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优秀学案全集(9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研究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惯。
研究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惯。
研究难点:如何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偏差。
研究过程: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根据速率公式,求速率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二、进行新课,科学商量(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观察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找出身材的哪些部位能够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1)复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3)认真阅读课本,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3.阅读一些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总结刻度尺的利用注意事项:5.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讲义宽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图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锁定目标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mm= nm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一)、测量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2 3 1 0 ㎝ 2 3 10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______;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二)、误差: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按章节排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第2节运动的描述 (6)第3节运动的快慢 (9)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3)第二章声现象 (26)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6)第2节声音的特性 (30)第3节声的利用 (3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7)第三章物态变化 (41)第1节温度 (41)第2节熔化和凝固 (44)第3节汽化和液化 (48)第4节升华和凝华 (51)第四章光现象 (55)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55)第2节光的反射 (59)第3节平面镜成像 (62)第4节光的折射 (66)第5节光的色散 (70)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74)第1节透镜 (74)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77)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2)第4节眼睛和眼镜 (85)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9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98)第1节质量 (98)第2节密度 (103)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07)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11)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钟表、手表、停表。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参加过或观看过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田径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
请同学们思考: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2.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锁定目标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mm= nm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一)、测量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2 3 1 0 ㎝ 2 3 10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______;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二)、误差: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全册) 课时教案第节总序第节课题编写时间执行时间科学之旅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学具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
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解析:外表面。
1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3.1《温度》-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义全优学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讲练考全优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 3.1《温度》(教师版)一.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
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单位符号是_______。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的温度为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__________。
某地气温-3℃读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273.15℃=0K,这是温度下限,目前人类科技还不能达到这个温度,只能接近。
这个温度称之为绝对零度。
二.温度的测量3.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________,里盛酒精、水银、煤油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_____,在外面的玻璃管上有均匀的_________。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进行工作。
4.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认清它的分度值方便读数。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__________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_;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微等一会,待____________________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____________,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__。
【1.冷热程度 2.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沸水 1℃负3摄氏度或零下3摄氏度 3.玻璃泡玻璃管刻度线热胀冷缩4.浸没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相平】5.体温计由于其特殊构造(有一个很细的缩口),热胀冷缩只能使其示数上升,下降则必须使用外力(甩几下),所以,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没有甩几下,只能测量的高于原来示数的温度,低于或等于原来示数的温度都显示为原来的温度。
例如,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为37.5℃,若被测温度高于37.5℃时如38℃,则显示被测温度38℃;若被测温度低于等于37.5℃如36.8℃、37℃和37.5℃则都显示为37.5℃,即不能测量低于37.5℃的温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优秀学案全集(9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秀学案全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使用正确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符号:、、、、、、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µm 1µm= nm 1m= nm 1cm= m 1nm= m560mm= m 165cm= m 1250km= m3、长度的测量A、使用前,;B、读数时视线;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4、测一测A. 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度;B. 手指甲的宽约cm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D.你的课桌高、长、宽二、集思广益○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第一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二、重点难点: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 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三、学习活动:(一)观察课本P12四幅图,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同体验:(1)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2)击鼓。
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吗?(二)声音传播的探究性活动1、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2、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3、实验: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4、声怎样向外传播的?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5、真空也能传播声音吗?让学生观看真空罩实验的录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秀学案全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使用正确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符号:、、、、、、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µm 1µm= nm 1m= nm 1cm= m 1nm= m560mm= m 165cm= m 1250km= m3、长度的测量A、使用前,;B、读数时视线;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4、测一测A. 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度;B. 手指甲的宽约cm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D.你的课桌高、长、宽二、集思广益○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四记,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三、练习巩固一、选择题1、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A.2cm B.2mm C.2μm D.2dm2、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
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3、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gB、某中学生1000米长跑成绩为1 minC、物理课本长约为26 cm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应不高于220V4、图2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5678 cm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 cm、5.50 cm B.1 cm、8.30 cmC.1 mm、8.30 cm D.1 mm、2.80 cm5、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长度的单位应该是厘米()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教室的宽度约为60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6、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C.学生书桌高约200c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7、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 cm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D.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8、.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
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 1.2m~1.5m之间B.l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在0.5kg~1.0kg之间C.汽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大约在100km/h~150km/h之间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m/s~1.3m/s之间9、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人眨眼一次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呵欠10、用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3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B. 减小由于刻度不精确而造成的误差C. 减小由于读数时视线不垂直于尺面而产生的误差D. 减小由于估读时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二、填空题1、如下图所示,该刻尺的最小刻度是,木块的长度厘米。
2、.两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
利用A刻度尺测得物体长为_____厘米,利用B刻度尺测得物体长为____厘米,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前者分度值是___ ,后者分度值是______。
3、(1)如图所示,1元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___________cm(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1)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_mm。
4、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5、测量某物体长度时,得到的测量记录分别是15.82cm、15.79 cm、15.28 cm、15.81 cm、15.81 cm,这5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错了是,此次测量所有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应是6.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7.警方在一案发现场取得的一张罪犯的脚印,经过测量,其长度是25.7cm,刑侦人员估计,此罪犯的身高大约是180cm,根据数据你猜想一下,刑侦人员是如何来估计罪犯的身高的?8..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一把刻度尺,一支铅笔,你如何测量出细铜丝的直径?9、练习:在地图上找到京广铁路线测量其长度,怎样测?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距离三、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古代有日晷(guǐ)、沙漏,现代有钟表、秒表等。
2、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1h= min= s15min21s= s 1h18min= min 75min= h一列火车从北京今天17:45出发,明天8:45到达汉口途中走了 h3、秒表的使用方法(1)、一般的秒表(停表)有两根针,长针是秒针,每转一圈是30S;短针是分针,每转一圈是15 min。
(2)、图中所示的最小分度是0.1s,即它的精度是0.1S。
(3)、读数:所测时间超过半分钟时,半分钟的整数部分由分针读出,不足半分钟的部分由秒表读出,总时间为两针之数之和。
(4)、秒表是测量时间间隔的常用仪表,表盘上有一长的秒针和一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周,分针转一格。
秒表的分度值常用的有0.2s和0.1s两种。
秒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选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
使用秒表时,用手握紧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秒表分三步: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第三次按下表针就回到零点。
四、误差1、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2、减小误差的方法:a. 选用更准确的测量工具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改进试验方法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导学过程一、温故请同学们阅读第十二章的章首短文,这是对一场滑雪比赛的描述。
从中我们能想到的一句话是“生命在于运动”。
请同学们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运动的?答:二、链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的。
三、互动课堂(一)、运动和静止谈一谈:观察下列图2中的几幅图片,在结合自己平时对运动物体的观察,谈谈你对“运动”的认识。
图2想一想:物体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就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了?点一点:一切物体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图3 图4说一说:教室中的我们是静止的,是以 (或黑板、或教室 、或外面的树)为参考标准的, 我们与参考标准的位置没有变;“坐地日行八万里”,说我们是运动的,是以 为参考标准的,我们与参考标准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记一记: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被选作参考的标准物体,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了,就说该物体是的;位置没有变,就说该物体是 的。
记一记: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说一说:选择参照物的方法:(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的汽车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若研究人在汽车上的运动情况时,常以车厢为参照物,这样研究起来比较简单,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2)既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又可以选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3)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因为自己以自己为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练一练: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船舱B .河水C .河岸上的树D .迎面驶来的船(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说一说:如图3所示,在讨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所涉及物体的内容时,认为云朵向西运动的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
记一记: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的运动描述就有可能不同。
因此,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练一练:如图4所示,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两架飞机加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油机和两架飞机相对于地面都是静止的B .其中一架飞机相对另一架飞机是静止的C .其中一架飞机相对另一架飞机是运动的D .任意一架飞机相对于加油机是运动的 四、[课堂反馈]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物,人是 ,火车是 ;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