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课件)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思修)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教材第七、八章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公民的权利,使学生能够了解或掌握相关的权利知识,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熟悉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懂得树立权利意识的重要性,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通过法定的程序加以维护。
一、基本概念:
权利,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监护权、人身权,诉讼时效、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合同法
二、基本理论:
(1)道德与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
(2)民事法律制度与合同法
(3)权利救济的诉讼制度
三、基本问题:
(1)现实社会中的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的关系
(2)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哪些
(3)债的发生根据与善意取得和拾得遗失物。
思法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守法平等,适用法律平等
27
三、公平正义的观念 (一)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这是从法律运行的过程来说的。 立法如不公正,执法不可能公正。 如果执法不公正,法律的公正无从实现。
重 庆 大 学 胡 悟
28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也称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 实体公正主要体现在各实体法(民商法、刑法、 行政法等)规定的内容中。 程序公正体现在立法过程、执法过程和诉讼活动 中。(关于程序公正将在本章第四节结合案例详 述)
重 庆 大 学 胡 悟
9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三)法的基本特征 第一: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律 特殊社会规范
重 庆 大
社 会 规 范
纪律 道德 宗教 一般社会规范
胡 悟 学
10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这是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区别。
重 庆 大 学 胡 悟
11
重 庆 大 学 胡 悟
29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四、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 (一)权利与义务的性质 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 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 从来源上看,权利和义务来源于法律明文规定或 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 从法律条文中逻辑推定。 权利。” 推出,消费者购买 东西时财物被盗,经营者有 从基本内容看,权利指主体具有一定行为或不作 一定责任。
20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法治与德治 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 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的范畴不同,但地 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八章__增强法律意识ppt
护法结果——《收容遣送办法》废除,国家设立救助站。
D、不知法也能守法? 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 不知法不懂法不仅是大学生违 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也会导致 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而 得不到追究和补偿。
法律的运行:从创制、实施到实现
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 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法律 运行
效力最高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社 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 政 法
• • •
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一般行政法指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
政程序、行政责任等一般规定的法律规范。 特别行政法是关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
活动的法律规范。
我国已有一批行政法律,如《公务员法》、 《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 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
【案例】
赵某是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本职工作是从事电子 设备的机械结构设计与研究。他利用业余时间,自筹资 金,经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了一台“自动钓鱼竿”。他 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发明专利的申请并获批准,授予了 专利权。 电子研究所知道此事后,非常不满,认为赵某是本 所的职工,他发明的“应归电子研究所所有。赵某拒绝。电子 研究所便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发明专利权归研究所 所有。
孙志刚案件
被害人孙志刚,男,
汉族,27岁,湖北省武汉
市人,2001年在武汉科技 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 2003年2月24日受聘 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
孙志刚案件
2003年3月17日晚10时许,孙外出上网,途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
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带回派出
所询问。孙的同学成先生闻讯后赶到派出所并出示孙的身份证,当 事警官仍拒绝放孙。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共92张PPT课件)
(六)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二页。
三、我国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yī ɡè)从创制、实施到 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shǒu ) fǎ)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二页。
法治要求良法之治
别
法治要求严格依法办事
体现法律的至高权威
法制即“法律的制度”
rule by law
法制无价值理念的要求
法制可以充当专制、 特权的工具
参考:/books/fali/99.htm
第三十页,共九十二页。
➢法治的含义(hányì)与特征
(fǎzhì)
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 健全和完善行政机关内外的监督机制
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过错或错案追究制
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二页。
➢(四)深化(shēnhuà)司法体制改革
1.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司法机 构具有(jùyǒu)自治性、独立性。 2.审判独立,法官只向法律负责,忠于法律,只接受 监督而不接受命令。 3.司法机构作为一种终极性权力,是社会冲突和纠纷的 最后裁判所,是社会公正的最显著象征。这要求它必须中 立于当事人,独立于其他权力机构。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 精神 (fǎzhì)
第一页,共九十二页。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精神,树立社 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 提高法律修养的方法
本章的重难点:
法律的含义(hányì);法治精神;正确的法律权利义 务观;
《增强法律意识》课件
法律意识的定义
为什么重要?
1 规避法律风险
法律意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遵守法律,避免违法行为导致的风险。
2 保护自身权益
了解自己的权利和法律保护,可以在面对问题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3 促进公平正义
法律意识培养可以推动社会公正,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律意识的组成要素
法律知识
迈向法治社会
培养法律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 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一步。
法律的力量
法律意识的强大力量可以促进社 会的稳定和公正。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 规定。
法律观念
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尊重法 律的权威和公正性。
法治思维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 治思维方式。
法律意识的培养方法
学习法律知识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的课程和 资料,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关注法律新闻
保持对法律动态的关注,了 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判例。
参与法律讨论
积极参与法律讨论和辩论, 理解不同的法律观点和解释。
案例分析: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展示法律意识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法律意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1
购物保障
了解消费者权益,避免受到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的伤害。
2
就业权益
了解劳动法律,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和福利。
3
婚姻家庭
了解家庭法律,维护婚姻关系和子女权益。
总结和展望
今日之法,明日之道
建立法律意识是每个人的责任, 为了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我们共 同努力。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ppt
谢谢你的观看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 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认识到 市场经济需要每个公民具有较强 的法律素质,而增强法律意识,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加强社 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之一。
2019-10-29
谢谢你的观看
2
教学重点、难点:
谢谢你的观看
31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一)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法 (二)国家安全的种类 (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019-10-29
谢谢你的观看
32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 (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2019-10-29
谢谢你的观看
33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谢谢你的观看
21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是符合民主本意的民主,它是以社会主 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体现社会主 义本质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019-10-29
谢谢你的观看
22
2、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39
问题探索
1、试述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其
作用?
2、依法治国的内涵?如何理解依法治
国的必要性?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5、什么是法律意识?大学生如何增强
法律意识?
2019-10-29
谢谢你的观看
40
18
(二)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 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9-10-29
谢谢你的观看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b 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 面:
b 一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b 二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b 三是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b (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的程序 第一步,提出法律议案 第二步,审议法律草案 第三步,通过法律草案 第四步,公布法律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 、 执法为民 、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党的领 导五个方面的内容。
• 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 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 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PPT文档演模板
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特征: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孙志刚案
b 孙志刚,男,27岁,湖北武汉人,2001 年在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
b 2003年2月24日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 公司。3月17日10时许,孙外出上网,途 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 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带 回派出所。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b 二.法律的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问题一: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吗? 不违法犯罪就用不着学法了吗?
使用词汇描述法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吗? 不违法犯罪就用不着学法了吗?
在描述法律时,使用最多的词 汇是:判刑、 监狱、拘留、 逮捕、罚款、枪毙、通缉、 审讯、破案、追逃、严打等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立法 (二)守法 ()执法 (四)司法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固有内容和重要特征 (二)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内在原则 (三)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相互依存、 (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公民在立法上平等 (二)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一)国家安全一般法律制度 (二)国防安全法律制度 (三)经济安全法律制度 (四)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五)生态安全法律制度 (六)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三)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四)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五)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不得非法持有、 (六)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有间谍器材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的含义 (二)法律思维的特征 (三)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与必要性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措施
思考题
•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 的关系? • 大学生应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 权威?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
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目前我国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 险法》、《票据法》、《证券法》等。
(三)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又 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 一般行政法,是指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 政程序、行政责任等一般规定的法律法规。如: 《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 法》。 特别行政法,是指适用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 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包括国防、外交、公安、人 事、国家安全、民族、教育、体育、医药卫生、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法律制定的权限划分:
国家立法权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政府规章
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 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二)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
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 履行法律义务的活动。 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 的活动和状态。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 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因此,不能将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义务, 它还包含着正确行使权利。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 专门活动。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 判机关。 人民检查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 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 得行使国家司法权。
法律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这种意义上的法律适用一般被称为法的实 施。 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 事项的活动,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及司 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 体案件的活动。
(法律法规课件)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教学目的及要求】1、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2、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3、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1、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2、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法律及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2、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观念3、社会主义法律的思维方式【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此做出了明文规定,将“依法治国”的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所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它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二)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
(三)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基础讲义(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
法律基础讲义(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法律基础讲义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法的概念、基本特征、本质(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二)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法律(特殊社会规范)、纪律、道德、宗教(一般社会规范)。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制定:在社会生活中原先并没有某种行为规范,立法者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认可:社会生活中原来已经实际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国家以一定形式承认并且赋予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3、法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
4、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三)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意志。
2、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法并非体现统治阶级的所有意志和要求,法所体现的只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
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地理环境——影响因素;人口状况——影响因素;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
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法也有影响:马克思主义法学肯定生产方式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但并不认为经济是法产生和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都会对法产生影响。
二、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一)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原始社会的习惯规则原始社会里,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规范是氏族习惯。
2.国家和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出现而产生的(二)法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氏族习惯——原始社会行为规范;法律规范——阶级社会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无阶级社会行为规范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教学目的及要求】1、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2、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3、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1、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2、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法律及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2、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观念3、社会主义法律的思维方式【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此做出了明文规定,将“依法治国”的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一)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所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它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二)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
(三)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称。
(五)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六)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一)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其立法程序包括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其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法规;3、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4、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5、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6、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有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
(二)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三)法律执行1、广义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2、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其主体包括:(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3、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
(四)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六)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与法则。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标志。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1、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即默示的或推定的权利和义务。
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
3、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首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种类及范围,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制约,以社会承受能力为限度;其次,每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都有法定界限。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首先,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和因素,一个表征利益,另一个表征负担;一个是主动的,另一个是被动的;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
首先,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饿激励机制而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的。
(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的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在社会主义国家,不承认有任何享受特权的公民,也不承认任何免除法律义务的公民。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一)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二)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1、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2、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一)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国家安全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我国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
(二)国防安全法律制度我国国防安全法律制度主要由《国防法》、《反分裂国家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出境如境边防检查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
(三)经济安全法律制度我国目前虽然缺乏有关经济安全的专门立法,但很多经济法律法规都包含了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规定,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功能。
1、涉及外商投资方面的法律,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商投资经营企业法》等;2、涉及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3、涉及能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有《矿产资源法》、《节约能源法》等;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制定、修改了一批与世贸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了对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
(四)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为了维护国家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我国制定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利用互联网实施各种无法行为及其处罚办法。
(五)生态安全法律制度我国的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我国制定的有关生态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另一部分是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际生态安全保护的条约。
(六)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为了保证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国家制定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防法》、《食品卫生法》等。
2003年国务院公布并施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一)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的武装力量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主要力量。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