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通过病室气味辨知疾病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https://img.taocdn.com/s3/m/49d4e41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8.png)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鼻为肺窍,职司呼吸,又因阳明之脉过鼻旁,所以我们临床可以通过辨闻鼻之气味,进而了解肺胃二经的病理变化。
①鼻臭【闻诊】鼻腔呼气时有臭秽气味,病人自己反而不闻香臭。
【临床意义】此为肺脾气虚,邪毒滞留而致。
因肺虚则气津不足,无以上输,鼻失濡养,且易为邪毒侵犯。
滞留鼻窍,脉络瘀滞,熏蒸鼻窍,日久阴津被耗。
肌膜失养,而致鼻内干燥。
肌膜焦萎,鼻臭;又因脾土是肺金之母,主运化水谷精微,母虚及子。
且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膜失养,脾不化湿,湿热熏灼,肌膜必将干萎,而发鼻臭。
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萎缩性鼻炎”。
此外,鼻部生疮腐烂或溃塌,其腐肉败血就可发出恶臭之气,令人难以接近,如“梅毒”、“疠风”或癌肿。
常因触犯秽气,邪毒内蕴,日久侵蚀鼻部,内伤气血所致。
【治法】肺脏虚损者,宜养阴润肺,宣肺散邪,方用清燥救肺汤;脾气虚弱者,宜补脾益气,培土生金,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②鼻腥【闻诊】鼻内常流青黄浊涕,闻之鼻腔有腥臭味。
【临床意义】此为肺热之鼻渊所致。
通常为外感内热邪毒,或风寒侵袭,日久化热,上犯鼻窍,内传于肺,肺经郁热,邪热循经上蒸而为病。
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鼻窦炎”。
【治法】宜芳香通窍,清肺祛风散热,方用苍耳子散加味。
③鼻臊【闻诊】鼻中出气有尿臊气味。
【临床意义】此常见于水气病晚期的患者,通常是由脏腑精气衰败而澄热浊气上泛所致。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④刺激性蒜味【闻诊】鼻中有刺激性蒜味。
【临床意义】多见于有机磷中甜症。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闻诊
![中医诊断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02e035f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a.png)
排泄物气味
大便无味
表示肠道功能正常,消化吸收 良好。
大便腥臭
可能提示有肠道炎症或消化不 良。
小便无味
表示肾脏功能正常,代谢废物 排泄顺畅。
小便腥臭
可能提示有尿路感染或肾脏疾 病。
环境气味
环境无味
表示室内空气清新,环境卫生良好。
环境腥臭
可能提示有室内空气污染或环境卫生 差。
环境焦臭
可能提示有火灾或高温环境的影响。
。
问诊
通过问诊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等 ,为闻诊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切诊
切诊可以了解病人的脉象、肌肤温 度等情况,与闻诊相互补充,提高 诊断准确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鉴别虚实
通过听声音,判断患者是否属于实证或虚证。实证者声音洪亮有力,虚证者声音低微无 力。
判断病位
判断病位深浅
通过听声音,判断病位深浅。若声音重浊有 力,多属病位较深;声音轻清无力,多属病 位较浅。
判断病位所属脏腑
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结合患者症状表现, 判断病位所属脏腑。例如,咳嗽声重浊有力 ,多属肺经;口臭声重浊有力,多属胃经。
预测病情发展趋势
要点一
预测病情转归
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判断病情转归。若患者声音逐渐低 微无力,多提示病情加重;若患者声音逐渐洪亮有力,多 提示病情好转。
要点二
预测病程长短
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结合患者体质、年龄等因素,判断 病程长短。例如,患者年老体弱,声音低微无力,病程可 能较长;患者年轻体壮,声音洪亮有力,病程可能较短。
睡眠状况
总结词
睡眠状况可以反映患者的生理和心理 状态,对于病情的诊断和调理具有重 要意义。
中医专业知识之嗅气的诊断疾病方法
![中医专业知识之嗅气的诊断疾病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9028f019e8b8f67c1cb937.png)
气味是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中一项比较重要的环节,一般有经验的医者都很注意闻诊,听声和嗅气。
中公卫生人才网现在与各位考生来讨论下关于嗅气诊断的相关知识点。
嗅气分嗅病体之气和病室之气,病体之气又分为嗅口气、嗅汗气、嗅痰涕之气、嗅呕吐物之气、嗅排泄物之气等,不同的气味能辨别患者疾病的寒热虚实,本文只就病体之气而论。
嗅口气指嗅从口中散发出的异常气味,一般正常人呼吸或讲话时,口中无异常气味散出。
口中散发臭气者,称为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便秘及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口气酸臭,兼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者,多属食积胃肠;口气臭秽者,多属胃热;口气腐臭或兼咳吐脓血者,多是内有溃腐脓疡;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者,为牙疳。
嗅汗气指患者随汗而散发出的气味,如果汗出腥膻,多见于风温、湿温、热病,是风湿热邪久蕴皮肤,津液受到蒸变或汗后衣物不洁所致;汗出腥臭,多见于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所致,可见于狐臭。
一般人体少量排痰和涕无异常气味,一般咳吐痰涎清稀量多且无异味者,属寒证;咳痰黄稠味腥者,是肺热壅盛者,多属肺痈,为热毒炽盛所致;鼻流浊涕且腥秽如鱼脑者,为鼻渊;鼻流清涕无气味者,为外感风寒所致。
呕吐物清稀无臭味者,多属胃寒;气味酸腐臭秽者,多属胃热;呕吐未消化的食物,气味酸腐者为食积;呕吐脓血而腥臭者多为内有痈疡。
嗅排泄物之气,不止指二便之气,还包括妇女的经、带之气。
一般大便臭秽难闻者,多为肠中郁热;大便溏泄而腥者,多属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臭如败卵,或夹有未消化食物,矢气酸臭者,为伤食。
小便黄赤混浊,臊臭异常者,多属膀胱湿热;尿液若散发出烂苹果样气味者,多属消渴病后期。
妇女月经臭秽者,多属热证;经血味腥者,多属寒证。
带下臭秽而黄稠者,多属湿热;带下腥臭而清稀者,多属寒湿。
崩漏或带下奇臭,兼见颜色异常者,应进一步检查,以辨别是否为癌症所致。
综上所述,一般有腥臭之气的,多见于热证,臭秽严重者,多为热盛或热毒所致,而寒证多无臭或味不重,所以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区分,不要记忆混淆。
中医诊断:闻诊知识点总汇
![中医诊断:闻诊知识点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dd5ec13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3.png)
中医诊断:闻诊知识点总汇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了解健康状况,诊察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包括听辨患者的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暖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包括嗅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及病室的气味。
人体的各种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
所以,辨别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以判断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为诊病、辨证提供依据。
闻诊是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颇受历代医家重视,正如《难经·六十一难》所言:“闻而知之谓之圣。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根据患者发出的声音来测知内在病变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以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素问·脉要精微论》以声音、语言、呼吸等来判断疾病过程中正邪盛衰状态。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以患者的语言、咳嗽、喘息、呕吐、呃逆、肠鸣、呻吟等作为闻诊的主要内容。
后世医家又将病体气味及病室气味等列入闻诊范围,从而使闻诊从耳听扩展到鼻嗅,使闻诊的内容得以不断丰富。
正如清代王秉衡日:“闻字虽从耳,但四诊之闻,不专主于听声也。
”一.听声音听声音是指听辨患者语声、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肠鸣等声响,以判断脏腑功能与病变性质的诊病方法。
声音的发出,大多是肺、喉、会厌、舌、齿、唇、鼻等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肺主气,司呼吸,气动则有声,故肺为发声的动力。
喉是发声机关,声由喉出,其余部分则对声音起协调作用。
此外,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必由肾间动气上出于舌而后则能发出声音;肝主疏泄,可调畅气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神志,言语发声受心神支配等,均与发声有关。
而肠鸣之声则与胃的和降及肠的传导相关。
因此,听辨声音不仅可以诊察发音器官的病变,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变化,进一步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
《四诊抉微》曾说:“听声审音,可察盛衰存亡。
”并指出:“声应于外者,有若桴鼓之捷也。
中医诊断学--闻诊
![中医诊断学--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0722a3feed630b1c58eeb598.png)
鼻鼾
音哑、 失音
声重
呻吟 惊呼
病痛难忍的哼哼声 高亢有力属实证剧痛 无力低微属虚
语声重浊, 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 肺气不宣、鼻窍不通所致
患者突然发出的尖锐叫声,表情惊恐 小儿为惊风,成人为剧痛或精神失常
二、听声音(二)语言
语言的辨别包括察看言辞表达与 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词是否清晰流 利等。语言的异常多与心神病变有关。
少气呼吸比较自然,静而无声,以气少不足以息,声低 不足以听为表现,纯属虚证
短气呼吸急而短促,不相接续,证候有虚有实
二、听声音(四)咳嗽
肺失肃降、气机上逆的一种症状。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其他脏腑病变也可累积肺脏,出现 咳嗽。
有声无痰:咳; 有痰无声:嗽; 有痰有声:咳嗽
二、听声音(四)咳嗽
闻诊
一、概 述
闻诊指医生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和嗅气味 的变化来分析判断病证的方法。
听声音指听病人的语声、语言、呼吸、 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 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指嗅病人身体及其分泌物、排泄 物散发的及弥漫到病室的各种气味。
二、听声音(一)语声
1、正常声音:
发声自然;音调和畅;
哮
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 宿痰内伏、复感外邪诱发,或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 咸生冷诱发。
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
短气 病态呼吸
呼吸气急短促、短气不足以息,数而不相接续, 虚证为气少不足以息,因体质弱或元气大虚所致 实证短气见呼吸气粗、或胸部窒闷、或胸腹胀满,痰饮、 胃肠积滞或气滞所致
少气
气微,呼吸微弱虚怯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 语无力 诸虚劳损证,为内伤久病体虚或肺肾气虚所致
二、听声音(十)喷嚏
中医诊断学-闻诊
![中医诊断学-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1590b2610029bd64793e2c00.png)
涕-外感风寒
?久病阳虚的病人突发喷嚏-阳
气回复,病情好转
7.呵欠:困倦而致为正常
?见于病者,呵欠频频而作--
体虚阴盛阳衰
8.太息:叹息
?不自觉发出太息声,太息后自
觉宽舒者-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言为心
谵语
声”听
郑声
语言的 语 独语
异常以
判断心 神病变
言 错语
狂言 言謇
总的原则:
属实证(风寒、风热、痰湿阻肺) “金实不鸣”;
?久病渐至—肺肾亏虚,喉关失养—
属虚证(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 “金破不鸣”。
?怒吼、妊娠也可见。
3.鼻鼾:“打呼噜”,多气道不利、鼻病、
睡 姿不 当、中风入脏、高热神昏。
4.呻吟:多疼痛或胀满。 5.惊呼:剧痛;惊恐;精神失常
小儿阵发惊呼——受惊
6.喷嚏: 偶发为正常
3.独语: 虚证——心气不足;
实证——气郁痰结心窍。 (见于郁证、癫证)
4.错语: 虚——心气不足(体虚脏衰);
实——痰湿瘀血气滞阻窍。
5. 狂言:痰火扰乱心神所致(阳证、实
证);狂病、蓄血。
6. 言謇:言词不顺利。中风或中风后遗
症。
病人呼吸正常
是形病气未病;
呼吸异常是形 呼
气俱病
吸
喘 哮 短气 少气
沉默寡言,语声低微——多虚证、寒证; 烦燥多言,语声高亢——多实证、热证。
1.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热入心包;阳明腑实;痰热扰神)
2.郑声: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语声低
弱,时断时续。 多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见于疾病晚期、危重病)
中医诊断学之闻诊
![中医诊断学之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40b8d54ba45177232f60a2b3.png)
呃 逆
新病声高有力——实证、 热证(寒邪、热邪客 胃);
久病声低无力——虚证、 寒证(胃气衰败)。
古称“噫气” 胃中气体上出 咽喉发出的声 响,声长而缓。 嗳 气 胃气上逆。 俗称“打饱膈 儿”。
实——食积;肝气犯 胃;寒邪客胃。 虚——脾胃虚弱。
肠鸣:又称腹鸣,是气体或液体通过肠道而
产生的一种气过水声或沸泡音。正常4~5 次/分钟,若超过10次/分钟则为肠鸣频繁,持 续3~5分钟才听到1次者为肠鸣稀少。 1.肠鸣增多:饮水过后、水饮留聚于胃、 胃肠虚寒、感受风寒湿邪以致胃肠气机紊 乱、肝脾不调 2.肠鸣稀少:气机郁滞、气虚、肠痹肠结等 多见于痰饮、脾胃虚弱、胃肠气滞、风寒 湿邪中阻。
通过听诊获得的异常声音 1.支气管、肺部听诊:
肺泡音异常
支气管呼吸音异常
湿性啰音
干性啰音
2.心脏听诊
听诊心音增强:可见于胸壁较薄、运动之后、情绪
激动等生理状况下,病变中主要见于气分热盛,或阴 虚火旺、肝阳上亢,或血虚之代偿性心音增强者。 听诊心音减弱,可见于肥胖而胸壁较厚者,病变中主 要见于心气虚弱、心阳不足、心脉瘀阻、心阳暴脱, 或心肺气虚、气血亏虚等患者,亦可见于胸壁水肿、 肺胀、悬饮和支饮等患者 心脏听到杂音:心痹、胸痹、心瘅等心脏病变;或 见于外感高热、瘿气、肝阳上亢等阳热亢奋的病证; 亦可见于先天心脏发育不良、肺胀等心肾阳虚证患 者。
正 常 声 音
【特点】发声自然, 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 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 意符。是宗气充沛、气机 调畅的表现。
由于性别、年龄、禀赋等个 体差异和情志的变化而各有不同。
声音 疾病反 映于语 言声音 的变化
病 变 声 音
语言
呼吸 咳嗽
胃肠异常声音
气味辨病
![气味辨病](https://img.taocdn.com/s3/m/94655dc1bb4cf7ec4afed059.png)
鸡毛味:(如刚拔下来的鸡毛味):可见于麻疹患者。
陈啤酒味:可见于淋巴结核患者。
生肉店味:可见于黄热病患者。
苦杏仁味:口中有此气味,提示可能是氰化物中毒。
花生味:口中有此气味,提示可能误服了某些毒鼠药。
大蒜味:可见于食大蒜的人,有时有机磷农药中毒或误服灭鼠药磷化锌者的口中也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大蒜样气味。
霉臭味:口中常有此味,提示肝脏有病。严重肝病的病人连呼出的气中也有此味,称为“肝臭”。
腐臭味:多由口腔不洁引起。有的老人和小孩早晚不刷牙,堆积的牙垢和嵌塞于牙缝里或龋洞内的食物碎渣就会发酵腐败而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脓臭味:口中有此气味,常见于化脓性鼻炎、副鼻窦炎、鼻内异物或肺脓疡等,这些疾病的病灶处形成溃疡、糜烂、化脓,就引起脓性口臭。当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时,除唾出大量的脓臭痰外,呼出气中也常有臭味。
王鹏飞整理编印(资料来源于网络和医学课本)
只为方便同学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学习资料请访问我的人):可见于肾炎患者。当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不能正常代谢,体内肌酐、尿素氮含量增高,口中就有一股特殊的氨气味。
粪臭味(指病人呕吐物中有粪臭味道):可见于急性腹膜炎和肠梗阻,应即刻送医院抢救。
恶臭味(指感染化脓时脓液有恶臭味):可见于气性坏疽。
狐臊臭味:腋下大汗腺分泌旺盛,易患臭汗症(狐臭)。此病对健康无影响,无传染性,多与家族遗传史有关。
血腥味:可见于牙龈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支气管扩张的病人。
金属味:长期接触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发生重金属中毒时,口腔内有一股金属味。
烂苹果味:可见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时,由于产生大量酮体,口中便会散发出一种烂苹果样的气味。
中医诊断学(闻诊)
![中医诊断学(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435f3d0516fc700abb68fc68.png)
▪ 呃逆 ▪ 含义:指胃气上逆,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自主的冲击声,
声短气频,呃呃作响。 ▪ 病位:胃 ▪ 病机:寒热虚实 胃气上逆 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多实证、热证 呃声低沉,声弱无力——多虚证、寒证 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实证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虚证
饥肠漉漉,得温得食则减,饥寒则增——中气不足,胃 肠虚寒
腹中雷鸣,脘腹痞满,大便泄泻——外感风寒湿致胃肠 气机紊乱
腹中微有肠鸣,腹胀,食少纳呆——胃肠气虚
肠鸣音消失,伴腹痛——胃肠气滞不通
第二节 嗅气味
▪ 含义:是指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包括病室、病 体、分泌物、排出物。
▪ 原理:正常人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流畅——无特殊 气味 若脏腑、气血、津液病变——出现异常气味
▪ 意义:辨疾病的寒热虚实 ▪ 规律:气味酸腐臭秽——多实热
气味微有腥臭——多虚寒
口气
▪ 酸臭伴纳少腹胀——胃肠积滞(食积) ▪ 口气臭秽——胃热 ▪ 口气腐臭,兼咳吐脓血——溃腐脓疡 ▪ 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牙疳
汗气
▪ 汗味腥膻,汗出粘稠——多风寒湿蕴蒸 ▪ 汗出臭秽——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 汗出臊臭(狐臭)——湿热内蕴
▪ 月经:臭秽——热证;腥味——寒证 ▪ 带下:黄稠而臭秽——湿热;白稀而腥臭——寒湿 ▪ 产后恶露:臭秽——湿热下注
Hale Waihona Puke 呕吐物之气▪ 清稀无臭味——多胃寒 ▪ 酸臭秽浊——多胃热 ▪ 伴未消化食物——食积 ▪ 无酸腐味——多气滞 ▪ 吐脓血腥臭——内有溃疡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83701aff00bed5b9f31d5d.png)
哮:呼吸急促伴有喘,喉中痰鸣似哨声,反复发作。多因痰饮又外感风寒所致。久居寒湿地区,或食过多酸咸生冷也可诱发哮。临床上哮与喘常同时出现。
短气:呼吸气急而短、气短而渴、四肢关节痛属实证;气短无力、小便不利,则属虚证。
咳嗽:咳嗽发生与肺脏关系密切。
咳声重浊:痰色清白,鼻塞不通,多因外感风寒。
咳有痰声:痰多易咳出,多为寒咳,因痰湿阻肺,肺失宣降。
咳声如犬吠:声如犬吠伴有音哑,多为白喉证。
阵发性咳嗽:咳声不断,甚则咳血。称为顿咳、百日咳。
呕吐
胃中饮食物、痰、水液冲出口的一种表现。
呕吐声音微弱,吐势缓慢,吐物以清痰水:多为虚证、寒证。
听声音 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①语声。病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可反映正气盛衰和邪气性质。语声高亢宏亮而多言,属实证、热证;语声轻微低哑而少言,属虚证、寒证。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或湿邪侵袭,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声音嘶哑,发不出音的称失音,因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的为实;因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而致的为虚。新病声哑属实证,久病失音属虚证。妊娠七月而失音,称为子瘖,是生理现象,分娩后不治自愈。语言错乱,多属心有病变。躁扰不宁是狂证,多为痰火内扰所致,属阳证;喃喃自语,痴呆静默是癫证,多为痰气郁闭所致,属阴证;神识不清,语言颠倒,声高有力,称谵语,属实证;神志恍惚,语言重复,声低无力称郑声,属虚证。②呼吸声。呼吸有力,声粗浊,多为热邪内盛,属实热证;呼吸无力,声低微,多为肺肾气虚,属虚寒证。呼吸急促而困难是喘证,发作急骤,声高气粗,以呼出为快的,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而致,属实证;发作缓慢,声低息微,呼多吸少,气不接续,或痰鸣不利的,属虚证。呼吸困难而有痰鸣音,是哮证,为痰阻气道而致。③咳嗽声。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属虚证。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嘶哑,呼吸困难,是喉风,属危急证候。④呕吐声。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声高有力,为实热证。⑤呃逆声。呃逆,俗称打嗝。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无其他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⑥嗳气声。嗳气,古称噫气。若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是胃气不和或胃气虚弱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aed745856a561253d36f30.png)
中医四诊法之闻诊法、txt14热情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与活力;热情就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与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运用听觉与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与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
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与气味均就是在脏腑生理与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声音与气味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可推断正气盛衰与判断疾病种类。
闻诊包括听声音与嗅气味两方面。
听声音就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就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
通常,声高气粗重浊多属实证,反之则属虚证。
语言错乱多属心之病变,呼吸、咳嗽、喷嚏多与肺病有关,呕吐、呃逆、嗳气多就是胃失与降,胃气上逆的表现。
太息多与肝郁有关。
嗅气味可分病体与病室两方面。
病体的气味主要就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致从体窍与排出物发出,据此,可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
通常,凡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证;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多属虚寒证。
病室气味,则就是由病体及其排泄物气味散发的,如瘟疫病人室内有霉腐臭气;失血证病人室内有血腥气味;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
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与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声音与体内及排泄物发出的气味进行诊察,以推断疾病的方法。
为四诊之一。
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与气味均就是在脏腑生理与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与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就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
因而声音与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与疾病种类。
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
听声音以辨正气盛衰为主。
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
中医诊断学:闻诊
![中医诊断学: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19284cb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41.png)
中医诊断学:闻诊1、尿液散发烂苹果味多见于()A、消渴病(正确答案)B、失血C、脏腑败坏D、瘟疫E、水肿病晚期2、病人口气酸臭,脘腹胀满者属()A、肝胃蕴热B、胃肠蕴热C、食积胃肠(正确答案)D、内有脓疡E、口腔不洁3、病人口气腐臭或吐脓血多为()A、牙疳B、内有脓疡(正确答案)C、胃热D、口腔不洁E、龋齿4、病室有蒜臭气味多见于()A、瘟疫发生B、溃腐疮疡C、脏腑衰败D、肾功衰竭E、有机磷中毒(正确答案)5、当瘟疫类疾病发生时病室中气味为()A、腐臭气B、臭气触人(正确答案)C、尿臊气E、烂苹果气6、病室中有尸臭气多为()A、患者失血B、瘟疫发作C、脏腑衰败(正确答案)D、肾衰E、消渴病重7、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时断时续称为()A、独语B、错语C、狂言D、谵语E、郑声(正确答案)8、症状表现为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于()A、错语B、狂言C、郑声D、谵语(正确答案)E、独语9、郑声的病机是()A、宗气大虚B、心气虚弱C、神气不足D、痰扰神明E、心神散乱(正确答案)10、金破不鸣是指()A、久病失音(正确答案)B、少气C、肺虚咳嗽D、肾虚作喘11、金实不鸣是指()A、咳声嘶哑B、咳声不扬C、新病音哑失音(正确答案)D、肺实作喘E、咳声紧闷12、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者,称为()A、谵语B、郑声C、独语D、错语E、夺气(正确答案)13、咳声短促,连续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称为()A、顿咳(正确答案)B、肺痨C、肺痈D、肺痿E、白喉14、寒痰停肺咳嗽的特点是()A、咳声轻清低微B、咳声重浊紧闷(正确答案)C、咳声不扬痰黄稠D、阵发性痉挛性咳嗽E、干咳无痰或少痰15、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哪一项()A、呼吸困难B、鼻翼煽动C、张口抬肩D、喉中痰鸣(正确答案)E、难以平卧16、以下哪项不是实喘的特征()A、发作急骤B、呼吸深长C、息粗声高D、呼多吸少(正确答案)E、张口抬肩17、呕吐呈喷射状者多为()A、热伤胃肠B、脾胃阳虚C、热扰神明(正确答案)D、食滞胃脘E、饮邪犯胃18、热邪犯胃其呕吐的特点是()A、呕声壮厉,吐黏稠黄水(正确答案)B、呕吐呈喷射状C、呕吐酸腐食糜D、朝食暮吐E、暮食朝吐19、水逆呕吐的特点是()A、吐势徐缓,吐物清稀B、呕吐黏稠苦水C、口干欲饮,饮后则吐(正确答案)D、喷射状呕吐E、朝食暮吐,暮食朝吐20、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者属()A、胃气衰败(正确答案)B、脾胃气虚C、脾胃阳虚D、寒邪客胃E、热邪客胃21、咳声不扬,痰黄难咯者属()A、痰湿阻肺B、热邪犯肺(正确答案)C、燥邪犯肺D、肺肾阳虚E、寒邪犯肺22、导致出现咳声如犬吠,声音嘶哑,吸气困难的病因是()A、风邪与痰热搏结B、久病肺气虚损C、燥邪犯肺D、寒痰湿浊停肺E、阴虚疫毒攻喉(正确答案)23、口臭难闻,牙龈腐烂者多见于()A、口腔不洁B、B、食积胃肠C、C、胃热D、D、牙疳(正确答案)E、E、内有溃腐脓疡24、导致自言自语,见人便止,首尾不续的病因是()A、热扰心神B、痰热扰心C、心气不足(正确答案)D、痰火互结E、宗气大虚25、导致语言时有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的病因是()A、热扰心神B、痰热扰心C、心气不足(正确答案)D、痰火互结E、宗气大虚26、呼吸急迫困难,张口抬肩,难以平卧的是()A、短气B、夺气C、少气D、喘(正确答案)E、哮27、呼吸急促困难,喉中痰鸣的是()A、短气B、夺气C、少气D、喘E、哮(正确答案)28、痰湿阻肺的特征是()A、咳声不扬,痰黄质稠B、咳声重浊紧闷C、干咳少痰或无痰D、咳有痰声,痰多易咯(正确答案)E、咳声如犬吠,声音嘶哑29、燥邪犯肺的特征是()A、咳声不扬,痰黄质稠B、咳声重浊紧闷C、干咳少痰或无痰(正确答案)D、咳有痰声,痰多易咯E、咳声如犬吠,声音嘶哑30、肺气不得宣散,上逆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称为()A、喘证B、哮证C、上气(正确答案)D、短气E、少气31、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A、风痰阻络B、热扰心神C、心气大伤D、心气不足(正确答案)E、痰火扰心32、唐代以前所称的“哕”,是指()A、呃逆(正确答案)B、嗳气C、恶心D、干呕E、噫气33、肾水亏之咳嗽,多表现为()A、夜间咳甚(正确答案)B、咳声不扬C、咳声低微D、咳声重浊E、天亮咳甚34、胃火炽盛可表现为():A、食欲不振B、消谷善饥(正确答案)C、嗜食异物D、饥不欲食E、恶闻食味35、与虚喘发作关系密切的脏腑是:()A、肺脾B、肺肾(正确答案)C、心肺D、脾肾E、肝肺36、以下哪项不是呃逆的常见原因:()A、寒邪客胃B、热邪客胃C、脾失健运(正确答案)D、胃气衰败E、虚证寒证37、太息的病机是:()A、肝气郁结(正确答案)B、脾气虚弱C、胃气上逆D、肝阳上亢E、肺气不足38、顿咳常见于()A、青年B、老年C、小儿(正确答案)D、女性E、男性39、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出现口臭()A、龋齿B、心火(正确答案)C、胃热D、宿食E、内痈40、下列哪项不属于四诊中听声音的内容()A、错语B、呃逆C、嗳气D、咳嗽E、耳鸣(正确答案)41、脾虚之咳嗽,多表现为()A、夜间咳甚B、咳声不扬C、咳声低微D、咳声重浊E、天亮咳甚(正确答案)42、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因:()A、肝胆火盛(正确答案)B、阴虚火旺C、肝肾阴虚D、肾精亏损E、气血不足43、口酸是因:()A、胃气上逆B、脾胃气虚C、脾胃湿热D、燥热伤津E、肝胃不和(正确答案)44、妇女妊娠末期出现音哑或失音者,称为()。
中医教你闻异味辨疾病
![中医教你闻异味辨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7dfa8b3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9.png)
中医教你闻异味辨疾病口味异常是指患者自觉口中的味觉异常,如口酸、口苦、口咸等等,这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之一。
若脏腑发生病变,在出现全身症状的同时,也往往会出现口内味觉异常。
因此,患者口味异常可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依据之一。
当然,在诊治口味异常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辨证施治,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口苦: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
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二、口淡: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
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
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
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三、口甜: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
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
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四、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
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
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
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五、口酸: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
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六、口咸: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
闻味知疾病6大疾病气味
![闻味知疾病6大疾病气味](https://img.taocdn.com/s3/m/62966f1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3.png)
闻味知疾病6大疾病气味盲人史法兰能用惊人毅力“闻香识女人”,那么,疾病是否也可以通过气味来辨别呢?中医告诉大家,这是可以的,下面就是中医为大家总结的六种通过气味就可以辨别的疾病。
一、排泄物臭味——肝病肝衰竭引起的口腔异味也被称为"死亡的气息"。
它是因门静脉高压且肝功能不全,硫醇直接进入血液,最终经肺部逸出。
此气味略有甜味但又有排泄物的臭味。
二、烟味——肺部疾病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气肿、肺癌都能引起口臭。
其中,有些是由积攒于肺部的黏液引起,及时治疗肺部疾患可使口臭迎刃而解。
三、臭鸡蛋味——口腔疾病有资料显示,约八成口臭都由口腔内细菌滋生引起。
我们闻到的那些奇怪的气味实际上是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硫化物的味道。
这些刺鼻的味道闻起来像臭鸡蛋、腐烂的卷心菜或蔬菜,让人过“鼻”难忘。
牙周炎、龋齿、假牙的问题都可能产生这种味道。
此外,某些抗组胺药、抗抑郁药及干燥综合征因为能使唾液减少也会产生口气。
保持口腔清洁、餐后刷牙、睡前不吃东西及一旦发现口腔问题及时就医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口腔问题导致的口臭。
四、酸腐味——胃病幽门狭窄梗阻可使口腔中散发酸腐味;反流性食管炎或胃病引起的病理性口臭往往由长期慢性呕吐所致,真正的元凶是黏附在口腔、咽喉的呕吐物,常在H2受体抑制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显著改善。
五、腐败味——上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和咽喉炎都会分泌大量黏液,除部分形成鼻涕,剩下的均从鼻道流入口咽部最终被咽下。
这些含大量蛋白质的黏液可部分黏附于舌根后部或口咽部进而产生味道。
当很多鼻窦炎或咽喉炎患者喉咙不舒服时,常吞咽口水或吐痰、咳嗽,望借此把黏附于舌根的黏液去掉。
实际上,这样做的效果未必显著。
不妨吃一片面包或一些芹菜茎,在吞咽这些食物时黏液就被顺势“扫”进胃里。
六、烂苹果味——糖尿病若此病患者体内酮体过多并出现酮症酸中毒,则该患者呼出的气体有典型的“烂苹果味”或“洗甲水味”。
中医的闻知识
![中医的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be3e6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3.png)
中医的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1、从病人发生的各种声音,从其高低、缓急、强弱、清浊测知病性的方法。① 声音高亢:是正气未虚,属于热证、实证。② 语声重浊:乃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肺津不布,气郁津凝,湿阻肺系会厌,声带变厚,以致声音重浊。2、嗅气味可分为病人身体的气味和病室内的气味。① 病人说话有囗臭,多属消化不良、腐臭多属体内有溃疡。② 病室内有尸臭气味,多属腑脏败坏。有烂苹果气味,多属消渴病(糖尿病)危重患者。
中医诊断学---闻诊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闻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fb8048a45177232f60a2f7.png)
烂苹果味─消渴病重证
嗳气酸腐——宿食,属实证。 嗳声频而响亮,因情志而作——肝气犯胃。 (实证) 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味——胃虚气逆 (虚证)。 嗳声频作而无酸腐气味——寒邪客胃 (寒证)。 若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它兼症时,不属 病态,不治自愈。
8、太息
是病人在情志抑郁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为 肝气郁结所致。此熟悉之即可。
失音与失语的区别
失音——声音不能发出。
失语——不能言语。
3、呻吟: 【特征】 病痛难忍所发出的痛苦哼哼声。 【临床意义】提示身有疼痛或胀满不舒。 【辩证】 声高亢有力——实证、剧痛。 声低微无力——久病、虚证。 理解呻吟、辨别证候,可结合姿态变化以 判断病痛的部位。(P34页)
4、惊呼:突然发出的惊叫声。多为剧痛或惊 恐。(P34页)
短气有虚实之分。 少气纯虚无实。
4、咳嗽
乃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表现的一种症状, 是肺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其它脏腑的病变亦可 出现咳嗽,故《素问·咳论》中说:“五脏六腑 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对于咳嗽,首先应注意分辨咳声和痰 的色、质、量的变化; 其次要参考时间、病史及兼症,主 能正确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性质。
胃气上逆
(1)呕吐:
【含义】 呕吐——有声有物称为呕;有物无
声称为吐; 干呕——是指欲吐而无物有声,或 仅呕出少量涎沫。
【辩证】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虚寒 证。
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粘痰黄水,或 酸腐或苦水——实热证。 喷射状呕吐——热扰神明。
(2)呃逆(唐以前称为“哕”)
【含义】是指胃气上逆,从咽而发,不由自主,声短
(二)、语言
主要是了解、分析病人语言表达和应答 能力及吐字的清晰度,“言为心声”,语 言的异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中医诊断闻诊医学
![中医诊断闻诊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c260072d55270722192ef7a5.png)
6、呕吐物之气:指通过嗅觉辨呕吐物气味,以判断病证的寒热性质。 • 呕吐物清稀无臭味者 ── 多属胃寒; • 呕吐物气味酸臭秽浊者 ── 多属胃热; • 呕吐未消化食物,气味酸腐者 ── 为食积; • 呕吐物无酸腐味者 ── 多属气滞; • 呕吐脓血而腥臭味 ── 为内有脓疡。 • 病体散发的各种异常气味,临床上除医生直接闻诊所得外,其它诸 如痰、涕、二便、妇女经带恶露等排出物的异常气味,可通过问诊获知。
喘:
呼吸急促,甚则鼻翼煽动, 张口抬肩。
发病急,气粗声高,以呼为快(呼 气难),风寒袭肺或痰热壅肺,肺 失肃降所致
实证
久病病缓,气怯声低,以吸为快 虚证 (吸气难),动则加剧,肺肾亏虚, 气失摄纳所致
哮:
喘促时喉伏,复感外邪所诱发或因久 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咸生冷所诱 发 喘不兼哮、哮必兼喘
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 躁妄言;
语言謇涩: 神清,吐字不清或困难
夺气: 语声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
神志昏迷不知言语
实证:多为痰湿、瘀血、气滞阻碍 心窍而成
多因心火,胆热或胃气不和所致; 虚呓:久病虚衰,神不守舍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互结、 内扰心神之阳证、实证。
因习惯而成者不属病态,若每与舌 强并见者,多因风痰阻络所致。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 人语止,首尾不续;
病理、病性 热扰心神之实证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痰结、 阻蔽心窍所致
常见病 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 腑实证,痰热扰乱心神 疾病晚期,危重病人
癫证、郁证
错语:语言错乱,语后知错
虚证: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呓语: 睡中多言,吐字不清,意思不明
咳声重浊,痰清色白 ── 多属外感风寒。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 ── 多属邪热犯肺。 干咳少痰,咽喉干燥 ── 多属燥邪犯肺,或肺阴亏虚。 咳声轻清,低微气怯 ── 多属肺气亏虚。 咳而痰多,滑脱易咯 ── 多属痰浊阻肺。 咳如犬吠,常兼声嘶 ── 多属肺肾阴虚,火毒攻喉之白喉。 顿咳、百日咳、鸬鹚咳—阵发性、痉挛性、连声不断,久 咳不愈,—多因风邪与痰热搏结所致,常见于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