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1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5篇给予树教学反思篇一本篇课文,我用了一节课和同学们学习,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目标达成度却不是很高。
究其原因,在于我把两课时的内容融在了一节课里,就像姬燕老师所说的课堂容量大,是一节很完整的语文课。
但正因为如此,哪一点都想接触,可又难把每一点都体会透彻。
在这堂课中既有《铃儿响叮当》的情境导入,又有字词的识记、课文朗读检查,还有课文的整体感知,更有人物的解读,在最后还有情感的升华。
但是对于三年级三班的学生来说,这几点要想在一堂课上全部掌握却很难。
本节课我的生字实际环节就用了将近10多分钟,检查课文朗读又用去将近10分钟,加上课前的情境导入、课文链接,那品读课文时间就只有10分钟左右了。
因此在品读课文时我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学生自主品读的时间少了,我说的多了,指导朗读的时间少了。
因此,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设计我修改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那个脉络,分享初步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学习全文,练习朗读,在朗读感悟中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另外要有金吉娅的爱延伸到文中的`母爱、手足之爱。
还可以展开想象,联想陌生的小女孩的生活境遇、愿望卡上的内容、收到礼物后的来信等,进行说和写的训练。
《给予树》教学反思篇二《给予树》所在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
我在教学时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第一、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
爱,即理解和同情。
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给予树》教学设计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语第七册《给予树》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及理论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山东省潍坊市以韩兴娥老师为主的教师团队提出的主题学习也强调了学生课内阅读量的拓展。
因此,本节课以设计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
《课标》中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我以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途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
在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给予树》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的感人故事。
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学生情况: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
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补充资料,充分让学生感受。
2.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
而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金吉娅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爱和手足之情。
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到金吉娅所受到的爱。
3.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
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小学语文公开课《给予树》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给予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爱心等美好情感。
(2)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深层情感。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封面。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2)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4. 朗读练习:(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给予树课文原文

给予树课文原文给予树课文原文《给予树》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予树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予树》圣诞节快到了。
该选购圣诞礼物了。
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小时后一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
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
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给予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
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给予树》

提示二 很激动。 很激动。 在
到来之前, 到来之前,小女孩 买了 。
没给
买到
像样的礼物,而给 像样的礼物,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给每个孩子 到来之前, 在 圣诞节 到来之前,“我”
时间 起因
20美元让他们购买圣诞节礼物 ,回家途中 美元让他们购买圣诞节礼物 金吉娅只买了2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金吉娅只买了 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我”发现
作业: 作业: 读了这两篇文章, 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 受?选择其中一篇写一写自己的感 受。
圣诞节快到了, 圣诞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 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 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 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 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 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 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 个孩子分 美元, 只攒了 美元 却要由5个孩子分 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 礼物呢? 礼物呢?
时间
谁 干了什么
文中妈妈的心情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圈出重点词语。 样的变化?圈出重点词语。
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请你有理有据地谈一谈。 请你有理有据地谈一谈。
读《语文读本》中55课《愿望》 语文读本》 课 愿望》
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求: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向小组成 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 读正确, 员请教,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员请教,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圣诞节 圣诞节 诚挚 宽裕
试探 担心
《给予树》教学设计15篇

《给予树》教学设计15篇《给予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
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一.课题导入: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给予树)2.大家都很聪明,知道这个字读“给(ji)”,是一个(多音字),那它还有个读音:(gei)。
再看“予”,可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绳子,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和那个字特别像:(矛),但我相信,细心的同学们一定能区分它们,试一试(指读)。
二.大胆质疑,教师引导:1.当老师在备课时,一读到这个题目,就觉得奇怪,不但是读音、字形,还在于它的意思。
你们觉得奇怪吗?你看这个题目,心中有没有疑问。
(学生关于课题提问)2.是啊,看到这个课题,我们心中会产生很多疑问。
好问,说明我们都在思考,说明我们都很聪明。
孩子们,刚才老师听出来了,大家的问题主要包含两方面的: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3.有了问题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进步,你们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我们就用嘴清晰的声音,读准课文中的每个字,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遇到难读的生字,用笔和赤字清楚地标示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看看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在认真读书。
2.考考大家【出示词语:分享(xiǎng)、仁(rén)爱、宽(kuān)裕、援(yuán)助)】1)先有拼音2)去拼音。
(注意生字的前后鼻音)3、词语读得这么准确。
现在你最希望能读课文那段话?四.释疑感悟,如愿以偿:(过渡:了不得,不但读得准确,而且还读得流利。
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案一等奖3篇

1、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案一等奖《给予树》课文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下面是《给予树》的教案,一起来看看!教学目标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偿”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2、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给予”,谁能读好这个词?这个词什么意思?2、板书“树”,齐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金吉娅给予圣诞节分享沉默棒棒糖到处逛援助中心仁爱如愿以偿(1)上面这些生字哪些你早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把第一次见面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带读生字词、齐读。
(3)单独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予圣诞享默糖逛援仁偿(4)哪个词语你还不太理解,请大家帮助你。
知道“圣诞节“吗?谁来说说?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再读课文,理解“给予”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用“——”画出来,看看他们之间谁给予了谁什么?2、交流。
(1、妈妈给予孩子们20美元;2、孩子们相互买礼物;3、金吉娅给哥哥姐姐买棒棒糖;4、金吉娅给陌生的女孩一个洋娃娃;哥哥姐姐给予家人礼物。
)3、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能从文中找到这么多的给予。
那么在这些给予当中,谁对谁的给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四、深入研读,感悟金吉娅的“给予”1、请认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金吉雅对妈妈说的话,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看看你会有什么感悟?2、这段话真的好感人,只读一遍是不可能理解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的。
三年级给予树知识点

三年级给予树知识点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给予树》这篇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也包含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
一、字词基础1、生字“予”:读“yǔ”,注意不要读成“yù”。
“圣”:读音“shèng”,书写时要注意上面是“又”。
“诞”:“诞”字右边是“延”,不要写成“廷”。
“享”:上半部分是“高”字少一点。
2、词语给予:意思是使别人得到;给。
试探:用含义不很明显的言语或举动引起对方的反应,借以了解对方的意思。
诚挚:诚恳真挚。
沉默不语:指什么也不说,保持安静。
二、课文理解1、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在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女孩的故事,赞扬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和体贴。
2、人物形象金吉娅:她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懂得关爱他人的孩子。
她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放弃了给自己的家人买礼物,而是用仅有的钱帮助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展现了她的高尚品质。
母亲:她是一个关心孩子、善于引导孩子的家长。
当她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并没有责备她,而是通过耐心的询问,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并为金吉娅的行为感到骄傲。
3、主题思想课文通过金吉娅的行为,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主题,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心的力量和温暖。
三、句子赏析1、“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通过母亲的心理描写,反映了家庭经济的不宽裕,为下文金吉娅的选择做了铺垫。
2、“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一直盼望”写出了小女孩对洋娃娃的渴望,突出了她愿望的强烈。
3、“金吉娅沉默不语。
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这里通过对金吉娅的神态和“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金吉娅的行为感到疑惑和不满,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课件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课件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树课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继续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予、宽、买、卡”4个生字,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偿、宽裕”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字词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手指写好的课题说)。
首先,检查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重点词语)师:谁愿意接受挑战,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随机指正)生:按照教师提示个别朗读师:能做个“拥抱”的姿势吗?课文中指谁和谁拥抱着?生:学生做“拥抱”姿势。
师:“圣诞节”在哪一天?生:12月25日。
师:这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犹如中国的--(生:春节),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节日。
师:谁愿意在字音、字形方面给大家提个醒。
生:字形,予--矛买--卖 ;字音,给担即师:我们一起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生:根据教师所指的易错内容集体读。
2.了解内容师:看来,大家已经扫除了字词障碍,这对于阅读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在圣诞前夕,发生了一个与小女孩金吉娅有关的故事。
”谁愿意叙述一下这个故事?教师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结合屏幕上的词语或者手中教材给自己提提醒。
生1: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师:你能简单地概括事件。
生2: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买圣诞礼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给予树,她用妈妈给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妈妈知道后很感动。
师: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来叙述,让人清楚地了解故事,而且有条理性,这也是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的。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9篇)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9篇)《给予树》教学设计篇一《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理念】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
“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
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设计特色】1、抓住“词串”导读:在整堂课的构思中,三个词串将课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因品词析句读文而起,情境与文境有机相生。
2、创设多个情境场:创设了一个写的情境和多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的】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词语与色彩、情感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洞察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品词入境,对比激疑1、揭题导入:(课件出示圣诞节的画面)我们都知道,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
每当圣诞节即将来临,人们都以兴奋的心情期待她。
《给予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2、品读第一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红色显示)热烈地讨论诚挚的祝福甜蜜的笑容兴高采烈请学生用声音和表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圣诞节是快乐的,红色是令人振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上述词串,不仅有助于理解词语本身,还烘托了圣诞节的热闹氛围。
3、品读第二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灰色显示)担心沉默不语生气4、质疑:第二个词串与圣诞节的气氛是不是不相吻合?设计意图:两组词串感情色彩对立,红、灰色对比鲜明,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1教学目标1、以点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金吉娅那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2、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一、教材分析《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
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
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__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
通过__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设计理念:《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
在__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
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1、会认10个,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5、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__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五、教学流程:(一)收集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给予树》教案15篇

《给予树》教案15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说出课文的大意。
3、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和善之心、仁爱之情、爱护之意。
教学重点: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和善之心、仁爱之情、爱护之意。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课件(出示圣诞树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看到了这么美丽的圣诞树,你想到了什么?生:想到了圣诞节、圣诞礼物、圣诞老人。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一个难忘的圣诞之夜,这棵圣诞树把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连在了一起,因此得名“赐予树”。
板书:《赐予树》3、通过预习,你知道“赐予”是什么意思?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出示:甜美、拥抱、富裕、摸索、猜想这些词中,哪个词也是并列合成词?读一读,为什么?过渡:文中写了谁拥抱了谁?请你回忆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感悟课文:1、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主要意思。
2、在这件事中,妈妈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快请同学翻开书,画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来。
生:找到担忧、生气、感动。
3、针对这些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吗?引导学生提出妈妈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4、好,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变化的。
(1)妈妈担忧什么?理解富裕一词,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富裕?生:只攒了一百元,由五个孩子共享。
问:不富裕就别买礼物了,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共享欢乐?让学生体会这恰好表达了妈妈源自对孩子的一种爱。
比照理解:他们怎么可能买到许多很好的礼物呢?他们买不到许多很好的礼物。
让学生理解后再指导朗读。
(2)妈妈为什么生气?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分。
“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比照,明显看出棒棒糖太廉价了……问:请你认真读课文,找出妈妈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生: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真诚的祝愿,而小金吉娅却不够真诚。
让学生体会妈妈是一位严格的家长。
(3)妈妈为什么而感动?用(由于……所以……)答复。
《给予树》教案范文

《给予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给予树”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谊,懂得感恩。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理解“给予树”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情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关爱与感恩。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发挥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给予树》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板书课题《给予树》,提问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举例运用。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给予树”的象征意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给予事例,感受关爱与感恩。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谊,懂得感恩。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朋友或家人,找出一个给予事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评价对方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内容等方面。
课文《给予树》教案范文

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感恩和关爱他人;(3)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3)朗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2)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给予树》的作者及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学习工具,学习生字词;(3)学生总结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感恩与回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小故事;(2)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效果;(3)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改进。
5. 课后作业:(1)学生在家进行朗读练习;(2)学生书写课后感,总结学习收获;(3)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1)课堂参与度;(2)朗读与表达能力;(3)团队协作与批判性思维。
2. 课后作业:(1)朗读练习效果;(2)课后感质量;(3)家长反馈与评价。
3. 综合评价:(1)学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2)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3)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参与度。
六、教学拓展1. 话题讨论:(1)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身边的感恩与回馈故事;(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感恩与关爱;(3)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付诸实践。
《给予树》教案素材

《给予树》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给予树》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给予树》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给予树》全文。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语文知识。
b.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给予树的形象。
2. 朗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b.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表情等。
3. 理解课文a.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b.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体验主人公情感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a.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b.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讲解。
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 布置作业a.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b. 教师检查作业,及时给予反馈。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2. 作文练习:以“我身边的给予树”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对身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的感激之情。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传递,以及对主题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4.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九、教学拓展1. 阅读推荐:向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课文《给予树》教案设计

课文《给予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写作技巧。
(3)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组讨论,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总结课文结构,阐述自己的观点。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强调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加欣赏和品味。
3.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从课文中选取一句你喜欢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给予树》教学案

《给予树》教学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
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内心等现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本课中,我用电教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加深感悟,理解。
2、以读代讲发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体会感情,受到感染,从而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给予”正音给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简单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
(“给予”就是给。
)2、补全板书:给予树,了解其含义。
(1)读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写“给予树”的句子。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小女孩写的。
”(2)从上面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叫“给予树”?交流: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
(3)简介圣诞节。
交流: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
(课件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
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予树
(课前游戏)通过课件了解圣诞节的资料
关于圣诞节你还知道什么?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圣诞树的课文。
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快乐。
上课!
老师写课题,你们跟着书空。
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
2、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请看大屏幕上的温馨提示。
3、继续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各种形式的读。
1)大家看“援助中心”,你对这个词有什么了解?
(帮助实现愿望的。
)
课文中说了“援助中心”,每到圣诞节就要在商场里设置一棵这样的树,挂满许多人的心愿。
相机画树,这就是给予树!
2)、强调“给”和“予”
3)、学习“裕”和“即”的写法。
4、解决第二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品课文
1、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都写到了谁?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他做了什么事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生:他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给家人买棒棒糖。
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不给家人买好东西?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拿出笔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
”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就是不说话。
师:老师明白了“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不说,什么不做。
生:错了!
师:那沉默不语的她在想些什么?自由读读1-3自然段。
生:(自由读1-3自然段)
师:在想着什么?
生:我只买着棒棒糖,家人会不会骂我呀!
师:心里想着家人。
还会想什么?
生:20美元做了什么?
师:担心妈妈生气。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相应句子)。
师:如果我们与哥哥姐姐高兴样子对比一下就能明白她为什么“沉默不语”了。
连起来读一读。
(读相应句子)。
师:哥哥姐姐是兴高采烈是不是?再给同学们一边想象一边读。
(生读相应句子)。
师:通过“沉默不语”联系上文,我们走入了她的内心。
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
这么体贴,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生:(默读)
师:你们划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读相应句子)
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不少同学都说了这句话,出示:“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
生:打错了,少字了。
师:出示“什么都”,我觉得少三个可以呀。
生:少了,说明不了一点儿“都没有”。
师:有了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女孩一丁点儿,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是的,上课前,我们都说了,孩子们最想过圣诞节。
孩子们唱啊,跳啊,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可这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想想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人关心。
生:没有人爱。
生:没有礼物。
生:没有圣诞节的乐趣。
师:小女孩在金吉娅的眼中什么都没有。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可是……没有”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
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你会说什么?
生:……盼望实现愿望。
师:金吉娅,读了会在想什么?
生:我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师:那你呢?
生:我要帮助她。
师:可是,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是让她帮哥哥姐姐实现愿望的。
你想清楚了吗?
生:想清楚了。
帮她买到洋娃娃。
师:你们有帮她的同情心与决心。
谁带着大家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段话)。
师:我体会到了金吉娅帮助家人的决心。
现在,你们知道她为什么帮小女孩买洋娃娃吗?她还送给小女孩什么?
生:温暖。
生:真诚的心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
(板书:善良仁爱)
师: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给予树下有个八岁的小女孩。
我现在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我生气过。
可是,我现在要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你们还是她的兄弟姐妹。
你们会怎样?
(出示:我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
生: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师:出示课文“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地笑脸”谁来读读?
(指名一生读)
师:我们感动极了。
让我们这些被感动的人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八岁的金吉娅善良,深深地打动我们。
收了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说?
生:谢谢你的洋娃娃。
生:谢谢你送给我的爱。
师:小女孩感受到了。
生:谢谢你(一时语塞,不知怎么说了)
师:(机智)小女孩愿望实现了,激动地说不出话。
课后请同学们替小女孩写一写这段话。
下课!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学设计 (两课时)
洪凝街道中心小学王丽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及家人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及朗读课文的情况。
对重点内容给以相应指导。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1.自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文中所写的人物。
2.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品读第三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金吉亚的美好情感。
(2)品读第四自然段。
运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加深体验,受到熏陶。
2.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品读末句,理解句意。
(2)感悟朗读,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回归整体。
2.依据学情,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复习巩固。
二、依据文路,深悟亲情
1.自主读课文,感悟亲情。
引导抓住母亲的情感变化,研读文本,体会母爱;抓住孩子间的馈赠,体会兄弟姐妹情。
2.感情朗读,深化体验。
三、创设情境,读写练笔
1.创设情境,激发写话欲望,进行写话练习。
2.交流、评议,引导悟情。
四、指导写字,积累巩固。
五、分层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