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竹书纪年
八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
九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郏。?
十六年,鲁桓公、纪侯、莒子盟于区蛇。?
二十三年,齐襄公灭纪,迁纪?、郱、鄑?、郚。
三十九年,齐人歼于遂。?
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
晋献公二年春,周惠王居于
二十二年,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立韩若山。韩哀侯、赵敬侯并以桓公十五年卒。?
二十六年,魏武侯以(晋)桓公十九年卒。燕简公四十五年卒。
梁惠成王元年,桓公二十年,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昼晦。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葵。而惠成王伐赵,围浊泽。七月,公子缓如邯郸以作难?。邺师败邯郸师于平阳。
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
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
自武王灭殷,以至于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
五、晋 纪?
晋文侯二年,周厉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曰桓公。
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侯所?杀。以本非嫡,故称“携王”。
庚丁嚣即位,居殷。三十一年,陟。
武乙瞿即位,居殷。
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獴,马八匹。
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陟。
文丁托即位,居殷。
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三年,洹水一日三绝。
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
郑。郑人入王府,多取玉,玉化为蜮射人。?
十七年,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郑弃其师。? ?
十有九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献公命瑕父、吕甥邑于虢都。?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清]王国维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清]王国维《古本竹書紀年輯校》---- 【史部?別雜史等】古本竹書紀年輯校(全一卷 )汲塚《竹書紀年》佚於兩宋之際。
《今本》二卷乃后人捜輯,復雜采《史記》《通鑑外紀》《路史》諸書成之,非汲塚原書。
然以世無別本,故三百年來,學人治之甚勤,而臨海洪氏頤煊、棲霞郝氏懿行、閩縣林氏春溥三校本尤爲雅馴。
最后嘉定朱氏右曾復專輯古書所引《竹書》,爲《汲塚紀年存眞》二卷。
顧其書傳世頗希,余前在上虞羅氏大云書庫假讀之,獨犂然有當於心。
丁巳二月,余旣作《殷先公先王考》畢,思治此書,乃取《今本紀年》一一條其出處,注於書眉。
旣又假得朱氏輯本,病其尙未詳備,又諸書異同,亦未盡列,至其去取,亦不能無得失。
乃以朱書爲本,而以余所校注者補正之,改正若干事。
至考證所得,當別爲《札記》。
又《今本》之僞,當別爲《疎證》以明之,將繼是而寫定焉。
閏二月望海寧王國維?朱右曾本原序秦政燔書,三代事跡泯焉。
越五百歲,《古文紀年》出於汲縣塚中,而三代事跡復約略可觀。
學者錮於所習,以與《太史公書》及漢世經師傳説乖忤,遂不復硏尋,徒資異論。
越六百餘歲而是書復亡(亡於北宋,説詳后 )。
不知何年何人,捃拾殘文,依附《史記》,規仿紫陽《綱目》,爲《今本》之《紀年》。
鼠璞溷淆,眞贋錯雜,不有別白,安知《眞古文》之可信,與《今本》之非是哉~最其大凡,《今本》之可疑者十有二;《眞古文》之可信者十有六,請揚榷陳之。
《晉書?束嵒傳》言:“《紀年》十三篇。
”《隋書?經籍誌》:“《紀年》十二卷。
”《新》《舊唐書?藝文誌》並云:“《紀年》十四卷。
”《今本》只四卷。
篇目可疑,一也。
《束嵒傳》言:“《紀年》紀夏以來至周幽王爲犬戎所滅,以晉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
”杜預亦云:“特記晉國,起自殤叔,以至曲沃莊伯。
莊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魯隱公之元年正月也。
”《今本》自黃帝元年至隱王十六年,大半依據《史記年表》。
體例可疑,二也。
《古文》全用夏正,杜預之言可據。
《今本》“平王五十一年春三月己巳,日有食之”,“桓王二十三年三月乙未,王陟”,全襲《春秋》。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古本竹书纪年》简介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
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
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竹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
原文竹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
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
直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
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
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王纪年记事﹐一般称为''今本''。
清钱大昕等指其为明人伪书﹐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嘉靖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
南宋初罗泌《路史国名纪》戊注曾引《纪年》桓王十二年事﹐已不用晋国纪年﹐除多一字外﹐与今本全同﹐故今本最迟在南宋初即已出现。
清朝以来﹐据今本研究《竹书纪年》的人很多。
嘉庆间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开始辑录晋以后类书古注所引的佚文﹐加以考证﹐称为''古本''。
此后﹐王国维在朱书的基础上辑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又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重新辑录为《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内容方面又有新的考证和补充﹐并将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收入﹐是现在较为完备的本子。
竹书纪年全文及译文
竹书纪年全文及译文
【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西晋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竹简的一部分,体例属于编年体,称为【纪年】,一般就称【竹书纪年】,是一本编年体的史书。
【竹书纪年】记录了从传说的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起于黄帝。
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
【竹书纪年】多载纪战国时晋国与魏国之事,一般将此书看成是魏国的史书。
在历经秦始皇焚书令的浩劫之后,【竹书纪年】一度在汉代以前已经散逸。
不幸中的大幸,魏安厘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里埋藏有该书。
西晋太康二年(格里历二八一年),该史书因盗墓重见于世。
竹简长度为古尺二尺四寸,每简四十字,凡十三篇。
是时,位于今日河南省的某魏王墓被盗挖,盗墓者被捕,同时发现了大批竹简。
当时朝廷对这件事情十分重视,晋武帝命令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解译竹简(魏国文字与秦国的小篆差异颇大)。
解译期间遇上八王之乱等多次政治纷扰,秘书丞卫恒在从事「考正」时际被杀,使整理的进度大受打击,由卫恒的好友佐著作郎束晳续成。
最终整理好后,负责官员将之命名为【竹书纪年】。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今译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今译来自:广陵子图书馆藏 >《古籍》黄帝轩辕氏【原文】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
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
弱而能言,龙颜,有圣德,劾(hé)百神朝而使之。
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pí)四兽之力。
以女魃(bá)止淫雨。
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
有屈轶(yì)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译文】黄帝的母亲叫做附宝,她看见一道壮观的闪电绕北斗星划过,电光照耀原野,附宝心灵受到震撼,她怀孕了。
二十五个月后,附宝在寿丘生下黄帝。
黄帝很弱小就能说话,他长着龙的容颜,而且具有神圣的品德,他能管制各种神而调遣他们。
黄帝命令神龙应龙进攻蚩尤,大战最有力量的虎、豹、熊、罴四种野兽。
他又命令旱神女魃止住不断降下的淫雨。
天下安定,黄帝神圣的光华照耀大地,各种吉祥的好事接踵而来。
有屈轶草生长在朝堂之上,如果有巧言谄媚心术不正的人来到朝堂,屈轶草就会指着他,所以这些人都不敢进来。
【原文】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初制冕服。
二十年,景云见,以云纪官。
有景云之瑞,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
帝黄服斋于宫中,坐于玄扈、洛水之上。
有凤凰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于阿阁,或鸣于庭,其雄自歌,其雌自舞。
麒麟在囿,神鸟来仪。
有大蝼如羊,大螾如虹。
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王。
【译文】黄帝元年,黄帝登上国君之位,管理有熊之国。
这一年,黄帝开始制定朝服的式样。
黄帝二十年,祥瑞的云彩出现在天空,于是,黄帝就以云来命名官职。
出现了祥瑞的的云彩,赤色南方的云雾与青色东方的云雾相连,南方有两颗星,东方有一颗星,一共三颗星,都是黄色,在天空晴朗时出现在摄提星座,名字叫做景星。
黄帝穿着黄色的朝服在宫中斋戒,在玄扈河和洛水河边处理国事。
这时候,凤凰聚集而来。
凤凰不吃活的虫子,不践踏嫩草。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
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
弱而能言,龙颜,有圣德,劾百神朝而使之。
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
以女魃止淫雨。
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
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初制冕服。
二十年,景云见,以云纪官。
有景云之瑞,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
帝黄服斋于宫中,坐于玄扈、洛水之上。
有凤凰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于阿阁,或鸣于庭,其雄自歌,其雌自舞。
麒麟在囿,神鸟来仪。
有大蝼如羊,大螾如虹。
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王。
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庚申,天雾,三日三夜,昼昏。
帝问天老、力牧、容成曰:“于公何如?”天老曰:“臣闻之,国安,其主好文,则凤凰居之。
国乱,其主好武,则凤凰去之。
今凤凰翔于东郊而乐之,其鸣音中夷则,与天相副。
以是观之,天有严教以赐帝,帝勿犯也。
”召史卜之,龟燋。
史曰:“臣不能占也,其问之圣人。
”帝曰:“已问天老、力牧、容成矣。
”史北面再拜曰:“龟不违圣智,故燋。
”雾既除,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得图书焉。
《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接万神于明庭,今塞门谷口是也。
五十九年,贯胸氏来宾,长股氏来宾。
七十七年,昌意降居弱水,产帝乾荒。
一百年,地裂。
帝陟。
帝王之崩皆曰陟,《书》称“新陟王”,谓新崩也。
帝以土德王,应地裂而陟。
葬,群臣有左彻者,感思帝德,取衣冠几杖而庙飨之,诸侯大夫岁时朝焉。
帝挚少昊氏约案:帝挚少昊氏(《左氏·昭十七年传》:“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
”),母曰女节,见星如虹,下流华渚,既而梦接意感,生少昊。
登帝位,有凤凰之瑞。
或曰名清,不居帝位,帅鸟师,居西方,以鸟纪官。
帝颛顼高阳氏母曰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关于《竹书纪年》的起始时间,存在不同的说法。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后序》和《晋书·束皙传》均说该书始于夏代,但《史记·魏世家》集解注引和峤语称该书始自黄帝。
清代至民国辑佚的《古本竹书纪年》始自夏纪,并无“五帝纪”这一部分内容。
此外还有零星文字,如“舜放尧于平阳”之类被其他书籍引用而流传下来,一些辑佚者认为是引用者误将《汲冢琐语》的内容当做了《汲冢竹书》的内容,故未收;但也有辑佚者将之附录于书中。
《今本竹书纪年》则有“五帝纪”,记录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之事。
《四库总目提要》的作者指出,这部分内容主要抄自《宋书·符瑞志》。
举例:黄帝轩辕氏【原文】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
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
弱而能言,龙颜,有圣德,劾(hé)百神朝而使之。
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pí)四兽之力。
以女魃(bá)止淫雨。
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
有屈轶(yì)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译文】黄帝的母亲叫做附宝,她看见一道壮观的闪电绕北斗星划过,电光照耀原野,附宝心灵受到震撼,她怀孕了。
二十五个月后,附宝在寿丘生下黄帝。
黄帝很弱小就能说话,他长着龙的容颜,而且具有神圣的品德,他能管制各种神而调遣他们。
黄帝命令神龙应龙进攻蚩尤,大战最有力量的虎、豹、熊、罴四种野兽。
他又命令旱神女魃止住不断降下的淫雨。
天下安定,黄帝神圣的光华照耀大地,各种吉祥的好事接踵而来。
有屈轶草生长在朝堂之上,如果有巧言谄媚心术不正的人来到朝堂,屈轶草就会指着他,所以这些人都不敢进来。
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全文
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全文《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
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而且,《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
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竹书纪年作者:佚名朝代:战国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
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
弱而能言,龙颜,有圣德,劾百神朝而使之。
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
以女魃止淫雨。
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
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初制冕服。
二十年,景云见,以云纪官。
有景云之瑞,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
帝黄服斋于宫中,坐于玄扈、洛水之上。
有凤凰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于阿阁,或鸣于庭,其雄自歌,其雌自舞。
麒麟在囿,神鸟来仪。
有大蝼如羊,大螾如虹。
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王。
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庚申,天雾,三日三夜,昼昏。
帝问天老、力牧、容成曰:“于公何如?”天老曰:“臣闻之,国安,其主好文,则凤凰居之。
国乱,其主好武,则凤凰去之。
今凤凰翔于东郊而乐之,其鸣音中夷则,与天相副。
以是观之,天有严教以赐帝,帝勿犯也。
”召史卜之,龟燋。
史曰:“臣不能占也,其问之圣人。
”帝曰:“已问天老、力牧、容成矣。
”史北面再拜曰:“龟不违圣智,故燋。
”雾既除,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得图书焉。
《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接万神于明庭,今塞门谷口是也。
古本竹书纪年
古本竹书纪年序一《穆天子传》出汲冢。
晋荀勖校定为六卷,有序。
言其事虽不典,其文甚古,颇可观览。
予考书序,称穆王享国百年,耄荒。
太史公记穆王宾西王母事,与诸传说所载多合。
则此书盖备记一时之详,不可厚诬也。
春秋之时,诸侯各有国史,多厖杂之言。
下逮战国,王迹熄而圣言湮,处士横议而异端起,人人家自为说,求其欲不厖,其可得乎?其书纪王与七萃之士,巡行天下,然则徒卫简而徵求寡矣!非有如秦汉之千骑万乘空国而出也。
王之自数其过,及七萃之规,未闻以为迕也。
登群玉山,命邢侯攻玉,而不受其牢,是先王恤民之法,未尝不行。
至遇雨雪,士皆使休,独王之八骏起腾以先待辄旬日,然后复发去,是非督令致期也。
其承成康熙洽这馀,百姓晏然,虽以徐偃王之力行仁义,不足以为倡而摇天下,以知非有暴行虐政。
而君子犹以王为获没於祗宫为深幸,足以见人心之危之如此也。
是岂可效哉!是岂可效哉!存其书者固可以览其古,徵其事者又安可不考其是非欤?南台都事海岱刘贞庭幹旧藏是书,惧其无传,暇日稍加雠校讹舛,命金陵学官重刊,与博雅之士共之,谂予题其篇端云。
时至正十年,岁在庚寅,春二月二十七日壬子。
北岳王渐玄翰序序二古文穆天子传者,太康二年,汲县不准盗发古冢所得书也。
皆竹简素丝编,以臣勖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
汲者,战国时魏地也。
案所得《纪年》,盖魏惠成王子,令王之冢也,于《世本》,盖襄王也。
案《史记》六国年表,自令王二十一年至秦始皇三十四年燔书之岁,八十六年。
及至太康二年初得此书,凡五百七十九年。
其书言周穆王游行之事,《春秋左氏传》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於天下,将皆使有车辙马迹焉。
”此书所载,则其事也。
王好巡守,得盗骊騄耳之乘,造父为御,以观四荒。
北绝流沙,西登昆仑,见西王母,与太史公记同。
汲郡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
虽其言不典,皆是古书,颇可观览。
谨以二尺黄纸写上,请事平,以本简书及所新写,并付秘书缮写,藏之中经,副在三阁。
谨序。
整理的《竹书纪年》
整理的《竹书纪年》一、五帝纪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
黄帝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作黄帝之像,帅诸侯奉之。
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日不出。
二、夏纪禹都阳城。
禹立四十五年。
益干启位,启杀之。
十年,舞九招。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
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三十五年征河西。
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
后太康即位,居斟寻,乃失邦。
羿亦居之。
四年陟。
后仲康即位,居斟寻。
七年陟。
后相即位,处商丘。
元年,征淮夷。
二年,征风夷及黄夷。
七年,于夷来宾。
九年,相居于斟灌。
后少康即位。
二年,方夷来宾。
十八年,迁于原。
二十一年,陟。
帝宁即位,居原。
五年,自迁于老丘。
八年,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
十七年,陟。
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
后芒即位。
元年,以玄圭宾于河,命九东狩于海,获大鱼。
后芒陟位,五十八年。
后泄即位。
十二年,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
十六年,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陟。
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
立十九年。
其弟立,是为帝扃。
帝扃即位。
十八年,陟。
胤甲即位,居西河。
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照于东阳,其年胤甲陟。
孔甲即位,居西河。
九年,陟。
后昊即位,三年,陟。
后发一名后敬,或曰发惠。
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七年,陟。
泰山震。
后桀即位,居斟鄩。
后桀命扁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
桀爱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
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
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
三年,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殚百姓之财。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古本竹书纪年》简介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
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
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竹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
原文竹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
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
直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
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
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王纪年记事﹐一般称为''今本''。
清钱大昕等指其为明人伪书﹐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嘉靖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
南宋初罗泌《路史国名纪》戊注曾引《纪年》桓王十二年事﹐已不用晋国纪年﹐除多一字外﹐与今本全同﹐故今本最迟在南宋初即已出现。
清朝以来﹐据今本研究《竹书纪年》的人很多。
嘉庆间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开始辑录晋以后类书古注所引的佚文﹐加以考证﹐称为''古本''。
此后﹐王国维在朱书的基础上辑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又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重新辑录为《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内容方面又有新的考证和补充﹐并将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收入﹐是现在较为完备的本子。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
竹书纪年全文及翻译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秦以前文字),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而且,《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
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为何《史记》能成为正史之首,而同为纪传体的《竹书纪年》却被称为“伪书”?大家都知道,《史记》被史学家一直称为正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更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巨作。
而孔子被封为孔圣人之后,历朝历代更是追捧《史记》为中华正统,鲁迅先生更是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那么《史记》真的是秉公之作吗?小编认为,封建帝王为了自己的统治,宣传儒家思想,并不那么完美。
同为纪传体的古书《竹书纪年》为何被大部分学者所排斥,尤其是在古代,更是被天下读书人称为伪书。
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竹书纪年》。
9、周武王乘纣王主力东征东夷,进而偷袭商都。
是不是亮瞎了大家的眼睛,这简直和《史记》背道而驰。
更是违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如何能被古人接受。
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这部书的依据有三:一是传说。
西周以前的事,其实全部是传说,因为没有历史的文字材料。
这个部分,价值不太大。
二是春秋时代的部分,因为有了《春秋》这部书,所以价值也不算大。
三是战国部分,由于是当时的纪年,所以价值之大,如同《春秋》一个样。
这部书,仍可以纠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关于战国史事的错误。
那么小度就借此反问,既然都说西周以前的事是编写的,无史料记载。
那么《史记》的三皇五帝也是瞎掰的,那么凭什么就是真的,而《竹书纪年》就是假的。
孟子也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晋纪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晋纪晋纪[一](《竹书纪年》):郑桓公(厉)[宣]王之子。
《史通·杂说上》案:《史通·杂说上》:'《竹书纪年》出于晋代,学者始知……郑桓公厉王之子,则与经典所载乖剌甚多。
’赵绍祖《竹书纪年校补》卷二云:'按《史通》所引本皆与经典乖剌者,若桓公为厉王之子,则正与《史记》合,刘知几不应云乖剌也,疑《史通》有误字耳。
’浦起龙《史通通释》卷一六云:'句有误,厉王疑本作宣王。
’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卷五亦云:'《史通·杂说篇》又误“宣”作“厉”,……案刘氏所谓经典,即《世本》、《史记》等书及汉晋人传注也。
秦汉以后着述家皆以郑桓为厉王子,而《纪年》独以为宣王子,故曰乖剌,若《竹书》本是厉王,何乖剌之有乎?’是,据改。
[二]《竹书纪年》:晋文侯二年,周宣王子多父伐郐,克之。
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曰桓公。
《水经·洧水注》案:'周宣’,永乐大典本、朱谋□本皆作'同惠’。
戴震校本改'同’为'周’。
杨守敬《水经注疏》卷二二据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改作'周宣’。
案《考订竹书纪年》卷五云:'近本《水经注》“周宣”多误作“同惠”,或更脱“惠”字,……“同”“周”、“惠”“宣”字形相似,故钞录锓板者多误。
’《存真》改作'周厉’,《辑校》亦云:'“同惠”疑“周厉”之讹。
’非是。
现从雷说,并据《注疏》本。
《史记·郑世家》桓公名友,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三五、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二六及《存真》皆以'友’、'多’字形相近,因或作'友’,或作'多’。
《水经·渭水注》引《汉书》薛瓒注:'幽王既败,虢侩又灭,迁居其地,国于郑父之丘,是为郑桓公。
’《汉书·地理志》注亦引臣瓒曰:'幽王既败,二年而灭会,四年而灭虢,居于郑父之丘,是以为郑桓公。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五帝纪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五帝纪[附]五帝纪[一]《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干荒。
《山海经·海内经》注案: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一云:'《大戴礼·帝系》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
青阳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
”《史记·五帝本纪》“泜”作“江”,余同。
索隐曰:“降,下也,言帝子下为诸侯。
”……《海内经》曰:“黄帝妻雷祖,生昌意。
昌意降居若水,生韩流。
……”郭注引此纪证之,谓干荒即韩流也。
’[二]《汲冢书》云:黄帝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作黄帝之像,帅诸侯奉之。
《意林》卷四(《抱朴子》)(《抱朴子》又曰:《汲郡冢中竹书》言: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
《太平御览》卷七九皇王部《抱朴子》曰:张华《博物志》曰:黄帝仙去,其臣左彻者削木为黄帝像,帅诸侯奉之。
亦见《汲冢书》。
《太平御览》卷三九六人事部案:此不见今本《抱朴子》,平津馆本《抱朴子》以为外篇佚文。
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四九云:'案《博物志》云:“黄帝仙去,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
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
”其说与《纪年》注亦同亦异,疑非事实。
夫颛顼之于黄帝,世代悬隔,焉得云七年即立颛顼乎?’所云《纪年》注指今本。
《意林》一条、《御览》卷三九六一条,《存真》、《辑校》、《订补》失收。
[三]《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
《山海经·大荒西经》注案:《史记·夏本纪》:'鲧之父曰帝颛顼。
’索隐:'皇甫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
”……《系本》亦以鲧为颛顼子。
’《山海经·海内经》注引《世本》同,与《竹书》合。
[四]《竹书纪年》曰:尧元年景子。
《隋书·律历志》案:'景’本为'丙’,避唐讳改。
《存真》云:'古人不以甲子名岁,自王莽下书言:“始建国五年,岁在寿星,仓龙癸酉。
竹书纪年译文
竹书纪年译文
好嘞,那我开始啦。
《竹书纪年》中有这么一段:“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
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
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
’乃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
咱来翻译翻译哈,尧帝,就是那个陶唐氏,他老妈叫庆都,在斗维那片野地出生的。
老是有黄颜色的云彩盖在那上头。
等尧帝长大了,去三河那旮旯瞅,经常有龙跟着他。
有一天啊,那龙背着一张图就过来了,那图上的主要意思是说:“也受到老天保佑啦。
”然后尧帝就被提拔任用了,代理行使天子的权力。
你看哈,咱这翻译多通俗易懂,一点不文绉绉的。
“帝尧陶唐氏”,咱就直接说尧帝,“斗维之野”就是斗维那片野地。
“观于三河”,不就是去三河瞅嘛,多直白。
“龙负图而至”,就是龙背着图过来,简单明了。
这样翻译,读起来就跟咱平时唠嗑一样,多带劲。
这段是出自《竹书纪年》哦,这可是本很有历史价值的书呢。
咱以后要是再碰到这样的古文,就照这么翻译,肯定错不了。
咱就是要让古文变得好懂,让大家都能轻松了解咱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宝贝。
哈哈,咋样,我这翻译水平不错吧!。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五帝本纪完)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五帝本纪完)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
目重瞳子,故名重华。
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
舜父母憎舜,使其涂廪,自下焚之,舜服鸟工衣服飞去。
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龙工衣自傍而出。
耕于历,梦眉长与发等,遂登庸。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
作大韶之乐。
即帝位,蓂荚生于阶,凤凰巢于庭,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景星出于房,地出乘黄之马。
三年,命皋陶作刑。
九年,西王母来朝。
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玦。
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
在位十有四年,奏钟石笙管未罢,而天大雷雨,疾风发屋拔木,桴鼓播地,钟磬,乱行,舞人顿伏,乐正狂走。
舜乃磬堵持衡而笑曰:“明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亦乃见于钟石笙管乎。
”乃荐禹于天,使行天子事也。
于是和气普应,庆云兴焉,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百工相和而歌《卿云》。
帝乃倡之曰:“庆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群臣咸进,顿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乎鼓之,轩乎舞之。
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于是八风循通,庆云丛集,蟠龙奋迅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龟鳖咸出其穴,迁虞而事夏。
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事。
至于下昃,荣光休气至,黄龙负图,长三十二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其文言当禅禹。
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太室。
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
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二十九年,帝命子义钧封于商。
三十年,葬后育于渭。
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
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复九州。
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
四十二年,玄都氏来朝,贡宝玉。
四十七年冬,陨霜,不杀草木。
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
五十年,帝陟。
义钧封于商,是谓商均。
后育,娥皇也。
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
《竹书纪年》魏纪
《竹书纪年》魏纪《竹书纪年》魏纪[一二一]《竹书纪年》:魏襄王十二年,秦公孙爰率师伐我,围皮氏,翟章率师救皮氏围。
疾西风。
《水经·汾水注》案:《存真》云:‘疾盖人名,西风地名。
(《魏策》:秦、楚攻围皮氏,楚背秦而与魏,樗里疾怒,欲与魏攻楚。
)’其意盖以‘疾’即樗里疾。
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五0以‘公孙爰’为樗里疾。
陈梦家《六国纪年表考证》亦云:‘《纪年》或称之褚里疾,或称之为公孙爰,爰假作缓疾之缓,与疾名字相应。
’(《燕京学报》第三七期页一九四)果如此说,则本条‘救皮氏围’之‘围’字当属下读,作‘围疾西风’。
《订补》云:‘按此文“公孙爰帅师”,明非樗里疾为将,则“疾”不当指樗里子也。
且上文无褚里疾名,此言疾,于文例亦不合。
西风地名,亦未见他证。
疑此文当读“翟章救皮氏围。
句。
疾西风。
句。
”疾西风是记天异,与上“大霖雨,疾风”文相类,可证。
本与救皮氏事不相涉,魏史记异在同年遂并书于下,《水经注》引或误及之。
’《订补》之说较长,从其标点。
魏襄王十二年当秦昭王元年。
一九七五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所出秦简《大事记》系‘攻皮氏’于昭王二年。
意此役或延续二年,次年魏‘城皮氏’(见后),即此,非如《史记·六国年表》魏哀王十三年(表当秦昭王元年)所记‘秦击皮氏,未拔而解’,仅在一年之内。
[一二二](《竹书纪年》):(魏襄王)十三年,城皮氏。
《水经·汾水注》[一二三]《纪年》云:秦内乱,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
《史记·穰侯列传》索隐案:《史记·秦本纪》:‘(昭王二年)庶长壮与大臣诸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
’(诗铭案:‘诸’下原有‘侯’字,据日本藏古钞本删。
)《存真》、《辑校》据此列于今王十四年,应为十三年。
[一二四]《竹书纪年》曰:楚吾得帅师及秦伐郑,围纶氏。
《水经·伊水注》《竹书纪年》云:楚及秦伐郑纶氏。
《后汉书·黄琼传》注《竹书纪年》云:楚及秦伐郑,围纶氏。
《竹书纪年》[附]五帝纪
《竹书纪年》[附]五帝纪[一]《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干荒。
《山海经·海内经》注案: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一云:‘《大戴礼·帝系》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
青阳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
”《史记·五帝本纪》“泜”作“江”,余同。
索隐曰:“降,下也,言帝子下为诸侯。
”……《海内经》曰:“黄帝妻雷祖,生昌意。
昌意降居若水,生韩流。
……”郭注引此纪证之,谓干荒即韩流也。
’[二]《汲冢书》云:黄帝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作黄帝之像,帅诸侯奉之。
《意林》卷四(《抱朴子》)(《抱朴子》又曰:《汲郡冢中竹书》言: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
《太平御览》卷七九皇王部《抱朴子》曰:张华《博物志》曰:黄帝仙去,其臣左彻者削木为黄帝像,帅诸侯奉之。
亦见《汲冢书》。
《太平御览》卷三九六人事部案:此不见今本《抱朴子》,平津馆本《抱朴子》以为外篇佚文。
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四九云:‘案《博物志》云:“黄帝仙去,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
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
”其说与《纪年》注亦同亦异,疑非事实。
夫颛顼之于黄帝,世代悬隔,焉得云七年即立颛顼乎?’所云《纪年》注指今本。
《意林》一条、《御览》卷三九六一条,《存真》、《辑校》、《订补》失收。
[三]《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
《山海经·大荒西经》注案:《史记·夏本纪》:‘鲧之父曰帝颛顼。
’索隐:‘皇甫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
”……《系本》亦以鲧为颛顼子。
’《山海经·海内经》注引《世本》同,与《竹书》合。
[四]《竹书纪年》曰:尧元年景子。
《隋书·律历志》案:‘景’本为‘丙’,避唐讳改。
《存真》云:‘古人不以甲子名岁,自王莽下书言:“始建国五年,岁在寿星,仓龙癸酉。
”又云:“天凤七年,岁在大梁,仓龙庚辰。
《竹书纪年》周纪
《竹书纪年》周纪[一]《竹书》: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
《新唐书·历志》案:此唐代一行《历议》所引,‘庚寅’二字为一行推算所得,非《纪年》原文。
唐兰先生云:‘唐代一行根据《尚书·武成》的月日,用他的“大衍历”来推算,认为伐纣应该是庚寅。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刊《新建设》一九五五年三月号。
)是。
《尚书·泰誓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
’与《纪年》合。
[二]《竹书纪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水经·清水注》案:《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书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
’郑康成曰:‘“牧”一作“坶”。
’孙星衍云:‘“牧”作“坶”者,《说文》云:“朝歌南七十里地。
”《诗·大明》疏引《书序》注云:“牧野”,纣南郊地名,《礼记》及《诗》作“坶野”,古字耳。
……据此则知《礼记》及《诗》旧本皆作“坶野”,故《水经注》引《诗》亦作“坶野”,今本为后人改从近字也。
’(《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一一《牧誓》)《存真》云:‘“西夷诸侯”即《牧誓》之庸、蜀、羌、茅、微、卢、彭、濮也。
’近出周初金文《利○》,记武王伐纣事,云:‘懗(武)征商,隹(唯)甲子朝。
’即为是役。
此称‘甲子朝’,与《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合。
《逸周书·世俘》:‘维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来。
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
’《吕氏春秋·简选》:‘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于牧野,而纣为禽。
’又《首时》:‘(武王)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
’武王以甲子日败纣于牧野,所谓‘甲子之事’,金文、《尚书》以及《吕氏春秋》所记皆合。
[三]《竹书纪年》曰:武王亲禽帝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水经·淇水注》晋束皙《汲冢书抄》云:周武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
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
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
原文竹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
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
直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
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
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王纪年记事﹐一般称为''今本''。
清钱大昕等指其为明人伪书﹐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嘉靖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
南宋初罗泌《路史国名纪》戊注曾引《纪年》桓王十二年事﹐已不用晋国纪年﹐除多一字外﹐与今本全同﹐故今本最迟在南宋初即已出现。
清朝以来﹐据今本研究《竹书纪年》的人很多。
嘉庆间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开始辑录晋以后类书古注所引的佚文﹐加以考证﹐称为''古本''。
此后﹐王国维在朱书的基础上辑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又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重新辑录为《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内容方面又有新的考证和补充﹐并将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收入﹐是现在较为完备的本子。
由于汲冢《竹书纪年》在研究先秦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后世学者对此书的研究极盛,今本《竹书纪年》存两卷,许多学者认为是元明时代的人搜辑,并用《史记》、《通鉴外记》、《路史》等书而成的,因此清代学者从史书中辑收《竹书纪年》的各种引文,遂成《古本竹书纪年》,有洪颐煊、陈逢衡、张宗泰、林春溥、朱右曾、王国维五家,最后的两家一般被认为是最为完善的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
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