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选文档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不包含答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突击湘中,全国震动。
横扫黔省,所向无敌。
威震云南,龙云丧胆。
追缴之敌,叫苦连天。
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
”其中“克服天险金江”的意义在于()A.巩固了革命根据地B.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C.实现了红军主力的会师D.形成了党的新领导核心2.下图为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A.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3.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对长征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精神包括( )①不怕艰难险阻②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勇往直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A.南昌起义爆发B.井冈山会师C.遵义会议召开D.会宁会师5.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D.挺进大别山6.“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歌曲描述的史实发生在()A.北伐战争期间B.红军长征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7.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到:“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这次会议指的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一大C.中共七大D.中共十九大8.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
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9.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C.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D.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0.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正确评价是()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④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11.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四方面军会师D.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2. “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
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
”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是()A.选举毛泽东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B.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C.肯定了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4.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5.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B.长征会师伟大胜利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
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7.《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A.江西省B.四川省C.甘肃省D.陕西省2.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3.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5.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A.瑞金B.延安C.大别山D.井冈山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7.“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8.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10.“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四方面军会师D.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2. “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
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
”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是()A.选举毛泽东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B.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C.肯定了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4.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5.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B.长征会师伟大胜利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
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7.《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说的“伟大的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跃进大别山2、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在这一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是()A.四渡赤水B.强渡大渡河C.飞夺泸定桥D.翻雪山过草地3、“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4.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道了()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台儿庄战役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5.“红军不怕远征难”,毛泽东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下面这首气势磅礴的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描写的事件不包括()A.巧渡金沙江B.飞夺泸定桥C.过雪山草地D.井冈山会师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7、历史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如图所示几幅图片,该老师讲解的主题是()A.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B.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C.中国工农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D.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二、材料解析题8、毛泽东的诗词《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含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一、选择题1、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瑞金(②),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后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①),召开遵义会议。
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④),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③)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因此②①④③符合题意,故选A。
2.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路线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从瑞金出发,经过湘江血战后,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1935年,红军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地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按时间顺序排列是①②④⑥③⑤,本题选A。
3.“……历时12个月,天上数架飞机轰炸,地下数万大军堵截,愣是用一双脚纵横万里,跨越11个省,踏出了一番天地……”文中描述的历史场景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血战台儿庄 D.解放南京【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用一双脚纵横万里,跨越11个省”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

第16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填空题01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则”,红军在反“图剿”中严重失利。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转移。
0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03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0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选择题05“长征开始时是被迫的,而且是在极端险恶的情势下进行的;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丢....”造成“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丢了”的原因是()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B.日本侵略者的人侵C.根据地粮食物资供应不足D.没有进行土地改革06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A. 1933年10月B 1934年10月C 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07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岳阳市某校今年的夏令营活动选择了遵义。
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A.民主共和深人人心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转危为安生死攸关0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这两句诗歌颂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09 长征途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事件是( )A.四渡赤水B夺取遵义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10长征途中,使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围剿,跳出敌人包围的事件是( )A.渡过金沙江B四渡赤水C.强渡大渡河D.过雪山11 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井冈山会师B长征开始C.遵义会议D.长征结束12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
2017部编_八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_第17课_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北伐战争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D.南昌起义2.右图所示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3.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里程碑。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二大D.八七会议4.在某红色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说:“这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这一景点是在( )A.遵义B.南昌C.广州D.嘉兴5.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准确的是( )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B.解决了张国焘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C.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7.“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捕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以下关于“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使红军打退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B.它为中共遵义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条件C.它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它体现了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8.红军长征途中,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事件是( )A.四渡赤水河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突破乌江9.右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一位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蒋介石的魔爪”伸向的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2.“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会后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军事指挥。
”下列关于该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会议是遵义会议B.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D.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绝大多数与会者一致认为“我们在军事领导上战略战术的错误路线”,是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
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4.“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对此歌词解读错误的是( )A.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B.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C.再现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场景D.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5.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实地考察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该有( )①井冈山②瑞金③遵义④南京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2)“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哪些军事行动?(3)“金沙水拍云崖暖”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军事意义?(4)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1.“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题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是位于我国某省会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A.江西省B.四川省C.甘肃省D.陕西省2.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3.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5.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A.瑞金B.延安C.大别山D.井冈山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7.“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8.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10.“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含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一、选择题1、在“弘扬长征精神”宣传活动中,小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是()①遵义②瑞金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瑞金(②),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后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①),召开遵义会议。
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④),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③)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因此②①④③符合题意,故选A。
2.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路线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从瑞金出发,经过湘江血战后,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1935年,红军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地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按时间顺序排列是①②④⑥③⑤,本题选A。
3.“……历时12个月,天上数架飞机轰炸,地下数万大军堵截,愣是用一双脚纵横万里,跨越11个省,踏出了一番天地……”文中描述的历史场景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血战台儿庄 D.解放南京【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用一双脚纵横万里,跨越11个省”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末复习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 D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受挫C.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1934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红星报上发表了题为红军抗日先遣队已过闽江的报道。
这说明红军即将进行( C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万里长征D.百团大战3.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在这一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是( A )A.四渡赤水B.强渡大渡河C.飞夺泸定桥D.翻雪山过草地4.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C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5.在国庆长假去贵州旅游时,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导游介绍了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
你认为正确的是( A )A.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B.决定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C.决定派红四军到赣南、闽西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D.确定由朱德负责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最高军事指挥6. 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是在( B )A. 占领遵义后B. 渡过金沙江后C. 四渡赤水后D. 翻越大雪山后7.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D )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8.某中学计划暑期组织学生游学,计划之一是“重走长征路”,请你为学校选择最合适的游学路线( A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9.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历史 5.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

部编版(2019)八年级上册历史 5.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A. 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B. 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C. 革命成功了D. 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了2.2019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96周年。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 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D.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3.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 从瑞金出发B. 渡过金沙江C. 四渡赤水河D. 会宁会师4.“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该诗描绘的是()A. 红军长征B. 中共七大C. 遵义会议D. 八七会议5.八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的台词,其中有误的是( )A. 长征始于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B. 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C. 遵义会议,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 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6.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
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甲:长征,武装开始夺取政权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丙: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了根据地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A. 乙、丁B. 甲、丙C. 甲、乙D. 丙、丁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A. 南昌起义B. 中共“七大”C. 长征胜利结束D. 遵义会议8.以下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 八七会议B. 七届二中全会C. 遵义会议D. 十一届三中9.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A. 1921年B. 1935年C. 1936年D. 1978年10.下列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应是( )①翻越大雪山②飞夺泸定桥③遵义会议会址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塔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④①②③D. ③②①④11.某校准备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适合的路线()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B. 上海—瑞金—遵义—会宁C. 上海—瑞金—遵义—吴起镇D. 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1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测试时间:15 分钟一、选择题1.“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1.答案 C 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 年10 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2.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曾作诗云:“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遵义会议上确立在中共中央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2.答案 C 1935 年1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选项C 符合题意。
3.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
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 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广州起义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井冈山会师1 / 43.答案 C 据“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可判断,此事件是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历艰难险阻,来到黄土高原,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故选C。
4.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打了几个漂亮的战斗,其中不包括( )A.四渡赤水,佯攻贵阳B.强渡大渡河C.飞夺泸定桥D.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4.答案 D 红军长征的路线为: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渡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选择题
1.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 D.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答案】A
2.某校准备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适合的路线()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瑞金—遵义—会宁
C.上海—瑞金—遵义—吴起镇 D.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
【答案】A
3.“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兵重,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诗歌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甲午战争期间 B.北伐战争期间
C.红军长征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C
4.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答案】B
5.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
A.四渡赤水 B.过雪山草地 C.渡过金沙江 D.井冈山会师
【答案】D
6.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
A.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爬雪山、过草地
【答案】A
7.毛泽东说:“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答案】A
8.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伟大传奇。
”“伟大的传奇”是指:()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答案】D
9.下列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应是()
①翻越大雪山
②飞夺泸定桥
③遵义会议会址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答案】D
10.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 1921年
B. 1935年
C. 1936年
D. 1978年
【答案】B
11.“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该诗描绘的是()A.红军长征[来源:ZXXK]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答案】C
12.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从瑞金出发
B.渡过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会宁会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材料二:一路上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家当,如印刷机、军工机器等,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千米……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红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使以上材料中红军局面发生变化的会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答案】(1)第五次。
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
(2)被动挨打(意思相近即可)。
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精神就是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它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