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4、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 心,冒着敌人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前进进! (1)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为它谱曲的音乐家是谁?
田汉。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2)这首歌歌名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
资产阶级 阶层: _________
生活时代:戊戌变法时期 ________
严复
效法西方,维新改革,自强保种。 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演论 》 译著:《_______
进步观点: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 作用:_______________固势力。
文 学 艺 术
文学 成就
迅: 《狂人日记》、《孔乙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郭沫若: 《屈原》 鲁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 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艺术 成就
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企图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攸关的最危险时刻。 (3)唱着这道歌,你有何感想?
这首歌催人奋进。当年,它激励着中国人前仆后继,奋起抵抗日本的侵略;
今天,它使我们不忘刻苦学习,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徐悲鸿【美术大师】: 聂 田 耳【音乐家】曲: 汉【戏剧家】词:
《愚公移山》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音乐家】:
1、认识一下这四个人物,分别介绍并说出他们的成就。
第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学案

第1页(共2页)第21、22课 科技与思想文化 学案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詹天佑、侯德榜的典型事迹、魏源、严复的思想主张、近代新式教育开端、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2.尝试运用表格归纳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成就,培养梳理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感受:近代杰出科学家、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自主学习(18分钟)认真阅读教材,包括小字、图表等,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
(一)自学教材 15分钟1.鸦片战争后,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成为一股进步的思想潮流。
请回答:性的文学艺术成就。
3.新式学堂的开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开端的时间: ,标志: 。
⑵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什么?它的创办有什么意义? ⑶京师大学堂的开办有没有使国家得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为什么?为此清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p117(二)自主检测2分钟 请迅速识记第1题表格内容并对桌互查。
(三)我的疑惑 1分钟二、合作探究(15分钟) 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选派代表班内交流展示。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图“学”历史】(1)京师大学堂是什么时候创办的?它和北京大学之间是什么关系?第2页(共2页)【史料“话”历史】材料二 《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课时及课程:(2)结合你的课程和课时,概括说明与材料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探究“得”启示】材料三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蔡元培(3)从蔡元培的名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然后结合前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
三、当堂训练(10分钟)仔细审题,规范书写,独立完成!1.科举制被废除的时间是( )A.1860年B.1903年C.1905 年D.1910年2.“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22课_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渔光曲》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申报》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两个文化出版 机构是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1.文学巨匠鲁迅,及作家郭沫若、
赵树理和丁玲
2.美术大师徐悲鸿 3.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鲁迅(1881-1936) 文学巨匠
鲁迅,原名周树人,
中国近代反封建斗争 中最彻底、影响最广 泛的思想家。1902年 赴日留学,原学医后 弃医从文,代表作有 《狂人日记》、《孔 乙己》。
孔乙己
返回
徐悲鸿(1895-1953)
中国画家、美术 家。江苏宜兴人。 少时即刻苦学画, 后留学法国。善 油画、国画,尤 精素描,以画马 驰名中外。代表 作《愚公移山》
徐悲鸿(1895-1953)
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
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名画)
郭沫若(1892-1978)
之后,詹天佑都要拿着测量数据,自己再到现场重新测量一次。 詹天佑和助手们又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经过四年艰 苦卓绝的努力,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胜利竣工,比预计提 前了两年。一些欧美工程师在参观了京张铁路全线工程后,对工 程的高质量、高速度称赞不已,十分钦佩。 京张铁路的建成,显示了中国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大大 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已故的周恩来总理,曾盛 赞这一业绩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思想文化
魏源 严复 詹天佑
科学技术 侯德榜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1—22课学案 人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1—22课学案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d7674e011ca300a7c3900e.png)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总第2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修建;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义。
2、填充《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熟简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懂得:中国近代科技成熟的取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中国近代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学习重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侯德榜的“侯低制碱法”;魏源和《海图志》;严复《天演论》学习难点:分析四位文化名人取得成就的共同愿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京张铁路时间:年到年总工程师:设计特色: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路轨。
历史地位:这是中国人民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条铁路。
2、20世纪年代,和国著名的化学家,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
他还撰写一书,把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制碱业的垄断。
后来他探索出新的制碱工艺,比欧洲制碱法降低成本。
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3、阅读课文,填写表格:(二)合作交流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詹天佑在建闵张铁路时做了怎样的技术处理?它的修成有何意义?(2)魏源为了“师夷人技以制夷”的目的主张应该怎么做?(3)概括四位文化名人取得成熟的共同原因。
(三)拓展延伸:从严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着手,谈谈当前改革的必要性。
(四)系统总结列表掌握四位文化名人的成就。
《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五)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前后,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的思想家有()①关天培②魏源③龚自珍④严复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④2、严复翻译的著作是()A、《海图国志》B、《四洲志》C、《天演论》D、《三国志》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制外夷者,必先恶夷情始”。
材料二:“师夷长技以制夷”。
(1)上述材料摘自何书?作者是谁?(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3)作者这部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六)当堂反思:我的收获:我的不足: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总第2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京师大学堂,科举制度的废除,文学、艺术家们的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1、22课 科学技术羽思想文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7-21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中学八年级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事迹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2、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3、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重点难点】重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事迹又要兼顾到基础知识【学法指导】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己修筑京张铁路,委任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在施工过程中,詹天佑碰到了哪些难题?而他又是怎样逐一克服的?这反映了他一种什么崇高品质?“人”字形路轨是怎么回事?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根据课本比较近代两位杰出思想家2、比较近代的两位科学家二、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上述材料是谁的言论?(2)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材料二:“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谁说的?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你受到哪些启发?【归纳小结】1、一个铁路工程师:2、一个著名化学家:3、两位思想家:、【当堂检测】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A.滇越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凇沪铁路2、20世纪上半期,在制碱工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詹天佑 B.李四光 C.侯德榜 D.茅一升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康有为4、严复翻译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四洲志》 D.《天演论》5、魏源和严复的主张的共同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学习西方的长处,改变中国的现状 D.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课后反思】1、学后收获:2、学后疑问(错题集锦):3、我的大胆尝试:4、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7-22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导学案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21、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① 地 位: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是中国近代化 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工业
的权威。 ② 成 就: 他研制出纯碱。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 “侯氏制碱法”,比欧洲制碱成本降 低40%。他还撰写《制碱》一书。
二、我国近代爱国思想家的代表 1、魏 源
(1)生活时期: 鸦片战争时期
(2)主要思想: “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3)主要成就: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 写成《海国图志》一书 2、严 复 (1)生活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2)主要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 道必进,后胜于今” (3)主要成就: 译著《天演论》
《李有才板话》等 玲 — 创作了优秀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等
四、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 1、创办新式学堂 (1)创办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时期)— 中国第
一所新式学校
(2)创办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时期)— 中国第 一所由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 2、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3、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
1、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 京张铁路 (1)时 间: 1905年 — 1909年 (2)主持修建者: 詹天佑 ① 地 位: 我国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 ② 成 就: 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等 (3)意 义: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纯碱的研制 (1)时 间: 20世纪20年代 (2)研制者: 侯德榜
三、我国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1、文学巨匠 — 鲁 迅 主要代表作: 《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2、美术大师 — 徐悲鸿 主要代表作: 《愚公移山》等 3、人民音乐家 — 聂耳、冼星 (2)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
4、郭沫若 — 创作了历史剧《屈原》等 5、赵树理 — 创作了优秀小说《小二黑结婚》、 6、丁
4郭沫若创作了历史剧屈原等5赵树理创作了优秀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黄河大合唱四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1创办新式学堂2拟定奏定学堂章程3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2创办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1创办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共50张PPT)

改 名 辛 为 亥 北 革 京 命 大 后 学 , 。 京 师 大 学 堂
北 京 大 学
zxxk
北京大学教学楼
3、近代新式教育体制何时正式 建立,标志是什么?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05年 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材料一:《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课程与课时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曾作出哪些尝试,经 历了哪些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技术
洋务运动
制度
戊戌变法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
一、学习詹天佑、侯德榜的事迹以及他 们的成就。 二、了解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
詹天佑
侯德榜
魏源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严复
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魏源
1.生活时期: 鸦片战争时期
1.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 2.思想主张:
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2.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封建顽固派轻 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3.代表作: 《海国图志》
内容: 体统介绍了南洋、欧美 各国的历史地理 编写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zxxk
聂耳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年) 中国作曲家。毕业于上海 国立音乐学院和法国巴黎 音乐学院。1935年毅然回 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赴延安,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苏 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 延安与八路军》配乐,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作品有《黄河大合唱》 合唱等四部,歌曲《到敌人 后方去》等约500首,交响 曲《民族解放》等两部及管 弦乐《中国狂想曲》等。他 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的题 材、体裁,更丰富的艺术手 法,表现中国人民的解放斗 争,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战争 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第21课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二、学案导学
1、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
2、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洋务运动时期:《申报》;B、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C、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南风报》(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D、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E、五四运动期间:《京报》、《晨报》等)
过程与方法:挖掘教材比较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第21、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P117
1.背景 : 科举考试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2. 教育改革: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 学府,表明近代中古教育改革迈出重要的一步。
3.科举制的废除: P117最后一段
(1)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
(2)(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二.文四运动后,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
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2.表现 :
(1)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 (2)美术家 徐悲鸿:《愚公移山》 (3)音乐家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4)音乐家 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5)郭沫若:《屈原》--表达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解放区的优秀小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 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抵御外来侵略。
严复—思想家
1.生活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2.思想主张: 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3.第一部译著作: 《天演论》 (1)观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2)影响: 启发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 建顽固的势力。
P114
P113第一段
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魏源
1.生活时期: 鸦片战争时期 2.思想主张:
P114 正文 P113 第二、三段
(1)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 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2)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和顽固派把西方科技视“奇技淫 巧”的愚昧言论。
3.著作:
教学设计3: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难点: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的图片是矗立在青龙桥车站站台上的詹天佑的铜像。
詹天佑是当年指挥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是指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由于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功劳卓著,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故而受到后人的景仰。
那么,京张铁路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詹天佑为什么敢于接这个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人员都为之发怵的工程?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学完这一课后,大家就会明白。
[导入语例示二](投影显示图片,图略)同学们,我们在投影里看到的这幅照片,是1909年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通车典礼的一个画面。
这个画面在今天来看,也许不算什么,但在90多年前,在半殖民地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下,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通,这个场景是激动人心的。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21-22课)复习课件。(共34张PPT)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魏源提出的主要救国观点是什么? 救国措施中首要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和严复主张的相同 点是什么?各是哪一阶级那哪一派别思想家?他 们的思想分别启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答:(1)“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设立工 厂,制造轮船枪炮。 (2)都主张“师夷长技”,即向西方国家学 习。魏源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严复是资产阶 级维新派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4(2011年潍坊市).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 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A
2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 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打 配不正确的是 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D、孙中山——辛亥革命
3、著名的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 B A、鲁迅
)
B、郭沫若 C、赵树理 D、丁玲 4、下列作品不属于解放区优秀小说的是 D ) ( A、《小二黑结婚》 B、《李有才板话》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D、《狂人日记》
5、近代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成的第
一条铁路干线是( ) A、京汉铁路 B、京广铁路 C、京张铁路 D、津浦铁路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复习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1-22课)
复习目标
一、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科技:詹天佑主持设计修筑京张铁路;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二)思想: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译注《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主张变法维新。
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二)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隋朝-------唐朝-------明朝-------清迅(1881-1936)原 名周树人,中国著名 的思想家、文学家和 革命家,他的精神被 称为中华民族魂。原 学医后弃医从文,代 表作有《狂人日记》、 《孔乙己》、《阿Q 正传》。
《愚公移山》
《负伤之狮》
田横五百士
长349厘米,宽197厘米,布面油画,1928~ 1930年作此画。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 的场面,着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表现出富贵不 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
八骏图
群马图
奔马
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鼓 舞着人们为 国家强盛而 奋勇拼搏。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狂人日记》 借“狂人”之口, 揭露封建礼教“吃 人”的本质。
《孔乙己》塑 造了一个被封建文 化所毒害的迂腐、 麻木的知识分子。
郭沫若(1892-1978)
全剧分为“橘颂”、 “受诬”、“招魂”、“被 囚”、“雷电颂”五幕。
赵树理(1906-1970)
《李有才板话》 描写了阎家山改 造农村政权和减 租减息中的复杂 斗争。
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
自学指导二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教育: 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 ; ⑵戊戌变法时期创办 (今 大学)是中国第 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3)新试学堂形成 的标志:清政府拟定《 》,包括 三个 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 年宣布废除沿 用了 年的科举制度。 2、文学: 文学巨匠鲁迅的代表作有《 》《 》; 历史学家郭沫若的历史剧《 》;解放区文艺工 作者有赵树理《 》《 》,丁玲的《 》。 3、艺术: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有《 》; 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有《 》,冼星海的 代表作有《 》。
教学设计1: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 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掌握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
能力:挖掘教材比较概括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情感:学习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1、詹天佑、侯德榜主要成就。
2、魏源编纂《海国图志》和严复译著《天演论》。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要思想。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展示图片:纪念京张铁路肇建百年邮票。
同学们,这是纪念京张铁路创建百年邮票,2009年是京张铁路一百年纪念。
图片中人物是谁?(詹天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有课文《詹天佑》,学生能知道)。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修建了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这条铁路在今天来看,不算什么,但在100多年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下,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开通,这是十分了不起的。
在这里我们最不应忘记的一个人就是当年指挥修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
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像詹天佑那样的爱国知识分子不惧困难,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探究一下近代知识分子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赶超世界潮流而做出的努力。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通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小组相互讨论完成。
1、比较近代的两位科学家2、比较近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3、思考: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他们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由此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三、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燕山铁龙振国威展示:材料一、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第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PPT课件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第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科学家—1、詹天佑 重要贡献
修建时间 突出成就
科学家—2、侯德榜
成功时间 代表作
主要成就
思想家—1、魏源
生活时期 代表作
核心思想 地位
思想家—2、严复
生活时期 代表作
核心思想
作用
相关时间 主要著作 突出成就 或观点
思 魏源 鸦片战争
想
时期
家 严复 戊戌变法
京师大学堂原址
京师大学堂 是中国近代第 一所国家建立 的最高学府, 它的建立使近 代中国教育改 革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 改名为北京大学。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洋务运动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教育改革 迈出重要的一步) 3、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标志建立 新式教育体制。 4、1905,科举制被废除
文学家-郭沫若
20世纪40年代初, 郭沫若创作了《屈原》 等历史剧。
作者借屈原之口说出 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 怨愤,也表达了对光明、 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解放区文艺工作者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解放区文艺工作者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
类别 人物
代表作
文
鲁迅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第__22课思想文化

人民音乐家
作家
想一想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A )A京 张铁路 B陇海铁路 C京汉铁路 D京广铁路 2、《制碱》一书的作者是( B )
A詹天佑 B候德榜 C严复 D魏源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是哪一部书的观点?( A
)
A 《天演论》 B 《海国图志》 C 《四洲志》 D 《呐喊》
詹天佑的话是什么意思? 在今天的中国,对于我们每 个中国人有何启示?
二、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侯 氏 制 碱 法 侯德榜
著名科学家,杰出 的化工专家,我国 重化学工业的开拓 者。他于20年代 突破氨碱法制碱技 术的奥秘。
返回
揭开制碱 奥秘的化学家
其在制碱业方面 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第21、22课 科学技 术与思想文化
一、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教育的开端 (京师同文馆)1898年
光绪帝时在北京设立
1. 洋务运动时期
1905年清政
府宣布废除 科举制度
2. 戊戌变法时期
1912年改名
(京师大学堂1898年)
京师大学堂 是中国近代第一 所国家建立的最 高学府,表明中 国教育改革迈出 了重要一步。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严复
• 1、严复生活在什么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预 习 啦
• 2、他的著作是什么?书中提出了什么观 点? 《天演论》、“物竞天择,适•Leabharlann 3、严复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 封建顽固势力。
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 于今”。
严复和《天演论》
《天演论》 2.严 复:
第21、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清代著名思想家。 ),字默深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清代著名思想家。 受林则徐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 受林则徐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 海国图志》 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 学习。1857年 魏源病卒于杭州。 学习。1857年,魏源病卒于杭州。 是书何以作?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认为: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购买西洋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先进技术, 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购买西洋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先进技术,由自己 制造。 制造。
侯德榜(1890-1974),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公认 1890-1974),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的制碱工业权威。福建闽侯人。1910年 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的制碱工业权威。福建闽侯人。1910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 学前身)。 1913年毕业考试 年毕业考试, 10门功课1000分 门门满分, 门功课1000 学前身)。 1913年毕业考试,以10门功课1000分,门门满分,创造了清华园 的奇迹。旋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16年毕业 年毕业, 的奇迹。旋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16年毕业,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 研究制革,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献身祖国基础化学工业。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研究制革,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献身祖国基础化学工业。 1933年 出版了震惊世界制碱业的巨著—— 制碱》 ——《 1933年,出版了震惊世界制碱业的巨著——《制碱》,将索尔维制碱技 术系统向全世界公开,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制碱权威的崇高地位。1940年 术系统向全世界公开,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制碱权威的崇高地位。1940年, 发明先进的制碱工艺: 侯氏制碱法” 1943年英国皇家化工学会授予名誉会 发明先进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1943年英国皇家化工学会授予名誉会 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1948年被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院 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员,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48年被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院 成立后,为我国的化工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士。新中国 成立后,为我国的化工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21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 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课题:第21、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序号:21主备人:王宝金审核人:、、课时:2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重点:掌握詹天佑、侯德榜等科学家及其成就;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
自主学习探究(一)预习导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等人的成就。
由阅读导入框内容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内容:1(三)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魏源、严复等人的文字、图片资料,以“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为题,制作展板或出黑板报,进行宣传。
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祖国前途命运,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思想。
事先请学生阅读魏源、严复的有关材料,并写出读后感。
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主要围绕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是如何出现的?魏源和严复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这种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你一定会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你知道它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吗?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情况?每当你听到这首歌曲时,你有什么感想?(要史论结合)(四)比一比谁是赢家1、1905年,被清政府任命为京铁路工程总工程师的是()A、李善兰B.徐寿C.王锡阐D.詹天佑2.在京张铁路中,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了()A.“人”字形路轨B.“井”字形路轨C.“十”字形路轨D.“八”字形路轨3. 科学家侯德榜的主要科研成就是()A. 发明制瓷技术B. 发明“联合制碱法”C. 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D. 发明活字印刷术4. 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一部分思想比较开明的士大夫,除林则徐外,还有()A.严复B.魏源C.赫胥黎D.康有为5.中国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梁启超6. 关于严复的叙述正确说法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 作曲家。广东番禺人。因家贫先后 半工半读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和法国巴黎音乐学院。1935年毅然 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 延安,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 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 安与八路军》配乐,1945年病逝于 莫斯科。 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合唱等四部,歌曲《到敌 人后方去》等约500首,交响曲《民族解放》等两部及 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他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 的题材、体裁,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表现中国人民的 解放斗争,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战争起了很大的鼓舞作 用。 返回 冼星海作品欣赏
詹 天 佑
蔡元培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 家、科学家。是20世纪初中 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 者。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 民教育和女子教育。 他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 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为 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 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负 伤 之 狮
印度牛
欣赏014
泰 戈 尔 像
返回
聂耳(1912—1935年) 中国作曲家。云南玉溪 人。出身清寒,自幼爱 好音乐,能奏多种民族 乐器。中学时即秘密加 入共青团。1933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35年拟取道日本赴苏联,7月17日在日本鹊 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创作歌曲有《义 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集中表现中国人民抗日 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工农群众的苦难与反抗,是我 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先驱。
返回
作品欣赏
保卫黄河
探究任务
1、 阅读已学课文中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内容。 2、 收集有关介绍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作者、词曲内容、创作 的具体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3、 通过重温抗日歌曲,体会和探讨以下问题: A、 为什么说抗战歌曲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呐喊与 呼唤,是华夏九州慷慨悲壮的救亡曲、正气歌、民族魂? B、 为什么说抗战歌曲是一部反映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进行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并最后取得胜利的绚丽的历史 画卷? C、 为什么说抗战歌曲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光辉 典范?
1、社会背景:在半半社会环境下,内战频仍、 外敌入侵、统治者轻视科技、社会经济落后等 因素,使近代中国缺乏有利的社会条件,从而 制约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2、发展原因:“科技救国”思潮的推动、詹 天佑等科技工作者积极学习西方科技并加以创 新、洋务运动引进外国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知 识的引进、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等,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
中国 近代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1891--1946)
陶行知先生是 我国教育史上 的伟大的教育 家。他提倡平 民教育,又提 倡乡村教育, 他创办了晓庄 学校。
1939年7月, 陶行知在重庆 创办新型学校, 这是育才学校 门前的小学生
问题、回忆中国近代史,分析近代科技发展的 社会背景、发展原因和历史地位?
三、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1、1906年,废除科举制。 2、民国成立以后,修改。 3、1922年,基本形成。
作用:促进了中国近 代教育的发展。
北京大学
1、前身:京师大学堂
2、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 3、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问题: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 你会选择什么教育?
如果我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好上 初中,我会选择师范教育。因为 国家和进步和发展,主要取决于 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中,国民 素质又起着主导作用。教育的中 心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
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 类别 文 人物 鲁迅 郭沫若 学 丁 玲 聂耳 冼星海 代表作 《狂人日记》《孔乙已》 《屈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义勇军进行曲》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艺 美术 徐悲鸿 《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 术 音 乐
《黄河大合唱》
两者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有“读 经”“讲经”,而我们的课表没有。这是由于《奏定学堂 章程》还带有封建主义色彩。
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 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 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 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 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主 题)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艺 美术 徐悲鸿 《愚公移山》《群马》 术 音 乐
《黄河大合唱》
请思考:
为什么哪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的主旋律是讴 歌光明、鞭挞黑暗? ( 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 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为什么那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的主旋律是
讴歌光
明、鞭挞黑暗 ? (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反
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由九个乐 章组成。1939年作于延安。以黄河两 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 歌颂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勤劳勇敢。 音乐气势磅礴,强烈地反映出时代精 神,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我国 音乐艺术的不朽杰作。
返回
冼星海作品欣赏
音乐欣赏: 《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 《到敌人后方去》、 《游击军》、 《在太行山上》
孔乙己
郭沫若(1892-1978)
赵树理(1906-1970)
小 二 黑 结 婚
《中 太国 阳女 照作 在家 桑, 干代 河表 上作 》
丁 玲 ( 19 04 19 86 ) -
徐悲鸿(1895-1953)
中国画家、美术 家。江苏宜兴人。 少时即刻苦学画, 后留学法国。善 油画、国画,尤 精素描,以画马 驰名中外。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 文学、艺术家
文学巨匠鲁迅,及作家郭沫 若、赵树理和丁玲 美术大师徐悲鸿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 类别 文 人物 鲁迅 郭沫若 学 丁 玲 聂耳 冼星海 代表作 《狂人日记》《孔乙已》 《屈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义勇军进行曲》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活动与探究 《奏定学堂章程》设有“读经”“讲经”课,而我们的课 表没有这门课。我们的课表有音乐,而它没有。我们初二 课表有化学,它没有。另外,我们的课表有政治思想课, 它叫“修身”;我们的课表有数学,它叫“算学”;我们 的课表有生物,它叫“博物”;我们的课表有美术,它叫 “图画”;我们的课表有体育,它叫“体操”。
一、清代旧教育制度
1、特点: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 科举制 2、教学内容:四书五经 3、考试制度: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4、弊端:脱离实际,不能培养有 用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 需要。
二、为什么改革? 1、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时 代的要求。 2、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 益严重,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 官员认真思想国内问题,主张 改革教育,学习西方。 3、维新派、洋务派已办起了 一些学校。
但人 不不 可可 无有 傲傲 骨气 。,
徐悲鸿 徐悲鸿作品欣赏
返回
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
气,但不可无傲骨”。 从徐悲鸿的话里看到了 他什么精神?我们从中 学到什么?
返回
田横五百士
大 树 双 马
1940年.国画.群马
群奔
风 雨 鸡 鸣
木 棉
梅花通景
庭院
灵鹫
日长如小年
漓江春雨
侯德榜(1890-1974)我国近代 著名制碱工艺家。 1926年他生产出 纯碱,获得费城 万国博览会金质 奖章,被誉为中 国近代工业进步 的象征。
李四光是伟大的爱 国主义者,我国卓 越的科学家、著名 的社会活动家、杰 出的教育家,中国 现代地质学的开拓 者和新中国地质事 业的主要奠基人之 一,也是世界著名 的科学家。李四光 作为地质力学的创 始人,还是科技创 新的典范。
返回
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的小提琴和弓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聂耳曲。原为影片《风 云儿女》主题歌。作于1935年4月。5 月,百代公司录制了由袁牧之等人演 唱的唱片,广泛传唱。乐曲富于动力, 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 的斗志,建国时被定为国歌。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新式教育的开端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 文学、艺术家
考生看榜图
古代科举制度
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 宋朝--科举制度的鼎盛 明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落
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忆封建时 代的教育制度,选官办法。说一说为什 么要进行教育改革(原因)? 因为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 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 拨人才,这样培养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 代中国的需要。
新式教育的开端
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是什么?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近代新式教育体制何时正式建立,标志是什么?
1905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返回
新式教育的开端
1、出现: 2、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3、新式教育体制的正
式建立:
《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 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 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 响。 进步的文学艺术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唯 物史观的一条原理,即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 济的反映。
问题、回忆中国近代史,分析近代科技发展 的社会背景、发展原因和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中国虽然出现了“侯式 制碱法”等一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 平的科技成果,但总体水平落后于 西方。这说明科技的整体发展水平 取决于有利的社会环境,更取决于 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发展水平。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
第是京师大学 堂。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 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表明中国教育改革 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