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产生》教案
《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和实际意义,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自主探究数的产生和大小比较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数字卡片、图片等。
2. 准备实践活动材料: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准备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生活中你有什么关于数的有趣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到:苹果、桔子有多少个?班级学生有多少个?足球队有多少个队员?楼房有多少层?一年有多少天等等。
2. 引导学生归纳: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数的产生。
3. 引出课题:数的产生。
(二)探索新知1. 讲解数的起源:文字发明之前人们用各种符号记录数字,比如用结绳记数,用石子、小棍记数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记数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算筹。
算筹的产生比结绳记数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用算筹计算仍然很麻烦,于是又出现了算盘,并逐渐得到了完善。
我国的珠算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2. 讲解数的表示方法:介绍我国传统的记数方法(位值制):(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均可作为计数单位;(3)不同的计数单位上的数各个位置的权是不同的。
因此,同一个数表示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上放一个物体表示不同的数量。
3. 认识数位和位数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数位和位数的区别。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在一个数位里可以表示一个或几个数字单位。
第五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缀第五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自然数的概念。
2.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来源,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2.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那么你们知道数是如何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2.数的产生师: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计数和记事,开始使用一些具体的物品来表示数量。
比如,用石子、树枝等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这就是最初的数的概念。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使用具体的物品来表示数量有很多不便之处。
于是,人们开始使用符号来表示数量。
这些符号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数字。
师:我们可以看到,数的产生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这就是数的概念。
3.自然数的概念师:那么什么是自然数呢?自然数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
比如,1、2、3、4……等等。
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每个自然数都比前一个自然数多1。
师: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些自然数吗?生1:1、2、3、4、5……生2:10、20、30、40、50……师:很好,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自然数。
我们来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4.十进制计数法师: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基数为10的计数方法。
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一位上的数字都代表了一个基数的幂次方。
比如,123表示1×10^2+2×10^1+3×10^0。
师: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可以是0到9中的任意一个。
当某个数位上的数字满10时,就要向前进一位。
这就是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明十进制计数法吗?生1:比如,23表示2个十和3个一。
生2:比如,456表示4个百、5个十和6个一。
师:很好,同学们都能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起源,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产生背景,掌握数的计数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数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数数能力出发,逐步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背景,知道数的起源。
2.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背景的理解。
2.十进制计数法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计数工具,如计数器、算盘等。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数的产生背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数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的产生背景,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计数工具,进行十进制计数法的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十进制计数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十进制计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一、产生历史
计数法之后,人们创造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计数法,也就是我们现在
所使用的十进制计数法。
几千年前,文明的出现在伊拉克两河流域促进了
人类从普通计数法转向数学性计数法。
古代埃及人第一次使用了十进制计
数法,称之为“多克斯”,或称“细沙”。
他们使用的计数法是基于十进
制的,即一,十,百,千,万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认为埃及电信十进制计数法不能完全反映实际
情况,因此在中国及其他地方,十进制计数法逐渐发展成为今天所使用的
计数法。
二、定义
十进制计数法是指以十作为基数的计数法,其中的数字可以代表不同
的数量。
每一位数字上的值由它的位数决定,最高位上的值是10的0次方,下一位是10的1次方,依此类推。
根据规定,十进制计数法的有效数字取值范围是0-9,其中0不具有
实际意义,只是用来填补数字的空白,而1-9则用来表示每一位数字的实
际值。
因此,每一个多位数字中,有效位数的总和就是它的值。
例如,123就是一个三位数,它的有效数字是1,2,3,那么它的值就
是1+2+3,也就是6
三、应用
十进制计数法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它被广泛应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例如在货币计算、财务计算、重量计算、时间计算、距离计算等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一)_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一)_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故事《记数方法》
师问: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学校的录播室,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他是谁呢?一起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聪聪)问: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课件播放小精灵录音:谢谢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故事想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代的人们图片)聪聪录音问: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他们是怎样来记录数字的呢?请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记数方法》(播放课件)师:故事中介绍古时候人们几种记数方法?(板书: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案要。
所以,人们就用有限的数字来表示无限的数。
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十进制数系统。
改写。
一、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让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性质。
2.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用具计数器、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1.数的产生。
【课件演示】(图片)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产生)动画: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
后来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叫做“阿拉伯数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学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
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有必要。
所以,人们就用有限的数字来表示无限的数。
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十进制数系统。
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进位制,包括十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
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数的产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的含义。
知道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使学生认识多位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的含义,掌握数位的顺序和数级的概念,能根据数位或数级的顷序,初步认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预计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数的产生1.复习。
(1)提问:你能从右往左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吗?谁能从右往左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10000 4000 4500 4530 4532 2060 20062.教学数的产生。
(1)自然数的产生。
(2)说明数的产生。
3.教学自然数。
(1)说明自然数。
有了数字,就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提问:如果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自然数?你能再说出几个自然数吗?(2)教学自然数的特征。
提问: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想一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怎样的?追问:哪些数是整数?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教学计数单位。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我们在前三年多里学的整数,都是万以内的数。
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指板书的个、十、百、千、万)想一想,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问:根据上面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教学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说明: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比万大的多位数。
老师举出一些比万大的数的例子。
②从以前学习的一万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
出示计数器,拨上一万。
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我们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下去。
追问:10个一万是多少万? 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
追问:10个十万是多少万?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万?怎样拨珠?现在万位是“1”,是1个多少?接下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
1.3.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1.3.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产生过程,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过程2. 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3. 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数的产生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2. 介绍数的产生过程,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
步骤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1. 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是以10为基数的计数方法。
2. 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位数表示方法,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步骤三: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1.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等。
2. 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掌握情况。
3. 课后测试:通过课后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的产生过程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及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及应用”。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以10为基数的计数方法,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计数方式。
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个数位代表的数值是10的幂次方,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这种计数方法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我们的计算过程,使得大数的表示和计算变得更加方便。
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可以是0到9中的任意一个。
当某一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10时,就需要进行进位操作。
《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数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数的产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起源:古代数学家对数的认识和探索。
3. 数的进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4. 数的运算: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5. 应用实例:数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的起源、发展、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产生。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数的产生》相关章节。
2. 投影仪、幻灯片:用于展示数的起源和发展图片。
3. 计算器: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4.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数的产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数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古代数学家对数的认识和探索过程,展示数的起源和发展。
4. 讲解数的进制:介绍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进制及其转换方法。
5. 讲解数的运算规则:讲解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
6.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数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计时等。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数的产生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享讨论成果。
8.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10.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数学史话:介绍古代数学家的故事和贡献,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尊敬。
2. 数学游戏: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思维和提高运算能力。
3. 数学谜题:出一些与数有关的谜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数的产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数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和发展2.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3. 数的读写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数的概念,数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数的概念的理解,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实物的数量,引导学生关注数的产生。
2. 新课导入(1)数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讲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数的历史背景,理解数的概念。
(2)数的分类讲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各类数的定义和特点。
(3)数的读写方法讲解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规则。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数的产生和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发展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
五、课前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学了四年的数学,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其实我们跟数已经成为老朋友了。
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生简单举例)但是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二、自主学习,互相交流1.学习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的图片文字等。
(PPT课件展示主题图)师小结:无论人们采取哪种方式记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是也表现出了古代人的智慧。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的记数符号也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国家数字的特点。
(课件展示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由于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因此经过漫长的时间后,就逐渐统一成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师:对于阿拉伯数字,你有哪些了解呢?(请学生阅读教材17页“你知道吗?”,了解阿拉伯数字)(3)讲解自然数。
师: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多少?最大的呢?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学生进行总结。
《数的产生》教案
4.培养学生数学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分享对数的产生的认识和理解。
5.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数相关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过程:强调数的起源和发展,理解数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数的产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数的起源:介绍数的产生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发展历程。
2.认识自然数:复习自然数的概念,强调自然数的性质和特点。
3.数位的认识:通过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及其对应的计数单位。
4.数的组成: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数位顺序表来表示一个数,以及数的各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5.数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本节课将结合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的产生及其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理解数的概念,感受数的价值和意义。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于生活,并为生活效劳。
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可以用到数。
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理解数的产生和开展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数的产生〔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场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
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假设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
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开展,人们创造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消费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以及认识亿以上的数。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的概念,对数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理解不深,对亿以上的数认识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亿以上的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知道十进制计数法。
2.让学生认识亿以上的数,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2.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片、卡片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计数器、骰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数的产生。
例如,讲述古代人们如何用石头、贝壳等进行计数,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数的产生。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让学生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代表的意义。
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十进制计数法是如何运作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计算。
例如,每组有一堆卡片,卡片上的数字按照十进制计数法排列,学生需要根据指令进行卡片的选择和计算。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解释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并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十进制计数法的练习题。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认识亿以上的数,让学生了解亿以上的数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数的产生教学目标:1.认识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2.通过数的产生过程,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了解古代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传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数的产生一)导入观看情景动画。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量。
但是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
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师: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怎么办?4.课件出示: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记数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
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xxxxxxx千米吗?试一试。
数的产生教案(优秀10篇)
数的产生教案(优秀10篇)数的产生教案篇一1、正确感知“4”的数量和对数字“4”的认识。
2、学习按给的6以内的数字,取出或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认读数字4.小熊猫图片6只、红泡泡图片、绿泡泡图片、黄泡泡图片、蓝泡泡图片各若干。
能根据相应的物体,读出相应的数字,并找出该数字。
一、按数取动物1、出示4只熊猫,幼儿点数。
2、一只熊猫吹了4个红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红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
3、一只熊猫吹了4个绿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绿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
4、一只熊猫吹了4个黄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黄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5、另一只熊猫吹了4个蓝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蓝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
二、按数找物,认读数字41、4只熊猫、4个红泡泡、4个绿泡泡、4个黄泡泡、4个蓝泡泡,它们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4”想小旗,要求念准“4”。
2、这里已经有了4只熊猫了,又来了2只,现在时几只啊?(6只)3、给排在前面的4只熊猫贴上数字“1”、“2”、“3”、“4”,让幼儿认读数字。
4、1号熊猫吹了两个泡泡,请人来来给熊猫贴上两个泡泡。
5、2号、3号、4号熊猫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给它们贴上5个、6个、3个泡泡,请幼儿操作。
6、还用两只没有贴上号的熊猫分别也吹了4个和5个泡泡,请幼儿操作。
数的产生教案篇二1.能大胆的根据数字的特征进行想象画。
2.能用连贯的语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发展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1.勾线笔画纸等人手一份。
2.已认识数字1---10,对数字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3.课件《数字歌》一、导入引发幼儿对数字变化的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动画片,一起来看看,好吗?(放影动画)2.刚才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数字宝宝等)数字宝宝会变很多的魔术,你看到的数字宝宝变成的是什么呢?(幼儿回答)(小结:原来数字宝宝可以变出好多好多的东西呀!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数字宝宝)二、让幼儿了解数字宝宝是怎样来变化的?教师示范操作。
小学四年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第 周 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课型
核心
素养
目标
1.知道数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数。
2.理解并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最常用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像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四、达标检测
1.读出下面各数。
(1)5406 (2)208
(3)6333 (4)999
答案:(1)五千四百零六 (2)二百零八(3)六千三百三十三(4)九百九十九
2.填空。
(1)当物体一个也没有,就用( )表示。
(2)最小的自然数是( )。
(3)自然数的个数是( )。
答案:(1)0(2)0(3)无限的
3.( )个十亿是一百亿。
一千亿有( )一百亿。
答案:10 10
4.从右边起,第( )位是十万位,第( )位是亿位。
答案:69
5.说说“64875”这个数中每一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分别表示什么?
答案:“6”在万位上,表示6个万;“4”在千位上,表示4个千;“8”在百位上,表示8个百;“7”在十位上,表示7个十;“5”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
重点
知道数的产生。
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具
课件、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3)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自由说一说。
2.我们已经学习了3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字打交道,这些数字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板书课题)
数的产生教案
数的产生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16、17一、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原始人记数的过程,了解自然数产生的背景,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简单介绍数的发展历史,课前自学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记数法,体会数的符号化和优化的必要性,感受古人的智慧。
2、了解中国,罗马数的不同表示法,在中国算筹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十进制位值制的先进和方便,了解0的发展历史及占位思想。
3、介绍阿拉伯数的发展演变历史,让学生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优化思想。
4、通过学生推理,猜想,验证各类古人记数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体会和感受人类伟大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经历数的发展历史,体会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先进,感受数的优化发展过程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亲身感受作为一个原始人在生产和劳作中记数,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中提出数学符号化的必要性。
了解古人记数的几种方法,对比各个记数方法能让学生体会古人符号记数的智慧,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古人记数方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介绍四大文明古国的记数方法,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并在推理、猜想、验证中了解古人记数的方式,体会思维的乐趣。
在经历数的发展历史背景,感受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数的产生(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师:(指着课题)我们现在所学所用的数是什么数?生1:整数,生2:阿拉伯数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数的产生,那我们准备研究什么?生答师:对啊,数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板书:?)我们追溯到人类最远古的时期开始研究,那时的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计数的需要。
(板书:远古记数)如果我们穿越时空变成原始人,要出去放羊,怎么才知道羊有没有丢呢?生:……师:对啊,(用实物、结绳、刻道记数法等),他们想到的方法有很多。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过程2. 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特点3. 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如“数糖果”、“数玩具”等,引导学生思考数的产生过程。
2. 新课讲解(1)数的产生过程从实物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例如,通过数糖果,让学生明白数是用来表示数量的。
(2)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表示数量的方法,它以10为基数,每一位的数字代表10的幂次,从右到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等。
(3)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例如,计算一个三位数,可以分别计算百位、十位、个位的数值,然后相加。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计算一个三位数,或者将一个数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出来。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数的产生过程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特点及应用。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的小论文。
2. 设计一些关于十进制计数法的练习题,与同学互相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过程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特点及应用,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特点”。
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表示数量的方法,它以10为基数,每一位的数字代表10的幂次,从右到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等。
这种计数法的意义在于,它能够简洁、方便地表示各种数值,使得计算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基数固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数是10,这是因为人类有10根手指,所以自然而然地选择了10作为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自然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观看情景动画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
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怎么办?
4.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
(三)符号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
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
(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
(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
这就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号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
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
】
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认识自然数
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
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看教材第17页
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三、知识运用
作业:读书第16页、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