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有感
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对比
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对比在中美两国,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我们可以看到两国文化的不同之处,也能够理解两国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强调。
首先,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在方向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的学生规范准则强调集体主义思想,倡导团结和互助,比如“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
而美国的学生规范准则则注重个体主义,强调学生的独立和自主,例如“尊重自我,关注他人”、“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社会文化的不同特点。
其次,中美小学生守则在内容上也存在一些区别。
中国的小学生守则注重学生的自律和诚实,比如“自律自省”、“诚实守信”等。
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教育注重纪律和责任感的特点。
而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则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乐于学习,比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独立学习和自我反思”等。
这体现了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能动性和主动学习能力的特点。
最后,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学生规范准则通常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语言含蓄且庄重。
而美国的学生规范准则常以简明的英文陈述,语言直接且简洁。
在小学生守则的呈现上,中国常以诗唱或儿歌的形式,用朗朗上口的语言来教导学生,而美国则更偏向于使用简短的话语或图片来传达守则。
综上所述,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在方向、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对学生品德培养的侧重点。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学生规范准则和小学生守则,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引导。
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对方的经验中吸取有益的启示,改进自己的规范准则和守则,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的中美《中小学生守则》的比较分析
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的中美《中小学生守则》的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1-03-01T09:08:54.70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1期作者:余海晴[导读] 中小学生守则是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立德树人思想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
余海晴(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摘要:中小学生守则是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立德树人思想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
中美制度、文化、教育背景不同,守则所蕴含的内容和价值各有侧重。
以中国和美国的中小学生守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异同,探讨中小学生守则的意义与价值,以更好的发挥中小学生守则的德育作用。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教育中小学生守则比较分析一、立德树人思想与《中小学生守则》(一)立德树人思想的时代内涵立德树人包含立德与树人两个方面的内涵。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不朽的表现,而“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础,足以见树立高尚的道德,实现道德理想对于人而言的重要性。
树人即培养人成长成才。
立德与树人相互联系,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立什么德对树什么人有影响,但培养道德的人只是树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树什么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涵,比如智慧的人,有才能的人,适应性强的人等。
立德树人的思想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时代内涵。
2017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由此可见,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追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中小学生守则》的德育价值教育部于2015年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明确指出该守则是“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学生发展的新特点”而颁布的。
中美《中小学生守则》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中小学生守则》的比较及启示美国和中国的中小学生都有守则去规范他们的行为。
它们的守则的内容和目的不尽相同,一些守则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注重彼此尊重、自觉遵守学校行为准则及维护学校秩序等。
本文将对比分析美国和中国的《中小学生守则》,挖掘其中的差异,以期对守则的规定提出更好的启示。
首先,不同国家的守则规定的内容不尽相同。
中国的守则往往明确提出了详细的规范,例如"禁止参加任何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等。
而美国的守则往往给出的是比较宽泛的指导性的内容,例如"保护学校的财务资源,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滥用学校资源"等。
这表明中国和美国的学生守则制定者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应做的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审美,这也体现了他们不同的价值观角度。
其次,从根本上讲,中国的守则往往是严谨、极端的,以管制学生行为和维护秩序为主,而美国的守则往往是比较宽泛的、以引导行为和促进个人成长为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更好地说明这种差异。
首先,中国的守则相比美国具有更多的禁止性约束条款,如完全禁止学生在校园内打架;而美国的守则则将这类条款改为对学生有更多的行为宣导,通过“进步”和“省思”来达到一个健康、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
此外,中国的守则相比美国也具有更严格的分类制度,在某些学校,甚至要求学生“不得在上课时穿无袖衣服”。
由此可见,中国的监管力度更多的倾向于管制学生的行为,而美国的守则则多以“人性”化的视角,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
本文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的《中小学生守则》,指出了学生行为准则制定中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折射出中国和美国两国在价值观角度上的不同。
从这种见解里,可以启示我们关注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守则,而非一味的提出一些行为规则。
此外,可以通过注重早期教育,强调社会理念,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具有思想性和价值观念的学生守则,避免行为上不必要的禁止性规定,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谈谈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在哪里
谈谈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在哪里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 对比”的图表走红网络, 被各大论坛纷纷转载, 引发众网友热议。
短短几天, 就有近千条评论。
看完两则守则, 厦门的一线教师普遍认为, 美国小学生守则更贴近小学生实 际,更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相对而言,中国小学生守则在表述上 比较政治化,学生难理解。
一位五年级的厦门小女生甚至觉得,“守则平时没什 么用,写作文的时候倒是用得着。
” 对此,厦门的不少家长呼吁:时代在变,校规要更亲切、更人性化,不要板 起脸来说教。
教师:美国版重细节中国版太宏观 “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 知道 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 兴地帮你”„„仔细看完这则对比图表, 可以发现美国版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 微,口语化的表述通俗易懂。
看完美国版小学生守则, 厦门从事德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叶老师直呼“实属难 得”。
叶老师说, 美国版小学生守则更多的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角度 来制定,尤其在表述上,更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更贴近学生的日 常生活和学习。
虽然中国小学生守则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相关的品质, 目的一样, 但表述上比 较“政治化”,对小学生而言像 “探究”、“实践”、“自尊自爱”这类的词 语,比较难理解,学生比较难从自己的小事当中去做到位。
嘉滨小学德育处主任王妙香也坦承, 单从两则守则来看, 美国版更加重视细 节,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中国的则是口号式的,比较宏观。
王妙香认为, 对于小学生应该是更加具体的行为, 比如说“热爱祖国”这条, 应该更加具体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怎么样才是爱国。
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用得到” 一位教师告诉导报记者,目前,厦门教育界所使用的小学生守则和规范,是 教育部 2004 年发布的,全国都在使用。
相比 1981 年颁布的旧版,新版本已经有 所改进。
中美英日四国小学生守则给对外汉语教师有什么启示?
中美英日四国小学生守则给对外汉语教师有什么启示?日前,一则关于“中美英日四国的小学生守则对比”的文章在网上热传,引来国内媒体的极大关注与教育界人士的热议,其中对中国的小学生守则相关条文不乏痛惜与批判之声,对国外一些国家的小学生守则相关条款普遍看法认为大有借鉴之处。
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提倡落实素质教育,空泛空洞的国内“小学生守则”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内小学教学与管理环节,国内文化及教育界专家呼吁该改一改了。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汉语走向世界的今天,有梦想走出国门到国外学校当汉语教师的千万学子们,在读到“中美英日四国的小学生守则对比”时,会想到什么,需要思考什么?美国的《小学生守则》12条,围绕的主要是小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提问时举手等等。
因为和孩子的生活贴近,也很容易记住。
将来出国教美国小朋友学汉语的老师尤需注意和思考第4条与第9条,须提升认识加强意识,以跨文化的视域认可接受。
4. 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You may speak to the teacher from your desk while you are seated.)9. 如果你上课有困难,约见老师寻求帮助。
老师会高兴帮助你。
(If you are having difficulty with a class, schedule an appointment to see the teacher for help. The teacher will be glad to help you.)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考试中心考生刘丹说,读了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最受冲击的就是在教学理念及方法方面,对于这一点,具体到教学环节,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面对美国小朋友,需要营造活动自由的课题气氛,抛出小朋友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与学生互动交流。
从中美英日小学生守则看教育的差异
从中美英日小学生守则看教育的差异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3年第09期上月某日晚餐时,八岁的儿子兴奋地说:“今天,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国和美国的小学生守则。
您上小学时的学生守则是什么?”显然,他为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多了一个“他者”而自豪。
我无言以对,因为我已经全都忘却了。
我暗自思忖: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能有国际化视野,真是难得。
同时,我也隐约意识到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遇到了种种疑虑和困惑。
为了这令人尴尬的忘却,我找来了中、英、美、日四国的小学生守则,仔细研读,其中蕴涵可谓丰厚深广。
学生守则是一个民族接人待物和思想方式的体现,是造就未来人才的行动指南。
这些看似简单的思想线条塑造着未来青年们的精神世界。
读罢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可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教育是生长指导,对于一个睁大了眼睛看世界而不知道该如何生活的人,应该教给他们什么?以现实生活为起点,给他一个自己能预见的奋斗目标,逐步增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使他成为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这样才能培养出积极的建设者而不是麻木的看客。
一个遥不可及、完全展开的目标与儿童的直接经验和知觉没有关系,它只是一种模糊的情感渴望,不能产生关于当下行动的清晰蓝图。
如果把这种抽象、模糊的目标强加给天真活泼的儿童,他们不理解,也不喜欢,更不会产生为之努力的内在力量。
领会自己与周遭世界的正确关系是一个人精进的前提,勤奋与敏感也由此而生。
对现实关系的无知与掩盖会导致思想麻木,懒惰懈怠。
通过机械的重复和灌输,让儿童依附或屈从于那渺茫的目标,无异于把他们捆缚在对他们毫无意义的链条上进行折磨。
长此以往,那些鲜活生动的儿童就会失去敏锐的心灵,对事物的精细变化熟视无睹,对世事人情日趋冷漠。
一个人只有专注于正在发生的事情,才会有对事物深刻、清晰、敏锐的感知。
人类智慧最巧妙、最狡猾的一招是把实现人的希望挪到一个不能明确表态、不可捉摸的境界里。
这实际上是对现实挑战的回避,是懦弱的表现。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差异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差异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 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 引得网友一边倒的板砖: 中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空洞, 可操作性差。
然而,不少专家却指出,网上流传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可能是美 国某一学校的行为守则,而我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同样细致。
在美国这样一个连各个州府都能自定法律的国家, 很难想象, 小学生行为会 有一个全国统一标准, 所以“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小学生行为守则”的说 法还是可信的。
我们在微博上所看到的图表也的确有可能只是某一个学校的行为 规范。
而在另一方面, 我国也制定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其中“大胆提问, 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上涂抹刻画”等要求也同样具体可行。
那么, 为什么同样存在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而网友们却要一边倒地认为“美 国的月亮圆”呢若干年前的“青歌赛”上, 评委余秋雨就质疑: 为什么所有的选 手都是朗诵腔、抒情调,套话、空话像模板一样成了选手们表达的规范。
可见, 这不是一个两个年轻人的问题。
回忆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时代的发言,到工作经历的报 告 ,大家所使用的口气几乎一致。
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是,某大学校庆上,居 然有 5 位官员的开场都是一模一样:“金秋八月,桂子飘香;莘莘学子,欢聚一 堂……” 这样的话语体系固然有它历史的原因,但是,时代既然在进步,社会既然在 开放, 我们的思维就不应该停留在过去的语境当中, 我们应该向这种虚伪的语言 方式表达拒绝的态度。
“中美小学生守则差异”的热议,算是其中的一次发声。
1/52/53/54/55/5。
考场杂文写作借鉴: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比较
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比较一位老朋友给我发来电子邮件,内容是中、日、英、美四国的《小学生守则》。
读完后,我觉得很有意思,立刻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
网友对此多有议论,较具代表性的酷评是:“中国的《小学生守则》像是党员守则,日本的《小学生守则》像是军人守则,英国的《小学生守则》像是智障儿童守则,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像是幼稚儿童守则。
”四年前,为了写作一本传记,我赴云南采访过教育家罗崇敏,他有个观点令我记忆犹新:“中国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那就是幼儿教育成人化,成人教育幼儿化。
”细读中国的《小学生守则》,确实会发现这个症结就是它的死结。
大而无当,空而无物,要求高而规定繁,呵护缺而关怀少,你把它当成《公民守则》或《党员守则》来用,顶多只要修改五分之一的内容。
它并不是针对六七岁以上、十二三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而制定的。
你想想,小学生的智力尚在开启阶段,身体尚在发育阶段,习惯尚在形成阶段,因此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相当模糊,自律的意志力普遍薄弱,对正邪善恶的判断力十分有限,这些方面才是不可忽略的重中之重。
而其他的,要求越高,规定越多,就越不可能有什么显著的成效。
倘若《小学生守则》中的十条守则连大多数成年人都做不到,做不好,它还有多少价值和意义?《小学生守则》虽小,亦可以见大。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资源有限,灾害频发,曾长期奉行军国主义的扩张政策,尽管二战惨败后,其内政、外交早已非复旧观,但骨子里的东西并不容易改变,“菊与刀”的底色并不容易褪净.由于日本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其《小学生守则》反复强调纪律和服从,就不足为奇了。
每过一段时间,美国就会发生校园枪击案,在一个准许全体成年人合法配枪的国家,其案发频率并不算高,但惊悚效果异常猛烈.在美国,射杀一只知更鸟尚且属于犯罪,射杀一群孩子自不待言。
令人奇怪的是,美国的《小学生守则》中并没有与安全意识相关的内容,强调的只是如何听课、如何与老师互动、如何独立完成作业和不可随意旷课之类。
美国《中小学生守则》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中小学生守则》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中小学生守则》是美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部规定,旨在规范中小学生的行为,促进学校的秩序和学习氛围的建立。
它的特点是:
一、强调学生的责任。
《中小学生守则》强调学生应该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尊重学校的财产,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自觉接受社会的约束。
二、重视学生的权利。
《中小学生守则》规定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尊重学生的思想言论自由,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
三、重视学生的安全。
《中小学生守则》规定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在学校的安全,确保学生在校外的安全,确保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安全,确保学生在网络上的安全。
美国《中小学生守则》对我国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尊重学校的财产,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自觉接受社会的约束。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尊重学生的思想言论自由,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重视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在学校、校外、校园活动中、网络上的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外国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国中小学生守则对比
外国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国中小学生守则对比第一篇:外国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国中小学生守则对比外国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国中小学生守则对比英国儿童十大宣言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安全的权力。
教育儿童人人有若干权力,如呼吸权。
这种权力任何人不能剥夺。
告诉儿童,任何人也无权剥夺儿童的安全权。
安全重于一切。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力。
儿童应当知道身体属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应被衣服所覆盖,不许别人看,不许触摸。
儿童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力。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生命第一的权力。
告诉儿童在遇到暴徒时有权获得朋友的帮助或坚决拒绝暴徒的要求。
许多暴徒表面凶狠,内心却很胆怯。
所以许多儿童齐心协力,一齐高喊:“滚蛋!”这通常能把坏人吓跑。
万一遇到真正的身体威胁,儿童身小力薄,一般只能向坏人屈服。
有时,孩子们会担心被坏人抢去财产回家挨打受骂。
例如有的小孩会想:如果坏人抢了我的自行车,父母准会打死我。
应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安全比自行车更重要的多。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向父母讲真话的权力。
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讲明真情,父母都不会怪罪的,而且会尽力帮助孩子。
当儿童向大人说实话时,他们应被充分信任。
大人应当马上信任儿童并及时帮助他们。
例如,在性骚扰事件中,如果儿童向大人诉说,而未得到信任,这种骚扰会经年累月持续下去。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拒绝毒品与危险品的权力。
有权不听陌生人的话,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生人的糖果。
有权对毒品、烟酒坚决说不。
】6、不与陌生人说话;【与陌生人不打交道的权力。
孩子有权不和陌生人说话。
当陌生人与孩子说话时,孩子可以假装没听见,马上跑开。
生人敲门可以不回答,不开门。
告诉孩子,对陌生人不理睬是对的,小孩没有能力帮助陌生人。
大人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紧急避险的权力。
为了保护自己,儿童有权打破所有规章与禁令。
从对比中美小学生守则想到的……
从对比中美小学生守则想到的……中国和美国都有小学生守则,它们反映了两国在学校教育中的指导理念、纪律观和规章制度。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两国学生产生的影响。
美国: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姓氏;可以在座位上与老师讲话;所有作业必须自己完成;如果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中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学探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对比之下,美国小学生守则很具体,其中的每一条学生都可以遵照执行,而在执行当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遵守纪律。
中国小学生守则比较宏观,有些条款缺乏具体实施方式,对于年龄小的学生而言,执行起来恐怕会不得要领。
规章制度的制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制观念和教育理念。
教育新一代胸怀远大目标是对的,但如果没有制订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就起不到教育和约束的作用,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有目标没方法的形式后,会变得好高骛远而缺乏实干能力。
如此,一些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思想品德》课得100分,却不会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烂熟于胸,却随手扔掉吃了一半的馒头;充满激情地大段背诵爱国主义教育的格言警句,却对自己的爷爷奶奶不礼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当帕夫雷什学校校长时,总会在迎接新生入学时挂上这样的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是:“对于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
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易懂易做,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
”中国和美国小学生守则的对比和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的话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德育是盐,不能单独给人吃,必须溶解在各种食物当中,要从小处、实处切入,营造德育情境。
中小学生守则读心得500字5篇
中小学生守则读心得500字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学生守则读心得500字,欢迎来查阅中小学生守则读心得500字1"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除了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外,更应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国旗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我在升旗仪式时,能做到不讲话,在唱国歌时,我会做到高唱国歌.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同样还应该知道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所以我会积极查阅中国的古典名著,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民情.个人永远不能独立存在,终将会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现在的我们就是班级这个大集体中的一份子.我认为在班级中并不一定要担任某些重要的责任才可以,只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别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就行了.我身为班级的电教员在每节课上课前,都会询问下节课的任课老师是否需要使用投影仪.当老师需要使用时,我会将投影仪打开,调试好,然后等待老师前来上课.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作业是反映学习程度的方法.所以在本学期我做到没有一次作业迟交或漏交.我们的学习应该有科学的方法,在本学期我学会了如何记录《备忘录》,这个方法可以避免我忘做忘做作业现象的发生.电脑与互联网这两个新新产物的诞生,大大增加我们对外界世界的了解,它们也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事物总是有两方面性的,电脑在给我们带来帮助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我认为关键在于我能否做到文明上网.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我认为该做到的事还有很多.但我认为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不会给给别人添麻烦.作为一名中学生,毫无疑问遵守《中学生守则》是必要的,可以看出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对我们的期望与重视。
然而这些守则看起来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小事情,但要是切实的每天遵守,却并非易事。
美国《中小学生守则》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的历史传统所决定的 。第 9条 , 每 当在学 习中遇 到困难 时 , 学生 主动 约 见任课老师 , 寻求帮助 。老师 随时 随地都乐 意 向你提供 学习上 的帮助 。
这表 明学 生 享 有 向老 师 寻 求 帮 助 以 解 决 学 习 困难 的权 利 。 此外 , 美 国学生守则采用 正斌表 述 , 所使 用的语 言具有 一定 的亲 和 力, 充 满 了人 性 化 色 彩 , “ 以 人 为本 ” 的教 育 理 念 得 到 切 实 的 贯 彻 和 实 施 。 5 . 范围狭小 , 紧贴学 习 美 国学生守则从 与老师的交往礼仪开始, 到
学 罘 { 辅导
美 国《 中小 学 生 守 则》 的特 点 及 对 我 国 的启 示
@刘晨 朱梦 夕
摘要 : 《 中小学生守则》 ( 以下 简称 “ 学生守则” ) 的颁布及 实施 是 中 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部分 , 对 中小学 生的思 想道德教 育 、 良好 的行为 习惯 的养成起到 了重要作 用 , 同时 也对 良好校 风 的形成 具有 促进 作用 。然 而, 我 国 学 生 守 则 内容 的 制 定 及 其 可 行 性 饱 受 争 议 。 在 将 其 与 国外 学 生 守则对比分析后, 很 多人感 到十分 担忧 。在 国家 对 比中, 美 国的教 育水 平 高 于 发 达 国 家 的 平 均 水 平 。 因此 , 本 文 将 以美 国 学 生 守 则 为 例 , 分 析
关键 词 : 美国 ; 《 中小学生守则》 ; 特 点; 启示
一
、
Hale Waihona Puke 5 I 言 1 . 我国《中小学生守则》 简介 我国第 一部《 小学生守则 》由教育部 于1 9 8 1 年发布 , 作为规范小学生行为的准则 。1 9 9 8 年, 为加 强 中小学 德 育工作 , 教育部 制定《 小 学德育 工作规程 》 。其 中 , 规定 各级教 育行 政部 门和 中小学校要认 真贯彻落实 《 小学生守 则》 、 《 中学生 守则》 、 《 小 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 、 《 中学生 日常行 为规范》 , 形 成 良好 的校风 。由此 可见 , 《 小学生守则》 的颁布及实施是小学德 育工作的一部分。 2 0 1 0 年, 教育部将《 小学生守则》 和《 中学生守则》 合并为《 中小学生守 则》 。我 国学生守则 自 发布以来 ,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 良 好 的行为 习惯 的养成起到 了重 要 的作 用, 同时 也时 良好 校风 的形 成具 有一 定 的促进 作用。 2 . 研 究美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必要性 根据 社会发展对人才 培养 提 出的新要求 , 我 国学生守 则得到 了不 断地修 改与补 充 , 使其 更具 时代 性和科学性 。如 , 将 旧版 中将 “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 改为“ 积极 参加社会 实践和有益 的活动 。 ” 将“ 不骂人 , 不打架 。 ” 改 为“ 互 相帮助 , 关 心他人 。 ” 并新增 了“ 遵守 法律 法规 , 增 强 法律 意识 。 …‘ 热 爱大 自然 , 爱护 生 活环 境。 ” 等 内容 。虽然我 国学生守则得到 了与时俱进 的发展 , 在将 其与 国外 学生守则对 比之后 , 人们 却感 到十分担 忧 。在 各国教 育对 比中 , 美 国教 育高于发达 国家平均水平 。因此 , 研究美 国学生守 则对于进一 步完 善我 国学生守则来说十分必要 。 二、 美国《中小学生守则》 的特点 1 . 法律 文件 , 具 强制性 美国学生 守则是 一个法 律文件 , 具有 强制 性 。学生负有法律责任 , 其 监护人若 不履 行此法则 将追究法律 责任 。它 的强制性特点从 内容 匕 得 以淋漓 尽致 的体现 。 首先 , 第l 1条明确 说明学生除了本人生病 、 家人去 世或宗教节 日等 任何原因呆在家 中而不 到校上课 的皆属违法行为 , 学校将追究其 和家人 的法律责任 。其次 , 通过对守则 的分 析, 不难 发现 , 共有 5条使用 了祈使 句表达命令 。如 , 第3 条规 定提 问必须 先举手 , 以此促 进小 学生 良好 习 惯的养成 。第 8条“ N e v e r e h e a t o n a t e s t . ” 用祈使句说 明了一项禁止 的条 款 。此外 , 美 国学 生 守则 多次使 用 “ m u s t ” , 要求 学生 必须 要 做 的事情 。 如, 第1 O条“ S t u d e n t s mu s t b i r n g a n o t e f o r a p a r e n t e x p l a i n i n g a n y a b s e n c e O 1 " t a r d i n e s s . ”规定 了凡不到校上课或迟 到的学生 都必须 带回通知 条 , 本人 必须 向父母说 明原 因。可 见, 美国学 生守则 以法律 文件的形式 注重培 养 学生 的法律意识 以养成 良好 的行 为习惯 。 2 . 相 互尊重, 民主平等 美 国学生守则体现 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 重 的原则 。如 , 第l 条教育学生每次都礼貌地称呼老师 , 第2 条要求学生准 时或 稍提 前进入 课堂 , 及第 6条规定 在学 生遇 紧急情 况需 要离开 学校 时, 应提前告知老师 。这 都体 现 了学 生应 对老 师持尊重 态度 。另外 , 第 1 1 条, 学生如若因本人生病 、 家人去世或宗教节 日而缺勤 , 学 校将不 予追 究 当事学生 的责任 , 从 侧面体现了学 校对学 生的理解 与尊重。 在人人平等 的历史文化影 响下, 美 国学生守则 也贯穿着师生 民 主平 等 的色彩 。第 4条 , 在课 堂 上, 学生 可 以坐 着与 老师 交 流 , 不 一定 要起 立 。这种交流方式 体现 了平 等 的师 生关 系, 有利 于 降低 学生 的心 理压 力, 构建轻松 的学 习氛 围。 3 . 要求具体 , 实践性强 美 国学生守 则对学生学 习生活 中的不 同情 况做 出了详细规定 , 重视对 学 习态度及 方法 的具体 引导 , 对教育 工作 的 进行有一定 的参照引导 作用 。如, 第 1条 , 对 学生 与老师 之问 的交往 礼 仪, 在称呼上做 了相应 的规定 。第 3 条, 针对学生提 问 , 要求学 生应先举 手 。第 5条 , 如果学生 缺课 , 那 么他所 缺的课 程应 该请教 老师 或同学 补 上 。第 9条 , 在学生遇 到学 习困难 时, 可 以与老 师约定 并得到 帮助 。第 1 O条 , 对学生缺勤或迟到 的问题作 了规定 。 但是 , 仅1 2条 的学生守则难 以全面 规定学生 的学 习生 活, 很可能 一 个 美 国小 学 生 如 果 遇 到 了 一个 守则 上 没 有规 定 的 问题 就不 知所 措 了 。 4 . 正面引导, 强调权利 美 国学生守则 只有第 8条为禁 止性规范 , 其他 条款 均为 义务性 规范 或任 意性规 范 , 也 就是说守 则 以正 面引导 为 主, 更多 的强调 的是公 民所 享有 的权利 与义 务 , 这也 是 由美 国个 人本 位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有感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有感篇一: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有感《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有感每次面对新一届学生,我都要花费不少时间,将如下两条一说再说,并号称,这是在跟他们十几年养成的某些恶劣习惯做斗争。
此时,下面往往是一片无辜的、不知我在说什么的迷茫、纯洁眼神。
第一是课堂纪律——公共场合的修养、规矩。
我要不断告诉学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即使有意见讨论,也应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展开,或是举手表示,然后直接大声讲出来进行公开对话,而不是在后面嗡嗡嗡嗡。
我还要仔细地分门别类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作弊,哪种程度是抄袭,哪种是引用,此外,还有迟到、早退等等零零星星的初级问题。
第二是思维习惯。
讲设计,谈想法,我一再告诫学生,要精确,不要含糊。
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文学化的比喻(比如笼罩在什么什么的前夜,我感觉这个很高贵……),少用(甚至)不用形容词(老狼老狼同学建议:不要扼杀形容词的使用,而是改为精确地使用形容词,并且用图或者模型来描述这个形容词,严格对应。
比如说一个肌理有“对比”效果,那就要精确到什么跟什么的“对比”,为什么认为是“对比”,这样的“对比”有什么效果。
表达出来,也挺有训练效果的。
)、非精确化的量词(比如很多,普遍,非常,很大程度……),少用大概念(比如中国建筑,中国建筑风格,西方建筑风格,神似形似……),多用动词、数词,多说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要随便代表别人(比如我们中国人,我们年轻人,我们大学生……)。
比较《中美小学生守则》两份守则,可以清晰看到上述两个问题的原因所在。
这里不讨论某些要求是否合理、合法,只谈两者背后蕴含的不同思路。
比较之下很容易发现,中国的词语都很大,不精准,不具体,对于小学生(甚至对于我这样一个成人)来说,理解起来很有难度,会产生多重歧义,因此,具体操作下去,基本就是一片模糊,说白了,那些守则,说了跟没说一样,没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
比如“热爱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是数理化科目吗?)?“热爱”是什么意思,是要拼命读书,还仅仅是兴趣上的喜爱?再比如“自尊自爱”,我们要通过什么样子的具体行为(小学生生活中的那些具体行为)可以做到“自尊自爱”呢?比如“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读《美国小学生守则VS中国小学生》有感
读《美国小学生守则VS中国小学生》有感
我觉得《中国小学生守则》好,因为它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当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小学阶段学生价值观处于培养和建立阶段,可以培养自我意识,容易使小学生产生自私自利的现象,不利于整体发展。
每个人都是社会一部分,从小强调集体意识,遵纪守法和宣传传统美德,利于培养社会公德,为我国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做贡献。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出现在守则中,是我认为守则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活中面对父母,应心怀感激之情,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孝敬父母应是扎深心里永远做到的。
在小学生守则中出现,是让他们明白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品性的学习需要从小养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应从小抓起。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小学生守则体现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
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
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提高分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和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的能力。
我以我认为中国的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有感篇一: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教育话题03-21 16:31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空洞“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仔细看完这则对比图表,可以发现美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微,可操作性强。
口语化的表述及其简单易懂的要求,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版的小学生守则就显得过于抽象空洞、刻板教条,“遵守法律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有您认为,凭小学生们对言语词汇的“一知半解”,根本难以“参透”守则的“高深内涵”。
甚至有您还评论说,“美国小学生守则像个聪明的老师引导孩子怎么做,中国小学生守则就像一个自作聪明的老师在手舞足蹈地对小学生卖弄自己的才华。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也在其新浪微博上发了此图表,短短几天之内就有1700多条发,557条评论。
您一边倒的看法存误读面对您一边倒的看法,沪上不少校长和老师都表示,相比而言,中国小学生守则的确较为抽象,但家长和您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除了小学生守则外,每个学校其实都有自己的学校细则。
在学校细则里包含了具体的规定。
”瑞金二路小学校长王平表示,准时到校、上课举手发言等诸如此类的内容,不少学校在日常行为规范中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国家站在宏观的角度制定守则,地方和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具体规定,这其实是并行不悖的。
”王校长还指出,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学习准备期,学生们都会统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小学生守则,加强对其理解;也会学习学校细则,用微观具体要求充实宏观的概念。
“美国的《小学生守则》从内容上看,更像是中国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不少小学老师读完对比后表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20条,对学生日常行为作了细致的要求。
而《守则》是一个总纲,代表了一个大方向,守则订得太细不现实,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育特色和理念制定校规,这样比较好操作。
家长渴望教育更贴近实际此外,一些对美国教育文化有所了解的校长还表示,其实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小学生行为守则,网上流传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可能是某一学校的行为守则。
这样不对等的对比,本身就有失偏颇。
“教育规章制度的制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理念,中国的小学生守则非常宏观,涵盖了学生发展目标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国家对新一代人才的期望。
”市教科院科研处处长吴增强老师表示,中美两国之间文化传统与表达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网上对中美学生守则的热议,也说明了家长希望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实际,口号、教条少一点,更具可操作性。
篇二: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图)中国小学生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附件小学生守则.jpg2021-2-4 14:18美国小学生守则: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的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
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篇三:《中美小学生守则比较》在经验中成人——从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异说起20xx-10-13昨天看到一个《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异》的帖子,感觉很有意思,特节录如下:美国小学生守则: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
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中国小学生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从以上两国的小学生守则的对比来看,前者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个聪明的老师正在手把手的教你做事:路该这么走,书该这么读,人该这么做。
都很明确,很具体,于是我们的小学生便心领神会,知道这么走这么读这么做;而后者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个自作聪明的老师在手舞足蹈的对小学生卖弄自己的才华,照本宣科,盲目的大谈高深的为人之道,说的是怎么走怎么读怎么做,一点也不考虑受教育的对象是些什么人。
大道理说了一大堆,又庄严又神圣,可是又模糊又抽象,让人(一个小学生而已)觉得一时摸不着头脑,终于到头来谁也不知道讲的是些什么道理”。
这一比较,再鲜明不过的暴露了中国教育的某些盲区。
如果说美国的小学生守则以“规则教育”为主,那么,中国的小学生守则则充斥着“意识形态”。
按照哈耶克的说法,正义规则是自由社会的基础,除了国家立法形成的规则,它还包括自生的规则,像习俗、惯例等等,这些规则里面积淀着以往的生活经验和隐性知识,所以,孩子通过学习规则能较快地融入社会。
而意识形态(英语:Ideology)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在其著作《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将意识形态看作是“思想方式”,它指的是由于情况真相不符合其利益,所以对某社会情景真相的掩饰或扭曲,包括有意识撒谎,半意识或无意识地掩饰,有心欺骗或自欺,这实际上体现了特殊集团的自我利益。
总之,美国小学生守则的哲学基础是法治经验主义,它的未来方向是个人主义和权利本位主义;而中国小学生守则的哲学基础则是道德理想主义,它的未来方向是族群荣誉和国家主义。
两者应用到教育上的差别和优劣,我在两年前在给熊培云《争自己的传统,就是争中国的自由》一帖的回复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人的传统有三个层面:1、生物性的遗传;2、历史性的传承; 3、个体性的长成。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第一层面的问题很难改变,所以我们一般关注不多。
争论的地方在层面2和层面3,我们中国人的习性偏好似乎是先2后3,所以在精神上重权威,在知识上重记忆,在人格上重涵养;而西方则是先3后2,所以在精神上重自我,在知识上重创新,在人格上重个性。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各有千秋,但我们别忘了,历史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在列国纷争的局面下,中国要崛起,无论是从效率,还是从竞争来说,都必须采用“先3后2”的教育模式和文化模式。
所以,那些妄想通过“读经”来塑造“大儒”,进而推出“仁政”的“庸儒”、“腐儒”们,你们醒醒吧!中国文化目前最缺乏的不是什么“尿泡”似的“文化认同”,而是生命个体的生存权利和尊严感!一个星期后,我以自己教育实习的亲身体验写了《“文人发嗲”与“穷人打嗝”——一个中学实习老师所看到的“教育真相”》一文,其中最动情的一段文字是——“史老师叫我国庆后就不用去学校了,但我脑海中却仿佛总有很多眼睛在盯着我,那是孩子们的眼睛,充满了童真般的憧憬和少年涉事的茫然。
我知道,曹老师之所以热忱,是因为初一的学生还很纯真,他们不会想到生计,不会想到前途,所以好班差班都氛围好。
而史老师则不然,她确实有些疲惫了,因为初二的学生似乎已经明白未来是怎么回事,他们再怎么努力,也只是重复父辈的生活,如果说他们还有什么对生活的想象,那么这种想象也只是像玻璃窗上拼命往外飞的苍蝇——‘有前途却没有出路’。
史老师说,这样的学生她教得太多了,她说她教了近20年的书,仅有的成就感早已被这种沮丧冲得一干二净,剩下来的就只有疲惫”。
我并不反儒学,但我为什么反对“国家祭孔”和“少儿读经”,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祭孔”也好,“读经”也罢,不过是宣讲一些道德教谕而已,而学生如何如何长大,以及长大后如何做人,并不取决于这些空泛的道德教谕如何如何,而是取决于他们的权利能否有保障,生活的尊严感能否不被“黑暗”吞没。
“听说我教的学生中有个吃不饱饭的孩子,我曾经想帮助他,但他那萌动的尊严意识拒绝了我的同情。
那一刻,我真的很高兴,我很高兴看到他们对自己尊严的维护,但不知为什么,一股寒意也在那一刻突然地袭来,我战栗了两下,感到心口隐隐做痛。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尊严感能在他生活的世界里维持多久,当他看到自己同学上了高中、大学,自己却在打工时,他还会高傲地拒绝吗?当他干着城市里的杂活、累活、脏活,看到别人却出入于酒店、娱乐城,咖啡屋时,他还会坚持他对世界最初的理想而“誓不低头”吗?”我一直坚信,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激发出来,但在意识形态笼罩下的教育,既走不出政治雷区的包围,以致常常因自由思想而惶惶不安;也避免不了因高调道德无法践行而堕入自欺陷阱,以致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真诚性,一生蝇营苟且。
所以,不管是“读经”也好,“自由教育”也罢,都只是医治中国教育的偏方而已。
这个时候,也唯有将意识形态堵在门外,中国教育才会有它扬眉吐气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