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ことばのキツツキ」と呼ばれる上海の雑誌「咬文嚼字」編集部が21日、中国国内で頻出度が最も高く、最も広範囲をカバーした2011年「ことばの十大間違い」を発表した。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2011年「ことばの十大間違い」は以下の通り。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1)社会に最も大きな影響を及ぼした文字使用上の間違い=「捍(守る)」と「撼(揺るがす)」故宮が今年5月に北京市公安局に贈った錦旗に、本来は「捍祖国強盛(祖国強盛を守り)」とすべきところが、誤って「撼祖国強盛(祖国強盛を揺るがし)」となっており、世論の大ブーイングを巻き起こした。
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2)最も間違いやすい繁体字=「復」と「複」2011年は辛亥革命百周年にあたり、「光復(回復)」なる語がメディアに頻出した。
映画「辛亥革命」では、「光復」とすべきところを誤って「光複」と表記されていた。
「復」は、還元、回復を意味する。
一方、「複」はもともと、「裏地がついた衣服」の意味。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3)メディア表記上の重大な間違い2011年は中国共産党設立90周年だったが、一部メディアでは、党徽(党のシンボルマーク)の「鎌刀(鎌)と錘頭(ハンマー)」を、「鎌刀と斧頭」と間違えていた。
「中国共産党規程」では、「中国共産党の党徽は、鎌刀と錘頭があしらわれたデザインとする」と定められている。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2006-2012年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2006—2012年每年十大语文差错2006年十大常犯语文差错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3.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神州六号”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4.“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6.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7.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2007年十大常犯语文差错1.比如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3.报章上常见的搭配错误还有:“戴上紧箍咒”。
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
4.地名中特别容易混淆的字:州/洲。
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
”“九洲”的正确写法应为“九州”。
“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也改用“洲”来加以区别。
“九州”为中国的代称。
6.每到中秋节时,媒体上常会引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往往把“生明月”误为“升明月”。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7.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
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
“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
“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
9.书面文字中经常混淆的词语还有,权力/权利。
10.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是“唇枪舌剑”误为“唇枪舌战”。
2008年十大常犯语文差错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球来宾。
然而,电视节目主持人却将lè误读成了yu è。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第一,拼写错误:拼写不规范,大小写混用,字母缺省等;
第二,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不正确,从句未隔开,位置错误,说话人
口语化,句子没有完整表达意思,重复句式;
第三,句子无逻辑:句子结构不清,前后矛盾,构思不精,句法混乱;
第四,术语搭配错误:搭配词语和句子搭配不当,习惯用法不得当,
词义偏差;
第五,标点使用不规范:“,”、“。
”、“!”等使用不当,漏写
及多写等;
第六,语意不精准:没有使用相应的词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意思
的转换不合理;
第七,重复使用词语:重复使用同一个或几个词语使得句子变得索然
无味;
第八,滥用俗语及简称:使用过多的口头语,成语及简称;
第九,倒装不当:倒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第十,口语习惯使用:口头语使用不当,地道表达缺失,口语习惯难
以识别。
《咬文嚼字》每年的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每年十大语文错误2006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3.将神舟六号的“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4.“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5.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6.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7.新疆的“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8.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9.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10.“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
2007年《咬文嚼字》公布的中国人十大语文错误1.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家父”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属于谦辞。
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一些电视访谈节目中曾出现此类错误。
2.“无间道”是常用错的佛教词语。
随着电影《无间道》的问世,原本冷僻的“无间道”频频见诸报纸标题,用来表示失败、痛苦或者灾难。
不过,佛教当中“无间道”只是信徒修炼的第二个阶段,并无磨难的含义。
“无间地狱”或者“阿鼻地狱”,才对应着“永受痛苦、无有间断”的处境。
3.“戴上紧箍咒”,这是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
紧箍咒只能念,不能戴。
4.将代表中国的“九州”,错写成了“九洲”。
“州”是行政区划名称,而“洲”的意思是水中陆地。
有图有真相——2011十大语文差错
阴历七月,秋分那日出了一件大事。
按二十四节气在阴历中的排列,秋分不 可能出现在七月,只能出现在八月。
人名称谓知识性差错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王右军、 颜真卿、柳公权等。 王右军就是王羲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 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于右任先生为民国元老,于老晚年在台湾 仍然仰望祖国大陆。 近现代一部分名人的尊称,有特殊的讲究 于右任不能称于老,而应该称“于右老”。 类似 者还有黄炎培,称“黄炎老”而不称黄老, 张澜 称“张表老”(张澜字表方),章士钊称 “行老” (章士钊字行严)等。
乾隆编《四库全书》,号召民间献出 善本,作为奖励,寿以枣梨,意思是给一 些钱买枣和梨吃。 “寿以枣梨”,并不是给钱买枣和梨 吃。雕版书通常用枣木和梨木制版,寿以 枣梨指书刊行世,世间又多用“灾梨祸枣” 来指责滥印无用之书的现象。
一日王某访友不遇,留下一字条: “参商为憾”。王某因朋友出门经商,未 能见面,深感遗憾。 作者不熟悉天文历法,参和商均为二 十八宿中的星宿,参指西方的参宿,商指 东方的心宿,一在西,一在东,不能同时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形容两人闹翻,避 而不见,谓之“形同参商”,杜甫有“人 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句。
年龄称谓
婴儿的被子,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指两三岁的儿童。 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花甲之年 指幼年儿童 襁褓 指女子十三岁 加冠· 弱冠 期颐之年 指女子十五岁 齿龀· 龆龀 指男子十五岁 耄耋之年 垂髫· 总角 指男子二十岁 古稀之年 指三十岁 豆蔻 指四十岁 束发· 成童 及笄 指五十岁 不惑之年 而立之年 指六十岁 指七十岁 孩提 知命之年· 知天命·半百 指八、九十岁 一百岁
自然科学类知识性差错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 任你用怎样的劈刀也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郭沫若《石榴》) 据有关专家考证,石榴花瓣不可能为 四瓣,一般为五至八瓣。这是文学大家笔 下的失误。
语文十大差错
语文十大差错
以下是常见的十大语文差错:
1. 拼音错误:拼写字词时出现错误,如“香蕉”写成“香蔻”。
2. 词义混淆:使用词语时混淆了其正确的意思,例如将“偷”和“盗”使用错误。
3. 句子结构混乱:句子结构不清晰,导致表达不准确或含义模糊。
4. 标点符号错误:使用标点符号时出现错误,如句子末尾缺少句号或逗号使用错误等。
5. 语法错误:使用词性、时态、语序等方面出现错误,导致句子语法不正确。
6. 主谓一致错误:主语和谓语动词在人称、数等方面不一致,导致句子语法错误。
7. 语气错误:使用错了语气,如将陈述句写成疑问句。
8. 冗长和啰嗦:句子过于冗长,使用了多余的修饰语,导致表达不清晰。
9. 没有逻辑连接词:句子之间缺少逻辑连接词,导致句子关系不清楚。
10. 用词不当:使用词语时不准确,或者使用了不符合句子语境的词汇。
以上是语文的十大差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咬文嚼字》公布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论文
_
一
—m
流 交汇 处 。 “ 黄埔” 位于 广 东省 广 州市 ,
因历史 上 成 立 过黄 埔 军 校而 闻名 。
~
三、 统计 数 量 时 经 常混 淆 的词 是 : 截止/ 截至。“ 截 止下午 5 点, 入 园参观 人 数 已超 过 3 0 万。 ” 其中 “ 截止” 应为 “ 截
是 两 回事 。
五、 体 育报 道 中经常用 错 的词 是 : 囊
括。 广 州亚运 会 报 道中曾有这 样 的句子 :
“ 中国军 团在 2 0 1 0 年广 州亚 运 会 囊 括金
牌1 9 9 枚, 位 居 金 牌 榜 首位 。 ”“ 宁 波 选
手广 州亚 运 囊括 1 0 金。 ” 其 中的 “ 囊括 ” 明 显 用 词 不 当。 “ 囊 括 ”的意 思 是 无 一
’ 等词语, 也很 快 传 播到 了校 园里 。 记 者走访发现 , 从 小 学 到 中学 , 孩 子 们 对 网络 词 汇 的 接
汉字 的 大 写数 字 写 为 “ 零” , 小 写 数 字
写为 “ o” 。用 电脑 键 盘 输 入 “ o ”, 要
比“ 0 ” 复 杂, 不 少人 就 用 “ O ” 去 代 替
}
词 语, 但常常错写成 “ 美仑 美奂”或 “ 美
伦 美奂” 。 这一成语形 容的是建 筑物的
}
l
高大美观 。 其中的 “ 轮” 含义为 “ 高大” ,
写成 “ 仑” 或“ 伦”。 都是别字。
设丰富多彩的选修 课 , 推行选课走班 的教学模式和学分认
定的教学管理制度, 保 障学生选择发 展方向的权利。为推
词 语 , 但 因 为 “ 黄 浦 ” 和 “ 黄 埔 ” 音 同 形
历年十大语文差错
历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拼写错误。
这类差错尤其容易发生,尤其是在考试中,很多学生容易把汉字词语
拼写错误,造成语文作文得分低。
二、标点符号错误。
标点符号有助于提高文章的流畅性,但是有些学生容易把标点符
号放错位置,造成文字混乱,影响语文作文得分。
三、字词用法错误。
语文字词用法多变,有些学生容易把字词用错,造成语法错误,
影响语文作文得分。
四、句子构造错误。
语文句子构造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容易把句子构造错误,影响句
子的衔接,降低语文作文得分。
五、书写错误。
书写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而有些学生在书写时会出现书写潦草、
拖沓、涂改等情况,严重影响语文作文得分。
六、抄袭错误。
语文课上,有些学生容易把别人的作文抄袭,考试中也会出现类似的
情况,这类差错会严重影响考生的作文得分。
七、语言表达错误。
语文语言表达较为复杂,有些学生容易把语言表达错误,考试中
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样会影响语文作文的得分。
八、修辞错误。
语文的修辞精妙,但是有些学生容易把修辞搞错,造成文章紊乱,影
响语文作文的得分。
九、文章结构错误。
文章结构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有些学生容易把文章结构搞错,造成文章结构混乱,影响语文作文的得分。
十、表意错误。
表意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是有些学生容易把表意表达错误,影响语文作文的得分。
十大错别字
资料图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微博)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见图),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
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
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五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
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
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
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
六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
2006-2012年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
2006年至2012年《咬文嚼字》评选出的全国语文年度十大错误汇总【2012】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
“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ào。
郝铭鉴昨天介绍说,自1985年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后,“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
但几十年来,该字一再被念错。
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去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本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
“潟”音xì,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
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情况。
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导致误读误用。
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细长的茎;“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
有人误以为“苔”是“薹”的简化字,以致把“蒜薹”写作“蒜苔”。
四、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
这一差错,在以往的书法作品和商品广告中多次出现。
今年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清海将写有“影後”二字的立轴现场送给影星归亚蕾,由于这一场面曾由电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五、在报道抓捕周克华的新闻时,某些媒体很不得体地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称周克华为“爆头哥”,无疑是化残忍为一笑。
六、女明星错用“贱内”。
2012年7月,大S发布一条微博说:“老公的餐饮服务业能往这样美好的方向发展,贱内与有荣焉!”网友一时议论纷纷。
“贱内”是一个谦辞,旧时是男人对别人称说自己的妻子,大S显然错了。
犯类似错误的还有主持人朱军的“家父”一例,2007年他曾在节目中对嘉宾毛新宇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
”而“家父”应是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辞。
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语文差错热点事件十大语文差错由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推出,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编辑部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栏目介绍《咬文嚼字》以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主要读者为编辑、记者、校对、广告从业人员、文秘、节目主持人、教师等语言文字工作者。
《咬文嚼字》栏目设置极具特色:“语文门诊”“一针见血”、“众矢之的”剖析语文差错,针对性强;“词语春秋”、“汉字神聊”介绍语文知识,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百家会诊”探讨各种语文“疑难杂症”;“向我开炮”则专门发表读者批评本刊的文章。
《咬文嚼字》“人人看得懂,个个用得上”,个性鲜明,在“无错不成书”的今天,《咬文嚼字》被广大读者誉为“文化清道夫”。
评选标准1.典型性重点关注语文运用中使用频率高、出错频率高的典型差错。
2.新闻性重点关注出现在重大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以及名人偶像所犯的差错。
3.广泛性差错类型全面。
语言文字及文史百科等各类差错兼顾,街头店招、广告、说明,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全方位考虑。
[3]评选步骤1.条目征集。
向社会各界特别是本刊广大读者,征集本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备选条目。
2.条目筛选。
《咬文嚼字》编辑部对收集的条目进行筛选,整理出备选条目。
3.专家审核。
编辑部组织语文专家,对备选条目进行逐一审核,形成“十大语文差错”初稿。
4.征求意见。
把初稿分发给编辑部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定人士(外地语文专家、媒体记着),征求他们对初稿的反馈意见。
5.最后审定。
根据反馈意见,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对“十大语文差错”进行最后认定。
[3]榜单明细2022年一、“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2022年,“踔厉奋发”频频出现于文件报告、新闻媒体、宣传横幅中。
“踔厉奋发”的“踔”常被误读为“zhuō”,正确的读法是chuō。
“踔”是个多音多义字:读chuō,有跳跃、疾行等义,引申指超越、远胜的样子;读zhuō,有卓然特立之义。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目前为止,公布了10次,词条总数正好100个。
公布差错旨在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2015年]01.“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错用“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生理学和医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但并不相同的科学,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便有获奖资格。
因此,奖项名称两个学科之间用表示选择关系的“或”字连接。
02.“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投降日”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有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把1945年9月3日说成“日本投降日”,这是错误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两个日子都和日本投降直接有关。
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03.罄竹难书”“磬竹难书”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回忆抗战历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报道中,“罄竹难书”常被误成“磬竹难书”。
“罄”本指(器皿)空,引申指用尽;古人用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难以写完,形容事实多得不可胜数。
而“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
04.“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201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一些媒体在报道会议出席情况时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说法。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现在共有21个正式成员,其中既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经济体。
历年十大语文差错
历年十大语文差错常犯语文错误1、“撼卫”应为“捍卫”2、“大坝合拢”应为“大坝合龙”3、“家俱”“家俬”应为“家具”4、“一年之季”应为“一年之计在于春”5、“即来之”应为“既来之”6、“招聘启示”应为“招聘启事”7、“震憾人心”应为“震撼人心” 88、“海上升明月”应写为“生明月”9、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10、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11、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们普遍认为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其实这两句诗是千古咏雪名句,12、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
“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
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13、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含有敬重意味的,不应用于“罪犯”等,也不应用于自称。
如:“三位罪犯”应改为“三名罪犯”“我是一位歌手”应改为“我是一名歌手”。
14、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首先”。
如:“他首当其冲坚持上一线工作”。
15、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
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长三角狙击赤潮”。
两处“狙击”应为“阻击”。
“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是防御性的阵地战。
16、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是: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义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说成“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或者反问式,如“怎能望其项背”。
17、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2006——2012年国人常犯十大语文差错
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的一个金属元 素是:“铊” “铊”是一个冷僻字,因为社会事件中 出现了“铊”,从而进入了公众视野。这是 一个多音字。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 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不少人却把 它误读成tuó。铊的化合物有毒。2011年6月, 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 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 毒”读成了“tuó中毒”。
8.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 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 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 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 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 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 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 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 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镰刀代 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工人阶级 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 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 塌事故,有关报道中说,大桥在施工中曾存 在“过分强行合拢”的问题。其中的“合拢” 应作“合龙”。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 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 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 中间接合,叫作“合龙”。“合拢”只是靠 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
7.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 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 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 也跟着犯错。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 “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 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为集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 意思。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2006—2012年指出的十大语文错误2012年十大语文错误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
“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ào。
“发酵”本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 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变化。
“酵”字历史上有两读:jiào和xiào。
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
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上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误“潟”为“泻”是媒体的一个习惯性错误。
去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本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
“潟”音xì,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
我国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情况。
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导致误读误用。
三、在报道诺贝尔文学奖时,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细长的茎;蒜薹,大蒜的薹,嫩的称蒜苗,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
“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
有人误以为“苔”是“薹”的简化字,以致把“蒜薹”写作“蒜苔”。
四、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
这一差错,在以往的书法作品和商品广告中多次出现。
今年某书画研究机构的书法家,将装裱好的写有“影後”二字的立轴现场送给台湾影星归亚蕾,又一次犯了“后”“後”不分的错误。
由于这一场面曾由电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后”字本已有之,原指君主,引申指“君主的妻子”,和“前後”的“後”是两码事。
五、在报道捕捉悍匪周克华的新闻时,某些媒体很不得体地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
“哥”字是近年来的流行用语,逐渐出现滥用的倾向,“爆头哥”便是一例。
恶魔周克华在作案时近距离对着被害人的头部开枪,这是一种疯狂、残忍的举动。
超实用!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2006-2021)
超实用!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2006-2021)超实用!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2006-2021)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在学校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繁杂的语法规则和复杂的语言结构,我们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时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文错误。
为了帮助大家避免这些常见的语文差错,下面是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2006-2021),相信会对大家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拼写错误拼写错误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字母的差异而完全改变一个单词的意思。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需要重视拼写规则的学习,并且在写作和口述时多加注意。
2.语法错误语法错误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语序错误等。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时多加练习,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语法错误要格外注意。
3.标点符号错误标点符号在写作中起到了连接句子、提示语气等作用。
然而,很多人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并不准确。
常见的标点符号错误包括逗号和句号的误用、引号和书名号的混淆等。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我们需要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规则,并且在写作中多加练习。
4.词语搭配错误词语搭配是语言表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不熟悉词语的正确搭配而导致语义模糊或者不通顺。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需要积累大量的词语搭配,并且在日常使用中多加练习。
5.语气不准确语气是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手段。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语气的不准确而导致误传信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语气,并且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多加练习。
6.单复数错误单复数错误是我们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常见的错误。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不准确地使用单复数形式而导致语句的不通顺或者语义的混淆。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需要掌握单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并且在写作和口述时多加注意。
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整理)
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整理)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杂志社说明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咬文嚼字》就是一座语文生活的监测站,时刻关注社会语文状况。
在重点追踪、专家审读和来稿统计的基础上,《咬文嚼字》于2007年1月16日向社会公布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
如:“威力就象一颗原子弹一样。
”“象”应为“像”。
“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
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二、干支纪年的常见错误是:丙戍年。
如:“千姿百态的狗,成了丙戍年贺卡的主角。
”“丙戍”应为“丙戌”。
戌,音xū,地支的第十一位,对应的属相为狗。
戍,音shù,义为防守,和地支无关。
三、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是:神州六号。
如:“神州六号是中华腾飞的象征。
”中国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取名为“神舟”而不是“神州”。
“神州”是中国的代称。
四、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
如:“即来之,则安之。
”“即来之”应为“既来之”。
“即”,音jí,有未然义;既,音jì,有已然义。
两字音近而义殊。
五、街头招牌中常见的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 ,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六、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启示/启事。
如:“招聘启示”“征稿启示”。
“启示”应为“启事”。
“启事”义为公开说明某事,是一种公告性的文体;“启示”义为启发提示,和文体无关。
七、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是:哈蜜瓜。
如:“哈蜜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
”“哈蜜”应为“哈密”。
哈密瓜因新疆地名哈密而得名。
八、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信封上误用括号。
如:“王伟先生(收)”。
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收”字并非注释。
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
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编辑部根据对一年来的社会语文生活的观察,再经过有关专家的评议,评选出“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对外公布。
该杂志副主编王敏告诉记者,今年的语文差错不少是“老毛病”,如“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囊括”等。
因为前者在世博会举办、后者在亚运会举行的特定语境下出现频率繁多,所以编辑部特别将之挑出来,公之于众,期待今后正确使用。
十大语文差错为: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语,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
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二、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上海世博会沿黄浦江布局,“黄浦江”因此成为世博报道中的高频词语,但因为“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往往错成了“黄埔江”。
“黄浦江”相传和战国春申君黄歇有关,故名“黄歇浦”,简称“黄浦”,“浦”义为水滨或水流交汇处。
“黄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因历史上成立过黄埔军校而闻名。
三、统计数量时经常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下午5点,入园参观人数已超过30万。
”其中“截止”应为“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如“活动已于昨日截止”;而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四、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位小将在广州亚运会上的成绩离世界纪录只有1秒,令人侧目。
”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之类的词语。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它和“瞩目”完全是两回事。
五、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广州亚运会报道中曾有这样的句子:“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宁波选手广州亚运囊括10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博文收藏2011-12-22 0911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资料图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见图),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
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
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五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
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
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
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
六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
事实上,“合拢”应作“合龙”。
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七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
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语言专家指出,“铊”是一个冷僻字,也是多音字。
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
八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如“摄氏15度”“摄氏20度”。
准确的说法应是“15摄氏度”“20摄氏度”。
摄氏度是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
九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
十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家俱”。
据新华社附2006—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编辑部(2010年12月20日)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语,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
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二、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上海世博会沿黄浦江布局,“黄浦江”因此成为世博报道中的高频词语,但因为“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往往错成了“黄埔江”。
“黄浦江”相传和战国春申君黄歇有关,故名“黄歇浦”,简称“黄浦”,“浦”义为水滨或水流交汇处。
“黄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因历史上成立过黄埔军校而闻名。
三、统计数量时经常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下午5点,入园参观人数已超过30万。
”其中“截止”应为“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如“活动已于昨日截止”;而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四、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位小将在广州亚运会上的成绩离世界纪录只有1秒,令人侧目。
”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之类的词语。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它和“瞩目”完全是两回事。
五、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广州亚运会报道中曾有这样的句子“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宁波选手广州亚运囊括10金。
”其中的“囊括”明显用词不当。
“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
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
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这都是因为认错了繁体字“晝”。
七、书名或栏目名称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精”本指经拣选的好米,“粹”则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精”“粹”都是名词,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
“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八、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
“上海世博会如火如荼,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这里把“无时无刻”与“都”搭配使用是错误的。
“无时无刻”是无一时无一刻的意思,其含义与“每时每刻”不同,用法也与后者不同。
“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而“无时无刻”则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
九、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
比如将“二〇一〇年”误写为“二0一0年”。
表示数的空位,有多种写法阿拉伯数字写为“0”;汉字的大写数字写为“零”,小写数字写为“〇”。
用电脑键盘输入“〇”,要比“0”复杂,不少人就用“0”去代替“〇”,结果把阿拉伯数字混入了汉字的数字系统。
十、引用古诗时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常有人用这两句诗描写梨花盛开的景色,也有人认为它们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
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并非实写梨花,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亦非冬景。
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2009年12月20日)一、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
二、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如“三位罪犯落入法网”“我是一位歌手”。
作为量词,“位”是含有敬重意味的,不应用于“罪犯”等不应受到敬重的人,也不应用于自称。
三、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如“他首当其冲坚持上一线工作”“大地让人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母亲”。
这类说法不仅出现在广播电视中,也出现在报刊图书里。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首先”。
四、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丑年”错成“己醜年”。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其实“己丑年”里的“丑”本有其字,它是地支的第二位,和繁体字“醜陋”的“醜”无关。
五、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居住。
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
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它们和“故里”不是一回事。
六、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人名错误是“貂蝉”错成“貂婵”。
如“貂婵是所谓的四大美女之一”。
《三国演义》中貂蝉出现在汉代,当时人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婵”可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但人名“貂蝉”是不能写成“貂婵”的。
七、菜单上经常出现的菜名错误是“宫保鸡丁”错成“宫爆鸡丁”。
不少人误以为此菜出自宫廷,其烹饪方式是爆炒,因而得名“宫爆”。
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
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据说,丁宝桢的家厨擅长花生炒鸡丁,后来这道菜由丁府传到民间,因此得名“宫保鸡丁”。
八、网络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贴”。
网上的“发帖子”“读帖子”经常误为“发贴子”“读贴子”。
帖,音tiě,核心含义是写有文字的纸片,是名词。
贴,音tiē,核心含义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是动词。
网上的“帖子”,虽非纸质,但其以简短的文字记录、传递信息的特点,与传统的“帖子”相同,是不能写成“贴子”的。
九、时政文章中经常出现的用词错误是“兴亡周期律”错成“兴亡周期率”。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交谈中,他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兴亡周期律”的支配。
“兴亡周期律”这一概念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直至今天。
但长期以来,媒体宣传中都将“兴亡周期律”误为“兴亡周期率”。
“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不是两个数值的比率。
十、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媒体在引用这段话时,常说成是唐代名臣魏征所言。
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他的意思是善于进谏的魏征去世,使自己少了一面镜子。
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编辑部一、电视中引用名言经常读错的字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
此处应该读lè,往往误读成yuè。
不仅谈话节目中嘉宾读错,主持人也容易读错,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也有主持人读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yuè乎”。
二、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
2008年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使三聚氰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氰胺”应读qíng’àn,但不少人误读为qīng’ān。
尤其是“氰”字,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氰化钾”“氰化钠”的“氰”读成qīng,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误读。
三、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
2008年高考,不少考生写汶川大地震时,用到“震撼”一词,但往往误为“震憾”。
“撼”为手旁,义为以手摇物;“憾”为心旁,义为心有缺失两者形近而义殊。
四、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