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15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研究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惯。

研究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惯。

研究难点:如何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偏差。

研究过程: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根据速率公式,求速率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二、进行新课,科学商量(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观察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找出身材的哪些部位能够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1)复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3)认真阅读课本,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3.阅读一些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总结刻度尺的利用注意事项:5.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讲义宽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图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锁定目标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mm= nm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一)、测量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2 3 1 0 ㎝ 2 3 10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______;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二)、误差: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最新10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最新10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最新10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四、具体安排: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

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4、课堂练习(1)光从空气行政村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造成的。

(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小结六、作业的布置学习指导55-56页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

领会误差的含义;3、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测微小物体和液体质量【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讨论法、分组实验实验准备:托盘天平及砝码、回形针、水、烧杯(两个)。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新课学习】:一、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活动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观察天平的测量值和标尺分度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

自主学习:一.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12页”图1.1-1的四幅图”四幅图说明: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鼓面,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选填发声、声音)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

二.声音的传播:活动2:阅读课本13-15页“声音的传播”部分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的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活动3:阅读课本15页“声速”部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换句话:决定声速的大小的因素是和)合作探究:例1: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它们分别属于、、(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思考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例2: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发声,能传播声音。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空气)当堂训练: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

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案内容:第1章:机械能1.1 动能1.2 势能1.3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2章:声音与振动2.1 声音的产生2.2 声音的传播2.3 乐音与噪声2.4 振动与波第3章:光的传播与反射3.1 光的传播3.2 光的折射3.3 光的反射3.4 透镜及其应用第4章:光的折射与透镜4.1 光的折射现象4.2 透镜的分类与特点4.3 凸透镜成像规律4.4 眼睛与眼镜第5章:电磁现象5.1 电流与电路5.2 电压与电阻5.3 欧姆定律5.4 电磁铁与电磁波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规律,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定义,认识振动与波的关系。

3. 掌握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规律,了解透镜的分类与特点,学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认识电磁铁与电磁波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声音、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磁现象。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欧姆定律的计算,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实验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全册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六、教案内容:第6章:力的作用与运动6.1 力的概念与作用6.2 牛顿运动定律6.3 摩擦力与重力6.4 压强与浮力第7章:温度的测量与热量7.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7.2 热量与热传递7.3 热机与热效率7.4 生活中的热量现象第8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8.1 物质的性质8.2 物质的变化8.3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8.4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9章:天体与宇宙9.1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9.2 恒星与行星9.3 地球与月球9.4 天体运动规律第10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0.1 机械与电气10.2 光学与声音10.3 热学与力学10.4 现代科技与物理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15课时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15课时
3.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四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12.53m、12.54m、12.55m、12.57m,那么最接近物体真实长度的是( )。
A.12.53mB.12.54mC.12.55mD.12.57m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另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7.86dm,那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二)拓展提升
测量尺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3).用直尺测量物理作业本的长、宽、厚,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长是,宽是,厚是。
3.有效数字(自学2分钟)
由准确数字和一位估计数字组成的数字,叫做有效数字。例如某物体的长度是25.86cm,共有位有效数字。
4.误差:(群学3分钟)
(1)误差的概念。
(2).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观察等;
(3).减小误差的方法。
(4)区别误差和错误

(三)精讲延伸
完成课后作业1、2题(对学5分钟6号展示)
(四)达标检测(自学8分钟,各组4号汇报)
(一) 基础巩固
1.9.1×10-8m=______mm=______μm.50nm=_____m=______km.
2.如右下图,用两把刻度尺A、B测同一物体长度,其中B尺的分度值是,则:LA=______cm, LB=_______cm。
三、目标落实
(一)预习自学
1.学生看书37页和38小资料,了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粒的尺度。(自学5分钟,各组4号汇报)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比米大的单位有,比米小的单位有
换算关系:1km=m, 1dm=m, 1cm=m,
1mm=m , 1um=m ,1nm=m
1光年=,光年是的单位。
三读:读数时视线正对被测物体所对的(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的下一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一注意二放正三垂直)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强烈推荐)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强烈推荐)

本文由757007170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套&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套&苏科版)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1.课本图 0-2 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鱼会,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

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 0-3 的实验,你能看到,你想到的问题是。

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由此你提出一个问题。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

由此引入新课。

(一) 物理研究对象力、声、热、光、电等现象。

(二) 有趣的物理现象实验 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学生回答:吹、搧、罩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 (三)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探究过程: 3.设计实验 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 6.交流合作 7.提出新猜想能否提出一个与容器有关的更深一步的问题?如:容器的长短和粗细对蜡烛的燃烧是否有影响? 用实验验证:将蜡烛放入直筒与量筒内燃烧,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 2:两支蜡烛燃烧,罩上后,哪支蜡烛先灭?结论: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实验结果会发生变化。

实验 3: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分别将一些物体放入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观察回形针的下落情况。

实验 4:学生自行实验,用一装水的子对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有哪些变化。

:〖要点归纳〗要点归纳〗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

〖当堂反馈〗P3 W. W. W. 第 1 题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当堂反馈〗课后巩固】【课后巩固】学生回家做:①用纸条快、慢抽动,观察纸条上面瓶的运动情况。

②P3 第 2 题(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1.5 声音的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回声定位和声呐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呐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3.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难点: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2.回声定位的原理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探究:声音与信息
事例:⑴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⑵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⑶利用声呐可以探测鱼群的位置
⑷隆隆的雷声可以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⑸利用超声波能对零件进行探伤,有经验的师傅能根据敲击机器听到的声音
判断机器的故障原因
⑹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利用B超能对内脏器官进行检
查。

归纳总结:声音可以传递。

声呐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2.探究:声音与能量
实验:⑴去掉饮料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蜡烛的火焰敲击橡皮膜,观察火焰的变化,发现烛焰会摇曳甚至熄灭。

⑵用很大的声音对人的耳朵说话,让学生感觉“震耳欲聋”
归纳总结:声波可以传递,工业上可以用清洗精密机械,利用除尘器降低污染,美化环境;医生利用振动除去人体的结石。

2、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夏天里人们卖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一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
C、小宇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瓶里的水满不满
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
(多选)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利用超声波清洗实验仪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传递的能量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3.大街上的“超声波”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传递能量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4.在“
5.12”地震的生命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使用的红外生命探测仪和音频生命探测仪()
A.向幸存者发出多种信息
B. 向幸存者发出不同信息
C.分别收集幸存者发出的多种生命信息
D. .分别收集幸存者发出的某一种生命信息
5.利用回声不能测定()
A.海洋的深度
B.海底鱼群的位置
C.对面山崖的距离
D.打雷处到听到雷声的距离
三.本章知识整合
介质传声不同介质中不同
同种介质中声速与有关
一般的在固体中声速最;在气体中声速最
声在15℃空气中,V声=
源传声的两种方式:空气传声和
振声音的特性:影响因素:
动响度:影响因素:
产音色:影响因素:
生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含义:物理角度:
声环保角度:
音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声的利用可以传递人耳处:
可以传递
四.典型习题
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都是靠空气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简谱中“2”音比“5”音的音调低
B.用力敲打鼓面,鼓面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C.在渔船上安装声呐设备,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鱼群
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接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再棉花中传播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5.“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6.“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是指声音的响度
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7.某街道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72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8.下列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花样游泳运动员随音乐起舞
B.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内脏器官的工作情况
C.捕鱼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D.医学上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

五.作业
《练与测》P13 1——12
六.课后小结: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