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怎样做到周身放松

合集下载

太极拳放松的七项原则

太极拳放松的七项原则

太极拳放松的七项原则
太极拳放松的七项原则包括:
1.意念放松:在练习太极拳时,要保持平静、放松的心态,不要有杂念和压力,专注于自己的动作和呼吸。

2.身姿放松:保持身体的自然姿势,不要过于僵硬或紧张,也不要故意扭曲或变形。

3.肌肉放松:通过逐渐减少肌肉的紧张程度来放松肌肉,特别是在发力和动作转换时。

4.关节放松: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要过于僵硬或紧绷,特别是在动作转换时。

5.呼吸放松:通过深呼吸来放松呼吸系统,特别是在动作转换时,要保持呼吸的自然和舒适。

6.心态放松:保持心情平静、愉悦,不要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特别是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

7.动作放松:在练习太极拳时,要保持动作的自然和舒适,不要过于刻意和僵硬,特别是在发力和动作转换时。

这些原则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只有在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在练习太极拳中做到放松。

太极拳锻炼如何放松、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

太极拳锻炼如何放松、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

太极拳锻炼如何放松、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太极拳初学者对于每一个动作都要追求“由脚而腿而腰”。

这样的学习锻炼尤其要注意以下10点:①“由脚而腿而腰”的锻炼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那就是大臂必须呈向前围抱的姿势,而且手臂必须保持静态的不用力放松,就是拳经所说的“开合按势怀中抱……柔而无刚”的姿势。

这种姿势使得肘部总是在肩的前外方,胸臂交界的腋下有空隙,太极拳无论练还是用,胸臂始终都是这种姿势的;同时必须将手臂当作是与肩部断开挂在肩上的,当作是不会主动的链条或鞭子,局部是始终没有动力的,还尤其要注意大臂上部的肌肉不要用力主动,不要对手臂的动作发生作用;这样,手臂就容易被身体带动和被动量传递所作用动。

②动态的虚领顶劲和沉肩是动量传递贯通到手臂不可缺少的“相向运动”的一个起始环节,但肩部仅仅是微微地不由自主地动态的下沉而已,不能存在肩部对手臂的动作有任何作用的控制、催动等的主动意识,要彻底摒弃非太极拳武术所说的“肩催臂”的意识反应,必须如李雅轩先生所说的要“空肩”,要始终体验手臂是身躯的腰骶部位所直接带动的。

③动态的含胸拔背也是动量传递“相向运动”的环节,也是动量传递贯通到手臂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动态的含胸或拔背,动量传递贯通到手臂也是不可能的。

动态含胸与拔背锻炼的活动幅度也必然需要经过由大到小,最后自然而达到几乎没有外形变化反映的过程。

含胸或拔背必须是由下而上被动的,是由脚而始的传递性的力量所作用动的。

由于动态含胸拔背使得原来并不运动的关节和肌群参加了运动,因而初学者胸肌和背肌一般会发生一段时间的隐隐的疼痛过程,被称为“换劲”。

④身躯的腰骶椎部位是动量传递枢纽性的“相向运动”环节,是对动量传递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部位,所谓的“命门后突”就是指腰骶椎上下的一段部位,就这一局部而言,力量的始发处或者说是动态的“实”处仅仅是腰5骶1椎这一隙之处,其它部位始终还是要追求放松不用力的,可见《十三势歌》所说的“命意源头在腰隙”之“隙”字的用词是十分精到的。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的方法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的方法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的方法身心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也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药学会放松。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一:要松胯松胯则裆圆,下肢运转灵活,进退不僵滞,腰转自如。

松胯不是架势低,架高一样松,一样运转灵活,架低胯不松,则运转不灵。

有些练习者动作来回荡动,就是胯没松好,变化不能直接从转动中形成,只好在往复荡动中移动重心,从而实现招式的变化。

这个毛病很普遍,练习者应注意克服。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二:要松肩肩松则上肢灵活反应快,而且气血易达指尖,从而改善微循环,达到健身之目的。

太极拳名家陈鑫先生云:(肩)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伸屈,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

此肱之枢纽,灵动所关,不可不知。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三:知道了放松肩胯,在动作运行中,要注意上下肢体的三节变化上肢:应先出手,再出肘,再出肩;回收时,应先收肩,再收肘,最后收手。

下肢:先出脚,再出膝,再出胯;回收时,先松胯,再收起膝,最后收脚。

即口诀中,手肘肩,脚膝胯;肩肘手,胯膝脚。

在练习中,一定按这套程序运行,再快也是这套程序,再慢也是这套程序,当然特殊情况例外。

久而久之,则成自然,太极韵味自出。

外形如行云流水,平沙落雁,动作悠悠哉,心情溶于山光秋色之中,心情焉能不放松,不愉快;内气充盈,手如灌铅,立如中流砥柱,健身防身之功效又焉能达不到。

太极拳的六大放松技巧一、松开练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使心松,神意内含以存静养。

大脑松空,灵慧方能生长。

如有一点不松,一节不松,想达到通、灵、空是不可能的。

不但筋、骨、肉松,人的五脏六腑都应该松。

松开指的是身体各大关节松开,如上肢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以及身体背后的脊柱24个大关节,都要拉拔松开。

放松不是虚弱,是骨节拉长,只有骨节拉长,才能节节贯穿,气血才能流畅,经络才能通畅。

练太极拳怎样做到周身放松

练太极拳怎样做到周身放松

练太极拳怎样做到周身放松练太极拳怎样做到周身放松放松是太极拳运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太极拳运动的必然方向和最高要求,这也是太极拳难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太极拳爱好者基础如何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从当前情况看,不少演练者对此还认识不清,做得不够,有的动作拘谨,面红耳赤;有的周身紧张,架子绷得生硬;也有的只知练拳,还不懂什么叫放松、为什么要放松等。

因此,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练好太极拳是十分必要的。

现就个人体会谈点看法,诚请拳友指正。

一、放松的含义和作用放松,是指练习时心情愉悦轻松,无需紧张或压力;各器官、关节、肌肉和韧带松弛,四肢伸展。

特别要十分注意松肩、松腰、松胯、松腿部,尽量以骨酪的自然支撑力把人立起来,一点僵劲都不要。

动作轻灵柔和,从容自如,含蓄匀称,顺遂流畅;不急不缓,不散不滞,但不能软弱无力或随随便便。

放松是太极拳独特的练功手段和方法,目的是去僵求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放松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

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2.有利于经络气血畅通,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气滞血糖等副作用。

3.有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否则,就显得僵硬、笨拙。

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

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刚。

只有松柔,才可生刚;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

同时,也可把练拳的过程作为品味太极拳深刻内涵的过程,加深对拳理拳法的理解。

二、怎样才能做到全身放松第一、要思想人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

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

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太极拳练习放松的五种方法

太极拳练习放松的五种方法

太极拳练习放松的五种方法练太极拳如何放松?笔者在练功实践中摸索出以下几法,谨供同好参考:一、在摸针尖中找感觉手持尖锐钢针一枚,针尖朝上,用右手掌心正好按触在针尖上。

眼盯针尖,心神宁静,手掌慢慢移动,徐徐将手心触按在针尖上。

从触按开始到触按成功这个全过程,这样达到了形体高度的“放松”。

二、在躲锥尖中找感觉手持尖锐的锥子五把,锥尖朝前,先行缓缓移动刺向拳友胸部(假动作),继而锥尖朝下缓缓移动刺向拳友大腿部位(假动作),要求拳友必须明白,绝不可用力顶住,否则要吃大亏;又要求拳友不可一味逃跑躲避,应取“若即若离”状,对锥尖进行躲化。

在拳友躲化锥尖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拳友达到了心神宁静,形体“放松”。

三、在闭着眼睛练拳中找感觉盲人行走,手持一竹杆试探开路,小心翼翼,由于身心放松,途中绊脚石、障碍物以至陷阱一概心知肚明。

试想盲人如若大步流星,自会让旁观者不寒而栗。

我们不妨试试闭着眼睛行功走架,从中自可体悟到心神“放松”的感觉。

四、在“摸”字中找感觉笔者认为,“练太极拳”提法欠妥;而“打太极拳”的提法也不妥。

正确的提法应是“摸太极”。

摸者,何也?摸其道理所在,摸其真谛所存。

太极拳演练,要求“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迈步如猫行”,“举步轻灵稳健”,这是太极拳对脚的要求。

我们不妨对“手”提出这样的要求,即“如摸针尖,如摸高温火烫的钢板”(只可远而感应之,不可近而触摸之)。

摸太极,我们应当这样想像,周围空间都是“荆棘丛生”,万万不可用力碰之、触之。

太极拳修持,贵在一个“摸”字,我们应从“摸”字中求索、寻觅、体悟、回味“放松”的感觉。

五、在日常生活中找感觉起床、穿衣、结钮扣;用餐、端碗、举筷子;日常行走,骑自行车、打毛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动作自自然然,顺顺当当,无一处不放松,无一处生硬、僵滞。

我们应当从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中去领悟“放松”,去体悟“放松”。

笔者认为,摸太极“行动如走路,走架如游泳”。

将太极拳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动作紧密结合起来,自会找到“放松”的感觉。

辽以德润生身老师--主讲-习练太极拳怎样从思想意识放松到身体放松

辽以德润生身老师--主讲-习练太极拳怎样从思想意识放松到身体放松

辽☆以德润身老师主讲---习练太极拳怎样从思想意识到身体放松初学太极拳的人,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僵硬的过程,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当这是刚刚接触太极拳,还没有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如何去僵化柔,去僵化柔就是要求你放松的,放松是从正中求松,慢中求松,缠绕中求松,紧中求松。

比如把松肩与坠肘、塌腕结合起来,做到节节松沉,节节贯串.从蚕蛹、毛毛虫的蛹动状态中去悟节节松动的规律。

每年我到陈家沟经常到一些老村民和朋友家聊天,听他们讲: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伯先先生曾请教陈照旭先生:“这拳咋练?”陈照旭简洁地回答:“四块放松”。

四个字道出了放松的关键部位在于所四大块,四大块就是两肩、两胯。

听我师父陈正雷说陈照奎师爷讲放松的关键环节时,讲得更具体、更生动.他说:“要特别注意胸部的放松,只有胸部能放松,才有胸中运化.胸部太僵,就会气贯满胸,胸贯满,就不能调整上下关系;胸部不能运化,就要挨打。

打拳紧要处全在胸腰运化,胸部任何时候都不能领劲,胸部开合都要放松.胸部放松的关键又在于两肩的放松,所以拳论中说的,转关在肩,运化在胸腰.而腰部的松活关键又在两胯,胯不松.腰也不会活,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是中庸之道,不能放松过了,放松过了就有气无力了,刚与柔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对立关系,是相对矛盾又统一的。

就好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不能过。

放松还能相互转化,按照阴阳学中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的原理,阴代表柔、阳代表刚。

因为阴阳是可以相互转换,所以刚柔也是相互渗透的。

练习太极拳强调先去僵求柔,然后再集柔成刚而后始能刚柔相济。

我们初学太极拳的人有的动作比较僵硬呆板,有的动作柔软无力,这两种现象都不能称为太极拳。

真正的太极拳是应该做到“轻而不浮,刚而不僵”。

每招每式都要做到刚柔相济。

拳论讲:“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

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尤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这就是说不能偏于柔或偏于刚。

练习几年就能懂了。

练太极拳的心静与拳意

练太极拳的心静与拳意

练太极拳的心静与拳意练太极拳的心静与拳意练习太极拳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即要保持心静,只有心静够才能找到拳意,在打拳中周身才能放松。

1、从预备式开始到整套的结束,在全部演练的过程中,思想中都要摒除杂念,静如止水,精神集中,专心致一,澄心静虑。

所谓“一静无有不静”,静可以保持其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智慧聪明。

拳经中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精神高深境界,真正是在稳静安好的练拳中悟出而得到的灵敏感应。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一动无不动,太极拳是一项周身运动,练习太极拳对周身起着按摩作用,对人们的健康有积极影响。

2、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

稳静之后而后出动,并要在动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的稳静分散了,这是需要注意的。

3、不但身势放松,而内心也须放松,摒除一切杂念。

如此稍等片刻,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

4、修炼的功夫,关键在静,静才能有灵感。

练习太极拳时,要把工作或生活事物都安排处理好,不要带到练拳中,避免练拳过程中时时牵挂,造成拳法呆滞不顺。

我观察到有些人在心情烦乱的时候行拳走架,练不到七、八分钟,就感觉头晕恶心,身体较为难受。

心情烦乱必然影响内气运行,正是所谓“心浮气躁”。

所以说如果在心不能静的情况下练拳,不但起不到健身和长功的正面作用,反而对身体产生负面的有害无益。

稳静的“稳”与“静”李雅轩先生说:“身势稳静之后,心才能静,神经才能敏感,气势才能沉下去。

然后再想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立身中正和气沉丹田这些规矩。

”我认为,身势稳静的“稳”与“静”含有平衡、协调、稳固的由中定入静的内涵,假如身势不够稳,由于人本能的原因,练拳的心思怎能静下来?心静不下来,肢体就松不到位,也影响了拳意。

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说了一句对此有领悟的话:“先有定,后有静;没有定的静是假的。

”太极十三势当从中定为主,其他十二势为辅,太极拳的每一势,都是先有中定而后有变化。

太极拳松透身心的六大步骤

太极拳松透身心的六大步骤

太极拳松透身心的六大步骤太极拳界对松透身心有深刻认识,杨澄浦先生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

”吴图南在20世纪40年代,还曾专门写过了一篇“松功论”的文章。

当代太极拳明家王壮弘老师,则以“不”的否定语句来说明松的重要性:“不松何以空,不松何以柔,不松何以满,不松何以圆,不松何以活,不松何以灵。

”由此可知,练太极拳能获得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优化生命、开发智慧等功效,其奥妙就在一个“松”上。

松的内容有两个。

其一,松身,就是松透周身上下内外,打开、畅通人体的所有关窍要道,使气血运布周身“不稍滞”,老前辈称之为通透周身、通透度好;其二,松心,就是调整内心,使之不慌乱、不紧张、不拘谨、不自我设限,始终保持心气平和、愉悦自然、内在里充实的状态。

总之,松是太极拳修炼体系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高深的内容之一。

太极拳松透身心的功夫,共有依次递进的六个步骤和境界。

1.松开:对拉拔长意在先松开就是把身体所有关节松开。

杨澄甫说:“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这说明,松透身心的第一层功夫就是松开全身的各个主要关节,其目的,就是把身躯、四肢,这些人身体的五根棍子变成“柔若无骨”的状态。

基于这样的认识,有人把太极拳松开身体的内容称之为“九松”,其实,具体来说,不仅仅是“九松”,应至少把手指、手腕、肘、肩、颈、头部、脊柱、肋、腰、胯、膝、踝、脚趾等部位都松开。

从武学学派来看,虽然都讲松,但各派还是有一些侧重的。

作为练太极拳者,松腰最为重要。

杨澄甫在《太极十要》一文中,把“松腰”列为其中的重要一条(第三条)。

为帮助练太极拳者松开身体,笔者在教拳实践中,根据太极拳对拉拔长、圆伸一体的原理,结合师传内容,编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松身法。

这套松身法可作为抻筋拔骨的养生方法,亦可作为热身操,在练太极拳架前练一练、热热身。

这套松身法,由松手指、肘、肩部开始,先让上肢实现“大关节蛇形,小关节蛹动”,然后再松其他关节。

太极拳练习放松的五种方法

太极拳练习放松的五种方法

太极拳练习放松的五种方法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练太极拳如何放松?笔者在练功实践中摸索出以下几法,谨供同好参考:一、在摸针尖中找感觉手持尖锐钢针一枚,针尖朝上,用右手掌心正好按触在针尖上。

眼盯针尖,心神宁静,手掌慢慢移动,徐徐将手心触按在针尖上。

从触按开始到触按成功这个全过程,这样达到了形体高度的“放松”。

二、在躲锥尖中找感觉手持尖锐的锥子五把,锥尖朝前,先行缓缓移动刺向拳友胸部(假动作),继而锥尖朝下缓缓移动刺向拳友大腿部位(假动作),要求拳友必须明白,绝不可用力顶住,否则要吃大亏;又要求拳友不可一味逃跑躲避,应取“若即若离”状,对锥尖进行躲化。

在拳友躲化锥尖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拳友达到了心神宁静,形体“放松”。

三、在闭着眼睛练拳中找感觉盲人行走,手持一竹杆试探开路,小心翼翼,由于身心放松,途中绊脚石、障碍物以至陷阱一概心知肚明。

试想盲人如若大步流星,自会让旁观者不寒而栗。

我们不妨试试闭着眼睛行功走架,从中自可体悟到心神“放松”的感觉。

四、在“摸”字中找感觉笔者认为,“练太极拳”提法欠妥;而“打太极拳”的提法也不妥。

正确的提法应是“摸太极”。

摸者,何也?摸其道理所在,摸其真谛所存。

太极拳演练,要求“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迈步如猫行”,“举步轻灵稳健”,这是太极拳对脚的要求。

我们不妨对“手”提出这样的要求,即“如摸针尖,如摸高温火烫的钢板”(只可远而感应之,不可近而触摸之)。

摸太极,我们应当这样想像,周围空间都是“荆棘丛生”,万万不可用力碰之、触之。

太极拳修持,贵在一个“摸”字,我们应从“摸”字中求索、寻觅、体悟、回味“放松”的感觉。

五、在日常生活中找感觉起床、穿衣、结钮扣;用餐、端碗、举筷子;日常行走,骑自行车、打毛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动作自自然然,顺顺当当,无一处不放松,无一处生硬、僵滞。

我们应当从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中去领悟“放松”,去体悟“放松”。

笔者认为,摸太极“行动如走路,走架如游泳”。

练习太极拳时巧妙放松的方法(样例5)

练习太极拳时巧妙放松的方法(样例5)

练习太极拳时巧妙放松的方法(样例5)第一篇:练习太极拳时巧妙放松的方法练习太极拳时巧妙放松的方法【温馨提示】:阅读是一种成长,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智慧的你懂得分享帮助更多朋友成长!练习太极拳为什么要放松?太极拳放松的标准是什么?太极拳的放松有没有阶段性?如何在练拳时做到“体松心静”“如棉裹铁”“松静自然”?太极拳放松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困扰着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有些爱好者感叹说:“练了一辈子拳,还不理解什么是太极拳要求的‘松’。

”而很多太极拳爱好者也是不断地写文章,谈论太极拳的放松问题。

可是一些文章要么晦涩难懂,要么说不到要害上。

针对这一在太极拳爱好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刊“名家讲堂”栏目特别邀请国内各个太极拳流派的名家老师,对这一问题做由浅入深的讲解,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够从中受益。

冯志强从容不迫,静心慢练,自然放松练习太极拳要放松,这里的放松,不仅是精神上要放松,周身肌肉也要放松。

只有做到了放松,经络才能畅通无阻,气血才能够顺达充盈四肢百骸,这样才能够达到增长功力、健体强身的目的。

所以,练习太极拳,能否放松,是至关重要的。

初学太极拳,先要熟练套路动作,做到立身中正,姿势正确。

等到动作熟练后,再专注放松。

这时打太极拳,要意想丹田,让丹田带动肢体进行运动。

每到一个式子的定式时,要沉肩坠肘一次,调整气息,使内气归于丹田。

这就是一次放松。

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式子。

每一个式子都要这样开合起落,使气血从丹田出发,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在动作的外形上都要有一次沉肩坠肘的松沉过程。

这其实是把太极拳当作活步桩功进行练习,活桩慢练,才能出功夫。

开的时候要尽力张开,让肢体放松,内气通达四梢;收的时候要全部收回,做到气沉丹田。

这样,开合收放要清晰,不能含混不清。

按照这样练习,即使是初学者,也不会出现紧张僵硬的状态。

到了高级阶段,外形动作的松沉开合已经习惯成自然了,这时就要专注于意念的放松。

如何练习太极拳能全身放松

如何练习太极拳能全身放松

如何练习太极拳能全身放松第一,要思想人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

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

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第二,要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

意是一身的统纲。

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

”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第三,要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

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

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

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第四,要动作轻灵。

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

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身体不能“硬邦邦的”。

落脚不“扑腾扑腾”的响。

第五,要“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才能不用僵力、拙劲、犟劲,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第六,要适量运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实效,不要负重锻炼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运动量。

初学者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对高难度动作不要强求,不要与年轻人攀比,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寿。

掌握好太极拳的放松,才能练出太极神韵

掌握好太极拳的放松,才能练出太极神韵

掌握好太极拳的放松,才能练出太极神韵练习太极拳,最讲究的就是“放松”,为什么要放松?什么是放松状态?如何放松?放松时要注意些什么……本文,就带您做个全面了解。

一、练太极拳为什么需要放松?首先,这是由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所决定的,太极拳练习时要求“心静体松,连贯圆活、轻灵沉稳、缓慢均匀”,这些特点只有在周身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到位,所以练习太极拳,第一个要求就是“放松”,这是练拳最基本的原则,不可违背。

从养生角度来看,“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们在放松的状态下练习太极拳,筋骨、关节才更容易处处张开,这样就能起到疏通经络、旺盛气血的养生效果。

从练拳的神意气来看,在放松的状态中行拳,才能练出来太极拳的轻灵、沉稳与柔和的韵味,这时才谈得上以意导气,敛气入骨,紧张的状态下练拳,是体会不到这些的。

二、何为放松?松,在太极拳中的表现为松静、松柔、松沉。

练太极拳时,在保持姿势准确、心情放松的前提下,下意识地让脏腑、关节和肌肉进行由内而外的整体放松。

陈鑫在拳论中提到:“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就是告诉我们,练拳时要心境安静、动作柔缓、细腻,肌肉、关节、韧带没有一处不放松。

练拳时,和“松”连在一起的往往有一个“沉”,在太极拳中的“沉”,是沉静、沉稳,在放松的基础上,虚心实腹,气沉丹田,从形体上做到松肩垂肘、松腰落胯,这样能使下盘稳固,两足有力,就像李雅轩所言“太极拳的沉犹如载重之船,上有重力下沉,下有浮力上承,有明显的沉稳之意”。

松与沉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松是在沉的基础上的放松,沉是在松的前提下的沉实;没有沉的松是松懈、漂浮,没有松的沉是沉重、僵滞,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

在练拳时,对于松沉的整体要求有两句话:舒松自然,庄重沉稳。

具体到身体各个部位而言,有以下几点要求:头部:虚灵顶劲,神贯于顶。

肩部:松肩垂肘,两臂沉屈。

胸腹:舒松内含,气沉丹田。

腰胯:松腰落胯,圆转自如。

腿足:轻灵沉稳,虚实分明。

三、如何放松?前面我们知道了练太极拳为什么要放松以及什么是放松,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放松。

陈氏太极拳周身放松的要领

陈氏太极拳周身放松的要领

陈氏太极拳周身放松的要领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陈氏太极拳周身放松的要领》的内容,具体内容:放松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只有做到放松才能够达到心静,才能够做好肢体上的工作,陈氏太极拳中如何做到周身放松呢?周身放松又能起什么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调...放松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只有做到放松才能够达到心静,才能够做好肢体上的工作,陈氏太极拳中如何做到周身放松呢?周身放松又能起什么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调整身法周身放松常说的身法,指的是练拳者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放松,要调整身法,首先要把功夫下在放松上,使各个关节松开,起到伸筋拔骨的作用。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

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

二是若是腿的支撑力不足,很难做到周身放松,所以腿力的锻炼非常重要。

《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

以周身自然为妙。

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

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

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

常说的放松就是指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位自然的放松下,气沉丹田。

初学者要要注意,避免发生上述毛病。

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

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

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

这一阶段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

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陈式太极基本的松圆松,是要求陈式太极拳习练者要由内到外放松内,是指习练者的脑中枢神经系统,也称为意念、心理等。

外,是指习练者身体的骨骼、肌肉、皮肤等。

练太极如何做到放松

练太极如何做到放松

练太极如何做到放松练太极如何做到放松练习太极拳讲究刚柔并济,松紧结合,所以练习太极拳一定要做到放松。

只有充分了解太极拳的特点,然后练习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才是非常有利的。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练太极该如何放松吧!以下仅供参考!1、思想人静练习太极拳的一定要心无杂念,放空思想,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这样对于练习太极拳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2、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

意是一身的统纲。

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

”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3、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

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

练习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适度就好,这样效果最佳。

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4、“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

才能不用僵力、拙劲、犟劲,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练习太极拳千万不要在尘埃多的地方练习,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感染上呼吸道等疾病。

在烟尘和废气较多的地方。

本来就不宜练拳。

太极拳放松的要领

太极拳放松的要领

太极拳放松的要领太极拳放松的要领太极拳放松的要领1、头部头部要正直,头顶百会穴(在两头角中间)要有轻轻上提之意,如有绳索悬起,练拳时顶劲始终不可丢失。

古典拳论总结为“虚领顶劲神贯顶”。

眼自然平视,眼神要照顾主要手足的移动。

耳尖有上提之意,耳要静听身后。

训练视觉、听觉。

鼻自然呼吸,发劲的一刹那因鼻呼气不够用时,可以微张口,口鼻同时呼气。

口唇轻闭,牙齿轻合,舌放平,舌尖轻舐上腭,津液要咽下;下颌微向里收。

面容要自然严肃,但勿露紧张或粗暴之状。

当中的细节要领,在于大家呼吸时去慢慢体会,注意吞吐均匀。

颈项要自然竖直,随目光、动向而灵活转动,颈项后面两条大筋间的“哑门穴”与下面“长强穴”(位于尾闾骨附近)相呼应。

作为“身弓”以腰脊为“弓把”的两把弓梢,以增加其调节度和爆发力,对推手时的缠绕蓄发、运用自如极有关系。

太极拳放松的要领2、肩臂部两肩平正松沉,不可耸起,不可后张,微向前蜷以助“含胸”,能加强合力。

肘关节要下垂并微有外撑之意,有助于“绷劲”和合力作用。

肘关节微屈,“肘不贴肋”,腋下留有一立拳地位,便于推手时两膊有回旋余地。

同时,身体也要保持中正,不能歪斜或做多余的动作。

腕关节要求柔活而有韧性地运转,并要“坐腕”(拓腕),成势时沉着下塌,并有定向,促使手掌徐徐贯足内劲,腕关节柔活有韧性,能发挥擒拿和解脱擒拿而反擒拿的作用。

推手中,当控制对方劲路时也必须“坐腕”,才能“搭手和落榫”(落榫是比喻木工以斧击榫,榫头即吃住,牢不可移),放劲干脆。

太极拳放松的要领3、胸背部胸要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内缩。

背要舒展,肌肉松沉,两肩中间脊骨(大椎)要随顶劲上领而向上鼓起,使这部分皮肤有绷紧的感觉,称作“拔背”或“气贴背”。

胸背合称为“含胸拔背”,有外向前合之意,与合力放劲有关。

脊柱要节节松沉直竖,虚虚对准。

腹部要有松静外向前合之意。

随吸气小腹微内收,随呼气小腹微外凸(气沉丹田),不可一味“气沉丹田”,以免日久形成大肚子。

太极拳中周身各个部位的放松方法

太极拳中周身各个部位的放松方法
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座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做到脖子这个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比较形象的:都
随着你对身体放松程度的提高你也许会听到身体里有一些细微的从没有过的感觉不要控制这些感觉也不要强求让他们来去自由你就静静的听着
太极拳中周身各个部位的放松方法
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就是放松。其实,放松只是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法,是一种手段。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中周身各个部位的放松方法。欢迎阅读!

太极拳节节放松的具体要领

太极拳节节放松的具体要领

太极拳节节放松的具体要领太极拳节节放松的具体要领太极拳的松身,要求周身放松,正如《太极拳论》开篇第一句所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要做到周身俱要轻灵,除了从头顶、脊椎,到尾闾的主躯干要放松,掌、腕、肘、肩、背、腰、胯、膝和脚上下九节,也要节节放松。

当然,太极拳所说的松,是舒松、自然,而不是松懈。

1头部头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目要自然平视,始终要注视对方,引领自己发力的方向,并用余光顾盼全局。

既不可闭目,也不可怒目,神宜内敛;口微闭,忌切齿,舌抵上颚,运动中所生津液,须徐徐咽下。

2颈颈要自然松竖。

只有虚领顶劲,颈才能自然松竖,既不僵硬,又不软塌。

3肩肩要松沉。

肩关节的松开,至关重要。

只有肩关节能松开,上肢动脉才能通畅,血液方可直达指梢;只有肩关节能松开,才能使整个手臂的运动,松柔圆活,腰发之劲方可直达指梢。

4肘肘要自然弯曲下垂。

要做到既不贴肋,又不离肋。

肘不贴肋,是便于肘部的技击;肘不离肋,是便于保护两肋。

5腕腕要松活,不可僵硬。

腕关节最为灵活,要随手臂伸缩、升降,灵活旋转,所谓“运劲如抽丝”。

推掌时,要注意腕部微微沉实吐力,掌指也随之微微展直,谓之“坐腕”。

6手手变化最多,有掌、拳和钩三种。

掌宜自然舒展,出掌和收掌时,注意旋转和缠劲,注意掌心内含外凸的虚实变化,以及发力时的坐腕立掌。

握拳也要松柔,柔中寓刚。

虽松,分之不能开;虽柔击之不能散。

钩手,通常是由掌变钩,手腕自然下垂,五指蜷曲,拇指贴于食指梢节。

7胸胸要舒松微含,谓之“含胸”,以利腹式呼吸,既不可外凸,也不可内扣。

注意,含胸不在胸,仅是两臂微微内合,胸肌松弛,使胸腔舒展,横隔肌下降8背背要舒展伸拔,不可弓驼,谓之“拔背”。

能含胸,自然能拔背。

当胸略内含时,背部肌肉自然下沉,脊骨随之鼓起上提。

含胸拔背,有利于腰发之劲,通于背脊,形于手指。

9腰腰要做到松、沉、直。

松,就是腰以上肢体放松,为了气不上浮;沉,为了下盘稳当,转动灵活,腰胯微微松沉,有助于沉气;直,为了立身中正,俗话说:“低头弯腰,学艺不高”。

太极拳放松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放松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放松的练习方法太极拳放松的练习方法练习太极拳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练习起来对我们的健康才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也能让自己更开的掌握太极拳的技巧。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太极拳放松的练习方法一是从正中求松放松,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础上寻求,要不然就非常容易出现松懈、松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二是从慢中求松大极拳要求快慢相间,对初练者来说,特别是在未能放松之前;要强调练慢。

从慢中才能逐节检查全身各个部位放松的程度,细细品尝放松的味道。

慢,也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重要要领,慢练才能更好的掌握太极拳中的内在思想和要求。

慢,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

慢是相对快而言。

慢的原则是要求“贯穿”,不能有断续。

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衔接,所谓“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使拳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穿,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

一般来说,一套拳(指传统的老架太极拳)大约应控制在25-30分钟之间为适宜。

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三是从缠绕中求松动作必须注意走顺逆缠丝的螺旋劲,从缠绕之中求放松,因为太极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从园活旋转中求放松。

时刻注意四肢的顺逆缠丝。

直来直去的`动作则很难育松。

太极拳的调息方法一、自然调息法自然调息法是练习太极拳初级的呼吸方法,接近正常人的呼吸方法,又称混合式调息法。

呼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改变。

自然调息法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了,就对了。

长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了,这实际上是以动作来调节呼吸。

这种办法的前提是动作要准确,要合乎规格,要规范,对动作要求比较高。

在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特别提倡自然调息法。

自然调息,重在突出“自然”两字,要顺其自然,呼吸均匀。

因为自然调息法是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呼吸形式,练习者是为了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无法在人体生理方面再做任何要求,在练习过程中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做动作时人体表现出停顿,不能起到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和用意不用拙力的效果。

练太极拳放松的四个关键点及不可丢的四个要领

练太极拳放松的四个关键点及不可丢的四个要领

练太极拳放松的四个关键点及不可丢的四个要领练太极放松的四个关键点:①练拳开始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强子拴在肩上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俟身心静下来而后开始动作。

松肩就是想象肩关节松开。

②脚上的松柔与会不会开裆沉气关系极大。

倘练拳时,步子大一些,要做到以沉劲为主,每式有起有沉,则两脚自会达到相当的松柔。

两脚要练成像弹力极强的两个弹簧,能够进退随意,灵活多变。

③松腰要领是腹部脐窝处微微内收(向后收,不是向下压,也不是向上提)随之命门虚虚后撑(拉),主要是意念的收和拉,这一动作习惯上称为'拉腰',实为松腰的窍要。

④胯比较难松,可做松腰活胯练习。

十趾抓地,脚跟站稳,腰部以上自然中正,腰胯完全放松,以两髋关节为轴,在腰的带动下左右前后往复地划8字型平圈,继而膝关节踝关节依样划圈。

也可做转髋绕膝练习。

放松的时候,这四个要领需要特别注意:①中正安舒:立身中正本意即身体自然正直,做到顶头悬,尾闾收,肩胯相合。

其中肩胯相合是指运动时两肩的连线与两胯的连线总要保持在一个垂直平面上,不歪扭。

②分清虚实:进步、退步都必须做到虚脚渐虚,实脚渐实,不可骤变,突变,必须将重心的渐变又慢又匀的体现出来,此虚一分,彼实一分,不断流变。

③上下相随:即手脚动作要互相配合,要动都开始动,并要求同时到达每一式的终点,如搂膝拗步式,前推手和下搂手及前弓腿要一致动作同时到位,不能腿已弓到位了,手仍在搂或前推。

要练成整劲,即不仅仅是手在动,而是身、腿一起动。

可先练单式,然后在套路中处处留意。

④用意不用力:就是多用思想少用力,少用力就是轻,轻是松的前因,是向松必经的桥梁。

假设肩以下手的重量为4斤,则需要的只是大于4斤的最小的力推动手来运动,推动身体,推动脚的力量道理相同。

学太极拳就须耐心细致地去探求用最小的力量来练拳。

用意的内容很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像这里说的按要领练拳就是练体时用意的内容。

学太极拳主要靠运用想象力。

太极拳所求全身放松

太极拳所求全身放松

太极拳所求全身放松太极拳的锻炼要求,必须全身放松不尚拙力,要做到真正的全身放松并不容易,首先要正确理解放松两字的含义,不是局部放松,而是指全身内外上下各部位。

对放松两字而言,应该是有放才有松,有松才有开,在全身放松与松开的同时也带有下沉,放松开与下沉是同步的,此为阳中有阴。

练拳时不能只是放松而不讲收敛,在收敛和敛合的同时也带有上提,收敛合与上提是同步的,此为阴中有阳。

根据太极拳运动在阴阳互变中得以平衡的要求,应该在放松时有收敛,在收敛时也带有放松,即达到松中有敛,敛中有松的平衡状态。

有些练拳人片面地追求放松,而对收敛两字却忽略不顾,练拳不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讲放松而不讲收敛,只松不敛有悖于太极拳的阴阳之理。

松不是轻,轻是故意为之,松是自然而在,松中带有下沉;敛也不是紧,紧是刻意紧张,敛是自然而为,敛中还带有上提。

放松也必须要适度,过度的松却成了懈或散,太极拳的无过不及,所要求的就是松而不懈,松而不散,不懈不散,就因松中有敛。

练拳要求全身节节放松,节节贯串,要真正做到全身放松也不是件容易之事,可能大多练拳人很难做到。

主张大松大柔及丝毫不用力者,即成疲软涣散状态,为放松太过阴阳失调,成了松懈或松散,应保持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拳势为准。

所谓全身放松并不单纯指四肢的骨节和肌肉,也包括身体上下内外的各部位,特别对脏腑器官及大脑神经系统的放松尤为重要。

一、大脑神经系统要放松。

主要是指大脑思维的精神状态须保持松弛和安静,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思绪净化而心静如水,头脑清醒而自然,保持心态平和而悠闲自然。

二、内脏器官的放松。

人体的五脏六腑好比工厂的各职能部门,对内脏放松的要求,应松顺自然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并相互关联,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并结合导引之术促使气血周流于全身。

三、形体及四肢的放松。

指全身的骨节肌肉自然松弛,首先是腰胯肩背及脊椎胸肋的放松自然,再由四肢的肘腕掌指及膝踝脚掌,皆应节节松开,又须节节贯串,不能有丝毫的拙僵和累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太极拳怎样做到周身放松
(2007-12-16 23:33:02)
转载
分类:太极感悟
练太极拳怎样做到周身放松
来源:中国保健资讯网
歌谣曰:“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它充分说明,放松是演练太极拳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演练太极拳的必然所向和最高要求,这是太极拳难练的一点,也是衡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功底如何的重要方面。

但从当前情况看,不少演练者对此还认识不清,做得不够,有的动作拘谨,面红耳赤;有的周身紧张,架子绷得生硬;也有的只知练拳,还不懂什么叫放松、为什么要放松等。

因此,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练好太极拳是十分必要的。

现就个人体会谈点看法,诚请拳友指正。

一、放松的含义和作用
放松,就是演练时心情轻松愉快,无任何紧张情绪或压力;肢体的各个关节、器官及肌肉、韧带等松弛、舒展。

特别要十分注意松肩、松腰、松胯、松腿部,尽量以骨酪的自然支撑力把人立起来,一点僵劲都不要。

动作轻灵柔和,从容自如,含蓄匀称,顺遂流畅;不急不
缓,不散不滞,但不能软弱无力或随随便便。

放松是太极拳独特的练功手段和方法,目的是去僵求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放松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
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

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2.有利于气血经络畅通,达到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气滞血糖等副作用。

3.有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否则,就显得僵硬、笨拙。

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

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刚。

只有松柔,才可生刚;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

同时,也可把练拳的过程作为品味太极拳深刻内涵的过程,加深对拳理拳法的理解。

二、怎样才能做到全身放松
第一.要思想人静。

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

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

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
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第二.要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

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

意是一身的统纲。

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

”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第三,要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

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

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

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

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第四,要动作轻灵。

“听之至细,动之至微”。

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

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身体不能“硬邦邦的”。

落脚不“扑腾扑腾”的响。

第五,要“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

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
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才能不用僵力、拙劲、犟劲,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第六,要适量运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实效,不要负重锻炼。

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运动量。

初学者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对高难度动作不要强求,不要与年轻人攀比,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寿。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13)┊评论(0)┊收藏(0)┊转载┊分享┊打印┊举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