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679b69b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a.png)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人体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心脏、肝脏、脾脏、肺部和肾脏。
在中医中,五脏被视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与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密切相关。
下面将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首先是心的养生。
心是人体的中枢,人体重要的脏腑功能都与心相关。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掌握着人体的思维、意识、记忆等。
要养护好心脏,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参与运动、学习放松的技巧和充足的睡眠来实现。
还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些心脏健康的食材,如鱼类、坚果等。
戒烟限酒也是良好心脏养生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肝的养生。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内分泌的调节中心。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功能不好,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要养护好肝脏,首先要合理饮食,少吃油腻和煎炸食品,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海鲜、豆类、水果等。
还要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
还要避免过量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第三是脾的养生。
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生化之源,它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输布水气等功能。
中医认为,脾虚会导致胃肠道问题,如胃溃疡、消化不良等。
所以,脾脏的养生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食寒凉和油腻食物,尽量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煮熟的蔬菜等。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第四是肺的养生。
肺脏是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不仅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还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水液代谢等密切相关。
要养护好肺脏,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烟雾。
饮食上,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有助于增强肺部的抵抗力。
最后是肾的养生。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着人体的水液代谢、排泄功能、生殖等多种功能。
保护和养护肾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57b32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2.png)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中国传统医学中,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五脏包含心、肝、脾、肺、肾,它们对应着人体五个方面的功能。
情志的平衡对五脏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一、心脏:养心防护心脏是人体的"君主",其主要功能是主管血脉、调节情绪以及控制血液循环。
要保持心脏的健康,首先应保持乐观和愉快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亲友交流、参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以及健康的饮食也是维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方面。
二、肝脏:疏肝理气肝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保护血液,调节情绪和脾气。
肝与情绪之间紧密相连,当情绪波动大或者过于压抑时,容易影响肝脏的健康。
因此,平衡情绪对肝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放松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欣赏艺术、散步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适度锻炼,也有助于疏肝理气。
三、脾脏:调养脾胃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中央",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产生能量。
脾脏和情绪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情绪不稳定或者过度思虑会导致脾气虚弱。
要调养脾脏,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此外,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脾脏健康。
四、肺脏:宣肺养护肺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官员",主要功能是呼吸、排泄、水液循环调节等。
肺与情绪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过度悲伤或者抑郁会对肺脏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要宣肺养护,可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增加体内水分、远离烟尘等环境污染,都是维护肺健康的重要措施。
五、肾脏:滋养肾气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将相",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控制生殖和水液代谢等。
肾脏的健康与情绪也有一定关联,过度恐惧或者焦虑会损伤肾脏功能。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3d6f983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e.png)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中的火、木、土、金、水,也代
表了人体内在的一种能量与运作方式。
五脏的养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五
脏的调养,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维护血液循环,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心脏的养生
需要保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习惯,适当增加摄入维生
素C等营养素的量,保持心脏健康。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代谢和排毒作用。
肝脏的养生需要保
证正常的生活节律,避免熬夜、暴食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需要适当的运动和防止外界
有害物质的侵害。
脾脏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关键器官之一,主要负责脾胃运化,对人体代谢起到重要的作用。
脾脏的养生需要保证正常的饮食习惯,注意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和吃不到饱的饮食习惯,同时也需要适当的运动和保持宜人的情绪状态。
肺脏是人体呼吸和气血循环的关键器官之一,也是抵御外界病毒和细菌的重要防御器官。
肺脏的养生需要保证正常的呼吸节律,避免吸入污染的空气和烟尘等危害物,通过适
当的锻炼和呼吸养生保养肺部。
肾脏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主要作用是维护人体的水平衡和生命力,同时也是
体内调节内分泌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
肾脏的养生需要保证正常的生活节奏,避免过度疲
劳和精神压力过大,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现代生活中必须的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以上就是对人体五脏养生的简单介绍。
通过对五脏的养生保养和合理的生活习惯,可
以帮助人体维持健康的状态,向一个更加健康和长寿的生活目标迈进。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c13b23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f.png)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
那么,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呢?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五脏养生经中医五脏养生经一、肝属木宠辱不惊肝木自宁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高兴或不高兴的事,以及被人赞扬或批评的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好听或不好听的话。
被人宠着的时候,不要太兴奋,否则会忘乎所以;而被人贬低的时候,也不要太丧气,否则就没有了志气。
尤其是切不可怒气冲冲,因为在人的“七情”之中,只有“怒”最伤人。
所谓“怒气伤肝”,怒会耗散肝血,助发肝阳上亢。
而肝阳一旦上亢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甚至诱发中风等恶疾。
若能做到宠辱不惊,肝气则会舒条有序,神志随之也就会安宁无恙。
中医五脏养生经二、心属火动静以敬心火自定有道是“动以养形,静则养心”。
但养形与养心两者是完全互惠的,唯有形体康健,心情方能舒畅;而心情一旦舒畅,则更有利于形体的健美。
喜静则静,喜动则动。
动中思静,静中思动。
唯有动静结合,身心方能自如。
倘若动静失于常态,或者体形劳累,则会伤及心血;而劳心一旦过度,则血脉不能通畅,随之形体也会感到疲乏。
所以说,血脉的流通,要有“动”以养形,精神的安定要有“静”以养心。
唯有动静有序,才能使心神、心血、心脉三者正常有序地工作。
中医五脏养生经三、脾属土饮食有节脾土安和《黄帝内经》上说:“饮食有节”是非常重要的长寿因素。
胃主纳谷,脾主运化,饮食有节,饥饱适宜,五谷才能化为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反之饮食无有节制,过饱则伤肺,过饥则伤气,过酸则伤筋,过咸则伤骨,过甜则伤血。
特别是暴饮暴食,烟酒无度,则必然会伤及脾胃,而脾胃受伤,气血津液则大量减少,所以要使脾胃(包括肝胆及大小肠)的安康,节制饮食为第一要素。
中医五脏养生经四、肺属金调息寡言肺金自全“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虚劳损,内撞鸣。
”这是清代中医名家陈修园对肺系疾病因素的总结,调息不当,外卫不固,风寒湿热经常侵犯皮毛,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就会诱发气管炎、哮喘病等疾患。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dc6f0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e.png)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一部关于养生的经典著作,它通过研究人体五脏的功能和调养方法,以及五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中医五脏养生经的概念、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概念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中医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主要内容涉及人体五脏的功能、调理方法以及与五脏相关的养生实践。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五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人体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调养五脏,可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二、内容1. 心脏养生心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君主”,其主要功能是主持循环系统和血液的运行。
心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情绪稳定和适度运动。
中医认为,情绪过度激动会导致心火上升,而适度运动可以帮助心脏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
2. 肺脏养生肺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宰相”,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呼吸和气体代谢。
肺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和呼吸道的通畅。
中医认为,深呼吸和定期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保持肺脏的健康。
3. 肝脏养生肝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将军”,其主要功能是贮藏和调节血液。
肝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情绪稳定和规律生活。
中医认为,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因此需要学会调节情绪并保持规律的作息。
4. 脾脏养生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中军”,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消化和吸收。
脾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损伤脾脏,因此需要注意饮食的选择和定时定量。
5. 肾脏养生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水藏之本”,其主要功能是贮藏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
肾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足够的休息和适度的运动。
中医认为,熬夜和过度劳累会损伤肾脏功能,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力活动。
三、意义中医五脏养生经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了解和运用五脏养生经的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调养五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此外,五脏养生经在中医养生实践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的参考依据。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五脏远离疾病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五脏远离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efc6c4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c.png)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五脏远离疾病中医养生之道:平衡五脏,远离疾病中医养生,注重通过平衡五脏的功能来维持身体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分别指肝、心、脾、肺和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维系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本文将介绍中医五脏的基本概念,讲解如何通过养生方式平衡五脏,从而远离疾病。
1. 肝脏:调畅气机,舒缓情绪肝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储藏血液、调畅气机的重要脏器。
保持肝脏的健康对于整个身体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应当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因为这些行为会对肝脏造成巨大的负担。
此外,情绪的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肝脏的健康,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情绪紧张。
2. 心脏:保持平和,宣布智慧心脏在中医中被视为主宰血脉、调节情志的脏器。
保持心脏的平和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和含有过多油脂的食品。
此外,良好的睡眠质量也对心脏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保持适度的运动和放松身心,如瑜伽、太极拳等活动,也有助于维持心脏的平和状态。
3. 脾脏: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收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运化水谷精微的脏器,它的功能主要涉及消化和吸收。
为保持脾脏的健康,我们应该注意饮食调理。
首先,按时进餐,避免过度饥饿和暴饮暴食。
其次,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杂粮、水果和蔬菜等,避免过食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正确认识快餐和加工食品对脾脏健康的不利影响,尽量减少其摄入量。
4. 肺脏:呼吸平稳,增强免疫力肺脏在中医中被视为气机调节和呼吸的脏器。
保持肺脏的健康对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空气的清新与流通,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清洁和循环。
此外,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这是保护肺脏健康的重要举措。
良好的姿势和正确认识工作环境也对肺脏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5. 肾脏:滋养生命,养护精气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生命之根和调节水液代谢的脏器。
保持肾脏的健康有助于预防老年疾病和滋养精气。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0b78d1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e.png)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人体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五脏养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五脏的调理,可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人体的五脏养生的相关知识。
首先是心的养生。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对心脏的养生应从情绪调节入手。
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于激动或者情绪低落,适当的锻炼也对心脏有好处。
心脏也需要适当的营养,多摄取一些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对心脏保健有益。
其次是肝的养生。
肝主疏泄,中医认为肝脏对情绪的调节非常重要,过度的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所以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过度疲劳,规律作息也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手段。
肝脏也需要适当的营养,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B、E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对肝脏保健有益。
再者是脾的养生。
脾主运化,对脾脏的养生应从饮食入手,保持饮食的适度,不要暴饮暴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
中医认为脾胃不和会导致很多不适,所以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保持适当的运动也是保护脾脏的重要手段。
脾脏也需要适当的营养,多摄取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对脾脏保健有益。
五脏养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五脏的调理,可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要保持良好的情绪,规律作息,适当的运动,科学的膳食结构,才能做到全面保护五脏,使身体保持健康。
五脏也需要适当的营养,多摄取一些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鱼类、豆类等对五脏保健有益。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五脏养生,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五脏五行及养生
![中医五脏五行及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a54e37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f.png)
中医五脏五行及养生人体五脏五行属性人体内共有五脏六腑,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六腑则为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而五脏则是藏精气神。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跳: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五脏在阴阳上都属阴,主藏而不泻;而六腑为阳,主泻而不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五行在五脏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根据五行中相生相克角度,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关系,利用调整五脏间生克乘侮关系来治病。
中医养生智慧养生调理五脏法
![中医养生智慧养生调理五脏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9d2e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6.png)
中医养生智慧养生调理五脏法中国传统医学中,五脏被认为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分别为心、肺、肝、脾和肾。
中医养生注重调理五脏,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医智慧养生调理五脏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一、心脏调理法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调节血液循环和情绪状态。
为了保护心脏,人们可以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做出以下调理:1. 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谷物等,有助于提高心脏的功能。
此外,适量饮用绿茶也有益于心脏健康。
2. 情绪调理: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互动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和紧张情绪。
二、肺脏调理法肺脏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对身体内外环境的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肺脏养生的一些方法:1. 呼吸调理: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如深呼吸、缓慢呼吸等,有助于增强肺功能。
此外,放松并避免暴露于污染的环境也对肺脏健康有益。
2. 运动调理: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等,可以加强肺部功能。
此外,可以尝试练习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调节呼吸和提高肺功能的运动。
三、肝脏调理法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脏器之一,具有储存、排毒和分解物质等重要功能。
以下是一些肝脏养生的方法:1. 平衡饮食:减少摄入脂肪、糖分和盐分等对肝脏不利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有利于肝脏健康。
2. 调节情绪:愉快的情绪有助于维护肝脏的健康。
可以通过冥想、艺术创作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四、脾脏调理法脾脏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参与了人体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以下是脾脏养生的一些方法:1. 饮食调理:脾脏喜欢温暖而消化容易的食物,建议多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山药等。
此外,避免生冷食物对于脾脏的健康也很重要。
2. 睡眠调理: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脾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放松和避免熬夜等都有助于脾脏的调理。
五、肾脏调理法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的平衡。
中医养生平衡五脏功能
![中医养生平衡五脏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a110a7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2.png)
中医养生平衡五脏功能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分别为心、肺、肝、脾和肾。
中医养生强调通过调节五脏功能来达到健康的目的。
保持五脏的平衡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会论述如何通过中医养生来平衡五脏功能。
一、心脏养生心脏是人体的“皇帝”,主管血液循环,具有驱赶邪气的作用。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持心脏的健康。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规律作息、有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熬夜等。
其次,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肌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
常见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都可以选择。
此外,注意情绪的调节也是很关键的一点,过度的焦虑和压力会对心脏造成负担。
二、肺脏养生肺脏是呼吸系统的关键器官,能够调节呼吸和气机。
肺脏的养生需要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着手。
饮食方面,多吃一些对肺脏有益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可以润肺止咳。
此外,避免吸烟及二手烟,保持空气清新也是重要的。
运动方面,选择一些能够增加肺活量和呼吸机能的运动,如深呼吸、慢跑、瑜伽等。
三、肝脏养生肝脏是人体的“清道夫”,主要功能是解毒、贮藏和调节新陈代谢。
肝脏的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其次,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压力过大。
此外,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调理肝脏,如常食用黑木耳、葡萄、柠檬等具有健肝作用的食物。
四、脾脏养生脾脏是水谷精微的转化中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脾脏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合理饮食,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其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注意情绪的稳定。
此外,适当进行一些调理脾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五、肾脏养生肾脏是人体的“根本”,主要负责生长发育和繁殖功能。
肾脏的养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和有规律的饮食。
其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情绪的稳定。
此外,适当进行一些增强肾脏功能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中医养生保健的五脏与六腑保健
![中医养生保健的五脏与六腑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dbc99d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f.png)
三焦腑的功能:主持诸气,通调水道 三焦腑的保养方法: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三焦腑的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三焦腑的按摩保健:经常按摩三焦俞、石门等穴位,促进气血循环
五脏与六腑的相互影响及整体调 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相互影响:五脏与六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整体调理:通过调理五脏与六腑,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肺脏的养生方法:养 肺气,润肺阴,清肺 热,化痰止咳
肺脏的功能:主气, 司呼吸,通调水道, 朝百脉
肺脏的饮食保健:多 吃白色食物,如百合 、银耳、雪梨等
肺脏的运动保健:深 呼吸、慢跑、游泳等 有氧运动,增强肺功 能
肾脏的功能:调节水分、电解质平衡,排泄代谢废物 肾脏的养生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饮食调理: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少吃盐和糖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增强肾脏功能
添加标题
肝脏的养生方法: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添加标题
肝脏的保健穴位:如太冲穴、 行间穴、足三里穴等
脾脏的功能:运化水谷,吸收营养,调节水湿 脾脏的保养方法: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脾脏的常见疾病:脾虚、湿热、脾阳不足等 脾脏的保健食物:山药、扁豆、莲子、薏米等
六腑的养生保健
胆腑的功能:储存和排泄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
胆腑的健康:保持胆汁分泌正常,避免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
胆腑的饮食保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 、高胆固醇的食物
胆腑的运动保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促进胆汁分 泌和排泄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法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f3bb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8.png)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法中医学一直强调内外的平衡和谐,其中五脏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分别是心、肝、脾、肺、肾。
如果五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疾病。
因此,健康的养生方法就是保持五脏的功能良好。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中的五脏调养法。
一、心脏调养法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循环血液,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中医认为心脏与神志活动息息相关,因此要保持心脏的健康,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平时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散步、静心冥想等。
此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饮酒和烟草的摄入,对心脏的保护也非常重要。
二、肝脏调养法肝脏是身体的解毒器官,同时也参与了身体内多种代谢过程。
肝脏的健康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的愤怒、焦虑等情绪不良会损害肝脏的功能。
因此,要保养好肝脏就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此外,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保持肝脏的健康。
中医还提倡饮食调理,多吃一些具有解毒功能的食物,如柚子、橙子等。
三、脾脏调养法脾脏是消化吸收的关键器官,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中心。
中医认为脾脏受湿邪的侵袭较为容易,因此脾脏需要特别的保护。
首先,要保持规律有节奏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对于脾脏的养护至关重要。
其次,饮食也是调养脾脏的重要方面。
中医提倡温热的食物,如姜、大枣等,可以辅助消化和增强脾脏功能。
此外,还要避免过食寒凉、油腻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脏健康。
四、肺脏调养法肺脏是人体的气机所在,呼吸是肺脏最主要的功能。
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是肺脏调养的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晨起深呼吸能有效地清除肺脏的浊气,养护肺脏。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湿润也是肺脏健康的关键。
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并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饮食上,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等,有益于肺脏的保养。
五、肾脏调养法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排除废物和保持水平衡。
五脏保养:养心、养肝、养肺、健脾、养肾
![五脏保养:养心、养肝、养肺、健脾、养肾](https://img.taocdn.com/s3/m/f39ac63fdd36a32d73758146.png)
五脏保养:养心、养肝、养肺、健脾、养肾中医饮食养生养生的概念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五脏的保养养心:仁者养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以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
“恭”有谦逊、尊敬之义;“宽”有宽容、宽大之义;“信”有诚信、有信用之义;“敏”有勤勉之义;“惠”有柔顺之义;“智”有智慧、智谋之义;“勇”即勇敢之义;“忠”有忠诚、尽心竭力之义;“恕”有仁爱、宽宥之义;“孝”为善待父母;“弟”同悌,为敬爱兄长之义。
一个人如果能仁全如此,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宽松,而不是懊恼、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惧,因此,“仁者寿”。
人的习惯是多年养成的,不可能一下子戒除所有毛病,需要日积月累地调整,逐渐把多年养成的坏习惯消除。
因此,人心本身也需要“养”,我们要学习把自己的心当作一棵树、一株盆景来养育(你会吗?)。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
通过减少不健康的欲望,可以达到涵养心灵的作用。
如果把我们的心比作一株植物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清除贪心和私欲,保持净心,发展自己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就好比是在给自己的心浇水、施肥,保证心的健全生长。
养肝: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自我调整,甚至必要时用一点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切记焦虑、抑郁、发怒都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郁久化火,进而影响心、脾肺等脏器的正常功能。
少饮酒,尽可能避免醉酒。
酒可伤肝的道理尽人皆知,但是又有很多人有太多的不得已而需要经常不醉不归。
健康和人情,有时候是一道单选题。
养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所以要注意“保湿”,要注意适当饮水,干燥环境下工作可以考虑用加湿器增加湿度。
肺属上焦,风邪首先犯肺,且风为阳邪,可致肺阴受损,肺火上雍。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方法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bdb6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f.png)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方法中医养生强调“五脏调养”,即通过调整五脏的功能状态,实现身心的健康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调养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中针对五脏的调养方法。
一、心的调养方法心是人体的中枢,主管血脉和神志。
心的调养方法包括:1.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会对心脏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保持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悲伤、忧虑等负面情绪。
2.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对心脏健康有益,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3.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C等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有助于心脏健康。
同时,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二、肝的调养方法肝在中医理论中主管气血运行和情绪调节。
肝脏的调养方法包括:1.保持情绪稳定:肝与情绪紧密相关,过度的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对肝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保持情绪稳定,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2.注意饮食习惯:中医认为酸味和辛辣食物对肝脏有刺激作用,因此要适量摄入;同时,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肝脏排毒和身体的健康。
3.避免过量饮酒:大量饮酒对肝脏造成损害,容易导致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等疾病。
尽量限制酒精摄入量,避免长期酗酒。
三、脾的调养方法脾主持运化水谷,对消化和吸收起重要作用。
脾的调养方法包括:1.保持规律作息:脾喜欢规律,不喜欢熬夜和不规律的作息。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脾脏的健康。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尽量选择新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脾脏消化功能的良好运转。
3.适当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脾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适合脾脏调养的运动包括太极拳、瑜伽等。
四、肺的调养方法肺主气,以呼吸为主要功能。
肺的调养方法包括: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有助于有效吸入新鲜氧气,促进肺功能的发挥。
2.注意保暖:肺喜欢温热的环境,避免受凉或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中医养生秘籍五脏调理延缓衰老
![中医养生秘籍五脏调理延缓衰老](https://img.taocdn.com/s3/m/a62f36e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b.png)
中医养生秘籍五脏调理延缓衰老中医养生,是一门古老而博大精深的学问。
它认为人体的健康与五脏的调理息息相关。
根据中医的理论,五脏包括肺、肾、心、肝和脾,每个脏器都对应着人体的某种功能和精神状态。
通过调理五脏,可以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五脏调理方法,帮助读者养生延年益寿。
一、肺脏调理肺在中医里被称为“官窍之海”,其功能与呼吸息息相关。
调理肺脏可以增强肺功能,改善呼吸道问题,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中医推荐以下方法来调理肺脏:1. 呼吸锻炼: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气,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肺部弹性,提高呼吸效率。
2. 食疗调理:常食用梨子、百合、莲子等具有滋润肺部的食物,对于改善肺部干燥、咳嗽等问题有一定效果。
3.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尘埃。
二、肾脏调理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生殖和排泄功能。
调理肾脏可以增强人体的生命力,保持身体的生理平衡。
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肾脏调理方法:1. 适当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以增强肾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2. 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肾脏排毒并恢复体力。
3. 饮食调节:多吃黑豆、黑芝麻、核桃等有益于肾脏健康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过多咖啡因。
三、心脏调理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君主”,负责控制血液的循环和情绪的平衡。
心脏调理可以增强心脏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心脏调理方法:1. 良好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远离压力: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状态。
3. 饮食调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橙子等,有助于心脏健康。
四、肝脏调理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将军”,主要负责血液的储存和调节。
肝脏调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以下是一些中医推荐的肝脏调理方法:1. 远离有害物质:减少或避免吸烟、饮酒和接触有毒物质。
2. 调节饮食:多吃胡萝卜、柠檬、苦瓜等有助于肝脏健康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过多油腻食物。
中医养生五脏法
![中医养生五脏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f021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f.png)
中医养生五脏法中医养生注重身体的整体平衡与健康,而五脏法则是其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在生命运行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人体的健康。
一、心为君主,掌管血液循环心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君主”,象征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也掌管着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为了保持心脏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调节情绪:情绪的波动对心脏健康有直接影响。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紧张。
2.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B的食物,如鲜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提高心脏健康。
3. 适度运动: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和耐力。
二、肝为将军,调节情绪和代谢肝被看作是身体的“将军”,它掌管着情绪的调节和身体的代谢功能。
以下是一些保护肝脏健康的方法:1. 控制情绪:愤怒和压抑情绪对肝脏有害,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激动和过度紧张。
2. 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
3. 适当锻炼:肝脏喜欢适度的锻炼,如太极拳、瑜伽等。
但是过度的运动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对肝脏造成伤害。
三、脾为将军,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将军”,它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以下是脾脏养生的几个关键点:1. 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地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多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2.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食物过于油腻或寒凉,可以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生姜、蒜等。
3. 保持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提高脾脏的消化功能和吸收能力。
四、肺为将军,主管呼吸和免疫肺被称为“将军”,它主要负责呼吸和免疫功能。
以下是一些保护肺部健康的方法:1. 健康的生活环境: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多去自然环境中呼吸新鲜空气。
2.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柠檬和杏仁等,有助于提高肺部的免疫力。
中医五脏养生
![中医五脏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dd234a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6.png)
中医五脏养生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各个器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互相支持,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其中,五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中医强调五脏养生的重要性,以便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在中医理论中有着各自重要的功能和特点。
心主司血脉、统御神志;肝主疏泄、掌管情绪;脾主运化、为肌肉提供营养;肺主呼吸、掌管气机运行;肾主藏精、主管生殖。
当这五脏功能协调平衡时,人体就会保持健康,而一旦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引发疾病。
因此,中医提出了五脏养生的方法,旨在调养五脏的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五脏养生方法。
首先,对心脏的养生。
中医认为情绪关系着心脏的健康,因此保持愉快的情绪对心脏来说非常重要。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能促进心脏的血液循环,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此外,中医还推崇食用一些对心脏有益的食物,如红枣、莲子、山药等,可以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其次,肝脏的养生。
肝主疏泄,所以保持心情愉快是保护肝脏的关键。
同时,中医认为肝脏也与眼睛有关,因此保持眼睛的健康也是养护肝脏的一部分。
适量的眼部保健操、远视、静坐等也有助于调养肝脏。
此外,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芹菜、莴苣等,也有助于养护肝脏。
第三,脾脏的养生。
脾脏主要负责营养的吸收和转化,因此养护脾脏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注意饮食习惯。
中医建议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山药、莲子等,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和油腻食物。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能促进脾脏的功能,如散步、跳绳、打太极拳等。
第四,肺脏的养生。
保持呼吸畅通是养护肺脏的关键。
中医认为,肺喜欢清新的空气,所以每天呼吸新鲜空气对肺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可以通过深呼吸、慢呼吸、泡脚等方法来调养肺脏。
同时,适量的运动也能增强肺脏的功能,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最后,肾脏的养生。
肾是人体主要的贮藏器官,肾脏的养护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调养五脏六腑的方法
![中医调养五脏六腑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52ccb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7.png)
中医调养五脏六腑的方法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的功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保持五脏六腑的平衡和调养是中医注重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中医调养五脏六腑的方法。
一、调养肺脏肺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它主要负责呼吸和气机的运行。
肺主宣发,喜干燥,忌潮湿寒冷。
要保持肺的健康,首先需要注意居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保持室内的干燥和适宜的温度。
其次还需要注重饮食调养,多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杏仁、百合等。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如散步、太极拳等。
二、调养心脏心脏是人体的“君主”,主管血液的循环。
中医认为心脏属火,它的生理活动需要心火旺盛。
要调养心脏,首先需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其次,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一些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食物,如山楂、黄豆、豆腐等。
此外,适量的有氧运动也对心脏的健康有益,如慢跑、游泳等。
三、调养肝脏肝脏在中医里被称为“将军”,它主要负责调理气血的运行。
肝脏喜怒伤肝,忌压抑。
要保持肝脏的健康,首先需要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
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有助于肝脏保健的食物,如苦瓜、柚子、莲子等。
此外,适当的锻炼也对肝脏的健康有帮助,如打太极拳、散步等。
四、调养脾脏脾脏是人体的消化中心,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和排泄。
中医认为脾喜温暖,忌寒凉。
要保持脾脏的健康,首先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食寒凉、刺激性的食物。
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山药、红枣等。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脾脏的健康,如太极拳、瑜伽等。
五、调养肾脏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水盐平衡。
肾脏喜温暖,忌寒冷。
要调养肾脏,建议首先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其次,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有益于肾脏健康的食物,如黑豆、核桃、龟肉等。
此外,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肾脏的调养,如散步、太极拳等。
六、调养六腑除了调养五脏,还应关注整体的六腑功能。
中医养生五脏调理的重要性
![中医养生五脏调理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b26eb1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4.png)
中医养生五脏调理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它们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五脏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中五脏调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五脏调理方法。
一、心脏调理心脏是人体的“统帅”,它控制着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心脏调理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和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心脏的调理可以通过身体锻炼、情绪调控和饮食调理来实现。
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正确处理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有助于心脏健康;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摄入,可以预防动脉硬化,保护心脏健康。
二、肝脏调理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将军”,它主要负责排毒、代谢和储存血液。
肝脏调理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
中医推荐的肝脏调理方法包括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过多的油腻食物;多喝水、多吃纤维食物,帮助肝脏排毒;合理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三、脾脏调理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中土”,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和营养转化。
脾脏调理对于预防和改善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泻等,非常重要。
中医建议,脾脏调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减少对脾脏的负担;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蔬菜等;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脾脏的消化功能。
四、肺脏调理肺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皮毛之官”,它主要负责呼吸和气体交换。
肺脏调理对于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推荐的肺脏调理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避免吸入污染物;适度运动,增加肺活量和呼吸深度;坚持适度的外出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
五、肾脏调理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主水之官”,它主要负责排泄废物、调节水平衡和维持生殖功能。
中医养生五脏
![中医养生五脏](https://img.taocdn.com/s3/m/0c2b8ae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e.png)
中医养生五脏现在社会上亚健康的人特别多,外表看着似乎没病,其实各部机能处于临界状态,处于大病欲来前的状态,只要有导火线,防线就会全面崩溃。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五脏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中医养生五脏:肺部养生1、肺主气《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其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在五脏中,肺有调节、主持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
肺主气则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2、肺主行水《素问·经脉别论》将肺称作“通调水道”,即肺主行水,肺主行水,常与脾相协作。
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在运化水湿的过程中,一个关键角色就是肺,肺通过自身的宣发和肃降来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3、肺朝百脉《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难经·一难》说:“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即肺与百脉关系密切。
肺朝百脉,这里所说的百脉主要是指人体全身的血脉,百脉均汇总流经于肺,并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4、肺主治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其与心脏的相互合作,从而使得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的生理功能得以治理和调节。
肺主治节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共包括四个方面:治理和调节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治理和调节津液代谢;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
5、寅时,肺经当令,此时当熟睡寅时,即凌晨3点至5点,此时肺经最旺,为了使肺正常工作,寅时必须保证其他器官处于休息状态,从而保证全身所有气血均流注肺经。
寅时是阳气的开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此时人体各器官均应处于休眠状态,人应该处于熟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肺“均衡天下”,合理分配气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五脏养生自序:天人合一,三因制宜中医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三因制宜。
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活动一定是受生存环境影响的,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养生去疾,没有亘古不变、更没有万人普适的养生方法,不变和普适的只有天人合一、三因制宜的原则。
“天人合一”的“天”有大小之分。
大“天”就是日月、宇宙,小“天”就是地球、大气层、季节、气候。
有了日月宇宙才有地球上的温度、气候、昼夜、生命。
那么,“天人合一”究竟是合大“天”还是合小“天”?在人类童真天然的幼年、心眼清澈的古代,这本不是个问题。
因为小“天”就是日月、地球之间客观关系的真实体现,人类只是被动地与万物生息在日月、地球营造的生物圈中。
合小“天”就是合大“天”,大小“天”本是一体。
古人通过小“天”来体悟感知大“天”——日月宇宙。
现在,大“天”日月、宇宙不变,但是小“天”已经被地球的孩子、顽皮的人类搅得面目全非了。
现在,“天人合一”是合大“天”,还是合小“天”?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合大“天”,那就应该感受真实的季节冷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但是,现在冬季不冷且终日暖气,冬行春令;夏季酷热又终日空调,夏行秋令;日出而作倒是可以做到,因为要工作讨生活;日入而息则是很难做到了,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越是夜晚红尘越喧嚣。
小“天”变了——大气污染、气候变暖、季节渐渐失去自己本真的色彩。
如果这种变化是真正的进步、进化,那么地球应该更加适合人类生存居住,万物更加和谐才对。
可是恰恰相反,今天的地球上除了极端闭塞的“落后”地区和发达国家损人利己的自家环保外,地球家园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了。
虽然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大“天”罩着小“天”,但是人类偏偏把贴身的小“天”搅得污浊脏乱,人类在向着科技日新月异、经济一日千里、唯我独尊、疏离天地自然的方向乘风破浪“前进”,一路上,把小“天”、生物圈、地球环境破坏得乱七八糟。
科技的飞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使人类朝着欲望膨胀、享受、舒适、便捷、寿命延长的趋势变化,并非进步、进化,而是令人类迷失于欲望的歧途而退化。
科技经济的发展有时是合理而不合道,即不合天地之间的“大道”。
如何既合理又合道?真是需要大智慧啊!人类航向的矫正,只有等待人类的彻底觉悟或者出现一个强势又具大智慧的舵手了。
我们终归要生存,而且要尽可能健康、愉快地生存,还是要“天人合一”。
“天”变当然人也会变,孙悟空再厉害也逃不过如来佛的手心,人类再聪明也折腾不出地球。
有什么因就结什么缘、得什么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人类的行为影响着小“天”,小“天”影响着我们的身心,身心又决定我们的行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们的因,决定着我们得什么果、为子孙后代结什么缘。
看看污染的天空、炎热的气候、肮脏的河流,再看看医院里成群的不孕不育、恶性肿瘤、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过敏性鼻炎、哮喘、亚健康患者,就知道了什么叫“现世报”。
空气河流污染、食品安全隐患、气候变暖炎热,没有办法呀,自救吧。
只能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以现有小“天”来修自己的果。
古代有古代的活法,现代有现代的活法。
把中医养生与现在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相结合,让我们赋予“天人合一”以新的时代内容,这也叫无可奈何的与时俱进吧!现在,人类的小“天”——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距离《黄帝内经》时代两千多年,今非昔比,沧海桑田,蓝天白云少见,青山绿水变色。
人变了,病也变了。
以前的人容易得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现在的人容易得身心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病。
古人的疾病相对简单许多,要么是山岚瘴气、时毒疫疠,男女老幼触之皆染;要么是营养不足,正气虚弱,环境适应能力下降。
人为的环境变化所引起的疾病或身心性疾病则远远不如现在这么普遍。
人类对于小“天”、生物圈、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巨大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类身心健康,致使疾病谱发生变化,身心性疾病、环境相关疾病、生活方式病层出不穷。
人的“天人合一”靠的是皮毛、五官的感知以趋利避害,以及呼吸吐纳、食物循环、二便排泄以新陈代谢。
皮毛、五官无非是五脏的外延:肺主皮毛、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
饮食、呼吸、二便靠的是五脏的配合:饮食的吸收、变化、利用要靠脾胃、心肺;肺主呼吸,肾主纳气(和呼吸质量深度有关);心主神、肝主疏泄则发挥着整合生命、协调脏腑的作用。
因此,“天人合一”要先认识人体的脏腑首脑——五脏(心、肝、脾、肺、肾)。
不论体质养生、饮食养生、四季养生等等,其具体方法最终还是落在五脏。
比如,气虚体质是肺脾两脏相对虚弱,阴虚体质是肝肾两脏相对不足,瘀血体质是心肝两脏相对不畅;山药补肺脾肾,韭菜虾仁补益肾阳,莲子养心;春季风气当令养肝,夏季暑气当令养心,长夏湿气当令养脾,秋季燥气当令养肺,冬季寒气当令养肾。
因此,不论哪种养生,了解五脏应该是最基本的。
我们的五脏在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下,承受了很多本来不应该承受的重担。
五脏养生就是要看看五脏的真面目、五脏的特性喜恶,尽量卸载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给五脏带来的麻烦、干扰与重压。
第一章现代社会对五脏的影响“古方不能治今病”,今病是现有环境造成的。
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空调依赖,使得五脏备受困扰,百病由此而生。
中国人的体质由昔日的营养不良虚弱性体质为主,转变为能量代谢不畅淤滞性体质为主。
一、人体五脏各司其职中医治则、治法、养生的源头都在《黄帝内经》。
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黄帝内经》是必修课。
为什么《黄帝内经》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视为珍宝而备受推崇呢?因为在“内经”时代,人类心智开启,睁着明亮清澈的眼睛,感受观察着真实的自然。
眼看心悟,天人真正的合一,很少有迷雾障眼惑心。
《黄帝内经》是古人在天地间,体悟宇宙万物之道后发出的,回荡于中华大地上两千年而不息的心声。
这心声教诲我们如何立于天地自然之间,体悟感知“道”、触摸聆听“道”、顺应遵守“道”。
《黄帝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看了这句话就知道,中医对生命的认知、保养、治疗的出发点在于天地四季。
中医养生是依照时序来调整生命状态的,既与时俱进,与万物一起生息沉浮于天地四季,又保持自我,稳定机体内环境而立足于地球生命之林。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基本框架,也就是说中医养生所有的方法理念,不论养神还是养形都必须在这个框架里,都必须遵循这个大法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天应地、保持自稳的基础。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呢?“养”是调节、促进的意思,“阳”指阳气的升发过程,“阴”指阳气的收藏过程。
“养阳”、“养阴”并非是用药食来补益阳气或阴精。
而是指自然界的阳气于春夏升发,生活中就不能妨碍阳气的升发;于秋冬收藏,生活中就不能妨碍阳气的收藏。
清末民初有一本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中医书,写得非常好。
书里有一句话,对于我们认识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很有帮助。
这句话大意是说,要想认识中医,走进中医的大门,不是从具体的穴位、手法、方剂入手,而是必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辐射热(阳气)的降、沉、升、浮圆运动。
怎么样去感知太阳辐射热(阳气)的降、沉、升、浮圆运动呢?就看看身边的树木、花花草草之类。
植物经秋而落叶,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升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
要看阳气的升发和潜藏过程,那就看植物的生生息息,看动物的冬眠与苏醒。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春夏季以阳气升发蒸腾为主,生命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因此春夏养阳,一切以不伤、不损、不碍阳气的升发蒸腾为原则。
让阳气生而勿乏,长而勿亢,保持一种温煦、和谐、适度的状态。
如果升发不及,则身心必然虚弱疲惫;升发太过,则会燥烈亢盛,内热火毒连绵不断。
秋冬季则以阳气收敛潜藏为主,让生命休养生息,蓄积能量。
因此秋冬养阴,一切以不伤、不损、不碍阳气的收敛潜藏为原则。
让阳气收而勿亏,藏而勿僵,静中有动地积蓄“源头活水”的能量。
如果收藏不足,则来年升发无力,日久必然影响生长发育;如果藏而不活,僵化不动,则容易生痰湿、生瘀血。
人随着自然万物而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
春夏秋冬每一季节、升发潜藏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脏腑为主角来完成“天人合一”,其他脏腑则主次分明、各尽其责地协助主角。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不喜抑郁、约束,正应春季阳气升发、生机盎然、草木条达之象。
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而肝的疏泄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
所以春季养生的重点是肝脏,不可郁闷生气。
心主血脉,血脉喜温恶寒,遇热则行,得寒则凝,正应夏季阳气盛长、江河满盈奔腾之象。
夏季阳气旺盛有助于鼓动心脏、畅通血脉,而旺盛畅通的血脉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盛长。
所以夏季养生的重点是心脏,不可逆势受寒经冷。
肺主呼吸,以肃降为顺,正应秋季阳气下降、生机潜藏之趋势。
秋季气温下降,阳气潜藏有助于肺的肃降,而肺的肃降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潜藏。
所以秋季养生的重点是肺脏,不可燥热、不通而妨碍肃降。
肾主封藏,正应冬季万物生机潜藏、阳气下沉之象。
冬季寒冷收藏利于肾脏积蓄能量加以封藏,而肾脏的吸纳封藏则顺势加强人体阳气的沉降内收。
所以冬季养生的重点是肾脏,不可躁动不安,扰动封藏。
而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五脏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升发、潜藏,也需要消耗物质基础。
这个物质基础、营养来源于哪儿?就来源于脾胃。
所以中医说“脾主四时”或“脾旺于四时”。
在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脾胃。
人体五脏的功能协调是集体主义,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虽各有各的职责,但更重要的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和谐。
五脏就是这样由天地、日月、四季引领,协调地指挥着人体的经络、气血、四肢、百骸、六腑、五官,跟随日月,追赶四季,与万物一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沉浮于生长之门,奏响天人合一的生命乐章。
二、现代生活给五脏带来的影响天地是一小人身,人身乃一小天地。
《六韬。
文韬。
守国第八》中说:“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
”“天人合一”,人不可能是“道”的化外之民,五脏天生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调节机制,五脏的天性即顺道,顺道即顺生。
五脏养生就是维护五脏的天性,不妨碍、不添乱、不添堵。
不要画蛇添足,补这吃那。
在“内经”时代,人们顺天应道、安分守己地待在生物圈、食物链中自己应该待的位置,不越位,对小“天”、生物圈、食物链的影响很小。
由于认知的局限,无知、无奈于传染性疾病和危重疾病的抢救。
正因为此,古人就更加注意自我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生存能力、抗病能力、内省和内观,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