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详解(精)
中医五脏六腑简述(收藏)

中医五脏六腑简述(收藏)五脏1.⼼:⼼为神之居、⾎之主、脉之宗。
在五⾏属⽕;⽣理功能①主⾎脉;②主神志;⼼开窍于⾆,在体合脉,其华在⾯,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肠相表⾥。
2.肺:肺为魄之处、⽓之主,在五⾏属⾦;⽣理功能:①主⽓,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调节⽓⾎运⾏;肺上通喉咙,在体合⽪、其华在⽑,开窍于⿐,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肠相表⾥。
3.脾:脾为⽓⾎⽣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属⼟。
⽣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开窍于⼝,在体合⾁,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
4.肝:肝为魂之处,⾎之藏,筋之宗。
在五⾏属⽊,主升主动。
⽣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开窍于⽬,在体合筋,其华在⽖,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
5.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属⽔;⽣理功能:①藏精、主⽣长发育与⽣殖;②主⽔;③主纳⽓;在体为⾻,主⾻⽣髓,其华在发、开窍于⽿及⼆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
六腑1.胆:⽣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理功能:受纳腐熟⽔⾕,胃以降为和。
3.⼩肠:⽣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肠主液”。
4.⼤肠:⽣理功能:传化糟粕,⼤肠主津。
5.膀胱:⽣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化功能。
6.三焦:⽣理功能:通⾏元⽓,总司⽓机和⽓化,为⽔液运⾏的道路。
君⽵丽⼈龙涎艾:普通艾条效果的8.4倍主要成分:陈艾、丹参、川芎、当归、沉⾹、三七、丁⾹、檀⾹。
使⽤⽅法:配合灸⿍灸⼯具局部灸疗。
(⼯具时尚美观)理疗功效:⼀、经过中医科学院验证,可以加速细胞的修复和再⽣使⽩⾎球显著增加200,提⾼免疫⼒,连续施灸六周红⾎球可增加60%,有明显的补⽓补⾎的效果,⽽且有循经找病的功效,引药⼊经直达病灶,可速效⽌痛排湿排寒,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龙涎艾是⽤冷⼯艺去碳化的复⽅药灸,是普通灸条功效的8.4倍,燃烧起来会形成⼀股⽆形的红外线,螺旋形式穿透我们的脏腑,药性可以循经找病,哪⾥不舒服到哪⾥,可以通过⾝体的灸疗反应反映出来。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

中医五脏病机详解人体五脏,心肺居上,为上焦,脾(胃)居中,为中焦,肝肾居下,为下焦。
五脏气机,肝木主生,心火主长,肺金主收,肾水主藏,脾土主化。
人体生在五行,病也在五行,五行运转正常,则人身体不病,五行失调,则人病。
一、肝人体肝木主生,生也就是升发之气,也主向外疏泄。
人体上为阳,下为阴,也就是头为阳,足为阴。
但是人体是一个三维球形,外者为阳,内者为阴。
也就是所谓升发,从下往上为升发,从内向外也为升发。
肝木是一个向上、向外的过程。
人体气机向上的同时也会向外。
比如说呕吐的时候会感觉身体发热,就是气机往外走。
而同样的肺金收敛的过程,就是一个向下向内的过程。
比如说人在受寒以后,外面皮肤毛孔一下闭住了,人体气机开始往内沉,这个时候,人体为了振奋阳气,首先会出现打喷嚏的情况,打喷嚏其实就是人体自己在向外、向上去升提气机,想把这个寒气给震出去。
所以人体向外出的功能,都是属于肝木升发的功能。
比如说人体小便不利,小便它本身是向下的,但其实它是一个从身体内部向外排泄的过程,所以它也属于肝木升发的范畴。
辛主升发,也就是辣的东西有助于人体向外升发,所以补肝用辛。
酸主收敛,酸味的东西都有往里面收的性质,所以泻肝用酸。
同样的道理,举一反三,补肺就用酸,泻肺用辛。
如果人体升发之气不足,就会出现无汗、大小便不通畅,排便无力等情况。
同时,因为肝木升发不动,肝气郁结在里面,就会出现腹痛、胸胁苦满,以及妇人月经不调、月经来迟等症状。
如果肝木升发之气过旺,就会出现发热、自汗、尿多、男子遗精、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
同时,因为热气上冲到头,还会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
水生木,金克木。
肝木升发无力,主要原因在于寒,如果肾水寒,则木气升发无力。
肝木升发太过,主要原因在于肺气不收,金气不能制衡。
肝气升发之力不足,伤寒论中所用的方子就是当归生姜羊肉汤。
其中当归三钱、生姜三钱、羊肉半斤,这里面用羊肉、当归温行血脉,用生姜温水、行水以滋养肝木。
如果肝气升发太过呢,就要补肺。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一、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1)心主血脉;(2)心主神明;(3)心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4)喜为心志,汗为心液。
2、肺:(1)肺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发肃降;(3)肺主通调水道;(4)肺朝百脉,主治节;(5)肺主声,开窍于鼻;(6)肺合皮,其华在毛;(7)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
3、脾:(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液;(2)脾主统血;(2)脾主统血;(3)脾合肉,主四肢;(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5)思为脾志,涎为脾液;(6)脾的生理特性:脾主生清,喜燥恶湿。
4、肝:(1)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纳化和胆汁的排泄功能,促进血液的运行合津液的代谢,调畅任督二脉。
(2)肝藏血;(3)肝合筋,其华在爪;(4)怒为肝志,肝开窍于目;(5)肝的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性喜条达,恶抑郁。
5、肾:(1)肾藏精:①肾藏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先天之精与生俱来,藏于肾。
②肾藏后天之精:是由后天之本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后天之精充盛注入于肾,与先天之精结合,转化为肾精。
(2)肾主水: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肝三脏有关;(3)肾主纳气;(4)肾主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5)其华在发;(6)肾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7)恐为肾志、唾为肾液。
二、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贮藏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2、胃:为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的生理特性(胃气主降,胃喜润恶燥);3、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别清浊;4、大肠:传化糟粕;5、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6、三焦:通行元气、总司人体气化和运行水液。
三、奇恒之腑1、概念:奇,异也;恒,常也。
不同于六腑的六个器官的总称,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2、脑的生理功能:主精神活动,主感觉运动。
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主月经、主孕育胎儿。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

中医五脏六腑讲解及调理方法详解中医的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而六腑则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器官的中枢,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疾病密切相关。
下面详细讲解一下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及调理方法。
1.心脏(心)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循环血液和控制血液的运行。
心脏有开窍于舌,所以通过舌象可以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适度的运动对心脏保健非常重要。
心脏疾病患者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保持定期复诊。
2.肺(肺)肺主气,主要功能是呼吸,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进行适度的呼吸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肺部健康。
均衡饮食,多吃一些对肺有益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有助于肺脏的保养。
3.肝(肝)肝主疏泄,主要功能是调整气血的运行。
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有利于肝脏的健康。
饮食调理方面,应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调理肝脏的食物,如苦瓜、柠檬、红枣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肝脏的保健。
4.脾(脾)脾主运化,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运输和转化水谷精气、水液和血液。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是脾脏保养的关键。
避免过度饮食,不要过食生冷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脾脏调理的食物,如山药、白果、山楂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脾脏保健有好处,如散步、晨跑等。
5.肾(肾)肾主藏精,将精液输送到生殖系统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疲劳和性生活不节制,有助于肾脏的保养。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肾脏调理的食物,如黑豆、黑木耳、芝麻等。
适当的运动也对肾脏保健有好处,如太极拳、跳绳等。
6.六腑胆:胆下行于肝,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吸收和排泄废物。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压力过大和暴饮暴食,有助于胆腑的健康。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度食用脂肪和油腻食物,多吃一些有助于胆腑调理的食物,如荠菜、柿子等。
胃:胃主受纳,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
中医精髓图解——五脏篇,看完让你对中医了如指掌!收藏一下吧

中医精髓图解——五脏篇,看完让你对中医了如指掌!收藏一下吧一、心[形态结构]中医学对心脏的形态、位置早有描述,如“心为牡脏其色赤”,“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心之外体圆滑,内空如囊..中有直肌隔之,故有左房、右房之称。
左右半截,又有横肉间之,故有上房下室之号。
...中门户自能开合”。
其记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基本-致。
具体说,心脏是一个运动的器官,色赤红,形似未开荷花倒置的圆锥体,位于两肺之间,气管交叉之下,膈肌之上。
心脏内部被房中隔、室中隔及左右房室口而分为四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左房室口有二尖瓣;右房室口有三尖瓣。
当心室收缩时,阻止血液逆流入房。
在肺I动脉口和主动脉口,分别有三个半月瓣组成的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在心室舒张时关闭以阻止血液逆流入室。
[生理功能](一)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中医的“心”,称之为心系,实指西医的循环系统。
如“心之系与五脏之系相连,输其气血”。
它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整个密闭的循环系统。
“心主血脉”,指血液在心脏收缩的推动下,经动脉及其分支分布全身,借毛细血管联系五脏六腑,再由静脉回流心脏,如此周而复始。
心脏是心系的中心动力器官.起唧筒和抽水机的作用。
心气(指心脏收缩功能)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循环不息。
心气旺盛(心功能正常)、心血充足则脉搏充盈有力,面色红润光泽。
心气不足,如心力衰竭、虚脱、休克、心肌梗塞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出现脉搏细沉、微弱,面色苍白无华。
当血脉运行不畅、血液瘀滞如严重休克、心衰、心律失常(频繁早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则出现面色青紫、脉象结代或弦涩。
(二)心主虚里虚里脉实指心脏本身跳动,在左乳下心尖搏动处观察。
心尖搏动是西医心脏望诊的重要内容,中医也极为重视,除望诊外还包括触诊。
如正常人,“虚里脉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意即搏动范围不大,搏动60~100次/分,节律-致)。
在休克、心肌炎时,则“虚里脉动微不显,宗气内虚”(即心肌收缩力下降、搏动微弱)。
心、肝、脾、肺、肾五脏解说+-五脏六腑的作用

心、肝、脾、肺、肾五脏解说+ 五脏六腑的作用君主之官:心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
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
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
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
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
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
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由酸枣仁和灵芝配伍的睡宁胶囊可明显改善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而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冠心病等人群,则适宜服用百通胶囊;作为补五脏气血的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将军之官:肝《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心,被称为“君主之官”,在五脏中居于首要地位。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脏腑组织,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同时,心主神志,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如果心的功能出现异常,就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比如说,心血不足时,会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失眠、多梦、易惊等;心阳不足时,则可能出现畏寒肢冷、心胸憋闷等。
肝,被喻为“将军之官”。
肝主疏泄,能够调畅人体的气机,使气血运行通畅,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节情志。
此外,肝还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就会贮藏于肝;而在活动时,肝又会将所藏之血输送到全身各处,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如果肝气郁结,就容易出现情绪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问题;肝血不足时,则可能会出现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
脾,被誉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就是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和输送到全身;运化水液,是指脾对体内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
脾还主统血,能控制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
脾气虚时,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等症状;脾不统血时,则会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肺,被称为“相傅之官”。
肺主气,司呼吸,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肺还主宣发肃降,宣发是指将肺气向上向外布散,肃降是指将肺气向下向内清肃和下降。
肺通调水道,能够调节水液的代谢。
若肺失宣降,就可能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肺气不足时,容易出现气短、自汗、易感冒等情况。
肾,被视作“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君主之官心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外有心包护卫。
心在五脏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器官,它具有主宰一身上下,统管五脏六腑的特殊职能;。
心为神之舍,血之出,脉之泉。
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称为君主之官。
《内经》认为心主血和藏神,心为君主之官,生命之本;心、血、脉三者中,心占据主导地位,三者相互连属贯通,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发动机,心脏的搏动是否正常关乎生命的存亡。
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根本动力,起决定作用。
心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的部分功能。
心主血脉,主神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1、主血脉: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
血液在心气的推动下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营养全身。
血液的充盈与否,脉道是否通利,在心、血、脉系统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心主血脉的功能观察:正常时,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脉象和缓而有力,胸部感觉舒畅;非正常:面色淡而苍白,舌色淡而无光泽,脉象细而弱,心悸、心前区刺痛。
心血亏虚: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无华;心血瘀阻:心闷痛、面色灰暗、舌质青紫瘀斑。
2、主神志: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据现代医学则属于大脑的功能,即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
在中医理论中,总的把这方面的功能归心所主。
所以在临床上对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甚至精神错乱、意识障碍等,都属于心的病变,治疗方法也需从心方面来考虑,如有宁心、安神、开窍等法。
(心脏可决定性的影响大脑的功能,而心脏本身却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虽然意识活动源于脑,但此事绝非或以孤立进行,至少它要求心脏提供最优化的功能耦合,心脏为脑提供了充分的供给,这是能源;但心脏更为脑提供了最佳耦合频率,则更是信息源。
因此完美的意识活动就出于脑、心最佳耦合状态。
)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脏功能健全,才能使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
血液是营养机体的主要物质,心脏是推动血行的的主要器官,因此,心脏功能的强弱,血液的盛衰,可以影响身体的营养状况,通过面部气色和脉搏可反映出来。
心气旺盛,则血脉充盈,脉搏缓和有力,面色红润;(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可出现脉搏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苍白;)心血瘀滞,是血在脉管中循行无力,脸颊及嘴唇青紫,多现血压血脂异常;心气过盛,现红赤脸(色暗无光)且脸常有红晕,多现血压血脂异常。
4、在窍为舌:舌主言语和辨味。
心虽位于胸中,其气血与舌相通,以维持舌体的生理功能。
心血充足,心神正常时,舌质红润,舌体灵活,语言流利。
但当心脏出现异常时,它的某些病变,也可以从舌体上反映出来。
例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甚者糜烂;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心神失常(心受邪热或痰迷心窍),则舌卷、舌强、言语有障碍。
5、在志为喜:喜属心情愉快的情绪表现,属良性刺激,但喜极过度会使心神受伤。
突然的狂喜,会导致气血涣散,血行不畅,同时也会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一类疾病。
成语“得意忘形”,足能说明由于大喜而神不藏,不能控制形体活动。
可见过喜对人体健康不利,大喜伤心,心受伤,人体的整个功能皆会受损。
6、在液为汗:汗是津液经过心脏功能所化生的,散发于皮肤,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汗为心液”和“血汗同源”之说。
治疗时,如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
反之,津亏血少的病人,汗源不足,便不宜发汗。
如若过多的出汗,也能耗伤心阳,可见心慌、心悸的症状;心脏气血不足,也可引起自汗、盗汗。
人体汗液的正常排出,是机体“阴平阳秘”的表现,所谓“阴平阳秘”,即阴精(统指津液、血液类物质)充盛、阳气固秘之意。
这就是说要维持正常排汗的功能,首先需要阴精的充盛,阴精充沛,则汗源充足;若阴精亏虚,则必臻汗源不足,导致少汗或无汗;同时,若汗出过多,则必损伤阴精。
汗出需要阳气的蒸腾、固秘作用,只有阳气蒸化,才能维持对阴精的代谢功能,同时,又通过阳气(卫气)司汗孔开合的作用,将代谢后的津液排出体外。
若阳气虚弱,无力蒸化阴精,阴精凝而不化,可致少汗、无汗,甚至伴有水肿、小便不利等;但若阳虚不能固表,则又可致汗出异常,如自汗,甚至脱汗等。
(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全身青紫,口唇发绀;风湿性心脏病呈现二尖瓣面容,甚者皮肤环行红斑;高血压心脏病面色潮红,耳轮皱折;冠心病面色无华,痛甚则冷汗如油,四肢逆冷;糖尿病性心脏病则见皮肤作痒,后期见四肢麻木,甚则坏疽。
)肝——将军之官肝是人体贮藏血液的主要器官。
肝在五行中属木,通于春气。
肝木具有喜舒畅条达,因而肝有调畅气机、通利气血、促进脾胃升降等生理作用。
肝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的部分功能。
肝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1、藏血:指肝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藏血体现在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保证肝血充足,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其过亢。
同时,对人体内血量进行合理分配,人体内各部分的血液,常随不同情况而改变其血量。
当人在休息和睡眠的时候,机体对血液的需要量就减少,多余下来的血液就归藏于肝内;当劳动或工作时,机体对血液的需要量增加,肝脏就将贮藏的血液输出,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
此外,肝藏血还有约束、固摄之义,防止出血是肝的另一重要作用。
当肝气虚弱,收摄无力,或是肝火旺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都可引起出血。
(西医证实,人体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有三分之二在肝内合成,此外,肝还通过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控制出血)。
2、主疏泄:指调节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情志,疏利三焦水道,促进男子排精、女子排卵及月经来潮。
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散,散而不郁。
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出现障碍。
对气机,肝气郁结,会出现胸肋、小腹、两乳胀痛不适;如若影响血液的运行,则可形成血瘀;若影响津液的输布排泄,则可聚而为痰。
对脾胃运化的影响,表现为腹痛、腹泻,嗳气,恶心呕吐,肝气犯胃导致胃肠病变。
对情志,肝气郁结,使人郁郁寡欢,情志气郁。
对胆,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生,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胆汁排泄功能正常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作用,疏泄失常,可见胁下胀痛、口苦、黄疸等症。
促进男子排精、女子排卵及月经来潮,疏泄异常时,可致精液排泄不畅,月经混乱,经行不畅,甚而痛经。
3、在体合筋:全身的筋是依赖于肝血的滋养,筋又是联络关节,司运动的组织,人体肢节的运动,虽是筋起的作用,但只有肝血充盈,才能使筋得到濡养,从而维持正常的无能无力。
若肝血虚衰,筋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则肌腱、韧带和筋膜出现病变,关节活动不利,易于疲劳,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颤等,称为血不养筋。
4、其华在爪:爪亦受肝气的营养,如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荧润有光泽。
肝血虚,则指甲薄而软,易脆裂,枯而无光,甚至变形。
5、开窍于目:目有视物和辨色的功能。
肝与目有内在的密切联系,目所以能发挥视力的功能,是来源于肝脏气血的营养,所以肝的某些病理变化,常可由目方面表示出来。
如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迎风流泪等,见于远视、流泪;肝血不足,则视物模糊,甚则夜盲,见于结膜、角膜干燥软化症;肝经风热,则可见目赤肿痛等症,见于角膜炎、虹睫炎等;肝火上炎,可致眼红肿痛等证,见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等病。
6、在志为怒:气机调畅,则情志舒畅,心情开朗。
怒为肝脏精气所化,病理情况下,肝失条达疏泄则易生怒,而大怒又最易伤肝。
临床实践证实,肝脏阴血不足,阳气升发太过,稍有刺激即易使人发怒。
7、在液为泪: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可起到濡养目睛、排除异物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可见泪液分泌的异常,多为肝功能失常所致。
如肝之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可见迎风流泪;肝经湿热,则见目眵增多等。
脾——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仓廪之官)人的一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的营养供给,注意后天的保养和保健,更能够长久地保持健康,相反,就可能多病和减寿。
现代人胃疼、腹胀、腹痛、呕吐、反胃、腹泻、便秘等就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它们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因而又称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
每个人出生后,主要依赖脾的运化水谷,胃的受纳腐熟食品,人体才能将摄入的饮食物消化吸收,以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才能使全身脏腑经络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并与水液代谢和造血系统等功能有关。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1、主运化: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脾除了运化水谷精微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运化水湿。
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又将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多余水液,在肺的协同作用下,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就其对饮食物的作用来讲,包括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质的转运输而及其向气、血、津液的转化等一系列过程。
若脾的这一功能失职,则机体消化吸收功能就会因此而失常,从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
运化水湿功能,防止湿、痰、饮、甚至水肿。
2、主升清:脾将水谷精微向上转输于心肺,从而化生出人体能直接利用的气、血、津液,脾的这种功能叫做“升清”。
清,指的是至精至纯的精微物质,是化生气血津液的原料,这些精微物质由脾上输到心肺,然后通过心肺的化合作用,产生出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气、血、津液来,所以后世将脾称做“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
脾气上升,一则可以保证给心肺化生气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二则可以确保心、肺、头窍、脑髓等人体重要脏腑组织的营养;三则可以助胃通降纳谷,助肝升发疏泄,并维持胃、肾、肠、子宫等诸多内脏的恒定位置,防止其下陷或脱垂。
若脾主升清功能失常,不仅可致消化功能减弱而见纳呆、腹胀、便溏等症,而且因气血生化乏源,精微物质不能上注于头窍,出现头昏、目眩等。
同进,因脾气不升而下陷,则内脏失于固摄之力,而致胃下垂、肾下垂、脱肛、阴挺(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之病证。
在病理情况下,若脾主升清的功能失常,则津液等营养物质不能上承,心肺、头窍等脏腑组织失于滋养,就会出现相应的一系列症状:心肺气虚——咳嗽、气短、乏力、纳呆,心脾两虚——纳呆、乏力、失眠、健忘、眩晕;上燥下湿之候,是脾失健运,其气不升,津液不能均匀分布——水津不得上布,还可化为水湿,随其性而流注于下,注于足跗则为肿为胀,浸于肠腑则飧泄便溏,聚于阴户则带下绵绵。
脾气不升,亦致胃不能降浊和肝不得疏泄,严重者可致脏器下垂。
胃不降浊,可见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肝不得疏泄升发,则诸如胸胁胀满、心烦失眠、妇女月经不调之症,就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