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5杜甫诗三首
25 杜甫诗三首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被誉为“诗史”,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荡胸生曾.云(通“层”,层层。
)(2)古今异义造化..钟神秀(古义:天地,大自然;今义:福气,运气。
)一男附.书至(古义:捎,寄;今义:附加,附带。
)室中更.无人(古义:再;今义:更加,更换。
)天明登前途..(古义:前方的路途;今义:前方的光景,比喻义。
)(3)词类活用造化钟.神秀(名词用做动词,聚集。
)浑欲不胜簪.(名词用做动词,插簪。
)二男新.战死(形容词用做副词,最近。
)听妇前.致词(名词用做动词,走上前。
)3.主题解说《望岳》:赞美了泰山雄伟的气势,神奇秀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誓欲大展宏图的雄心壮志,透露出他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后长安城的残破荒芜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在连绵的战火中家书隔绝,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焦虑心情,同时也抒发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石壕吏》:这首叙事诗通过叙述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4.重点突破《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望”,两首诗是怎样体现“望”的?提示一:《望岳》全诗句句写“望”。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望”中见豪气,“望”中抒豪情。
提示二:《春望》写春天所望,视线由近而远,视野从城到山,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提示三:两诗写“望”,作用各不相同。
《望岳》写“望”中所见,抒发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春望》写战乱之后的残破景象,抒发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5.结构图解首联—远望:青未了(高大、连绵)颔联—近望:割昏晓(雄伟、建望秀丽)功岳颈联—细望:决眦(胸怀激立荡、眼界空阔)业尾联—极望:凌绝顶(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望中所见—山河在、草木深感春望中所感—花溅泪、鸟惊心时望望中所思—烽火、家书忧望中所想—白头、不胜簪国时间:暮战差吏捉人地点:石壕村争事件:捉人导石三男戍、二男死致壕老妇哭诉孙方乳灾史媳无裙难自请服役战事紧急:急应深老妪服役:备晨炊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杜甫诗三首》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
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哀痛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诗中常以少陵野老自称,世称杜少陵。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被称为“诗圣”。
主要作品有《杜工部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这三首诗歌是他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望岳》 《望岳》一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当时诗人风华正茂,满怀抱负,遍游祖国大地。
在北游齐、赵时写了这首诗。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春望》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带回长安。
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
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
《石壕吏》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诗人回到洛阳,看到战乱之后的家乡。
两个月后,唐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经骚乱。
诗人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所见,征夫怨妇哀声载道。
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
《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知识积累《望岳》1.岱(dài)宗:即泰山。
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
2.齐鲁青未了(1iǎo):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齐,指泰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
yù
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翻译: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 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 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 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 早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yù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lì
y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翻译: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 越过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望
所感——触情生情
所盼
盼
所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低头 念家悲己
思亲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移情于物,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 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
朗读
lì
y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tí
yè shù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春望
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诗歌分层
第一层(首联、颔联):写城春败象,饱含感叹。 第二层(颈联、尾联):写心念亲人的离愁和忧国、伤 时、思家的沉痛。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杜甫诗三首》知识点整理
《核舟记》文言知识整理一、读准字音器皿(mǐn)罔不(wǎn g)贻(yí)有奇(yîu jī)黍(s h ǔ)箬篷(r uî)糁(sǎn)峨冠(g uān)髯(rán)椎髻(z h uījì)衣褶(z hě)诎(qū)楫(jí)壬戌(rãn xū)虞山(yú)篆章(z h u àn)矫(j iǎo)二、文言词语(一)、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二)、古今异义词1、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贻:古义:赠。
今义:贻误,贻害)2、高可.二黍许.。
(可: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许:古义:左右。
今义:答应或表猜测。
)3、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对比。
)4、而计其长曾.(.c.ã.ng..).不盈寸。
(曾:古义:尚,还。
今义:曾经。
)5、矫.首昂视。
(矫:古义:举。
今义:矫正。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
今义:奇数。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古义:挑选。
今义:简单。
)8、以至..鸟兽、木石。
(以至:古义:以及。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等所形成的。
)9、罔不因势象形..。
(象形:古义:雕刻各种事物的形象。
今义:六书之一。
)(三)、词类活用1、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卧)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4、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5、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杜甫诗三首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记忆2021
杜甫诗三首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记忆2021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指的是在长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的一些好的行为方式或动作倾向。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杜甫诗三首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记忆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杜甫诗三首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记忆20211.字音朔(shuò)漠砧(zhēn)万壑(hè)环珮(pèi)萧森(xiāo)青冢(zhǒng)渚(zhǔ)2.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因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作以古体、律诗见长,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
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25课杜甫诗三首-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25课杜甫诗三首|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眦zì搔sāo簪zān逾yú妪yù幽咽yè点拨:注意多音字”咽”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2)决眦人归鸟眦:眼角。
(3)会当凌绝顶会:终当,终要。
(4)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5)老翁逾墙走逾:越过。
(6)三男邺城戍戍:防守。
(7)二男新战死新:最近。
(8)夜久语声绝绝:消失,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石壕吏》中表明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点拨:”搔”“簪”等字容易写错。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默写《春望》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杜甫的《望岳》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
2.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返回查字典首页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26课三峡|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第26课三峡第26课三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yǎn漱shù属zhǔ引凄异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笔记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涉及了古代诗文和现代诗文的阅读和鉴赏。
这些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和现代诗文的鉴赏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文解析1. 《杜甫诗三首》这三首诗分别是《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望岳》描绘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和作者的雄心壮志;《春望》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衰败的悲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石壕吏》则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孩子与三颗枸杞豆的故事,表达了珍惜时间、努力追求梦想的道理。
3. 《背影》这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与父亲分别的情景,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厚谊。
4. 《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以一盒奶糖为线索,描述了一个母亲为了孩子的幸福而默默付出的故事。
三、知识点梳理1.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本单元涉及的古诗都有严格的韵律和节奏,要学会欣赏和理解这些特点。
2. 诗意的理解和把握:要学会通过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3.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本单元的文言文涉及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要重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
4.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要学会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注意积累优美的词句和段落。
5. 写作技巧的运用:本单元的写作练习中,可以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学习方法建议1. 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在阅读古诗和文言文时,可以先进行大声朗读,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思;然后再进行默读,以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和内涵。
2.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对于一些重要的课文或段落,可以进行精读,逐字逐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而对于一些次要的段落或内容,可以进行泛读,大致了解其意思即可。
3. 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背景。
《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三首名篇,包括《春夜喜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
这三首诗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对《古诗三首》的知识点梳理。
1.《春夜喜雨》
- 以写春夜喜雨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讴歌和对人民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 运用了描绘细腻、境界高远、意象鲜明的艺术手法,使整个诗篇具有浓郁的春意和喜悦的情感。
- 以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批判了社会不公和贪官污吏。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以写秋夜出门迎凉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人生的无奈与悲愤。
- 运用了“孤灯”、“万家灯火”、“寥落”等意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和对人们命运的关切。
- 内容深沉,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不甘。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
- 同样以秋夜出门迎凉的情景为主题,但与上一首诗相比,这首诗更加忧郁和悲伤。
- 运用了双关的描写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遭遇的不幸和对社会命运的忧虑。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无奈的思考。
以上是对《古诗三首》的知识点梳理,主要包括主题、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这三首诗体现了杜甫诗歌的风格和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古诗词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古诗词汇总同学们知道八年级上册语文有多少古诗吗?为方便同学们复习理解古诗,店铺为大家带来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古诗词汇总,欢迎阅读。
第25课杜甫诗三首【1】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春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陷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3.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国都沦陷,城池残废,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了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4.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破”是沦陷的意思,山河虽在,但国都已沦陷,“破”字突出战乱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长安城春天乱草遍地,树木苍苍的萧条景象,“深”字写出了战乱的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杜甫诗三首知识清单
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一、重点字词(1)造化钟神秀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
(2)决眦眦:眼角。
(3)会当:终当,终要。
(4)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5)老翁逾墙走逾:越过。
(6)三男邺城戍戍:防守。
(7)二男新战死:最近。
(8)夜久语声绝绝:消失,没有。
(9)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10)齐鲁青未了未了:不尽。
(11)一何:多么。
(12)偷生:苟且活着。
(13)无完裙裙:衣服。
(14)岱宗:指泰山。
(15)死者长已矣已:完结。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杜甫的《望岳》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
2.三首诗均选自《杜诗详注》。
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
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望岳》中写细望泰山的诗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1.言明春望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诗中常以少陵野老自称,世称杜少陵。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被称为“诗圣”。
主要作品有《杜工部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这三首诗歌是他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望岳》《望岳》一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当时诗人风华正茂,满怀抱负,遍游祖国大地。
在北游齐、赵时写了这首诗。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春望》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带回长安。
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
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
《石壕吏》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诗人回到洛阳,看到战乱之后的家乡。
两个月后,唐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经骚乱。
诗人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所见,征夫怨妇哀声载道。
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
《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知识积累《望岳》1.岱.(dài)宗:即泰山。
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
2.齐鲁青未了.(1iǎo):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齐,指泰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
人教版语文八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梳理 大全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描写桃花源中的景物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生活环境美好、土地肥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陋室铭》1. 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4. 写与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核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 文中点睛之笔、突出主旨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10. 《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1.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训练 新人教版(1)
25.杜甫诗三首得分 卷后分 自我评价1.生难字。
岱.(d ài) 眦.(z ì) 搔.(s āo)簪.(zān) 逾.(y ú) 邺.(y è)戍.(sh ù) 咽.(y è) 妪.(y ù)2.重点词语解释。
(1)造化钟.神秀(聚集)(2)阴阳..割昏晓(山之北,水之南;山之南,水之北)(3)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4)浑.欲不胜簪(简直)(5)吏呼一何..怒(多么)(6)老翁逾.墙走(越过)(7)急应.河阳役(应征)(8)独与老翁别.(告别,离别)3.通假字。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层叠)4.一词多义。
(1)前⎩⎪⎨⎪⎧听妇前.致词(上前,名词作动词)天明登前.途(前边,前方,名词)(2)一⎩⎪⎨⎪⎧吏呼一.何怒(多么)一.男附书至(一个)5.古今异义。
(1)老翁逾墙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2)国.破山河在国⎩⎪⎨⎪⎧古义:首都今义:国家(3)造化..钟神秀造化⎩⎪⎨⎪⎧古义:天地,大自然今义:福气或运气 (4)造化钟.神秀 钟⎩⎪⎨⎪⎧古义:聚集今义:计时的器具 (5)一男附.书至 附⎩⎪⎨⎪⎧古义:捎,寄今义:附加 (6)室中更.无人 更⎩⎪⎨⎪⎧古义:再今义:更加或更换 (7)天明登前途..前途⎩⎪⎨⎪⎧古义:前方的路途今义:今常取其他喻义,即“前方的 光景” 6.词类活用。
(1)造化钟.神秀(名词作动词,聚集) (2)浑欲不胜簪.(名词作动词,插簪) (3)二男新.战死(形容词作名词,最近) (4)听妇前.致词(名词作动词,上前) (5)恨别鸟惊.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 (6)有吏夜.捉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7)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 (8)城春草.木深(名词作动词,到了春天) 7.重点句子默写。
(1)《望岳》一诗中写远望泰山之景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抓住景物细节表达诗人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杜甫诗三首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杜甫诗三首(一)文章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生于巩县.杜甫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祸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痛苦。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为“诗史”,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各体,并形成特有的阴郁顿挫的风格。
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这是第一首。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曾在齐、赵(现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因有此作。
(二)归类复习1、字音岱(dài) 未了(liǎo) 眦(zì) 曾(céng) 钟(zhōng) 凌(líng)2、通假字荡胸生层云“曾”通“层”3、多音字了(liǎo)了却 (le)助词,去了4、古今异义岱宗夫如何古:语气词,无实在意义。
今:丈夫。
5、词类活用一览众山小认为……小,形容词作动词。
(三)翻译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四)节奏划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五)写作方法这是一首古体诗。
全诗未着一“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
诗人落笔由远至近,笔下之景从朝到暮,诗中由望岳想到将来的登岳。
首联点出泰山独特的地理特点。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的泰山形象――-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文知识
点整理
【第2杜甫诗三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眦zì搔sā簪zān
逾ú妪ù幽咽è
点拨:注意多音字“咽”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决眦人归鸟眦:眼角。
会当凌绝顶会:终当,终要。
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老翁逾墙走逾:越过。
三男邺城戍戍:防守。
二男新战死新:最近。
夜久语声绝绝:消失,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石壕吏》中表明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点拨:“搔”“簪”等字容易写错。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望岳》一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默写《春望》一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杜甫的《望岳》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
2.杜甫,字子美,唐朝着名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