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赏析
文言文《祭十二郎文》全文翻译和考点解析
祭十二郎文韩愈〔唐代〕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
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创作背景《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
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去世的噩耗。
韩愈尤为悲痛,写下这篇祭文。
正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儒创作的一篇五言绝句,是对战国时期著名将领李广的赞美与祭奠。
首先,方孝儒以豪爽的笔调描述了李广的威武形象,写道:“风吹扈气振威骨,雷动衣冠步云雷。
”这里通过描绘风吹李广衣袍飘动的场景和他英武的气概,来展现他的威严和霸气。
接着,方孝儒又通过描写李广的忠诚和勇猛,来赞扬他的英武之道。
诗中写道:“反侧千机谐木脂,同升万锤坚铁腰。
”这里用“千机谐木脂”和“万锤坚铁腰”来形容李广反应迅速、机智灵
活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他坚强不屈的品质。
最后,方孝儒以深深的敬意向李广致以崇高的思念与追思,写道:“梦中素手空渠次,魂断词肩泪满巾。
”这里以“梦中素手”、“魂断词肩”和“泪满巾”等形象,表达了作者心灵深处对李广的
钦佩和思念之情。
《祭十二郎文》既是对李广这位伟大将领的赞美,也是对他忠诚和勇猛精神的颂扬。
通过展现李广的威武形象和忠诚勇猛的品质,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的崇敬之情,展现了他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追思。
古诗祭十二郎文翻译赏析
古诗祭十二郎文翻译赏析《祭十二郎文》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原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及赏析
《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及赏析《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
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祭十二郎文唐代: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色人们不幸失去亲人时,悲痛至极,情之所至,往往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甚而至于痛不欲生。
《祭十二郎文》就是倾诉此情此景的一篇哀婉动人的文章。
文章是身为长辈的韩愈为先逝的晚辈十二郎写的祭文。
依常情,老祭少,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再追思韩氏两代人之间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遭际,其悲惨之情就更非寻常可比了。
因此,当贞元十九年〔803〕五月,在长安监察御史任上的韩愈突然得知十二郎病死异乡的噩耗时,如雷轰顶,竟茫然不知所措。
直到七天之后,痛定思痛,才以这篇被后世誉为“千年绝调〞的祭文倾吐了叔侄间患难与共、生离死别的无限悲伤之情。
古人写祭文常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赞颂,形式多为骈文或四言韵文。
《祭十二郎文》却一破常规,内容上既无赞颂之词,形式上也不用骈文、韵语,而用自由活泼的散文体来抒写无尽的哀思。
这是它独辟蹊径之处。
然而,它之所以被后人誉为“千年绝调〞,主要还在于:一是行文质朴自然,情深语切,感人至深。
苏轼把《祭十二郎文》与《出师表》《陈情表》并举,称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清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卷五引〕。
这话不假。
通篇叙家人亲情,所取皆“俗情俗事〞,且完全是发自肺腑的至性真情,故给人以质朴自然,如泣如诉,仿佛“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的真实而又惨痛的感觉。
有人说它“未免俗韵〞,其实,感人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二是语言运用上的复沓重叠,回环转折,变化多姿。
如始写对死讯的将信将疑,以“信邪〞“真邪〞“梦也〞反复申说,用一连串的疑问语气状其迷离惝恍之态,使表达效果倍增。
再如同样是自叙衰老的情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又“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同样,最后一段两个“不知〞“不能〞“不与〞句的运用,意亦颇雷同,却给人以变化多姿的感觉。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这篇祭文在语助词的运用上,也颇见功夫。
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祭文赏析
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祭文赏析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祭文赏析古代韩愈:祭十二郎文【概括】《祭十二郎文》,唐代韩愈作品,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大哥韩会之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
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
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孟郊告知韩老成六月二日已逝,但韩愈又疑问六月二十二日老成还在写信,种种的疑点让韩愈悲从中来。
韩愈在文中提到自己的衰老“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本文收入《古文观止》,其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明代茅坤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
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
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
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
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
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祭十二郎文》赏析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
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
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
让绵密深沉的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之中,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
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开头形式。
作者抑制着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开头,为全文拉开序幕。
作者的笔触,以对过去的回忆为起点,“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韩愈三岁时丧失双亲,跟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
后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广东省曲江县),不久死于任上,韩愈始十岁。
文章选择记叙了韩愈与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因三兄皆早世,嫂“抚汝指吾”感叹“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等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况、情形,充满感情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深刻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
作者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
其后追忆延展,写两人成年后的几次见面和离别,特别点出近年间作者与十二郎几度约好会合又因变故使其“不果来”,突出了两人相互依恋的感情。
《祭十二郎文》韩愈
《祭十二郎文》韩愈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
下面是原文和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祭十二郎文作者:[唐]韩愈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丧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
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
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0]。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32],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33],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
情至笔随,情文并生——《祭十二郎文》赏析
情至笔随,情文并生——《祭十二郎文》赏析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
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
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
让绵密深沉的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之中,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
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开头形式。
作者抑制着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开头,为全文拉开序幕。
作者的笔触,以对过去的回忆为起点,“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韩愈三岁时丧失双亲,跟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
后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广东省曲江县),不久死于任上,韩愈始十岁。
文章选择记叙了韩愈与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因三兄皆早世,嫂“抚汝指吾”感叹“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等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况、情形,充满感情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深刻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
作者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
其后追忆延展,写两人成年后的几次见面和离别,特别点出近年间作者与十二郎几度约好会合又因变故使其“不果来”,突出了两人相互依恋的感情。
2021年《祭十二郎文》原文赏析
Bottom line If you have someone else in your heart, make it clear and I will quit.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祭十二郎文》原文赏析《祭十二郎文》原文赏析1原文阅读: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妆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妆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古文赏析《祭十二郎文》
古文赏析-《祭十二郎文》原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妆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译文:年、月、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品,祭告于十二郎灵前: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唯一的依靠,就是哥哥和嫂嫂。
哥哥才到中年,又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饭吃,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两代都是独苗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
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更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
此后四年,我到宣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子。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作者韩愈通过深情的叙述和朴实的文字,表达了他对侄子韩老成的怀念和痛惜。
文章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而是将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叙述,展现了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
韩愈与韩老成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
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年的韩老成聚少离多。
在文章中,韩愈通过回忆和感慨,将这种深厚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对韩老成的思念和痛惜,不仅仅是因为韩老成是他唯一的亲人,更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纽带。
文章中,韩愈用朴实的文字描绘了他与韩老成的生活琐事,如家庭的经营、身世的坎坷、生活的不易等。
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蕴含着他对韩老成的深深怀念和痛惜。
他回忆起韩老成在艰难岁月中的付出和关爱,以及他们在患难中的相互扶持。
这些回忆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也展示了韩愈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亲情的珍视。
除了对身世和家常的叙述外,韩愈还通过与十二郎的交往经历,表达了他对侄子的思念和痛惜。
他回忆起与十二郎在一起的日子,如一起读书、一起游玩、一起经历风雨等。
这些回忆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关系和感情,也表达了韩愈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惋惜。
在文章中,韩愈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他运用了铺陈的手法,通过对十二郎美德的铺陈,表达了他对侄子的高度评价和怀念之情。
此外,他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自己和其他亲属的表现,突出了他对侄子的特殊感情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通过深情的叙述和朴实的文字,表达了韩愈对侄子韩老成的怀念和痛惜。
文章将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叙述,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时,文章也展示了韩愈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亲情的珍视。
这些真挚的情感和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中的美好与脆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亲情。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祭十二郎文原文赏析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
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文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重在叙述韩门两代,只有“我”与侄儿两人,所谓“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身世之戚苦,及对嫂嫂的深切感念;第二、三段重在痛惜与侄儿的暂别竟成永别,及侄儿的夭折;第四段是对侄儿病情的推测,沉痛的自责,后事的安排,及无处诉说、没有边际的不可遏制的伤痛。
文、情前后紧相呼应,浑然一体。
结构精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深入,随着叙述的展开,作者沉痛的情感波涛,也一浪高似一浪。
使人读完全篇,不能不掩卷叹息,为作者因失相依为命的侄儿所遭受到的深切的精神悲痛,潸然泪下,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祭文开头几句,叙述了“我”听到侄儿去世后,准备祭墓的经过。
接着转入身世的叙述和悲叹:“我”从小失去了父亲,依靠着哥哥、嫂嫂的抚养,而哥哥又在中年殁于南方。
年纪幼小的“我”与你,在孤苦零丁中没有一天不在一起。
韩愈三岁丧父,十一岁前,韩愈随兄韩会在京师。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被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到韶州(今广东韶关)。
韩愈回到故乡后,适逢中原战乱,遂到江南宣城避难,这就是祭文中所说的“又与汝就食江南”。
自“承先人后者”至“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这一小段,是写得很感人的一段。
字里行间,流露出形单影只的凄苦之情,及对嫂嫂的无限感念。
前面那一段铺叙家世,为颠沛流离中的嫂嫂的话“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增加了浓重的感伤之情,及无限的分量,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通过嫂嫂的两句话,把嫂嫂当时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活画了出来,并使人感受到两句话中凝集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力量。
从“吾年十九”至段末,叙述了韩愈在十九岁以后至侄儿殁去之前的经过。
祭文第二段开头几句是倒叙,叙述自己为什么愿意离别形影相依的侄儿的原因。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敏泽)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
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文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重在叙述韩门两代,只有“我”与侄儿两人,所谓“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身世之戚苦,及对嫂嫂的深切感念;第二、三段重在痛惜与侄儿的暂别竟成永别,及侄儿的夭折;第四段是对侄儿病情的推测,沉痛的自责,后事的安排,及无处诉说、没有边际的不可遏制的伤痛。
文、情前后紧相呼应,浑然一体。
结构精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深入,随着叙述的展开,作者沉痛的情感波涛,也一浪高似一浪。
使人读完全篇,不能不掩卷叹息,为作者因失相依为命的侄儿所遭受到的深切的精神悲痛,潸然泪下,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祭文开头几句,叙述了“我”听到侄儿去世后,准备祭墓的经过。
接着转入身世的叙述和悲叹:“我”从小失去了父亲,依靠着哥哥、嫂嫂的抚养,而哥哥又在中年殁于南方。
年纪幼小的“我”与你,在孤苦零丁中没有一天不在一起。
韩愈三岁丧父,十一岁前,韩愈随兄韩会在京师。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被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到韶州(现在广东韶关)。
韩愈回到故乡后,适逢中原战乱,遂到江南宣城避难,这就是祭文中所说的“又与汝就食江南”。
自“承先人后者”至“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这一小段,是写得很感人的一段。
字里行间,流露出形单影只的凄苦之情,及对嫂嫂的无限感念。
前面那一段铺叙家世,为颠沛流离中的嫂嫂的话“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增加了浓重的感伤之情,及无限的分量,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通过嫂嫂的两句话,把嫂嫂当时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活画了出来,并使人感受到两句话中凝集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力量。
从“吾年十九”至段末,叙述了韩愈在十九岁以后至侄儿殁去之前的经过。
祭文第二段开头几句是倒叙,叙述自己为什么愿意离别形影相依的侄儿的原因。
文言文祭文名篇原文及解析
文言文祭文名篇原文及解析《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祭文,以悼念其侄子韩老成(字十二郎)。
原文如下: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亡友韩老成之灵:呜呼!我生之初,尚无子;君生于余,长我数岁。
视余犹弟,爱且有加。
及余有子,君亦以父自居。
父子之间,情逾骨肉。
嗟乎!天不假年,君遽归冥。
余虽存焉,如失左右手。
痛哉!痛哉!君生性豁达,才识过人。
幼年好学,博通经史。
为文高古,雅俗共赏。
然命途多舛,仕途坎坷。
历经磨难,不屈不挠。
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君殁后,余常怀思。
梦君笑语,恍若昨日。
今以清酌庶羞之奠,告慰亡灵。
愿君安息,永享仙乡。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解析:《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悼念亡友的祭文,表达了韩愈对侄子韩老成深厚的感情。
全文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文辞展示了韩愈对韩老成的怀念之情。
文章开篇便点明了祭文的时间、地点和祭品的种类。
接着,韩愈以“呜呼”一词表达悲痛之情,并回顾了自己与韩老成的深厚感情。
韩愈称韩老成为“亡友”,突显了韩老成在韩愈心中的地位。
韩愈在文中描述了韩老成的性格和才能。
他称赞韩老成豁达大度,才华横溢,博古通今。
然而,韩老成的人生道路却充满了曲折,仕途坎坷。
尽管如此,韩老成依然不屈不挠,为官清廉,关爱百姓。
在祭文的后半部分,韩愈表达了对韩老成离世的悲痛心情。
他常常在梦中见到韩老成,仿佛他还活着。
最后,韩愈以“伏惟尚飨”表示希望韩老成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息,享受幸福。
《祭十二郎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文辞,成为了古代祭文中的经典之作。
它展示了韩愈对侄子韩老成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同时,这篇祭文也反映了韩愈的文学才华和人生观。
祭十二郎文 评价
祭十二郎文评价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抒情散文中的代表作。
就文章的写作意图而言,韩愈的这篇祭文,与其说是为了悼念亡侄,还不如说是为了倾吐自己满腹的悲愤;就文章的写作手法而言,这篇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祭文,更不同于韩愈其它的文章。
全文以向十二郎倾诉为形式,不事雕琢,不务华辞,写得朴素自然,至情至诚,凄楚感人,被后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及注释)
祭十二郎文(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唐]韩愈【题解】此文是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为祭他侄子十二郎,而写的一篇祭文。
韩愈有兄三人,长韩会,仲韩介。
十二郎名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在族中排行第十二。
韩愈二岁丧父,亦由长兄韩会与嫂抚养成长。
从小和十二郎生活在一起,经历患难,因年龄相差无几,虽为叔侄,实同兄弟,彼此感情十分亲密。
这篇祭文追叙他与十二郎孤苦相依的幼年往事,融注了深厚的感情。
字里行间,凄楚动人,于萦回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语语从肺腑中流出。
被前人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雅颂四言韵语,或用骈体。
韩愈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别有天地;或用四言,而气势飞动,另具风采,诚为祭文中情文并茂的名篇。
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丧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
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
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祭十二郎文》赏析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
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
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
让绵密深沉的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之中,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
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开头形式。
作者抑制着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开头,为全文拉开序幕。
作者的笔触,以对过去的回忆为起点,“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韩愈三岁时丧失双亲,跟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
后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广东省曲江县),不久死于任上,韩愈始十岁。
文章选择记叙了韩愈与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因三兄皆早世,嫂“抚汝指吾”感叹“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等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况、情形,充满感情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深刻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
作者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 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 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 十二郎。
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 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 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 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 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 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 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 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
问十二郎究竟患何病,何时殁等语,表面语气较低缓,却令人觉着作 者锥心的痛楚。
同时在行文中,造成了一种时起时伏、回旋跌宕的抒情效果。 正如在艺术技巧上抑是为了扬,紧接着文中表现出无边无涯的死别的 折磨,终于把作者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 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直到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将作者最终未能面见死者的深深痛憾、因大恸而导致的深刻自责等一齐爆 发出来,其罕见的激烈、深细与真实,使读者怀着战栗的心灵看到了人类 生命情感的无尽深处。 这种感受,一直延续到作者交待了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 汝女,待其嫁后,合并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无限余韵之中。 《祭十二郎文》之所以能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 一起,深切地表达出对亡故亲人的悼念和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其 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不能忽略,即成功的语言运用。 作者首先善于极贴切、生动地使用语言,使其文字不但切情而且切境,
来造成的更大绝望、伤心绝望至极而转生的悲愤,一系列急速变化的心理 活动,都在作者毫无遮蔽的情感屏幕上清晰地显现出来。
及至文中回复谈到自己的神衰体弱,说是不久就会从十二郎而死几何 不从汝而死也,因莫大的痛苦重负把这将死视为幸事,又由此想到他们的 孩子都尚弱小,悲痛的情感越发汹涌,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乎?此 时作者的抒情围绕十二郎的生前身后事,犹如湖水被猛掷进巨石,波动的 涟漪在尽力迅疾地扩大,又好似滔滔急流的江水,波波相拥。
让绵密深沉的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之中, 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
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开头形式。 作者抑制着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开头,为全文拉开序幕。 作者的笔触,以对过去的回忆为起点,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惟兄嫂是依。 韩愈三岁时丧失双亲,跟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 后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广东省曲江县,不久死于任上, 韩愈始十岁。 文章选择记叙了韩愈与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因三兄 皆早世,嫂抚汝指吾感叹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等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 况、情形,充满感情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深 刻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 作者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 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 其后追忆延展,写两人成年后的几次见面和离别,特别点出近年间作 者与十二郎几度约好会合又因变故使其不果来,突出了两人相互依恋的感 情。 夙愿终付虚幻,作者的痛悔不可自释。 作者的一句孰知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深深表明了他 心中的惊诧叹惋和无比痛惜,也在读者心里激起了强烈的震动。 下面对死讯生疑给被伤痛死死压住的心灵带来的瞬间、报丧书信反转
即描写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场合,便用什么样的语言手法使之凸现出来、活 动起来。
其次是作者在用语方面擅长变化。 人的情感活动本来就处在时刻张驰起伏的规律之中,所用于表达的语 言如果平板单调,就万不能表现好情感世界的微妙深奥。 而韩愈这篇文章的语调句式随着自身情感的发展变化段段变、时时变。 句式或长或短、或口语或雅句;语调则或急促或迂缓、或高亢或低回, 真正做到了情至笔随。 从而使文章收到了情文并生的最佳效果。 《祭十二郎文》赏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 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