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十一章练习题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一、大纲说明: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的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珍惜、热爱之情和保护民间文学的责任感、使命感。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的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的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 本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内容涉及到民间文学的含义、性质;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和原则;具体的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的鉴赏等方面。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的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 【考试内容及要求】 绪论 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范围。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识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的含义。

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 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成就和特点。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与原则。

文学概论试题附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附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是()。

A.娱乐性B.思想性C.艺术性D.教育性2.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阶段?()A.灵感B.构思C.写作D.阅读3.现代主义文学强调的是()。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形式主义D.表现主义4.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A.语言风格B.创作手法C.主题思想D.读者群体5.以下哪位作家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A.巴尔扎克B.托尔斯泰C.卡夫卡D.狄更斯6.诗歌中“意象”指的是()。

A.物体的直接描述B.诗人的情感表达C.诗歌中的具体形象D.诗歌中的抽象概念7.戏剧文学中,角色之间的对话被称为()。

A.独白B.对话C.旁白D.旁述8.小说中常见的叙事视角有()。

A.第一人称B.第二人称C.第三人称D.以上都是9.以下哪种文学理论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结构主义B.形式主义C.接受美学D.马克思主义10.以下哪个不是文学批评的方法?()A.历史批评B.心理分析C.社会批评D.创作批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文学作品的四大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和______。

2.古典文学中的“三一律”是指时间、地点和______的统一。

3.现代派文学中的“意识流”技巧最早由______提出。

4.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通过______和______来实现的。

5.悲剧的三要素是冲突、灾难和______。

6.浪漫主义文学强调______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7.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______和深刻的社会批判。

8.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______。

9.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指的是文本之间的相互______和影响。

10.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打破传统的______和叙事结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2.描述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3.解释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述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

一、大纲说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的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珍惜、热爱之情和保护民间文学的责任感、使命感。

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的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的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本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内容涉及到民间文学的含义、性质;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和原则;具体的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的鉴赏等方面。

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的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 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范围。

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识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的含义。

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成就和特点。

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整理身边的民间文学作品。

《汉字学概论》第十一章考题

《汉字学概论》第十一章考题

《汉字学概论》第十一章汉字的应用和前途逐题击破一、客观题1.作为不规范汉字的一组是()A.魑魅魍魉B.金银铜铁C.發車動畵D.百十千万2.“干”作为“乾”的简化字时读()A.gānB.gànC.gǎnD.gan3.,没有采用韵文的形式编排的是()A.《三字经》B.《百家姓》C.《千字文》D.《论语》4.“规范汉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的多次整理产生的,其表现形式是现行的各种国家标准的字表。

A.定量B.定形C.定音D.定序5.不规范汉字包括()A.被简化的繁体字B.被废除的异体字C.废弃的二简字D.错别字6.《通用规范汉字表》有()特点A.规范性B.现代性C.逻辑性D.通用性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特殊领域是()A.文物古迹B.书法作品C.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D.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8.《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以及等问题做出了妥善的处理。

A.“一简对多繁”B.人们文化程度低C.“类推简化”D.“异体字”9.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识字课本包括()A.《三字经》B.《千字文》C.《百家姓》D.《文心雕龙》10.汉字的应用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11.学习汉字,不仅仅要学习汉字的_______,而且要学习汉字所记录的词的_______。

12.《文字蒙求》按_______讲解字形字义,为的是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便于理解,也就便于记忆。

二、主观题1.一简对多繁【名词解释】2.《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特点【简答】3.“三百千”以及《文字蒙求》等课本在收字方面的特点【简答】4.怎样能减少或克服汉字输入输出的困难【简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D4.ABCD5.ABCD6.ABD7.ABCD8.ACD9.ABC10.人际界面人机界面11.字形音义12.六书的结构二、主观题1.一简对多繁【名词解释】在简化汉字时,根据“同音代替”的简化方式,用一个简化字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繁体字。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推荐文档

《文学概论》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文学概论》(编号为11006)共有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1,简答题2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名词解释题1.文学理论2.视角3.领悟4.广义文学5.共鸣6.情节7.精神生产8.话语蕴藉9.诗10.审美批评11.文学风格12.现实型文学13.材料14.文学批评15.文学的审美属性16.文学消费17.点评18.即兴19.文学活动“四要素”20.推敲21.隐含的读者2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23.折中义文学24.净化25.狭义文学26.理想型文学27.艺术发现28.抒情角色29.刚健30.散文31.文学理论32.文学活动“四要素”34.精神生产35.材料36.推敲37.广义文学38.话语蕴藉39.社会主义新人形象40.艺术发现41.即兴42.现实型文学43.共鸣44.文学批评45.文学的审美属性46.折中义文学47.文学风格48.抒情角色49.视角50.情节51.理想型文学52.诗54.净化55.领悟56.隐含的读者57.审美批评58.点评59.刚健60.散文二、简答题161.分析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62.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6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64.形式创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6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66.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67.意境的特征68.分析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69.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70.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71.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72.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73.批评家的态度和素养74.理智和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75.怎么考察风格的民族性76.分析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77.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78.分析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79.形式创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0.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81.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82.意境的特征83.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84.理智和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85.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86.批评家的态度和素养87.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88.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89.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90.怎么考察风格的民族性三、简答题291.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几种学说更有合理性?9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具有什么关系?9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内涵和关系是什么?94.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包括些什么内容?95.风格与形象创造包括些什么内容?96.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具有什么关系?97.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内涵和关系是什么?98.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包括些什么内容?99.风格与形象创造包括些什么内容?100.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几种学说更有合理性?四、论述题(略)……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1级

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1级

练习: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一、填空1、_ __认为,“每一件艺术总要涉及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2、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西方有_ ___中国有“感物说”。

3、实用说”的文学观是从_ __来界定文学的,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手段。

4、 __认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5、从历史上看,将文学的审美特点归结为的美,是中外文学理论界定文学属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6、文学的审美性不仅表现在语言形式上,还表现在文学所包含的上。

7、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

8、文学的显示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9、文学给予我们的形象感,是我们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才形成的。

10、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是的结果,它是通过对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的。

11、从_ ___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表现主体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理想,是文学的基本性质之一。

12、_ ___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人类的社会实践与动物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具有_ __性和_ _ _性的性质。

13、人类的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的__ __关系。

情感的诗意化具有作家_ __特征。

14、人类在生活活动中实现“_ _的自我确证”。

15、凡是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包括自然的与社会的,精神的与物质的,崇高的与卑下的,必然的与偶然的,真相与假相……,都是_ __真实。

16、艺术真实具有合_ ___、合性质。

17、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_ __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18、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_性和_ __性。

19、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是_ __、 _、 __。

20、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_基础__,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_ __和概括。

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1级文学理论

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1级文学理论

练习: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一、填空1、_ __认为,“每一件艺术总要涉及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2、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西方有_ ___中国有“感物说”。

3、实用说”的文学观是从_ __来界定文学的,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手段。

4、 __认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5、从历史上看,将文学的审美特点归结为的美,是中外文学理论界定文学属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6、文学的审美性不仅表现在语言形式上,还表现在文学所包含的上。

7、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

8、文学的显示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

9、文学给予我们的形象感,是我们在感受和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依靠才形成的。

10、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是的结果,它是通过对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的。

11、从_ ___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表现主体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理想,是文学的基本性质之一。

12、_ ___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人类的社会实践与动物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具有_ __性和_ _ _性的性质。

13、人类的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的__ __关系。

情感的诗意化具有作家_ __特征。

14、人类在生活活动中实现“_ _的自我确证”。

15、凡是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包括自然的与社会的,精神的与物质的,崇高的与卑下的,必然的与偶然的,真相与假相……,都是_ __真实。

16、艺术真实具有合_ ___、合性质。

17、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_ __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18、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_性和_ __性。

19、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是_ __、 _、 __。

20、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_基础__,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_ __和概括。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篇:文学概论复习题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自由诗等。

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5.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分长、中、短篇小说,文言和白话小说,等等。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 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

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诗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

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3、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

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练习题
一、填空
1、叙事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

2、叙事就是讲故事,其叙述内容一般包含、、、四个方面。

3、事件在故事进展中有两大作用,即、。

4、情节是按照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5、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同时具有和两重特性。

6、叙事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和两种。

7、一个故事的行动中常常可能是几个行动序列的复合,最典型的形式有、、三种
8、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的不同,通常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

9、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这种叙述视角是。

10、叙事作品的时序包括、两种。

二、名词解释
1、叙事学
2、行动元与角色
3、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
4、零聚焦叙述
5、复调式叙述
三、思考题
1、什么是行动元与角色,两者有什么样的关系?
2、事件与情节的关系如何?
3、试分析叙事者的声音与人物声音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