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8年秋季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人教新课标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3.正确使用量和单位。

教学重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过程: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X(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例题:某实验室中需要氧气进行实验。

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2H 2O 通电===2H 2↑+O 2↑36 4 32x yg x 6.13236=,x=;gy 6.1324=,y= 答:电解消耗水,同时生成氢气。

常见题型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 中,反应物A 、B 的质量比为3:4。

当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共140g 时,B 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 和D 的质量共140g ,所以A 和B 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g 。

由于反应物A 、B 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 占其中3份,B 占其中4份。

所以消耗B 的质量为140÷7×4=80g 。

例2 在化学反应3X+4Y=2Z 中,已知X 和Z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件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2.在反应A+3B===2C+3D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
若2.3 g A与足量B充分反应,生成2.7 g D,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
与生成C的质量比为
( B)
A.3∶2
B.12∶11
C.8∶11
D.35∶33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3.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 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245
96
x
9.6 g
2x45=99.66g
x=24.5 g
故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30 g-24.5 g=5.5 g。
答: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5.5 g。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5.现有含一定杂质的高锰酸钾样品8.78 g,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杂 质不反应),制取了0.56 L氧气(对应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试 计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解: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
CH4=催=高化=温=剂=C+2H2
16
4
32 t
x
146=32x t
x=8 t
答:32吨甲烷裂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8吨。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能力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0.在化合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 所示,现将6 g A和 8 g B2 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C )
C.②①⑤③④
D.①②⑤③④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4.四名学生计算 30 g 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多少克 CO2 时,出现了以下几种算式(x 表示 CO2 的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B )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件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优质课件

100 x 56 5.6t
x=10 t
答:需要碳酸百钙度文的库 - 让质每我个!量人平为等地提1升0自t。
9
导学导练
知识点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实验室用12.25 g氯酸钾和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制 取氧气,求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45
96
12.25 g
x
245 96 12.25g x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3)第__二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5____g;
(4)在三次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否有不符合质量1
我!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6.(2018桂林)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20 g加入试管中,加热。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 却、称量,试管内固体物质为15.2 g。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4.8 g。 (2)列式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6 g碳完全燃烧,能 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①设未知量 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找出相关量
解:设36g碳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点燃
C+O2====CO2
12 44
36g x
④列出比例式 ⑤求出结果 ⑥简明写出答案
12/44= 36g/x x=132g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 我!
14随堂检测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 我!15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C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 物质
C.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 间的质量比
x= 4.8 g答:生成氧气的质- 让每量个人是平等4地.提8升自g。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5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5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1)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1)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 (4)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6)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9)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内涵。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2.通过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疑案,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

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福尔摩斯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容易,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

”你觉得福尔摩斯的话有道理吗?合作探究探究点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1.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

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2.通过准确测量,发现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增加了?猜想与假设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或等于或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红磷,用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盖紧,在玻璃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瘪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P) (O2) (P2O5)实验结论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m1=m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例题1] 加热分解6.3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解:设加热分解6.3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

2KMnO 4K 2MnO 4+MnO 2+O 2↑2×158 32 6.3g x2158 6.3g32x ⨯=32 6.3g 0.6g 2158x ⨯=≈⨯答:加热分解6.3g 高锰酸钾,大约可以得到0.6g 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分析,请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备课笔记小组问题讨论: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比吗?(反应物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比,而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1)设未知量要规范,“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 ”,(x 是个有单位的物理量,后面无需再带单位);如果未知量是反应物,一般“设参加反应的某物质的质量为x ”;若未知量是生成物,一般“设生成某物质(或得到某物质)的质量为x ”。

(2)方程式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解题的正确性,所以首先保证方程式配平。

如果不配平,则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就是错误的。

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有关物质的量左右对应,上下对齐。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

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在正确书写化 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路和规范解题的 格式。
知识回顾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之比。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100
x 100 = x
56 5.6t
CaO+CO2↑ 56 5.6 t
解得x 程式计算的正确解题步骤
[解](1)设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写在对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先写相对分子质量,一定 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再写质 量;质量单位要写,且要统一)
思路2: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解:设小桶中18kg的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通电
2H2O
2H2↑+O2↑
36
4
18kg
x
36 18kg
=
4 x
x = 2kg
18kg水分解生成的氢气是2kg。 所以,小桶中的水能使小汽车行驶2×100=200(km)。
一、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例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4)列出比例式,求解;(计算结果按题中要求进行, 若题中没有要求,除不尽,则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简明地写出答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a.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 单位不一致的,先换算成一致的再进行计算。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答案:(1)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 (2)设未知量 (3)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4)列出比例式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设未知量。

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辨误区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1)设未知量: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2H 2O=====通电2H 2↑+O 2↑…………………写 (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2H 2O=====通电2H 2↑+O 2↑ 2×18 2×218 kg x ……………………标 (4)列比例式求解: 2×182×2=18 kgx…………………列 x =18 kg×2×22×18=2 kg……………算(5)简写出答案:答: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 kg…答(6)回顾检查:①方程式是否正确;②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是否正确;③单位是否正确;④数值大小是否合理;⑤有效数字是否正确。

九年级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各章节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新课标版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各章节教学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要求]: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点燃点燃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要求]: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典例解析课后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典例解析课后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用)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知识必备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之比为一定值;(3)在化学方程式中,任意两种物质的质量变化量之比,等于这两种物质的质量份数之比,即等于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2.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1)设未知数(通常求谁设谁);(2)写出题目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4)列出比例关系式(注意实际质量后面要带单位)并求解;(5)写出答案,答。

3. 计算时的常见错误:(1)未知数带有单位。

(2)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3)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

(4)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这个错误会使计算题的得分降为1,甚至为0)。

(5)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

(6)步骤不完整、数值计算错误、所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能犯的错误。

二、典例解析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典例解析】类型1 选填中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 (2023•绥化)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当6.4g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

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A.8:11B.2:11C.16:11D.16:9【答案】C【解析】解:设生成C的质量为x。

A+2B=C+2D22 2×9x=则生成C的质量为4.4g,所以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6.4g:4.4g=16:11。

例2 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g A跟4.9g B完全反应生成6g C,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 1.8g,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五单元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共1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五单元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共15张PPT)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1.理论依据: 质量守恒 定律。
2.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 学计量数 的积之比。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又是什么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C.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2.(2017 天津)已知 A+3B 2C+3D 中,2.3 g A 跟 4.8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 g
,求解。
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及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 正比,解设列答要记牢。
1.12 g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C) A.24 g B.36 g C.44 g D.12 g 2.结合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化学方程式 各物质质量比
已知所求
2Mg+ 48
O2
2MgO
32 80
24 g 16 g
40 g
探究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有什么关系?
答案:由于 物质的质量比 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来的,体现了化学反应由 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因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的 各物质的相对质量比 等于 实际质量比 。

初中化学_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主备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解题格式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审题、分析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从定量角度去研究化学,认识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体会如何科学地利用资源,从而增强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1、从文字描述中找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明确物质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闻导入假如你是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已知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二、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注意事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构建新知,归纳总结【书写格式】【解题步骤】(1)(2)(3)(4)(5)(6)(7)3、精讲点拨,突破难点注意事项:三、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1、2、3四、当堂检测1、要让3g镁条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A、2gB、1gC、1.5gD、无法计算2、加热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使之完全反应,得到O2最多的是( )A、KClO3B、KClO3和MnO2混合物C、HgOD、KClO3和KMnO4混合物3、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4、在化学反应3 X + 4 Y =2 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比。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设未知量。

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例题1、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解题方法明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并配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步骤第1页第2页(1)设: 设未知量 ;(未知量带单位吗? 不用 )(2)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什么? 配平 )(3)标: 标出已知和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 ;(有关的量标在什么位置? 化学式的正下方 已知量带单位吗? 带单位 )(4)列: 列出比例式 ;(怎么比呢? 两种比 )(5)答: 简明写出答案 。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④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题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2222H O2H +O 36418kg x ↑↑通电364=18kg x 或3618kg =4x第3页解得:x=2kg答: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kg 。

九年级化学上册 单元知识及考点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九年级化学上册 单元知识及考点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题目将由物质的单一计算逐渐向混合物的计算、与溶液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综合考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时提倡由浅入深,分类练习,逐步掌握这部分内容。主要的命题点有:①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内容概述】
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主要内容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了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4.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命题分析】
1.本单元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到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中考以简答题型式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或质量变化问题;以选择或填空形式考查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物质组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点包括:①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根据题干所给信息,书写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在选择题中会结合微观示意图或生活中的现象,在一个选项中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将会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相互转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结合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正误,并延伸到对反应类型的判断。会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来根据题给信息正确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叙述反应的意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发生改变,知道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3。

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堆木柴燃尽后,只剩下一堆微微发白的灰烬,这些灰烬的质量远远小于木柴的质量。

那么,减小的那部分质量都去哪儿了呢?是凭空消失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坚持不懈的探索,今天,就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奥秘吧!二、推进新课1。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作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猜想四:有时“〉",有时“<”,有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答案:(1)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 (2)设未知量 (3)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4)列出比例式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设未知量。

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辨误区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1)设未知量: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2H 2O=====通电2H 2↑+O 2↑…………………写 (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2H 2O=====通电2H 2↑+O 2↑ 2×18 2×218 kg x ……………………标 (4)列比例式求解: 2×182×2=18 kgx …………………列 x =18 kg×2×22×18=2 kg……………算(5)简写出答案:答: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 kg…答(6)回顾检查:①方程式是否正确;②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是否正确;③单位是否正确;④数值大小是否合理;⑤有效数字是否正确。

在实际运算过程中,还可以再简化些。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的质量。

【例2—1】实验室中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7.9 g 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可制得氧气多少克?解析:已知量是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物氧气的质量。

首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高锰酸钾和氧气的质量关系(质量比为定值),可列比例式求解。

解题时还要规范解题步骤,计算过程中要带单位进行计算。

答案:解:设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

2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 316 32 7.9 g x 31632=7.9 g x解得,x =32×7.9 g316=0.8 g答:可制得氧气0.8 g 。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已知生成物的质量,可求反应物的质量。

【例2—2】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2O 3=====通电4Al +3O 2↑,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铝1 kg ,至少需要电解多少氧化铝才能制成这个铝锅?解析: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已知量是生成物铝的质量,待求量是反应物氧化铝的质量,解题时要规范解题步骤,计算过程中要带单位进行计算。

答案:解:设至少电解氧化铝的质量为x 。

2Al 2O 3=====通电4Al +3O 2↑ 204 108 x 1 kg 204108=x 1 kg解得,x =1.9 kg 答:至少需要电解氧化铝1.9 kg 。

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题型 (1)求反应物、生成物间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后的乘积之比。

(2)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或几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解题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一定值。

只要知道方程式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其他物质的质量均可求出。

(3)含有体积、密度与质量换算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①若已知物质(气体)的体积,应先根据质量=密度×体积,将体积换算成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求其他物质质量。

②若求物质(气体)的体积,应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质量,再根据体积=质量密度,求出物质(气体)的体积。

(4)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

①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若遇到不纯物时,应先把不纯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物质的纯度(质量分数)=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100%②当已知量是混合物质量时,有时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生成气体的质量。

生成气体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

【例3—1】(实际应用题) 6.2 g 红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 g/L)答案:解:设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x ,消耗氧气的质量y 。

由4P + 5O 2=====点燃2P 2O 5 124 160 284 6.2 g y x列比例关系式并计算:124284=6.2 g x ,x =6.2 g×284124=14.2 g 。

124160=6.2 g y ,y =6.2 g×160124=8 g 。

氧气的体积为8 g1.43 g/L=5.6 L 。

标准状况下,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的体积为5.6 L 21%=26.67 L 。

答:生成五氧化二磷14.2 g ,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26.67 L 。

【例3—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 g 加热到反应完全,称量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2 g 。

求:(1)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2)剩余固体中有何物质,各为多少克? 解析:15 g 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质量,试管内剩余的10.2 g 固体,包括生成的氯化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也是混合物质量,均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应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再将氧气质量作为已知量,求其他各量。

答案:解: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15 g -10.2 g =4.8 g 。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

2KClO 3=====催化剂△2KCl +3O 2↑ 245 96 x 4.8 g245∶x =96∶4.8 g x =12.25 g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2.25 g/15 g×100%=81.7%。

剩余固体中有生成的氯化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其中二氧化锰质量为15 g -12.25 g =2.75 g ,氯化钾质量为10.2 g -2.75 g =7.45 g 。

4.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1)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

(2)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把 “差量”看成是化学方程式中的一种特殊产物,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具体的解题步骤为:①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②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对应成比例,单位要一致)。

(3)求解。

【例4】(创新题)将8.4 g 表面有氧化铜的粗铜丝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的氢气充分反应后得到8.0 g 铜。

试求参加反应的氢气及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

解析: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H 2及反应后生成Cu 的质量分别为x 、y 。

CuO + H 2=====△Cu +H 2O 固体减轻 80 2 64 16x y 0.4 g2∶16=x ∶0.4 g,x =0.05 g ;64∶16=y ∶0.4 g,y =1.6 g 。

答: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0.05 g ,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为1.6 g 。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 .27∶24∶43 C.4∶3∶2 D.108∶96∶2042.制取4.8 g 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 )。

A.12.25 g B.24.5 g C.2 g D.3 g3.在化学反应A +2B===3C +D 中,6 g A 与8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 g D 。

若反应生成了15 g C ,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 )。

A.8 gB.12 gC.16 gD.24 g4.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3Mg +N 2=====点燃Mg 3N 2,2Mg +O 2=====点燃2MgO 。

已知24 g 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可得40 g 产物,那么24 g 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 )。

A.等于40 gB.小于40 gC.大于40 gD.无法确定5.在3A +B===2C +D 的反应中已知30 g A 和10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 g D 且已知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0B.26C.40D.60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A 、B 、C 、D ,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如果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NA.1∶1 B .二、计算题7.下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加热12.25 g 氯酸钾,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

KClO 3=====MnO 2△KCl +O 2↑ 122.5 32 12.25 g x 122.512.25 g =32xx =3.2 g答:加热12.25 g 氯酸钾,可制得氧气3.2 g 。

(1)错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8.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反应式为:2Al 2O 3=====通电4Al +3O 2↑。

请计算电解10 t 氧化铝可得多少吨铝?9.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登山运动员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

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

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 kg 。

求:(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 g/L) (2)若在实验室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