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及哺乳期用药
7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肝肠循环中被重吸收的药量增多。半衰期延长。
二、妊娠期用药注意
基本原则
明确诊断和用药指征
尽量选择对孕妇及胎儿无害或毒性小的药物,采用适当剂 量、给药途径及给药间隔时间
权衡所用药物对孕妇疾病治疗与药物对胎儿导致可能的损
害之间的利弊,注意随时调整剂量或及时停药,甚至先终 止妊娠,再用药
尽量避免使用新药或孕妇自用偏方、秘方
或胎儿吞咽入胃肠道吸收(妊娠第12 周后),并入血液循
环,其代谢产物有尿排泄,排泄的药物又可被胎儿吞咽羊 水而重吸收
胎儿药物的分布
妊娠12周前:
体液含量高,水溶性药物细胞外液分布较多
脂肪含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及蓄积少 妊娠后期:细胞外液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脂溶性药物脂肪 分布增加 肝、脑等器官比例大 ,血流量大, 药物浓度较高 。约有 60%~80%脐静脉血经肝脏,故肝脏药物浓度高,形成胎儿的 肝脏首关效应; 胎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部分静脉血不经肝血窦,直接经静脉导管进入下腔静脉,到 达右心房。注意快速静脉给药时的影响。
妊娠头3个月用药参考
应避免使用的药物 (肯定产生损害) 沙立度胺 孕激素 雄激素 雌激素 口服避孕药 促进蛋白合成药 雄激素样药 (用于增加食欲和体重) 秋水仙碱 环磷酰胺 四环素类 烟碱(尼古丁) 仅在必需时使用的药物 (有潜在的损害) 苯丙胺类 口服抗凝药 类 卡马西平 氯喹 可的松类 卡那霉素 萘啶酸 林 苯妥英 丙基硫氧嘧啶 利血平 链霉素 噻嗪类利尿药 万古霉素 紫霉素 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使用的 药物(可能产生损害)
妊娠期用药注意
妊娠中晚期:妊娠4个月至分娩期间 绝大多数器官已形成,致畸可能性减少 尚未分化完全的器官系统(生殖系统、牙齿)仍有可能受 损害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来源:《临床用药须知》一、妊娠期用药(1)妊娠期用药可能引起的危害妊娠期用药要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
1)药物透过血胎屏障:药物可透过血胎屏障进入羊水和胎儿循环,对胎儿产生作用。
有些药物进入胎膜甚少或对胚胎危害较轻。
但也有一些药物却有较强的危害胚胎的作用,属致畸药物。
下面一些是较公认的致畸药物:沙立度胺(Thalidomide)、细胞毒类、维生素D(高剂量)、华法林、异维生素A(Isotretinoin)、多数抗癫祎药、雄激素、孕酮类、己烯雌酚、放射性药物、活疫苗、四环素类等。
2)药物影响妊娠过程:药物可引起子宫收缩而导致流产,如峻泻药和奎宁等。
不过本节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药物对胚胎的影响。
(2)药物对不同时期胚胎(胎儿)的影响根据妊娠的不同时期,药物可能对其产生以下一些影响。
1)受精和着床期:时间从受精起到怀孕第17天。
在这时期内,药物有何作用知之尚少,通过动物试验可了解到某些药物的作用。
在药物的作用下,受损的胚胎往往引起流产。
有些药物在体内潴留时间较长,故想要怀孕的妇女也应注意,要求在受精前15~30天停药,以保证安全。
精子的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受精期间,男方服用药物可能影响胚胎的质量。
2)器官形成期:时间为怀孕第18~55天。
在此期内服用一些药物可能造成畸胎,但只有明显的畸形在出生时才可观察到。
有一些微小的畸形往往不被发觉,但会影响机体的功能。
有些致畸作用是迟发的,如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己烯雌酚,所生下的女孩到青春发育期时可出现阴道上皮癌。
3)生长发育期:时间为怀孕56天后至出生前。
在此期间,许多药物可影响胎儿的器官功能,如抗甲状腺药可致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四环素影响骨和牙的发育;氨基糖苷类可致第!对神经损害;一些可致依赖性的药物引起新生儿药物依赖性(戒断综合征);强烈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药(如吲哚美辛等)在妊娠后期可致胎儿动脉导管早闭等。
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颁布的《妊娠期使用药物危险性等级》表(表5)可供处方时参考。
妊娠哺乳期用药(1)
妊娠哺乳期用药(1)
妊娠哺乳期是孕育新生命和养育幼儿的重要阶段,因此妊娠哺乳期用
药时需格外谨慎。
以下是有关妊娠哺乳期用药的相关内容:
一、妊娠期用药
1. 妊娠期避免用药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首2个月孕期尤其要避免用药。
在必须用药的情况下,需要同时考虑胎儿和母体的安全性。
2. 进行妊娠前筛查,尽可能在怀孕前检查遗传与先天性疾病,以减少
用药的风险。
3. 安全用药原则是选用经验较多,在胎儿和母体中均有安全性研究数
据的药物。
4. 有效疗效原则是选用经验较丰富的药物,尽量避免在妊娠期中使用
进口药、新药或针对孕妇特殊疾病的药物等。
二、哺乳期用药
1. 了解目前授乳情况并确认用药对婴儿的影响
2. 选择安全用药品种,注重剂量、用药时间和疗程长度。
在哺乳期使
用药物时,优先考虑没有肝肾及心血管系统毒性,以及使用多年未见
有宜胎毒性药品。
3. 如果必须使用某些药物,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婴儿接触药物的程度,如限制授乳时间和结合给予母亲玻璃瓶饮料,以利于避免药物渗入乳
汁。
总之,妊娠和哺乳期用药均涉及到新生命,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当医生建议用药时,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该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及医嘱使用,以保护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第7章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2020/7/7
第7章 妊娠期和哺乳 期妇女用药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妊娠期合理用药的原则 (二)熟悉胎盘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胎盘对药物的转运方式;
影响药物通过胎盘的因素 (三)熟悉妊娠期母体和胎儿的药动学特点;新生儿药动学特
点,母乳中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 (五)了解围产期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妊娠期用药问题受到重视的原因
然流产或无影 形成的阶段,
响。
最易受药物影
响,发生严重
畸形。
2020/7/7
仍有一些结构 和器官未完全 形成,会造成 某些畸形(腭 和生殖器)。
主要表现为 功能异常或 出生后生存 适应不良。
7
第一节 药物对妊娠妇女的影响
2020/7/7
8
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妊娠期药物的吸收
Ø 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
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 Ø 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
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2020/7/7
12
妊娠期药物的排泄
Ø 孕妇心搏出量和肾血流量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增加约50%,主要从尿中排出的药物,从肾排 出的过程加快。
Ø 晚期和妊高症患者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受影响, 使由肾排出的药物作用延缓,药物排泄减慢减少, 反使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应加以重视。
Ø 镇静、催化剂。50年代末在西德、英国等地 开始使用,孕妇为用药对象之一。
Ø 澳大利亚首先有一组报导,肢体缩短合并或 完全缺失。
Ø 德国:1959年报告 1例
1960年报告 30例
1961年报告 154例
2020/7/7
5
典型事例(Ⅱ)
Diethylstilbestrol DES 己烯雌酚 ➢ 50年代初在早期妊娠时曾以大量DES治疗流产,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已日益受到重视。
妊娠期、哺乳期如何选择药物,已成为临床药师关注的问题。
妊娠期用药要特别注意的是,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因此,妊娠期用药等同于母婴同时治疗。
由于胎儿处于生长发肓期,其生理特点有异于成人,如果用药不当,对胎儿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致死、致畸、胎儿脏器损伤或功能障碍。
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通过乳腺转运到乳汁中,乳母服药剂量大小及疗程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一、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在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胎盘、胎儿组成一个生物学和药动学整体。
因此,妊娠期妇女用药后,药物不仅存在于母体,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对胎儿产生影响。
(一)妊娠母体的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的吸收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
妊娠期间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减弱,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吸收峰值后推且峰值常偏低。
另外,早孕时有些呕吐频繁的孕妇其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受影响。
妊娠期心输出量和潮气量增加,导致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增加,这些变化可促进肺吸收,因此吸入给药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2. 药物的分布妊娠期孕妇血容量约增加35%~50%,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000m1,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血药浓度要低于非妊娠期。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
妊娠期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源性皮质激素和胎盘激素所占据,导致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下降,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用药效力增高。
体外试验表明妊娠期药物游离型增加的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等。
3. 药物的代谢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
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第十五节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答案:隐藏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单元细目要点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1.妊娠期合理用药(1)妊娠期药动学特点(2)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3)药物对妊娠期不同阶段胎儿的影响(4)药物妊娠毒性分级(5)妊娠期用药原则2.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1)药物的乳汁分泌(2)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一、妊娠期合理用药(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表格不用记忆,用于理解)(理解并记忆5句话,可出1分 A型题)吸收:口服减慢吸入多分布:血药浓度会降低结合:游离增加药效强代谢:廓清减慢易蓄积排泄:侧卧促排清除快1.药物的吸收:口服减慢,(胃酸少、胃肠运动慢→达峰推迟、生物利用低;早孕呕吐)吸入多(心输出高,肺通气大,肺容量加)例题(A型题)妊娠期口服药物吸收减慢的原因是A.胃酸分泌增加B.胃肠蠕动增加C.生物利用度下降D.消化能力减弱E.食物影响『正确答案』C2.药物的分布:血药浓度会降低(药物分布容积增加,可向胎儿扩散)3.与蛋白结合:游离增加,药效强(单位体积血浆蛋白下降,蛋白被内源性物质结合)如: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磺胺异嗯唑等。
4.药物的代谢:廓清减慢易蓄积(不同药物有不同效果)5.药物的排泄:侧卧促排清除快(肾血流量、率过滤增加;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延长)肾排出的药物:注射用硫酸镁、地高辛及碳酸锂。
例题(A型题)妊娠晚期药物适当的给药方式是A.口服给药B.透皮给药C.静脉给药D.肌肉给药E.皮下给药[答疑编号1111501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二)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不用记忆,留有印象即可,考试几率不大)1.胎盘药物转运在妊娠的整个过程中,母体-胎盘-胎儿形成一个生物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单位,其中胎盘这一胎儿的特殊器官起着重要的传送作用。
母体内的药物需要通过胎盘才能到达胎儿,胎儿体内的药物或代谢物亦须经过胎盘到母体而排出。
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用药的调剂原则
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用药的调剂原则想一想,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的生理有何特点?很多药物对于妊娠妇女都禁用,如果你为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调配药品,你会注意些什么?妊娠期和哺乳期是女性的特殊阶段,由于自身生理功能变化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及消除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很多药物可以由胎盘将母亲体内的药物转运到胎儿体内,或药物经过乳汁排泄,通过母乳喂养将药物传入婴儿体内。
如妊娠早期妇女服用沙利度胺后导致胎儿出现异常,造成近万名海豹胎儿,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应该更加关注。
一、认真审核处方由于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因此调配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药品时,药师要高度重视,除了严格按照必需的调剂流程工作外,尤其对于药品说明书中“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的药物”更要格外谨慎,在调配中如发现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使用禁用药品,必须及时与开具处方的医师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药目的,避免患者服用禁用药品,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用药指导药师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缺乏妊娠患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试验,绝大多数药品说明书都标明:“怀孕妇女服用本品是否安全尚不明确。
”对于孕妇,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服用这些药品。
只有当潜在利益高于危险性,才可使用,否则怀孕期及哺乳期内不应使用。
因此,为保障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及其下一代的用药安全,药师应告知患者不要随意使用药物,更不能自行用药;如需用药,要选用已有一定依据证明对婴儿无明显损害的药物,并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对胎儿和婴儿产生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向医师寻求建议,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美国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局的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类美国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为贯彻实施“妊娠和哺乳期标示规则(Pregnancy and Lactation Labeling Rule,PLLR)”,于2014年12月发布了供企业用的”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妊娠、哺乳期和生殖潜能的内容和形式”指导原则。
特殊人群用药大全之妊娠妇女用药以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大全之妊娠妇女用药以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公众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但是药物同时也是把双刃剑。
由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都不相同,因此,加强对不同人群的用药指导是执业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妊娠妇女用药1.妊娠期药动学特点(1)吸收:妊娠期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活动减慢,吸收减慢,生物利用度下降。
早孕呕吐也是影响的因素。
采用注射给药。
(2)分布:妊娠期血浆容积增加50%,体重平均增长10~20Kg,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蛋白结合浓度下降,需兼顾血药浓度及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的比例。
(3)代谢:激素内分泌改变,药物代谢也会受到影响。
一部分代谢增多----苯妥英。
(4)排泄:妊娠期肾血流、肾小球滤过滤和肌酐清除率均有增加,使药物经肾脏的消除加快。
主要对于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有重要意义。
----氨苄西林、红霉素血药浓度下降。
2.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胎盘是由胚胎的绒毛组织与母体子宫内膜形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在妊娠12周前后完全形成。
妊娠8周的胎盘便能参与药物的代谢。
(1)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透过胎盘,药物扩散的速度与胎盘表面积呈正比,与胎盘内膜厚度呈反比。
(2)随着妊娠月份的增长,其药物的转运能力也随之增加(3)脂溶性高、分子量小、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容易透过。
(4)胎儿的体液较母体略偏酸性,故弱碱性药物透过胎盘正在胎儿体内易被离解,胎儿血肿的药物浓度可比母体高。
3.药物对妊娠期不同阶段胎儿的影响(1)妊早期(妊娠初始3个月)——是胚胎器官和脏器的分化期,易受药物的影响引起胎儿畸形。
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常可致胎儿性发育异常,甲氨蝶呤可致颅骨和面部畸形、腭裂等。
(2)妊娠后期——应用依托红霉素——引起肝毒性、阻塞性黄疸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
•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过期妊娠、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
•过量服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使孕妇不安、心跳加快、失眠,甚至厌食。
孕期、哺乳期用药禁忌与用药指导讲义
孕期、哺乳期用药禁忌与用药指导王诗源第一部分概述根据近年来研究显示,用药不当不仅会给孕妇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损伤,还会危及胚胎、胎儿,可以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体表或脏器、器官畸形,甚至会发生流产、死胎、新生儿死亡的不良后果,故这一时期用药需特别谨慎。
只有做到正确给药,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正确用药,才能保证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安全合理用药。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一、妊娠期妇女安全用药(一)妊娠期用药目的妊娠期用药主要是针对孕妇的治疗需要,对胎儿要考虑的问题是药物可能具有致畸性或其他不良影响。
妊娠期是妇女一生中的特殊时期,应了解这一时期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以胎儿为用药目的的胎儿药物治疗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包括对梅毒的母婴同治、皮质激素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二)妊娠期药代动力学1.妊娠期母体药代动力学(1)药物的吸收妊娠时胃酸分泌减少,胃肠活动减弱,使口服药物吸收减慢,达峰时间推后,生物利用度下降。
早孕呕吐也是影响药物吸收的原因。
如需药物快速发挥作用,应当采用注射给药。
妊娠晚期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可能影响皮下或肌肉注射药物的吸收。
(2)药物的分布妊娠期孕妇血浆容积增加约 50% ,体重平均增长 10 ~20kg ,体液总量平均增加 8L ,细胞外液增加约 1.5L 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
此外,药物还会经胎盘向胎儿分布。
一般而言,用药剂量相同时,孕妇的血药浓度低于非孕妇,这一影响如果没有其他药代动力学变化补偿,则妊娠期药物需要量应高于非妊娠期。
妊娠期虽然生成白蛋白的速度加快,但因血容量增加,使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
同时,妊娠期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泌素等物质所占据,蛋白结合能力下降,使药物游离部分增多,而药物被肝代谢及肾消除量增多,并能经胎盘输送给胎儿,因而在考虑药物作用时,应兼顾血药浓度及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的比例。
试管试验证实,妊娠期药物非结合部分增加的常用药有地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等。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药物从母乳进入新生儿体内 的数量,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药物分布到乳汁中的数量; 二是新生儿能从母乳中摄人药物的量。
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
• 药物对泌乳的影响。雌激素类药,适量 时有刺激作用,量大有抑制作用;类固 醇避孕药,乳汁分泌减少;多巴胺及其 受体激动药,抑制乳汁分泌。
妊娠期合理用药概述
60年代“反应停”造成数以千计 “海豹儿”的降
生,震惊世界,同时唤起人们对药物致畸作用的高 度重视,也改变了“胎盘屏障”是胎儿的天然保护 神的设想。 人们对孕妇用药产生恐惧,可能延误病情;不合理 用药,危及母婴安全,二者均不可取。 妊娠期应如何合理用药并保证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药物致畸性的评定
经临床实践证明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
1.乙醇。 2.抗肿瘤药物 如白消安、苯丁酸氮芥、氮芥、环 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硫嘌呤、溶癌灵 等。 3.抗生素 青霉胺、四环素、氯霉素等。 4.性甾体激素 如乙烯雌酚、氯米芬等。 5. 其他 戊酸钠、三甲双酮、苯妥英钠、沙立度胺 (反应停)及香豆素类,(如华法林)。
体外试验非结合型药物增加的常用药
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 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磺胺异噁唑等。
妊娠期药物的代谢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 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 清除速度减慢,如茶碱; 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
抗真菌药
• 应用克霉唑、制霉菌素未见对胎儿有影响。 • 灰黄霉素可致连体双胎; • 酮康唑可对动物致畸,如孕妇确有应用指征, 需衡量利弊。 • 酮康唑可分泌到乳汁,增加新生儿核黄疸的 机率。
抗寄生虫病药
滴虫性阴道炎应用替硝唑、甲硝唑有争议。 甲硝唑在动物有致畸作用,但临床未得到证 实,孕早期不用为宜,孕中、晚期可选用。 抗疟原虫的奎宁致畸作用较肯定应禁用; 氯喹的安全性相对较大,在疟疾高发区使用, 利大于弊。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ppt课件
16
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
美国FDA于1979年,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 实践经验及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将药物分 为A、B、C、D、X五类。
17
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
A类: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未见对胎儿有损 害,是最安全的一类,如青霉素钠。 B类:动物实验显示对胎仔有危害,但临床 研究未能证实或无临床验证资料。多种临 床常用药属此类,如红霉素、磺胺类、地 高辛、氯苯那敏等。
15
பைடு நூலகம்
药物致畸性的评定
经临床实践证明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
1.乙醇。 2.抗肿瘤药物 如白消安、苯丁酸氮芥、氮芥、环 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硫嘌呤、溶癌灵 等。 3.抗生素 青霉胺、四环素、氯霉素等。 4.性甾体激素 如乙烯雌酚、氯米芬等。 5. 其他 戊酸钠、三甲双酮、苯妥英钠、沙立度胺 (反应停)及香豆素类,(如华法林)。
积明显增加。一般地,为保持血药浓度不下降,
用药量需适当增加。
7
药物与蛋白结合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使药物分布容积增大; 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分泌激素等物质所占据, 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用药效力增高。
8
体外试验非结合型药物增加的常用药
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 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磺胺异噁唑等。
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吸收
药物在孕 妇体内的
分布
代谢 排泄
均有不同程 度的改变。
5
妊娠期药物的吸收
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 妊娠期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 肠蠕动减弱,口服弱酸性药物的吸收延缓,峰值后推、偏低。弱碱 性药物的吸收增多,但氯丙嗪例外,因为它在肠中代谢。
妊娠与哺乳期妇女用药
4、出血:妊娠后期使用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大 剂量苯巴比妥等可致胎儿严重出血,甚至死亡。
5、其它: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致胎儿永久性耳 聋及肾损害。妊娠5个月后用四环素可致婴儿牙釉 发育不全,故生长障碍。
完整版pt
5
四、妊娠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1、要了解不同妊娠时期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用药时间宜短不宜长,剂量宜小不宜大,凡属 于临床验证的新药,以及疗效不肯定的药物都 不要用于孕妇。
3、胎儿形成期:指妊娠3个月至足月,中 枢系统和生殖系统可因有害药物致畸,其他的 一般不会致畸。
完整版pt
3
三、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1、畸形:妊娠前三个月是胚胎各器官和脏器 的分化时期,最易受外来药物的影响引起胎儿 畸形。如:反应停可引起胎儿肢体、耳、内脏 畸形;雌性激素、孕酮、雄激素常引起胎儿性 发育异常。
完整版pt
13
2、缩宫素
(1)、药理作用:兴奋子宫平滑肌,不含加 压素,无升压的作用,还能兴奋乳腺平滑肌, 使服用导管收缩,促使乳汁从乳房排出,但不 增加乳汁分泌量。可肌注和静滴,用于引产, 产前子宫收缩无力,产后出血了子宫复旧不良。
(2)、用法: a、引产或催产:静滴,2.5单位开始,根据宫
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 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 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 药安全。
3、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 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如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
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用药
洪雅县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