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和实际意义,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自主探究数的产生和大小比较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数字卡片、图片等。

2. 准备实践活动材料: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准备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生活中你有什么关于数的有趣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到:苹果、桔子有多少个?班级学生有多少个?足球队有多少个队员?楼房有多少层?一年有多少天等等。

2. 引导学生归纳: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数的产生。

3. 引出课题:数的产生。

(二)探索新知1. 讲解数的起源:文字发明之前人们用各种符号记录数字,比如用结绳记数,用石子、小棍记数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记数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算筹。

算筹的产生比结绳记数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用算筹计算仍然很麻烦,于是又出现了算盘,并逐渐得到了完善。

我国的珠算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2. 讲解数的表示方法:介绍我国传统的记数方法(位值制):(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均可作为计数单位;(3)不同的计数单位上的数各个位置的权是不同的。

因此,同一个数表示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上放一个物体表示不同的数量。

3. 认识数位和位数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数位和位数的区别。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在一个数位里可以表示一个或几个数字单位。

人教版数学四上优质课《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上优质课《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上优质课《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这一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数的起源入手,让学生了解数的发展过程,进而引入十进制计数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他们形成数的概念,理解数学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的顺序、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上,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操作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知道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数位的顺序。

3.学生能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数的读写和运算。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过程的理解。

2.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计数器、算盘等教学工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数的产生。

例如,讲述古代人们为了计数而发明了数的方法,引发学生对数的产生过程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教学课件和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通过计数器、算盘等工具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数的读写和运算的练习。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解决。

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让学生体验十进制计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了解其他计数法,如二进制、八进制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1大数的认识第7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1大数的认识第7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7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内容课本第16~18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级数位顺序表、多位数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自主举例,谈话导入。

老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的数,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学生举例,教师指明学生作答。

)老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你们知道数是怎么产生的吗?我们耳熟能详的1,2,3……这些数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数字王国,去了解这些数字。

课件播放“数的产生”视频。

二、教学数的产生老师:远古时代的人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那时的方法和现在的不同,从刚才的视频中,你能了解到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学情预设】用实物计数、结绳计数以及刻道计数。

(1)讲解实物计数:古人在出去放羊的时候,每放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

放牧回来时,再把羊和小石子一一对应起来。

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丢。

(2)讲解结绳计数:古人在出去打猎的时候,每打到一只猎物,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用来统计猎物的总数量。

(3)讲解刻道计数:人们捕鱼归来时,捕到一条鱼,就在石头或木头上刻一道,一共捕了几条鱼,就刻几道。

老师: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计数的事物越来越多,像这样用实物计数、结绳计数或者刻道计数的方法来计数很不方便。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字。

(1)课件出示古巴比伦数字、古中国数字以及古罗马数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介绍数的起源,让学生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和意义。

2. 十进制计数法: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数学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整数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运用、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数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对数的产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讲解十进制计数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 数学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教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是数的产生和计数的基础,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游戏化学习设计:十进制计数法
现代数学中,十进制计数法是最常用的计数法之一,因为它在日常工
作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习者可以通过游戏来帮助学习者理解、记
忆并使用这一概念。

本文旨在结合游戏设计,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十进
制计数法。

一、游戏目标
1.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表示形式
和十进制数字的特点。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的步骤,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技巧,如计数、叠加、混合使用等。

3.理解十进制计数法表示的数的大小以及加减法的运算。

4.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中数的乘除法运算。

二、游戏内容
1、游戏环境
游戏场景设置为客厅,房间中展示了一系列日常用品,如兔子、棉花
等等,每种日常用品代表着一个十进制数字。

2、游戏进程
(1)首先,学习者需要熟悉每种日常用品对应的十进制数字,并尽
快记住它们。

(2)其次,学习者需要完成一系列关于十进制数字的计数、叠加、
乘除等操作,从而加深对游戏内容的理解。

(3)接下来,学习者需要通过游戏里给出的多种题目来进行练习,
从叠加、乘法计算到加减法计算,全面加强学习者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3 圆柱的体积》18-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展示圆柱,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点;
–讲解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问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学《3.1.3 圆柱的体积》部分内容。

1.圆柱的定义:
–圆柱是一个底面为圆形,且底面上的每一点都在直线上的立体图形。

2.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 = \\pi r^2 h$,其中r是底面圆的半径,ℎ是圆柱的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实物圆柱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点。

2.学习:
–讲解圆柱的定义和体积计算方法,示范计算过程。

3.实践:
–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柱的体积。

4.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五、教学反馈
1.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圆柱体积的掌握程度;
2.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圆柱的定义和体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人教版-数的产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数的产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数感通过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对数字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2.历史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发展历史,感受数学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了解数的产生过程中,思考数字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认识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数的产生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体会自然数的无限性。

三、教学设想以故事和历史资料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索数的产生过程。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讲述古代人类计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数的产生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数的产生和发展。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5分钟)1.讲述古代人类计数的故事,如用石头计数、结绳计数等。

提问:“同学们,在古代没有数字的时候,人们是怎么计数的呢?”引出数的产生话题。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数的产生过程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古代不同文明中数的产生方式。

从实物计数到符号计数,逐步发展到现代的数字计数。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认识自然数讲解自然数的概念: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

强调自然数的特点: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举例说明自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练习题。

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自然数,哪些不是自然数。

2.拓展练习: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自然数,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四)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数的产生过程和自然数的概念及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2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2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2课时教案一、课时目标1.理解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2.掌握十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能够用十位和个位数字表示十以内数。

4.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其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十以内数的读写,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掌握序数的用法,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数字卡片3.黑板、彩色粉笔4.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十以内的简单数字图形,要求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这个数字,引出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2. 讲解基数和序数•让学生根据数字卡片,用语言描述图中的数字。

•引导学生区分基数和序数的不同之处。

•通过多个例子巩固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3. 十以内数的读写•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练习十以内数的读写。

•让学生互相检查,并纠正错误。

4. 十进制计数法•利用十位和个位数字让学生表示一个十以内数。

•引导学生发现十进制计数法的规律。

•让学生尝试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更大的数。

五、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

2.写出数字102的基数和序数表示形式。

3.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36这个数。

六、课堂反馈请学生谈谈今天学到的知识点,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思考:十进制计数法有什么好处?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未同学们能够掌握基数和序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十以内数的读写,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愿大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穿越游戏,通过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课后还激发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数学文化知识,通过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2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

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思想。

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

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

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

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

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以及认识亿以上的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知道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2.使学生能够认识亿以上的数,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过程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2.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丰富图片和实例的PPT,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游戏道具等。

3.教学视频: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如日历、电话号码等,引导学生关注数的存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是从哪里来的吗?”引发学生对数的产生过程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数的产生过程,从原始的计数方法到十进制计数法,让学生了解数的演变过程。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的产生过程和数的概念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及其应用3.提高数的感性认识和数的计算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过程与数的概念2.十进制计数法及其应用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数的产生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物件,例如苹果、梨子、笔等,并问学生这些物件有什么相同之处?2. 引入教师引入数的概念,并与学生探究数的概念。

首先问学生,如果我们有一个苹果,再有一个苹果,就会有多少个苹果?这时候,教师可选择用实物或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比如,出示两个苹果的图片,然后再出示一个小贴纸,让学生在上面贴上数字“2”,表示有两个苹果。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

随后,教师进一步问道,我们为什么要用数字来表示数量?学生应该会想到,因为数字比较简单,用起来比较方便。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一数这些物品的数量,并将数量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以下物品:•铅笔盒里的铅笔数量•教室里的桌子数量•同桌上同学的数量4.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化数的概念。

第二课时十进制计数法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例如“3”、“5”、“8”等,然后将这些数字卡片组合成数。

例如,将“3”和“5”组合在一起,形成数字“35”。

2. 引入教师引入十进制计数法,并让学生理解这种计数法的原理。

例如,将一个物品划分为若干等份,每份称为一个“1”,若干个“1”组成一个“10”,若干个“10”组成一个“100”,以此类推,就可以用十进制计数法来表示不同的数量。

3. 练习教师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37”•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68”•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99”4. 拓展教师拓展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并让学生探究如何用十进制计数法计算加减乘除的问题。

5.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化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和应用。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发展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操作的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的概念,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在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导入、实例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数的产生过程。

2.实例演示: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3.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内容包括故事、实例、练习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3.小组合作工具:准备一些卡片或小道具,用于小组合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出数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的产生-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数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产生和发展2.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3. 数的读写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数的概念,数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数的概念的理解,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实物的数量,引导学生关注数的产生。

2. 新课导入(1)数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讲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数的历史背景,理解数的概念。

(2)数的分类讲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各类数的定义和特点。

(3)数的读写方法讲解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规则。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数的产生和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的产生、发展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练习三中的习题P1-2。

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并了解自然数的性质和特点。

3.认识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点:1、自然数概念的含义。

2、认识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数的特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一、导课:我们学习数学,每天都与数打交道,那么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古人又是怎样计数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板题)二、数的产生和自然数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数是怎样产生的。

(听录音,红色部分)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有了对数的需要后,人类的祖先们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计数。

①计数方法:用实物来计数开始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数。

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没有丢羊。

出去打猎时,用结绳的方法来统计猎物的个数,打到一只猎物,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打到五只猎物,就在绳子上打五个结。

捕鱼时,一共捕了七条鱼就在木棒上刻七条道。

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品的数量不断增加,用实物来计数的方法越来越不方便了。

②符号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3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第1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比较丰富,是计数的基础知识。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注意丰富学习资源。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数的产生和
发展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同时,运用多媒体呈现古人记数、不同地区的记数符号、今天的阿拉伯数字,揭示数的发展历史。

这样就把静态的图文变成了丰富的、动态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

2.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探索,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完成自我知识的构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数位顺序表计数器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资料
数位顺序表计数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其实我们跟数已经成为老
朋友了。

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但是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案《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四年级上册数学(最新)

教案《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四年级上册数学(最新)

6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一课时教学内容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第16~1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2.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习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资料。

(2)讲述数的产生。

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

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

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总之,过去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

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3)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概念,学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的运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的运算规律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用数来表示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过程的理解。

2.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的掌握。

3.数的运算规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PPT。

2.数的学习工具,如计数器、算盘等。

3.相关数的运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数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解古代人们如何通过石头、贝壳等进行计数,从而引出数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如PPT中展示十个数字0、1、2、3、4、5、6、7、8、9的排列,引导学生理解每相邻的两个数字组成一个计数单位,从右到左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等。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如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数的加减运算,或者用算盘进行数的计算。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数的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_教案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_教案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重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教具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图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近3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板书课题:数的产生二、探究新知1、数的产生师:课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资料,哪组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数是怎么产生的?生:介绍师:补充2、记数符号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略)罗马数字:(略)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1、然数的认识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十进制计数法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例如:学生思考学汇报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人数、物体个数和捕获的野兽数目等等,就产生了数。

学生看图,古代人的计数方法看图片,三种古代数字。

介绍自然数的含义和特点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在全班交流。

设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

列举实例,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性质(!)我国人口:1295330000人全球人口:6100000000人(2)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总数是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

(3)1999年联合国公布世界人口已达到六十亿,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建设兵团刘江老师(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建设兵团刘江老师(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共1学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数的产生;初步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2、过程与方法: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模拟体验)中感受并思考数学的发展历程。

3、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建立实用、理性的数学思维方式。

2学情分析学生已前课学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有关于亿以内大数的读、写技能,掌握了有关自然数中有关数级、数位与计数单位的概念。

3重点难点感受数的发展历程,理解自然数的计数规则。

4教学过程4.1一、导课:读故事,感受数的存在。

什么是自然数,他们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数的产生)二、数的产生: 1.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出去打猎时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捕获了多少只野兽?这样就产生了数。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了计数的需要,但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1、2、3、4……来数物体的个数,而是借助其它物品(出示图片),如摆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

比如小石子计数,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几个小石子;等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记捕鱼的条数和用绳打结计录捕猎的个数,都是用实物一个对一个点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2.学生活动:(1)摆放实物(以豆代替)(2)结绳计数(3)刻画计数学生思辨:三种计数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现在都不再使用?带来哪些启示? 3.各国的记数符号:(出示课件)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请看这分别是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

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哪国人发明的吗?(说明: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阿拉伯商人又传到了欧洲,欧洲人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就叫“阿拉伯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

(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重等)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
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

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

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号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

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

(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
(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

这就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号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

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


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认识自然数
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
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看教材第17页
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体会位值制的价值。

1.师:为什么仅仅这10个数字就能表示出许许多多的数呢?比如:999,都是9,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的数位)
2.师:对,因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边表示9个一,在中间表示9个十,在左边9个百。

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这样不用发明那么多的符号了,记数也不用那么麻烦了。

(课件演示)
3.师:如果再加1个石子,右边的9就达到10个,就可以放到中间,中间又够10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样再够10组,就要再往左进一位。

(课件演示)4.师: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能用位置来区分计数单位的不同,它使记数变得简单。

【设计意图:以“999”为例,认识位值制,感受它给计数带来的便利。

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即“满十进一”。


(三)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整理数位顺序表
1.师:这里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师:你还能继续说出新的计数单位吗?它们所在的数位又叫什么呢?还有更高的吗?
3.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4.师:我国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分别是哪几个数级?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推迁移规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级,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1题。

2.教材第22页第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