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研究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阅读与思考”的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阅读与思考”的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阅读与思考”的教学实践研究摘要: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与分析,有效把握数学学习的本质。

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开展阅读与思考板块教学,深入解读新课程教育要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基于此本文从提高思想认识;控制读思时间;确保则时而学三个角度,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阅读与思考”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新课程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既包含传统的数学知识,又融入了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将阅读与思考部分设置为专门的教学栏目,其本质是对不同阶段数学知识的补充与延伸。

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数学历史的了解,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还能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打造清晰化、逻辑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更关注讲与练,导致学生自主思考和阅读分析能力逐步下降,影响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为此在开展高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着重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深入体会数学学习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

一、提高思想认识,拓展数学知识视野在各阶段学科教育活动中,高中是学生思维认知发展与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和重要程度相较其他阶段大大提升。

其中涉及较多数学符号、公式定理和图形特征等知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性思维有较高要求,学生需要在数学学习中有效阅读与思考[1]。

而且结合教育学相关测评数据可以明确,数学阅读和思考与数学成绩和知识体系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在阅读与思考中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为此在开展高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学生对阅读与思考重要性的认识,启发其理解和分析复杂问题,拓展数学知识视野。

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数列》为例,本课主要了解数列的概念、表示含义、通项公式等基本内容,正确推导不同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依据规律特征判断其是递增数列还是递减数列。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稳步推进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是此次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亮点和难点。

它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基础,通过对宽泛的、基础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

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关注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在注重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在学习活动中,应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结合我省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优化试验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

(三)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我厅印发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闽教基〔2020〕29号)精神,为统筹做好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有序推进高中课程教学改革,规范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行为,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一)育人为本。

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分类指导。

坚持加强省级统筹、强化市县保障、学校具体实施,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实际,尊重学生发展需求,指导各地各校找准实施高中课程方案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保障每一所普通高中都能顺利推进改革并取得实效,形成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学格局。

(三)加强统筹。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既关注共同基础课程学习,也关注选择性课程学习,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确保课程、教材、教法、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有序推进。

省市县校四级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专业研究、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为有效实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学校在课程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和选修课程建设等方面积极创新。

二、课程设置(一)学制与课时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等)11周。

用好教材 超越教材 以考定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教学建议

用好教材 超越教材 以考定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教学建议

2021·01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生公共参与现状调查和培育路径探究”(课题编号:Fjjgzx19-053)。

课堂教学是提高统编教材实施水平的主阵地,教师是提高统编教材实施水平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刻认识使用统编教材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战略定位,落实育人本位,准确把握统编教材课堂教学实施这一重点环节。

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需要用好教材,超越教材,以考定教。

摘要关键词思想政治;必修教材;高质量;课堂教学面对统编版政治学科新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其使用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战略定位,落实育人本位,准确把握统编教材课堂教学实施这一重点环节。

笔者历经2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近期的培训和教学实践,对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课堂教学的主要体会及建议是:用好教材,超越教材,以考定教。

一、用好教材本套必修教材是国家重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的最新成果,以知识传授和讲解为载体,以价值传递和塑造为目的;教材容量较大,内容较深,教师要在教材上下大功夫;是在活动型课程背景下编写的,要求开展活动型教学。

(一)从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编写背景及内容中汲取课堂教学智慧普通高中统编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战略方向;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以建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主线,精选基本学习内容,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促进终身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即使经典内容代代相传,又体现时代性,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让学生成为有世界眼光的人,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了继承基础上创新,创新过程中继承的有机统一;加强了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加强了与语文、历史教材之间的横向配合,积极适应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发挥了学科综合育人的作用,坚持综合协同。

福建普通高中新课程艺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福建普通高中新课程艺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艺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艺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艺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艺术课程理念高中艺术课程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课程。

它特别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它坚持综合化的课程方向,注重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和其他科目的相互融会与贯通,特别强调课程中的综合不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的机械叠加,而是追求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各种教育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情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的和谐关系,并能形成一个生态和美的教育环境;它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倾向于时代性与丰富性,注重吸收多元文化和不同时代经典作品的价值资源,广泛吸收不同民族传统与民俗背景下孕育的理论与实践资源;它在教学模块的结构方面呈现灵活多样、富于探究性的特色;它在教学评价方面运用了多元、互动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相互融通。

它不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使评价的目的成为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状况、发展潜力和尚存的不足之处,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程度得到提升,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解课程结构高中艺术课程由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等四个系列构成,分别从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不同艺术门类切入,建构相对完整的综合性艺术学习模块。

由四个系列演化的十六个艺术学习的模块分别是:分析以上四个系列设定的艺术模块的学习内容,它们既符合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要求的课程内容选择原则,又强调了艺术教育与世界多元联系的大潮流。

这十六个模块从多视点、多层面、多角度入手,涵盖了古今中外艺术涉及的主要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艺术教育内容作整体的、全面的把握。

福建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

福建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

《福建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福建省教育厅文件闽教基[2003]26号为加强我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制订本办法。

一、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条必须健全教学管理机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一位领导分管中学教学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中教科(股)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教学管理指导工作;各级教研部门(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下同)必须配齐各学科教研人员,并组织好当地中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所属学校、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第二条课程计划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

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在每年六月份前下达下一学年的校历,并督促、指导学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的各项要求。

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地方,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及省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结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研究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教研部门应配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组织教研人员深入学校检查课程计划执行情况。

第三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学教学用书选用和征订工作的管理。

中学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学用书,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编制,并在《福建日报》登载公示,供各地和学校选用、征订。

设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省教育厅每年春秋两季下达《教学用书目录》,对所属学校征订教学用书进行严格审核。

同时负责协同、催促当地教材发行部门做好发行工作,以保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

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教学用书。

第四条中学学籍管理和成绩考核办法由省教育厅制定颁发。

设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有专职人员负责学校学籍管理工作。

要督促各校建立学生学籍档案,根据省颁发的学籍管理和成绩考核暂行办法,履行各有关职责。

要加快中学学籍电子化管理进程,要改革考试管理制度。

福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福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示意图:广[历史(1)(政治文明历程)必修课程4历史(II)(经济成长历程)[历史(1[[)(文化发展历程)[模块1《历史上重大改革冋眸》模块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课程1模块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模块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模块5《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课程——校本课程IP(二)课程结构特点及模块功能1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包含历史、地理与思想政治三个科目。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同时根据教育目标确定相关的学习内容。

将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科目置于“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反映了三科有共同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防止学生过早偏科,体现了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 i殳置必修与选修课理「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三个学习模块组成,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必修课程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共108学时,6学分。

通过历史必修课程,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选修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学习内容。

选修课程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

3 沁历壮席訝模块.学习模块的设置,既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

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

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明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4.08.02•【字号】明教中〔2024〕107号•【施行日期】2024.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三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明教中〔2024〕107号各县(市、区)教育局,三明教育学院,局属中小学校(单位):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闽教办基〔2024〕17号)要求,现就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一)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内容,学习借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平台,网址:)优质课程案例,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汇集优质教学资源。

建立健全优质课程资源遴选更新机制,系统化体系化建设智慧平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平台资源内容,提高平台资源质量。

(三)服务学生教师使用。

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预习、复习、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提供服务。

支持教师课堂教学,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提供服务。

(四)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帮助农村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二、参加对象全市中小学校各年级、本次活动涉及的各学科教师(教研员)均可自愿参加。

三、参与范围精品课包括学科课程、特殊教育、实验教学三类。

其中学科课程、特殊教育精品课内容应为教育部审定的各年级各学科教材中的具体一课(节)所含知识(可选择的课程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展示的课程节点为准),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课程目录节点需以9月份投入使用的新教材为准。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

考核学科的模块总分(100分) = 模块学习过程分50分+ 模块测试分100分×50%
模块学习过程分(50分) = 出勤20+ 情感态度15+技术技能10+其他表现5
21
2019-5-27
谢谢观赏
四、关于成绩记录及学业报告
1、模块成绩与等级评价 2、学分 3、积点 4、综合实践活动 5、校本课程 6、学业报告
课堂表现及其他表现(40%) 考核课程:出勤记录、情感态度和技术技能评
价(50%) (二)模块学习终结性评价 考试课程:模块考试(60%) 考核课程:模块终结性测试谢观赏
考试学科的模块总分(100分) = 模块学习过程分40分+ 模块考试分100分×60%
模块学习过程分(40分) = 出勤10+ 情感态度10+ 作业10+课堂表现5 +其他表现5
工作方案(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 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
4
2019-5-27
谢谢观赏
“2+2”的评价模 式
学习评价的总体框架
两个评价层次:课程模块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价 两种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模块学习评价是经常性的、直接关系教学发 展的评价,必须坚持两种评价方式的统一。
5
2019-5-27
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学生模块成绩
8
2019-5-27
谢谢观赏
1.修习课时
课时: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设置所规定的课时开设 课程,2学分模块36课时,1学分模块18课时;
记录:课程修习的时间记录由授课教师登记,教 务处核准建档;
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的,实际修习 时间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六分之五的,视为不 合格,该课程模块学分不予认定(获得免修资格 的除外);

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

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

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为保证我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及《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

一、模块学习评价原则1.多样性原则学校应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让学生、同伴、家长、教师等多主体参与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学习状态。

2.多元性原则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模块学习评价的目标,评价中要反映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状况,尤其应关注学生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升,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3.过程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模块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即时、动态地了解学生,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客观地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

4.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用发展的眼光、以诚恳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的个性张扬、特长发挥和大胆创造,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

5.实效性原则评价方案要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要真实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差异、特长及发展状况,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和认同评价结果,切实提高评价的效益。

二、模块学习评价内容及要求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修习课时、修习过程的综合表现、模块考试考核等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各项目评价具体要求如下:1.修习课时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

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设置所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课程修习,课程修习的时间记录由授课教师登记,教务处核准建档;本项目评价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未经学校批准,课程模块实际修习时间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六分之五的,视为不合格。

福建省一般高中新课程数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福建省一般高中新课程数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福建省一般高中新课程数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一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增强和改良高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我省一般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一般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㈠新课程的特色。

高中数学新课程具有时期性、基础性,突出了多样性与选择性。

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义务教育时期以后,为我国公民适应现代生活和以后进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取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二是为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预备;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㈡新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再也不像以往仅仅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术的经历、仿照和积存,新的课程理念还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讨、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新的学习数学的方式。

从而更深刻地明白得大体的结论的本质,体会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式,体验数学发觉和制造的历程;提高空间想象、抽象归纳、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置等大体能力。

㈢重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提倡数学教学应该依照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尽力揭露数学的本质。

数学课程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

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讨活动,使学生明白得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进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式,查找数学进展的历史足迹。

在内容上,新课程注意把算法的内容和思想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份。

新的课程理念还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选修课程。

使学生慢慢熟悉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适应和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㈣师生们的新目标。

另外,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试探,作出判定;既要打好基础,又要力求创新,表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等理念;新的课程理念还将使教师从较为单一的知识教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的方向转变,从较为单一的课程的“执行者”向着集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为一身的目标转变。

New_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_.pdf

New_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_.pdf

要特别重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要求:“学校有能力开出的模块,均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并通过教师的指导,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

”在学生选课前,应将音乐课程准备开设的不同模块的内容、性质和开课计划(包括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上课地点和任课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指导学生选课。

主要由音乐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

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音乐学习基础的前提下,与学生共同商定符合个人特点和意愿的模块内容进行学习,做到科学合理地选课,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学校可以成立“选修课指导委员会”(或小组)进行协调、咨询和监控,根据选修的人数多少和学校条件,选修模块教学的组织可以打破班级界限。

同地区、校内外的师资和教学场地设备等课程资源也可以进行整合,共享互补,以满足本地、本校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二)教学实施建议
1.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听觉体验是音乐审美和音乐学习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将听觉体验渗透于音乐不同模块教学中的全过程,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并发展学。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为此,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在课程目标、课程建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确立新的课程理念。

1.在课程目标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新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同时要着眼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时代特点,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赋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活力,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2.在课程建构上,着力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3.在课程内容上,注重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学科知识,以科学的知识来启迪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关注重心的区别(2)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 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
学行为。
注学生的学习。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

地体现了原则性、规 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
定性、刚性。
性。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程 标准
从学的角度分析,是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方 式不适应高中的学习(55%)及与初中学习的 知识难以衔接(42%) 。
4、抽样调查反映,学生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 有助于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是
多给动手实践的机会(60%); 多启发(37%); 多给讨论的机会(35%); 多给思考问题的时间(34%); 多讲授(20%) 。
5、在践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验证课程标准 体现课程基本理念; 落实课程三维目标; 达到课程基本标准; 实践验证课程标准。
(二)实验教材的研究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系统研究,理解学科的 结构体系,把握各模块(必、选修)的内容及 内在联系。(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2、理解教材各栏目的功能,研究如何创造性加 工教材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有效地 校本化实施。(教材内容的情境问题化、活动 操作化、结构最优化)
一、为什么要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研究? 二、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怎样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研究?
一、为什么要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研究?
(一)问题反思
1、教师普遍反映模块教学的标准课时不足。 ①对课标的理解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把握不准。 ②一步到位于高考,担心不加大难度,高考会 吃亏。 ③对学情的了解不够,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 率较低。
3、基于课程标准的初高中教材衔接研究
①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例如,化学科的酸、碱、 盐学习衔接、电解质学习衔接,等等)
②教材能力要求的衔接。(例如,数字科的运算能 力、演绎推理能力的加强,等等)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必修和选修(有案例)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 学大纲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测试和评估
3、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变化: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从统一、硬性的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归根结底是理念的理解接受和贯彻实施:
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以学生发展为本
知识本位→人本位
课堂教学从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更↓ 关注掌握知识的学生
(二)目的意义
1、促进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促进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 3、促进学校发展内涵的提升。
二、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抽样调查反映,学生认为较难适应的前三 位学科分别是数学(72%)、化学(58%)、 物理(45%)。 ①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处理不够。 ②对教学内容的过度拓展挖深。 ③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适应。
3、抽样调查反映,学生难以适应的主要原因,
从教的角度分析,是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 式(58%)及老师上课补充的内容太多、要求 太高(37%);
(一)课程标准的研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 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 性文件。
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 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 念、培养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 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关注重心的区别(1)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
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 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
要求。
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 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该 达到的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 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等方面的发展。
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
高中课程内容既要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 基础,同时更应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⑶选择性
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 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 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 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 不同需求。
分离; (价值与愿望、自主与互动、分组与分工、
关注与引领) ②教师表扬泛化,过程评价的导向与引领作用
迷茫; (倾听与回应、适度与适当、准确与客观、
激励与启迪)
③学生主体淡化, 师生交往对话的匮乏; (主导与主体、表演与表现、学习共同体)
④教师引导异化,接受与发现的二元对立; (接受并非即是机械与被动、发现并非都有 意义、意义接受建构与自主合作探究) ⑤教材文本固化,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削弱。 (就本论本与多元对话、预设与生成)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 学科课堂教学研究指导意见(试行)”解读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6年10月12日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
4、研究内容标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⑴时代性
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⑵基础性
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 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60
50.8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50
40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30.5
30
20
老师讲授为主
10
12
自学
5.4
大量的书面练习
0.8
0.6 其他
0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 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 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5、课堂教学的现状误区: ①合作学习虚化,生生对话的“形”与“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