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4 给予是快乐的》 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24给予是快乐的》优质课教案_2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课型:略读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读中悟,读中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觉得最快乐?2、同学们说得没错,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最快乐,当你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是快乐的,然而在世界上还有一种快乐,它不求索取,只求奉献,这就是给予。
3、板书课题。
24 《给予是快乐的》读题目,读准字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113页,让我们静心来读读这个故事。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根据学习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3、阅读时间到,检查一下大家的阅读效果。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根据你的想法来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课件出示)三、精读感悟,体会快乐。
1、同学们,这个故事最打动我们的地方集中描写男孩两次令保罗感到意外吃惊的句段,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
(课件)出示要求。
2、生汇报。
3、学习第一次令保罗感到意外吃惊的句段。
(1)、(课件)出示第一次令保罗感到意外吃惊的句段,请学生说说你的体会。
(2)、师问读到这你产生什么疑问?(3)、(课件)出示是哪些原因让保罗产生误解的?生自由读1---4自然段,找找理由。
(4)、生进行汇报,谈谈你的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出示(课件)。
(5)、是呀这样的神情,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我们都以为男孩-------,然而我们都想错了,男孩却说:“--------”,将来也能送给-----------。
小学语文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24《给予是快乐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4《给予是快乐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激发孩子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老师自制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爱的名人名言或古诗。
课前展示:小组上台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关于爱的名人名言或古诗)教学过程:1.第一学时1.1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导语:生活中,当我们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的,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快乐的。
美国作家XXX说“给予是快乐的”。
2.板题,读题,提醒“给予”的读音,明白给予的意思。
(板书:奉献、付出)3.请孩子们观察课题,知道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4.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汇报本节课的研究要求。
5.老师归纳出示研究目标: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看看男孩的哪些举动让XXX产生了误解,然后误解化为感动,最后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活动2【讲授】1.出示目标一,请学生带着目标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抽个别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件出示概括讲了什么事,请学生填空检查。
5.解决目标二。
6.小组合作研究,勾画出相关语句,找出是小男孩的哪些表情或动作让XXX对他产生了误解。
7.抽小组汇报。
8.出示课文的1、4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感悟。
9.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或体会,可加上表情和动作读。
8、9段品读。
10.过渡:XXX又错了,小男孩不是想在朋友面前,而是……11.师:XXX被眼前这一幕感动了,眼睛都湿润了,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2.想象、汇报:他们三个人因为什么而快乐,所以难忘。
(师总结填空)活动3【活动】1.说一说: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而感到快乐吗?2、老师说:“人间处处是真情,因为我们都在奉献爱。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都愿意付出爱。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4 给予是快乐的》 优质课教案_1

——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喜悦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寒的小男孩,在短促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剧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喜悦。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俭朴,人物对话集中;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
全文内容浅显易懂,但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致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1.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例外程度上普遍存在着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
他们往往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很多喜悦,但是给予别人的喜悦不多。
对本文的“给予”,多数人有一些类似的体验和经历,但肯定有例外程度的心理积淀,会给教学带来难度。
2.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对文本感知、感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优美的心灵。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详尽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喜悦”的显露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策略:1.教师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以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解放的心理环境。
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到的感悟,不随意中断,并以宽饶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
2.确切把握体验与建构的逻辑关系,在学生活动体验中,教师进行适时的、相对隐性的点拨和引导。
并敏锐地把握住情感的亢奋点或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的喜悦和给予的喜悦”两个过程。
在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阐述见解时,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给予是喜悦的”,在例外层次、例外方法的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并加深情感体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24给予是快乐的》公开课教案_0

一、导入,引出话题1、说说你什么时候最快乐?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索取是快乐的2、“索取”的反义词是什么?(指名回答)。
(板书):给予(指导读正确。
)3、索取是快乐的,但我们今天的课题却与之大大相反。
板书:给予是快乐的(播放ppt)4,齐读课题。
(指名说)“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付出,给别人什么(播放ppt)5、过渡: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
(生阅读,师巡视)。
2,(师)看到同学们读的这样的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吧。
(播放ppt)3,这些生字大家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教师点评)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生回答)(PPT播放)一个男孩非常喜欢保罗的新车,保罗请男孩(坐上自己新车),男孩要求保罗(把车开到自己家门口),男孩背出(腿有残疾的弟弟),来看保罗的新车,保罗请男孩及男孩的弟弟(坐上自己的新车),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三、赏读,体会真情1、(师)读着课文,有一句话让我想到了很多:出示:(Ppt播放)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⑴他们三人指的是(板书)指名回答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⑵交流“难忘”:指名回答──小男孩的弟弟为什么难忘?(Ppt播放)(第一次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为什么难忘?(Ppt播放)(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为什么难忘?(Ppt播放)(可能学生会说是因为保罗让兄弟俩得到了快乐而难忘或是他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难忘。
)2、过渡:保罗难忘的只是这个结果吗?老师说,不是!老师想,让他永远记忆犹新的更会是那晚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两次错误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他要懂得“给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4 给予是快乐的》 优质课教案_1

——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人物对话集中;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
全文内容浅显易懂,但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致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1.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着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
他们往往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很多快乐,但是给予别人的快乐不多。
对本文的“给予”,多数人有一些类似的体验和经历,但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积淀,会给教学带来难度。
2.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对文本感知、感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策略:1.教师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不随意中断,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
2.确切把握体验与建构的逻辑关系,在学生活动体验中,教师进行适时的、相对隐性的点拨和引导。
并敏锐地把握住情感的亢奋点或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两个过程。
在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阐述见解时,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给予是快乐的”,在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并加深情感体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
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
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
(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
(随机板书)新车坐车、停车承诺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
指名发言。
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
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
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
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
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4 给予是快乐的》 优质课教案_0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日常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感到快乐?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是快乐的,受到表扬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
点名读课题,了解给予的读音(板书完成课题)。
师:给予是什么意思呢?(使别人得到,给。
)师:给予是快乐的,这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快乐?带着老师的问题,自由快速的读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特殊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师:孩子们,通过刚才读课文,你能简短地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吗?(点名回答)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很感动。
生:小男孩真了不起。
三、品读课文1、师:快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段落细细品读,并联系上下文想想你因为什么而感动?2、小组交流。
3、交流反馈,理解重点语句。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说说为什么这话感动了你?抓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2)课文中这样的哥哥做过什么?(3)为什么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对车的喜爱以及他的语言他的神情来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并抓住“睁大了眼睛”、“惊叹”等重点词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4)师小结:我们被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的美好心灵感动了。
(5)让我们再次朗读小男孩与保罗的对话。
(师读描写保罗的话、生读描写小男孩的话)◆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1)指名读,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保罗被感动了呢?(抓住“吃惊,不由自主”谈体会)(2)师小结,齐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 24《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难点: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设计导学案课前交流:学生猜老师赠送的礼物,教师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放松学生的心态,拉近师生距离,教师播放课件:笑脸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并质疑(灵活进行)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词语认读,引领对两个多音字的识记。
2、文本的主要内容。
3、读后交流:文中有哪几个人物?文本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出示读书方法:读、思、圈、注)三、自主探究品读体验(一)品读“第一次误解”1、交流:这是一辆怎样的车?生:漂亮、气派、崭新、豪华等。
2、指导探究保罗与小男孩的对话(渗透朗读技巧的指导,尤其是个性化朗读)3、学生小结,完成对第一次误解的感悟。
“有这样的哥哥”:索取、获得。
“当这样的哥哥”:付出、给予。
体会小男孩作为一个哥哥的责任。
(二)品读“第二次误解”1、感悟小男孩跳下车回家的情景。
学习流程:自由读谈感受指导读(感受男孩对弟弟的关爱)2、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品读小男孩对弟弟的话语。
(1)出示兄弟俩的图片,教师旁白,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2)出示男孩的话语,进一步探究交流:a.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理由是什么?b.抓住关键词“讲”,采用谈感受与引读相结合的方式,体会家庭的贫困与哥哥的爱。
c.补白弟弟的话,师生表演读(配乐)(3)小结“第二次误解”。
3、文本的倒数第二段。
(1)齐读。
(2)播放课件:圣诞夜的多幅图片。
(3)想象:在那个夜晚,他们还可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4、小结并发散思考:在那个夜晚,还有谁是快乐的?(完成板书)四、感悟表达讨论交流:小男孩为什么没有名字?课下探究:读《爱的教育》,感悟人间之爱。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24给予是快乐的》赛课教学设计_0

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给予是快乐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
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学情分析:1、县城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着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
他们往往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很多快乐,但是给予别人的快乐不多。
他们理解的快乐几乎是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很少想到给予别人什么会有快乐之感。
对本文的“给予”,多数人有一些类似的经验和经历,但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积淀,会给教学带来困难。
2、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阅读和感悟文本的能力,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息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给予的快乐。
设计理念:一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条流淌的河,清晰简约,主流突出;流畅自然,思绪奔涌;情感细腻,浸润无痕;清爽甘甜,回味悠长。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及引导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受到心灵的震撼,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这样一篇简短朴素又情味浓厚的课文,只有真正在如水的课堂中去和她对话,才能体悟到“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引出话题
1、说说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索取是快乐的
2、“索取”的反义词是什么?(指名回答)。
(板书):给予(指导读正确。
)
3、索取是快乐的,但我们今天的课题却与之大大相反。
板书:给予是快乐的(播放ppt)
4,齐读课题。
(指名说)“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付出,给别人什么(播放ppt)
5、过渡: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不信你读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
(生阅读,师巡视)。
2,(师)看到同学们读的这样的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吧。
(播放ppt)
3,这些生字大家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教师点评)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生回答)(PPT播
放)
一个男孩非常喜欢保罗的新车,保罗请男孩(坐上自己新车),男孩要求保罗(把车开到自己家门口),男孩背出(腿有残疾的弟弟),来看保罗的新车,保罗请男孩及男孩的弟弟(坐上自己的新车),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三、赏读,体会真情
1、(师)读着课文,有一句话让我想到了很多:
出示:
(Ppt播放)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⑴他们三人指的是(板书)指名回答
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⑵交流“难忘”:指名回答
──小男孩的弟弟为什么难忘?
(Ppt播放)(第一次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
──小男孩为什么难忘?
(Ppt播放)(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
──保罗为什么难忘?
(Ppt播放)(可能学生会说是因为保罗让兄弟俩得到了快乐而难忘或是他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难忘。
)
2、过渡:保罗难忘的只是这个结果吗?老师说,不是!老师想,让他永远记忆犹新的更会是那晚他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了两次错误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他要懂得“给予”。
──第一次错了
1,(师):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有第一次的错误的想法?
指名回答告诉老师在第几自然段?
(Ppt播放)
(Ppt播放)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的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
情。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送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
钱?”保罗点点头。
2,(师)这错误的想法是什么呢?(Ppt播放)
(Ppt播放)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3,但是小男孩的回答却让他十分惊讶!(Ppt播放)指名回答(Ppt播放)哇!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
过渡:他真正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了吗?并没有!因为他又想错了。
──第二次错了
1,(师)保罗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让他有第二次的错误的想法?指名回答(Ppt播放)
(Ppt播放)“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2,(师)这错误的想法又是什么呢?指名回答(Ppt播放)
3,不过,这回他又错了。
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他的呢?指名回答告诉老师在第几自然段?
(Ppt播放)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
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
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人紧靠着坐下。
“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
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
重点指导读好小男孩的话。
(欣喜→郑重。
)
(个别读,齐读。
)
⑶这回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因为──(引读
12自然段)
如果让你在“把”字前加个词,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连忙……→不由自主。
)
⑷多么感人,多么温馨的一幕啊!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
段!
4,赏析一幅画得出要懂得付出!
3、小结:
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五彩的橱窗、夜景让他难忘;对
于小男孩,他送给了残疾弟弟一个最好的圣诞礼物,他感觉
自己成了大人;对于保罗,他目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给
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蜜与快慰,他同样不会忘记这个夜晚。
学到这儿,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板书,你能加上一个字(板书:
(),!)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吗?(索取是快乐的,给予
更是快乐的!)齐读。
五、板书
索取是快乐的,给予(更)是快乐的!保罗
↙↗↘
小男孩→小男孩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