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身形要求

合集下载

太极的技术特点

太极的技术特点

太极的技术特点技术特点1、虚灵顶劲竖项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虚灵顶劲可使头部自然垂直,有利于练拳时的控制平衡和中枢神经对器官机能的调节等。

练习中要保持虚灵顶劲姿势不松和不僵硬,劲项要端正竖起,做到自然放松,保持立身中正,达到头正、顶平。

做到虚灵顶劲,才能精神饱满、意会贯注,保持练习时的动作沉稳和扎实。

技术特点2、沉肩坠肘坐腕肢的三大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练习太极拳时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沉肩坠肘有利于躯干的含胸拔背,同时会有身体重心下沉的内劲感觉。

沉肩坠肘动作要保持腋下的回旋余地,不要把臂紧贴胸部或体侧,还要有微向前合抱的感觉。

坐腕塌腕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屈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须注意坐腕要求。

坐腕对各类手法的劲力都有积极作用,如腕部松懈则前臂无力。

掌握自然伸展的舒指与坐腕相配合,既有动作形象美感,又有臂部的劲力体现。

练习太极拳对现代人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练习太极拳能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

技术特点3、含胸拔背实腹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30度左右,使胸部有舒展,背部有充盈饱满的感觉。

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

它既能使胸腔上下径拉长,横膈肌有更大向下舒展余地,有利于腹式呼吸的深长,又能有助于身体重心的下沉。

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太极拳入门须知的要领一、学会入静所谓入静,就是使练拳者从现实生活中过渡到练拳境界中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叫“无极桩功”。

其主要作用是调心、调气、调息。

所谓调心,就是使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调气,则使急促的气息变得顺畅,有节律;调息是使自己身体的姿态达到练拳的要求,即两腿并立,头部百会顶天,两眼平视,下颏回收,颈项竖直,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松胯,两腿似直非直。

智慧树知到《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太极拳文化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

A:XXX的《太极拳论》B:XXX《太极拳谱》C:XXX《陈式太极拳图说》D:XXX《太极拳体用全书》答案:XXX《太极拳谱》2、“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联句是所写。

A:XXXB:光绪C:XXXD:宣统答案:XXX3、“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联句是对太极拳大师的赞扬.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4、1927年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5、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A:1926年XXXB:1927年XXXC:1928年XXXD:1929年XXX答案: 1927年XXX6、1927年XXX在创办了中央国术馆。

A:北京B:广州C:南京D:上海答案:南京7、《简化太极拳》教材是在年出版的。

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答案:。

1956年8、每年的月为“世界太极拳月”。

A:1月B:5月C:8月D:10月谜底:。

5月9、陈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10、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XXXB:XXXC:XXXD:XXX谜底:XXX11、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武澄清B:XXXC:XXXD:XXX谜底:XXX12、孙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XXXB:XXXC:XXXD:XXX答案:XXX13、吴式太极拳创始人是。

A:全右B:XXXC:XXXD:XXX谜底:XXX14、太极拳有多种流派,在河南的是A:杨式B:陈式C:吴式D:孙式答案:XXX15、太极拳有五大种流派即。

A:陈式、杨式、XXX、郝式、孙式B:杨式、武式、孙式、XXX、XXX。

C:陈式、杨式、武式、孙式、XXX D:陈式、杨式、武式、XXX、XXX谜底:陈式、杨式、武式、孙式、XXX 16、吴式太极拳是在基础上发展而成。

A:杨式太极拳B:孙式太极拳C:陈式太极拳D:武式太极拳答案:杨式太极拳17、金刚大捣碓是的代表动作。

太极拳“十要”的概述

太极拳“十要”的概述

太极拳“十要”的概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太极拳,你知道练习太极拳有哪些要求么?你知道太极“十要”是什么吗?下面跟随店铺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太极拳“十要”的概述是练太极拳之前放松周身以进入修炼状态。

九松是松身体的九大关节,身上其它部位当然要放松。

十要,是要求下收臀或溜臀、裹裆、收腹、吸腹股沟、展胸、圆背、内吸肩胸窝、弛颈。

太极拳的身形十分讲究,一定要规范到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所要求的松柔身形,也就是太极拳所要求的体能。

身上的九大关节松开后,身体的各个部位亦应配合,相适应放松。

如松腰与溜臀、裹裆、收腹、圆背密切相联系,孤立的去松腰是困难的。

在讲述放松臀部等十要部位,还是从下往上,一个部位一个部位论述松之拳法。

臀臀部在太极拳中主身形中正。

王宗岳拳论有“尾闾正中神贯顶”的教旨。

尾间是脊椎的根部,尾骨部位,位于长强穴。

身不正而尾闾歪斜,影响身形中正;摆尾必定摇头,破坏了身形的正体中正。

太极拳要求身形中正,臀部下收,或称溜臀,方可保持身体正直。

臀部下收,呼吸自然深沉,会阴部位自然上提,身体易于放松,呼吸自然安舒,直接影响松腰、圆背、拔脊、裹档等部位的修炼。

翻臀则破坏全身的松柔关系。

溜臀动作并不难,是摸得着看得见的部位,动则臀下溜,手扶有下溜感。

裆裆是任督两脉的交会处。

练家裆的功夫以圆裆、裆开一线为佳。

裆在会阴穴两侧,会阴与百会穴上下呼应相对,自然疏通任督二脉,王宗岳有“虚领顶劲”“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先贤拳论,可见裆在全身之重要。

练家在身形拳法中应刻意修炼,技击中常被对方“脚踏中门裆里钻”得势使自己失败。

在拳势中坐步与弓步的虚实变转,裆圆胯松步法自然变转,稍一用力即受人制。

练家要警惕,裆不可着力以虚为要。

松裆的关要是裹裆,似婴儿以三角巾从臀部两胯自下而上,从左右而中包住,而完成溜臀、裹裆动作。

背背与空胸相关联。

空胸背部自然活圆,似龟背,空腰脊椎自然节节上拔,是督脉从会阴向百会的自然走向。

空腰,脊椎自然节节上松至顶,有“气温周身”“满身轻利”之感觉。

太极拳身形要求

太极拳身形要求

一、运动特点1轻松柔和:太极拳架势比较平和舒展,动作要求不拘不僵,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来说,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2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前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运动时要避免直来直去,因此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

4协调完整: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内(意思、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动作的出发,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轴来带动。

二、动作要领1以意导动:即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所有的动作都要注意用意识来支配,“神威主帅,神为驱使”,“以动形随”。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状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只有全身应该放松的都放松了,劲力才能毫阻碍地迅速集中到一点,避免了僵劲和拙力,体现出太极拳那种轻灵而又沉稳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特点。

3虚实分明,重心稳定:练太极拳时,身体的姿势不断改变,处处贯穿着手法、身法、步法的变化和转换重心的活动,有虚到实,或有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不停,势势相连。

要使虚实变化得当,身体必须平衡稳定。

以达到太极拳“中正安舒”的要求。

4呼吸自然,配合动作:练太极拳,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急促呼吸,要求呼吸自然。

一般来说,凡是有实转虚,劲力含蓄、动作屈合时,配以吸气;凡是有虚转实,劲力沉实集中、动作开伸时,配以呼气。

但在练一些过渡动作及个人感到呼吸难以结合动作时,仍需进行自然呼吸,这样才能保证呼吸与动作的结合自然稳妥,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要求。

三、手型1拳:握拳同长拳,拳心略含空。

2掌: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

陈式太极拳的掌型“瓦拢掌”。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太极拳是很受中老年人喜爱的一项养生运动,其实太极拳是武术中的一种。

你知道太极拳有什么要领么,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又有哪些呢?今天店铺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些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练太极拳要掌握什么要领?1、用意不用力。

全身肌肉必须放松,忌用拙力和拙劲。

2、两足要虚实分明。

太极拳的动作最忌犯双重、虚实不分的毛病。

两足着地时,身体重心只能支持在左足或右足,不能平均分支在两足上。

一虚一实,便于移动,动作必然灵活。

太极拳讲的虚实和不能双重的要求,是说虚能转变为实,实能转变为虚。

3、头要正直。

太极拳所谓虚灵顶劲,就是头颈要自然地正直,不要偏斜,这样精神才能振作。

目要正视(上眼皮放松),闭口藏舌(口不宜张,齿不宜切),要用鼻呼吸。

4、肩须轻松。

太极拳所谓沉肩垂肘,即要求两肩轻松、两肘松垂,这样上肢动作即能灵活,且将筋络引长。

如果二肩不松,形成耸肩,肺部气量就会随之上伸,限于胸式呼吸。

气不能深吸到腹部,则会影响呼吸运动。

5、手要柔软。

伸手忌僵硬,手指要舒展,掌心要充实。

太极拳要求半握拳,不宜用力,要松柔。

握拳若用劲,则肩肘僵硬,不能灵活“运用”。

6、胸略内涵(即舒胸),目的在于解除胸间肌肉紧张。

既不要缩胸,也不宜挺胸。

7、背略直拔。

即要求脊椎端正、背部肌肉自然松弛,以有助于涵胸和松肩垂肘的动作。

8、腰要端正。

练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

任何动作都要受腰部的推动而动,腰部必须中正、不偏不倚。

9、臀部要内收。

否则,既影响呼吸运动,又致使身体上下形成两截不易灵活转动,运动不能完整统一。

10、腿脚灵活。

要做到身随步动、步随身换、变换灵活、虚实分明。

练太极拳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有力是无力,无力是有力”的境界。

若能如此,则全身各处定会放松,全身力量定能成为整体,继而发挥运用。

如能长期坚持练习这套太极拳,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建成动力定型(动作自动化),那时就可明显地看到它对人体所起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增强人的体质。

孙式太极拳的盘架要求

孙式太极拳的盘架要求

孙式太极拳的盘架要求1、要求内意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形断意不断,式停意不停,纯以神行,循环无间。

2、要求运动形态要松、整、匀、轻、静即关节、筋肉要松柔协调,不得较劲,板劲。

身形构架要整,即始终不离内外六合之要。

速度要匀,其动若静,身体重心变化不露于形。

起落要轻,起似沉,落似提,起钻落翻内中行。

劲意要静,似静水流深、渗之遥遥。

不可冲、炸、震、捣。

3、要求身体状态要以“九要”为规范“九要”即塌、提、扣、顶、裹、松、垂、缩,起钻落翻分明。

塌即塌腰、塌腕;提,即提肛此意微微;扣,即扣肩、扣膝;顶,即顶头竖项、舌顶上额;裹,即裹膝、裹胯、裹肘;松,即松肩、松胯;垂,即垂肩、垂肘;缩,即缩肩根、胯根;起钻落翻分明,即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脚起而钻,脚落而翻,三者要协调一致。

起时外形为钻而内气下潜,落时外形为翻而内气自脊而上直贯两掌手指。

故所要分明者是内气与外形的虚实互换、阴阳互济。

需注意,上“九要”是一个相互有机协调、规范身体形态的整体原则,不可将“九要”诸原则相互割裂对立起来。

此外,对初学者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头。

头为诸阳之会,精髓之海,督、任两脉交会之点,统领一身之气。

此处不合则一身之气俱失,故须不偏不倚,不俯不仰,顶头竖项。

其次为足,足能载一身之重,静如盘石、山岳,动如舟揖、车轮,两足始终要虚实分明,身体重心之移动只在两脚足心之间。

再则,腰为轴心,居一身之中,带动肢体活动的是腰,腰如车轮之轴,所以要刻刻留意在腰际,以腰引动。

由此可见,初习者在掌“九要”时,应首先从头、足、腰三处入手。

4、要求掌型、五指自然张开掌心内凹,手掌如抱球状。

孙式太极拳的发展孙禄堂先生12岁始学形意拳。

师从李奎元先生近三年,后经李举荐,又随李之师郭云深先生深造。

见面时,郭云深看到孙禄堂武学天赋极高,异乎他人,故郭云深要孙禄堂弃业,随己精研形意拳当时孙正在随一亲戚学徒制毛笔。

这样孙禄堂随郭去了深县,后又随郭一同迁至西陵,相从近八年。

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

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

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不多说了,我直接上个图吧,也跟师傅在学习,共勉XD来镇楼啦~~~~~~不过题主滴40分是神马意思?(偷笑我这个可不是论述题喽~~~)ps.学太极,桩功一定要练哦,很重要哦贴上一文(来自我师傅空间,供参考)如何学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完整版)目录:一、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风格二、太极拳练习的基本方法三、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四、练拳须知五、武德修养六、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七、杨式太极拳八种基本技法八、杨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和演练方法九、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十、用“心”打拳,使自己的拳会说话十一、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艺术美十二、中老年人学习太极拳要防止受伤十三、杨式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第二类型:“直伸型”有4种掌法,垂掌(如预备式)、直掌(如单鞭过渡)、侧掌(如云手的棚)、仰掌(如高探马的下方掌)等。

易犯错误:五指并拢;掌心外挺,食指翘起。

(3)勾:五指第一指关节自然捏拢屈腕,也称为吊手。

易犯错误:屈腕僵硬,不松弛。

2.手法的动作说明。

(1)内旋:拇指向手心方向旋转。

(2)外旋: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

(3)缠绕:手臂自然运转的同时在空间弧形运转。

(二)基本步型、腿法1.步型。

(1)弓步:两脚前后分开站立,前腿屈膝,膝尖不的超过脚尖,后腿微屈前蹬,脚尖向前倾斜45度,全脚着地,两脚横向距离约10—30厘米。

顺弓步:(如“单鞭”,左腿、有左手一顺或右手、右腿一顺)两脚横向距离约10—15厘米。

拗弓步:(如“搂膝拗步”,左腿与右手前,或右腿、左手在前时),两脚横向距离可以在15—30厘米之间。

易犯错误:前脚尖外撇,膝与脚方向不一致,后腿挺劲绷的太直。

(2)虚步:两腿屈膝,后脚尖斜向前方,屈膝半蹲,全脚踏实,前腿微屈,脚尖或脚跟点地,两脚横向距离约5厘米左右。

易犯错误:前腿膝部绷的太直;前后膝部由于腿力不足,形成过分内扣夹裆。

(3)仆步: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贴紧,臀部接近小腿,膝部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脚尖内扣,两脚着地。

24式太极拳身形姿势特点包括

24式太极拳身形姿势特点包括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如下: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1、起势: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左右野马分鬃:动作舒展,贵在进身,劲在腰身。

3、白鹤亮翅:舒展,攻防能力相当强。

4、左右搂膝拗步:身手各部须合成一劲,意也扬长前往。

5、手挥琵琶: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随着重心后移,使右脚踏实,坐实右腿;同时腰微右转;左脚随坐实右腿随提起向前迈半步,以脚跟着地,脚尖微翘,膝微弓,成左虚步;左手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上抄,掌心向右,指尖向前侧上,高与肩平;右手同时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下采,掌心向左,指尖朝前侧上,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6、左右倒卷肱:前推的手不要伸直。

7、左揽雀尾:十个动作,上膨下缕。

8、右揽雀尾:后坐扣脚。

9、单鞭:上体保持正直,松腰。

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

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

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

10、云手:双手的交替配合。

11、单鞭: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

13、右蹬脚:身体要稳定,不可前俯后仰。

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齐平。

14、双峰贯耳:完成式时,头颈正直,松腰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臂均保持弧形。

15、转身左蹬脚:与左蹬脚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

左蹬脚方向与右蹬脚成180度。

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17、右下势独立:脚尖触地后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独立势”相同,只是左右相反。

18、左右穿梭:完成姿势面向斜前方。

24式太极拳身形姿势,中证稳定书架子

24式太极拳身形姿势,中证稳定书架子

24式太极拳身形姿势,中证稳定书架子1、野马分禁: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两臂须保持弧形。

左抱右分或右抱左分,腰部旋转起主导作用。

分手和弓腰要协调一致,臂与腿须上下相对,前手高不过头,低不过肩,弓步的前膝与脚尖垂直。

2、白鹤亮翅:单手向上亮掌,臂要保持弧形,不要折成三角形或伸直,另一手按于体侧。

3、搂膝拗步:推掌须经耳旁向前推出,不可由上向下劈打,臂不可直,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肩。

搂膝不可低头弯腰,也不可用力后撑和伸直臂肘;前推和下搂须上下协调一致,身体须平衡稳定,不偏不倚。

4、手挥琵琶:面向斜前方,肩胯要上下相对,两肩松沉,两肘坠合,前手高不过眼,后手举在胸前或停在前肘的内侧,两臂保持弧形。

腰背正直,臀部不可突出。

5、倒卷眩:身体平衡,不可忽高忽低、左右歪斜。

动作要协调,不要手动脚不动或脚快手迟。

后手回撤要走弧形,不可直抽,推出之臂不可伸直。

转动时以腰为轴,退步要轻灵,脚前掌先着地,然后全脚踏实,重心后移。

转身倒卷脑时,要先移重心,再转身提步,下搂手不可走直线,前推手须经耳旁向前推出,不可向下劈盖。

前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要沉肩垂肘,身体正直,转动灵活。

6、单鞭:无论单推掌或左右推掌,两臂皆不可伸直,手高不可过头,勾手不可僵劲,后臂也不可过横或过张。

头要顶,腰要松,肩要沉,胸要含,腕要柔,避免挺胸收腹。

7、云手:无论手心向内或向外,运转都要呈立圆,速度要均匀,动作要连贯。

臂不可僵直或屈成三角形,手高不过眉,两掌在云拨中翻转拧裹,肩不可上耸。

两掌运转要与转腰松胯、移动重心协调配合,不可只是摆动两臂而无腰的转动,身体也不可忽高忽低、左右歪斜。

脚尖应向前或略外展,并步时两脚应距离10—30厘米。

8、高探马:向前穿推之掌高不过眼,后掌收在小腹前。

9、双峰贯耳:两拳经两侧向前上方横打,高不过头,低不过口,相距约一头宽,拳眼斜向下,两臂如钳状。

两肩要沉,两肘不可扬起。

10、金鸡独立:无论挑掌或撑掌,都要成弧形;支撑腿稍屈站稳,另一腿大腿提平。

初学太极拳者应注意的三个问题——立身中正·没有起伏·连绵不断

初学太极拳者应注意的三个问题——立身中正·没有起伏·连绵不断
然随着重心的变化, 矛盾的主要方
面和非主要方面是跟着转化的。 前
后足的运动, 矛盾的转变必 口传心
授才得以言明, 非笔墨可以形容清
楚的。望学者细心体认。
连绵不断
拳谱 日:“ 劲断意
不断 , 意断神不接” “ 、 如长江大河 ,
滔 滔不绝 ,一 气呵 成 ” 。
打太极拳没有断续处 , 没有 凹
力 向后 或侧后变化 时 ,尾 闾要 内敛
没有起伏 学太极拳要做到
轻灵沉稳,虚实变化手不知不觉
中, 所以没有起伏就是初学者的第
二个目标 。 初学太极拳 学者往往
由于腿部力量的不足,要么双重 ,
( “ 、“ 如 搌” 靠”等) ,这时身形看 似 中正然因尾闾的内敛,实则稍有 后倾; 当作用力向前时, 尾闾在定势 时要外翻( “ 如 搬拦捶” “ 、搂膝拗步” 、
企 图并利 用 ,此 为练 拳之 大 忌 。
纲 ,以改变新陈代谢环境为手段 ,
让微 循环 如大海 的波涛 , 浪一 浪 一
而一些特殊招法如杨式拳的 “ 海底
针” 、陈式 拳的 “ 击地捶 ” 、武式拳 的 “ 按式 ”等 ,从 外形看前倾 角度 很 大 。 由于它作 用力是 向 下的 , 但 则
“ 单鞭 ” , 等)身形约前倾至 8。 0 左右 。
要么立直 , 欲去此病只有大量练习
太极步方可见效。 拳谱 日:“ 上动下相随 ,下动 上身领 ,中动两头应。 ”太极拳足 部的移动 ,是 为手 臂的运 动服务 的。 如果在重心移动时高低发生变 化 ,或是左右晃动 ,何来轻 灵沉 稳?推起手来就会被对方发现你的
始之动。所谓 “ 开中寓合,合中寓
开”是 也 。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篇一: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动作要求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动作要领1、预备式松肩、松肘、松胯、松腕,周身自然、内外六合、顶劲要虚翎顶起,腰部放松下塌,命门自然松开,虚心实腹,意沉丹田,3-5分钟待四肢百骸感到荡然无存,气机移动时再进行起式动作,做起式动作时要注意意气的运行,心意后引时,内气由下丹田述引至后丹田,手随意动,同时后引,心意上棚时内气由命门出发,循体后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两腕,然后两腕翎气虚虚上棚,形成棚劲,心意前趋劲惯指稍伸挤成挤劲,心意回引劲力从稍端返回两肘成捋劲;心意下沉内气降至丹田,两手翎气下按而形成按劲。

最后心气一松气归丹田。

2、金刚捣碓做金刚捣碓时要注意要右膝是右手上提自然带上来的,右胯、膝、脚三节要放松松开,若断若连毫无拙力,为松气振脚做好准备,振脚时切不可弩气用力使劲跺踏,不可为最求形式上的整劲和声音,使骨节肌肉紧张而导致伤骨伤筋,伤肾、伤脑、伤气、伤身,振脚是松气,松劲所至,是身静气俱松的表现,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集柔而成刚,定式时复归太极原象,心内一片太和,3、懒扎衣做懒扎衣动作时要注意胸部的开合折叠,腰、背、臂的引引后撑以及两腕的旋转之意,还要做好预开先合,合之再合的开合续合式,两臂伸展斜开时,肩、肘、腕要依次伸展节节相开,最后右臂向右展开时要以腰带手,肩、肘、手依次伸展,同时要注意臂弯似满月,4、六封四闭两手环环形旋绕时要靠胸部的折叠开合和腰胯的旋拧园转,这样才能使周身更圆活。

气机更流畅,向右下前方斜按时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

同时有肩靠、手靠、胯靠、膝靠之意。

手到、脚到、身体到,一到全到一气呵成。

5、单鞭,做单鞭式时胸部常常兼有棚捋之意,胸腹同时圆转开合折叠,右勾手伸展时形如抽丝,一挥而就,并与左手对拉相开。

左手围绕肚脐旋转时是在丹田内转带动下完成的,要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左手开展时,肩、肘、手依次相开,最后意惯指稍,整体个动作意气神形要浑然一体。

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心法手法和步法

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心法手法和步法

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心法|手法和步法武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

下面将介绍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心法、手法和步法,希望大家喜欢!武式太极拳身法武式太极拳身法练习的法则是“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明”。

当练习者学会架式后,这些法则怎样才能上身,就成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早在《太极拳解》中说明:“先在心,后在身”。

武禹襄胞兄武秋瀛在《打手论》中指出:“心知才能身知,身知胜于心知”。

也就是说以上的身法练习法则,必须心理先能明白,然后方可逐渐练到身上。

武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李亦畲用虚实图将涵胸、拔背身法形象地在“胸”字上用一弧线来描绘。

也就是说只要能正确的掌握了涵胸,那么自然就可拔背。

他还在《走架打手行工要言》里说身法怎样才能上身。

“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

武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郝为真概括“练太极拳有三层意思,出层练习身体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

使动作缓慢优雅,细心体会身法要领。

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郝月如在《身法要点》一文中对涵胸、拔背解释为:“何谓涵胸?曰:心以上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两肩微向前合,谓之涵胸。

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气。

何谓拔背?曰:两肩中间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两肩要灵活,不可低头,谓之拔背”。

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郝少如在《武式太极拳》一书中的《节序兴例及身法要领图解》中,用图的方式注明,在“胸“字上画一弧线说明为涵胸,在弧线上方向上画一箭头为拔背,该图较李亦畲《虚实图》更为直观,使人易懂,并在图下有身法要领注释:“涵胸,心以上为胸,胸既不可挺,亦不可凹,而要往下松,两肩胛微向前合,谓之涵胸。

能涵胸者,才能以心行气。

拔背:由腰际(命门处)一分为二,意往上拔,至两肩中间的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两肩胛要领活,不可低头,谓之拔背”。

祝大彤论太极拳的松功

祝大彤论太极拳的松功

论太极拳的松功——祝大彤什么是太极门松功呢?松功是太极拳练家终生追求,一世修炼最高境界的功法。

简洁的说,松功是内外双修,内求心神意念放松,神经安舒,头脑清静;先求心意松,而后肢体松,从脚到顶,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关节松开,且节节贯串,举动轻柔,顶上虚灵,周身全体不着力,形于手指,肢体肌肤干净。

太极拳的体能要求九大关节放松,还要求溜臀、裹裆、收腹、舒展前胸、圆背,而关键是吸收胸窝,收吸小腹两侧的腹股沟。

拳论明示:“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

”太极拳盘拳练功举动必须轻灵,这是太极拳之特性。

要按照太极拳的拳理拳法、阴阳学说规范动作,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否则将一事无成,一生盲练。

笔者有幸见到过京城已故三位太极拳名家:寿星——太极拳大师吴图南;松柔艺术大师杨禹廷;杨式太极拳在京掌门汪永泉大师。

他们的人生道路不同,文化素养各异,但他们的松柔功法艺术相似,令人叹为观止。

素有松柔艺术大师美誉的杨禹廷大师,其松功达到自然空无之境界。

他坐在那里跟别的老人没什么两样,你只要想到他是太极拳大师,精神与老人家结合上,即刻你的精神世界便会起变化,你会发现坐着的不是一位老人,而似衣服架上挂着一件空空的衣服,你想过去摸摸这件“衣服”,突然会脚下出了轴,站立不稳,飘浮起来。

他老人家用老式八仙桌(比当代桌要高一些),将左手放在桌面,手背朝上,让我按。

轻轻摸上手背,感觉胸口一紧,直上直下蹿起一米多高。

当我还没有明白过来时候,老拳师笑笑说:“咱这是玩艺儿。

”在拳场,老拳师作“收势”,左右伸展两臂,一边三四个人拉拽,前边推胸,后边推腰,前后左右有十人之众,都未感觉老拳师有什么动作,顿觉头脑一片空白,脚下飘浮,一一摔跌出去。

早在七十年代,在杨禹廷大师家中,我就急于想求到松柔功夫。

可老拳师明示,要我扎扎实实循规蹈矩练拳。

大师语重心长地说:“咱这太极拳就是两个势子——一阴一阳,一通百通。

”事隔三十年,偶然在一篇文章中见到太极名家杨振基先生说:“推手不能长功夫,功夫是拳上练出来的,不是推手推出来的。

学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学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学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学好太极拳我们需要形意结合,那么大家知道学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一、几个主要部位练法1、身:立身中正安舒,处处不能散乱失中,要表现大方、舒展、稳健、和顺的形态。

在前进、后退、左转、右转,不论动作如何变换,躯干和四肢要做到上下协调一致,保持螺旋式升降和一气贯通,要做到中正、轻灵圆活、沉着稳重,手、脚、身三者连成一体,是太极拳整体动作特点之一。

同时还要一身备“六弓” 的身形,即双手肘关节为二弓,双脚膝关节为二弓,颈项为一弓,腰为一弓。

以腰弓为主,肘、膝、颈项弓为辅;以腰为轴,两膊相依,中间自然,两腿即能支撑八面,又能稳固坚实。

动作变换,就能机动灵活。

身法的练习,在太极拳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我们在技击和推手中处于有利地位。

2、脚:太极拳对脚步要求是很高的,脚步起落、进、退、侧行、斜行等变换要练得虚实分清,大小均匀,不得大意。

同时迈步要轻灵,落脚要稳健,转动时不可左右摇摆。

步法变换要渐变不要突变。

凡迈步时须先将腰胯松沉旋转,并将意气沉入下丹田,直至脚底,小腹要鼓紧,坐稳一脚,再将另一脚缓缓地以弧形迈出。

不论前进后退,膝关节要保持微屈。

落脚方位、足尖外开或内扣、旋转角度均要求淮确。

对马步、弓步、歇步、虚步、仆步主要五种步法,必须分清主次、先后、虚实。

如能做到迈步如猫行,站立似仙鹤,前进似游龙,后退似猿猴,就能达到四平八稳。

3、手:练习太极拳的手臂,要沉肩垂肘,要松柔圆活,忌僵忌滞,动作横竖、顺逆、升降、开合,均要作大小不同的弧形或环形,各关节、经络、肌肉纤维要舒松和顺。

手的动作配合肘部千变万化,大家需要加以学习。

动时,以手领肘,以肘领肩;定时,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运行的手臂微有膨胀感,始终要贯串手臂运动时,膊随肩转,肘随腕转,腕随掌转。

上下一条线,全凭腰臂转。

开劲如猫捕鼠,合劲似猿攀岩。

总之,全身上下内外,开合收发的动作姿势,均能将龙、虎、熊、猿、鹤的五种动物形像反映太极拳上来,取得保健养身的作用,这感觉是很有趣的`。

杨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杨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杨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一、手型:手的基本动作称为手型第一种手型是掌,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也不要太开,以手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竖,掌心不可太凹,也不可太张,以自然舒展为度。

掌代动小臂,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时称为臂外旋,向掌心方向旋转时称为臂内旋。

第二种手型是拳,四指并拢一齐卷曲贴于掌心,拇指压在中指中节上,拳不易握的过紧和过松,以自然握实为度。

第三种手型叫勾手,或者叫吊手,勾手的做法是五指下垂相拢,拇指、食指、中指指尖轻合,手心要空,腕部自然舒起。

二、第二类动作是步形第一种是开立步,两脚分开,脚尖向正前方与肩通宽,平行站立。

第二种是马步,两脚分开,平行站立,距离宽于肩,曲膝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要求膝开、腿平、裆圆、腰直。

第三种是弓步,一支脚尖外撇约45度踏实,另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随着后腿蹬展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前脚尖朝正前方与后脚横向距离约等于肩宽。

凡是弓步,所弓之膝前不过脚尖,后不过脚跟,后腿不能挺直,也不能太曲,应做到直中有曲。

第四种是虚步,一只脚尖外撇约45度踏实,并曲膝下蹲,另一脚向前伸出以脚尖或脚跟着地。

做虚步时裆要圆而松,重心不可过于偏重实腿,前腿不可过直或过曲,脚腕部也要自然放松,不可紧张,两脚跟不可在一条线上。

三、躯干的形态称为身形1、对头部姿态的要求可概括为虚领顶劲,意思是头要正直,不前俯后仰,也不左右歪斜,转动时也要自然平正。

眼要做到手随眼走,以眼领手,定势时目光注视前方。

耳静听身后左右,唇微闭,齿轻合,下巴内收,颈部自然松竖,显示出精神振奋,又稳健含蓄。

2、对肩臂的要求是垂肩坠肘,它是在运拳的时候,肩关节要松沉灵活,不可耸起,也不可前扣后张,肘要下垂自然弯曲,不可僵直,松肩要做到肘不贴肋,肘不离肘,其手臂有圆转松活之意。

3、含胸拔背,这是对胸背的要求,练拳时胸不可前挺,也不要明显内收,而要做到舒松自然。

拔背,脊柱有放松拔长之意,胸背部肌肉有自然松落之感,能含胸则能拔背,做到体态中正。

太极拳术十要

太极拳术十要

《太极拳术十要》体悟之得朱廉方杨澄甫宗师所著的《太极拳术十要》,以精辟的语言和通俗的拳理,高度概括了杨式太极拳的精髓,被誉为是杨式太极拳的经典、初学者的指南、深造者的方向。

本人在40多年的实践中,悉心体会,受益匪浅。

现谈谈自己所积累的一点粗浅认识,诚请前辈和道友们指正。

一要:虚灵顶劲——刚柔相济立天地虚灵顶劲也称虚领顶劲或顶头悬。

要求舌轻抵上颚,精神提起,第三、四节颈椎骨略向后退,使头颈向后贴到衬衣后领上去,使百会穴轻向上领。

这样做自然带动下颏微收(如果颈椎不动单做下颏微收,会使颈椎向前倾斜,不符合中正的要求,练太极拳要求处处中正安舒,主要指的是脊椎要中正),目视前方,微微向下,耳听后方,微微向上。

这样能使精神提起的前提下,大脑迅速安静下来(如果只知道目视前方不知道耳听后方的话,就不符合太极拳有前必有后的拳理要求)。

古人有诗云:一片灵机写太和(虚实),全凭方寸(心意)变来多,有心运到无心处,秋水澄清出太阿(宝剑名)。

也就是说:通过虚实的交替,凭意识引导肢体,有意无意的动作,变来了刚柔相济。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要使周身轻松利落,精神不垮,头角不低,有堂堂正正的气概;顶头悬要从悬字着眼,从顶字着手,悬的意思是虚领,属于柔,顶是使颈直肌轻度收缩,属于刚,要处处有刚柔相济之意。

二要:含胸拔背——周身灵敏转腰胯含胸拔背和其它运动项目的挺胸相反。

胸宜放松、浅含,如同人们深思入静的状态,不可做成驼背的样子,更不要损坏动作中正的姿势和形象。

含胸的深浅度要按动作的需要而有所不同,盘架子和推手不同,发劲与不发劲不同。

杨式大架套路不发劲,只要把胸部放松就可以了,能配合扩大腰胯部转折的范围即可。

在化劲和发劲时须加深含胸。

这也是在刹那之间,随即又归于自然浅含。

拔背仅限于个别动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动作应是扩背。

扩背是在两肩松沉的条件下,背肌群向左右两侧延伸舒张。

如:起势,两手徐徐向前向上平举时背部皮肤稍有一点绷紧的感觉。

吴式太极拳基本技法训练教程

吴式太极拳基本技法训练教程

吴式太极拳基本技法训练教程吴式太极拳基本技法训练教程太极拳的动作变化皆由腰腿转换发力,能松腰则重心稳定,动作运转轻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吴式太极拳基本技法训练教程,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一、对人体静型技法的要求(1)斜中寓正吴式太极拳的身型要求斜中寓正。

从外形上看,吴式太极拳有两根线,一条正线,一条斜线。

以弓步为例,要求前腿弓膝,膝尖对正前脚尖,使重心落于支撑脚,形成一条由上到下的垂直线;后腿蹬直,尾闾对正后脚跟,使后腿与后背形成一条倾斜的直线。

(2)虚领顶劲吴式太极拳称头部为“定盘星”。

练习时,无论身体如何运动,应始终保持头部中正,下颌自然内收,劲部松而不软、挺而不僵的状态。

(3)松肩垂肘肩部松开可以发出更大的劲力。

松肩时,用意识引导两肩肌肉放松,感觉两肩沉降的同时,把两肩向两侧伸展,有把肩部拉开之意。

垂肘是指肘尖微微下垂,感觉两臂有延伸之意。

肘不坠会使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使胁失去保护。

(4)松腰、垂臂、裹裆太极拳的动作变化皆由腰腿转换发力,能松腰则重心稳定,动作运转轻灵。

松腰要做到腰椎、腰两侧韧带和肌肉充分放松。

突臀会造成腰部不能放松,所以应有意识地使臀部下垂,从身型上看不出突出的痕迹。

裹裆是使两腿有向内包裹之意,膝关节与脚尖在一条垂线上,以达到裆要圆、圆则稳的目的。

(5)川字步型吴式太极拳强调川字步型。

无论是弓步、虚步还是开步站立,无论向哪个方向行进,都要求两脚接近平行,脚尖朝着同一方向。

二、对人体动态的要求(1)身形沉稳、重视内动拳经曰,“若问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吴式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非常注重内部意、气的修炼。

吴公藻所著《吴式太极拳讲义》中所说的“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说的就是这种内动。

以内动导引外动,表现在外在形式上是身体的松静自然、中正沉稳。

(2)实腿转换、节节贯穿吴式太极拳的重心转换与其他太极拳流派有明显的不同,为达到自然轻灵、重心稳定的目的,都是以实腿送虚腿,再逐渐由虚变实,绝不能骤然变动或出现身体的上下起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运动特点
1轻松柔和:太极拳架势比较平和舒展,动作要求不拘不僵,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来说,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2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前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运动时要避免直来直去,因此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

4协调完整: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内(意思、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动作的出发,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轴来带动。

二、动作要领
1以意导动:即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所有的动作都要注意用意识来支配,“神威主帅,神为驱使”,“以动形随”。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状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只有全身应该放松的都放松了,劲力才能毫阻碍地迅速集中到一点,避免了僵劲和拙力,体现出太极拳那种轻灵而又沉稳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特点。

3虚实分明,重心稳定:练太极拳时,身体的姿势不断改变,处
处贯穿着手法、身法、步法的变化和转换重心的活动,有虚到实,或有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不停,势势相连。

要使虚实变化得当,身体必须平衡稳定。

以达到太极拳“中正安舒”的要求。

4呼吸自然,配合动作:练太极拳,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急促呼吸,要求呼吸自然。

一般来说,凡是有实转虚,劲力含蓄、动作屈合时,配以吸气;凡是有虚转实,劲力沉实集中、动作开伸时,配以呼气。

但在练一些过渡动作及个人感到呼吸难以结合动作时,仍需进行自然呼吸,这样才能保证呼吸与动作的结合自然稳妥,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要求。

三、手型
1拳:握拳同长拳,拳心略含空。

2掌: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

陈式太极拳的掌型“瓦拢掌”。

要求拇指根部与小指根部微内合,中指、食指、无名指微向后伸张。

3勾:同长拳,但须自然。

四、步型
1弓步:与长拳相同,但要求前后脚横向距离是10—30厘米,后腿自然直。

2仆步:与长拳相同,但要求仆步腿自然伸直。

3虚步:与长拳相同。

4独立步: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大腿高于水平。

五、身型
太极拳的身型要求如图示(图9-21)。

头:虚领顶劲。

肩:松沉。

肘:自然下坠。

胸:自然舒松,略向内含。

背:自然舒展、拔伸。

腰臀:腰松、直、沉,臀部稍做内收。

裆胯:圆裆松胯。

脊:自然伸直,做到尾闾中正。

六、手法
1动作与要点
(1)掤
动作:前臂由下向上、向外张架,后手可随之下按,两手臂成弧形。

要点:松肩沉肘,手臂保持弧形,劲力圆满有张力、有弹性。

(2)捋
动作:通常两手一前一后,前手掌心向下,后手掌心向上,随腰旋转,两手向后下方划弧为捋。

要点:两臂下捋与腰脊旋转协调配合。

同时注意保持直脊、胸微含。

(3)挤
动作:通常以一手附于另一手的手腕内侧,双手向前方挤出。

要点:手臂成弧形,前挤时两臂要撑圆。

(4)按
动作:两手屈肘回按至胸前,手心朝下,然后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弧线按出。

要点:松肩沉肘、两臂不可伸直,含胸拔背,舒指坐腕,力达掌根。

2练习方法
(1)进行原地的定型练习
(2)原地的运臂练习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躯干紧张或腰无转动对镜子练习体会松腰松胯,身体转动以腰脊为轴。

手臂过直或过屈对镜子练习体会或与同伴配合练习七、步法
1动作与要点
(1)进步
动作:两腿开立,膝微屈,两手背于身后。

右脚外撇,左脚经右脚内侧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重心前移,左脚踏实,成左弓步(图9-22、图9-23、图9-24、图9-25)。

重心后移,左脚尖外撇,重心再向前移,准备右脚再向前迈。

可重复若干次。

要点:迈步时由脚跟先着地,随重心前移慢慢过渡到全脚掌着地,重心转换时,身体不要有起伏,两脚横向距离约10-30厘米。

(2)退步
动作:两腿开立,膝微屈,两手背于身后,重心移到左腿,右脚提起经左脚内侧向右后退。

由前脚掌先落地,随重心慢慢后移过渡到全脚掌着地,成左虚步(图9-26、图9-27、图9-28、图9-29)。

再左脚提起经右脚内侧向左后退。

可重复若干次。

要点:退步时的运动轨迹成弧形。

虚步时虚实要分明,两脚横向距离保持10厘米。

(3)横移步
动作:开步站立,两腿微屈,左脚向左横移一步。

重心左移,右脚向左脚进一步,前脚掌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图9-30、图9-31、图9-32、图9-33)。

可重复若干次。

要点:上体中正,腰髋松活,两腿成微屈状,向侧移步后再移动重心,动作连贯、柔和。

练习方法
2
(1)进行原地的步型练习。

(2)按上述要求,每种步法反复练习。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进步、退步两脚在一条直线上,进步
做弓步桩、虚步桩练习成弓步时前脚尖外撇
对着镜子练习,体会重心横移重心有起伏
过渡要平稳
八、腿法
1动作与要点
蹬脚
动作:一腿支撑,腿微屈,另一腿屈膝提腿脚尖勾起向侧前方蹬出。

(图9-34)。

要点:蹬出腿要尽量向上提膝,脚尖勾起,力达脚跟,上体保持正直,重心要稳定。

2练习方法
同“长拳腿法”。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多做压腿和控腿练习,蹬腿时屈膝提起尽量要高度不过腰
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