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15章讲解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考题

文学概论考题

文学概论考题(总1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文学概论_A一、单选题1.(4分)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A. 康德B. 黑格尔C. 席勒D. 斯宾塞答案A 解析第三节文学作为活动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2.(4分)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A. 文采B. 情感C. 观众D. 文化答案C 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3.(4分)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A. 文学积累B. 文学创作C. 文学鉴赏D. 文学批评E.答案B 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4.(4分)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是• A. 物质实践活动• B. 精神活动• C. 物质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 D. 复杂的多层次系统活动• E.答案B 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5.(4分)“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A. 布洛• B. 英加登• C. 荣格• D. 弗洛伊德• E.答案A 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发生6.(4分)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A. 小说• B. 诗歌• C. 戏剧• D. 散文• E.答案B 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A. 立普斯• B. 克罗齐• C. 弗洛伊德• D. 布洛答案D 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8.(4分)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句名言是()所讲.• A. 席勒• B. 莎士比亚• C. 荣格• D. 弗洛伊德答案C 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四节文学风格与文化9.(4分)着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A. 俄国形式主义• B. 新批评• C. 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答案A 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10.(4分)从文学观念上说,“寓教于乐”应该属于• A. “表现”说• B. “实用”说• C. “再现”说• D. “客观”说• E.答案B 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11.(4分)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A. 王维• B. 李白• C. 司空图• D. 王昌龄• E.答案D 解析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三节意境12.(4分)“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鲁迅的刚毅辛辣”,实质都是• A. 风格相似性的表现• B. 风格独创性的表现• C. 风格替代性的表现• D. 风格一致性的表现• E.答案B 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一节文学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13.(4分)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 A. 抒情性小说• B. 抒情诗• C. 抒情散文• D. 诗歌答案B 解析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第二节抒情性作品的构成14.(4分)席勒将诗区分为• A. 素朴的诗与理想的诗• B. 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C. 古典的诗与感伤的诗• D. 浪漫的诗与象征的诗• E.纠错答案B 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15.(4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知人论世'说是由()提出来的.• A. 严羽• B. 刘勰• C. 孔子• D. 孟子答案D 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二、判断1.(4分)形式美是美的一个范畴.答案正确解析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三节形式创造2.(4分)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答案正确解析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二节情感评价3.(4分)口头批评不属于现实化的文学批评答案错误解析第十六章文学批评第三节文学批评的实践4.(4分)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的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 答案正确解析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第一节抒情界定5.(4分)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答案正确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三节文学接受的高潮6.(4分)中国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着(最早是经、史、子)发展而来的,而且与它们始终不曾完全脱离关系答案正确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文学消费不仅是简单地对其物质载体的使用的有形或无形的享用,更是对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的传播、接受和再创造活动答案正确解析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8.(4分)创作中的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形.答案正确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9.(4分)文学批评模式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由特定理论背景产生的批评视角、读解方式和行文风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唯一的方法答案错误解析第十六章文学批评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模式10.(4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活动文学概论_A一、单选题1.(4分)着名的“双百”方针是在()年提出来的。

《文学概论》讲义

《文学概论》讲义

《文学概论》讲义绪论一、文学概论的性质、特点和体系构成1.文学概论的性质和特点(1)文学概论的性质文学概论,也叫文学引论,文学导论,文学理论基础,或者文学基本原理,等等。

就性质而论,它是一种直接面对文学实践,着重研究文学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理论。

它通过对作家、作品和全部文学现象的综合研究,力图概括出其中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用以指导和推动我们的文学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

(2).文学概论的特点(逻辑性严密、概括度深广、现实感强烈)①逻辑性严密:文学概论作为理论,应具有逻辑性严密的特点;(文学理论主要是思想活动和概念活动,而思想要想前后贯穿,概念要想上下衔接,必须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②概括度深广:作为纯理论,又具有概括度深广的特点;(文学概论概括的是对于所有作品、所有作家、所有民族、所有时代都适用的文学的普遍规律)③现实感强烈:作为面对实践注重应用的纯理论,还应具有现实感强烈的特点。

(文学概论从文学实践中取材,到文学实践中验证,在文学实践中发展和创新,显然是一种直接的理论研究)2 文学概论的体系构成(文学五论: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不仅关乎文学的外部规律,而且关乎文学的内部规律,这是文学的基本问题。

整个文学概论,都应是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都应是对这一基本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所作的回答。

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线索,可以把文学概论的全部内容,有机地串连成为一个整体。

其中包括文学的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五个部分:(1)本体论:首先要研究社会生活被反映在文学之中,是怎样规定文学的本质和形态的,这是文学本体论的内容;(2)功用论:其次,要研究文学在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文学功用论的内容;(3)创作论:再次,要研究社会生活是怎样经由作家的创作而进入文学的,这是文学创作论的内容;(4)鉴赏论:再其次,要研究文学是怎样经由读者的鉴赏而回到社会生活的,这是文学鉴赏论的内容;(5)发展论:最后,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是怎样推动文学向前发展的,这是文学发展论的内容。

文学概论知识点简易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简易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简易整理第1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

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

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

“与心徘徊,随物婉转”。

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文学概论第15章讲解

文学概论第15章讲解
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从基本特征来看,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 虚静这样三种情况。
心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与社会生活状况 及个人境遇有关,其次,与主体身体状况有关,第三, 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文学理 论教程
接受心境 ㈡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当读者处于 欣悦的情绪状态时,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引起 浓厚的阅读兴趣,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当处于抑 郁的心理状态时,即使面对优秀作品,也有可能因 心烦意乱而难以进入其中的艺术境界,难以真正体 味到作品的奥妙。
接受动机
由于期待视野不同以及期待视野自身的发展变化, 在文学的阅读接受活动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 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审美动机;二、 求知动机 ;三、受教动机 ;四、批评动机 ;五、 借鉴动机 。
文学理 论教程
接受心境 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 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 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
接受心境之于阅读效果的影响还表现在,即使面对 同一作品,由于情绪状态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阅 读境界。
文学理 论教程
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所谓“隐含的读者”(implied reader),是相对
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 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三个因素会决定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一、作家 的创作动机;二、作家赋予本文的思想内涵;三、作 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
二、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情感经验与作者或作品 中人物情感经验的相同或相似。
三、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意志愿望与作者或作品 中人物意志愿望的相近。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9-15章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9-15章

第九章1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1.再现性2.逼真性2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1.表现性2.虚幻性3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 1.暗示性2.朦胧性4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诗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诗的基本特征是: 1.凝练性 2.跳跃性 3.节奏韵律性5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6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的基本特征是: 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2.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3.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7散文散文有广义的散文与狭义的散文。

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1.题材广泛多样 2.结构自由灵活 3.抒写真实感受8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 1.及时性 2.纪实性 3.文学性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从逻辑上对文学类型进行的总体划分,它适合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形态,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文学概论重点知识点归纳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1、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是真、善、美。

真、善、美即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1、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1内蕴的真实:“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定时代的“人性心理”真实○2假定性的真实:第一,假定性情境的多样性(浪漫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象征型:夸张、变形、荒诞而特别明显;现实型:“虚构而看不出虚构”)。

第二,“假中见真”的条件(艺术情境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

亚氏“把谎话说得圆”。

假定性情境应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符合主体的情感逻辑)2、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是一种主观的真实与诗艺的真实。

主观的真实:主观倾向性(自然情境的主观性,生活情境的主观性)诗艺的真实:形式审美性(叙事作品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抒情作品审美意象的艺术化创造)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辨析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通过营造假定性情境去表现生活的内蕴与本质。

“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两大价值功能产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生活真实是指历史和现实中出现和存在过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自然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存在,即生活的原态和原始面貌。

区别:(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

(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

联系: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脱离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是虚假和编造,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与共鸣。

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提练和升华。

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文学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文学概论wyc第15章.

文学概论wyc第15章.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 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 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 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一)填空、对话



英加登:文学作品最终完成依靠读者去“填空”。 伊瑟尔: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 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进行再创造。 伽达默尔: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 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处于无限的对话 之中。
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
以哲学解释学为基础,把艺术 当做是真理得以显现的方式 真前见、时间距离 文本的解释活动是不同视域的 融合,由于相异而向对方开放, 进行平等对话 效果历史

(二)兴 味
兴:孔子“诗可以兴” 宋人朱熹释为“感发志意” 味:钟嵘《诗品序》“滋味说”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读者借助自己的想像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 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一)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层次
文体期待 形象期待 意蕴期待
(二)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形成
接受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趣味、情感 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 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三)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类型
个人性期待视野
二、接受动机
审美动机
求知动机
受教动机
批评动机
借鉴动机
受教动机
影响一代人的书
三、接受心境
(一)接受心境的形成原因 欣 悦 抑 郁 虚 静 (二)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 1-7 章复习重点一、名词阐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文学活动“四要素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文学四要素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按美国当代文艺家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5、文学形式:是作家为表达内容而创造的使文学内容得以存在和表达的、具有感性直观特征文学的外在形态;6、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生活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7、一般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般意识形态属于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及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它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8、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文学概论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概论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贺晓武
19
(一)创作动机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创作动机会决定文本中隐含读者。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 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 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寄唐生》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 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白居易:《新乐府序》
2020/10/2
2020/10/2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贺晓武
21
(三)选材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也会决定隐含读者。
爱尔兰现代派小说家詹姆斯·乔 伊斯,在作品中广泛运用了“意识 流”手法,往往晦涩难懂。在这样 的文本中,隐含的读者主体不可能 是普通群众,而是学者型读者。乔 伊斯本人曾经宣称:他期待的理想 读者,是那些“毕生研究《尤利西 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而其他 什么都不做的人。”
16
(二)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1、不同接受心境明显影响 阅读效果。 2、面对同一作品,不同心 境导致不同的阅读境界。 3、实际阅读过程中,接受 心境随作品改变。
2020/10/2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贺晓武
17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 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 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 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 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10/2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贺晓武
1
学习要点
1、概念:期待视野、隐含读者 2、接受动机 3、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异变 4、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5、文学接受高潮的几种情况
2020/10/2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贺晓武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2、文学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在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而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落后。
3、文学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每一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但同时也继承了以前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成果,另一方面,以前历史时期产生的,被后来的眼光视为落后陈腐的社会意识,往往要经过新的进步社会意识与之斗争才会逐渐减少影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明确概念,领会原理,掌握体系,学会理论思维,注重分析运用,这是文学概论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文学概论课程在本科一年级一、二学期开设,要求学生同时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等课程。
教材(自编或在以下著作中选用)
董学文、张永刚著《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文学理论则是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基础上,经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原理,它反过来对文学史的整理编撰和文学批评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证明了文学理论在文学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学好各门文学课程,进行正确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就必须学好文学理论。
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
(2)文学本身的特征和内部结构;
(3)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作为文学理论基础的文学概论当然也是按这三个方面来结构的,也许现行一些文学慨论教科书会在体例章节上有所不同,但这三方面亦即本质论、作品论和鉴赏论始终都是最根本的,它们应该成为我们理解、掌握文学概论课程的宏观思路。
二、文学概论课程的学习目的
1、系统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苏珊·朗格说:“哭泣的婴儿比音乐家更能发泄他的情感,但是,并没有人愿到音乐厅去欣赏婴儿的哭泣……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不是他个人的实际情感,而是所了解的人类情感。”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

文学概论章节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章节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章节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是文学研究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观点以及主要流派和作品。

本文将从五个章节的内容入手,对文学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一章:文学的基本概念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文学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文学是人类用语言艺术化地再现生活的产物,它具有语言艺术性、形式美和思想性等基本特征。

文学的功能包括审美功能、思想性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等。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文学作品的分类和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第二章:文学的发展历程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主要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时期。

而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等时期。

每个时期都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文学的理论观点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文学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包括文学创作理论、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研究理论等。

其中,文学创作理论是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文学创作的方法、创作的技巧和创作的原则等内容;文学批评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理论,主要包括文学批评的方法、批评的原则和批评的标准等内容;文学研究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理论,主要包括文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内容等内容。

第四章:文学的主要流派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等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五章:文学的经典作品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包括《奥德赛》、《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等。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
厚状况,即是语言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的持续生发与衍生状态。持续 二、文学的属性 生发和衍生,是说透过语言的表层意义可以持续不断地牵引出深层意 义,而这些深层意义之间可以彼此不同。可见,语言蕴藉是说语言可以 允许着多重不同的意义。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第一,文学总有所表现。表现,是 在语言蕴藉中表达和呈现特定意义的过程。表现意味着借助语言蕴藉而 使潜藏的意义得以彰显,从而可与他人相沟通。第二,文学以个体为视 角。个体在这里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别主体,而视角是指人观察事物的 角度,以个体为视角,是指文学从个体角度去透视世间万物。第三,文 学指向生存体验。文学的个体性具体地体现在生存体验上。生存体验是 个体对具体生活世界的深层直觉。它是对于生活中某些过程的瞬间性深 层透视、领悟或洞察,有可能在人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记,令人激动、 愉快或回味再三。
第四,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以“兴”为核心的中国体验论体现了如下独具特色:
10.语言论 11.文化论
第一,文学是对“志”、“情”或“兴”的表达,即是对个人的独特 的生命体验的表达;
第二,文学创作依赖于“感兴”和“伫兴”,即要求作者不仅善于 寻求个体体验,而且善于把这种体验储存在心中以便期待某种瞬间的艺 术领悟和发动;
第三,文学作品是“兴象”的结晶,即要通过语言创造出充满体验 的活生生的形象;
第四,读者阅读要以“兴会”去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独特体验; 第五,文学理论或批评不应是逻辑式或推论式的,而应是体验式的。 文学语言论是把文学视为一种语言符号,并强调运用语言学模式去 第二节 加以研究。这诚然有助于认识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这一更本特点,但是, 一、历史上的文学 同样应看到,语言不是文学唯一因素,而只是文学的各自具有不可缺少 观念 作用的众多因素之一。如果把语言的重要性无限加以夸大,那必然会导 5.语言论 致对于文学片面理解。 文学文化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以来出现懂得十分关注文学的文 第二节 化属性的诸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包括解构主义、符号学、后期心理 一、历史上的文学 分析、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英国“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 观念 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文学文化论是一种以语言论为基础但更注 6.文化论 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文化倾向。在文学文化论看来,文学是作为直 接的语言现象存在的,但它是更广泛而又根本的文化现象的显示。 文化论的特点: 第一,在文学是什么的问题上,文学文化论主张文学是一种文化形

文学概论十五章答案

文学概论十五章答案
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中的误解? .如何看待文学接受中的误解? 文学接受过程中常常出现"误解" ,或曰"误读" ,具体包括"正误"与"反误"两种情况. "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然与作者的创作本意不符,但却符合作品的客观实际; "反误" 则是指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 以及非艺术视角的歪 曲等. "正误"由于合乎"再创造"的文学接受规律,因而是可取的; "反误"则脱离了作品 实际,是应予以否定的. 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只有伴随着期待遇挫的作品,才能吸引读者,才能显示出作 品的艺术魅力.如果完全合乎读者的期待,一切都不出读者的所料,这往往表明作品缺乏新 意,表明作者创作能力的低下.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令读者感兴趣.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 另外一种情况: 如果文体特征或文本内涵完全超出了读者的经验期待视野, "完全遇挫" 形成 , 阻绝了读者的经验期待视野,形成"完全遇挫" ,阻绝了读者的介入,同样难以产生艺术魅 力. 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常常呈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1)完全顺应,即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意境指向等,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先 测定完全一致. (2)完全遇挫,即作品由于文句组合的牵强离奇,或本文内涵的过于模糊,超出了读者的 期待视野,阻绝了读者的介入,令人不堪卒读. (3)既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遇挫,即一方面,本文在不时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定积累, 同时又在不断设法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 以出其不意的人物行为, 故事情节或意境调动读者 的想象.

文学概论 第十五章_文学接受的过程第一节

文学概论 第十五章_文学接受的过程第一节

(五)借鉴动机 这主要表现在作家,尤其是初学写作者的阅读 过程。这些读者,常常是为了模仿接见他人的艺术 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而积极投身阅读的。 因此,对于自己特别崇拜的作家及作品,他们往往 会反复阅读,仔细揣摩,甚至摘录抄写,记忆背诵。 接受动机不同,必然导致读者不同范围的阅读 选 择;即使面对同一部作品,读者的着眼点也会 不同。但是,接受动机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他们之 间是彼此无关的。在实际阅读活动中,不同的阅读 动机有时又是相会联系的。
所谓整体的意蕴期待,是读者对一篇或一部本文, 所谓整体的意蕴期待,是读者对一篇或一部本文,在接受 之后总结印象和体验,总体上悟出深刻的意蕴。 之后总结印象和体验,总体上悟出深刻的意蕴。如我们读杜甫 登高》一诗,应该体会到诗人目睹秋景秋色,观景生情, 《登高》一诗,应该体会到诗人目睹秋景秋色,观景生情,抒 发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意。 发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意。 整体的意蕴期待也有不同层次,有较浅的,有较深的。 整体的意蕴期待也有不同层次,有较浅的,有较深的。这 里只说较深的一类,试看下面一首古诗: 里只说较深的一类,试看下面一首古诗:
一、发生 二、发展 三、高潮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一、期待视野 (expectation horizon)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 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 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 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 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

电大《文学概论》每章复习要点说明

电大《文学概论》每章复习要点说明

《文学概论》经典复习概要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历史上主要的五种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文学概论考试必备知识点

文学概论考试必备知识点

名词解释1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是指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写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158)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①、内蕴的真实,所谓的“内蕴”是指“本质”,用我们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术语来说就是“神似”(“神”指的是事物内在的生气,精神和种韵)②、假定的真实。

(艺术情境,外在特征)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2、与科学其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①、主观的真实,文学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人生关注的立场上看待客体世界的,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②、诗艺的真实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还在于它的诗艺性,科学的真实讲究实证性,精确性,一是一,二是二,艺术真实则讲究艺术技巧,即“诗艺”。

2,典型化:在汉语中,它的原义是指铸造用的模子,与“模范”的含义很接近,是指一类事物的样板。

我们常说的“某某同学是一个好典型”就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的。

但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术语,典型概念来自于西方文学理论。

它是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的意思,它强调的是形象的概括性与普遍性。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类型说(17世纪以前)--贺拉斯。

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②、个性说/特征说(18世纪以后)--希尔特③、典型说(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

2、文学典型有哪些美学特征呢?第一,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第二,典型人物能体现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3文学文本笔记或文本的原意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即文学作品的物理印刷品或制成品。

但是在具体运用中,现代批评家们使用的文本概念已不限于文学的或书写的文本了,而是泛指一切具有释意可能的符号链,不管其是否由语言组成。

这种广义的泛文本,几乎囊括了各种有待于接受主体从中读出某种意义的符号对象,与这相比,作为文学理论术语的文本反倒成了一种狭义的用法。

文学概论15.4 课件

文学概论15.4 课件

主要有下述五种:
1、审美动机 目的在于怡情悦性,调节精神,净 化心灵。
2、求知动机 目的在于作品中获取知识,各人期 待不同。
3、受教动机 企图通过阅读使自己受到教育,或 昂扬或警惕。
4、批评动机 主要是为了评论作品。 5、借鉴动机 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经验,教训。
接受心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 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 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 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 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主要有 欣赏、抑郁、虚静三种情况。
文学接受的再创造特征:
(1)英伽登的“填空”理论;(2)伊瑟尔 的“对话”理论;(3)中国古文论的“兴味” 说。
“填空”、“对话”、“兴味”产生 的原因。
第一,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读者看到的文学作品只是 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而不是可以直接构成审美 对象的物质形态的形成、色彩、线条之类。文学本文中 的文字符号,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 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而这种“还原”过程必会 伴随读者的再创造因素。
部作品情有独钟?为什么一段时间内某一部文学作
品会名声大噪,之后却又湮没无闻?为什么刚刚写
出的作品并未在文坛引起重视,而在数十年或者几
百年后却又突放异彩?

文学接受具有“对话性”特点,作品 离开读者主观的参与、评价与创造,其意 义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文学接受是一种 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以把 握文本深层意蕴为目的的积极能动的阅读 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 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进行主动选择、 接纳或扬弃的过程。
介绍了这些背景之后,大家可能就不 会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感到疑惑了。比如,教 材中的概念可以说是亦中亦西的,既有西方 的接受美学的术语,也有中国传统文论中的 概念。像期待视野,隐含读者、填空、净化, 这些都是西方的。像共鸣、领悟等等,这些 都是非常中国的概念。将这二者揉在一起, 目的可能是要把文学接受讲得更通畅、更透 彻些。

《文学概论》复习串讲讲义

《文学概论》复习串讲讲义

文学概论串讲第一、第二讲:审美活动的发生一.审美发生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

史前艺术证明,原始人类的活动中已经内含审美活动,虽然他们的审美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审美活动,绝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巫术活动、生命活动以及游戏不能截然分开。

这说明了审美活动有一个发生的过程。

二.审美发生理论辨析研究文学的起源,不仅能从发生学角度来解释文学产生之谜,而且能由此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历代理论家关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

其中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五种。

1摹仿说2 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劳动说.6.神示说。

例证:1史前艺术遗迹,史前艺术已经有了按现代分类所说的造型艺术、舞蹈、工艺品、装饰品等。

2史前艺术与人类活动。

(一).摹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摹仿说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说。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说。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认为诗歌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摹仿说,而摹仿说的本能植根于人的天性之中。

古罗马的卢克莱修、贺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似。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佐尼,既把诗看成是摹仿说的艺术,又把诗看作是游戏,实际上把文学的起源归之于摹仿说的游戏。

稍后英国的锡德尼,通过对印第安人原始文学的论述,指出文学产生于含蕴着教育和愉悦意味的摹仿说。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今天,用摹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摹仿说的冲动去解释的。

但摹仿说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摹仿说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归纳了理解艺术所必须涉及的四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

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

第三个要素是世界(一般所说的现实)。

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

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文学创作产生文学作品,从而为文学阅读提供对象;文学阅读通过与文学作品的对象性关系,使文学作品得到最后完成,也使文学创作得到了证实和确认;至于文学作品,则是连接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的永久性中介。

因此,我们审视文学、探索文学的根本性质和根本规律,不应只着眼于个别环节,而是必须立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与人文学与人密不可分。

有一句名言:“文学即人学。

”钱谷融(1)就表面解释,文学刻画人的形象,表现人的心灵,展示人的世界,是以活生生的人为基本对象的。

(2)就深层解释,文学是人类本质的现实展开,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直接延续。

3.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集中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文学作品不是照搬现实中的生活材料,而是已经经过了作家对生活材料的创造性地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已经实现了艺术的升华。

第二,文学作品不是纯客观的,其中已经灌注了作家的生命、渗透了作家的情感,融会了作家的人生感悟,已经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了。

4.文学的艺术真实艺术真实的问题,是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

对于文学,真实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从作家主观表现的角度着眼,看作家是否通过文学作品将自身的真情实感注入了文学作品。

与此相对的是虚伪。

一是从文学与外在现实联系的角度着眼,看文学作品是否实现了对现实的准确掌握。

与此相对的是虚假。

这两者有一定联系,但侧重点各不相同。

至于艺术真实,主要是就后一方面而言的。

所谓艺术真实,即指文学作品以艺术的方式准确掌握现实,并与现实达成了内在一致。

5.文学的诗意文学拥有的诗意,与人类追求自由的生命活动正相吻合。

所谓诗意,不只属于诗歌,而是全部文学共同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 论教程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 文学接受的发展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阅读阶
段。 ?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
对作品中的本文符号进行着富于个性色彩的解 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 一本文”转化为“第二本文”并由现实的读者 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文学理 论教程
“第一本文”与“第二本文”
? 接受心境之于阅读效果的影响还表现在,即使面对 同一作品,由于情绪状态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阅 读境界。
文学理 论教程
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 所谓“隐含的读者”(implied reader),是相对
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 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 三个因素会决定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 :一、作家 的创作动机;二、作家赋予本文的思想内涵;三、作 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
?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论人们的期待视野有着怎样的 差异,不论本文有着怎样的“空白”,由于特定文字 系列组合的限制,这种异变又是有着相应阈限的。
? 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 ·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的最终 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 “填空”。
? 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 确定性的 “召唤结构” 。与之相近,德国阐释学理论家 加达默尔也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本文的 “对话” 中生成的。
? 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 “兴味”观,实际上也包含着与 英加登的“填空”,与加德默尔的“对话”相近的见解。
文学理 论教程
期待视野 ㈠
?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 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 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 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简称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 )。
? 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 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 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 次。
接受动机
? 由于期待视野不同以及期待视野自身的发展变化, 在文学的阅读接受活动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 的。
?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审美动机;二、 求知动机 ;三、受教动机 ;四、批评动机 ;五、 借鉴动机 。
文学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教程
接受心境 ㈠
?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 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 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
? 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 称之为“第一本文” 。
? 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 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 的“第二本文” 而存在。
? 由此可见,“第二本文”是在“第一本文”的基础 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
文学理 论教程
填空、对话与兴味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本章导航
?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一、期待视野 三、接受心境
二、接受动机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二、还原与异变
三、理解与误解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高潮 一、共鸣 三、领悟
二、净化 四、延留
文学理 论教程
文学理 论教程
还原与异变 ㈠
? 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 便凝定于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一个在特 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 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
? 但实际上,由于“填空”、“对话”、“兴味'的介 入,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经由读者阅 读产生的“第二本文”中,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 因此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异变产物:首先是作品形象的 异变,其次是情感的异变 ,再次是思想观念的异变。
文学理 论教程
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
? 实际上,不论英加登的“填空”,还是加达默尔的 “对话”,还是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 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它所指明 的正是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
? 造成这种方式和特征的根本原因,从文学作品本身而 言,这就是,第一,文学作品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 列组合;第二,文学作品主要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 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文学接受过程
? 文学活动既包括文学创造,也包括文学消费,而 文学消费,是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实现的。如果说 在文学创造阶段文学活动的主体是作家,那么, 在接受阶段,文学活动的主体则已转变为读者。
? 读者的文学接受过程,大致可分为 发生、发展与 高潮这样三个阶段。
文学理 论教程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 文学接受从总体上说,发生于读者对本文的阅 读。但这种发生,又是读者在特定阅读经验期 待视野的基础上,在特定接受动机的支配下, 在特定接受心境的影响下层开的。
文学理 论教程
还原与异变 ㈡
? 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这种异变,除了由于文学语言本身 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空白”之外,便主要是由读者不 同的个性化的期待视野所致。主要表现在:
? 第一,某些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第二,某些预定文 化观念会导致异变,第三,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第 四,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第五,文学欣赏能力会导 致异变。
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 从基本特征来看,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 虚静这样三种情况。
? 心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与社会生活状况 及个人境遇有关,其次,与主体身体状况有关,第三, 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文学理 论教程
接受心境 ㈡
?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当读者处于 欣悦的情绪状态时,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引起 浓厚的阅读兴趣,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当处于抑 郁的心理状态时,即使面对优秀作品,也有可能因 心烦意乱而难以进入其中的艺术境界,难以真正体 味到作品的奥妙。
文学理 论教程
期待视野 ㈡
?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 素相关:首先是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 界观与人生观,其次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第 三是特定的生理机制。
? 文学阅读活动中的期待视野,按其接受主体的状 况划分,可以分为 个人期待视野 与集体期待视野 这样两大类型。
文学理 论教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