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用三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这种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250+470=750-360=6300300=12400=8127=7080=3、混合运算。
315(75+22525)(185-523)+496二、新课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例1,请一位学生读题。
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接着提问:要求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
然后教师再问: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呢?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那么第一步要求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写出第一步的小标题:1、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
教师指名让学生列出算式:165=80(个)教师接着提问:下面再算什么?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写出第二步的小标题和算式:2、5个人4天编多少个?804=320(个)教师提问:谁能根据上面分步列式的解答步骤和计算方法写出综合算式?指名在黑板上列综合算式,集体纠正。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1、做教科书第7页上做一做的题目。
2、做练习二的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二的第4、5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2.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二、新课讲解1.教师出示一道三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阅读题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列出解题步骤,并讲解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例题:小明有20个球,小华比小明多8个球,小刚比小华少4个球。
请问小刚有多少个球?解题步骤:第一步:求小华有多少个球。
小明有20个球,小华比小明多8个球,所以小华有20+8=28个球。
第二步:求小刚比小华少几个球。
小刚比小华少4个球,所以小刚有284=24个球。
第三步:得出小刚有多少个球。
根据前两步的计算,小刚有24个球。
三、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几道三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
练习题:1.小红有30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少5个苹果,小华比小明多7个苹果。
请问小华有多少个苹果?2.小刚有15本书,小华比小刚多4本书,小强比小华少3本书。
请问小强有多少本书?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四年级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请关注我谢谢你
四年级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
4。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推荐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1设计说明例5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寻找最佳方案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及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思考过程,在比较中寻找最佳解题策略。
1.注重审题,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犯低级错误,没有认真审题就稀里糊涂做题。
比如例5情境图就隐含着两条数学信息,如果不认真整体观察就很难发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观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和数学思考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全员参与。
这里的参与并不是简单的行动上的参与,而是思维的参与。
在本节课中,学生审清题意之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不仅避免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随波逐流。
在交流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数学思考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激趣引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预设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
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预设生:北海划船。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三步计算式题练习》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运算符优先级:使学生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优先级顺序,能在三步计算式题中正确运用。
-举例:3 + 5 × 2 - 4,解释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五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三步计算式题的学习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运算符优先级和括号的运用,而有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还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总之,今天的课堂教学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加生动、有趣、实用的数学课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步计算式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步计算式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步骤: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解题,包括识别数据、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等。
-举例:购物找零问题,如购买一件衣服需要支付88元,顾客给了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课设计-三步计算应用题_四年级数学教课设计 _模板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课题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教课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目关系,知道用剖析法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
2.能正确列式解答 ,掌握查验方法,进行查验。
3.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4.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虑的学习习惯。
要点难点学会剖析数目关系。
灵巧查验。
课型、主要教课方法新讲课解说法议论法练习法缙云实验小学陈耀红操作过程板书设计:一般的三步计算计算的应用题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少 8 棵(1)四年级种树多少棵?36×2=72(棵)(2)三、四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72+ 36=108 (棵)(3)五年级种树多少棵?108- 8=100(棵)教师活动估计时间( 18)分学生活动估计时间(22)分一.复习旧知.1.(大屏幕出示准备题):同学们种树,三年级种了36 课,四年级种的棵数三年级的 2 倍,三、四年级共种了多少棵?2.指名读题 .3.板书综合算式 .4.还有其余解法吗 ?二.新授1.导入课题 .出示例 1: (把准备题中的三、四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 ?改成五年级种的棵数比三、四年级种的棵数少 8 棵 ,五年级种树多少棵 ?)---- 引入课题。
2.指导理解题意。
(1)指名说条件和问题。
(2)评论所画的线段图能否切合题意,改正。
3.指导研究解题思路。
(1)、问:要求“五年级种多少棵”一定知道什么条件 ?(2)、指名回答。
小结解题思路。
(3)、出示解题步骤。
4、指导试试解答。
(依据回答板书)板书综合算式 .5、教课查验方法。
问:你有什方法对这道题进行查验?小结: (1)把得数看作已知数再算一遍.(2) 换一种方法解答 .三.试一试.出示(例1:缺乏问题)要求:提出一个用不一样方法解答的问题。
四、稳固练习。
1.解题思路训练。
2.针对性练习四、总结 .五、检测练习 .1.读题 ,画出线段图 .2.说出解题思路 .3.列式解答 .4.可能有: 36×( 2+1)1.齐读课题2.认真读题.(1)谈谈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依据条件在准备题已画的线段图长进行改正。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3篇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3篇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3及练一练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与简单归一应用题的区别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只列式不计算1、同学们参加建校劳动,王刚4次搬砖20块。
照这样计算,7次搬砖多少块?教师出示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每次搬砖的块数x搬的次数=搬的块数2、一个造纸厂4小时粉碎稻草180吨。
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吨?要求学生解答后说说这类应用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
二、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1、出示例3既改编后的(1)同学们参加建校劳动,王刚4次搬砖20块。
照这样计算,他再搬3次,一共搬砖多少块?⑴学生读题,讲条件和问题⑵比较例3与(1)的相同和不同点出示数量关系:每次搬砖的块数x一共搬的次数=一共搬的块数前4次搬的块数+后3次搬的块数=一共搬的块数⑶学生列式解答。
20/4x(4+3)20+(20/4x3)⑷反馈讲评要求学生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比较在解法上异同:⑴分析的方法基本一样⑵一共搬的次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
2、如果把问题改为:搬7次可以比原来多搬砖多少块?学生独立练习反馈提问:⑴你是怎样想的?⑵与例题比一比,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多搬的块数其实就是3次搬的块数)三、模仿性练习1、做一做比一比⑴珊珊看一本故事书,5天看了45页。
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看多少页?⑵珊珊看一本故事书,5天看了45页。
照这样计算,又看了3天,一共看了多少页?重点在于比较,弄清内在联系。
2、独立练习一个造纸厂4小时粉碎稻草180吨。
照这样计算,再用7小时一共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吨?你能把“再用7小时一共可以粉碎稻草多少吨?”用另一句话来说吗?四、加深练习1、4台抽水机每小时能抽水60吨,照这样计算,增2台同样的抽水机,每小时一共能抽水多少吨?2、A、B两城相距45千米,一辆汽车从A城去B城,前20分钟行了30千米,照这样计算,汽车还要几分到达B城?五、总结全课六、课堂作业练习六第一题的1、2小题第2题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简单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较复杂的归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步计算的文字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解题方法。
2.三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二)探究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道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2.学生小组讨论,运用探究方法,尝试解答题目。
(三)巩固1.教师出示一道难度适中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解答后,教师选取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给予评价。
(四)应用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生活中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步计算的文字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解题方法。
2.三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二)探究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道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2.学生小组讨论,运用探究方法,尝试解答题目。
(三)巩固1.教师出示一道难度适中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解答后,教师选取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给予评价。
(四)应用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生活中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案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那幺第一步要求的是什幺?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写出第一步的小标题:
1、5 个人 1 天编多少个筐。
教师指名让学生列出算式:16 5=80(个)
教师接着提问:下面再算什幺?怎样列式?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 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这种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培养 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指名回答。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 7 页上 做一做 的题目。
2、做练习二的第 1-3 题。
四、作业。
练习二的第 4、5 题。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写出第二步的小标题和算式: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5 个人 4 天编多少个?
80 4=320(个)
教师提问:谁能根据上面分步列式的解答步骤和计算方法写出综合算式?
指名在黑板上列综合算式,集体纠正。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计算?
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接着提问:要求 5 个人 4 天一共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什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求 5 个人 4 天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 5 个人 1 天编多少个筐。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3一、素质教育目标1.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二、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引出新课,运用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
2.引导学生试算,掌握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确定求某个问题需知道哪两个直接条件,进而确定解题步骤。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2.改(3)为下面习题。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要求学生直接补充四年级人数。
列式,分步解答。
(二)探究新知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出示例3:(通过补充条件的练习,自然引出例题,可使学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补充了两个条件,有四个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没有改变。
)(2)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3)让学生自己解答。
(4)想一想,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4.反馈练习:“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发展1.练习四第1、2题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口头列算式解答。
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二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优化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教案的教学实验设计

优化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教案的教学实验设计。
一、实验背景本实验选取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优化三步计算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教学实验的方式,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步计算的方法和要点,提高数学学科的成绩。
二、实验目的1、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三步计算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研究优化三步计算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能力。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设计(1)、选取数学教材中的三步计算为教学重点,协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技能;(2)、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步计算的方法,如结合教学视频,教材中的案例等;(3)、丰富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开展教学过程;(4)、采取交互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5)、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三步计算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修正和调整教学策略。
2、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2)、在确定的时间表内,进行三步计算教学的实验教学过程;(3)、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4)、通过数据分析和学生反馈,评估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改进方案;(5)、根据教学实验效果,不断修改和优化教学方案。
四、实验效果本实验采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式进行,实验组采取优化后的三步计算教学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优化后的三步计算教学方案的实验组,在计算时间和正确率方面均有所提高;(2)、部分学生反映,在实验组进行的三步计算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和主动性;(3)、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组的学生成长与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优化三步计算的教学方案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探究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教案

探究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教案。
一、三步计算教案概述三步计算教案是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分为三个步骤:预习知识点,了解题目要求,按照步骤进行计算。
二、预习知识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他们的学习质量非常高,但对于特别深奥的数学知识他们还是会认为很难。
在三步计算教案中,学生需要预习知识点,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和熟悉,这样有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吸收和掌握新知识。
三、了解题目要求与与预习知识点相比,通过了解题目要求,学生可以更很好地把握计算的方向和思路。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让学生明确题目的计算目的,以便他们在计算的过程中更加明确目标,不迷失方向。
四、按照步骤进行计算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他们还是会遇到许多计算困难。
因此在三步计算教案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一种合理的计算步骤,让学生在计算中更加科学、准确和高效。
五、三步计算教案的优点三步计算教案作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
通过预习知识点,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便于后续的学习;通过了解题目要求,学生可以掌握计算的要点和思路,从而在计算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通过按照步骤进行计算,可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计算习惯,严谨的计算方式以及高效的计算方法。
六、三步计算教案的实践应用在小学四年级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三步计算教案。
在一定程度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目的,来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和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教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三步计算教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实践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教案

实践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教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学环境。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期,大部分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也开始逐渐增强。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入适合孩子们年龄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互动教学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步计算这个教学内容,三步计算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适合孩子们学习的一个内容。
三步计算主要包含加减法,乘法,除法等数学计算方法。
既能加深孩子们的数学运算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三步计算时,我们可以采用“I do,we do,you do”的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讲解、举例、演示等方式,给孩子们展示具体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启发孩子们思考、互相交流。
接着,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题。
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巩固数学基本能力。
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做同类题目。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和发挥空间,尽可能地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下面,我们将通过示例来演示一份三步计算的教案,该教案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教学内容为加减法。
我们要针对加减法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讲解中,可以结合一些例子,让孩子们容易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比如,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小明家里有两个苹果,他吃了一个,现在还有几个苹果等形式,让孩子们快速明白加减法的应用和原理。
Next,我们通过演示一些实际的计算例子,让孩子们了解具体的计算步骤。
例如,让孩子们看到1+2=3的过程,或者2-1=1的过程。
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We do: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题。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孩子们相互组队,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开展动态学习。
小组中,可以选择一个孩子作为代表,负责举起标志,公布答案。
其余的孩子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抢答并给出不能超过3秒的简明答案。
这样的笃定也可以快速巩固孩子们的加减法计算能力。
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教案(推荐)

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教案(推荐)第一篇: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教案(推荐)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计算题。
2、能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
3、能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4、能根据树状算图口编文字题。
5、在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计算题。
教学难点: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
3.教学用具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4.标签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用数学语言表述14+7(14加上7的和、14与7的和、比14多7是多少……)15-6(15减去6的差、比15少6是多少……)12×5(12乘5的积、12的5倍、12个5相加的和几个相同数相加……)24÷6(24除以6的商、6除24、24被6除、24是6的几倍、24里有几个6……)红色字体可以板书(作为辅助的板书,写在黑板一旁)二、探究新知出示课题:今天汤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文字计算题(板书课题)1、出示例题:40乘2加上18的和,积是多少?(1)请每个同学默读例题,想一想,如何列综合算式?(提出问题,学生尝试)(2)学生试做。
——让学生在尝试中领悟,理解方法。
(3)学生板演:40×(2 + 18)40×2 +18=40×20=80+18=800=98(4)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是对的?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数量关系,结合树状算图使学生明确思维的过程。
分析式:42×和=积再分析:40×2 + 18,使学生明确每做完一道题目就应该进行检查,先将所列的算式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再与原题比较。
2、用数学语言表述40×2 +18。
——本题的关键是求“和”(1)40与2的积加上18,和是多少?(2)40的2倍加上18,和是多少?(3)2个40加上18,和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一想,分析式应该是怎样的?(1)350减去80乘3的积,差是多少?(2)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3)40除16与24的和,商是多少?反馈:(1)你是怎样想的?(2)同样是差,为什么第二题要加(),第一题不用加。
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使学生加深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说明比、分数和倍数关系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应用不同的知识解答比和比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二第3题。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知道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根据这样的联系,对于比和比例应用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比和比例应用题。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学会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同一道应用题,提高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提问: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2、出示: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
提问: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你能用分数、倍数关系表示甲数与乙数的关系吗?3、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小黑板出示。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1、说明:对于一个比或一个分数、倍数,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关于比和比例方面的应用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再说一说80克盐这个数量与比的哪一部分是对应的`。
提问:盐和水的重量比1:15可以怎样理解?提问:按照1:15这三种角度的理解,题里已知盐重80克,你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困难,再看看书上是怎样想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相关推荐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3、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出示复习题: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2、口答:35与43的和是多少?67与35的差是多少?25乘以4的积是多少?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1)36与44的和乘5,()?【积是多少?(36+44)5】(2)25减去64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25-648】二、学习新课.(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1、出示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集体讨论:(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2)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3)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4)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必须先算被除数是45+39=84,除数是45-39=6,后算商,846=14.)(5)怎样列成综合算式?把谁写在前面、后面?为什么?(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45十3945-39(6)怎样表示要先算出45+39和45-39?(必须要加上小括号.)(45+39)+(4539)=846=142、引申、变化.把例2改成: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教师提问:这道题求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45+39)(45-39)=846=504三、巩固反馈.1、口答列出综合算式.(1)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2)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2、连线.3、列综合算式.4、根据四则算式的意义,把算式读出来.(1)274+545(27乘4的积,加上54乘5的积,和是多少?)(2)(72+28)(72-28)(72与28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思路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五、作业.列综合算式解下面各题.(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2)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3)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2021年四年级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四年级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这篇《四年级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56×2+5678×4—78168—17×4 100—100÷5×32.复习题: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
(课件演示)(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 ?为什么?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三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中的第5题~7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具准备:例3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列式解答.
生1:24+24+24÷2
生2:24×2+24÷2
师板书,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
三、练习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3.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4.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体操比赛,其中三年级有240人,四年级有300人.每12人站成一排,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站几排?
四、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