过低:PbCrO4+4OH-=Pb(OH)42-+CrO42-
2013-8-6
四.空白实验和对照实验
(一)空白实验——避免过检 在进行鉴定反应的同时,另取一份蒸馏水代替试 液,以相同方法进行操作,从而确定是否溶剂、 辅助试剂或器皿等引入待测离子。 (二)对照实验——避免漏检 在进行鉴定反应的同时,另取一份已知离子的溶 液代替试液,以相同方法进行操作,从而确定是 否溶剂失效或反应条件控制不正确等。
分析化学重点 整理版
![分析化学重点 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5c4fdeaa00b52acfc7caa8.png)
第一章:分析化学的分类(原理、对象)第二章:定性分析1、鉴定反应的灵敏度空白试验对照试验的含义及作用(选择、填空、简答)2、设计题,阳离子分组组试剂及分离条件两种物质用1种试剂分离(注意使用分析特定格式,以图表式答题,应包括分离、鉴定、外部特征、鉴定反应式、有机试剂可用汉字表示)第三章:误差及实验数据的处理1、误差的分类及特点:偏差的定义及特点(选择、填空、计算)2、准确度与精密度之间的关系:除仪器以外的测量准确度用相对误差表示测定的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高,精密度是保证1准确度的先决条件3、偏差的计算平均值、绝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数据甲数据乙比较结果)用office excel 计算平均偏差的操作4、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置信度:置信区间含总体平均值的概率区间,一定置信度下以测量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范围、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越宽、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
(公式:u=5、可疑值的计算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根据随机误差区间概率对u大于正负3seta之外的数据应该舍去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横坐标 t分布曲线横坐标定量分析的空白试验用于:减免试剂、水等引起的污染校正值:试样分析结果、空白值6、显著性检验:t检验法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滴定分析发的特点及用途1、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计算及换算(物质的量浓度与滴定度的换算)2、标定标准溶液(HCl NaOH EDTA KMnO4)常用的基准物质指示剂标定NaOH标准溶液对估算基准物质的称量范围(V=20-30ml)不能保留4位小数,只能留两位3、滴定分析法相关术语(标准溶液、滴定剂、计量点、ep sp Et 滴定突跃及范围)第五章:酸碱滴定法1、Ka Kb的表达式及相互间的关系2、决定强度的因素、质子条件式的准确书写(必考)、水溶液中强酸强奸的存在形式H30+ OH-3、一元、二元弱酸各型体的分布数定义特点及计算(主要存在的型体1-2种,因K2差太大并且是共轭的)4、一元二元弱酸弱碱各型体平均浓度的计算5、酸碱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作用的有效范围、戴维斯公式6、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选择指示剂的原则7、置换滴定酸、碱的条件(Ka Kb Ka1 Ka2的要求及应用)8、强酸滴定强碱(标定标准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一元弱酸的原理,滴定曲线(计量点),滴定突跃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碳酸影响的措施和提高,滴定终点敏锐性的原理)9、强酸强碱滴定终点差的计算10、酸碱(多元碱滴定结果的计算(例题))第六章:络合滴定法1、EDTA水溶液的PH值、PH与主要存在形式的关系、络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分数、特点(络合剂浓度适当时,各型体并存,因K形相差较小及)及计算2、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相关曲线),水解效应系数(查表),络合效应系数的计算3、络合物形成常熟与解离常数的关系4、条件形成常数的计算及准确滴定的条件5、络合滴定法的滴定曲线(计量点)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6、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络合滴定法、滴定结果的计算7、分析方案的设计(Pb2+ Bi3+)(Ca Mg)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2、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及氧化还原滴定对两点对K的要求3、氧化还原滴定曲线(sp 电位)计算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4、KMnO4的标定5、KMnO4法,K2CO3法测定Fe的条件及作用(碘量法测定条件)6、结果的计算第八章沉淀滴定法1莫尔法弗尔哈德法的原理指示剂和滴定条件的控制第九章重量分析法1、沉淀表面吸附规律2、沉淀进行的条件(晶体,无定形)3、沉淀剂过量的量与沉淀剂的性质(挥发性)的关系4、影响沉淀生成的速度(聚焦速度、定向速度)对沉淀性状的影响。
2第二章1-2-2 阳离子分析
![2第二章1-2-2 阳离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8cf784b9d528ea81c779c2.png)
第二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2-1
漳 州 师 范 学 院
2-2 阳离子分析
一, 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在湿法分析中, 直接检出的是溶液中的离子. 常见的阳离 化 在湿法分析中 , 直接检出的是溶液中的离子 . 讨论的是下列24种 子有二十几种, 我们讨论的是下列 子有二十几种 , 我们 讨论的是下列 种 : Ag+ , Hg22+ , Hg2+ , 学 系 2+ , Bi3+ , Cu2+ , Cd2+ , As(Ⅲ,Ⅴ) , Sb(Ⅲ,Ⅴ) , Sn(Ⅱ,Ⅳ) , Pb ⅢⅤ ⅢⅤ ⅡⅣ 】 3+,Cr3+,Fe3+,Fe2+,Mn2+,Zn2+,Co2+,Ni2+,Ba2+,Ca2+, 【 Al 分 Mg2+,K+,Na+,NH4+ . 析 化 学 课 硫化氢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 硫化氢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较为完善的一种分组方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 件 主要依据各离子硫化物溶解度的显著差异, 】 案 , 主要依据各离子硫化物溶解度的显著差异 , 将常见的阳离 子分成四组. 子分成四组.
硫化铵组, 硫化铵组,铁组 可溶组,钙钠组 可溶组,
-
Ba2+,Ca2+ ,Mg2+ K+,Na+,NH4+
用系统分析法分析阳离子时, 用系统分析法分析阳离子时,要按照一定的 顺序加入若干种试剂, 顺序加入若干种试剂,将离子按组逐一地沉淀出 这些分组用的试剂称为组试剂 组试剂. 来.这些分组用的试剂称为组试剂.
【 漳 州 师 范 学 院 化 学 系 】
【
第二讲 第二章 定性分析 2-5
第2章定性分析
![第2章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1ff99ab4daa58da0114af4.png)
• 6. 其它 江西教育学院理学分院王歌云
第二章 定性分析
三、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1. 鉴定方法的灵敏度
• Ba2+ + SO42- = BaSO4 ↓ (白) • ⑴ 最低浓度
• 在一定条件下,使某鉴定方法能得出肯定 结果的该离子的最低浓度,就叫做该鉴定反应 的最低浓度。常用 或1∶G表示。 G是含有
Ba2+,Sr2+,Ca2+
Ⅴ
Mg2+,K+,Na+, NH4+
组的其它名称 盐酸组,银组 硫化氢组,铜锡组
ⅡA--铜组 ⅡB--锡组
硫化铵组,铁组
碳酸铵组,钙组
可溶组,钠组
江西教育学院理学分院王歌云
第二章 定性分析
简化的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
组的名称 组试剂
Ⅰ组 盐酸组 银组 稀HCl
组内离子
Ag+ Hg22+ Pb2+
要求:
1.了解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鉴
第2章
定反应的灵敏性和选择性,掌
定性分析
握灵敏度的计算方法; 2.了解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特
点,掌握空白试验、对照试验
的概念。
3.掌握常见阳离子的H2S系统分 组方案、原理和步骤;
4.掌握1~5组常见阳离子的性
第2章
质,组试剂的作用,系统分析 的方法以及各离子的主要检出
江西教育学院理学分院王歌云
第二章 定性分析
(一)H2S系统
•
H2S系统分组方案主要是以常见阳离子
的硫化物的溶解度有明显不同为基础。
• 1. 分组方案
江西教育学院理学分院王歌云
第二章 定性分析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31ed2b2844769eae109ed89.png)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900030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应用化学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掌握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为其今后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5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4. 学时与学分学时为64,学分为4.5. 建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计划学时:1基本要求: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基本内容: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分析化学方法的类别。
第二章定性分析计划学时:3基本要求:1.掌握定性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了解鉴定反映的灵敏性和选择新的意义。
2.掌握灵敏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3.了解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特点。
4.熟悉常见阳离子的分析特性。
5.理解组试剂的作用,掌握阳离子分组的条件。
6.掌握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
7.掌握常见阳离子的主要鉴定反映。
教学重点及难点: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基本内容:1.定性分析的任务与方法。
2.定性分析对鉴定反应的要求。
色谱定性分析
![色谱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f72a6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6.png)
第二章色谱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就是要确定样品中的一些未知组分是什么物质,在色谱分析中就是要确定色谱图中一些未知的色谱峰是什么物质。
色谱分析中的定性主要是依据特征性不是很强的保留值,这需要和已知的标准物质的保留值进行比对。
由于即使保留值完全相同的两个峰,也可能是不同的物质,因此在最终准确确定色谱图中某个峰是什么物质时还需要一些辅助技术。
下面将介绍色谱分析中常用的一些定性方法。
第一节利用保留值定性在色谱分析中利用保留值定性是最基本的定性方法,其基本依据是:两个相同的物质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应该有相同的保留值。
但是,相反的结论却不成立,即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具有相同的保留值的两个物质不一定是同一个物质。
这就使得使用保留值定性时必须十分慎重。
由于影响保留值的因素———色谱中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中不完全相同,因此用保留值定性的方法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中也不尽相同,下面就分别介绍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中用保留值定性的方法。
一、气相色谱中用保留值定性的方法!"利用已知物直接对照进行定性分析利用已知物直接对照法定性是一种最简单的定性方法,在具有已知标准物质的情况下常使用这一方法。
将未知物和已知标准物在同一根色谱柱上,用相同的色谱操作条件进行分析,作出色谱图后进行对照比较。
如图#$#$!中将未知试样(%)与已知标准物质(&)在同样色谱条件下得到的色谱图直接进行比较,可以推测未知样品中峰#可能是甲醇,峰’可能是乙醇,峰(可能是正丙醇,峰)可能是正丁醇,峰*可能是正戊醇。
当然,以上的推测只是初步的,如要得到准确的结论,有时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在利用已知纯物质直接对照进行定性时是利用保留时间(!)直接比较,这时要求载气的流速,载气的温度和柱温度一定要恒定。
载气流速+)改变,从而对定性结果产生影的微小波动,载气温度和柱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使保留值(!+)定性,虽可避免载气流速变化的影响,但实际使用是很困难的,因为保响。
第2章-定性分析
![第2章-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d010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f.png)
四、 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
❖ 分别分析: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特效试剂,或者能够较简 便地创造出特效条件而使选择试剂具有特效性,那么, 我们便可以在其他离子共存的条件下,鉴定任一想要鉴 定的离子。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分别分析。
❖ 系统分析:是按一定的步骤和顺序将离子加以逐步分离 的分析方法。它首先把离子分成若干组,然后组内再细 分,一直分到彼此不再干扰鉴定为止。
创造特效条件的方法
3. 分离干扰离子 ❖ 在没有更好的可以消除干扰的办法时,分离是最基本的手
段。
❖ 例如,第四组阳离子的鉴定反应多数受到第三组阳离子的 干扰,一般又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可以消除干扰。在这种情 形下,只好采用分离的办法。
三、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 影响反应可靠性的因素: (1)过检: 溶剂、辅助试剂或器皿等可能引进外来离子, 从而被当作试液中存在的离子而鉴定出来; (2)漏检: 试剂失效或反应条件控制不当,因而使鉴定反 应的现象不明显或得出否定结果。
❖ 检出限量是在一定条件下,某鉴定反应所能检出离子的最 小质量。 通常以微克(μg)作单位来表示,并记为m。
❖ 检出限量越小,反应越灵敏。这种灵敏度称为质量灵敏度
❖ 在上述鉴定K+的实例中,每次取的试液体积为0.05mL,其 中所含K+的绝对质量m为: 1:12500=m:0.05 m=1×0.05 / 12500 = 4×10-6g = 4μg
(三)溶液的温度
➢ 溶液的温度对某些沉淀的溶解度,以及对某些反应进行 的速度都有较大的影响。
➢ 例 如 , 在 100℃ 时 , PbCl2 沉 淀 在 100g 水 中 可 溶 解 3.34g, 是 室 温 下 溶 解 度 (20℃ 时 , 每 100g 水 中 可 溶 解 0.99g)的3倍多。
1 第二章 定性分析 1
![1 第二章 定性分析 1](https://img.taocdn.com/s3/m/4436b7323c1ec5da50e270a4.png)
1 第二章定性分析 1、已知用生成 AsH3 气体的方法鉴定砷时,检出限量为 1μg,每次取试液。
0.05mL。
求此鉴定方法的最低浓度(分别以ρB 和 1:G 表示)【解】已知:m=1μg;V=0.05mL;根据公式:可得最低浓度为:ρ B = 因此有: m = ρBV;ρ B G = 106 6 6 1 m = = 20 ( μg ? mL?1 ) ; 所以:G = 10 = 10 = 5 × 10 4 ;V 0.05 ρB 20 1:G = 1:5×10-42、取一滴(0.05mL) Hg2+的试液滴在铜片上,含立即生成白色斑点(铜汞齐)。
经实验发现,出现斑点的必要条件是汞的含量应不低于 100 μg·mL-1。
求此鉴定方法的检出限量。
【解】已知:ρB =100μg·mL-1;V=0.05mL;根据公式: m = ρ BV;可知检出限量为:m = ρ B ?V = 0.05 ×100 = 5( μg )3、洗涤银组氯化物沉淀宜用下列哪种洗涤液?为什么?(1) 蒸馏水;(2) 1mol·L-1 HCl;(3) 1mol·L-1 HNO3;(4) 1mol·L-1 NaCl;【答】应选用(2)1mol·L-1HCl 作洗涤液。
这是因为 HCl 含有与氯化物沉淀的共同离子,可以减少洗涤时的溶解损失;同时又保持一定的酸度条件,避免某些水解盐的沉淀析出;同时 HCl 为强电解质可防止洗涤过程引起胶溶现象。
如果用蒸馏水洗涤,则不具备上述条件,使沉淀的溶解损失增大(尤其是 PbCl2) HNO3 ;不含共同离子、且易引起盐效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大;NaCl 虽具有共同离子,但不具备酸性条件,易使某些水解盐沉淀析出,所以亦不宜采用。
4、如何将下列各沉淀分离?(1) Hg2SO4-PbSO4; (2) Ag2CrO4-Hg2CrO4; (3)Hg2CrO4-PbCrO4;(4) AgCl-PbSO4;(5) Pb(OH)2-AgCl;(6) Hg2CrO4-AgCl;【解】(1) Hg2SO4-PbSO4:用饱和 NH4Ac,此时 PbSO4 溶解形成 Pb(Ac)3-,而 Hg2SO4 不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定性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定性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了解鉴定反应的灵敏性和选择新的意义。
2.掌握灵敏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3.了解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特点。
4.熟悉常见阳离子的分析特性。
5.理解组试剂的作用,掌握阳离子分组的条件。
6.掌握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
7.掌握常见阳离子的主要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课时安排】计划3课时【教学内容】共四节第一节定性分析概论一、鉴定反应及反应进行的条件(一)鉴定反应1、定义具有明显外部特征、灵敏、迅速的化学反应称之鉴定反应。
2、外部特征①沉淀的生成和溶解②溶液颜色的改变③有气体产生④有特殊气味产生(二)反应进行的条件1、溶液的酸度2、反应离子的浓度3、溶液的温度4、溶剂5、共存物二、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与选择性(一)鉴定反应的灵敏度1、最低浓度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使某鉴定反应能得出肯定结果的该离子的最低浓度。
表示:1:G , G是含有1g被鉴定离子的溶剂质量或用ρB表示,单位:μg.ml-1ρB G=1062、检出限量定义:一定条件下,某鉴定反应所能检出某种离子的最小质量。
单位:微克(μg),符号:m(二)鉴定反应的选择性1、特效反应、特效试剂2、选择性反应、选择性试剂3、提高选择性的方法控制溶液的酸度 掩散干扰离子 分离干扰离子 三、空白试验与对照试验 1.空白试验1)定义:用蒸馏水代替试液进行的试验。
2)作用:避免过检 2、对照试验1)定义: 用已知离子的溶液代替试液进行的试验。
2)作用: 防止漏检四、系统分析与分别分析 1.系统分析 2.分别分析 3.两者关系第二节 阳离子分析一、常见阳离子及分析特性 1、常见阳离子常见阳离子:Ag +、Hg 22+、Hg 2+、Pb 2+、Bi 3+、Cu 2+、Cd 2+、As(ⅢⅤ)、Sb(ⅢⅤ)、Sn(ⅡⅣ)、Al 3+、Cr 3+、Fe 3+、Fe 2+、Mn 2+、Zn 2+、Co 2+、Ni 2+、Ba 2+、Ca 2+、Mg 2+、K +、Na +、和NH 4+。
二、硫化氢系统分析硫化物⎪⎪⎪⎪⎩⎪⎪⎪⎪⎨⎧⎩⎨⎧⎪⎪⎩⎪⎪⎨⎧⎪⎩⎪⎨⎧ 钠组碳酸盐溶于水 钙组碳酸盐不溶于水 溶于水溶于稀酸组 铁组氯化物溶于水 铜锡组氯化物不溶于水 银不溶于稀酸不溶于水 (二)硫化氢系统分组方案(见表2-1)(三)系统分析1、第一组阳离子分析 1)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本组包括Ag +、Hg 22+和Pb 2+三种离子,称为银组。
都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物沉淀,从试液中最先被分离出来,按顺序称为第一组,按组试剂称为盐酸组。
①离子的存在形式 本组三种离子都无色。
银和铅主要以Ag +、Pb 2+形式存在,亚汞离子则以共价键结合的双聚离子Hg+Pb 2+形式存在,亚汞离子则以共价键结合的双聚离子Hg +:Hg+存在,记为Hg 22+。
在水溶液中有如下平衡:Hg 22+ Hg 2++Hg ↓ 2)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反应:Ag ++Cl -=AgCl ↓ (白色凝乳状,遇光变紫、变黑) Hg 22-+2Cl =Hg 2Cl 2↓ (白色粉末状)Pb 2++2Cl -=PbCl 2↓ (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3)本组离子的系统分析①Pb 2+的分离和鉴定 在本组离子的氯化物沉淀中加水并用水浴加热,使PbCl 2溶解于热水之中。
趁热分离,以HAc 酸化离心液,加入K 2CrO 4试剂鉴定,如析出黄色沉淀(PbCrO 4),表示有Pb 2+存在。
②Ag +与Hg 22+的分离及Hg 22+的鉴定 分出PbCl 2后的沉淀以热水洗涤干净,然后加入氨水搅拌。
此时AgCl 应溶解生成Ag(NH 3)2+与氨水作用将生成HgNH2Cl+Hg ,残渣变黑表示有Hg 22+存在。
③Ag +的鉴定 将步骤2中分出的氨性溶液用HNO 3酸化,如重新得到白色沉淀,说明有Ag +存在。
2、第二组阳离子分析(重点) 1)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本组包括Pb 2+、Bi 3+、Cu 2+、Cd 2+、Hg 2+、As(Ⅲ Ⅴ)、Sb(Ⅲ Ⅴ)、Sn(ⅡⅣ)离子,称为铜锡组。
不被HCl 溶液沉淀,但在0.3mol ·L -1HCl 溶液中,可以H 2S 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
按照本组分出的顺序,称为第二组;按照所用的组试剂,称为硫化氢组。
离子的存在形式 本组离子中,除Cu 2+为蓝色外,其余均无色。
铅、铋、铜、镉、汞具有显著的金属性质,主要以金属离子的形式存在;而砷、锑、锡三种无素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金属性质,它们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随酸碱环境而不同。
2)组试剂与分离条件分离第二组与第三组最适宜的酸度是0.3mol ·L -1HCl 。
由于H 2S 气体毒性较大,制备也不方便,故一般多以硫代乙酰胺CH 3CSNH 2(通常简写为TAA)的水溶液代替H 2S 作沉淀剂。
硫代乙酰胺在不同的介质中加热时发生不同的水解反应,可以分别代替H 2S(NH 4)2S 或Na 2S 在酸性溶液中水解产生H 2S ,可代替H 2S: 以硫代乙酰胺代替硫化氢作为组试剂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硫代乙酰胺的沉淀作用属于均相沉淀,故所得硫化物一般具有良好的晶形,易于分离和洗涤,共沉淀现象较少。
(2)硫代乙酰胺在90℃及酸性溶液中,可在沉淀时间内将As(V)还原为As(Ⅲ)[此时Sb(Ⅴ)也同时被还原为Sb(Ⅲ),故不需另加NH 4I 。
(3)硫代乙酰胺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时,除生成S 2-外,还生成一部分多硫化物。
多硫化物具有氧化性,可将Sn(Ⅱ)氧化为Sn(Ⅳ)。
因此,若以硫代乙酰胺代替Na 2S 作为ⅡA 组和ⅡB 组的分组试剂时,则事先可不加H 2O 2。
(4)由于在相同的条件下硫代乙酰胺所能提供的S 2-浓度较H 2S 提供的低,因此分离第二、三组阳离子时的适宜酸度为0.2mol ·L -1HCl 。
又因在此酸度下砷的沉淀反应不完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先将试液的酸度调至0.6mol ·L -1使砷完全沉淀,然后再将溶液稀释一倍。
由于TA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时消耗H +,故此时溶液的酸度在0.2mol ·L -1左右。
3)铜组与锡组的分离铜、铋、铜、镉的硫化物属于碱性硫化物,不溶于NaOH 、Na 2S 和(NH 4)2S 等碱性试剂,属于铜组(ⅡA);砷、锑和锡(Ⅳ)的硫化物属于两性硫化物,且酸性更为明显,能溶于上述几种碱性试剂中,属于锡组(ⅡB)。
汞的硫化物酸性较弱,只能溶解在含有高浓度S 2-的试剂Na 2S 中,本章采用Na 2S 溶液处理第二组阳离子硫化物的沉淀,因此HgS 亦属于ⅡB 组,也可用TAA 的碱性溶液加热水解来代替Na 2S 。
ⅡB 组硫化物与Na 2S 的溶解反应如下:--=+222H g S S H g S --=+3323223AsS S S As --=+3323223Sbs S S Sb --=+2322S S S S S n n离心分离,离心液留作锡组离子的分析鉴定,沉淀则用于铜组的分析。
4)铜组的分析①铜组硫化物的溶解:在分出锡组后的沉淀中可能含有P b S 、B i2S 3、CuS 和CdS 。
沉淀用含NH 4Cl 的水洗涤干净后,加6mol ·L -1HNO 3并加热溶解:OH NO S Bi H NO S Bi O H NO S Pb H NO PbS 233322234232824233823+↑+↓+=+++↑+↓=++++-++-CuS 与CdS 的溶解反应与PbS 的相似。
②Cd 2+的分离和鉴定 在铜组离子的硝酸溶液中加入甘油(1:1)和过量的浓NaOH 溶液,这时仅生成Cd(OH)2沉淀。
离心分离,离心液留作铜、铅和铋的鉴定。
沉淀经稀甘油-碱溶液洗涤后,溶于3 mol ·L -1HCl 溶液中,用水稀释试液至酸度约为0.3mol ·L -1,加TAA 并于沸水浴上加热,如有黄色沉淀(CdS)析出示有Cd 2+。
5)锡组的分析主要是锡组沉淀、汞、砷与锑锡分离及汞、砷分离。
①锡组的沉淀 在用Na2S 或碱性TAA 溶液溶出的ⅡB 组硫代酸盐溶液中[见(三)],逐滴加入3mol ·L -1HCl 溶液至呈酸性,这时硫代酸盐被分解,析出相应的硫化物沉淀。
此时通常还会析出一些单质硫,但对锡组的分析妨碍不大。
离心分离,锡组硫化物沉淀用NH 4Cl 稀溶液洗涤后留作以下分析用,一般情况下离心液可弃去。
②汞、砷与锑、锡的分离 在上述硫化物沉淀上加8mol ·L -1HCl 溶液并加热,此时HgS 与A s2S 3不溶解,锑和锡的硫化物则因生成氯络离子而溶解:↑+=++↑+=++--+-+S H ClS Cl H S S S H Cl S Cl H S S n n b b 22622363226432126③砷与汞的分离和鉴定 分出含有锑和锡的离心液后,在剩下的沉淀上加水数滴洗涤一次,然后加入过量的12%(NH 4)2CO 3,微热,此时HgS(及S)不溶,而A s2S 3溶解:↑+=+--233233233CO S A CO S A s s取部分溶液,小心地加入3mol ·L -1HCl 溶液(防止大量气泡把溶液带出)使呈酸性,如有砷存在,则有黄色沉淀(A s2S 3)析出:0362323333H S A H O A S A s s s +↓=+++--3、第三组阳离子分析 1)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八种离子:Al 3+、Cr 3+、Fe 3+、F 2+、Mn 2+、Zn 2+、Co 2+、和Ni 2+。
它们的氯化物溶于水,在0.3mol ·L -1HCl 溶液中不形成硫化物沉淀,而在NH 3-NH 4Cl(pH ≈9)溶液中与(NH 4)2S 或硫代乙酰胺反应生成硫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按分组顺序称为第三组,按所用试剂称为硫化铵组。
2)组试剂与分离条件本组组试剂为NH 3-NH 4Cl 存在下的(NH 4)2S 或硫代乙酰胺(加热)。
与组试剂作用时本组离子有的生成硫化物,有的则生成氢氧化物:FeS(黑)、Fe 2S 3(黑)①、MnS(肉色)、ZnS(白)、CoS(黑)、NiS(黑)、Al(OH)3(白)、Cr(OH)3(灰绿)。
因Al 3+与Cr 3+的氢氧化物溶解度很小,当溶液一旦变成微碱性时,它们就会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析出。
第三节阴离子分析常见的13种阴离子:-24SO 、-23SO 、-232O S 、S 2-、-23SiO 、-23CO 、-34PO 、Cl -、Br -、I -、-23NO 、-2NO 和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