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资料
1、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管理者的技能(罗伯茨.卡茨)(1)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4、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4)欧文的人事管理(5)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5、西方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5、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公认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主要包括: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划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6、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巴纳德法约尔的管理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7、梅奥(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美国)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1)工人是工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8、行为科学马斯洛及其需要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麦克利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9、数量管理理论的内容: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
10、系统管理理论: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1、管理的含义、职能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国外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如:亚当。
斯密、欧文、泰罗、巴贝奇、亨利.汤、法约尔、梅奥、西蒙。
第二章:3、五种道德观。
4、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途径有哪些?第四章:5、有用信息的特征。
6、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环节?第五章:7、决策的含义.8、决策过程包括哪些?9、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区别?10、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第六章:11、计划(工作)的含义。
12、如何利用5W1H思维方式制定一个具体的部门计划?如:编制“人事管理"或“生产管理”等工作计划。
第七章:1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第八章:14、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1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及组织规模存在何种关系?16、锥型式、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第九章:17、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优缺点有哪些?18、员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分别有哪些?“彼得原理"现象为何?19、绩效评估的作用及方法有哪些?第十章:20、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十一章:21、领导的定义及权力来源.2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23、领导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24、领导特性有哪些特征?第十二章:25、激励的含义.26、激励的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理论、X和Y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与其主要观点。
27、常用的激励实务方法有哪些?第十三章:28、沟通的作用、目的、类别及过程有哪些?29、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第十四章:30、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有何区别?31、控制的目的、标准、原则及过程有哪些。
32、有效控制的特征有哪些?第十五章:33、预算的作用和缺点有哪些?34、经营审计包括内容有哪些?第十六章:35、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6、创新管理的技能有哪些?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管理的核心是( D )A.决策 B。
管理学-周三多版-考试重点总结
管理学复习总括10会展张鑫一.名词解释1.决策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管理就是决策。
是指通过分析、比拟,在假设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2.沟通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3.方案方案是指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途径的筹划和安排。
4.控制为到达规定的目标,对元件或系统的工作特性所进行的调节或操作。
5.战略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6.组织设计组织设计: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7.授权授予或拒绝授予客户端访问权限的过程。
8.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标准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9.管理管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包括方案、组织、协调、控制、创新等五个职能。
10.市场细分按照某一标准将消费者市场细分为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具体包括标准和相似性两种划分类型。
二.多项选择、填空1.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P2982.职权的三种形式3.管理幅度的设计影响因素P1834.权变理论P215.影响有效沟通的结构性因素P2776.有效控制的根本特征P3057.管理者的决策8.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P349.集体决策的方法P10910.影响结构的三种特征P16511.个人道德开展的三个层次P3512.企业根本竞争的策略13.双赢谈判P28214.零和谈判P28215层级化设计与职位P18216目标管理法11.道德开展的层次P3512.人际关系学说13.组织设计周期各阶段特征P1451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性15.动态网络组织理论16.经营单位、经营组织分析法17.成长战略中的一体化战略的内容P14418.社会责任观19.道德开展阶段及其特征20.三.简答1.行为决策理论P100(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作出判均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丫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王性是相对的。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要点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要点周三多管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篇第一章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法约尔的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周三多理论: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具体分析: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管理者的三种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科学管理理论:创始人泰罗,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包括:1.工作定额,2.标准化(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是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内容:1.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
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
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组织管理理论:代表人法约尔,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管理学周三多期末资料
1.管理: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2.组织文化:组织员工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3.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4.计划: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5.市场细分:是将一个具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6.前向一体化:要素供应商在向顾客提供要素的同时,自己也生产耗用这种要素的产品或服务7.后向一体化:买方自己生存或经营本企业其它生产中耗费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满足自己的需要8.ERP:企业资源计划,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9.滚动计划法:是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10.网络计划法: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原理)11..管理幅度: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管理幅度12.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13.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14.矩阵组织: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
纵向的是职能系统,横向的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项目系统15.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16.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17.授权: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增进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18.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19.权变理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领导方式,领导工作强烈的受到所处的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
管理学(周三多)重点章节复习提纲
管理学-周三多第一章一、管理的定义及职能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泰罗的贡献及其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三、梅奥及其领导霍桑试验主要内容及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二章一、道德发展阶段:第三章一、全球化与管理职能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一)出口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场的活动它包括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
(二)非股权安排非股权安排又被称为合同安排。
非股权安排是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该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权控制为目标,并且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
非股权安排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三)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购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第五章一、决策的定义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此,可作以下理解:1、决策的主意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二、集体决策的方法(一)头脑风暴法特点: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倡导创新思维。
四项原则: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二)名义小组技术(三)德尔菲技术三、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1)“瘦狗”型: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2)“幼童”型:向该业务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使其向“明星”型转型,如果无法转型应当放弃该领域3)“金牛“型:这种业务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4)“明星“型:企业应该不失时机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四、定量决策方法常用的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小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第七章一、战略性计划的定义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重点考试要点
一:管理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观点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管理制度科学操作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科学、选择、培训、提高工人定制科学工艺流程计划与执行分离6、(1)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提升生产效率,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管理与执行职能分离(2)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a、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经济人"b、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c、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7、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笔记与考试重点整理(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管理学》(周三多版)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管理学笔记及考试重点整理目录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第一节管理活动 (1)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2)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于发展 (4)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6)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 (6)第二节决策过程 (7)第三节影响决策的因素 (7)第四节决策方法 (7)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1)第七章战略性计划和计划实施 (14)第一节战略环境分析 (14)第二节战略计划选择 (18)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目标管理) (20)第八章组织设计 (22)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 (22)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 (23)第九章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 (27)第一节组织变革 (27)第二节组织文化 (28)第十一章领导概论 (28)第一节领导的内涵 (28)第二节领导风格类型 (29)第三节领导理论 (30)第十二章激励 (32)第一节激励原理 (32)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组织:定义: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要素: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管理业务活动)、组织资源(人,财、物、信息)组织环境2.企业:定义:企业是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求来组织安排某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元,是特殊的经济组织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定义: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二、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信息角色: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决策角色: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三、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的并与别人沟通的过程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把新想法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欧美,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管理学(周三多版)期末复习第五篇
管理学(周三多版)期末复习第五篇第五篇:控制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控制的必要性由下述原因决定: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
2、控制的基本原理①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
控制论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②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集的函数。
Z = f(S)③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控制类型(一)按标准值分:①程序控制,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
Z = f(t)例如计划编制程序,统计报告程序,信息传递程序等。
②跟踪控制,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W的函数。
Z = f(W)例如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
③自适应控制,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的时刻已达状态K t的函数。
Z = f(K t)例如学习型机器人,企业最高领导人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控制等。
④最佳控制,控制标准Z值是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值构成。
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K 及各种附加参数C。
例如要得到某过程的最优解。
Z = max f(X、S、K、C)Z = min f(X、S、K、C)(二)按时机、对象和目的分:①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目的是防止问题发生,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②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作用有两个,一是可以纠正下属错误的作业方法与过程,提高其工作能力,二是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③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束以后对本期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对未来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提供借鉴。
周三多《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管理学原理1、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环境、战略、技术与组织结构。
1环境。
主要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
一般环境主要包括对组织管理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
特定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诸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具体环境条件。
2战略。
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3技术4组织结构6、非正式组织的含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企业人员在共同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
这就构成一个体系,称为”“非正式组织”。
(一)积极影响1、满足成员的需要。
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本组织中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感”等需求的满足。
2、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成员间的关系由其特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并且非正式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群体领袖”。
3、有益于组织成员的沟通。
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
4、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最基本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辅助正式组织去完成工作。
(二)消极影响1、这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现象。
由于非正式组织本身具有一套非成文性规范并以之对其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
2、这类组织中不允许有“标新立异”的成员出现。
一旦出现这类成员,非正式组织将视其为“越轨者”,从而疏远并孤立这个成员,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组织,这将影响到整个组织的运行。
3、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在本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满足的同时,一旦整个组织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组织制度的变动危及到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其成员便会一致抵制这种变革,从而阻碍组织改革的进程。
4、此类非正式组织易于形成一种“集体思维”的模式。
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并尽力对之做出一致的解释。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材料注:根据老师重点整理,由于时间有限,如有疏漏,请结合课本复习。
——09经本·金发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二、管理的职能(一)管理的职能有: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二)各种管理职能的关系: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的职能根据罗伯特·孔孜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1)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四、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1)主要内容:①工作定额;②标准化;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对“泰罗制”的评价:①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②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③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④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的手段,也是对人的片面认识。
五、法约尔的贡献——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技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14 条原则:①分工②权力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命令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⑦报酬合理⑧集权与分权⑨等级链与跳板⑩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管理学(周三多)复习整理
管理学复习资料(周三多)一、名词解释1、领导领导就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没有部下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2、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一表述包含了以下五个观点:(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3、管理者的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拢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4、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就是要加入遍及全球的世界级采购生产系统,拓破地区和国界,尽可能多地获取差别利益。
为此就必然要求消除管理上的阻隔,形成管理上的共同语言和方法,管理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即组织中的上级与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与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员工参与管理,此由德鲁克提出,经由其他一些人发展,逐步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所普遍受用的一种系统地制定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6.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科学合理的管理幅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取决于管理机构的合理程度以及物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并与管理层次密切相关。
周三多《管理学》期末考试要点全整理,独家!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管理活动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载体:组织,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对象: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职能活动: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目的:实现既定目标)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3.管理的特性: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动态性、创造性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5.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掌握和熟悉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②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③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打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①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②小瓦特、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③马萨诸塞车祸: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④欧文:开创了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人事管理之父”⑤巴尔奇:对工作方法的研究以及对劳动报酬制度的研究(收入由固定工资、利润、奖金三部分组成)⑥亨利·汤:收益分享制度⑦哈尔西:奖金方案三、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㈠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⑴泰罗“科学管理之父”:①工作定额②标准化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⑵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⑶甘特:用来编制进度计划的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2.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⑴法约尔: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①企业的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②管理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③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⑵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①等级、权威和行政体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②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③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⑶巴纳德①《经理人员的职能》②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③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㈡行为管理理论1.梅奥(霍桑试验):《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人际关系学说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行为科学①马斯洛:需要理论②麦格雷戈:XY理论③麦克利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④弗鲁姆:期望理论㈢数量管理理论:定义: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版)复习资料篇一: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周三多)第一个导言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指组织内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与自己共同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层次、职能和管理3、管理的任务:设计并维护一个工作环境,使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开支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践学习和应用随机测量。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特点:1一般2多学科3历史4实用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模式下进行这一事实,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则、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和学习管理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和学习管理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点: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互换性5.相互依赖性6.可控性13、系统的观点:1.总体观点2“开放性”和“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值观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周三多)复习总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四板)——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
1、管理的含义、职能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国外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如:亚当.斯密、欧文、泰罗、巴贝奇、亨利.汤、法约尔、梅奥、西蒙。
第二章:
3、五种道德观。
4、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途径有哪些?
第四章:
5、有用信息的特征。
6、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环节?
第五章:
7、决策的含义。
8、决策过程包括哪些?
9、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区别?
10、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11、计划(工作)的含义。
12、如何利用5W1H思维方式制定一个具体的部门计划?如:编制“人事管理”或“生产管理”等工作计划。
第七章:
1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八章:
14、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及组织规模存在何种关系?
16、锥型式、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第九章:
17、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优缺点有哪些?
18、员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分别有哪些?“彼得原理”现象为何?
19、绩效评估的作用及方法有哪些?
第十章:
20、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十一章:
21、领导的定义及权力来源。
2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23、领导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4、领导特性有哪些特征?
第十二章:
25、激励的含义。
26、激励的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理论、X和Y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与其主要观点。
27、常用的激励实务方法有哪些?
第十三章:
28、沟通的作用、目的、类别及过程有哪些?
29、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四章:
30、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有何区别?
31、控制的目的、标准、原则及过程有哪些。
32、有效控制的特征有哪些?
第十五章:
33、预算的作用和缺点有哪些?
34、经营审计包括内容有哪些?
第十六章:
35、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6、创新管理的技能有哪些?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 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 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
10. “胡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D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2.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 ABEF )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领导
F.控制
3.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 ( ACD )
A.人际
B.诊断
C.概念
D.技术
4.电子会议决策方法的主要优点有( ACD )
A.诚实
B.先进
C.匿名
D.高效
5.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有 ( ACD )
A.以目标我中心
B.严格监督
C.自我参与 D自我控制
6.控制工作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 ABC )
A.确定控制标准
B.衡量工作绩效
C.纠正工作偏差
四、简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简述如下:
(1)、战略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人本管理的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的发展;(3)、组织的变更具革命性;
(4)、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和社会普遍追求的目标;
(5)、知识管理将成为新时代管理的焦点。
2、如何理解人本原理?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答: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来进行的。
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现代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
因此,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这就是现管理的人本原理。
人是管理的中心,人是管理的目的,民主管理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最佳途径,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出现的,具体做法为:先民主,再集中。
(1)创造条件让职工通过正常的渠道,对本单位的管理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参加组织决策;
(2)让员工参加管理工作;
(3)职工监督管理机构和按理说者。
它可以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与被管理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
坚持人本原理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在实行人本管理原理时,应坚持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行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