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清商业市肆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古代商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afbbb3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0.png)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古代商业的发展高中历史必修知识:古代商业的发展1“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1)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2)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元的大都、杭州。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4)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古代商业的发展,希望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历史记牢大事件多种记忆法记牢大事件孙立伟(哈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在距离高考还有100多天的时间里,许多学生在复习中还存在着记不住基础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时不够准确的现象,但只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取得实效。
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
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
如文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创世精神,又极大地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及其影响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8d5879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1.png)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及其影响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商业发展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一环。
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下面从七个方面来论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影响。
一、商品经济的显著发展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经济活动的范围和贸易的规模空前增长,使得商品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以水运为主的海运贸易和陆上市场贸易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海禁的取消,海外贸易活动逐渐活跃,夷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商品也走向世界市场,成为了世界商品流通的重要一部分。
同时,国内的农工商业互动频繁,商业经济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商业产业的兴盛和发展在明清时期,许多商业产业得到了发展,如石匠、木工、铜人、香火、竹器、玩具、刺绣、绸缎等,这些产业不仅繁荣了当地经济,而且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三、商业组织的兴起在明清时期,随着商业发展的进一步加强,商业组织也逐渐兴起。
例如,当时的行会、同业公会和公司都成为了商业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承担了经济联合和政治联合的双重角色,代表商业界向官府要求采取政策措施,以保护商业的利益。
四、货币的普及和发行明清时期货币的普及和发行程度大大提高,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强,黄金、白银、铜钱等不同面值的货币也在金融市场逐渐被广泛使用。
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了商业公司和银行,这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商业道德的形成在明清时期,中国商人的道德要求和信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传统的商业道德强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精神,商人的商业道德和商业信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商业交易也更为和谐。
六、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商业的发展,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化名作在此时期诞生。
商业的繁荣使得艺术家、文人士绅等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他们可以投资建设艺术街区、赞助文学创作和艺术品制作等活动,使得中国文化艺术有了更高的飞跃和较长时间的繁荣。
商业经济有四段 唐宋明清不一般
![商业经济有四段 唐宋明清不一般](https://img.taocdn.com/s3/m/33cf9ef87c1cfad6195fa730.png)
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纲核心水陆两路往西传中西因果不一般古代商业分四段汉唐异同显特色宋元明清连续变明清记住十二点重农锁国两政策迥异时代两重天商业概况明清商帮理念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知识要点1.发展历程史实(1)原始社会晚期:商业从一、二产业中分出(2)先秦时期:商周“工商食官”。
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3)春秋战国:封建城市出现,私营开始逐渐取代官营商人十分活跃(首次商业革命)。
商周---唐朝: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市坊分开;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职能(2013年山东高考10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4)隋唐:出现柜坊(银行雏形)邸店和飞钱,三市(早,夜,草)、长安洛阳东西二都、“扬一益(成都)二”现象。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并行;征收茶税。
(繁荣原因:政治上的大一统、农业手工业发达和大运河的开凿---进一步革命。
(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5)宋元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四市兴盛(早晓、夜、草、专业):(宋代以前的“市”:与住宅区分开;特定的交易区域严格的交易管理;专门的管理官员)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风俗画、宋词话本、瓦肆、勾栏、榷场岁币;商税是政府主要收入;元代中外交往空前发展、纸币广泛流通,古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繁荣性革命);元朝泉州港最繁荣。
南宋的商业与城市发展
![南宋的商业与城市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84ca24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e.png)
南宋的商业与城市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南宋时期(960年-1279年)被视为商业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城市逐渐兴起,给南宋社会带来了繁荣与进步。
本文将从南宋商业的特点、城市的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南宋商业的特点在南宋时期,商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商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农业和手工业基础南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仍然是经济的基础。
农业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对于城市商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南宋时期的手工业制造技术不断提高,各种手工艺品成为了商业交易的重要商品。
2. 市民商人的崛起南宋时期,市民阶层的兴起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富有的商人,他们以商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掌握了商业活动的主导地位。
3. 船舶运输的繁荣南宋时期,船舶运输成为了重要的商业手段。
由于南宋位于江南水乡,水运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商人们通过内河、运河和海上航线进行商品的运输和交易,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4. 市场贸易的兴盛南宋时期,市场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城市中的市场逐渐兴起,各地的商人慕名前来交易,商品的买卖活动不断进行。
这些市场成为了商业活动的中心,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二、南宋的城市发展南宋时期,城市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城市的发展与商业的繁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 城市规划和建设南宋政府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通过修建城墙、整治河道等措施来加强城市的防御和管理。
同时,南宋政府还加大了城市道路的修缮和拓宽,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2. 城市人口的增加南宋时期,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商业的繁荣吸引了众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流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能力。
3. 城市文化的繁荣南宋时期,城市文化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许多文化名流聚集于城市,文化艺术活动频繁开展。
城市成为了知识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三、商业与城市的关系南宋时期的商业发展与城市的兴起密不可分。
宋明清商业市肆的发展
![宋明清商业市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83de59336c1eb91b375d0e.png)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表现 对外贸易
商业:“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对外 贸易发展 概况:南宋时,从海路前来通商国家 有50多个;广州、明州、泉州是三 大外贸港:官府在港口设立市舶司, 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使舶司所 在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人居住的 “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 市”;由于贸易商品以香料、丝织 品和瓷器为大宗,人们把宋代海上商 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 之路”.它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 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 伯乃至东北非
1757年下令 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州一地。 “千叟宴”有商人在列。颁布各省税课则例,严禁额外需索的陋规,
清廷特派官员查清外省官鶴私增口岸等弊端
清朝末期
被迫开放口岸,外国资本输出,名族资本发展暂停
市商业中心
乾隆时期前门外 大街商业市场分布
商业街与城市市肆结合 形成商业市肆中心
水网地区城镇商市商业中心集 中在道路交叉口 ,
国内影响
清政府对商业的爱恨
清政府和以往的王朝一样,他们也打着“重农抑商”的旗号,但是却实行 “恤商”,“扶商”的政策。这与清政府所处的时期有巨大的关系。来自 国内外的影响和政治需求。
历史的照片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清初民众自 由、经济繁荣的场景,折射了博取众 长、融汇中西的社会思潮,“康乾盛 世”可见一斑。所描述的场景在中国 更没有延续发展,其根源就在于崇尚 君王将相的历史文化、追逐名利的传 统习俗、“窝里斗”的民族劣根性和 几千年专制思想根深蒂固,阻碍着现 代科技体制和创新机制的发育与发展, 以致在西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后, 中国与欧美的发展差距越发扩大。
试析宋元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及其对思想、文艺的影响
![试析宋元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及其对思想、文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00e992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8.png)
试析宋元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及其对思想、文艺的影响试析宋元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及其对思想、文艺的影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宋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原因与表现(一)宋元时期是古代商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代商品的种类多,城市商业贸易活动繁荣,甚至出现了夜市。
在宋代不仅国内贸易兴盛,而且民族之间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荣。
元代,国家空前统一,商业继续繁荣。
(二)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明清时期由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商品市场的扩大以及白银的广泛使用等原因,商业出现了繁荣的现象。
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商业资本的活跃,使得拥资百万、千万的富商层出不穷,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他们实力雄厚,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④形成许多地域性、行业性的大商帮。
二、宋元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对思想、文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宋代以来,商品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除了冲击传统自然经济外,对当时主流思想、文学与艺术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成为宋元明清时期出现对儒学思想的批判、文学艺术产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内容与特点。
(一)对主流思想的冲击商品经济的冲击和程朱理学丧失活力,是明清之际思想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根源。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
明末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工商皆本”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市民阶层发展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具有进步作用。
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正确思想,但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二)对书法的影响1、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的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文风很盛,又因当时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宋朝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商业与城市研究
![宋朝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商业与城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732a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9.png)
宋朝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商业与城市研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经济发展为商业与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宋朝时期,随着国力的强盛和社会稳定的达到,商业活动和城市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本文将重点探讨宋朝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商业与城市研究。
一、入仕与商业的关系在宋朝,商业与政治是紧密相连的。
许多商人通过进士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由此进入官僚系统,成为仕宦商人。
这些仕宦商人在政治与商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们运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经营生意,同时也利用商业财富扩大政治影响力。
这种政商结合不仅激发了商业活动,还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动力。
二、商业与城市的相互促进宋朝商业的繁荣催生了许多繁荣的城市,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为商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商业与城市的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商人聚集在城市,形成繁荣的市场和商业街区,从而吸引更多的商贾和人口涌入城市,推动城市的扩张和发展。
城市的繁荣又为商人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商机,使得商业活动蓬勃发展。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宋朝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南方商业区,在宋朝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江南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和原材料。
此外,江南地区水运交通发达,水网纵横,这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
通过南京、杭州等重要的商业城市,江南商人与海外贸易商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促进了南方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四、城市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宋朝的城市不仅仅是商业的中心,还涵盖了丰富的经济结构。
除了商业活动外,手工业和服务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宋朝的手工业繁荣,特别是以织造业为代表的纺织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同时,各种服务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如宾馆、茶馆、医院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便利。
五、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宋朝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城市街道的规划更加规整,城市防护工事得到加强,使得城市更加安全和稳定。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332a291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7.png)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商业繁荣成为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
改革开放之前几十年的那个时期,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前的历史课本里常常提到的“封建社会”,其实就是明清时期。
那么,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究竟是如何取得的呢?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其发展也是影响其他领域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朝初建时,全国仅有严重受损的农地不到2000万亩,到明末清初时,全国耕地已达到6000多万亩,而且还在持续扩张。
这主要得益于新疆和东北地区的开发以及中原山区的平地化,同时政府也对农民征收高额赋税,从而间接促进了土地的开垦。
此外,马铃薯、玉米这些作物的引进也提高了生产力。
二、手工业和家庭作坊的兴起手工业和家庭作坊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业的繁荣。
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而且这个时期纺纱、织布技术出现了很大的飞跃。
一方面,这得益于当时的大量棉花产量和人工育种的成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纺纱、织布技术的改进以及生产方式的优化。
所以,手工业和家庭作坊往往成为贸易的基础,长江流域的棉花生产和水运交通更是成为了明清时期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商业活动的繁荣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繁荣成为了时代特征之一,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色商品成为了出口的主要产品。
这主要归功于银元经济的崛起和商业和交通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
银元经济的兴起主要得益于中国的矿产丰富,特别是银矿在北京,在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也有大量储量。
而且银元的引入成为了商品的上货币,从而带动了贸易和商业的繁荣。
保税港库和巨债商票也成为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四、贸易和商业区域的变化明清时期商业与贸易活动发展的另一个特征是,商业区域的范围有所变化。
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贸易繁荣,但随着明后期海上贸易的内卷化和土地不足,中原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崛起。
而到了清代,官方关系型商业和民间关系型商业并存的局面逐渐形成,也呈现出南方繁荣、北方弱势的形态。
宋朝的工商业与城市发展
![宋朝的工商业与城市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25c1a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e.png)
宋朝的工商业与城市发展介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以其繁荣的工商业和城市发展而闻名于世。
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经济的高峰时期,为后世所借鉴和学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宋朝的工商业与城市发展。
一、农业发展与商贸活动宋朝的农业发展为当时的工商业和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改良耕种技术,引进新的农作物和育种方法,宋朝实现了农田的高效利用。
丰富的粮食产量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同时,农民们也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如茶叶、丝绸和棉花,这些作物成为宋朝商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产品的繁荣贸易为城市营造了一个繁荣的商业环境。
二、商业发展与市场繁荣宋朝的商业发展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成为商品交换和金融活动的核心。
城市商业区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市场,如京师的“百货行”和江南的“商业街”。
这些市场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消费者前来交易,促进了商品流通和需求的增长。
与此同时,高度发达的水运系统也为商贾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贸易通道,加速了商品流通速度和范围。
三、手工业与商业技术宋朝的手工业是当时工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职业机会和经济财富。
宋代的手工业包括陶瓷、丝绸、纺织品、铁器等领域,这些手工业产品因其精湛的工艺和高质量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为了促进商业技术的发展,宋朝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措施,使工商业得以蓬勃发展。
四、城市建设与生活品质宋朝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城市街道整洁宽敞,市政设施齐备。
市中心的宫殿、寺庙、园林和市场都是宏伟壮观的建筑物,展示了宋朝的艺术和文化成就。
此外,宋朝的城市生活品质极高,公共浴池、茶馆、戏曲表演等休闲场所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城市文化与知识氛围宋朝也是中国文化和科技的繁荣时期,各类书院和学府遍布城市,培养了大批人才。
城市成为知识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儒学在宋朝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形成。
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体系与商业文化
![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体系与商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d9592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9.png)
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体系与商业文化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四个朝代,也是商业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体系日益完善,商业文化也日益发展。
本文分别从经济体系和商业文化两个方面来探究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与商业。
一、经济体系宋、元、明、清时期,在经济体制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以农为主,以手工业为辅的经济结构,而且农业占主导地位。
宋代的经济繁荣,商业活跃,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基础。
宋代的经济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土地、人力和人才。
宋代对土地的利用非常充分,虽然耕地面积不大,但利用率很高。
宋朝还制定了种植技术和水利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时期,经济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元代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加强了对商业的支持。
元代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大幅发展,商业也逐渐由小规模流通转为大规模流通,实现了货币交换和市场交易。
元朝时期还出现了各种银行和票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王朝,也是中国的商业繁荣时期。
明朝的经济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农业和手工业。
明代的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各种手工业工艺都有所提高。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经济形式也出现了重大变化。
清朝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清朝还制定了很多新的商业政策,如开设商业口岸、规范银行业等。
二、商业文化宋元明清时期,商业文化繁荣,商业活动频繁。
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并且商业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商业文化的发展,主要出现在书法、诗歌、绘画、戏曲文艺等方面。
宋代的商人大都有文化素养,他们制定了很多商业规则和商业秩序,成为了商业道德的代表。
宋朝的书法艺术和诗歌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商业文化也渐渐得到了历史的认可。
元代商业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音乐、诗歌、藏品收藏、美食文化等方面。
元朝时期,山西商人胡汉民创建了“闹会”,拉近了商人之间的关系。
唐宋时期的商业与城市发展
![唐宋时期的商业与城市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64601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b.png)
唐宋时期的商业与城市发展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商业与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以集市和市镇为核心的商业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也大幅增长。
这种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繁荣,也促进了人文与文化的繁荣。
本文将从商业贸易、城市建设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唐宋时期商业与城市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一、商业贸易的繁荣唐宋时期的商业贸易繁荣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国内贸易的发展。
在唐宋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改善,商品的流通范围得到了拓宽,各地区的特产得以迅速流通。
同时,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京城也成为各类商品的大集散地,形成了繁荣的商品交易市场。
其次是对外贸易的提升。
唐宋时期,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品种,与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这些贸易活动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外汇收入,也推动了国内生产和技术的发展。
此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专门的商人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积攒了财富,并成为社会中的重要人物。
这些商人在贸易活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城市建设的兴盛唐宋时期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城市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这与商业贸易的繁荣密切相关。
商业的繁荣使得各地的城市兴盛起来。
特别是唐朝,长安、洛阳、杭州等大型城市的繁荣程度一度超过了当时的西方首都罗马。
在城市建设方面,唐宋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城市地标建筑,如长安的大明宫、洛阳的洛阳城、杭州的西湖等等。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学者前来交流、交易。
此外,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唐宋时期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城市矿场,用来处理城市垃圾和废物,保持城市的清洁和卫生。
同时,也有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负责维护城市的治安和秩序。
三、文化交流的繁盛唐宋时期的商业与城市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繁荣,也促进了人文与文化的繁盛。
宋朝的商业繁荣与市场经济
![宋朝的商业繁荣与市场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f79819a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9.png)
宋朝的商业繁荣与市场经济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商业繁荣与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宋朝政府的政策和新兴的商业形式共同推动了商业繁荣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商业繁荣的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统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朝代。
首先,宋朝政府对商业活动采取了积极的政策。
政府充分认识到商业对于国家财政和经济的重要性,因此设立了许多商业机构,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商业的发展。
其次,宋朝社会的发展也为商业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商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二、商业繁荣的特点1. 商业区域的形成:宋朝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河流交通发达的地区。
特别是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商业发展最为迅猛。
这些地区由于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成为了商品集散地和商业中心。
2. 经济机构的发展:宋朝政府积极推动商业活动,设置了许多商业机构,如交子盐铺、彩元钱庄等。
这些机构提供了货币交换、贷款、保险等服务,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
3. 产业与商业的结合:宋朝的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
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产品通过商业网络流通到各地,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
4. 陶瓷和织造业的繁荣:宋代的陶瓷和织造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宋代的青瓷、白瓷、黑瓷等陶瓷制品被广泛流通,成为了宋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织造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汴京(今河南开封)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丝织中心。
三、市场经济的兴起1. 钱币流通的发展:宋朝是中国货币流通体系发展的重要时期。
官方货币“交子”在商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流通的便利。
2. 商业合作的兴起:在宋朝,出现了一些商业合作组织,如股份公司和商业合作社。
这些组织提供了集体经营的形式,降低了商业风险,促进了商业创新与扩大规模。
3. 经济媒介的发展:宋朝的商业繁荣也催生了经济媒介的发展。
宋朝的经济繁荣与商业活动
![宋朝的经济繁荣与商业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8740191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5.png)
宋朝的经济繁荣与商业活动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这个时期的经济繁荣和商业活动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宋朝是中国商业崛起的开始,这里我就来好好探究一下宋朝经济繁荣和商业活动的原因。
首先,要说到宋朝经济的繁荣,不得不提到它的国土面积。
宋朝建立后,成功继承了唐朝的大部分国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市场。
同时,宋朝还积极开拓边疆,不断扩大国土面积,这样也就拓宽了商品的来源和市场。
国土面积的扩张,使得交通运输更加方便,商品能够更好地流通。
其次,宋朝的发展也得益于当时的政策环境。
宋朝不但注重土地的治理,更重视市场的经营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在宋朝,由于当时的财政紧张,朝廷被迫采取大面积的放权政策,从而使得各地的经济活动不断发展。
同时,宋朝还积极扶持各类商业活动,比如官府即兴商品交易,推出了很多鼓励商贸发展的政策和条例。
另外,在宋朝,商人和工匠的地位开始逐渐上升,这也为商业活动的繁荣埋下了伏笔。
尤其是食品、服装、饰品、装饰用品等轻工业品的兴盛,使得宋代商业活动比以前更加繁荣。
随着经济的发展,宋朝的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也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购买质量更好的商品,从而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另外,宋朝的通商政策也为商业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宋代的对外通商政策一直很开放,同时也十分注重海上贸易的发展。
当时的宋朝已经与东南亚国家以及日本建立了贸易关系,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得到相互交流。
总的来说,宋朝的经济繁荣和商业活动发展是多方面的,与政策环境、国土面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宋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商业崛起的开始,其经济与文化成就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具有重要的价值。
唐宋时期的商业繁荣与城市发展分析唐宋时期商业活动对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唐宋时期的商业繁荣与城市发展分析唐宋时期商业活动对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https://img.taocdn.com/s3/m/d0b829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8.png)
唐宋时期的商业繁荣与城市发展分析唐宋时期商业活动对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唐宋时期的商业繁荣与城市发展分析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商业繁荣与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商业活动的兴盛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商业活动的特点、商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以及商业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商业活动的特点唐宋时期商业活动呈现出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首先,唐宋时期商业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商品的交流和流通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商品种类也日益多样化,包括丝绸、茶叶、瓷器、铁器等。
其次,商业活动逐渐市场化,市场经济日益形成。
商人之间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商品的买卖,价格逐渐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此外,商业活动呈现出区域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国内各地之间的商业联系紧密,与外部经济联系也逐渐加强。
二、商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唐宋时期商业活动的繁荣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首先,商业活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商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带动了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富裕程度得以提高,同时农村的市场经济逐渐形成。
其次,商业活动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流通的扩大为手工业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手工业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手工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此外,商业活动还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城市成为商品交流和流通的中心,商业繁荣催生了城市的发展。
三、商业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唐宋时期商业活动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商业活动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商业繁荣带动了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其次,商业活动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为了满足商业活动的需求,城市的市场、街道、商铺等设施得到了建设和完善,城市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商业活动也促进了城市文化的繁荣。
商业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和聚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得以加强,城市文化的繁荣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宋朝的商业与城市生活
![宋朝的商业与城市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e54040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4.png)
宋朝的商业与城市生活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其繁荣的商业和繁忙的城市生活而闻名。
在这个时代,商业活动和城市发展迅速,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宋朝的商业特点和城市生活,以展示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迁。
一、商业活动与商品经济宋朝是中国商业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
大量的商品通过市场交易和贸易流动,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商人们组织成行会,形成了不同行业和职业的专业组织,如钱庄、货栈、茶楼等。
行会在商品交易和商业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确保交易的安全和公平。
宋朝的商人们积极参与内外贸易,大量商品进出宋朝境内。
外贸方面,宋朝与东南亚、阿拉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商品包括丝绸、茶叶、瓷器等。
内贸方面,各地市场繁荣发展,商品种类繁多,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业品在市场上交易频繁。
商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经营,如批发零售、租赁商铺、放款贷款等。
商业活动的繁荣也催生了银行业的兴起。
宋朝的银行业以钱庄为主要形式。
钱庄提供放贷和兑换货币的服务,也承担着汇款、存储和保管财物等职能。
钱庄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发展和货币流通,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宋朝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城市成为了商业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治上,许多重要城市成为地方政权的中心,在城市中设立衙门和官署,管理城市事务。
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不仅有商人和手工业者,还有大量的官员、军队和学者居住在城市中。
城市中的职业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城市的人口密度增加,社会交往更加频繁,城市成为了信息流通和知识交流的中心。
城市生活也丰富多样。
除了商业活动外,宋朝的城市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如剧院、舞台剧、曲艺等。
人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品尝美食,欣赏艺术表演,享受城市生活的乐趣。
城市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交机会,人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追求幸福。
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f05f3a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b.png)
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后来又出现了纸币。
宋朝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商品交换品种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开始转向市场。
海外贸易发达。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宋朝时期,儒学复兴,出现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宋朝的城镇商品经济特别发达。
北宋末期有四十六个十万口以上的城市。
包括开封、洛阳、商丘、大名、杭州、镇江、苏州、荆州、广州、成都、福州、长沙、泉州等。
从倒塌的坊墙说起——浅论北宋城市商业发展
![从倒塌的坊墙说起——浅论北宋城市商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2c384f2e3f5727a5e96218.png)
从倒塌的坊墙说起——浅论北宋城市商业发展人文萃英班吴凡清人赵翼曾放言:“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不和议而亡”,这无疑揭示了有宋一代在军事和外交上软弱无能现实,仿佛给传祚319年的赵宋王朝定下了悲剧的历史基调。
但历史往往不吝会出现一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戏剧性场面,相信当你将视角从荒凉的古战场转移到东京城的街头巷尾时,你将会发现这一现实——北宋城市商业的繁华远远超过了她在疆域上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北宋没有挡住辽金的铁骑,却推倒了坊墙,将城市商业从行政干预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坊市制源于周,形成于汉,到了唐代渐趋严格,坊是居住区,市是商业交易区,两者严格分离,坊中不得从事商业活动,并且通过法律以行政手段对坊市之间商品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形成了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方正格局。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的城市商业交易更多的是一种制度化和理想化的构建,并不是市民的消费需求为指向。
但这种情况在北宋被颠覆,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州桥夜市”东京的夜市非常繁荣,分布很广,营业时间也很长。
《东京梦华录》中曾提到有南北州桥夜市:“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
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
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
梅家鹿家鹅鸭鸡免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
曹家从食。
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黎冻鱼头、姜豉类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
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纱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离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贮。
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夜市的出现说明自唐代以来的运用行政力量强制限定“市”的交易时间的规定已经渐渐减弱,直至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商业的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朝市场管理制度
明初,朝廷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当时商品交易十分有限,市场普遍弱小。经 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宣德年间,大量富余的农产品尤其是经济作物产品和手工业产 品进入流通领域,刺激了市场的迅速发展。明中叶以后,商业活动更加频繁,各地市场 繁荣,并日臻成熟。其表现为不仅市场规模大、交易品种多,而且其结构也向多层次、 多方位、行业化方向发展。明朝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强化 国家对市场贸易的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市场本身也在实践中约定俗成了贸易参与者 务必遵守的一些条规、守则,由此形成了一套比较齐备的市场管理制度。 市场管理机构明代城市的市场由兵马司兼管。洪武元年(1368),太祖令在京(南 京)兵马司兼管市司,并规定在外府州各兵马司也“一体兼领市司”永乐二年 (1404),北京也设城市兵马司,成祖迁都北京后,分置五城兵马司,分领京师坊铺, 行市司实际管辖权 。农村集市,由地方官府管理。集市的开设废销,集期的调整,集 市的分辖等,都须由当地官府批准或指定。此外,城乡许多官、私牙也参与市集管理。 明初,朝廷一度打算取缔牙行,以将市场管理权直接操纵于自己手中。但随着市场的扩 大,牙商普遍存在,并活跃于城乡之间,而且地方各封建势力又依赖于他们的协管作用, 因此牙行非但取缔不了,而且迫使朝廷承认甚至保护他们,使其在市场管理之中始终占 有一席之地。有些集市,还有集头参与管理。史载,“诸市皆官为校勘斛斗秤,又有牙 役以分之,集头以总之。山市则县倅亲往治焉” 。“市之在乡者,恒有集头,以把持 其中”
“凡斛斗秤尺,司农司照依中书省原降铁斗铁升,较定则样制造,发直隶府州及呈中书省转发行
物价平稳、合理,是市场有序乃至国家安定的一种表现,也是市场贸易渠道畅通的关键之一。朝廷 对此一直很重视。朝廷为掌握平抑物价的主动权,通过国家行为,如建立预备仓,实行收籴、平粜制 度等,来保证物价的平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①。对于赢利过多的行业,政府则采取限制措施。如对 既无“舟车之榷”,又无“江湖之险”的典当行业,《明律》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 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若他们违禁取利,要给予“笞四十”的惩处 平抑物价和质量管理制度,对于约束奸商,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均起过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机 制本身的原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严重存在,市场贸易中高抬物价、弄虚作假、欺诈行骗的情 形屡见不鲜。尤其明中叶后,不法商人更和贪官污吏相互勾结,沆瀣一气,使物价、质量等制度形同 虚设,成为一纸空文。
04
明宋时期的商业市肆
在宋朝,商业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当时既有资金雄富的大商人,又有如开封、临安等都市 店铺群落的兴盛,更有无可数计的小商贩活动。但与明代尤其是晚明相比,其商业规模、 商人数量、商人地位还是大大不如。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经过一百多年相对安定、平和 的休养生息,到明中叶,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工农业发展了,尤其在手工业中出现 了一些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生产者生产商品的意识明显加强,导致当时的农业、手工业 都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到商品经济中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商业活动的活跃和加强就成为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表现为:商路更加广阔宽泛,商人队伍不断壮大,商业资 本迅速拓殖,商人的社会地位随之提高,商业流通——主要是民用产品的长途贩运面广量 大、频繁密集;作为商品主要集散地的大小市镇,则兴盛勃起,大城市空前繁荣,各地的 农村集市与区域性的中小城镇相连接,几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绽现出市场经济的 萌芽;而作为城镇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店铺业则是熠熠生辉,从大范围讲,如两京、 江、浙、闽、广诸省,次之苏、松、淮、扬诸府,临清、济宁诸州,仪真、芜湖诸县。 首先是明朝皇族聚居、王府所在、官僚贵戚麇集的大都会如北京、南京、开封等市,达。
输入内容
Do onething at a time, and do well. Never forget to say “thanks”. Keep on going never give up.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Believe in yourself. Believe in yourself. Action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ILLUSTRATION
产生的市
北京城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50%
62% 75% 45%
相关法令和事件
时期
定都不久后 顺治五年 康熙年间 雍正年间 乾隆年间 同治年间
Standard
Advanced
Premium
1757年下令 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州一地。 “千叟宴”有商人在列。颁布各省税课则例,严禁额外需索的陋规,
清廷特派官员查清外省官鶴私增口岸等弊端
清朝末期
被迫开放口岸,外国资本输出,名族资本发展暂停
市商业中心
乾隆时期前门外 大街商业市场分布
商业街与城市市肆结合 形成商业市肆中心
水网地区城镇商市商业中心集 中在道路交叉口 ,
中国古代 商业市肆的发展
01 先秦时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宋代经济发展成就
①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 宋朝的农村出现了定期的"集 "和"墟‘ ③ 指南针的发明,加强了宋朝与 海外诸国的联系和贸易 ④ 开封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 中心 ⑤ 互相交换的商品增多,营业时 间长,打破了昼夜的限制经营.
国内影响
清政府对商业的爱恨
清政府和以往的王朝一样,他们也打着“重农抑商”的旗号,但是却实行 “恤商”,“扶商”的政策。这与清政府所处的时期有巨大的关系。来自 国内外的影响和政治需求。
历史的照片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清初民众自 由、经济繁荣的场景,折射了博取众 长、融汇中西的社会思潮,“康乾盛 世”可见一斑。所描述的场景在中国 更没有延续发展,其根源就在于崇尚 君王将相的历史文化、追逐名利的传 统习俗、“窝里斗”的民族劣根性和 几千年专制思想根深蒂固,阻碍着现 代科技体制和创新机制的发育与发展, 以致在西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后, 中国与欧美的发展差距越发扩大。
原本清明上河图
意的况繁活城东生 识并的荣状市京动 的非写的况面︵记 “ 繁 照 见 ︐ 貌和 又 录 盛荣︒证是当称了 世市虽︐北时汴中 危景然也宋社京国 图︐场是时会︐十 ”而面北期各今二 ︐是热宋都阶河世 官一闹城城层南纪 兵幅︐市汴人开北 懒带但经京民封宋 散有表济当的︶都 税务 忧患 现 情 年 生 的 城
制造业 手工业
纺织——杭州、苏州、 成都设有官办丝织作坊; 江浙出现私人作坊— “机户”;棉花种植从 海南、闽广传播到江南; 海南发展出较为先进的 纺织工具 制瓷——景德镇成为全 国制 瓷中心造船——东南沿 海的 造船业发达,造船技术 世界领先
明朝的商业
.
明代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商业经济在整个社会 经济中地位的提高。明中叶以后,国家对商税的征收,已 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来源。仅以钞关为例,弘 治十五年(1502)全国钞关收入二千七百十九余万贯,折 合白银约八万两,在当年太仓收入中约占百分之三左右; 至万历六年(1578),钞关收入增至三十二万五千两,为 当年太仓库收入的百分之八;万历二十五年(1597)达四 十万七千五百两,约占太仓库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①。可 见明朝商税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与日俱增。万历中期以后, 明廷大兴土木,皇室奢靡无度,使国用陡增,财政日蹙。 不久,辽东战事又起,军饷无出,朝廷于是决定以加派重 敛百姓。商税又成为加派的对象。据《天府广记》载,天 启五年(1625),全国八个钞关岁入正余银②高达四百八 十万余两③,为万历中期钞关岁入正银的十二倍。足见商 税已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明朝市场管理项目
01
度量衡管理制度
02
物价管理制度
省,依样制造,校勘相同,发下所属府州,各府正官提调依法制造,较勘付与各州县仓收支行用。 其牙行、市铺之家,须要赴官印烙。乡村人民所用斛斗秤尺与官降相同,许令行使”③。明令市 场贸易所用的度量衡必须与官定标准相吻,且经官府核定烙印后,方可用于市场交易。朝廷还严 格对度量衡的监管。一是派兵马指挥司二至三日一次定期“校勘街市斛斗秤尺”;二是针对违法 作弊现象,制定法律 统一度量衡制度对买卖双方进行公平交易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如山东济南府莱 芜县的十七个集市,因“斛斗秤尺,官为之谨,又有牙役以分之,集头以总之,故贸易平而争者 鲜少矣”
• 明代的税使制度,受害最深重的自然是商业。千百商人在税使的威逼下,或“弃家逃窜”,或 “立见倾荡丧身”。许多繁华的城市,在税监的疯狂掠夺下,店铺倒闭,商旅驻足,负贩稀踪, 市场萧条。税使制度的推行,直接影响到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因而也遭到从朝廷到地方无数 官吏的强烈反对。广大城居之民,发动了一起又一起反矿监税使的“民变”和“兵变”,而且 其声势之大,范围之广,史无前例。万历三十三年(1605)后,明神宗在滥派税监上有所收敛, 对税监有所约束,然而,终未彻底废除。直至神宗死后,其子朱常洛即位,才“传令旨,命矿 税尽行停止”,“即行撤回”,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税使制度。
将前朝召买粮料诸弊废除,自时厥后,凡市冞皆因商名所便, 时地所宜,度物货平市价,劝商贾,敦节俭,抑豪强,禁科派 禁止诸王府商人及旗下官员的家人到外省贸易与民商争利,致使“商不聊生” 通财货之血脉者,唯有商贾。1667年颁布海禁,1684年废除海禁, 鼓励对外贸易 藉贸易之盈余,佐耕耘之不足。1727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数次减免关税
清朝商业发展 政治需求
明朝末期的 资本主义萌芽 虽然遭到抑制 但还存有影响 清代建都北京后,急需经 济建设,商业是经济恢复 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部门。 因此通商裕国的思想 很容易被接受
国际影响
在西方社会资本主 义发展迅猛并在世 界范围内显示重要 作用,所以无论清 政府愿不愿意都会 受到西方资本主义 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