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质构造单元情况)

合集下载

广西地质构造

广西地质构造

广西地质构造单元 地壳大型构造的基本单位,又称大地构造单元。

广西绝大部分地区在晚三叠世以前经历了海水覆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其中晚古生代到中三叠世也有相对隆起和相对凹陷的区域,隆起区有的长期露出水面为剥蚀区,凹陷区则接受沉积。

根据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历史及区域构造特征的不同,可将广西划分为一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广西一级构造单元属华南板块范畴,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华南活动带),7个三级构造单元和19个四级构造单元。

桂北隆起 三级构造单元。

属于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位于桂北九万大山至越城岭一带,呈北东方向展布,南面大致以罗城、融水、兴安一线为界,是广西出露最老的地层分布区。

构成该隆起的地层以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为主,下古生界次之,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上叠盆地不发育,仅见于南部边缘和个别北偏东向断裂旁则。

自西南向东北,地层具有由老变新的分布规律,西南部主要为四堡群、丹洲群和震旦系,东北部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

岩浆岩发育,除四堡期、雪峰期中基性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分布在隆起区西南部四堡群和中部丹洲群外,尚有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中酸性花岗岩。

雪峰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呈岩基产出,规模较大,分别出露于隆起区西南部和东北部。

桂北隆起区经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比较复杂,四堡运动和广西运动使四堡群和丹洲群至下古生界的地层强烈褶皱,其后的构造运动以上升活动为主,为间歇性上升隆起区。

四堡群以高角度紧密线状复式褶皱为主,构造线多呈西偏北方向,往东北逐渐转为北东向,至元宝山一带则为南北向。

丹洲群至下古生界则以紧密线状平行排列的复式褶皱为主,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褶皱,构造线呈北偏东方向。

上古生界(盖层)印支期褶皱,见于隆起区东北部和南部边缘,多呈短轴状或长轴状向斜,构造线呈北偏东方向。

从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上叠盆地不发育的特征看,桂北一带在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处于长期隆起,为露出海面的陆地和剥蚀区。

桂东北—桂中拗陷三级构造单元。

广西岑溪糯垌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广西岑溪糯垌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广西岑溪糯垌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广西岑溪糯垌稀土矿床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

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十分重要,对于了解该矿床的形成机制及指导糯垌稀土矿床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地质背景岑溪糯垌稀土矿床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西南20公里处,属于广西东北部的磷酸盐岩地区,曾经是庙溪组白垩系磷灰石矿区的一部分。

磷灰石矿区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发现,后转为岑溪磷矿局负责开采,糯垌地区因稀土含量较高而逐渐成为稀土矿床。

糯垌稀土矿床的主要矿体是磷酸盐岩型矿体,矿体长1.5千米,宽0.3千米,厚约30米。

糯垌地区的磷酸盐岩主要由磷灰石、方铁矿、白话石等矿物组成。

稀土主要以独居石为主,其他还有石榴石、锰矿、铈铁矿等。

二、成矿规律1.地质构造岑溪糯垌稀土矿床所处的岑溪-七塘-乌石地区为广西东北部的磷酸盐岩区,属于广西地区的幕府山早期构造带。

该区域经历多期构造变形和加热作用,于白垩纪中期经历了一次山脉隆升运动,使得该地区构造呈现复杂的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特征。

其中,南北向的主要断层及东西向的褶皱是稀土矿床形成的主要基础。

2.岩石组成稀土矿床的形成与岩石组成密切相关。

岑溪糯垌稀土矿床中,独居石是主要的稀土矿物,其次为石榴石、铈铁矿等。

独居石在磷酸盐岩中是较为稀有的,但在糯垌地区却分布较为集中,其原因是约束独居石形成和分布的因素在该区域中较为适宜。

3.物质来源岑溪糯垌稀土矿床的稀土元素来源于不同的岩石/矿物以及其周围的岩浆、地下水等地质物质。

岑溪地区磷酸盐岩向来以富含磷的地层著名,因此稀土矿床中的独居石也很可能来源于磷灰石的溶解。

另外,岑溪地区的矿床经历了早期地质时期的多次构造变形和加热作用,形成了若干矿床样式的岩浆侵入体。

这些侵入体种类丰富,含有多种稀有元素,提供了极好的稀土矿床形成机会。

4.成矿作用及成矿时间岑溪糯垌稀土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次成矿作用。

广西十万大山中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原型

广西十万大山中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原型
2 0 1 5年 6月第 3 5卷第 2期
四川地 质学 报
v 0 1 . 3 5 N o . 2 J u n . ,2 0 1 5
广西十万大 山中生代 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原型
肖瑞 卿
( 成都理工大 学,成都 6 1 0 0 5 9 )
摘要 :为解剖十万 大山盆地 ,对钦 州盆地进行 了路 线控 制并做 了对 比研 究。十 万大山盆地接 受 了从 上三叠 统 至 白 垩 系的 较 为 完 整 的 以 陆相碎 屑 岩 堆 积 为 主 、底 部 夹 浅 海一泄 湖相 碎 屑 岩 的 盆地 沉积 ,主 要 为 洪积 扇 相 、河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0 9 9 5 . 2 0 1 5 . 0 2 . 0 0 3

在前 人 的研究 基础 上 ,通 过 收集测 区的古 水 流方 向以及构 造原 型恢 复 方 面 的资料 ,研 究 十万 大 山 中
生代盆地 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充填序列从而恢复其构造原型。
1 大地构造背景
十万 大 山盆地 呈北 东一 南西 向的 “ S ”型 展布 ,长 2 4 0 k m,宽 2 5 —6 0 k m,面积 为 l l 6 0 0 k m ,西南 与 越 南安州盆地相连。 其主体为晚三叠一 中侏罗世的前陆盆地 , 而后又在其上叠加 了白垩系断陷盆地 , 如宁明、 上思 盆 地等 ( 图1 )。
孜造 山带 ; P N T 凭 祥一 南宁 冲断 层; Q L T一钦 州一 灵 山 冲断层 ; B CT.博 白一 岑溪 冲 断层
收稿 日期 :2 O 1 4 - 0 6 ~ 2 5
作者 简介 : 肖瑞 卿 ( 1 9 9 ) ,男 , 四川 遂 宁人 ,硕 士研 究生 ,专业 :矿 物 学 、岩 石 学 、矿 床 学

广西的地质结构

广西的地质结构

桂东北—桂中拗陷 三级构造单元。位于桂中和桂东北,呈北东向展布,西北端为北西向。本区为古生代的长期拗陷区,晚古生代沉积盖层广泛发育,仅西南部较大向斜的核部有下中三叠统。桂东北较大背斜的核部,因剥蚀而出露基底(寒武纪地层),反映晚古生代桂中凹陷深,后期桂东北上升剥蚀强烈的特点。上古生界除下部有碎屑岩外,其余全为碳酸盐岩,是该区现代岩溶“桂林山水”发育的主要物质基础。岩浆活动不强烈,仅于东北部有加里东—燕山期的酸性岩浆侵入。加里东期褶皱为线状或倒转,呈北西西或北东向;印支期以平缓开阔褶皱为主,亦有长轴和短轴状,局部为倒转褶皱,呈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在河池—柳城一带为近东西向的弧形构造,而在桂林一带构成向西突出的近南北向弧形构造。燕山期为小型的断陷盆地,构成平缓开阔的向斜构造。根据隆起和拗陷程度、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及构造特征的不同,可将本区划分为桂中区和桂东北区,桂东北区隆升较强烈,褶皱基底断续出露,台地盖层隆起时间也较早,柳江运动已普遍开始抬升,晚石炭世已成为泻湖沉积环境,晚二叠世为海滨沼泽环境;岩浆活动及褶皱构造均较强烈。桂中区则自广西运动后长期处于拗陷状态,岩浆活动微弱,褶皱以平缓开阔为主。
大瑶山隆起 三级构造单元。位于贵港、金秀至贺州间的龙山、大瑶山、大桂山、鹰阳关一带,呈北东向展布。以早古生代地层为主,主要为寒武系盆系不整合覆于早古生代地层之上。岩浆岩不发育,仅贺州鹰阳关震旦系中有中—基性火山岩,金秀—大黎—藤县和梧州—信都具有一系列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小岩体、岩株和岩脉群。加里东期褶皱分布广泛,以紧密线状复式褶皱为主,构造线以近东西和东偏北方向为主,其次为北东、北西向,局部近南北向。南北边缘晚古生代地层则以短轴向斜为主。发育有北东、东偏北和南北向三个方向的断裂。
桂北隆起 三级构造单元。属于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位于桂北九万大山至越城岭一带,呈北东方向展布,南面大致以罗城、融水、兴安一线为界,是广西出露最老的地层分布区。构成该隆起的地层以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为主,下古生界次之,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上叠盆地不发育,仅见于南部边缘和个别北偏东向断裂旁则。自西南向东北,地层具有由老变新的分布规律,西南部主要为四堡群、丹洲群和震旦系,东北部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岩浆岩发育,除四堡期、雪峰期中基性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分布在隆起区西南部四堡群和中部丹洲群外,尚有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中酸性花岗岩。雪峰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呈岩基产出,规模较大,分别出露于隆起区西南部和东北部。桂北隆起区经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比较复杂,四堡运动和广西运动使四堡群和丹洲群至下古生界的地层强烈褶皱,其后的构造运动以上升活动为主,为间歇性上升隆起区。四堡群以高角度紧密线状复式褶皱为主,构造线多呈西偏北方向,往东北逐渐转为北东向,至元宝山一带则为南北向。丹洲群至下古生界则以紧密线状平行排列的复式褶皱为主,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褶皱,构造线呈北偏东方向。上古生界(盖层)印支期褶皱,见于隆起区东北部和南部边缘,多呈短轴状或长轴状向斜,构造线呈北偏东方向。从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上叠盆地不发育的特征看,桂北一带在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处于长期隆起,为露出海面的陆地和剥蚀区。

广西大新县弄屯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广西大新县弄屯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广西大新县弄屯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广西大新县弄屯铅锌矿床是该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大新县境内。

该矿床分为西部矿区和东部矿区,目前已探明的矿情点位超过30个,其中铅锌资源储量达到2.2万吨左右。

该文将从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质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弄屯铅锌矿床所处的区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属于广西钦北地块与广西南岭地块之间的交界处的活动构造带。

该矿床主要受藏托构造和弧陷构造的影响,斑岩中存在有多种形态的嵌入体,如线状、网状和斑晕状等。

经地质勘探结果分析,该区域内还存在着多种构造特征明显的地质断裂带。

2. 矿物组成特征弄屯铅锌矿床中的矿物主要由方铅矿、闪锌矿和白云石等组成,其中方铅矿的占比最高,约占总矿石的50%以上,而闪锌矿和白云石的分布相对较分散,数量比例略低。

矿石中常常伴生着少量的含铜、银、锡等稀有金属元素。

3.沉积岩特征研究发现,该矿床沉积岩为古元古代炭岩和灰岩,属于白云岩系。

其中,炭岩呈灰色或黑色,质地坚硬,含有丰富的铁、铬和钛等元素,灰岩则呈灰白色,质地相对较松软,容易受到侵蚀作用的影响。

二、成矿规律1. 成矿前后有对比矿床的成矿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该矿床的成矿前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对比,成矿前主要以灰岩为主,而成矿后则以白云石和铅锌矿为主。

2. 成矿活动受岩浆侵入影响正是由于地质构造变化的影响,形成了弄屯铅锌矿床。

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接触-变质成矿作用、斑岩交代和结晶分异作用等多种成矿作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该矿床为一种典型的岩浆侵入型铅锌矿,成矿活动主要受岩浆侵入的影响,邻近的玄武岩组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等都是该矿床成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3. 成矿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弄屯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是相对漫长的过程,现在探明的矿情点位大多数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

露天开采不仅可以降低开采成本,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矿体的形态和成分,并且有一定的环保效益。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盖层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探讨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盖层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探讨

3 .3 0 5 N u c l e a r G e o l o g i c a l B i r g a d e , G u a n g x i z h u a n g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 L i u z h o u 5 4 5 0 0 5 ,C h i n a )
i n c l u d i n g o n t h e u p p e r t i r a s s i c , j u r a s s i c , c r e t a c e o u s a n d t e r t i a r y c o n t i n e n t a l a n d t h e m a i r n e s e d i m e n t s i n
刘 瑶 徐 争启 ’ 赵 晶 程发贵 唐 纯勇 汪 刚
( 1 .成都 理 工大 学地球 化 学 系 ,四 川 成都
3 .广 西壮族 自治 区 3 0 5核地 质 大队 ,广 西

6 1 0 0 5 9 ; 6 1 0 0 5 9;
5 4 5 0 0 5 )
mo v e me n t— l o n g h u a mo v e me n t c a u s e d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u n c o n f o r mi t y s u r f a c e a s t h e l i n e s b e t w e e n,
2 01 5盎
广 东微 量元素科学 G U A N G D O N GⅥ I UA N G Y U A N S U K E X U E
第2 2卷第 8期
文章编号 :1 0 0 6—4 4 6 X ( 2 0 1 5 )0 8—0 0 1 1 —0 5

广西区域性断裂构造概况8

广西区域性断裂构造概况8

区域性断裂指延伸较长,区域上有较大影响的断裂。

广西主要区域性断裂有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三组。

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有四堡断裂、平垌岭断裂、三江一融安断裂、寿城断裂、永福—龙胜断裂和资源断裂等,北东东向区域性断裂有陆川—岑溪断裂、博白—梧州断裂、灵山—藤县断裂、垌中—小董断裂、南屏—新棠断裂和大黎断裂等,北西向区域性断裂有那坡断裂、右江断裂、巴马断裂和南丹—昆仑关断裂等。

四堡断裂从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伸入广西,往南经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兴洞、在罗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堡、宝坛、乔善东止于下里,呈北北东向延伸,广西境内长140千米。

断面倾向北西西,倾角35—70度。

北段横切四堡期褶皱,与加里东期褶皱大体平行,为逆冲断层,断距可达3000米;南段切割泥盆系和石炭系,为正断层。

断层破碎带宽10—150米,带内发育糜棱岩、构造透镜体、断层角砾岩及片理等,局部有韧性变形,具硅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

硅化带宽10—80米,由褐红色硅化角砾岩组成,形成特殊的突出地貌。

该断裂控制了丹洲群和泥盆系的沉积相,四堡、雪峰期花岗岩体沿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并被断裂切割。

与雪峰期花岗岩有成因关系的锡矿,多见于主断裂旁侧,沿次级平行断裂充填。

属硅铝层深断裂,形成于四堡运动,印支-燕山期继续活动。

平垌岭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南起宜州市北缘的天桥村,往北经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南、东门、寺门、龙岸东、平垌岭,过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红水和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西、高培,从玉马延入湖南,呈北北东向展布。

区内长约170千米。

断面倾向北西西,倾角40—75度,由南往北逐渐变陡。

北段为逆冲断层,切割四堡期至加里东期褶皱基底,断距可达3000米,南段为正断层,错断泥盆、石炭系盖层,断距100—1800米。

断层破碎带宽数米至150米,断层角砾岩和硅化带十分发育,通过元宝山岩体时出现千糜岩、糜棱岩和片麻岩带。

两侧地层揉皱强烈,见劈理和擦痕。

地貌上呈现明显的断层崖、三角面和断层谷。

浅谈广西龙胜滑石矿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

浅谈广西龙胜滑石矿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

降低时,偏硅 酸脱水析 出S i O 并与 白云石大理岩发生交
代 ,形成 滑石 矿床 。成矿 所需 的镁 质 除主 要 是 由 白云 石 大理 岩提 供外 ,基 性 ~超 基性 岩 细碧 岩 中阳起 石 交代 辉 石 、铁绿 泥 石 交代 透 闪石后 释 放 出M 。经 过对 古 坪 、 爪矿 区 内与滑 石共 生 的石 英 、方 解石 中液 相包 体 成份 分 析 结果 ,含 M g ” 平均 为 6 . 8 毫 克/ 升 ,表 明成 矿热 液 中挝
滑 石 成 矿 带 位 于 三 门复 式 倒 转 背 斜 东 翼 次 级 褶 皱
中,其近南北 向区域性压性断裂极为发育 ,断裂构造是
成 矿 热液 的 良好通 道 ,从 整个 成 矿带 的一 系 列滑 石矿 床
龙胜滑石矿成矿带位于三 门复式倒转背斜东翼次级
褶 皱 古 坪 ~上 朗倒 转 向斜 中 ,沿 上 朗矿 区 、 桐 子 山矿 区 、龙 胜矿 区 、古 坪矿 区 一系 列滑 石矿 床 的分 布来 看 , 由于受 褶皱 、 断裂 构造 影 响 ,在矿 床外 围及深 部存 在滑 石矿 床 的可 能 。 目前在 全 国范 围 内开展 大 规模地 质 矿产 深 部 找 矿 勘 查 工 作 ,受 成 矿 理 论 、成 矿 模 式 、成 矿 系 列 、 矿 化 信 息 等 各 方 面 因素 制 约 以及 探 矿 技 术 水 平 限 制 , 以往对矿 床 深 部矿 体延 伸 仅为推 测 ,因此 ,未 来 找 矿 方 向着 重 于对 现有 矿床 深 部进 行 找矿 工作 ,同 时,根 据 找矿标 志 沿成 矿 带在 具有 含矿 层位 的三 门街 组第 三段 地 层进 行 找矿 ,就 有可 能 找到滑 石矿 。 0
( z 1 )硅质岩。寒武系清溪组 ( ∈q )炭质页岩夹硅质

地质学知识:广西来宾市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地质学知识:广西来宾市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地质学知识:广西来宾市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探讨广西来宾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边境,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美丽风光的城市,也是研究地质学的热门地区。

其中,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是近年来该地区地质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对于深入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低温岩指的是温度在300℃-500℃之间的岩石,是构成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来宾市位于大武山褶皱带的南段,该褶皱带是中央贵州地块与古优谷地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是继承和更新了华南地区造山作用的典型地区。

来宾市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岩石成因、矿产资源富集规律等方面。

首先,来宾市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该地区地壳演化复杂多样,历史源远流长。

据研究,来宾市地区的岩石组成自古元古代以来就开始形成,并经历了多次造山作用、重熔和变质作用等地球动力学事件的影响。

这些历史事件对于地壳的形成、构造演化、成岩成矿作用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地区地质演化历史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其次,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的研究可以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指导。

岩石的成因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而来宾市地区富含多种矿产资源,包括金、银、铜、铅、锌等金属矿以及石灰石、矾土、白云石等非金属矿。

如何更有效地寻找和开发这些矿产资源是关键。

通过研究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可以了解到该地区构造和地质环境对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勘探方案。

此外,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的研究还可以为地质工程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因为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成因,有助于评估该地区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风险,从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也有助于评估该地区地质条件对防洪、排涝等地质工程是否有支配作用。

总之,来宾市中低温岩基地壳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探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广西地质构造稳定性分析与评价_张继淹.

广西地质构造稳定性分析与评价_张继淹.

〔收稿日期〕2002-03-04〔作者简介〕张继淹(1938-),男,196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及管理工作,优秀高级工程师。

现已退休。

广西地质构造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张继淹(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3)〔摘 要〕文章简述了广西现代地貌、活动断裂、活动盆地特征及地震活动概况,将广西地质构造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较稳定、较活动3个一级区和相应的10个二级带,提出今后可能发生5~6级地震的危险地区。

〔关键词〕活动构造;地震;构造稳定性〔中图分类号〕P 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61(2002)03-0001-7广西地壳是否稳定?今后是否会发生含7级以上破坏性极大的地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笔者在承担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广西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第8个课题《广西地质构造遥感综合调查及区域稳定性评价》时,根据遥感解译成果及各种成果资料,对广西新构造时期的构造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划分了不同的稳定区和稳定带,编制了相应的成果图件和报告。

现将主要认识及成果撰写成文,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1 活动性构造基本特征第三纪以来(距今70Ma 以来)仍在活动着的地质构造称为活动性构造或新构造。

活动性构造总是通过现代地形地貌、活动断裂、活动盆地、地震活动、地壳形变、温热泉、古地温、崩塌滑坡、海平面升降等表现出来,认真分析它们的活动情况和规律,对查明地质构造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1 现代地貌反映的新构造特征广西位于云贵高原至东南沿海山地丘陵的过渡地区,是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的西南端,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平呈盆地形态,热带岩溶峰林广布,山地多平原少,起伏不平。

此种地貌轮廓与新构造运动关系极为密切:①不同方向断裂的继承性活动,促使其间地块发生差异性断块升降,形成越城岭、大瑶山、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凤凰山、都阳山等众多断块山系及其间的断陷盆地或谷地,形成一系列隆、陷相间排列的现代地貌景观。

广西“镇龙山穹窿”银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成矿规律研究

广西“镇龙山穹窿”银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成矿规律研究

广西“镇龙山穹窿”银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成矿规律研究广西的“镇龙山穹窿”银锑多金属矿,是这一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成矿地点。

该地的成矿地质条件以及成矿规律,对于其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地质条件(一)区域构造特征该地处于南岭构造-新太平洋洋岛弧特点的构造背景下,为该地区逆冲-挤压构造的一部分。

区内存在两个主要的逆冲构造断裂,即穹窿断裂和辉山断裂。

穹窿断裂是落基山岩体与平塘岩体的分界线,辉山断裂则是分隔辉山组上下两段的断裂带。

这两个断裂带的存在,以及区内山脉的广泛存在,使得这个区域存在着一定的热液活动条件。

(二)地质构造特点该区域的成岩成矿作用主要与地层、构造和热液三方面有关。

穹窿区域的地层主要由下到上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

其中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的变质程度相对较高,整体上呈现出强烈的褶皱变形。

该区域的热液活动主要是与断裂带和岩体接触带的存在有关。

(三)岩石成分特点穹窿银锑多金属矿主要是集中在该区域晚气代蚀变岩带内的石英脉、硅质岩和花岗岩体等地层内。

这些岩石成分主要是石英、碳酸盐和硅质石英等,都是热液活动的产物。

(四)成矿流体特点根据穹窿银锑多金属矿的矿床性质和结构特征以及矿物组成特点,相信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中性或弱碱性的热液流体,呈强氧化性态,在矿化过程中有明显的还原作用。

二、成矿规律(一)成矿环境穹窿地区处于早古生代岛弧带中的成矿环境,该成矿环境后来受到大陆的碰撞作用,形成了逆冲-挤压断裂构造。

这种构造作用促进了热液流体的升降和运移,形成了多种矿物的沉积和聚集,最终形成了成矿区域。

(二)成矿作用该地区的成岩成矿作用主要与地层、构造和热液三方面有关。

穹窿银锑多金属矿主要是集中在该区域晚气代蚀变岩带内的石英脉、硅质岩和花岗岩体等地层内。

这些岩石成分主要是石英、碳酸盐和硅质石英等,都是热液活动的产物。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

一、主要构造体系概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各应力场的作用下,广西境内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构造体系。

这些构造体系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相互干扰,相互制约,各方向的褶皱、断层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颇为复杂的构造景观。

依构造形迹的发生、展布方向及生成联系看,广西主要有如下构造体系(带)。

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广西山字型构造体系;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北西向构造带。

各构造体系(带)的发育情况,大致如下:(一)纬向构造体系主要分布于25º~40°N之间。

由一系列褶皱、断裂和岩体组成,是南岭纬向构造的西延部份。

由于受其它构造形迹的干扰和改造,构造形迹断续不连,零星出露。

其主要构造带自北而南有月里~海洋山带、宜山~柳城带、巴马~金秀带、德保~平果带、西大明山带。

在宜山、柳城一带由于南北应力不平衡的挤压,局部向南突出。

构造形迹以褶皱隆起、凹陷为主,伴随有断裂。

其中最主要一条断裂是宜山~柳城断裂,此断裂蜿蜓展布于南丹、河池、宜山、柳城一线,东端与桂林~崇左断裂交汇,向西延至贵州境内,是压性断裂。

它受广西山字形构造的影响亦向南突出。

此外,于南部北纬2º15′附近(北海市至涠洲岛之间)也发现有一条东西向的凹陷带。

又据物探资料,于三江老堡至贵州都江口南面,还可能有一条大致与溶江~都柳江河谷平行的东西走向的稳伏断裂。

纬向构造,于四堡期(约14亿年前)就已开始形成,具多期活动性。

于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近代仍有活动。

(二)、经向构造体系此构造体系在广西不甚发育,可分为桂东、桂西两带,东强西弱。

东带分布于东经109º10ˊ~120°之间,包括大瑶山、桂林弧、富川等地,其向南延伸至玉林、北流一带因受东西向构造带阻隔干扰,显得零星,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亦发育有部分褶皱。

在桂北一带由于与广西山字型(包括宜山和柳州两个山字型)脊柱复合,构造形迹的归属难以确定。

广西天等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广西天等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2023年 6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7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广西天等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林超盛(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福建 龙岩 364000)摘 要:砂金矿的探采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天等岩溶型砂金矿是早期远地形成的金矿体或含金矿源层裸露地表经长期风化剥蚀作用后由地下暗河中的水介质搬运迁移至岩溶漏斗、溶洞中堆积,形成岩溶充填砂金矿床。

砂金的形成主要受成矿物质来源、新构造运动、气候及水动力等四个基本条件控制。

关键词:砂金;岩溶型;风化剥蚀;暗河;岩溶漏斗;溶洞;物质来源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1-0079-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Tianzhou Gold Placer Deposits in GuangxiLIN Chao-sheng(The Eigh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Fujian Province,Longyan 364000,China)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and mining of placer gold min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has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ianjun karst type placer gold deposit is an early remote formed gold ore body or the exposed surface of gold bearing source layer, after long-term weathering and Denudation, transported by the water medium in the underground river to the karst funnel and karst cave for accumulation, forming a karst filled placer gold deposit. The formation of placer gold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four basic conditions: mineral source, neotectonic movement, climate, and hydrodynamic forces.Keywords: placer gold; Karst type; Weathering and erosion; Underground river; Karst funnel; Karst caves; Material source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林超盛,男,生于1986年,汉族,福建龙岩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

一、主要构造体系概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各应力场的作用下,广西境内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构造体系。

这些构造体系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相互干扰,相互制约,各方向的褶皱、断层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颇为复杂的构造景观。

依构造形迹的发生、展布方向及生成联系看,广西主要有如下构造体系(带)。

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广西山字型构造体系;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北西向构造带。

各构造体系(带)的发育情况,大致如下:(一)纬向构造体系主要分布于25o~40°N 之间。

由一系列褶皱、断裂和岩体组成,是南岭纬向构造的西延部份。

由于受其它构造形迹的干扰和改造,构造形迹断续不连,零星出露。

其主要构造带自北而南有月里~海洋山带、宜山~柳城带、巴马~金秀带、德保~平果带、西大明山带。

在宜山、柳城一带由于南北应力不平衡的挤压,局部向南突出。

构造形迹以褶皱隆起、凹陷为主,伴随有断裂。

其中最主要一条断裂是宜山~柳城断裂,此断裂蜿蜓展布于南丹、河池、宜山、柳城一线,东端与桂林~崇左断裂交汇,向西延至贵州境内,是压性断裂。

它受广西山字形构造的影响亦向南突出。

此外,于南部北纬2o15‘附近(北海市至涠洲岛之间)也发现有一条东西向的凹陷带。

又据物探资料,于三江老堡至贵州都江口南面,还可能有一条大致与溶江~都柳江河谷平行的东西走向的稳伏断裂。

纬向构造,于四堡期(约14 亿年前)就已开始形成,具多期活动性。

于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近代仍有活动。

(二)、经向构造体系此构造体系在广西不甚发育,可分为桂东、桂西两带,东强西弱。

东带分布于东经109010 /~120°之间,包括大瑶山、桂林弧、富川等地,其向南延伸至玉林、北流一带因受东西向构造带阻隔干扰,显得零星,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亦发育有部分褶皱。

在桂北一带由于与广西山字型(包括宜山和柳州两个山字型)脊柱复合,构造形迹的归属难以确定。

主要断裂有溆浦~五通、寿城~六发、福龙、大塘、百朋、四排~桐木、六塘、高贞岭等断裂。

广西地质构造单元情况

广西地质构造单元情况

构造单元地壳大型构造的基本单位,又称大地构造单元。

广西绝大部分地区在晚三叠世以前经历了海水覆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其中晚古生代到中三叠世也有相对隆起和相对凹陷的区域,隆起区有的长期露出水面为剥蚀区,凹陷区则接受沉积。

根据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历史及区域构造特征的不同,可将广西划分为一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广西一级构造单元属华南板块范畴,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华南活动带),7个三级构造单元和19个四级构造单元。

桂北隆起三级构造单元。

属于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位于桂北九万大山至越城岭一带,呈北东方向展布,南面大致以罗城、融水、兴安一线为界,是广西出露最老的地层分布区。

构成该隆起的地层以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为主,下古生界次之,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上叠盆地不发育,仅见于南部边缘和个别北偏东向断裂旁则。

自西南向东北,地层具有由老变新的分布规律,西南部主要为四堡群、丹洲群和震旦系,东北部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

岩浆岩发育,除四堡期、雪峰期中基性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分布在隆起区西南部四堡群和中部丹洲群外,尚有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中酸性花岗岩。

雪峰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呈岩基产出,规模较大,分别出露于隆起区西南部和东北部。

桂北隆起区经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比较复杂,四堡运动和广西运动使四堡群和丹洲群至下古生界的地层强烈褶皱,其后的构造运动以上升活动为主,为间歇性上升隆起区。

四堡群以高角度紧密线状复式褶皱为主,构造线多呈西偏北方向,往东北逐渐转为北东向,至元宝山一带则为南北向。

丹洲群至下古生界则以紧密线状平行排列的复式褶皱为主,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褶皱,构造线呈北偏东方向。

上古生界(盖层)印支期褶皱,见于隆起区东北部和南部边缘,多呈短轴状或长轴状向斜,构造线呈北偏东方向。

从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上叠盆地不发育的特征看,桂北一带在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处于长期隆起,为露出海面的陆地和剥蚀区。

桂东北—桂中拗陷三级构造单元。

广西地层岩性

广西地层岩性

广西地层岩性岩石广西出露的岩石有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其中沉积岩最发育,分布占全区面积的88%;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桂东南、桂东北和桂北占全区面积的9.03%;变质岩仅见于桂北及桂东南局部地域,其分布占全区面积的2.9 7%。

一、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在变质作用条件下,使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及先前已形成的变质岩)变成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及变质结构与构造特征的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之一。

其岩性特征,一方面受原岩的控制,而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变质作用的改造,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具有与其他岩类不同的特征。

广西变质岩在元古界至中生界均有分布,其根据变质作用类型和成因,可划分为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四种类型,其中以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

区域变质岩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中、桂东及桂东南地区;混合岩主要分布于陆川—岑溪断裂带中;接触变质岩分布于广西各期次岩体接触带,以及部分隐伏岩体的顶盖围岩上;不同地区变质作用程度差别较大,其中桂东南地区分布少量达角闪岩—麻粒岩相的中—高级变质岩和混合岩,桂西地区主要分布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极低级变质岩,其它地区的变质程度仅达绿片岩相。

变质作用时代集中在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

(一)区域变质岩区域变质作用是一种大面积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变质类型,为广西境内主要的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桂北、桂中—桂东、桂西和桂东南地区,面积为56688km,约占全区面积的24%。

按变质程度、岩石组合和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分为桂北、桂中—桂东、桂西和桂东南四个变质岩区。

桂北变质岩区分布于柳州—桂林一线以北,受区域变质的地层主要为中—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

主要经受了四堡期和加里东期低压型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

区域变质岩类型较简单,主要有:变质砂泥岩、板岩、千枚岩、变质基性—超基性岩、片岩、绿泥透闪石岩和大理岩等。

广西地质灾害概况

广西地质灾害概况

广西地质灾害概况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差,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质灾害频频发生,而且分布面广,影响时间长,后果难以消除。

特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灾害,在我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崩塌、滑坡、泥石流1、崩塌和滑坡发育情况、特征及条件:(1)由砂页岩、花岗岩、混合岩、第三系泥岩、泥质粉砂岩等构成的丘陵区,由于风化层较厚,固结性差,抗剪强度低,透水性差,抗蚀力低,其第三系的泥岩和其风化层还具有不同程度的胀缩性,所以,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与滑坡,并且具有群发,多发的特点,特别是铁路公路沿线的人工边坡,灾害的发生率更高。

(2)由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构成的河岸边坡,由于其结构松散,凝聚力差,在外力的作用下也容易发生崩塌和滑坡。

(3)在碳酸盐岩构成的石山区中,一些植被发育较差的山体。

由于岩石裸露,节理裂隙发育,在风雨、地震等作用下,常有崩塌发生。

2、泥石流发育情况、特征及条件:我区多发的是山坡型泥石流,次为河谷型泥石流。

主要发育于桂东北的南岭,桂东南、桂中的弧形山脉中。

多出现在多雨和暴雨的季节,个体规模一般在几百至几千立方米之间,但具有突发、群发、多灾并发的特点,易发于谷坡25度一50度 , 沟床比降 0.1 一 0.3 以上的地带。

(二)岩溶塌陷发育情况、特征及条件:1、人类活动诱发:(1)矿坑排水或突水引起;(2)抽取岩溶地下水引起;(3)水库蓄水和渠道输水引起;(4)震动和加载引起;(5)地表水或者污水下渗引起。

2、自然塌陷在暴雨、洪水、地震、重力等因素影响下,地下水位变幅增大,水动力条件急剧变化,使得上覆土层的天然状态遭到破坏导致塌陷发生。

主要分布于桂中平原及桂林、玉林、黎塘等地的岩溶区中。

(三)土壤侵蚀发育情况、特征及条件:五十年代,我区土壤侵蚀面积仅167万hm,到1987年就升为280万hm ,而且中度以上的侵蚀占总浸蚀面积的42 .9肠。

目前,中强度以上的侵蚀主要分布在桂南和桂东南的花岗岩地区和沿海、红层盆地等地带,潜在危险程度较高的是桂东和桂西的岩溶地区土壤侵蚀的形式在花岗岩地区以崩岗侵蚀为主,红层盆地以交替的面蚀和沟蚀为主,砂页岩区则以坡耕地面蚀,细沟状面蚀为主,碳酸盐岩区虽然土壤流失量较小,但浸蚀程度深,流失面广而且不易察觉。

广西大地构造演化

广西大地构造演化

广西大地构造演化广西地处滨太平洋与特提斯-喜马拉雅两大构造域的复合部位,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南端。

西北部与扬子准地台在早古生代具有过渡性质。

加里东运动后,由地槽转化为地台,并与扬子准地台连成一体。

自晚三叠世以来,成为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组成部分。

本区无论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等方面,均具有多旋回的特点。

标签:广西大地构造演化中元古代以来,广西地壳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其总趋势是,由活动性的地槽向相对稳定的准地台演化。

然而,由于地壳运动的不均衡性,致使这一演化出现复杂交替的历程,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或者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却有着不同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构造型相,地质构造特征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

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广西属于华南地槽区的范畴。

该地槽在广西运动以后大部分转化为准地台,但桂南钦州—玉林一代在晚古生代则成为残余地槽,直到东吴运动才褶皱回返。

桂西、桂西南地区早泥盆世晚期因地幔上隆,海底发生微型扩张,同时产生较强烈的中—基性岩浆喷发和侵入活动,地台逐渐解体并向地槽演化,至早—中三叠世发育成为右江印支再生地槽。

印支运动后,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的联合作用,全区地壳隆起,成为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地质构造的演化特点,大致可将广西大地构造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元古代—早古生代地槽发展阶段;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准地台发展阶段(其中包括钦州残余地槽和右江再生地槽的形成和发展);晚三叠世—第四纪陆源活动带发展阶段。

太古—元古代,华南业已形成至少不小于现今的大陆块。

在此基础上,元古代以来,广西及邻区经历了3大发展阶段。

1元古代—志留纪裂陷阶段—扬子裂陷阶段裂陷盆地发育为主要演化特征,先后形成3世代裂陷盆地。

1.1四堡裂陷盆地早中元古代(四堡期),桂东北出现走向近东西的四堡陆内裂陷盆地,一度局部发展成陆间小洋盆和局部沟一弧系,以四堡群复理石建造—火山岩建造和非典型俯冲杂岩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单元地壳大型构造的基本单位,又称大地构造单元。

广西绝大部分地区在晚三叠世以前经历了海水覆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其中晚古生代到中三叠世也有相对隆起和相对凹陷的区域,隆起区有的长期露出水面为剥蚀区,凹陷区则接受沉积。

根据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历史及区域构造特征的不同,可将广西划分为一个一级构造单元,即广西一级构造单元属华南板块范畴,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华南活动带),7个三级构造单元和19个四级构造单元。

桂北隆起三级构造单元。

属于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位于桂北九万大山至越城岭一带,呈北东方向展布,南面大致以罗城、融水、兴安一线为界,是广西出露最老的地层分布区。

构成该隆起的地层以四堡群、丹洲群、震旦系为主,下古生界次之,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上叠盆地不发育,仅见于南部边缘和个别北偏东向断裂旁则。

自西南向东北,地层具有由老变新的分布规律,西南部主要为四堡群、丹洲群和震旦系,东北部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

岩浆岩发育,除四堡期、雪峰期中基性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分布在隆起区西南部四堡群和中部丹洲群外,尚有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中酸性花岗岩。

雪峰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呈岩基产出,规模较大,分别出露于隆起区西南部和东北部。

桂北隆起区经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比较复杂,四堡运动和广西运动使四堡群和丹洲群至下古生界的地层强烈褶皱,其后的构造运动以上升活动为主,为间歇性上升隆起区。

四堡群以高角度紧密线状复式褶皱为主,构造线多呈西偏北方向,往东北逐渐转为北东向,至元宝山一带则为南北向。

丹洲群至下古生界则以紧密线状平行排列的复式褶皱为主,次级褶皱发育,局部有倒转褶皱,构造线呈北偏东方向。

上古生界(盖层)印支期褶皱,见于隆起区东北部和南部边缘,多呈短轴状或长轴状向斜,构造线呈北偏东方向。

从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上叠盆地不发育的特征看,桂北一带在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处于长期隆起,为露出海面的陆地和剥蚀区。

桂东北—桂中拗陷三级构造单元。

位于桂中和桂东北,呈北东向展布,西北端为北西向。

本区为古生代的长期拗陷区,晚古生代沉积盖层广泛发育,仅西南部较大向斜的核部有下中三叠统。

桂东北较大背斜的核部,因剥蚀而出露基底(寒武纪地层),反映晚古生代桂中凹陷深,后期桂东北上升剥蚀强烈的特点。

上古生界除下部有碎屑岩外,其余全为碳酸盐岩,是该区现代岩溶“桂林山水”发育的主要物质基础。

岩浆活动不强烈,仅于东北部有加里东—燕山期的酸性岩浆侵入。

加里东期褶皱为线状或倒转,呈北西西或北东向;印支期以平缓开阔褶皱为主,亦有长轴和短轴状,局部为倒转褶皱,呈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在河池—柳城一带为近东西向的弧形构造,而在桂林一带构成向西突出的近南北向弧形构造。

燕山期为小型的断陷盆地,构成平缓开阔的向斜构造。

根据隆起和拗陷程度、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及构造特征的不同,可将本区划分为桂中区和桂东北区,桂东北区隆升较强烈,褶皱基底断续出露,台地盖层隆起时间也较早,柳江运动已普遍开始抬升,晚石炭世已成为泻湖沉积环境,晚二叠世为海滨沼泽环境;岩浆活动及褶皱构造均较强烈。

桂中区则自广西运动后长期处于拗陷状态,岩浆活动微弱,褶皱以平缓开阔为主。

大瑶山隆起三级构造单元。

位于贵港、金秀至贺州间的龙山、大瑶山、大桂山、鹰阳关一带,呈北东向展布。

以早古生代地层为主,主要为寒武系,南部有奥陶系分布,贺州鹰阳关出露小面积的震旦系。

南北边缘泥盆系不整合覆于早古生代地层之上。

岩浆岩不发育,仅贺州鹰阳关震旦系中有中—基性火山岩,金秀—大黎—藤县和梧州—信都具有一系列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小岩体、岩株和岩脉群。

加里东期褶皱分布广泛,以紧密线状复式褶皱为主,构造线以近东西和东偏北方向为主,其次为北东、北西向,局部近南北向。

南北边缘晚古生代地层则以短轴向斜为主。

发育有北东、东偏北和南北向三个方向的断裂。

钦州残余海槽三级构造单元。

分布于桂东南玉林、钦州、防城一带,呈北东向展布。

本区是南华加里东期裂谷带的残余海槽,广西运动并未使其褶皱回返,而是继续沉陷,下泥盆统与志留系为整合接触。

下志留统分布较广,中上志留统至下二叠统见于玉林市樟木、防城港平旺、钦州市小董至灵山县以及钦州市那丽附近。

下泥盆统与志留系为整合接触。

上二叠统见于凹陷区西部防城港滩散至玉林市城隍一带,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下三叠统与上二叠统间为整合接触。

岩浆岩广泛分布,除上三叠统夹酸性火山岩外,尚有大规模中酸性侵入岩。

华力西期大容山、浦北等花岗岩体呈岩基产出;印支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出露于防城东兴至灵山,呈带状分布;燕山期侵入岩不发育,仅防城至灵山一带零星见花岗岩、石英班岩小岩株或小岩脉。

褶皱以华力西期为主,志留系至下二叠统多呈紧密线状和倒转褶曲,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向为主,钦州至合浦一带为近东西向;印支期褶皱比较复杂,主要见于晚二叠包—早三叠系地层分布区,构造线呈北东向延伸。

云升隆起三级构造单元。

位于桂东南苍梧、北流、岑溪、陆川、博白等县与广广东交界的云开大山一带,呈北东向展布,西北侧以博白—岑溪深断裂为界。

震旦纪—早古生代地层及其变质岩、混合岩化变质岩和混合岩广泛分布,晚古生代地层和中新生代上叠盆地见于隆起区西北边缘的博白断层附近。

隆起中心地带地层变质较深,混合岩发育,向外变质程度渐浅,为千枚岩、片岩等浅变质岩。

岩浆岩发育,加里东期花岗岩分布在天堂山,与混合岩有空间关系;印支、燕山早期花岗岩体群见于容县杨梅至苍梧一带,有的呈岩基产出;燕山晚期酸性侵入岩多呈岩株、岩脉群,主要分布于陆川、博白、苍梧、岑溪、合浦等县,其中以陆川—博白岩群规模最大;燕山晚期酸性火山岩多沿性起区西北边缘断裂带分布。

加里东期褶皱发育,多为紧密线状复式褶皱,构造线以东北方向为主;印支期褶皱见于隆起区西北部北流至合浦一带泥盆—石炭纪地层中,因受断层破坏和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覆盖,褶皱支离破碎,东北向断裂甚为发育,北西向断层多短小,但分布普遍,局部有近东西和南北向断层。

右江海槽三级构造单元。

位于南丹、宾阳、上思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二,是广西三叠系(中下三叠统)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下古生界零星见于右江断裂西南部的部分背斜、穹窿核部,泥盆系与其角度不整合接触;上古生界在海槽东北部和西南部大面积出露。

中新生代上叠盆地见于海槽东南部和右江一带。

强烈的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是该区重要地质特征之一,岩浆岩以中酸性侵入岩较发育。

加里东期花岗岩仅德保县钦甲、红泥坡两处有小面积出露;燕山期花岗岩、花岗班岩、石英班岩见于、昆仑关、大明山、马山县乔利,巴马县城、凌云县逻楼及南丹县芒场、大厂等地,除昆仑关岩体呈岩基产出外,其余多呈岩脉出露于地表;华力西期—印支期火山岩和基性侵入岩分布较广。

基性侵入岩多顺层产于晚古生代地层,少部分产于三叠纪地层。

该区褶皱除零星出露于背斜核部的寒武系的褶皱属于加里东期限之外,上古生界和下中三叠统的褶皱为印支期,褶皱大都呈北西向和北偏西方向展布,西南部则多为北东向和近东西方向,断裂比较发育,主要分布于南丹、东兰、巴马、靖西、那坡县和右江一带。

北部湾拗陷三级构造单元。

包括北海市、合浦县、北部湾海域及其岛屿,拗陷中心大致在涠洲岛西南一带。

基底为古生代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主要为第三纪和第四纪沉积,并有基性火山岩分布。

陆上第三纪地层轻微倾斜,形成合浦、南康向斜盆地,作东北走向。

该拗陷的形成由于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大致经历了三个构造发展阶段:早期(古新世—早始新世)并未被海水淹没,其古地理面貌与陆上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相似,古新—下始新统为陆相红层与下伏白垩系呈整合接触关系;中期(始新—渐新世)地壳开始下沉,与下伏地层呈超覆或平行不整合关系,并发育一系列东偏北方向的阶梯式断层;晚期(渐新世未至上新世)开始局部发生短暂的抬升,隆起部分遭受剥蚀,形成上、下第三系间的超覆关系,凹陷部位二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四纪以来,北部湾继续沉降,中、晚更新世涠洲岛、斜阳岛和合浦县山口以及雷州半岛一带有玄武岩浆喷溢,局部尚有火山口残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