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的教学设计
别董大说课稿4篇
别董大说课稿别董大说课稿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董大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别董大说课稿1一、说教材《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高适在困境中送别朋友时所写的,但是他不仅没有气馁,反而勉励朋友自信、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
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高适的这种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这首诗放在第六单元,我个人认为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朋友”之意,感受朋友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设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丰富古诗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
三、说教法要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让学生思考董大的忧愁是什么,你怎样开导他?如果你是董大听了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董庭兰是著名的琴师,能听懂董大琴声的人不多,高适是他难得的知音。
知音相别会是怎样的.不舍?伯牙断琴别知音,董大和高适呢?将《伯牙断琴》与这首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诗句的内涵,使诗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诗教学鲜活起来。
要抓住重点词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诗中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要从这28个字中感悟出诗境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勾画重点词,并且指名读诗,突出重点词,逐步引导,使得学生明白诗人是在黄沙漫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的环境中和朋友话别的,为下面体会诗人的精神作铺垫。
四、说学法由环境到现实,由雁及人,体会诗人那种精神。
在那样的环境中一只大雁却在奋力高飞,不畏严寒与困难,由此引出几种对话方式,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来发表见解,逐步感悟出这只雁实际是引喻现实中的人,雁有如此的品格,人也有如此高贵的精神,从而体会出诗人那种不断奋斗拼搏的精神。
五、说板书在“愁”、“莫愁”的对比中,在“景”、“情”中,感受朋友间的这份深情厚谊,在这送别诗里,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发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朋友。
(2)树立远大的志向,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3)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字词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别董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认识。
(2)讨论如何珍惜朋友,关爱他人。
6. 课堂小结(2)强调友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3. 搜集其他描写友谊的诗词,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友谊和人生困境。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理解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 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诗人杜甫的图片和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别董大》的朗读和背诵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别董大》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和情感。
(3)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背诵,提供帮助和指导。
3. 文本分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黄云白日曛”、“北风卷地白草折”等。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对比、夸张等。
4. 深层含义解读(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别董大》为例,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
3. 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效果。
《别董大》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别董大》教案设计《别董大》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董大》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别董大》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
3、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豪壮的气概,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关系。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1、你有没有和好友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2、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别董大》3、齐读全诗(二)知诗人课前老师和大家共同查找了关于诗人高适的资料。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别董大》的作者是xx时期著名的xx诗人。
(三)解诗题1、诗人要送别的好友是谁?他们为何分别?请你结合查到的资料讲讲诗题的意思。
(董庭兰由于宫中盛行胡乐而得不到赏识,失意离京。
)2、设想一下诗人和董大此时心情。
3、带此理解再读诗句。
(四)明诗意、悟诗情1、下面我们就深入地体味一下诗人高适是为何吟咏自己与好友离别的感伤情怀的。
按照学习提示先自学再合作交流:个人学习:(1)读全诗(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合作学习:(1)交流对诗句的理解(2)共同选出最感兴趣的两行诗(3)各人分工准备汇报:A、读诗句B、解字义讲句意C、体会感情D、提问应答2、学生自学交流。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重点指导:千里黄云白日曛:(1)白云、乌云都见过,黄云是什么?(2)小组再读,让我们仿佛看到黄沙遮天蔽日。
(3)指读、齐读。
北风吹雁雪纷纷:(1)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读。
《别董大》教案范文
《别董大》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意境。
(3)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文。
(2)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离别情境。
(2)引导学生谈论与朋友离别时的感受。
2. 朗读诗文:(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比赛。
3. 解析诗文:(1)解释生字词。
(2)分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4. 体会意境:(1)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中的画面。
(2)教师引导讨论,进一步体会诗文意境。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诗中的生字词造句。
(2)邀请学生分享与朋友离别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文。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3.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2)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3)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满意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
六年级语文《别董大》教案
六年级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别董大》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掌握《别董大》这篇课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别董大》的课本或复印件。
2.听力设备以及相关的录音材料。
3.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4.设计好的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源。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课文《别董大》的标题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并提问他们对董大这个人物的印象。
2.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别董大》的前情提纲,帮助他们温习课文的基本情节。
步骤二:阅读理解(30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别董大》。
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意思。
3.配发练习题或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步骤三:课文讲解与讨论(30分钟)1.分析课文结构,介绍故事的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使用图片或动画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道德和情感问题,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句和词汇,总结归纳文章的重点和要点。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30分钟)1.分发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个人完成。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进行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模拟情景对话或再现故事情节。
3.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步骤五:作业布置(10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扩展课外阅读的范围,并找出与《别董大》主题相关的文章或故事。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别董大》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别董大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给予表扬和鼓励。
4.学生互相交换检查作业,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4.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经验,但个别学生仍较依赖他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学生对于友情、团结等价值观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和内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3.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吟诵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4.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1.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句诗句进行讨论,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和表达的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学生针对课堂所学,讨论如何将诗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与朋友道别时使用诗句。
4.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填空、翻译、连线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生词和诗歌理解。
《别董大》教案
《别董大》教案《别董大》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别董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别董大》教案1一、学习目标:1、根据注释或工具书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重点理解最后两句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把你认为本诗中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
2、了解作者3、了解本诗写作背景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小组合作。
1、(个人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确、流利的通读古诗。
2、(合作完成)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小组成员合作,弄清每一句古诗意思。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3、同学汇报古诗意思,其余同学安静、认真听后可补充。
新课自学尝试二、反复品读,入境悟情(二)品读第一二句诗。
1、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写出相应的诗句。
)2、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吗?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
3、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
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三)品读第三四句诗。
1.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
然而,高适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
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
()所以,诗人开导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如果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4.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四)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友谊和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高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题目“别董大”的含义。
2.2 诗歌内容解析:解读诗歌中的字词和句子,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诗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离别情感,讨论友谊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人高适和《别董大》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思考。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
4.2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的拓展:推荐其他有关友谊和离别的诗歌或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扩展阅读面。
5.2 创意表达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戏剧表演,发挥创造力。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友谊和离别的看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资料:采用官方推荐的小学语文教材,结合相关注释和译文。
收集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评论和解析,供教师参考。
6.2 教学工具与材料: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友情、离别的情感表达。
(3)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正确面对离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文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人情感世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图片、音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生字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别董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景象。
(2)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停顿、语调、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诗文:(1)学生自主翻译诗文,组内讨论。
(2)教师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谈自己对诗文情感的理解,分享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正确面对离别。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别董大》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董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别董大》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期,盛行胡乐,喜欢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董大因此受到冷落,很不得意。
而此时,高适也很不得志,30年漂泊在外,常处于贫困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充满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相信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直面迷茫的人生,着实令人感动。
学情分析学生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毕业,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和同学,此时,学习这两首送别诗,显得更有意义。
学生在感受古人那诚挚、关切的深厚友情之时,会引发他们珍惜与同学、老师的情谊,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另外,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与积淀,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对占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感悟的能力,因此,读通、读顺,借助资料和工具书读懂诗意并不困难。
但是,作者在自己身处人生困境之时,却能以慷慨激昂的语言、乐观豪迈的情怀去激励董大,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
教学理念为了落实课标精神,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学有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1. 充分体现学科特点,遵循诗文的阅读规律,加强整体综合的感知,整体人手,分句感悟,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2.加强朗读、吟诵的指导和训练。
在吟诵中品味语言、积累词语、想象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能与文本内容有机整合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能够形成这种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生字“曛”的读音,并能够正确书写与运用。
2.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这首诗;(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关爱他人;(3)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高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别董大》;(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掌握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理解;(2)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4. 实践教学法: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诗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3. 讨论话题:提前准备与诗文相关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2)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诗文内容;(3)简介诗人董大,引出《别董大》这首诗。
2. 朗读诗文(1)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注意停顿和语气;(2)分析诗文韵律,体会诗歌的美感;(3)学生展示朗读,互相评价。
3. 理解内容(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2)回答问题,巩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4.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2)分析生字词用法,讲解字词含义;(3)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练习。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情感;(2)讨论如何珍惜友谊,关爱他人;(3)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引导学生感悟情感。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别董大》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
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理解和解读诗歌形象和情感描写。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情况,以及对李清照和其作品的了解。
Step 2:预读(10分钟)教师出示《别董大》的诗歌原文,请学生默读诗歌,并思考以下问题:1.董大是何人?他有什么特点?2.你认为诗歌中描绘的是什么场景?3.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合作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同时尝试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隐含意义和情感表达。
Step 4:课文分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运用和情感描写,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
Step 5:联想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你能联想到哪些近似的情感和人物形象?2.李清照通过诗歌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感受?3.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和情感?Step 6:表达分享(15分钟)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朗读、演讲或写作等。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描写。
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到家里,自行选择一首诗歌,写一篇短文分析该诗歌的主题、情感描写和语言特点。
六、拓展思考(15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展思考,探索类似主题和情感的文学作品或生活经历。
1. 同学们在分享的过程中,是否联想到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情感和场景?请你举例说明,并谈谈这些作品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的。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
《别董大》教学设计6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以及“写景”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别董大》抒发的并非学浓得化不开的离别愁绪,而是满怀豪情,豁达乐观的心境。
教具预备:课件、小资料。
一、课件导入、激活思维。
首先播放一般以先苍凉后激越的音乐为背景的配乐课件,内容为漂泊流浪中的诗人高适送别满怀失落之感的好友――玄宗时最闻名的琴手董大的情景。
师相机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创设情景,抓住学生学习新学问的热忱和欲望,到达了了解诗人与诗题《别董大》的目的。
进而引出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二、小组学习争论,抓字眼、明诗意。
诗句流畅明白,内容平中风奇,节奏明快,风格明朗,先让学生借助课件、解释、插图,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抓住重点词语,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多媒体课件出示:1、通过眼看,耳听,脑想,心读,你的眼前消失了哪些景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a:眼前消失一幅荒芜的画面。
学生b:我眼前消失一幅凄凉的画面。
……依据问题的争论,师相机引导。
2、在这好友将要天各一方之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指“董大”)学生a:他的心情是苦痛的。
学生b:他的心情是悲伤的。
师相机引出下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让学生争论:透过诗句,诗人的态度如何呢?学生a:诗人是昂扬的。
学生b:是豪迈向上的。
学生c:是豁达乐观的。
三、用情朗读,赏析千古名句。
诗中的前半局部所描绘的是“景”(板书:“景”),用哪些词语能说出这些景物的风格呢?a、消沉b、苍凉c、沉郁诗中的后半局部所描绘的是“情”(板书:“情”),用哪些词能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呢?a、昂扬b、豪迈c、乐观让学生争论:我们应怎样读才能把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呢?请同学们兴奋精神和诗人一起送董大。
让学生用各种敏捷的方式制造性地去朗读诗,体验诗的意境。
(可采纳单人读、分组读或竞赛等方式去朗读。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3.学习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别董大》。
2.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诗的题目:“别董大”,这里的“别”是什么意思呢?(告别、离别)二、自主探究1.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三、课堂讲解1.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意思。
看第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天空阴沉,黄云密布,白日暗淡)2.接着看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句话又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大雁南飞)3.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这里的“莫愁”是什么意思?(不要担心)4.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对友人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四、朗读训练1.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尝试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别董大》这首诗,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2.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二、深入学习1.现在,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在这里为什么要表达离别之情?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三、课堂小结1.通过讨论,我们了解到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赞美,也启示我们要珍惜友情,勇敢面对离别。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将这首诗抄写一遍,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文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友情、离别等人生道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诗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别董大》,提问学生对“别”和“董大”的理解。
2. 诗歌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解释生僻字词。
(2)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4. 诗歌背诵:(1)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指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技巧。
(2)学生自主背诵,相互交流背诵心得。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的自然美和人生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友情、离别等人生道理的理解。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别董大》。
(2)写一篇关于《别董大》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别董大》与其他描写自然和友情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让学生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别董大》的内容和意境,进行绘画、音乐或其他艺术创作,以此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别董大等首古诗教案
别董大等首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等首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2)学会通过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喜欢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别董大》等首古诗;2. 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体会诗人情感,描绘古诗画面。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分享喜欢的诗句;(2)介绍《别董大》等首古诗的背景及作者。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跟随课件或黑板,朗读古诗;(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3)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描绘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体会情感:(1)让学生讨论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2)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生字词,创作一个小故事或描绘一个场景;(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
5.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强调课后要加强背诵,巩固知识点;(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古诗,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6. 布置作业:(1)背诵《别董大》等首古诗;(2)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作文;(3)搜集其他描写友情的古诗,进行欣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情境;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句的深层含义。
大班古诗教案别董大
大班古诗教案别董大【篇一:《别董大》教学设计】《别董大》教学设计《别董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别董大》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讲读课文中一首古诗。
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这首诗是高适有名的送别诗。
董大,即董庭兰,著名琴师。
送别诗大都凄清低回,这首诗一反悲酸之态,显出豪健之神。
一、二句写送别暗淡景色,黄云密布,天地昏暗,朔风怒吼,群雁乱飞。
三、四句忽然一转,莫愁~~~识君,词意慷慨,既使人快慰,又使人鼓舞,于送别诗中独具一格。
人称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
比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有感人力量。
诗中表现出来的昂扬、豪壮的气概是现代学生所缺失的。
因此,这是一篇“以诗育德,健全人格”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阅读三篇围绕主题的现代短文,促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对话中,拉近时空距离,从而辅助学生对古诗的感知,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充分体现古诗的德育功能。
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教学目标:1、学会“曛、知己、君”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这首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别董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4、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5、培养学生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当时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名曲《送别》及有关课件。
文章:《一只蚂蚁》、《鸟的故事》、《扭转困境》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2、指名回答。
3、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的教学设计
别董大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
习一首送别诗。
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1、别。
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
2、介绍高适和董大。
)
2、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1、预习时大家读过了,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
“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齐读)
5、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等)
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
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
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
“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指出温故知新。
“莫”的意思。
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
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
这里指谁?董大。
)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
其它同学注意听,特
别注意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
(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指挥节奏。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过渡: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
听老师读读。
(师配乐朗读全诗))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1、怎样才能读出感情?
(生谈)。
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
同学们再来读题。
2、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
(生答)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读──”千里黄云白日
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板书:景)
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5、自由读。
6、提名赛读。
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3名学生)
7、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
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8、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
(预设,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10、(板书:愁)。
“愁”。
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11、你怎样理解“前路”?(结合理解“知己”)
12、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
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
听。
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
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
(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
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
谁再来读?提名读。
(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
)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
(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
(指2-3人背。
)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
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
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
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
(莫愁今日分别离,他日相逢是知己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