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祭

合集下载

二十世纪舞蹈界“春的祭祀”——百年后再看尼金斯基与《春之祭》

二十世纪舞蹈界“春的祭祀”——百年后再看尼金斯基与《春之祭》

不 受 任 何 拘束 , 式 是 无 穷无 尽 的 , 何动 样 任 作 的 选择 都 是 基 于 内 容 的需 要 。 是 在《 于 春 之祭》 中他 删 去 了 古 典 芭 蕾 严 格 的 基 本 位
置 , 拓 和 解 放 了人 体 。 开 再 次 将 这 部 世 纪 性 的 杰 作 搬 上 舞 台的 时 候 已经 相 隔 首 演 7 年 之 久 的 1 7 , 5 98 年 由 美 国舞 蹈 史 学 家 哈 德 逊 女 士 与 丈 夫 合作 , 成 功 的 为 美 国壳 弗雷 芭 蕾 舞 团 复 排 。 大幕 开 启 , 群 青 年 簇 拥 一 位 老 妇 上 一 场 , 年 迈 力 衰 , 她 讲 述 。 正 青年 们 像 春 天 的 使者 跳 起 欢 乐 的舞 蹈 , 示 出 春天 的 节 奏 。 位 显 几 少 女 从 河 边走 来 , 男 青年 一 起 跳 舞 。 与 这时 郜 落 里 最 年长 的智 者 出 现 , 为大 地 祝 福 , 他 在地上吻个不停 , 家也随着跳舞 。 大 下 一 场 是 祭 献 仪 式 。 是 少 女 们 在神 先
秘 的歌 唱 声 中 在 篝 火 旁 舞 蹈 , 们环 绕 那 她 位 被 选 作 祭 物 的 姑 娘 行 走 , 征 着 她 再 也 象 不 能 脱 身 。 着她 们 静 静地 站 立 , 像 是 在 接 好 唱 赞 歌 。 人 们 围在 准 备祭 献 的少 女 周 围 , 老 开始跳舞 , 然后 少 女 挑 起 独 舞 , 当祭 品 。 充
舞 蹈家都根 据各 自对 音 乐的理解 ,演绎 着 自己的《 之祭 》 春 ,舞 动于对春 的祭祀 。 文于选取 开 山之作一一 尼金斯 基的《 本 春之祭 》 案 , 个
解 读 与 分 析 舞 蹈 的 创 作 历程 和 创 作 理 念 。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一、创作背景 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创作风格就是想要表达不同的风格,所 以,在这种迥异风格的影响下,他在自己六十年生涯中造了上百 部经典作品,进而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风格,俄罗斯风格、新古典主义音乐和序列音乐这三大时期 为主要时期。 俄罗斯风格时期,很多的创作者将他的风格进行自我延续,因 为管弦乐法和音阶开始被广泛传播起来,而在俄罗斯这一现象特别 显著,因此,在俄罗斯时期主要创作出了三部舞曲,它们是《彼得 鲁什卡》、《火鸟》以及《春之祭》这三部舞剧。但是在这三部舞曲 中,虽然三者都被广为传播,但是只有《春之祭》被称之为当时影 响力最大的作品,这也为后世的音乐创作留下了宝贵财富 二、《春之祭》之艺术特征 (一)原始主义的题材 《春之祭》最早取材于俄罗斯异教时代的古老传说,因为在 当时,很多的民族是用少女的舞蹈来祭祀进而来感动大地,其分为 “对大地的崇拜”和“祭献”这两幕。在作品中虽然不能够将每个 故事都描述的非常具体,但是在添加了强烈的节奏感和乐器相互撞 击所产生的狂躁元素后,整个作品变得更具有感染力,并且在舞蹈 的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当时古老时期是很注重祭祀的,甚至可以 说宗教就是当时世界的掌权人,而斯特拉文斯基将宗教当时的神秘 感完全的融入进了舞剧当中,使得舞蹈也变得更加神秘。 (二)音乐中的节奏 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节奏的变 化,节奏是音乐本身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一个好的作品所必备的 因素,而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时也是一样,他在节奏的变化方式上 主要是以时间和空间为主,时间是在节奏的变化上进行改变,而空 间就是对于原有音乐的变革,也就是创新,所以,在抛弃了传统 的音乐创作模式后,斯特拉文斯基才为我们带来了他精心创作的作 品,而这些作品都是通过节奏的强弱变化来让音乐更加饱满,更是 当时那个时代很少出现的作品。 (三)音乐中的旋律 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会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在接受的过程中很 多人关注的只有节奏变化带来的满足感,但是提到他的音乐,那么 很多人认为是没有旋律的,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么?当然不是,斯 特拉文斯基在创作时已经将旋律变得更加朴素,更加的贴近自然, 他的创作方法主要就是想要给听者一种返璞归真之感,但是他的大 胆也可能会让人丢掉了旋律,而这个大胆就是他要他创作出来的作 品需要富有片段性,这就需要他在作品中加入很多的娴熟技巧来达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音乐分析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音乐分析
杂志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仅提及一部管弦 乐作品来代表20世纪的经典,《春之祭》当之无愧。”它充分证明 了这部作品在世人心中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 《春之祭》首演于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战争的浩劫 使得整个欧洲经济与社会秩序严重破坏,从根本上打破了人类的理 想,因此他们开始进行理智的构想,希望能够回到以前那种宁静而 平和的社会形态并打出“复古”的口号,新古典主义应运而生。这 种风格主张将古典与现代工艺进行完美结合,具有端庄雅致的时代 特征,在建筑、美术、音乐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上均有明显的表现。 本质上它并非要求仿古或者复古,而是推崇神似。 从音乐的发展来看,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已经发展了将近一百 年的历史,那种狂热奔放又赋予幻想的性格几乎已经到了极致而使 得人们感到有些厌倦,这样来看新古典主义的产生也成为了必然。 这种音乐风格与以往的浪漫主义略有不同,它倾向于“音乐就是音 乐”的绝对音乐形式,主要关注作品的技术与结构并以其作为主要 的情感表达手段而非借助内容。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它虽然与传统 音乐一样追求旋律与节奏的均衡对称、提倡清晰规范的曲式结构, 却相当多地运用充满色彩的和声与无调性技法进行处理,不时还夹 带着一些20世纪特有的尖锐与不协和音响,因此未能真正地回到 古典主义。为区分二者,人们将这种复古的音乐流派称为“新古 典主义”。 二、作曲家的生平简介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美籍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著名的西方现代派音乐 代表人物。出生于1882年俄罗斯圣彼得堡,自幼开始学习钢琴, 1903年跟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作曲,涌现出许多传世之作后逐 渐成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领导者,其创作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1920年前的俄罗斯风格时期,主要以俄罗斯古老的宗 教礼仪与习俗为创作灵感,代表作有三部舞剧《火鸟》《彼得鲁是 卡》《春之祭》。 (二)1920-1951年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时期,此时开始反对浪 漫主义那种宣泄情感的音乐,开始进行“复古”并于1920年创作出 标志性作品《浦契涅拉》作为运动开端。 (三)1951-1971年间的序列主义音乐时期,主要受韦伯恩等表 现主义作曲家的十二音体系影响,代表作有《阿贡》《哀歌》等。 其中1912年的《春之祭》对于当时的音乐界可谓是一次重击, 直接影响到接下来近一百多年的作曲技巧与发展方向,原因在于它既 否定了浪漫主义过分宣泄情感又对印象派那种唯美主义加以嘲弄,将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涌现出许多着名的音乐家和众多的音乐流派,美籍俄国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无疑是其中最有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富创新精神的音乐家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的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各种各样体裁的作品,上个世纪没有哪个作曲家的音乐风格能像斯特拉文斯基那样多变,涉猎范围那样广泛,《俄狄普斯王》典雅华丽、《乐章》优美简洁、《春之祭》狂野奔放、《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幽默风趣、《C大调交响曲》明媚洗练等等不胜枚举,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时,不管哪种风格流派,他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娴熟运用各种音乐风格,从多神教古风到古希腊神话,从欧洲十七、十八世纪音乐到俄罗斯音乐,从中世纪法国音乐到现代美国音乐,从爵士乐到弥撒曲,从交响乐到马戏团波尔卡无不囊括。

他的作品体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主要音乐流派的特征。

斯特拉文斯基作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性人物,对同时代和后来的许多作曲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现代音乐的发展。

《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初期的第三部作品,创作于1913年,是一部蔚为大观的芭蕾舞剧,也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曾被英国古典音乐杂志《Classical CD Magazine》评选为对西方音乐历史影响最大的50部作品之首。

斯特拉文斯基努力在音乐中表现人与自然的不可调和性。

在他的音乐中一方面是原始人对大地的恐惧与崇拜,另一方面是对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陶醉和狂喜。

《春之祭》从仪式的感觉上讲也是个神话。

它源于斯特拉文斯基关于古老的斯拉夫仪式的梦想。

他看到了被智慧老人们环绕着的年轻女子为了唤醒春天而一直跳舞到死。

斯特拉文斯基把这个梦想向一个画家、考古学家Nichdes Roenzh 进行了描述,Roenzh和斯特拉文斯基开始以他的梦为基础构想这部芭蕾舞剧。

他们用一种仪式结构创编了剧本,开始是一个老巫婆指名了芭蕾的行动,并预知其节目及庆典仪式。

Page12009“中法文化之春”舞蹈《春之祭》《春之祭》是海蒂玛莱姆

Page12009“中法文化之春”舞蹈《春之祭》《春之祭》是海蒂玛莱姆

2009“中法文化之春”舞蹈《春之祭》《春之祭》是海蒂·玛莱姆创作的当代舞,并由北京现代舞团的姊妹团–四川现代舞团重新诠释。

为了这一创作,法国编舞来到成都与年轻的北京和四川的舞蹈者们进行一个多月之久的排练。

这部特别的舞剧将呈献于纪念汶川地震的活动中。

合作伙伴:四川歌舞剧院“相约北京”(中演世纪文化传播公司)法国文化中心南比利牛斯大区委员会法国文化协会场地与时间:四川歌舞剧院:2009年5月22日绵阳:?2009年5月24日北京海淀剧院(“相约北京”):2009年5月26日和27日朱丽叶·比诺什中国观众颇为熟知的法国影星朱丽叶·比诺什第首次在英国编舞阿库.汉姆的作品《我之深处》中展现其舞姿,该演出于今年在世界巡演。

朱丽叶·比诺什还将是“法国电影展映”荣誉嘉宾。

合作伙伴:北京云汉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阿库.汉姆舞团兰蔻公司标志雪铁龙集团法国文化协会场地与时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09年3月27-28日北京梅兰芳大剧院:2009年4月3-4-5日《跳格:北京》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与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及香港多领域艺术平Emergency Lab联合推出结合电影与舞蹈的舞蹈录像节:《跳格:北京》。

《跳格》与“中法文化之春”合作推出舞蹈录像节的选段。

合作伙伴: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香港城市现代舞团Emergency Lab 香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法国文化中心场地与时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及北京法国文化中心:3月29至4月4日火鸟正值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五十周年之际,舞团将莫里斯·贝嘉的芭蕾舞剧“火鸟”搬上了中国舞台。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出任音乐方面指导,合作方:?时间地点:2009年5月15-16日天桥剧场古典音乐“和谐之诗”乐团“和谐之诗”乐团由一批演奏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的巴洛克音乐的法国独奏音乐家组成。

他们在中国演出的“人间喜剧”汇集了十七世纪最美的宫廷乐曲。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涌现出许多着名的音乐家和众多的音乐流派,美籍俄国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无疑是其中最有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富创新精神的音乐家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的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各种各样体裁的作品,上个世纪没有哪个作曲家的音乐风格能像斯特拉文斯基那样多变,涉猎范围那样广泛,《俄狄普斯王》典雅华丽、《乐章》优美简洁、《春之祭》狂野奔放、《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幽默风趣、《C 大调交响曲》明媚洗练等等不胜枚举,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时,不管哪种风格流派,他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娴熟运用各种音乐风格,从多神教古风到古希腊神话,从欧洲十七、十八世纪音乐到俄罗斯音乐,从中世纪法国音乐到现代美国音乐,从爵士乐到弥撒曲,从交响乐到马戏团波尔卡无不囊括。

他的作品体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主要音乐流派的特征。

斯特拉文斯基作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性人物,对同时代和后来的许多作曲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现代音乐的发展。

《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初期的第三部作品,创作于1913年,是一部蔚为大观的芭蕾舞剧,也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曾被英国古典音乐杂志《Classical CD Magazine》评选为对西方音乐历史影响最大的50部作品之首。

斯特拉文斯基努力在音乐中表现人与自然的不可调和性。

在他的音乐中一方面是原始人对大地的恐惧与崇拜,另一方面是对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陶醉和狂喜。

《春之祭》从仪式的感觉上讲也是个神话。

它源于斯特拉文斯基关于古老的斯拉夫仪式的梦想。

他看到了被智慧老人们环绕着的年轻女子为了唤醒春天而一直跳舞到死。

斯特拉文斯基把这个梦想向一个画家、考古学家Nichdes Roenzh 进行了描述,Roenzh和斯特拉文斯基开始以他的梦为基础构想这部芭蕾舞剧。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众多的音乐流派,美籍俄国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 nsky,1882-1971) 无疑是其中最有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富创新精神的音乐家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的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各种各样体裁的作品,上个世纪没有哪个作曲家的音乐风格能像斯特拉文斯基那样多变,涉猎范围那样广泛,《俄狄普斯王》典雅华丽、《乐章》优美简洁、《春之祭》狂野奔放、《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幽默风趣、《C大调交响曲》明媚洗练等等不胜枚举,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时,不管哪种风格流派,他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娴熟运用各种音乐风格,从多神教古风到古希腊神话,从欧洲十七、十八世纪音乐到俄罗斯音乐,从中世纪法国音乐到现代美国音乐,从爵士乐到弥撒曲,从交响乐到马戏团波尔卡无不囊括。

他的作品体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主要音乐流派的特征。

斯特拉文斯基作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性人物,对同时代和后来的许多作曲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现代音乐的发展。

《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初期的第三部作品,创作于1913年,是一部蔚为大观的芭蕾舞剧,也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曾被英国古典音乐杂志《Classical CD Magazine》评选为对西方音乐历史影响最大的50部作品之首。

斯特拉文斯基努力在音乐中表现人与自然的不可调和性。

在他的音乐中一方面是原始人对大地的恐惧与崇拜,另一方面是对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陶醉和狂喜。

《春之祭》从仪式的感觉上讲也是个神话。

它源于斯特拉文斯基关于古老的斯拉夫仪式的梦想。

他看到了被智慧老人们环绕着的年轻女子为了唤醒春天而一直跳舞到死。

斯特拉文斯基把这个梦想向一个画家、考古学家Nichdes Roenzh进行了描述,Roenzh和斯特拉文斯基开始以他的梦为基础构想这部芭蕾舞剧。

他们用一种仪式结构创编了剧本,开始是一个老巫婆指名了芭蕾的行动,并预知其节目及庆典仪式。

皮娜·鲍希舞蹈作品《春之祭》分析

皮娜·鲍希舞蹈作品《春之祭》分析

第19卷第2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Voi.19 No.2 2017 年 4 月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pr.2017皮娜•鲍希舞蹈作品《春之祭》分析勒辞辞(宁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摘要:尼金斯基创作的舞蹈《春之祭》,音乐结构非常复杂,而且还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冲突,正是因为这样,使尼 金斯基的舞蹈创作形式在社会中广为流传,被很多舞蹈家再一次演绎,皮娜•鲍希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人物。

关键词:皮娜•鲍希;舞蹈作品;《春之祭》;分析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60(2017)02-0043-03在20世纪初,尼金斯基与斯特拉文斯基一起合作了著名的芭蕾舞作品《春之祭》,随后《春之祭》被众多的舞蹈家重新演绎,到目前为止,大概已经有一百多个版本的《春之祭》在世面上流传。

在这么 多的版本中,皮娜•鲍希的《春之祭》可以称之为最好的作品,得到了观众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皮 娜•鲍希之所以能够改编出这么成功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动作的编排和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密切的结 合在了一起,对音乐中重复的旋律和静止的音符认识的非常深刻,并创作了与之相适应的芭蕾舞动 作。

本文以皮娜•鲍希的芭蕾舞为重点,对其作品以及《春之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_、皮娜•鲍希及其舞蹈作品皮娜•鲍希是一名非常著名的舞蹈家,出生于德国索林根,在小时候初次踏入芭蕾舞团时,被芭蕾 舞老师称赞道“这个女孩真是个蛇人啊”。

她的舞蹈天赋也是在此刻被发掘。

1960年,皮娜•鲍希以非常 优异的成绩在德国著名的现代舞学校毕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被派到美国舞校学习,回国之后在大 学舞蹈系担任教师。

1967年她的第一个舞蹈作品《碎片》出现在世人的眼中,1969年,作品《在时光的 风中》获得了“科伦作品编导奖”,1973年,皮娜•鲍希担任了乌帕塔尔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团长,将其改 名为乌帕塔尔舞蹈剧团,之后相继推出了大量的舞蹈作品,如《两条领带》《我带你到转角处》《弗里兹》《慢板》《春之祭》《七种死罪》《与我共舞》《蓝胡子》《他牵着我的手》以及《贞洁传说》等。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艺术特点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艺术特点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艺术特点探究摘要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颇具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也是西方现代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创作的芭蕾舞剧《春之祭》震惊了整个乐坛,这部作品成为了20世纪现代音乐作品的一个典范,拉开了20世纪现代音乐的序幕。

这部作品由于其彻底的反传统性,表现了与以往的芭蕾舞剧完全不同的风格。

作品从舞台布景到演员服饰,从舞蹈到音乐都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出现的。

音乐中配着刺耳的音响、粗犷的节奏和不协和的和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探究其艺术特点形成的规律。

关键词: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艺术特点和声节奏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1882-1971年)是20世纪现代音乐的传奇人物,他生活经历复杂,创作风格多变。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他长期脱离祖国,生活在国外,一生中变换过三个国籍:原籍俄国,42岁时入法国籍,63岁改入美国籍。

变换过多种创作风格,革新过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序列主义三个不同的音乐流派。

斯特拉文斯基1882年生于俄国,自小喜欢音乐,9岁开始学习钢琴,中学毕业后遵从父母之意,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法律,在此期间自学作曲知识。

20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随俄罗斯民族乐派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作曲和配器,从此开始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音乐创作生涯。

1971年,89岁的斯特拉文斯基在纽约逝世。

一《春之祭》的创作历程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也是西方现代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创作的作品以舞剧音乐和器乐作品为主,其中最有影响和具代表性的1913年创作的芭蕾舞剧《春之祭》,这部作品以表现原始人荒蛮的纯朴之美震惊了整个乐坛,拉开了现代音乐的序幕。

1909年,斯特拉文斯基的管弦乐《焰火》在圣彼得堡演出,受到了俄国舞剧团经理兼舞剧编导季贾列夫的赏识。

季贾列夫是20世纪舞蹈界的一位先锋派的人物,他编导的舞蹈中有许多的新意识和新观念,他与斯特拉文斯基共合作了三部芭蕾舞剧:第一部《火鸟》(1910年),这部舞剧一经季贾列夫芭蕾舞团公演,立刻引起轰动。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doc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doc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赏析.doc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是一部以俄罗斯古老习俗中的古代仪式为灵感创作的音乐作品。

该作品在音乐上革命性地突破了西方传统音乐的束缚,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音乐体系。

本文将从曲式结构、音乐特色、演出情况三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一、曲式结构《春之祭》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较慢的序曲”、“降神”、“上神”和“献神”。

节奏逐渐加快,音量逐渐增大,最后达到高潮,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神秘祭礼。

曲中的各个部分互相衔接,节奏和旋律的转变也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高度精细与复杂的音乐世界。

二、音乐特色《春之祭》的音乐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了大量的民族性的音乐元素,二是突破了传统的音乐结构。

作品中采用了俄罗斯古老习俗中的许多元素,如乐器选择上采用了包括三角铁、锣、铃鼓、长笛等在内的俄式乐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也借鉴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特点。

同时,在曲中还加入了许多音效元素,如鸟鸣、膜片和贝壳之类的噪音,使作品的音响系统更加有趣、充满活力。

此外,斯特拉文斯基在作曲中完全打破了传统的音乐结构,使得作品展现出自由流动的旋律和声音。

作曲家将各个乐器的独奏、合奏、混音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带有动感与放松的音乐状态。

这种音乐风格汲取了许多当时先锋音乐的特点,后来也对后代音乐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演出情况《春之祭》初演时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制止了演出。

因为作品中的音响效果太过刺耳。

然而很快,人们就意识到作品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开始接受、欣赏这部音乐作品。

自那时起,该作品已成为20世纪音乐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被广泛地演出、传播。

总之,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做到了把民族性和现代性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了作曲家丰富创意与超前思维的才华。

它的作曲风格奠定了现代音乐的基础,是近代国际音乐大师之一。

春之祭 亚瑟 译文

春之祭 亚瑟 译文

春之祭亚瑟•米勒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开辟一个菜园。

也不明白为什么三十六年前买自己的第一所房子时,什么都还没做就开始挖土准备种菜。

你会想买胡萝卜和甜菜多简单和容易啊,为什么要自己种呢?而且特别是我们自己种的那些薯类跟从商店里买的没什么区别。

做这些都是因为人类的本能,通过劳作来使自己相信那些不现实的事儿。

另外,我并不是特别爱吃蔬菜。

我更爱吃像热狗那样油腻多汁的食物。

现在,若是可以在窗外种热狗的话,你会不假思索的给自己找借口来种它。

虽然我无法否认当四月到来的时候,我会走出房门,查看栅栏,凝视那块可怜的土地,用我理智的力量下定决心不要再种东西了。

但当我早晨醒来,会闻到从窗口飘进的似乎来自地心的泥土香味,这是不可避免的。

太阳好像很繁忙,突然,会有一束特别的深黄色的光照在地毯上。

鸟儿们也开始叽叽喳喳的高声叫着,想我所想—虫子们正在膨松的土地里爬行,它们很美味呢。

让我重拾那块土地的原因不仅仅是乐趣,真的很矛盾。

每年的问题都一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呢?过去几年我们用的是三十六英寸宽的黑色塑料薄膜来隔行遮盖,效果很好,它使得天气干燥时土壤湿润,还不长杂草。

但黑色的塑料看起来太工业化,一点儿没情调,我逐渐改用干草来覆盖。

我们割了很多干草,干草腐烂后确实能改善土壤成分。

此外,它看起很可爱,看菜地的时候还能一览无遗。

开辟菜园会使你明白锄地得有粗有细,这个小星球的地表很容易被毁坏。

在五十乘七十英尺的土地上,肯定有十来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西红柿在这块土壤不长,在另一块土壤却长得很好,其他作物也一样。

我想如果给土壤施肥,可能这些区别就不那么明显了。

但是我只用很少的化肥,洒在成排的种子旁边,而不是给整块土施肥。

我也不确定为什么我这样做,我不是为了节约肥料,也不是不愿意帮种子助长。

我觉得园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们中至少有一定数量的人,不是神经有问题就是精神有问题。

无论生活看起来多么无趣无助,你总能在花园里找到希望,还能找到事情做。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分析(下)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分析(下)

作者: 奥利弗·梅西安[法];张惠玲(译);洪丁(译)
出版物刊名: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115-13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最后的审判》;《莱茵的黄金》;米开朗基罗;赫拉克勒斯;《创世纪》;人物画像
摘要:舞者通过夸张、极端的动作召唤祖先。

祖先们漫长而神秘的仪式,净化了大地,使之在随后献祭被选中的少女及其献祭的舞蹈后焕发出春日的生机。

这些极度紧张的运动总使我想到米开朗基罗那些巨大的人物画像(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最后的审判》),安东尼·布代勒雕塑的赫拉克勒斯(《带弓的男人》),《创世纪》及古老传说中的巨人(瓦格纳也在《莱茵的黄金》中提及他们),还有——(为什么不提及呢?)——那些史前的巨兽。

[春之祭作文范文600字]春之祭

[春之祭作文范文600字]春之祭

[春之祭作文范文600字]春之祭“一冬梦魇,扫尽一秋黄叶。

春水涓涓唤不醒睡意倦倦。

独我在这复苏时破茧成蝶,蜕变后再看气象万千…”在这悠扬的乐曲声中,春浸润了每一寸土地,微微泛青的足迹一片片散落在土地上、梦境上、时间之端上。

春天是崭新的。

河水融化了前一季的忧。

快乐的碰撞出这一年欣喜的前奏,河边的杨柳也被春风梳掉了冰冷的雪花,更换为嫰绿的芽胞。

一个个精神饱满的守候着一个翠绿色的梦。

田野里。

被犁抖落了苍白的田地。

面色红润的款待了一颗颗揣着梦想的种子。

农民伯伯的汗水期待着比上一个秋收获更多的下一个秋。

窗外南归北的春燕一边忙着造新窝一边见证了春天抖擞精神、焕然一新。

春天是蓬勃。

原野上,由最初的一丛丛的小草。

几天不见,就成了一片一片的。

一场春雨,将春浓缩的绿徐徐云开。

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在这朦胧的雨中展开。

春雨静静的来了。

自然淡淡的退场。

雨后的清新在长廊校园的古韵中久久回荡。

长廊边的花坛中。

各色的花开疯了,引得一群蜜蜂蝴蝶忙的不亦乐乎,花瓣上星星点点的露珠一闪一闪的,闪烁着希望。

在着蓬勃的春天,难道还有谁在发愣吗春天是短暂的。

百花百草不经意间拉起了春的帷幕。

现在又在不经意间举行了春之祭的舞会。

草色更浓了。

花开得更灿烂了。

不留神,畅快的激流,黛色的园林,树上的百鸟。

一股脑全舞到了极致。

一场夏雨如少女的献祭舞一般在人间挥洒。

一抹彩虹为春天落下帷幕。

使得,春天只不过是冬转夏的过渡,阴转晴的预告。

难道直到夏天,你才发现春天过了平安县第二中学七年级(18)班水晶童话。

皮娜·鲍希舞蹈作品《春之祭》分析

皮娜·鲍希舞蹈作品《春之祭》分析

皮娜鲍希舞蹈作品《春之祭》分析鞠婷婷【摘要】尼金斯基创作的舞蹈《春之祭》,音乐结构非常复杂,而且还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冲突,正是因为这样,使尼金斯基的舞蹈创作形式在社会中广为流传,被很多舞蹈家再一次演绎,皮娜·鲍希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人物.【期刊名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9)002【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皮娜·鲍希;舞蹈作品;《春之祭》;分析【作者】鞠婷婷【作者单位】宁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05在20世纪初,尼金斯基与斯特拉文斯基一起合作了著名的芭蕾舞作品《春之祭》,随后《春之祭》被众多的舞蹈家重新演绎,到目前为止,大概已经有一百多个版本的《春之祭》在世面上流传。

在这么多的版本中,皮娜·鲍希的《春之祭》可以称之为最好的作品,得到了观众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皮娜·鲍希之所以能够改编出这么成功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动作的编排和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密切的结合在了一起,对音乐中重复的旋律和静止的音符认识的非常深刻,并创作了与之相适应的芭蕾舞动作。

本文以皮娜·鲍希的芭蕾舞为重点,对其作品以及《春之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皮娜·鲍希是一名非常著名的舞蹈家,出生于德国索林根,在小时候初次踏入芭蕾舞团时,被芭蕾舞老师称赞道“这个女孩真是个蛇人啊”。

她的舞蹈天赋也是在此刻被发掘。

1960年,皮娜·鲍希以非常优异的成绩在德国著名的现代舞学校毕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被派到美国舞校学习,回国之后在大学舞蹈系担任教师。

1967年她的第一个舞蹈作品《碎片》出现在世人的眼中,1969年,作品《在时光的风中》获得了“科伦作品编导奖”,1973年,皮娜·鲍希担任了乌帕塔尔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团长,将其改名为乌帕塔尔舞蹈剧团,之后相继推出了大量的舞蹈作品,如《两条领带》《我带你到转角处》《弗里兹》《慢板》《春之祭》《七种死罪》《与我共舞》《蓝胡子》《他牵着我的手》以及《贞洁传说》等。

[中学教育]春之祭译文

[中学教育]春之祭译文

春之祭--亚瑟.米勒我从来都不明白我家为什么会开辟一方菜园,也不明白为什么36年前我在乡下买下有生以来的第一处房屋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开垦一块地来种菜。

相对来说,买把胡萝卜或甜菜容易且便宜,这我是知道的,但是为什么还要种菜呢?尤其是块根蔬菜,商店里买的和自己种的并没什么区别。

人的本能是想做点什么事,这是一种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本能,让我愿意不辞辛劳地着迷于劳作。

另外,我并不是很喜欢吃蔬菜,更愿意吃多汁油腻的东西,比如热狗。

现在,如果可以在窗外种些热狗,我当然毫不犹豫地托出其正当的理由来。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当四月来临,我会不自觉地倚在篱笆上看着这片可怜的菜地,用尽所有理性的力量去劝说自己不要再种了。

但是有个早上不可避免地来了,那天我刚醒,就闻到窗外飘进的一缕香气,空气中有种泥土的气息,这香气仿佛从地球的最核心的地方飘来。

突然,太阳异样的深黄色的光照到毯子上,我感到是该种点什么的时候了。

小鸟开始歇斯底里地鸣叫着,她们跟我都想到了--蚯蚓正在松散的泥土里津津有味地掘土。

我欣喜地看着这块土地,但是心里也充满了矛盾。

每年的难题都一样---用什么方式种呢?前几年我用的是36寸宽的黑色塑料膜,成效不错,干旱的时候土壤仍能保持水分,不生杂草。

但是黑色塑料膜看起来太工业化、太不浪漫了,我开始慢慢用杂草来覆盖。

我们收割了很多干草,干草腐烂后确实能改良土壤成分,而且看上去也很可爱,而且不用花钱。

照顾菜园可以让人意识到如何精巧、慷慨、容易地糟踏这个小星球的表面。

这块50英寸宽、70英寸长的田地必须得有十几种不同的土壤。

西红柿不能在只有一种土壤的田地生长,也需要别的土壤,别的作物也是这样。

如果施以化肥,我想这种区别就不那么明显了,但是我用化肥很节俭,只是在播种种子的那些行列,而不是播撒在整片地里。

我这样不是为了节省化肥,也不是不愿意帮助杂草,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我觉得,至少对于一定的园艺者来说,园艺的乐趣是神经和精神方面的。

尼金斯基《春之祭》中“圆周运动”的视觉隐喻

尼金斯基《春之祭》中“圆周运动”的视觉隐喻

Visual Metaphor of Circumferential Movement in Nijinsky's The Rite of Spring 作者: 陈燕敏
作者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管理与舞蹈系,广州510006
出版物刊名: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页码: 18-2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尼金斯基;《春之祭》;圆周运动;视觉隐喻
摘要:尼金斯基的《春之祭》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舞台调度采用了“圆周运动”。

文章
从“圆周运动”的表现形态入手,剖析其具体运动形态及其对应的动作形式特征,深挖形式呈现的有效性以及现象背后隐含的视觉意味,从而发展出“圆周运动”现象背后的三大视觉隐喻:部落、权力意志以及“神”的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之祭
【美】阿瑟·米勒
周星艺译我一直不明白家里为什么要有个花园。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当我36年前买房子的时候,什么事都不做先要挖出一块种地菜的地来。

既然在商店里就可以很容易地买到一捆胡萝卜或甜菜,并且价格相对而言也不贵,为什么还要自己种它们呢?更何况,就块根作物来说,自己种的和从商店里买的并没什么区别。

这儿是一种人类的天性在作怪,人就喜欢毫无意义地瞎折腾。

另外,我其实不是特别地喜欢蔬菜,我更喜欢吃一些多汁肥腻的东西,比如热狗。

如果你能在自己家的窗子外面种上热狗,你倒可以有理由,并且会毫不犹豫地来为自己“瞎忙活”辩解了。

然而看样子,我不能否认的是,每到四月我就站在篱笆边向里看着这块糟糕的土地,我的理性这时会告诉我说,今年绝不能再种地了。

可是,终究有那么一个早晨,刚起床的我会闻到一阵芳香从窗户飘进来。

那是一种似乎从地心深处飘上来,像泥土扩散在空气中一般的香味。

与此同时的,太阳似乎也突然开始较真。

它把一种较之前不同的,更深的黄色光线洒向地毯。

鸟儿们开始极度兴奋的鸣叫起来。

此时此刻,我和它们想的一样:虫子开始在慢慢解冻的泥土里爬来爬去了,留下了一道道可口的痕迹。

除了这些令人愉悦的事之外,让我回到篱笆旁凝视这块土地的,最主要还是内心的矛盾。

经年不变的问题又回来了:该用什么方法?过去的几年我们把36英寸宽的黑色塑料布铺在一行行种子之间,效果很不错。

地里在旱季也保持得很湿润,并且没有长杂草。

不过,黑色塑料布似乎太工业化了,一点也不浪漫,于是我开始采用干草来覆盖。

我们收割了很多干草并把它们盖上。

干草腐烂的时候可以改善土壤的养料,看上去也很可爱,而且还是完全免费的。

打理一个花园能使你意识到这颗小小的星球是多么的美丽、富饶而脆弱。

仅在这一块长70英尺宽50英尺的地上,就汇集了数种不同的土壤。

土豆在这一块地上没法生根发芽,在另一块地上却长得很好,其他的作物也差不多。

我估计如果大量地喷洒化肥,这种差异就没那么明显了。

所以我很节制地施肥,只施在撒下种子的那几行土地上,而绝不弄得到处都是。

我并不确定我这样做除了节约化肥和不想助长野草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园艺的魅力,至少对一些园艺爱好者来说,是表现在精神或者道德上的。

生活显得毫无意义并且难以掌控的时候,你尽可以走进你的花园并且做些什么。

此时你的母性或者父性也能起作用,因为你会意识到无助的小生命需要依附你。

它们需要你的训练、鼓励,你要保护它们免受敌人侵扰。

然而对于有的像你的孩子一样的作物,比如豆类和黄瓜,它们依附于你,并且数量庞大,此时的情形倒不是那么乐观。

它们每天都在生长,以至于要跟着你进入房子,并威胁着要用它们的藤蔓扼死你。

园艺同样也是一项有关道德的工作。

你每年春天都会下定决心,今年一定要把院子打理得整洁干净,就像商品目录里的图片一样干净。

但是到了七月,你不得不去面对因为没有间苗而变得一团糟的胡萝卜、莴苣和甜菜。

这时,我妻子就会变成一个菜园主妇——这已经是公开的事实了。

作为一个消耗大量蔬菜的人,她包揽了所有间苗和徒手栽培小作物的工作。

她常常蹲坐着,很有耐心地一行行挑拣,决定哪些植物会被留下来,哪些植物会被拔出来扔到一边。

这时,我那84岁的植物学家岳母第一次前来参观我们家的花园,她挑剔地看来看去,最喜欢不停地把西红柿的藤蔓绑到木桩上。

她心直口快,毫不客气的揭露真相——至少在后来她学会更好地表达之前都是这样的。

现在,她已经学会了不说“你把西红柿种在了花园里潮湿的地方”这类话。

然而,在10月份将要按照往年惯例前往在欧洲的家中之前,她和我亲吻告别,然后漫不经心地跟我说:“种在潮湿环境里的西红柿容易染上真菌”,说罢就转身走向飞机。

但此时已经是十月,说这话太迟了。

因此我确信,明年我不会再去种西红柿。

我猜,我从事园艺是因为我不得不去。

我岂能忍受一天数次穿过一个空旷的而被围起来的花园?另外,每年让我回心转意地回到花园中劳作的,除此之外还因为园艺是可以带来一定的补偿的。

每天早上七点,种满蔬菜的花园在清晨的阳光中闪烁着,层层叠叠的蓊郁掩映下,潮湿而光亮,没什么比这样的景象更可爱的了。

的确,这要比种上一排排热狗好看的多。

甚至有那么一会儿,我心里会觉得这样的景象可以转变成一种个人的宽慰:这样的勃勃生机、这样有序安排的布局、这样进取的生活,一定也可以部分地体现从事园艺者的精神状态。

如果没有一个可以耕种的花园,我简直不知道四月还能用来干什么了。

即便如此,每到四月我就会被这种浪费时间而没什么意义的爱好一次又一次弄得恼怒。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居然会声称他们“热爱”园艺。

其实花园是个人的延伸。

所以正如人生在世不断奋斗一样,花园里面的奋斗也只能以不同的方式继续进行,而决不能停滞。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时候你就是得承认莴苣种得太深了或者水没有浇够,然后你就应该停止幻想它明天还会自己冒出来,转而重新把它们挖出来。

但是你会因此感觉好一些,因为你没有固执于自己的尊严。

这就是园艺工作的意义之所在——修身。

这也是为什么亚当也是个园丁。

此外,我们都知道那条蛇是在哪里找上他的。

你能想象我们的祖先竟然是一个织工、鞋匠或者别的什么职业而不是一个园丁吗?当然不能。

只有园丁才能在经历了干旱、洪水、台风或者他自己的愚蠢之后还能永无止境的拾起希望,并且要在这新的一年里,把他的花园打理好!至于这个能欺骗自己干不切实际之事的造物是如何能选择了园艺这一正确的职业的,这只能归功于创造了他的上帝他自己了。

我想出于诚实应该加上这么一句:以上的这些话都是在十二月中最冷的几天之一里写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