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乘彩舫原文-翻译及赏析
情诗大全_诗词专题
情诗大全情诗——《蝶恋花》《蝶恋花》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著名词人。
情诗——《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原文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情诗——《更漏子·金雀钗》《更漏子金雀钗》原文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金雀钗》作者简介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情诗——《西江月》《西江月》原文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後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西江月》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陕州(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情诗——《玉春楼》《玉楼春》原文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
1 / 10情诗——《雨霖铃》《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情诗——《虞美人》《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情诗——《夜雪》《夜雪》原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南乡子译文及赏析
南乡子译文及赏析南乡子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保留较为完整的文人诗歌之一。
这首诗以其悲凉、婉约的情感表达和妙趣横生的艺术表现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
下面将为您带来南乡子的译文及赏析。
南乡子辞君去九重,江南忆久别。
初日照红妆,曲江柳泪垂。
朝云乍拂地,酒旗背黄旗。
歌思苏子行,诗思刘伶醉。
折柳寄前川,莲间待晚晞。
忍书思夜雨,防书唱晓莺。
百花认公子,和露湿青青。
且向金门寺,莺啼寒更清。
译文:告别君王,离开九重宫阙,我怀念着江南的日子,那是我们分别已久。
初升的朝阳照在我的红装身上,曲江的柳树上也有泪水低垂。
朝云像是初次触地,酒旗上字迹已经褪色。
我唱起了苏子的歌,写下了刘伶醉驾的诗。
我折下的柳枝寄往前川,莲花池中等待夜晚的露珠。
我忍不住想写信给你,却担心被夜雨打湿。
我留心着信使,希望他听到黎明时莺鸣的歌声。
百花都认同你是公子,和露湿润着青草。
我要去金门寺,那里莺鸣的声音更加清脆。
赏析:南乡子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情感抒发和意象的运用,让读者产生了直观而深刻的感受。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初日照红妆和曲江柳泪垂来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留恋之情。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诗人的感情变得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人通过描述朝云乍拂地和酒旗背黄旗来表现出作者对别离的无奈和痛苦,并以苏子和刘伶为形象化的代表,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对往事的留念。
诗人还通过折柳寄前川和莲间待晚晞等手法,将自己情感的寄托和希望付诸于物,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远离故土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期待。
最后两句“百花认公子,和露湿青青。
且向金门寺,莺啼寒更清。
”展示了诗人对别离之后的自我安慰和寄托,在金门寺中寻找寄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将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深情而哀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别离的思念和对将来的期待,展示了温庭筠优美的诗才和对爱情的诠释。
南乡子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佳作。
南宋古诗词《南乡子·风雨满苹洲》原文及赏析
南宋古诗词《南乡子·风雨满苹洲》原文及赏析《南乡子·风雨满苹洲》宋代:陈亮风雨满苹洲。
绣阁银屏一夜秋。
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
怎对烟波不泪流。
天际目归舟。
浪卷涛翻一叶浮。
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
宋玉方悲庾信愁。
【赏析】此词在时下流行的不少宋词读本中皆未得一立足之地,足见人们对它的冷淡。
大约人们还是喜爱陈亮“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哪有平分月”,“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一类的慷慨激昂之词,及读这首《南乡子》,不免觉得气软无力,以为失了所谓“龙川本色”。
其实不是这样。
初读之下,《南乡子》是一首怀人之小令。
打头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
“当日袜尘何处去”,古人习用“凌步微波,罗袜生尘”来形容体态、脚步的轻盈,由此可以想象得出相思之人与所思之人曾有过花前月下、并肩芳径的美好时光。
然而徒留下温馨的回忆而已,眼前人却空居绣阁银屏之中,独以风声雨声为伴,面对千里烟波,不禁潸然泪下。
过片紧承上片的“烟波”,用“浪卷涛翻”中的悠悠一叶扁舟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信手拈来,寓情其中,十分贴切。
怀人之苦,至此极矣,词人却又突然落下一句:“宋玉方悲庾信愁!”宋玉曾作《九辩》,其中最的句子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零落而变衰。
”自此之后,“悲秋”成为文人笔下不断重复的主题。
庾信是北朝诗人,其的作品有《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赋》等,其中也有“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之句。
从表面看来,“宋玉方悲庾信愁”只是照应了上片的“绣阁银屏一夜秋”,仍是以环境的萧瑟衬托主人公心中的凄苦而已。
但分析作品有时不可不“知人论世”,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形势及其生平志业和创作倾向来考察,词人这里用宋玉、庾信之典是有深意在的。
宋玉《九辩》所抒发的主要是自己落拓不偶的悲愁和不平,以及对妒害贤良的奸谗小人的憎恶。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这就是宋玉之悲。
而庾信之愁在“乡关之思”,则是不待言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庾信《拟咏怀》第十一首以“摇落秋为气”打头,结局为:“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南乡子 陆游 诗歌鉴赏
南乡子①陆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写作者只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了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还很遥远。
】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作者设想在傍晚夕阳中船抵武昌,系缆于洲边上,必然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
单单一个“认”字,便见是归途重游,已有前游印象】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上句自叹年老,是年五十四岁;下句追思曾为朝官,离开朝廷已经很久。
】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陆游说的是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居他乡所引起的寂寞与伤感更大,是对未来之事的顾虑。
】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
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
(3分)
1分)1分)③
1分)。
(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初到武昌情景(1分),仕途经历(1分),想象重回故乡情形(1分)。
(3)“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分)
2分)。
②诗人久别故乡,迫切希望回乡(1分),但又担心故乡交旧离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乡更深的寂寞与伤感。
全国通用 高考语文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2 练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40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秋兴八首(其四)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②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泛指水族。
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
《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
”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长安政局入笔,“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运用比喻,形象贴切,交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B.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
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内忧,颈联运用互文、借代手法写外患。
C.尾联写在这秋江清冷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夔州之处境。
D.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主要艺术手法相同。
二者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9分)南乡子·乘彩舫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词写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
B.“乘彩舫”两句写了春日里,芰荷满塘,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
C.“棹歌”一句写歌女陶然自乐,和棹而歌,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打破了宁静的局面。
D.“游女”一句承上句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少女的春心被鸳鸯震颤了,憧憬着幸福的爱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竞折团荷遮晚照”中的“竞”有何妙用?请简要赏析。
十首婉约派古诗词赏析
十首婉约派古诗词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评解】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
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浣溪沙[宋] 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滚滚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思帝乡·春日游[唐] 韦庄云髻坠,凤钗垂。
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
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南乡子诗词原文及赏析南乡子苏轼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女子英气十足的诗词
女子英气十足的诗词
1.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李珣《南乡子·乘
彩舫》
2.树底迷楼画里人,金钗沽酒醉余春。
鞭丝车影匆匆去,十里樱花
十里尘。
3.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曹雪芹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6.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7.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8.佳人自鞚玉花骢,翩若惊燕踏飞龙。
——苏轼
9.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
总不如。
10.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11.翩如浮云,矫若惊龙。
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刘与义
12.眼波才动被人猜。
——李清照
13.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4.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
15.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宋玉。
采莲赋第十四段赏析【清代】李雯骈体文
作品赏析
• 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荷花的古称)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 觉有人来。”这首诗巧妙的把自然界的美景映衬出采莲人的美,对“采莲时唱采莲歌”的风情作了逼真 描绘,清新活泼,声情摇曳。晚唐诗人皇甫松《采莲子》诗:“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 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对这个情窦初开的采莲少女娇羞心态作了逼真刻画。这亦是采莲时 节少男少女谈情说爱的风情写照。采莲时所唱的采莲歌,大都是以莲比兴的情歌。因为莲和它的地下茎 有诸多生态特征如“莲开并蒂,藕贯七心”,“藕断丝连”等,此外“莲”、“芙蓉”等名称又关顾着 表示爱情的特定用语,故而这些特定用语还成了这类情歌中的“阙中联”、“句中眼”。可以说这是以 莲比兴情歌中的一个特色。以汉魏六朝乐府中的诸多以莲比兴的情歌为例:“欢欲见莲(怜)时,移湖 安屋里;芙蓉(夫容)绕床去,眠睡抱莲(怜)子。”(《杨畔儿》)。“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立立根藕,上有立立目莲。”(《青阳度》)。这是取莲的生态特征和芙蓉(夫容),“莲” (怜)、“藕”(偶)谐音,极其生动地抒发了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这样的佳作举不胜举。如:“千 味红芙蓉,照灼绿水边;余花任郎摘,慎莫罢侬莲。”(《读书歌》)。“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子夜歌》)。“盛夏非游节,百虑相缠绵;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 间。”(《子夜歌》)。这些例子无不体现了采莲情歌的特定风格。正是因为江南湖乡景色迷人,又加 上青年男女“采莲时唱采莲歌”诸多风情,故而在采莲季节,古人还有泛舟游赏的习俗。五代诗人李珣 的《南乡子(两首)》描绘了一幅泛舟游赏的风俗画:“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飞睡鸳鸯。带香游女 偎伴笑,争窈窕,竟折田荷遮晚照。”“登画舸,泛青波,采莲时唱采莲歌。栏棹声齐罗袖敛,池光飐, 惊起沙鸥八九点。”正是因为李白在泛舟游赏时有切身感受,才能对采莲女娇羞情态作了逼真刻画: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伴羞不出来。”(《越女词》)。此外,江南古代采莲时, 或掐下绿荷盖在头上遮阳,或披身作裳的风情也是饶有趣味的。屈原《离骚》有“制芰荷以为衣兮”的 诗句,虽说抒发的是浪漫情怀,但无不是这种风情的再现。“竞折团荷遮晚照”,也是这种风情的写照。
南乡子原文及翻译注释
南乡子原文及翻译注释《南乡子》表达了词人在出川归乡途中既急切思归又怕归的矛盾心情,真实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复杂心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乡子原文及翻译注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南乡子》原文南乡子归梦寄吴樯①,水驿②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③初系缆④,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⑤。
愁鬓点新霜⑥,曾是朝衣染御香⑦。
重到故乡交旧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南乡子》注释①吴樯:归吴的船只。
②驿:古时传送文书者休息、换马的处所。
这里泛指行程。
③芳洲:指鹦鹉洲,在武昌东北长江中。
④缆:靠岸后固定船只所用的铁索或粗绳。
⑤武昌:即今湖北武昌。
⑥新霜:新添的白发。
霜:指白发。
⑦朝衣染御香:谓在朝中为官。
朝衣:上朝拜见皇帝的官服。
⑧交旧:旧交,老朋友。
《南乡子》原文翻译归梦寄托在开往吴地的船上,一站又一站的水路前面的途程还很长。
想见初到鹦鹉洲旁系缆停留的时候,斜阳里望见烟树错落的江城武昌。
愁多鬓边新添了白发,想过去也曾身穿朝衣上殿见君王。
如今重回故乡旧友稀少不胜凄凉,却怕他乡要胜过故乡了。
《南乡子》作品介绍《南乡子·归梦寄吴樯》是陆游在淳熙五年(1178)二月自蜀地东归江行途中所作。
这首词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了词人在出川归乡途中既急切思归又怕归的矛盾心情,真实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复杂心境。
此词语言也富有特色,简洁明净,言少意丰,耐人寻味。
《南乡子》创作背景此词,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据陆游《诗稿》卷十《头陀寺观王简柄碑有感》诗自注“庚寅过武昌”,定为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由四川东归江行途中作。
时陆游五十四岁。
他四十六岁入川,在蜀诗篇流传都下,孝宗念其久处于外,召东归。
在蜀九年间,时常怀念故乡,渴望回归;而今获召东归,却又生出许多愁绪。
九年光阴流逝,人已步入老境,朝中情况怎样,故乡旧友还剩下谁,常在念中;在它乡多年,一旦离去,也有些依依不舍。
盼回乡,怕回乡,这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词中。
《南乡子》赏析起调写东归之路。
南乡子(舟中记梦)(辛弃疾作品)原文、翻译及注释
南乡子(舟中记梦)
宋代:辛弃疾
敧枕橹声边。
贪听咿哑聒醉眠。
变作笙歌花底去,依然。
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
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
不管人愁独自圆。
译文
注释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意同“好似”。
花树:此指亭亭玉立的女子。
撩乱:纷乱。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
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
雨丝烟柳欲清明,金屋人闲暖凤笙。
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球声。
关于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南乡子·春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南乡子·春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南乡子·春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南乡子·春情宋代:苏轼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译文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
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
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
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注释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mín)峨(é)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pēi)。
晚景:指夕阳之景。
景,日光。
琼杯:玉杯。
照眼:耀眼。
翠作堆:形容绿色之盛。
岷峨:四川境内岷山山脉北支,峨眉山傍其南。
而眉山距峨眉甚近,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乡。
渌醅:美酒。
蒲萄:即葡萄。
此处与“渌醅”均喻江水澄澈碧绿。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sāi)。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阳台:地名,传说在四川巫山。
粉腮:歌女的香腮。
吹回:指风吹雨散。
落照:落日之光。
赏析上阕写词人在临皋亭上看到的黄昏景致。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起首两句新奇突兀,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水天一色的景致。
放眼望去,傍晚的云山显得苍翠欲滴,夜色与山色交相辉映,倒映在琼杯一样的江中,仿佛将满江春水都染成了绿色。
阔大的“晚景”落在精致的“琼杯”里,比喻与夸张两种手法双管齐下,营造出新颖生动的意境。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作者看着满眼碧绿的江面,回想起初到黄州时,见到这碧波荡漾如葡萄美酒般的江水,竟认为是由岷山与峨眉山上的雪浪融化而来的。
乘彩舫,过莲塘,桌歌惊起睡鸳鸯的意思
乘彩舫,过莲塘,桌歌惊起睡鸳鸯的意思“乘彩舫,过莲塘,桌歌惊起睡鸳鸯”出自唐朝诗人李珣的作品《南乡子·乘彩舫》,其古诗全文如下:乘彩舫,过莲塘,桌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注释】⑴南乡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
此作前三句押下平七阳韵,后三句押十八啸韵。
⑵彩舫:画舫,一种五彩缤纷的船。
⑶桌歌:行船时所唱之歌。
⑷游女:出游的女子。
带香:一作“带花”。
⑸窈窕:姿态美好。
⑹团荷:圆形荷叶。
晚照:夕阳的余晖。
【翻译】乘着五彩画舫,经过莲花池塘,船歌悠扬,惊醒安睡的鸳鸯。
满身香气的少女只顾依偎着同伴嫣然倩笑,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遮挡夕阳。
【赏析】《南乡子·乘彩舫》此词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
词将时令景物、人物动态写得句明字净,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诗人对南国水乡风物人情的热爱,充溢字里行间,读来饶有兴味,颇耐咀嚼。
此词前三句:“乘彩舫,过莲塘,桌歌惊起睡鸳鸯。
”写春女漫游莲塘。
春日里,芰荷满塘,碧水渌波,晴空夕照,景色融融。
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
她们陶然自乐,和桌而歌,一派优雅静谧的气象,令人沉醉。
无意之中,那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
这一来,则打破了那宁静的局面,勾起了春女们的绮思遐想,逗出无限情趣,引出了下文。
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后三句正是游女们触景生情、敞露春心之态。
“游女带香偎伴笑”一句,紧承“惊起睡鸳鸯”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
游女们惊动了结伴而居的鸳鸯,而鸳鸯又震颤了少女的春心,憧憬着幸福的爱情。
“带香”,给人以“含辞未吐,气若幽兰”的感受,是对妙龄少女的真实写照。
她们看看眼前偶居不离的鸳鸯,想着心上的人儿,彼此心照不宣,只是依偎在女伴身上出神,凭借着嫣然倩笑,流露出心底里的柔情蜜意,散发出少女的幽香,沁人肺腑。
《南乡子 乘彩舫》解析
《南乡子乘彩舫》解析
《南乡子·乘彩舫》的全文如下: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这首词描写了夏日水乡中少女们的一次快乐出游,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欢乐的氛围 词的上阕描写了少女们乘船穿过莲塘时的欢快场景,“棹歌惊起睡鸳鸯”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少女们的活泼和调皮。
下阕则着重描写了少女们的美丽和俏皮,她们相互依偎着,争着展示自己的窈窕身姿,还折下荷叶来遮挡夕阳。
这首词通过对少女们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青春活力和天真烂漫,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在这首词中,“彩舫”代表了少女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船只,“莲塘”是指荷花盛开的池塘,而“游女”则是指年轻的女子。
“彩舫”的出现,点明了少女们是乘船出游的,增添了诗句的画面感和动态感;“莲塘”则是她们游玩的地方,营造出了清新、优美的环境氛围;“游女”则是这首词的主角,通过对她们的描写,展现了青春活力和美丽动人的形象。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少女们的快乐和青春的美好。
专题10 婉约词-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专题10婉约词【考点分析】婉约词,中国古代词学流派之一,形成于晚唐。
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
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
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
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
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
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
五代词人韦庄,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
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
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
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卫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
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
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如“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以明言之意。
描写荷花的诗句汇总
描写荷花的诗句汇总《采莲曲》原文相催音中起,妆前日已光。
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
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
波交散动楫,菱花拂度航。
低荷乳翠影,采袖新莲香。
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
《采莲曲》原文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曲》作者简介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
即南朝梁简文帝。
字世缵。
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
梁武帝第三子。
《秋登巴陵望洞庭》原文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原文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赏析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
《暮秋独游曲江》原文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暮秋独游曲江》赏析唐诗人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
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心上人。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原文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译文夏日的水亭格外凉爽,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芳香。
《苕溪》原文晚立苕溪溪上头,往来无数采菱舟。
采菱归去明朝卖,安识人闻乐与愁。
《苕溪》作者简介杜耒lěi(?1225),南宋诗人。
字子野,号小山,今江西抚州人。
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
《姑孰十咏(丹阳湖)》原文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姑孰十咏(丹阳湖)》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寒食》原文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原文、赏析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出自五代李珣的《南乡子·乘彩舫》
原文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
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
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
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
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
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
蜀亡,遂亦不仕他姓。
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创作背景:《南乡子·乘彩舫》这首令词,当作于十世纪初,是李珣前期的作品。
李珣东游粤地时,共作有《南乡子》词17首,描绘南国水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
这是其中的一首。
译文
乘着五彩画舫,经过莲花池塘,船歌悠扬,惊醒安睡的鸳鸯。
满身香气的少女只顾依偎着同伴嫣然倩笑,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遮挡夕阳。
第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乘彩舫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乘彩舫》这首令词,当作于十世纪初,是李珣前期的作品。
李珣东游粤地时,共作有《南乡子》词17首,描绘南国水乡的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
这是其中的一首。
文学
此词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
词将时令景物、人物动态写得句明字净,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对南国水乡风物人情的热爱,充溢字里行间,读来饶有兴味,颇耐咀嚼。
此词前三句: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写春女漫游莲塘。
春日里,芰荷满塘,碧水渌波,晴空夕照,景色融融。
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
她们陶然自乐,和棹而歌,一派优雅静谧的气象,令人沉醉。
无意之中,那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
这一来,则打破了那宁静的局面,勾起了春女们的绮思遐想,逗出无限情趣,引出了下文。
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后三句正是游女们触景生情、敞露春心之态。
游女带香偎伴笑一句,紧承惊起睡鸳鸯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
游女们惊动了结伴而居的鸳鸯,而鸳鸯又震颤了
少女的春心,憧憬着幸福的。
带香,给人以含辞未吐,气若幽兰的感受,是对妙龄少女的真实写照。
她们看看眼前偶居不离的鸳鸯,想着心上的人儿,彼此心照不宣,只是依偎在女伴身上出神,凭借着嫣然倩笑,流露出心底里的柔情蜜意,散发出少女的幽香,沁人肺腑。
沉浸在追味甜美爱情之中的少女们,一个比一个地娇羞艳丽,在一首短短的小词中,不允许逐个描状。
作者以争窈窕一句,尽写出怀春少女的娇美。
少女们的异样情态,可能引起了其他游人的注目,觉得难以为情。
她们羞中生智,急忙从水中采摘下一片圆圆的荷叶,以遮挡夕阳的照射为防身,避开游人的围观,只自己消受那向往爱情的甜蜜滋味儿。
竞折团荷遮晚照一句,既刻画出少女们活泼的举止,也揭示出她们害羞的神态。
灿烂的阳光、绽绿的团荷与羞红的脸庞构成了一幅鲜亮美妙的画面。
这首小令,绘出一幅活泼俏丽的风俗画,卷面绚丽而明快,状景则景致秀美,状人则形神兼备,更兼妙语传神,丽而不妖,艳而能质,颇得民歌韵味。
人们常说王维中有画,如果说李珣的这首《南乡子》词中有画,当非溢美之词。
名家点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选释》:咏南荒风景,惟李珣《南乡子》词有17首之多。
荔子轻红,桄榔深碧,猩啼暮,象渡瘴溪,更萦以艳情,为词家特开新采。
况周颐《蕙风词话》:绝无曲折,却极形容之妙。
周草窗《齐东野语》:李珣、欧阳炯辈,俱蜀人。
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
亦《竹枝》体也。
茅映《词的》卷一:景真意趣。
李冰若《栩庄漫记》:竞折团荷遮晚照,生动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