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9 个性倾向性课件
![9 个性倾向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e1fa0a7e21af45b207a80c.png)
• 主导动机是个体最重要的、最强烈的、对行为影 响最大的动机。非主导动机是强度相对较弱、处 于相对次要地位的动机。
• 主导动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非主导动机对行为 起辅助作用。
LOGO
• (5)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 分类依据: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分类。 • 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因素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则
LOGO
需要是有机体内一种不平衡状态,既可是 生理的,又可是心理的。
需要总是指向满足需要的某种客观物体和 事件的。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人的活动的 动力的来源。
人与动物的需要是有区别的。
LOGO
• •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
映.
LOGO
2.需要的特点
对象性、动力性、紧张性、周期性、差异 性、发展性
LOGO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贡献: 1、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以及发生发 展的规律。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2、十分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 。
3、人类的需要分为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按 波浪式演进。高级需要满足前先必须满足低级需 要。
LOGO
2、不足
1、马斯洛认为把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这严重低估 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发展的影响。
LOGO
达到自我实现层次者的特点
• 正确认识并适应现实; • 自发性、简朴、自然 • 有使命感 • 有独立性需要 • 自主,不受所在文化或环
境的左右
• 不断重新评价 • 有惊人和颠峰式的经历 • 向全人类认同并有亲情
• 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执友
程正方《心理学》第9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程正方《心理学》第9章-个性及其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7aad7d831a37f111f1855bfe.png)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 精神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求知
需要、娱乐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需要 物质需要:如住房要求干净、舒适,衣着要求漂亮、
时髦等。
我饿!!
想让人陪!!
一、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1.理论提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1943年他提出了 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主要有五种 基本需要,这五种基本需要是由低层 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并彼此联系形成 一个系统。
•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 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 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 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 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西方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结构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二)卢特卡尔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三)艾森克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例如,我们有性欲的 冲动、有贪生怕死的冲动、有贪图享受的冲动等。本我的活动 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一时的满足。
需要
动机
行为
诱因
结论:人缺乏什么就会追求什么
一、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需要: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有 关的需要。如饮食需要、运动需要、休息需要、睡眠 需要、排泄需要、配偶需要、生育需要等
社会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 成就需要、社会赞许需要、求知需要等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精品文档26页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精品文档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5ecc14596f1aff00bfd51e65.png)
本章重点
1、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运用** 3、需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5、兴趣的品质 6、学习兴趣的培养 7、需要、动机、兴趣的分类 8、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
依 恋
他 人 的 积极 模 型 ( 回 避 消极 )
依恋的四种模型
3、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 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3)利用反馈 4、竞赛
(246—248页)
三、兴趣
(一)兴趣——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 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249页)
(二)兴趣的品质(250页) 1、广度 2、中心 3、稳定性 4、效能
自我的模型(依赖)
积极
消极
安全型
全神贯注型
因为亲密和自主性 全神贯注于人际关
而感到舒适
系
规避型 回避亲密关系 反向依赖
恐惧型 惧怕亲密关系 社交回避
烦,淋雨 真痛快!
没处躲雨
好奇心
自 信
谢谢!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信、自爱、自重
案例分析练习:
古语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 食足而知荣辱”。试用需要理论 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这句古语有一定道理,因为根据马 斯洛的需要理论分析,人的需要是有多 个层级的。人们总是在获得低一层级需 要的满足之继续寻求高一层级需要的满 足,即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 产生的基础。人们的需要是不会停止的, 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人们又会去寻求 另一种需要的满足。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归属需要(依恋) 4. 尊重需要 5. 自我实现需要 (236页)
第九章 小学生的个性——个性倾向性1、什么是个性 2、小学
![第九章 小学生的个性——个性倾向性1、什么是个性 2、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4e868090c69ec3d4bb757d.png)
二、小学生需要的发展
【相关解释】
——个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是个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 多层次的,呈现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趋势
(一)小学生需要发展的现状:
(1)小学生的安全需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学生有家庭和睦以及 社会环境和平安定的强烈需要。 (2)小学生对爱与归属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家人、老师的 关爱;同伴的友谊;同亲人与伙伴交往中得到鼓励和支持。 (3)学生对尊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希望师长理解、受到人格 的尊重;得到同伴的平等互助与合作。 (4)学生对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 展示,目标不断实现;得到他人的肯定性评价。
第九章 小学生的个性 ——个性倾向性
1、什么是个性 2、小学生的需要 3、小解释】
——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 ——与日常所说的个性不同,“有见地”和“随风倒”的人都 是有
个性的,这是不同个性的体现
【特征】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
【心理结构】 ——个性是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一)小学生兴趣现状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只多不少 ■近七成小学生表明自己有两个以上的兴趣爱好 ■其中,有“四个以上爱好”的小学生占总人数的23.63% ■近五成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兴趣较少;6.60%的父母看不出 孩子的兴趣所在 七成以上小学生要挤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 ■72.89%的孩子要挤时间发展兴趣 ■48.38%的父母和40.45%的孩子认为,学校、家庭、社会提供 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太少 ■8.91%的孩子和6.37%的父母认为基本上没有机会
第九章个性级倾向性
![第九章个性级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c1f75417ff00bed5b9f31d3c.png)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特征。
12
第二节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
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人的活动的基
本动力。
13
第二节
二、需要的特点
(一)对象性
根据个体需要
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
需要为基础,引起的活动满足某种生物学需要。
社会性动机:它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
23
根据动机引起的活动追求的对象
物质性动机 : 精神性动机 :
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道德价值
长远动机 :一般来自对活动意义的深刻认识 。
人的个性的形成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 而且还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8
三、 个 性 心 理 结 构
需 要 动 机
个 性
个 性 倾 向 性
个 性 心 理 特 征
兴 趣
信 念
世 界 观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9
(一)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
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
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 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
18
五、学生需要的引导和培养
(一)了解学生现有的需要 (二)承认并正确评价学生的需要 (三)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抑制其不合理 的需要 (四)引导低层次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19
第三节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
普通心理学个性及其倾向性
![普通心理学个性及其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9f5548d54693daef5ff73d20.png)
讨论: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二)动机的作用
1、引发作用
2、指引作用 3、激励作用
(三)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
暂时的、具体的动机
3、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4、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5、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六、兴趣
(一)兴趣的含义
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 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兴趣的分类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三)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倾向性 2、兴趣的广泛性
3、兴趣的持久性
4、兴趣的效能
讨论:
1、你的兴趣是什么? 2、你的兴趣是如何形
成的?
(四)兴趣的发展水平
1、有趣
2、乐趣
3、志趣
讨论:
心理过程与个性 之间的关系。
二、个性的结构
(一)个性倾向性
1、需要 2、动机 3、兴趣 4、理想 5、信念 6、世界观
(二)个性心理特征
1、能力 2、气质 3、性格
三、个性的基本特征
(一)个性的整体性
(二)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三)个性的独特性 (四)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四、需要
(一)需要的含义
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 社会需求的反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需要的作用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 内部动力。是积极性的源泉。
(三)需要的特性
1、需要的客观性 2、需要的辩证性 3、需要的互补性 4、需要的复杂性
(四)需要的分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生 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1)生理性需要是个体维持生 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 (2)社会性需要是为维护社会 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5f2bcdcb33d4b14e852468b9.png)
《论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子路问: “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 吗?”孔丘答:“家有父兄,怎能自作 主张?”冉求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 张,要立即去做吗?”孔丘答:“当然 应该立即去做。”公西华对此很不理解。 孔丘说:“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 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加 以抑制,使他谨慎。”
不能自我实现的主要原因
自我实现是很微弱的似本能需要,容易被压 抑、控制、更改和消失; 许多人不敢正视关于他们自己自我实现所需 要的那种知识,对那种知识缺乏自知,使自 己处于不确定状态; 文化环境用强加于人身上的规范,阻滞一个 人的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者是由成长性需要而不是匮乏性需 要推进的,其发展和持续成长依赖于自己的 潜力。
(二)需要的分类
生理性需要
起源
劳动需要
交往需要 成就需要
社会性需要
对象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内容
1、需要的层次
基本论点
2、评价 3、启示
高级 自我 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低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伯尔海军上将在《孤独》一书中讲述了 他在北极探险期间一个人独居6个月时的生 活感受。这6个月,他是在被冰雪掩埋下的 小木屋中孤独地度过的。伯尔是主动地要 过与世隔绝的生活的,他想真切地体验一 下孤独生活的和平与宁静,但不曾料到, 他仅仅在冰雪下的小木屋里孤独地生活了 3个月,就陷入了极度忧郁的状态,不得不 在6个月后,悻悻然返回人间社会。
需 要
缺乏 状态
心理学PPT课件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PPT课件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5e1ab035a21614791711284e.png)
心理测试
对下面的陈述,按以下标准选择与你最 符合的分数 不同意=1 比较不同意=2 比较同意=3 同意=4
1、我不为自己的情绪特征感到丢脸。 2、我觉得我必须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情。 3、我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可信赖的。 4、我觉得可以对所爱的人发脾气。 5、别人应该赞赏我做的事情。 6、我不能接受自己的弱点。 7、我能够赞许、喜欢他人。 8、我害怕失败。 9、我不愿意分析那些复杂问题并把它们简 化。
常模:
男:45.02+4.95 女:46.07+4.79 分数越高,说明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越有 可能达到自我实现。
依 恋
依恋的四种模型
自我的模型(依赖) 积极 他 人 的 模 型 ( 回 避 ) 消极
积极
安全型 全神贯注型 因为亲密和自主性 全神贯注于人际关 而感到舒适 系
消极
规避型 回避亲密关系 反向依赖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归属需要(依恋) 4. 尊重需要 5. 自我实现需要 (236页)
二、动机
(一)动机 —— 直接推动人 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239页) (二)动机产生的条件 1. 需要 2. 诱因
(三)学习动机
(251-252页) 1. 能力 2. 年龄 3. 性别 4. 人生观 5. 家庭环境
四、如何激励学生?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2、选择恰当的激励源 3、恰当地使用外部奖励 4、及时反馈 5、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的自 我效能感
五、自我意识
大学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大学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a376f42f482fb4daa58d4b3d.png)
的问题进行了表决。表决结束后,下课铃响了,
学生们涌向餐厅,此时他们还在继续争论着税
收、代表权、行政部门的权利等问题。
三、兴趣 1、兴趣的定义 对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种活动的心理趋向。
2、兴趣的分类 按社会意义:高尚的兴趣 低级的兴趣 按内容:物质兴趣 精神兴趣 按起因: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伯尔海军上将在《孤独》一书中讲述了他在北 极探险期间一个人独居6个月时的生活感受。 这6个月,他是在被冰雪掩埋下的小木屋中孤 独地度过的。伯尔是主动地要过与世隔绝的生 活的,他想真切地体验一下孤独生活的和平与 宁静,但不曾料到,他仅仅在冰雪下的小木屋 里孤独地生活了 3个月,就陷入了极度忧郁的 状态,不得不在6个月后,悻悻地返回人间社 会。
刘易斯先生扮演成华盛顿,他首先对所 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做了一番解释,然后宣布 开始讨论。首先,他让佐治亚州的代表发言, 该州的代表是贝斯.安德鲁斯。贝斯是一个 害羞的女孩,但是她和同伴做了充分准备, 并且她也知道同伴是她的后盾。 ……
在贝斯继续阐述代表团起草的人权法案
的过程中,刘易斯先生对她所阐述的历史的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2.需要的种类
A 按产生分 生物性需要 (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 种需要。也称为生物学需要,或者自然需要,包 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等。) 社会性需要 (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社会需要是人类 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 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 )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a8940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4.png)
职业规划与招聘
1 2
职业匹配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个性倾向性,将员工安 排在与其个性相匹配的职位上,提高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招聘选拔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察应聘者的个性 倾向性,选拔出符合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
3
职业发展
企业可以针对员工的个性倾向性,为其制定个性 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弗洛伊德认为个性倾向性是在童年时期通过与环境和他人互 动而形成的,特别是那些与性有关的经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 远的影响。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构成,其 中无意识又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 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心理经验,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心中的 原始意象。
03 个性倾向性的构成要素
价值观
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对客 观事物(包括人、事、物) 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体评 价和看法。
价值观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价值观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道德价值观、个人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等。
价值观的功能
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和决 策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 能影响个体的情感和态度。
决定心理健康
个性倾向性还与心理健康 密切相关,不良的个性倾 向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早期研究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 希腊时期,当时哲学家们开始探
讨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现代研究
现代心理学对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始 于19世纪末,随着心理测验和人格 理论的不断发展,个性倾向性的研 究逐渐深入。
卡特尔认为个性倾向性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表面特质来推断根源特质,从而更深 入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c6e2ad44be1e650e52ea99e0.png)
第一节
需要
需要的一般概述 需要的种类 生理需要(自然或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 文化需要)(从需要产生或起源的角度看。) 社会需要(社会文化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 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 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社会性需要与 个体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是后天习得的需要。 如人对劳动、交往、学习、审美、威信、道德 等的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类需 要。它是从社会要求转化而来的。人们在社会 生活中,社会不断向个体提出各种要求,当个 体认识到接受这些要求的必要性时,社会的要
第一节
需要
需要的一般概述 需要的种类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对象的角度 看。)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紧密的联系:人 在追求物质产品时,常有审美的需要,如 住房常要求整洁、雅静。精神需要又常以 物质需要为载体,如阅读需要有报纸、杂 志等;艺术欣赏,要有乐器,表演场地等。
第一节
需要
需要的形成和发展 新生儿阶段:本能需要、说话的需要„„ 学龄前儿童:游戏、同伴交往、掌握和遵守游戏规 则„„ 学龄期儿童:争取做个好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用品 的需要、对文体活动的需要、与同学交往的需要„„ 少年期: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自尊与受人尊重 的需要、被集体接纳和在集体中获得合理地位的隶属 需要„„ 青年期:对情谊的需要、参加社团组织的需要、创 新的需要、升学或就业的需要、自我完善的需要及为 社会作贡献的需要„„
第一节
需要
需要的一般概述 需要的一般概念 需要的作用 需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对人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如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最大限度地满 足人的合理需求,是调动人积极性,进行有效管理的必 要条件。 需要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人们对事物的态度, 来源于某一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一般来说, 凡是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事物,则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否则会引起消极的情绪的体验。 需要在个性中起重要作用,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要了 解一个人的个性,首先要了解他的需要,以及需要的各 种表现形式如动机、兴趣、信念等。
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个性及个性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3e6190afa0116c175f0e48d8.png)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在与客观现实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对现实事物具有的一定的态 度和取向。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 和世界观等。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兴趣 四、理想和信念 五、价值观和世界观
侯老伯今年62岁,性格好强,原先在中国公 安大学在宣传部工作,后到校办工作,现已退休。 侯老伯退休以后,心情烦躁,象笼子里的鸟似的, 在家里待不住,成天在外面不愿意回家。家里人 让他买菜,他故意到十多里路的菜市场买菜,来 回消磨了大半天的时间。他还无代价的给别人种 菜、除草,给旧火车头上油等等。侯老伯的老伴 和子女们都抱怨,并带他到医院看病,结果侯老 伯无病。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侯老伯的需要。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一、个性(人格)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 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 反映了个性的多种本质特征。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等基
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正如: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但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之间有很 多相似的人格特征。 说明: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个性结构中的各成分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当个性的各成分之间协调一致时,人格是健康的, 否则,会出现“分裂人格”。
4、个性的社会性(本质特征)
人的行为活动是社会性的,个性是在人的实践
中形成的,并反映各种社会关系。
二、个性结构
个性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09个性及其倾向性
![09个性及其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ddf82ef19e31433239689395.png)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有关个性发展的几个概念 • 内驱力 :生命的本能(性本能与攻击本
能)。
• 客体关系 :内驱力的指向导致了各种客 体关系,如儿童早期的内驱力是指向其 父母,故有了与父母的客体关系。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有关个性发展的几个概念
• 自我:客体关系的发展就是形成自我。自我 就是一种平衡感,失衡即失落感。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 3、学前期(3一6岁):主动--内疚。儿童可以在言语 和行动上更广泛地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主动性大大 增加。这时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他无法不问,开始 对外界事物做主动性、概念性探讨。但幼儿的好奇心 是填不饱的,他的好奇心在社会规范面前会遭到大大 小小的挫折,使他的社会心理危机产生。如果顺利解 决此危机,能成功的培养主动的好习惯,产生“惊喜、 渴望、紧张、刺激”等情绪经验,形成一种有目的方 向,能独立进取的个性品质。反之,就容易有“罪恶、 不应该、多嘴、无聊、不开心”等感觉,养成事事自 责,动辄就受罪疚感谴责的不良习惯,凡事不敢多问, 进而发展出过分依赖权威的被动性格。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 1、婴儿期(0一1· 岁):信任--不信任。婴儿出生 5 后就有种种生物性需求,要吃、要抱、要睡、要有 人逗他等。这时的客体关系对象主要指向父母亲, 尤其是母亲。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 2、儿童早期(1· 一3岁):活泼自主--怀疑与羞怯。 5 儿童开始喜欢独立探索周围世界,藐视外部世界的控 制,展示自已的力量。“我来”、“我不”成为孩子 的口头禅。如果发展顺利,就会活泼、自主,能自我 控制,行动有信心。发展障碍就会自我怀疑,行动畏 首畏脚。要使孩子获得自主感,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 自由,并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对儿童限制过多、 批评过多、惩罚过多,会使儿童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 疑与羞怯感。
第九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第九章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e292b0d533d4b14e85246824.png)
第九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动机的一般概念、种类、动机的理论;掌握意志的概念、品质和意志行动的过程二、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动机的理论(2)意志的概念、品质和意志行动的过程2.本章难点:(1)需要层次理论(2)动机的理论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 讲授法2.心理测量四、教学时数4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心理学中,个性有时和人格同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和教育学卷都指出,人格也称个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写道:“人格一词含义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
”具体来说,个性是由个体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的。
个性倾向性是指每个人特有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与能力等几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方向性和制动性的作用。
个性心理特征则是个人具有的较稳定的因素。
个性倾向性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内容,而个性心理特征则较多地影响着这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形式。
但是,个性的这两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具体的某个人身上。
关于个性的研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
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研究他的学生的个性。
如他指出:子路有治兵之方,冉求有做邑宰之才,公西华有外交之才。
他还概括地指出学生的个性。
如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等。
他研究了解学生个性的方法基本上是“听其言,而观其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基本特征。
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对个性概念的理解。
(一)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涵括了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在任何人身上,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均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结构。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及其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4001e78bcaaedd3382c4d374.png)
形成和发展的内因。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 要 二、动 机 三、兴 趣
一、需要
(一) 什么是需要 (二) 需要的特征 (三) 需要的种类 (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什么是需要
▪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通常以意识到的缺失而产生一种 不满足之感被体验着,是个体心理与行为 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一种心理状态。
课后练习
五、问答:
1、了解和掌握个性特征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是什么?
2、个性是怎样形成的?试分析自己个性的 形成。
❖ 动机和效果的关系比较复杂,有时一致 ,有时不一致。
动机的种类之一
1. 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分为生理性 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 根据动机产生过程中需要和诱因哪个起 主要作用,可把动机分为外因性动机和 内因性动机。
3. 根据对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可把动机 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动机的种类之二
和
。 、
、
课后练习
三、辨别是非:
1、一个人想什么、说什么、需要什么,完全是由 其主观所决定的,与社会现实无关。
2、“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只有满足人的物质需 要,社会需要才有可能产生。
3、个性倾向性是人积极活动的动力。它制约着人 的所有心理活动,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
4、需要总是随着满足需要的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满足需要的方式不断改进而发展变化。
需要的特征
1. 需要的对象性。 2. 需要的紧张性。 3. 需要的驱动性。 4. 需要的周期性。 5. 需要的社会历史性。 6. 需要的年龄特征。
需要的种类
第九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第九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c851455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e.png)
第九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个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个性及个性倾向性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分析自己和中学生个性的方法,以便有针对性地促进中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
(一)记忆目标1.识记个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等基本概念。
2.列举需要的分类、动机分类、兴趣分类。
(二)理解目标1.了解个性的特征。
2.说明个性的心理结构及其内容。
3.阐明需要、动机、兴趣等个性倾向性的基本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4.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5.表述信念与世界观含义及其作用。
(三)分析、综合目标1.分析初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2.举例说明个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运用目标1.运用所学理论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作一定的分析。
2.掌握兴趣品质的培养方法。
二、教学要点(一)个性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涵义。
这里,应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阐明个性的概念,讲清个性的特征。
并把人放在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中研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二)个性心理结构是本章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阐明个性心理结构各组成部分涵义的同时,还应从多侧面阐明个性心理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体,以突出个性的整体性的特点。
并力求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在个性倾向性的各部分内容中,需要、动机的涵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表现形式,以及学生良好兴趣品质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教学中,需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利学生掌握。
三、教学建议(一)本章教材涉及的理论问题较多,如个性、个性心理结构,需要、动机、信念、世界观等,这些都与人的发展、人的本质、人和自然、人与社会等重大哲学问题有关。
教学中可作全盘考虑,从心理学研究个性的内在实质及特性出发,突出心理学教学的特点。
教学中需前后照应,分散难点,具体体现出个性心理的整体性特征,以使学生对个性理论有较全面的认识。
(二)在个性心理结构的教学中,结合人的个性心理整体发展的规律,可对以下内容作补充说明:在个性的整体发展中,先天的遗传素质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对立统一的内部矛盾是个性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活条件对个性发展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起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主要途径,自我意识对个性发展起监督调节作用。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9badfa3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8.png)
个性倾向性第九章个性倾向性——个性的动力系统教学目的:1.识记个性、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动机的功能2.了解青少年动机、兴趣的特点;兴趣的品质;需要的特点3.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个性的特征。
4、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概念、层次理论、动机的激发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内容如下:在个性的整体心理结构中,个性倾向性是一个动力系统,处于核心的地位。
它是人的个体意识的积极性的表现,能充分反映出人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方式。
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这一章将首先对个性作以综述,然后对需要、动机和兴趣作以比较详尽的介绍。
第一节个性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与结构(一)个性的定义在心理学中,个性是个分歧最大的概念。
个性(或人格)这一概念是19世纪由德国唯心主义心理学家斯特恩首先创造出来的,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具有体验的个人的科学,其中,每一体验都有相应的模式,即有目的性的人格。
”可是,究竟什么是人格?它的性质是什么?应包括哪些内容?在心理学上至今仍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综合国内对个性的不同理解,我们把个性概念解释为“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现象,当它们结合在一起,完整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其表现形式、基本品质、发展水平都呈现着个人的特点,这种在个人身上具有独特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人的个性。
(二)个性的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系统,它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子系统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个体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
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
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泉和基础;动机是个性发展的内驱力;兴趣是认识倾向的表现形式,是个性发展最现实、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理想、信念、世界观是人意识到的需要系统,是个性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它指导着人的行动,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
个性及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及个性心理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811a83cb360cba1aa811da8f.png)
三、个性的结构 (一)个性倾向性 1、含义: 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中最 活跃的因素。 2、组成: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二)个性心理特征 1、含义: 是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 特征。 2、组成:气质、能力、性格
第二节 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
(一)定义 即个体对自身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一定对象的 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需要的种类 1、依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 (自然)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依据需要的对象上,可分为: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三、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3)动机的功能 2、本章难点 (1)个性形成的过程 (2)动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 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一般特性 (一)整体性 (二)独特性 (三)稳定性与可塑性 (四)社会性与生物性
一、名词解释 个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二、简述题 1、简述个性的一般特征。 2、简述需要的类型。 3、简述兴趣的品质。
高尚正确的动机与低级错误的动机 4、依据动机作用的时间及与活动目标的关 系,可分为: 短暂具体的动机和长远概括的动机
第三节 兴趣
一、兴趣的概念 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 动并伴随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 二、兴趣的种类 (一)依据兴趣与事物及活动的关系,可分 为:
1、直接兴趣(事物本身、活动过程) 2、间接兴趣(事物的意义、活动的结果)
(二)依据兴趣的对象,可分为: 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及活动兴趣 (三)依据引起兴趣的需要的层次,可分为: 高级兴趣和低级兴趣 (四)依据兴趣持续的时间可分为: 短暂的兴趣和稳定的兴趣
三、兴趣的品质 (一)兴趣的广阔性 (二)兴趣的集中性 (三)兴趣的指向性 (四)兴趣的持久性 (五)兴趣的效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 理 现 象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 :
、性 、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 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组成: 1、个性倾向性: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 为的特征。 2、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 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马斯洛 )
10、把助人当作是个人应尽的义务; 11、有与人合作的愿望; 12、有良好的心境和幽默感; 13、有强烈的道德感,他们的行为以理性和逻辑 为依据; 14、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 题。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4、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相结合 ② 即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③ 以正面表扬为主 ④ 适当使用奖赏与惩罚 ⑤ 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⑥ 对学习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三、兴趣 1、兴趣的定义 对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种活动的心理趋向。
2、兴趣的分类 按社会意义:高尚的兴趣 低级的兴趣 按内容:物质兴趣 精神兴趣 按起因: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3、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① 使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② 创设问题情景 ③ 利用学生已有兴趣的迁移 ④ 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三、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整体性 2、个体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3、独特性和共同性 4、社会性和生物性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需要
1、什么是需要 、
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 心状态。 心状态。 2.需要的种类 需要的种类 A 按产生分 生物性需要 (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种需 要。) 社会性需要 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 (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
B 按对象分 物质需要(人对物资对象的需求。) 物质需要(人对物资对象的需求。) 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 需求。) 需求。)
需要的层次理论
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 需要的层次理论 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 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 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 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马 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马斯洛 )
1、有积极肯定自我的观念,有接纳一切人和全 世界的能力; 2、能和其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3、能够有效的感知并客观的对待现实,保持与 现实和谐的关系; 4、对现实永保新鲜感,不断地从生活中寻找乐 趣;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马斯洛 )
5、尊重自己的行为和价值标准,成为自主的人, 不受文化和环境束缚; 6、不墨守成规,有首创性; 7、尊重他人的独特性; 8、灵感的频度较多; 9、相信新生事物具有无比的生命力;
二、动机 1、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 目的的内部动力。
动机和需要
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目标选择 满足需要, 行动 满足需要,解除紧张 新的需 要产生
2、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节功能
倒U型曲线
3、动机的分类 根据需要的基础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根据社会意义 合理动机 不合理动机 根据范围和持续时间 近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 根据地位和作用的大小 主导性动机 辅助性动机
马斯洛(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
C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A、生理需要,包括吃、喝、性、呼吸、睡眠等。 、生理需要,包括吃、 呼吸、睡眠等。 B、安全需要,包括生命、职业、财产的保障等。 、安全需要,包括生命、职业、财产的保障等。 C、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个人归属于某一个团体,获得 、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个人归属于某一个团体, 接纳、认同、支持、友谊、爱等。 接纳、认同、支持、友谊、爱等。 D、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拥有一定的地位、 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拥有一定的地位、 名誉等。 名誉等。 E、自我实现,指充分展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理想 、自我实现,指充分展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和抱负,达到卓越、完美的境界。 和抱负,达到卓越、完美的境界。 马斯洛认为, 马斯洛认为,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萌发 的基础, 的基础,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能带来更满意的主观效 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和充实感。 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和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