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016新

合集下载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上课课件)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上课课件)

1、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文化传播的典范,价值何在?
2、这对于我们今天发展文课件化教育有何启示?
21
点拨:(教材P37页)
1、文化交流传播的意义——为中华文化的 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促 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 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课件教育
3
阅读教材,找出并思考和回 以下问题
• 1、什么是文化传播(含义)?
• 2、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 3、文化传播的手段及发展过程、
大众传媒的含义、作用(优点)?
• 4、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文化传播?
课件教育
4
交流
• 你去过什么地方旅游? • 那个地方有什么特色?你能给大家口述或
展示一下吗?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为什么?抄在P31第二段)
(1)文化具有共性 即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具有个性 即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 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课文件物教。育
8
思考
1、丝绸之路体现了文化通过什么 途径传播?
2、这一途径是怎样实现文化交 流的?
3、有哪些文化得以传播了?
课件教育
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 丝绸 茶叶 瓷器 骏马 葡萄 佛教 医药 西乐 制糖 天文学 数学 金银器制作技术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四、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传播的含义 列举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文化传播。
• 能力目标 提高正确运用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传播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
(是什么) 商业贸易(丝绸之路)
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知识、信息、观 念、情感等)
人口迁徙 文化传播方式: 文 (怎么传播) 教育
更直接、更自觉 化 传媒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在 其他 大众传媒形成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动 交 根本性的变化 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流 文化传播手段 大众传媒 中 (用什么传播) 作用:最大限度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 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 传 强大功能。 播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1.热情欢迎 2.主动传播 做传播中 华文化的 使者

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文化传播的途径 从理论上看,文化传播的三个重要途径是古往今来文化传播方 式的概括和归纳,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广泛的文化传 播途径,既加大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程度,又刺激文化传播手段的更 新和变革。学生应准确把握和归类文化传播的途径。 从实际上看,文化传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学习、 工作、生活中自觉不自觉的运用着各种途径进行文化交流,将理论回 归到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传播文化,理解文化,赏析文化。 • 教学难点:对待文化传播的态度 高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健全,欠缺科学的思维方法,难以形成正 确的自我认识。这就需要老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和讲解学生使一分为二 看待文化传播,端正态度,不仅要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还要积极“走 出去”,发扬中华文化,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高中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高中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高中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授课类型:讲授新课二、授课时间:40分钟三、授课方式:多媒体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

②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2)、理解①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1)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通过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互相聊天,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讲授新课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含义(提问)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的途径a. 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示图片)永嘉之乱(两晋)安史之乱(唐朝中期)靖康之乱(南宋)b. 播放视频《古代“留学生”》,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刘渊明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刘渊明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刘渊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感受其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刘渊明的生平介绍2. 刘渊明的代表作品分析3. 文化交流的意义和途径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5. 小组讨论: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主体内容:讲解刘渊明的代表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引导学生感受其文学魅力。

3. 文化交流环节:讲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途径,如学术交流、艺术交流、旅游交流等。

4.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如学习外语、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刘渊明的作品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刘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化交流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的实践能力。

4. 学生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责任感。

六、教学资源1. 刘渊明的作品集或选集。

2. 关于刘渊明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资料。

3. 文化交流的案例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刘渊明的作品及其相关资料,制作教学PPT。

2. 划分学生小组,分配讨论任务。

3. 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道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加深对刘渊明及其作品的理解。

2. 邀请文学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刘渊明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

3. 开展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以刘渊明为主题的作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人教版必修3)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人教版必修3)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传媒: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手段:大众传媒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1)大众传媒的出现——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2)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3)大众传媒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 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 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年 海 归
政治家: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 科学家:邓稼先 、李四光 、詹天佑、侯祥麟 ‥‥‥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2)人口迁徙 (3)教育 除此外:
亲朋聚会
参加各种政治、 外出旅游、 经济、文化活动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2)人口迁徙
民工潮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 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 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 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 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 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 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 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 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 文明的跃进。
河南云台山
苏州周庄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 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 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

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合作探究一(2) 大众传媒的发展, 意味着传统的传媒方式将被淘汰.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 的主要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它们 仍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人际传播 就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合作探究一(3) 文化交流会冲 击民族文化.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文化传播的途径;理解大众 传媒的特点;明确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 •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种大众传媒的特点,培养学 生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不同文化传播途径 的特点;感受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培养学生做 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主学习(6分钟)
• 要求: • 1.小组内部对预习内容进行交 流互查。 • 2.教师抽查。
合作探究
要求: 1.自己独立思考,形成思路。 2.一对一讨论,然后组内合作交流。组长 下达指令、调控好讨论进程,确保讨论 高效透彻。 3.组内形成统一答案,选好发言人,准备 脱稿展示。
展示内容
合作探究一(1) 合作探究一(2) 合作探究一(3) 合作探究一(4)
探 究 空 间 二:
(提示:借助一定的媒介实施一定的做法)
政策建议: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口语)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文字)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商品)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
(电视)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 (网络)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 (印刷、报刊)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 (广播) 7.在黄金时段安排关于环保的广播节目.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年 海政治家:孙中Fra bibliotek、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 、李四光 、詹天佑、侯 祥麟 ‥‥‥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口语——文字——印刷—— 传媒的发展阶段: 电子——网络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传播的意义
走出去而言:中国文化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 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引进来而言: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 的发展和进步。
2、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⑴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 取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⑵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 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 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培根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 和信仰,以及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 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方式(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知识小结
文 化 在 交 流 中 传 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大众传媒:现代 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2、大众传媒及作用 1、文化传播的意义 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 使者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
广告是文化,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在介绍商品知识的同时,向人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广告是桥 梁,它连接生产和消费,辅佐企业开拓市场,又引导人们适时 消费;广告是信息,它像潮水般向人们涌来。电视连续不断在 播映,报刊连篇累牍在刊登,广播络绎不绝在放送,网络铺天 盖地在显示…… 假如,现实生活中没有广告,人们也是很难受的。因为生产 的发展,社会的时尚,生活的消费,临时的急需,等等,统统 失去了向导。须知,广告是一种导向,它以瞬息万变的节奏和 无所不包的信息引导人们感受现代气息,拓宽人们的生活视野; 广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不断创新生活 文化观。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PPT课件16 人教版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PPT课件16 人教版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 图》、出版《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 子思想传入意大利。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3.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
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 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单项选择题 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
• 大众传媒在生活中有何 作用?
•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 新传媒是不是可以代替 旧的传统传媒?
பைடு நூலகம்
1271年起,17岁的 马可·波罗随父亲从 意大利骑马旅行到 中国。之后著 《马 可·波罗游记》,详 细介绍中国。
1405年,郑和率船队 通使西洋,后又遍访 30多个国家。带出中 国的各种名产,又带 回东南亚地区的各种 产品。
这些都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








驿
鸿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传媒: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手段: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开始的标志: 是印刷媒体的推广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历程, 中国的传媒业也迎来了花甲之庆。这六十 年间,传媒业的发展举世瞩目,成就辉煌, 网络、报纸等现代传媒遍布我们生活的各 个角落。随着高科技发展和互联网迅速崛 起,使传统报业在和手机的竞争中,面临 新的机遇与挑战,但后者未能代替前者, 因为报纸的文字信息比手机的声音与图像 更详尽、更深入,也更易于保存。

2016最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016最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大众传媒:现代 文化传播的手段
作用: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1、传媒及其发展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及形式、作用和 地位 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 发展(作用) 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文化交流: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
1.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 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 )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 舆万国全图》、出版《四书》的拉 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意大利。
1271年起,17岁的马可〃波 罗随父亲从意大利骑马旅行到中 国。之后著 《马可〃波罗游记》, 详细介绍中国。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为什么需要交流和传播
1)、原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多样性 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开展文化交流也 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商业广告,就是最好的例证!
(美国)政府要 大力推动美国电 影走向世界,因 为好莱坞的电影 走到哪里,就把 美国的价值观念 和商业利益带到 哪里。——里

2)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交流探究:
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以风俗习惯为例,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 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 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 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 本是因为北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总之, 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回答中法互 办文化年的意义。 答:①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了法国人民对 中国的了解。
②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有利于法国 优秀文化的传播,加深了中国对法国的了解。 ③中法文化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 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法国文化不断传入中 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在日本,青少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 象十分少见。而这种现象在中国青少年中却时有发生。
请说说可以借助哪些媒介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 意识?
两 个 都 应 该 摒 弃
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口语)
(文字)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商品)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
作业:
结合实际的生活,用本节课的 理论分析一下当今中国的文 化是怎么样在交流传播的?
• P35探究提示:

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 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 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 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 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 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 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 吃,总之,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 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
见课本P35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备 文化传播的功能?
①商品广告本身具有艺术魅力,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②商品知识介绍,人们普及和增强了科学文化知识。
这是Haler海尔的冰箱广告
战国后期:古蜀王朝 被秦国兼并之后,大 批中原移民携带着中 原的文化成果迁入成 都平原——促进了天 府之国局面的形成。

高中政治 专题3_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 专题3_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2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我国。

材料表明传播文化的途径是A.教育活动B.人口迁徙C.商业活动D.旅游活动【答案】C【考点】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难度】较难2.2017年5月6日至7月9日,第12届“中法文化之春”在国内30座城市举办,共计216场活动。

此次活动突出呈现中法文化合作交流的成果,涉及视觉艺术、建筑与设计、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新马戏与街头艺术、电影、文学和少儿活动等。

举办“中法文化之春”活动,有利于①中法文化相互交流传播②吸收法国文化发展民族文化③促进世界文化走向繁荣④中法文化在交流中趋向同一A.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法两国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①符合题意。

③是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符合题意。

应吸收优秀法国文化来发展本民族文化,②说法错误。

④违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客观要求,排除。

【考点】文化交流的意义【难度】一般3.2016年8月19日,驻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风从东方来”中国民歌体验交流活动。

活动中,中国歌唱家演唱了包括汉族、壮族、瑶族、回族等中国各地极具代表性的民歌,为韩国民众奉上了一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

此次活动①通过文化传播加强了文化交流②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传播了文化③向韩国民众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④是优秀中华文化对外渗透的体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③【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通过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民族文化,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①。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

面对强大的文化竞争冲击, 我们该如何应对?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孔子学院标识
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 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 的学习条件,教育部决定设立海外孔子学院,2004年11 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举行挂牌仪式。 随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孔子学院也挂牌成立。 现在中国已在80多个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
文化传播的践行者 ——我宣传,我自豪
梦回汉朝… 梦回唐朝… 梦回清朝… 今朝…
传媒及其发展
口语
文字 印刷 电子 网络
大 众 传 媒
传媒的发展阶段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口语 报纸、杂 志、书籍等 手机短信
2、现代传媒的 手段
电视
互联网
探究三:这则广告蕴含了哪些信息?
探究三:这则广告蕴含了哪些信息?
• • • • 文化传播(信息、观念、情感等)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文化影响力 ……
张 春 华
探究一
在以下几段历史时期,文化交流的 途径有哪些?请说明理由
梦回汉朝… 梦回Βιβλιοθήκη 朝… 梦回清朝… 今朝…商人进行 贸易活动 (一)文化传 播的途径 人类迁 徙活动 重 要 形 式
教育
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 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探究二
在以下几段历史时期,文化交流 的手段有哪些?请说明理由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3课 第2框 文化在交流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3课 第2框 文化在交流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阶段、形式、特点和作用。

3.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并能自觉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重点:文化交流的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及特点。

难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基础·初探]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1)重要途径①商业贸易: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教育: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演变(1)含义:传播媒介。

(2)阶段: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3)演变特征: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标志: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大众传媒(1)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2)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地位: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意义(1)先辈们的对外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要求(1)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预习·提升]1.判断(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也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推动文化的创新 (上述三点是从文化自身的角度而言,此外还 可以结合第一单元中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 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 响”等角度来综合理解。)
2、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 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 化成果,又要更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例11】: (北京市质检)2010年首届北京电视台《网
络春晚》为中国的岁末文化增添了一抹绚丽的亮色。“条 条网络通北京,你我都能上春晚”的立意、由网友推选节 目创意、演员、导演和主持人的广策略吸引了全球华人的 参与,最终出现在“网络春晚”的演员和节目形式,都是
网友和观众票选而出的结;晷。在全球的互动播出平台上,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 1、文化传播的含义 •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 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 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途径 具体表现
商业贸易是文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 化交流的重要 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 途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人口迁徙是文 化交流的重要 途径之一 教育又是文化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 传播的又一重 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要途径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 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各地的信息,具有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十五”期间,中华文化开始更多地走出国门, 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与145个国 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 和机构有着文化来往。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 利于: A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② 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③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 消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