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合集下载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概念的界定: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p24-28教育学的价值)(1)发展教育理论:通过发展、改造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为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2)解释教育问题:为解析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视角,为科学解决教育问题提供帮助。

(3)改造教育实践为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提供思路和理论指导。

(4)提高教师素质:为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书匠”的形象,成为“教育家”服务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宏观)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中观)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师范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

(微观)教育学经的发展历了哪里个主要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著作是怎样的?(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期的时间范围欧洲: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我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2、萌芽期教育学的特点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对教育事实的描述,研究问题还不完整,教育学还包含在哲学体系之中,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萌芽期中西方出现的有关教育的著作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无名氏《中庸》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乐正克:《学记》《雄辩术原理》约写于公元90年前后,又名《论演说家的培养》。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学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有的认为是“教育事实〞;有的认为是“教育规律〞等。

还有的认为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

事实上,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但是又并非全部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研究教育现象并不是教育学的根本目的,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开展变化的必定趋势。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含宏观的和微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根底上,说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在理论上,教育学要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援助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调整教育方针X;在方法论方面,教育学要给予实际教育工作者以指导,援助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科学质量。

三、教育学的历史和未来〔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1.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教育学一词,X于古希腊语“Pedagogue〞,是从古希腊伴随儿童学习所用的“教仆〞派生出来的。

按其词源来说,教育学就是照顾、照看儿童的学问。

现在,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Pedagogy〞逐渐转向使用“Education〞一词,“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Pedagogy〞一词已被“Education〞一词取代。

不过,在欧洲,“Pedagogy〞和“Education〞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Education〕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Pedagogy〕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教育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教育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就业方向
教育学专业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的行业既包括各类院校、学院,社区服务社,咨询组织,文化组织,还包括司法系 统、国家级协会、委员会、研究与开发中心,政府教育部,甚至是金融机构和传媒行业也同样适合教育学专业的 学生就业 。
开设院校
(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时间:2020年4月20日)
谢谢观看
总学分为140~ 160学分。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热爱教育事业,关 心爱护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1、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系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具有 创新创业意识。 3、形成教育所需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多学科融合型人才。 4、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较为熟练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
教育考察是学生对特定教育区域或教育机构现状的实地勘察。
教育调查是学生对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具体问题的实地调研。
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训练。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采取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案例分 析报告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结合教育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规范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内容应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毕业论文 (设计)应遵守学术伦理,符合学术规范。各高校应为本科生指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教师由各专业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基础教育学校或其他类型教育机构具有中级及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参பைடு நூலகம்指导。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通过课程将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实现文化的代际传递。
02
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将经过选择的文 化整合成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
03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通过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途径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教育与科技进步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通过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科技进步。
教育手段
定义 语言手段 实践手段 艺术手段 电化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 的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教育活动中最 基本的手段。
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是巩固和运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能够丰富学生的 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量。
教育与人口质量相互促进
03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而合理的人
口结构又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04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概述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
02 0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 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 代的教育思想萌芽,到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再到现代 教育学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教育学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五)加强教育学的元理论研究
元研究是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原问 题)的研究,其目的不是增加某一学科领域的 具体知识,而是反思该学科的研究行为,如科 学哲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都具有元研究 的性质。
第二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教育学的地位
教育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体系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师范生共同 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师范专业课程,为成 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 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 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 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 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时陶先 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
说说你的看法
“有人没有上过师范院校,却能成为一名 好教师。但是,很多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却 不一定称职。可见,教育学理论并不是成为 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领会教育真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三)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四)帮助总结经验,从教育教学中研究 (五)培植教育理想,养成教育情怀 (六)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知识提供理论指导
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 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 王友:“为你诚挚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 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 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 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和理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指引。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为读者提供教育学的概览。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主要关注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和效果。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

它通过研究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个体差异原理教育学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背景、兴趣、才能和学习风格。

因此,教育学强调个体差异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建构主义原理建构主义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是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来实现的。

根据建构主义原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参与合作和解决问题。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具有社会和文化的本质,学习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

基于这一理论,教育学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习得新行为的过程,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外部行为和刺激反应。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有组织的教学和及时的反馈,引导学生学习和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思维和知识结构,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意义的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前知识和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框架和促进认知发展。

3. 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参与,学习者可以共同构建知识和发展个人能力。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1、教育最早含义:《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3、广义的教育:凡是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的活动。

5、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

6、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学鼻祖7、《学记》:最早的教育学专著8、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无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个人本位论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卢梭(自然教育说,自然人是完全为自己而生活的人,他是整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与他的同胞才有关系)、瑞士佩斯泰洛齐(强调教育在促进人的既然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到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德国康德、福禄培尔(教育就是顺应人的本能,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的本能,给予适当的教育,以游戏、教育等方法促进儿童的发展。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理想的国家是各阶层的社会成员各司其职)、荀子(教育应以“礼”来对人们进行约束和改造,规范言行)、孔德(真正的人不存在,存在人类,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迪尔凯姆(强调人对社会的适应)、纳托尔普(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决定价值,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目的)、凯兴斯坦纳(成为“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典型,国家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造就公民)9、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四有、两精神。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定义教育学是一门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任务)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是指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有价值的问题。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的规律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战国末期,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专著;(2)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西方第一部教育法论著,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1)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教育学”被作为独立的学科提出来;(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3)康德-《康德论教育》-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4)特普拉,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教育学研究》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5)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派别(6个)(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儿童的发展及其教育关系的理论)基本观点: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的教育学。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统计、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引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教育体系、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讲义旨在系统概述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提供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这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教育的定义1.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2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3教育的类型和层次1.4教育的主要环节和过程1.5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关系2.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2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3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特点与需求2.4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结2.5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互动关系3.教学理论与方法3.1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3.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3.3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3.4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问题3.5创新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4.教育评估4.1教育评估的概念和意义4.2教育评估的目的与要求4.3教育评估的类型和方法4.4教育评估与课程改革的关系4.5教育评估结果的运用与反馈5.教育管理5.1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内涵5.2教育管理的目标与职能5.3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5.4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总结本文综述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有效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讲义能成为读者的重要学习资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读者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其定义可概括为:教育学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以研究教育规律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教育学可分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具有实践性。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

第二,具有系统性。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意义、目的、原理、方法和制度等。

第三,具有独立性。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二、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根本的目标。

教育的本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和促进社会变革。

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愿景。

教育的目的包括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三个层面。

三、教育的过程和要素教育的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和流程。

教育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的设计、教育评价和反馈等。

教育的要素是指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教育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

四、教育学发展史教育学发展史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和当代教育学等。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希腊罗马古代教育思想和印度古代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学主要包括启蒙时期的教育思想、德国教育学派和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等。

现代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

当代教育学主要包括生态学派和后现代教育学等。

总之,教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学科,其主要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过程和要素,以及教育学发展史等。

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可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教育学:教育学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规律,提炼教育原理和方法,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群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2、教育学研究对象?三方面内涵:1教育学是观察一般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问题的。

2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的。

3教育学是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1发展教育理论2解释教育问题3改造教育实践4提高教师素质4、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5、教育学研究目的:教育学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达到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的目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6、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辑录他言论的《论语》里。

7、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孔子、孟子教育思想。

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卬,开而弗达”、“禁于未发”、“不陵节而施”等重要教育主张。

8、夸美纽斯:主要贡献:1、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构了基本框架。

2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天性,这一思想主张对尊重儿童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3特别强调普及义务教育4倡导“泛智教育”,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

5提出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设想,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9、赫尔巴特:突出贡献主要表现:1建立了规范教育学。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世界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认为教育学的类型可分为: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

2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为教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学基础知识是理解教育学核心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学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影响。

教育学的特征包括: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它通过分析教育现象和评价教育成果,为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多个学科分支,其中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学等。

每个分支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教育内容:涵盖了学科知识、技能、文化、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

3. 教育方法: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帮助教育实践持续改进。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常见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五、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帮助教育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引导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

3.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思维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

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教育学趋势包括:注重个性化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创新教育模式和跨文化教育等。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教育学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教育学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学科。

它以人类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学的定义及特点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它既是一门学术研究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指导的学科。

教育学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但总体来说,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育的影响和作用等。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用性:教育学研究的是与人类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综合性:教育学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多个层面的研究,全面把握教育的本质及其相关问题。

3. 发展性:教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的不断进步,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二、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研究:研究教育的目的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探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以及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什么。

2. 教育内容与课程研究:研究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包括教育的学科、领域以及跨学科的综合内容。

3. 教育方法与教学研究:研究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索教育的有效实施方式。

4. 教育评价与质量研究:研究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5. 教育心理与发展研究:研究教育对个体心理和发展的影响,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三、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教育学对个体和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教育促进个体在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探索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学研究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 系的建构。
06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本质
探讨课程的内涵、外延及其在教 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历史与发展
梳理课程理论的演进脉络,展示 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观及其变革。
课程目标与功能
阐述课程目标的设定、表述及实 现方式,分析课程在促进学生全
科学性
教育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 规律。
时代性
教育内容应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需 求。
适用性
教育内容应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 征和认知水平。
教育手段
语言手段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手段。
艺术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是 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的有效手段。
定义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实现教 育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 法的总称。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个 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能够促进 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04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 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
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 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 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
德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形成健全的 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性。
德育的内容
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 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 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等。
德育过程与原则
德育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和行为过程,通过这四个过程的相互 作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 展。

教育学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第二章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

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

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等问题。

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的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承认学生。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的这几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学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学校教育逐渐普及,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5、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生理发展,即人的体制机制生理功能的发展;心理发展,即认知的发展,意向的形成,个性的完善;社会发展,即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

2024年教育学基础

2024年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在我国,教育学基础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教育学基础的相关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参考。

二、教育学基础的概念与内涵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基础,关注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

2.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是指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教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是指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

它关注教育现象的本质、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旨在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育学基础的理论体系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动。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等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依据。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互动,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济效益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市场、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经济依据。

四、教育学基础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随着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增加,教育学基础研究逐渐呈现出跨学科趋势。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教育与其他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交叉研究,以揭示教育现象的多元规律。

2.实证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越来越注重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教育的概念定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计划、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3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教育的起源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基础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①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②以制造和利用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教育制度发展经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中国近代完备的教育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为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学制)●非制度化教育:重要体现是提出了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夸美纽斯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1619年德国的《魏玛教育章程》为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问世。

普鲁士最早公布强制性教育法令且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古代教育: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文艺复兴运动包含:人文主义文化和宗教改革。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评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4.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是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5.早在我国古代的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学校的教育形态,在那时学校设六艺教学模式。

即礼、乐、射、御、书、数。

6.“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成为了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7.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8.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是“七艺”。

9.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10.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1.苏格拉底的雄辩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成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亦称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12.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13.几部主要的著作和代表人物: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4.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在此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15.康德提出的“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6.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17.洛克在他的《教育漫画》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18.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他的四段教学法是“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他的学生后来发展成了五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19.传统教育的三大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0.杜威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

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21.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编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这本书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评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

2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论。

23.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24.教育目的的层次机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25.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作用。

26.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为代表。

27.社会本位论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代表人物有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2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30.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31.按教育功能作用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2.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3.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于双轨学制,美国的学制属于单轨学制,前苏联的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3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壬寅学制”,是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未实行。

35.“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36.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了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37.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戍学制”。

采用的是美国的六三三分段法。

所以又称为“新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

38.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39.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属于集权制,美国实行分权制。

40.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41.学校的定义: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42.教育史学家们认为,我国早在夏朝就出现了“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场所。

43.校园文化的主要三个特征:第一:互动性,第二:渗透性,第三:传承性4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者和学习者;知识传授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45.教师享有以下六方面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研权;指导评价权;获得报酬权;民主管理权;培训进修权。

46.改造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改造学校文化的价值观。

47.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觉性也称主动性,第二:独立性也称自主性,第三:传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48.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五个特点为别是:顺序行,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49.现代教育论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即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50.学生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客体的统一体。

51.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52.学生的正式群体主要是指班级、年级、少先队、团支部等学生群体。

53.学生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是指各种临时结成的小团体。

54.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55.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与凯洛夫,儿童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法国的卢梭。

56.师生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专制型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57.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58.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59.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60.活动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互补。

61.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62.结构课程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布鲁纳。

63.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64.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等特点。

65.泰勒提出的课程目标理论提出了确定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66.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67.新课程改革的六项主要措施: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68.心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69.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70.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点。

71.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72.教科书是根据学科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教学大纲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73.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课外课程资源。

74.杜威:“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75.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即著名的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76.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

77.按照评价目的,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78.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泰勒也因此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79.学校对课程的管理体现在:1,制定课程实施方案2,重建教学管理体制3,管理和开发课程资源4,改进课程评价80.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8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年安排的原则。

教学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82.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评、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3.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84.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要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85.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面向学生进行信息、情感交流和行为作用的主要环节。

86.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87.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88.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89.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90.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9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9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93.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产婆术。

94.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了: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95.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

96.德育过程的本质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97.德育过程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

9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