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2.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
三、要素的国际流 动
资本要素是一种极为活跃的生产要素,资本国际流 动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在程度和范围上要远超劳动力 国际流动的影响。 分为短期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 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主要基于各国资本要素的禀赋 状况。 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最直接的后果是世界总产值和 各国国民产值的增加。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产品创新阶段及特点 2.产品成熟阶段及特点 3.产品标准化阶段及特点
三、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赫希等人进一步分析了制 成品国际贸易流向,认为新产品的创新一般首先发生在美国。 这是因为:美国较高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引起了对复杂技术设备 的需求;美国较高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对新产品的需求强度大 于其他国家;美国高水平的技术、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裕的资 本使其在新产品开发与生产上占据优势地位。如图 4.2 所示, 美国首先推出新产品。这样,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周期性运动便 开始了。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一、新型生产要素 1.技术要素
2.人力技能要素
3.研究与开发要素 4.信息要素 5.规模经济与管理
二、要素密集性的变换
定义及概念: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要素密集性特征是不同 的。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技术进步对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1. 劳动力要素的国际流动
三、要素的国际流 动
技术差距理论通过引入模仿滞后(imitation lag) 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
模仿时滞相关概念:需求时滞、模仿时滞、反应时 滞、掌握时滞
创新国
生产/出口
创新国出口 t0 t1 t2 模仿滞后 模仿国 需求滞后 反应滞后 掌握滞后
创新国生产
t3

世界经济概论 第4章 国际贸易.ppt

世界经济概论 第4章 国际贸易.ppt
1.世界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其危害:现在的
贸易保护主义有两大特点:其一,更多用 法律制度和行政干预。其二,逆全球化而 动,甚至不顾世界贸易组织所确定的国际 贸易准则。
3.刺激世界经济复苏需要世界各国市场更加 开放。
2020/3/5
33
三、“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实质及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 国际贸易
2020/3/5
1
本章大纲
案例引导 金融危机影响下东莞的玩具厂为 何大量倒闭?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过程 第二节 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三节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案例剖析 中国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化“危”
为“机”?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3/5
2
商品贸易不仅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 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而且,如果某些 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的话,它恰恰是检验一个 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
等原因而上升。这种在最后阶段出现的现
象被称为“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 济”。
2020/3/5
19
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本身生产规 模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由于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 使企业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交 易成本下降。
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诸如贸易条件
恶化、出口的不稳定性、普遍存在的幼稚 工业以及贸易利益的不合理分配等严峻问 题。很自然地,发展中国家便会采取内向 型的贸易战略和干预性的贸易政策以避免 来自外部经济的不利影响。
2020/3/5
30
(三)解决就业

第0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ppt - 第四章

第0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ppt - 第四章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的比重
技术差距论图解
Q
A国的生产 需 求 滞 后
4

T0
T1
滞 后

A国的出口 B国的进口
T2
2 1
T3
B国的出口 A国的进口 B国的生产
模 仿 滞 后 后
3
掌 握 滞
Terms
需求滞后: 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后 进国没有意识到它是国内产品的替代 品——认识到其价格,有需求. 反应滞后: 创新国生产,出口新产 品——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国产品的威 胁——决定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 掌握滞后: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 达到与创新国同一水平而停止进口. 模仿滞后:反应滞后+掌握时滞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一个产业或 行业内的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和产出的 增加. 内部规模经济使得大厂商比小厂商更有 成本优势,随着少数大厂商逐渐垄断了 整个市场,不完全竞争取代完全竞争成 为市场的基本特征.
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则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 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典型的外部经济行业通常存在很多小企 业,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
生命周期理论的图解
领先者(美 国) 净出口 0 t0 净进口 t1 t2 t3 时间 其他工业国(加拿 欠发达国家 大, 日本,欧盟等)
第二阶段:技术 第三阶段:技术 第一阶段:创新 停滞 领先国家出口 扩散 跟随者出口 欠发达国家出口
贸易效应
比较而言,高技术产品的创新国更有利可图, 因为: 引入,成长期相对较长,意味着垄断期和出口 期较长;而成熟期,衰退期短,意味着模仿国 获利的机会就少. 若高技术产品的创新能不断地更新技术,使产 品在进入成熟期后马上退出新产品,开始新一 轮的产品生命周期,则有望持续其垄断地位, 赚取超额利润. 换而言之,高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对模仿 国是不利的.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在厂商具有内在和外在规模经济,以
及面临垄断竞争的国际市场的条件下, 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 下降,市场需求量则随着价格的下降 而增加。
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面向国
内需求,国内市场需求的有限性, 限制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 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 高的水平上,即A点。
在参与国际贸易之后, 企业面向两个市场,国内需求加上国
外需求,厂商生产量增加; 这时,规模经济效应使产品的平均成 本降低,厂商可以降价出售,由此增 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见图4-1)
P1
A MC
B
P2
AC
D2
MR1
D1 MR2
图 4-1
图中AC为平均成本曲线,
D1为国内需求曲线, D2为国外需求曲线; 在该国没有参与国际贸易之前,厂商的 产品只需满足国内需要,产品数量被限 制在Q1,价格为P1 ;
(一)产品异质论 1.产品差异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产业 总是由采用相同生产方式生产同一产 品的企业组成。实际上,同类企业虽 然生产同类产品,但同类产品之间却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同 类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产生贸易的根 本原因。
产品差异按强弱可分为:主观差异性和
客观差异性两类。 由于产品差异性只有在影响消费者心理 的限度内才是有效的; 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主观差异 性,而不是客观差异性。
Q6 Q5 Q4 Q3 Q2 Q1 O
产品质量
R
YB YA
平均收入
图 4-3
图中,横轴表示平均收入水平,纵轴
表示产品质量档次,45o线OR表示各 国平均收入水平对产品的需求档次成 正相关关系; 纵轴上的Q1、 Q2……. Q6分别表示产品 质量档次与R线的交点表示一国代表性 需求的水平。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第三阶段是“人工合成和研究与开发”时期。 研究与开发最终引致人工代用品的发展,或者, 出现了节约使用原料的重要方法。原料进入生 命末期。
从原料贸易的流向来看,它呈现出与工业制成 品贸易流向正好相反的过程特征。
在第一阶段,少数具有自然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供给者,而发达国家则是主 要进口者。
P.66 图4-3 制成品贸易周期与各国贸易地位
净出口
贸易开始点 X>M
开始净 进口点
发展中国家净 出口点
t0
O
t2 t3
t4
t5
t
t1
X>M
进口
: 其他发达国:
其他发达国 家净出口点
首先推出新产品。这样,工业制 成品贸易的周期性运动便开始了。
发展中国家:
4.1.4 原材料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过程中以制成品 为主,而梅基(S.P.Magee)和罗宾 斯.Robins)在1978年将此理论运用于对国际 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料贸易的分析,提出 了原料贸易周期说。
在第二阶段,其他发展中国家加速开发原料生 产,便利用自己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取代原有的 少数原料出口优势国家,成为国际市场原料的 主要出口者。
在第三阶段,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优势开始作 用于原料,出现了合成原料,原料供应的优势 从发展中国家转向了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 还开始出口合成原料。
4.2 要素增长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本章关键术语
1. 产品生命周期 2. 制成品生命周期 3. 原材料生命周期 4. 国家竞争优势 5. 产业集聚 6.规模经济 7.内部规模经济 8.外部规模经济
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多以静态分析和短期分析为 特征,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准确地解释当 今国际贸易发展中的诸多现象。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20世纪70年末,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传统贸易理论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
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停滞,发展中国家出口
产品创新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在该阶段上,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发,而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发达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 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成熟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在该阶段上,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拥有生产的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产品从知识密集型产品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①实物形态上,同类产品可以由于款式、规格、商标、牌号、包装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异质产品。②即使实物形态相同,也可能由于付款条件、交货时间、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原因而被视为异质产品。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 由于规模经济,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同样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并产生国际贸易。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 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产业集聚,即出现扎堆现象,这样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
生产/出口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一时期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成立,为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世界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生产、资本日益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商品结构以及地理方向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显得越来越脱离实际,需要有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新问题,其转折点就是里昂惕夫之谜,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里昂惕夫(Wassily Lenonitief,1906—1999)生于俄国彼德堡,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他因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法于1973年荣获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昂惕夫之谜全称为“里昂惕夫稀少生产要素论之谜”(The Leontief Scarce Factor Paradox)简称“里昂惕夫反论”(The Leontief Paradox)。

按照赫-俄理论,各个国家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少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国家,理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里昂惕夫同其他经济学家一样,确信其理论的正确性。

他于1953年对美国的进出口部门作了一个经验研究,目的在于对赫-俄理论进行验证。

于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大约200个行业的出口货物和进口替代品(美国需要进口,同时也在国内生产的产品)生产所需的劳动量和资本量进行了比较。

其研究结果于1953年发表在《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再考察》一文中。

里昂惕夫计算了1947年生产每百万美元美国出口品和每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所需资本(K)和劳动(L)数量,其计算数据见表4-1。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和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这些新的贸易理论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问题、产品差别和需求偏好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问题、市场结构性差别对贸易模式的影响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和生产区位问题。

这些假定前提的变形和扩展使得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更加完整、丰富。

第一节贸易理论的动态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原料生命周期理论一、动态化贸易理论对早期贸易理论的扩展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的特点:(TTM: Time, Technology,Many Countries)1、引入时间因素:Time 传统贸易理论——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是典型的动态化的贸易理论,他们把时间因素纳入了贸易模式的分析,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动态化扩展。

2、技术作为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Technology 传统贸易理论把技术差异看成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比较成本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在承认这种观点的同时,还把技术差异作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提出了比较技术优势的问题。

尤其是根据技术变革的时间差异来分析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变革和国际贸易区位的变化,这就增强了贸易理论对未来贸易格局的预测能力。

3、贸易在多国之间发生:Many Countries 传统2×2×2模型,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放松了这个假定,使贸易在多国间发生。

二、新技术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196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A Posner)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

技术差距论把国家间的贸易和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先进技术,能够模仿生产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渐消失。

国际贸易学第四章

国际贸易学第四章

另一种方法是价格定义法,在1、2两个国家中资本要素价格 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比分别为r1/w1 和 r2/ w2,而且有r1/w1> r2/ w2,就可以认为相对1国而言, 2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相对于2国而言,1国为劳动丰裕型国 家。 物质定义法是一种相对的数量关系,仅仅从生产要素供给角 度而言。而价格定义法则受要素市场供求的影响。对生产要 素的需求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生产技术的变化会使生 产一个单位的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化;二是消费 偏好变化会使消费商品数量改变,从而使生产商品所需要的 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化。如果假定两国的生产技术和消费偏好 相同,那么要素禀赋的两种计量方法的关系就是明确的。比 如2国K/L大于1国K/L,则必定有2国的r/w小于1国的r/w,即2 国无论从哪种方法计量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如果两国生产 技术或消费偏好不同,运用不同定义得出的国家的丰裕情形 将不一致。
二、假定条件的经济含义
(1)简化分析和便利几何图示 (2)排除技术差异;区分不同商品 (3)产量将和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比例增加 f(tK、tL)= tf(K、L) (4)不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源;扩大一种产品的 生产必须降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5)在任何相对要素价格下,一种商品生产过 程中投入的劳动资本比都会高于另外一种商品
(7)生产要素在国内安全自由流动,但在国家之间 不发生要素流动(要素流动性假定) (8)两国在两种产品上的专业化是不完全的(专业 化假定) (9)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相同(消费者偏好相同假 定) (10)没有运输成本,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没有关税和 其他贸易障碍(自由贸易假定) (11)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贸易平衡假定)
2.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 例,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动比率比 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概 念。一般的,如果某一要素投入比例大,称该产品为该要素密 集程度高。并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比例最高的要素种类不 同,将产品分为若干类。 假设两种产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 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分别为KX/LX 和KY/LY。如 果有 KX/LX 小于 KY/LY ,就可以称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Kintensive),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L-intensive) 。 如果X、Y商品的生产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 那么在任何情况下,X、Y产品的生产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保持 不变。此时,X、Y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可以直接比较KX/LX和KY/LY 来确定。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产品,其生产的要素配合比例是 可变的,资本和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资本和劳动 的相互替代关系要受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影响即利率r和工资率w。

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_OK

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_OK
解释行业内贸易
2021/8/1
11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021/8/1
12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一、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用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行业
内贸易:
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
视的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
2021/8/1
14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SITC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
描述商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
三位数表示组,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
示项目。
如:低脂牛奶的SITC编码是02212。以下是SITC从最
大范围到最详细描述的一列:
SITC编码 描述
0
食品和活动物
02
乳品和禽蛋
答:(1)产业内贸易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
象。
(2)特点
1)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
2)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3)产品具有多样性。
4)产品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消费上能
够互相替代②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2021/8/1
22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课前回顾:
一、掌握要素充裕度、要素密集度等主要概念
的界定
(1)要素充裕度(Factor Abundance)
“充裕”是个相对的概念,用资本/劳动的比
率(人均资本)来衡量。
如果A、B代表两个国家,K表示资本,L表
示劳动,如果KA/LA> KB/LB,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在国际贸易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既包括物 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 资本,它是对生产资料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指寓于人体中的人的智能,表现为 人的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熟练程度、管理 才能及健康状况,它是对人力投资的结果, 即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教育和培训的结 果。 各国人民的天赋是相近的,而人的智能差别 则是后天人力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本丰富的 国家,如美国、日本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 品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 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 品生产上则处于劣势地位。
产量
阶段3 阶段1 阶段2 阶段4 阶段5
出口 消费 生产 出口 生产
模仿国
发明国
消费 进口 t0 t1 t2 t3 t4 t5 时间
要素密集度的变化导致比较优势的变化
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 求是不同的。即使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变,其生 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生 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动而转移。
第五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说
研究与开发论 信息要素说
人力资本说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1946-1961任芝加哥 大学经济学系主任;1960年任 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2年荣 获美国经济学会最高荣誉--弗 朗西斯· 沃尔克奖;1979年荣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奥多· 舒尔茨 (1902 —1998)
如果把人力资本的投资算作一国的资本 存量,即算作产品生产中的资本投入,那人力 资本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R.E.Baldwin)和 凯能(P.B.Kennen)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 了里昂惕夫之谜。

第四章 新贸易理论

第四章 新贸易理论

2. 新H-O模型 模型
Falvey & Kierzkowski 1984
1. D.S.Falvey: Neo-Heckscher-Ohlin Model
• 范尔威是继林德、G-L以后对产业内贸易理论有所贡 范尔威是继林德、 以后对产业内贸易理论有所贡 献的又一位学者,不过他并不认为H-O理论已经过时。 理论已经过时。 献的又一位学者,不过他并不认为 理论已经过时 • 范尔威的主要贡献在于指出标准 范尔威的主要贡献在于指出标准H-O模型的一个不符 模型的一个不符 合实际的假设,即产品同质性( 合实际的假设,即产品同质性(homogeneous), ), 分析了产品差异性或异质性( 分析了产品差异性或异质性(differentiated)为基础 ) 的新H-O模型 模型。 的新H-O模型。 • 由于范尔威坚持 由于范尔威坚持H-O模型的基本原理,因此他只注意 模型的基本原理, 模型的基本原理 因此他只注意 到产品的垂直差异( ),新 到产品的垂直差异(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新 H-O模型只能解释先进与落后国家、也就是要素禀赋 模型只能解释先进与落后国家、 模型只能解释先进与落后国家 差异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 差异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大部分产业内贸易发生 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 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
三、克鲁格曼模型
1.Dixit-Stiglitz: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of product diversity, AER(1977) 2.Krugman, P. 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AER (1980) 3. Brander, J. Intra-industry trade in identical commodities, JIE(1981)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3、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 经常账户出现的余额靠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无法平衡掉,不得不动用 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 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 反应要大。
3、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 度较差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 独立的关税。
4、 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 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 进行分配。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
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 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 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 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 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 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方式。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 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 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 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 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P16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ZJ030105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总学时:51周课时:3学分:3开设专业:开课教研室:开课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掌握对这种机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理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起因与影响,贸易保护的影响与依据,国际要素流动的动机与效果的理论。

熟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以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经济发展过程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1.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3.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三节比较利益的分解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2.得自分工的利益3.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讨论: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第一节相互需求方程式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2.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3.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及对其评价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1.贸易无差异曲线2.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3.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1.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3.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的评价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第一节H-O模型及其分析1.H-O模型的基本命题2.H-O模型的基本内容3.雷布津斯基定理4.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5.对H-O模型的评价※第二节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1.列昂惕夫反论2.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3.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讨论:(1)H-O理论的现实分析(2)生命周期理论在现实的应用研究※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2.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3.新H-O模型4.需求偏好相似(重叠)论5.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6.新张伯伦模型7.产业内贸易指标8.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政策贸易理论1.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2.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提出3.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4.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5.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政策结果分析6.对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简要评价第三节贸易扭曲理论1.扭曲的发生2.国际贸易条件下扭曲的形式3.产生扭曲的原因及影响4.消除贸易扭曲的措施讨论:(1)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分析(2)战略性贸易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分析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1.关税的基本概念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3.大国小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4.关税谈判中的博弈第二节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第三节幼稚产业的保护1.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2.幼稚产业的保护3.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1.倾销的界定2.倾销的危害性3.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4.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实验内容:就某些商品的关税政策效应分析说明关税与补贴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2.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与经济分析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1.国际收支的失衡2.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若干理论3.现实中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调节措施讨论:就某连续3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说明国内经济状况※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定义及其作用2.汇率定义与汇率的标价法第二节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1.汇率决定的传统理论2.战后汇率决定的理论※第三节汇率的决定1.一价定律与远期汇率的决定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大3.购买力平价法的实际应用讨论: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探讨※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货币危机理论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4.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比较第二节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1.健全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2.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第三节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2.牙买加协定形成的过程3.东亚金融危机4.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问题实验内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一节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资本国际流动2.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第二节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第三节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1.技术的国际移动2.国际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一节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传导3.影响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资金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资本国际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三节国际劳动力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劳动力国际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劳动力国际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四节其他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非均衡传导机制1.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2.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过程3.影响经济非均衡无形传导的因素讨论:经济非均衡传导的作用机制探讨※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一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二节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2.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经济分析※第三节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1.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2.三元悖论讨论:不可能三角在现实经济中的理论解释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一节经济一体化分析1.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分析2.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3.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分析※第二节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1.单一货币区理论研究2.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分析及评价3.单一货币的收益分析及其评价4.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第三节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作用2.世界银行及其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作用4.地区经济组织及其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1.国际经济秩序2.国际经济新秩序讨论:就某一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运行,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全球经济及相关国家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结论
市场扩大则产生两种积极效应:从生产厂商的角度看: 一是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二是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
从整个社会福利看,贸易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 二是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从 而带来更多的满足。
结论
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模型假设: 1.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 2.两个国家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外,其他条件相同。 3.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
在封闭条件下,由于A国国内市场规模小于B国, 所以Na<Nb Qa<Qb Pa>Pb 那么,开放之后,在该行业上A国会因价格高成为进口国, B国会因价格低成为出口国吗?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规模经济会导致另外一种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
P
E PE=AC
LAC
MC
MR
D
Q
图4-5 封闭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图中封闭经济中企业的规模经济表现为LAC曲线逐渐降低,
垄断竞争表现为企业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封闭经济中,
长期竞争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表现为在均衡点E,LAC与 D相切。
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
假设条件:
1 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
市场规模
2.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差别也会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一般说来,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 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 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 (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生产规模 收益不变的产品(Y)。
对理论的总结
专业供应商

第四章 现代贸易理论

第四章 现代贸易理论

两个概念
需求时滞 指创新国的新产品问世后 到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认识 并产生消费需求的时间。 模仿时滞
指创新国的新产品问世后 到其他国家能仿制该产品 并出口的这一段时间
图示
创新国
创新国出口 创新国生产
模仿国进口
t0
需求时滞
t1
t2
t3
创新国进口 模仿国出口
模仿国生产
模仿时滞
模仿国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论
一、产业间贸易


指非同类产品在两国间进行贸易,是垂 直贸易。 如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而从美国进 口软件
同质产品
二、产业内贸易

异质产品


指的是同类产品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 产要素的两国之间进行贸易。 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相同类型 的商品。 如美国和日本相互进出口汽车。
1、同质产品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论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H.G.Grubel)等 人在研究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贸易量的增长时 发现。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并不是按“赫-俄”原理 (即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进行, 而是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 因而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提出了产业内同 类产品贸易增长特点和原因的理论。
标准化产品阶段
1、新产品阶段



创新国利用其拥有的垄断技术优势,开 发新产品 由于产品尚未完全成型,技术上未加完 善,加之竞争者少,国内市场就能满足 其摄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等 产品极少出口到其他国家,绝大部分产 品都在国内销售。
插曲


பைடு நூலகம்
1953 年2月28日,克鲁格曼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 级的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 F· 肯尼迪高 中毕业后,他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 学。 大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经济学的专业 课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历史课。不过,是金子总 会发光。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诺德豪斯 在偶然看到克鲁格曼的一篇关于汽油的价格和消费的 文章后,为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立即邀 请他做自己的助手。 大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顺理成 章地进入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个期间,由于 个人问题,他的情绪比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士论 文以后,他奔赴耶鲁大学任教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H-O理论的检验
• 里昂惕夫之谜及H-O理论的扩展。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 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些经济学家 试图用新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问题, 这个转折点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深信 H-O 理论,按照这个理论, 美国应该是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5、在两种产品中,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一种是资本密集型。
6 、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被抽象掉,不予考虑。
(三)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1、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 产的产品,进口需要பைடு நூலகம்本国相对稀缺的资源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国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即使要素的生产率相同, 会产生生产成本差异,两国会发生贸易。 3、交换的结果,是使各国间要素的报酬差异趋于减小, 出现要素价格趋于均等。 4、在这个理论中,还存在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泼-萨 缪尔森定理。
• 在经济史方面,赫克歇尔更享有盛名。主要著作有: 《大陆系统:一个经济学的解释》、《重商主义》、 《古斯塔夫王朝以来的瑞典经济史》、《历史的唯 物主义解释及其它解释》、《经济史研究》等。赫 克歇尔通过对史料提出更广泛的问题或假定,进行 深入的批判性研究,从而在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两个 方面架起了桥梁,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是 瑞典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
列昂惕夫反论(又称列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之谜
– 1953年,美籍俄裔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试图用美国的经验来 验证俄林-赫克歇尔定理,即美国是否像该定理所描述的 那样,出口的是资本密集的商品,进口的是劳动密集的商 品,因为美国在当时无疑是人均资本拥有量远远高于其所 有贸易伙伴的国家。 – 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度要高于其进口 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这一结论不仅与俄-赫定理相反, 而且也有悖常理。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二)H-O模型的假设前提:
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 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相同, 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3、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充 分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
4、两个国家最大的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劳动与资本。
雷布津斯基定理说明
假设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 品,图中显示
劳动要素增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生产 能力提高,趋势:
X生产的扩张速度>Y生产的扩张速度→生产可 能性曲线外移。
在生产的K/L不变的情况下,增长的劳动要 素可以充分就业的条件: 减少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以便有更多的资本 与增长的劳动力结合→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 随着劳动要素的增长,得到绝对的增长,资本 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则出现绝对减少。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主要内容:
要素禀赋 赫克歇尔-俄林(H-O)模型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 列昂惕夫之谜及其理论解释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主要针对古典比较利益学说 进行补充,并对该理论的某些缺陷进行新的论述。
• 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以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以规 模经济的存在为出发点,考虑科技进步对国际贸 易的影响与作用,从新要素对于国际贸易的作用、 从需求的特点以及规模收益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发 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进行探讨,研究 国际贸易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K
一部分人状况改善
支持自由贸易
B A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E H G O D F C L
一部分人状况恶化
反对自由贸易
政治博弈和 政治冲突
进一步降低国家 的整体利益
对H-O模型的评价
(一)H - O模型与比较利益说的异同点
(1)相同点
从基本层面看,H - O模型是建立 在相对优势基础之上的,要素流动假设 也基本一致。
对H-O模型的评价
(2)不同点 1)李嘉图认为商品是由一种要素(劳动)生产的, 而H - O模型认为一种要素无法进行生产,至少应为两
种。 2)李嘉图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 用于国际贸易,H - O模型则认为,国内、国际贸易均 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相同,交换原则亦相同。 3)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而H - O模型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自己分析 的出发点。
• 在经济理论方法最主要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他最著名的两篇 文章。1919 年发表的《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现代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他集中探 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 并且,一开始就运用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他认为,要 素绝对价格的平均化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他的论文具 有开拓性的意义,其后,这个理论由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 加以发展。《间歇性免费商品》(1924)一文提出的不 完全竞争理论,比琼•罗宾逊和爱德华•张伯仑的早了9 年。 文章中还探讨了不由市场决定价格的集体财富(即所谓的 公共财物)的问题。
(三).对H - O模型的评价 • (1)有益的方面 a.从一国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 生的原因; b.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 c.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

(2)缺陷 a.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 b.过分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 步及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适用 性; c.对需求因素未予以充分考虑,影响了 理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
• 二 H-O模型的基本内容: (一)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要素的自然禀赋 要素的供给 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
要素相对价格差
生产成本差异
商品价格差异
贸易产生
• (二)H-O模型的数学推导(略)
Pax / Pay P bx / P by Lx (Qa Qb )(S y S x ) Ly (Qa S y )(Qb S y )
• 1897 年起,赫克歇尔在乌普萨拉大学 (Uppsala University)跟耶尔纳(Hjarne)学 习历史,跟戴维森(Davidson)学习经济, 并于1907 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曾任 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临时讲师;1909 年 -1929 年任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此后,因 他在科研方面的过人天赋,学校任命他为新成 立的经济史研究所所长。他成功地使经济史成 为瑞典各大学的一门研究生课程。
(三)要素价格均等及其分析:
模型分析得到,又叫赫克希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H-O-S定理) 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间的同质生 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均等化。 原因: • 差异出贸易 • 一价律 埃气沃斯盒状图分析。 • 用数学方法表示, 即: Pax/Pay-Pbx/Pby=0 Lx(Qa-Qb)(Sy-Sx)/ Ly(Qa+Sy)(Sy+Qb)=0
要素禀赋理论的贡献
• 要素禀赋理论从两个方面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 1)将比较优势的差异的原因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 禀赋的差异,从而重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 2)比较优势理论只给人们一种乐观的利益共享 的贸易前景,但并没有确切地讲这种贸易利益究 竟会对贸易双方的收入分配产生什么影响,要素 禀赋理论则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 投入及分配的影响。
生平获得荣誉 • 列昂惕夫毕生获得很多荣誉学位与奖章, 另参过过很多的团体跟研究计划(参阅英 文维基词条),其中主要的有:
• 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AAAS) ,计量经济 学会会员,1954年任会长 ;美国经济学 会协会(AEA)会员,1970年任会长 ;诺 贝尔经济学奖,1973年
主要著作
• 《美国的经济结构,1919-1929》, 1941年,哈佛大学出版社 •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1953年出版 • 《经济学论文集》,1966年,牛津大学 出版社 • 《投入产出的经济学》(Input-Output Economics), 1966年, 牛 津大学出 版
要素均等化定理:1948年,萨缪尔森对H-O
雷布津斯基定理
H-O模型广义的学说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分析在商品价格不变时一国生 产要素禀赋的变化对该国产出及国际贸易的影响。 定理内容:雷布津斯基定理认为,如果商品和生 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使 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增加,使密集使用另一 种要素的商品产量减少。
(二).H - O模型的政策含义
• H - O模型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 (1)该模型指导各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发挥 自身的固有优势,从优势出发进行贸易。 马来西亚出口锡,中东国家出口石油,中国 和东南亚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轻工产品,便 是发挥自己优势的典型案例。 (2)但该模型也可能使一国相对落后的经济 结构凝固化。
Y Y1 Y2 A
A’ X2 X
X1
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 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与要素价格、 收入分配的关系。
定理内容:给定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论,如果贸易前后 经济能维持充分就业,由自由贸易会使得价格上升的出口 行业使用的富裕要素价格上升,而价格下降的进口替代部 门使用的稀缺要素价格下降,将使富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 收入水平提高,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减少。 所 以说,自由贸易带来的实际福利水平的增长并非每人都可 以平等的分享。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国际贸易产生 同种商品的价格 成本差异 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2、俄林:如果相同要素的生产率在不同 国家并不存在差异,即要素的生产率在任何地方都一 样,仍然会产生贸易,即国际贸易的发生可以与劳动 生产率差异无关。
• 赫克歇尔提出的比较利益的两个前提:
• • 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应该有差异; 2)不同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投入的要 素的比例应该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